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普通生态学》期末考试题.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714436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3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普通生态学》期末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普通生态学》期末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普通生态学》期末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普通生态学》期末考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普通生态学》期末考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普通生态学》期末考试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普通生态学》期末考试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普通生态学》期末考试题.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普通生态学》期末考试题.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普通生态学》期末考试题.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普通生态学》期末考试题.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普通生态学》期末考试题.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普通生态学》期末考试题.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普通生态学》期末考试题.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普通生态学》期末考试题.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普通生态学》期末考试题.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普通生态学》期末考试题.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普通生态学》期末考试题.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普通生态学》期末考试题.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普通生态学》期末考试题.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普通生态学》期末考试题.doc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普通生态学》期末考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普通生态学》期末考试题.doc(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普通生态学》期末考试题.doc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期末考试

《普通生态学》试卷(GC001)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解释下例术语(本题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

l参考答案:

1、EcologicalAmplitude:

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耐受一个范围,其范围就称为生态辐。

2、DominantSpecies:

优势种,指群落中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物种。

3、Niche:

生态位,指生物在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是物种所有生态特征的总和。

4、Biodiversity: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指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性和变异性。

生物多样性可以从三个层次上描述,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与景观多样性。

5、Biosphere:

生物圈;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生物栖息的场所,包括岩石圈的上层、全部水圈和大气圈的下层。

l评分标准:

(1)英文需翻译成规范的中文名词,不能正确给出的扣1分;

(2)要求给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只简单给出概念本义而未能扩展的扣1分。

二、比较分析以下各组术语(本题3小题,每题5分,共10分)

l参考答案

1、趋同适应与趋异适应

趋同适应:

不同物种在相似的大环境条件下,可能在生理、行为和形态等方面会表现出相似性。

这样导致了不同物种相同的生活型。

趋异适效应:

指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同一个物种面对不同的生态压力和选择压力,在生理、行为和形态等方面会有不同的调节,这导致了生态型。

趋同适应与趋异适应都是物种为适应环境条件的而表现出的特性。

2、层片与层次

层片:

每一层片均由相同生活型和相似生态要求的不同植物所构成的机能群落。

层片作为群落的结构单元,是在群落产生和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层片具有如下特征:

⑴属于同一层片的植物是同一个生活型类别。

⑵每一个层片在群落中都具有一定的小环境,不同层片的小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构成了群落环境。

⑶层片的时空变化形成了植物群落不同的结构特征。

层次:

群落中植物按高度(或深度)的垂直配置,就形成了群落的层次,强调群落的空间结构。

群落的成层性保证了植物群落在单位空间中更充分地利用自然环境条件。

陆生群落的成层结构是不同高度的植物或不同生活型的植物在空间上的垂直排列结果。

例如,发育成熟的森林中,通常划分为:

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

成层结构是自然选择地结果,它显著提高了植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

一般层片比层次的范围要窄,因为一个层次的类型可由若干生活型的植物组成。

l评分标准:

(1)分别写出两个概念的内涵得3分,

(2)给出两个术语的相同或不同之处得2分

三、不定项选择题(本题10小题,每题1.5分,共15分)

l参考答案:

1、r-对策生物的主要特点有AC。

A体型小B体型大C生殖力强D生殖力弱

2、在诸生态因子中BD的因子称为主导因子。

A能替代少数其他因子

B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明显影响

C把其他因子的直接作用变为间接作用

D对其他因子有影响作用子

3、土壤常常成为动物极好的隐蔽所是因为B。

A土壤中食物多B环境条件较稳定

C环境条件最好D无天敌

4、下列术语中BCE是植物划分生长型的术语。

A高位芽植物B乔木C灌木D地面芽植物E草本植物

5、植物在新地点上能CD是植物定居成功的标志。

A植株生长B植株开花C开花结子D繁殖

6、2个物种间的竞争必将导致D。

A2个种死亡B一个种的重量增加,另一个种的重量减少

C2个种的重量等量减少D2个种的重量不等量减少

7、中国植被分类系统中的基本单位是C。

A种群B群落C群丛D群系

8、从海南岛沿我国东部北上可能依次遇到的地带性森林分别是D。

A雨林、云南松林、常绿阔叶林和落叶林

B雨林、落叶林、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

C雨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

D雨林、常绿林、落叶林和针叶林

9、生态系统平衡的标志是ACD。

A能量输入输出稳定B生物量高C结构稳定

D功能作用稳定E、适于人类居住

10、地球上碳最大的储存库是C。

A.大气层B海洋

C.岩石圈D化石燃料

l评分标准:

每小题1.5分,答案完全选对才得分。

四、问答题(本题3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

1、从裸岩开始的群落演替会经历那些阶段?

l参考答案:

从裸岩开始的群落演替为典型的旱生演替系列,包括以下演替阶段:

①第一植物群落阶段:

地衣在裸岩定居,分泌有机酸腐蚀岩石,加上物理、化学定居风化作用,使岩石风化,加上地衣残体积累少量有机物质(2分);②苔藓植物群落阶段:

依靠地衣植物较长时间的生活,形成的少量土壤,苔藓植物定居,苔藓植物的较大个体加速了土壤的形成过程(2分);③草本植物群落阶段:

土壤积累到一定量后,耐旱的草本植物开始进入并定居,种子植物对环境的改造作用更加强烈,小气候和群落环境逐步形成,土壤加厚,更有利于植物的生长(2分);④灌木群落阶段:

草本群落发展到一定阶段,木本植物开始出现并逐步形成以灌木为优势的群落(2分);⑤乔木群落阶段:

灌木群落发展到一定时期,为乔木的生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乔木植物开始定居,并逐步发展成乔木占优势的群落;随着演替的进行,最终形成区域的地带性植被(顶极群落)(2分)。

l评分标准:

按参考答案中标出的要点及得分给分。

3、空间异质性是怎样影响群落结构的?

l参考答案:

空间异质性包括可以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表现,分别影响群落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

空间异质性的程度越高,意味着有更多的生境,所以能允许更多的物种共存,群落结构更加复杂。

(5分)

空间异质性包括非生物环境的空间异质性和生物环境空间异质性,两种空间异质性都会影响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

如,在土壤和地形变化频繁的地段,群落含有更多的植物种,生物多样性越高。

在群落中植物层次多,各层次具更茂密的枝叶则取食高度多样性高。

(5分)

l评分标准:

按参考答案中标出的要点及得分给分。

4、气体型循环与沉积型循环各有何特点,各循环类型的代表物质有哪些?

(10分)

l参考答案:

气体型循环物质的主要贮库为大气和海洋(1分),有气体形式的分子参与循环过程(2分),速度较快(1分),如氧、二氧化碳、氮等的循环(1分);沉积型循环物质的主要贮库为岩石(1分),其分子和化合物没有气体形态,主要通过岩石分化和沉积物分解为生态系统可利用的营养物质(2分);故速度极慢(1分),如磷、钙、钠、镁等的循环(1分)。

l评分标准:

按参考答案中标出的要点及得分给分。

五、简述题(本题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1.植物群落分布为什么具有"三向地带性"?

l参考答案:

"三向地带性"是指纬度地带性、经向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2分)。

不同植物群落类群的分布,决定于环境因素的综合影响,主要取决于气候条件,特别是热量和水分,以及两者的结合作用(2分)。

地球表面的热量随纬度位置而变化,从低纬度到高纬度热量呈带状分布(2分)。

水分则随距海洋远近,以及大气环流和洋流特点递变,在经向上不同地区的水分条件不同(2分)。

水分和热量的结合,导致了气候按一定的规律的地理性更替,导致植物地理分布的形成:

一方面沿纬度方向成带状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称为纬度地带性(2分)。

另一方面从沿海向内陆方向成带状,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称为经度地带性(2分)。

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合称水平地带性。

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气候也发生有规律性变化,植物物也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称为垂直地带性(2分)。

l评分标准:

按参考答案中标出的要点及得分给分(共14分),思路清晰加1分。

2、一个物种,它是怎样在生态系统中发挥作用并产生影响的?

l参考答案:

物种的存在单位为种群,在群落中每个物种都利用一定的资源。

物种在环境中都占有一定的生态位,物种对占有生态位的宽度不同也就决定其在群落中的所起的作用和所占的地位也就不同。

(3分)

物种占据一定的生境,排挤有相似生境要求的其它物种;与此同时由于它对环境的改造作用,又为另一些生物创造的生境,形成一定的共生集群或群落。

(3分)

不同生物在生物群落中以关键种、优势种、伴生种、偶见种、稀有种而体现其的作用和大小。

其中,群落中的关键种在维护群落生物多样性和系统的稳定性方面起重要的作用。

(2分)

群落中的物种在位于食物链的某一环节,生物通过取食和被取食关系,形成营养链锁结构。

物种通过上行控制效应和下行控制效应相结合来控制着群落的结构。

物种的密度和生物量的多少,决定了为高营养级物种提供资源的多少。

总之,物种通过资源的限制决定高营养级的种群结构。

物种又可通过捕食者控制影响并控制低营养阶层的群落结构(多度、生物量、物种多样性)。

(4分)

有些生物还会释放某些化学物质影响其它生物,或排斥或吸引其它生物。

(2分)

总而言之,一个物种是通过对生态位的占有宽度作为食物链的一定环节,影响环境或作为其它物种的生境,与其它生物交换讯息影响其它生物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讯息传递基本功能的进行。

l评分标准:

按参考答案中标出的要点及得分给分(共14分),思路清晰加1分。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期末考试

《普通生态学》试卷(GC002)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名词解释(本题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

1.Metapopulation:

复合种群;由经常局部性绝灭,但又重新定居而再生的种群所组成的种群。

复合种群是由空间上相互隔离但又有功能联系(繁殖体或生物个体的交流)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亚种群组成的种群斑块系统。

2.Ecosystem: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由生物群落与其环境组成的一个整体,各组成要素间藉助物种流动、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价值流动,而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形成具有自调节功能的复合体。

3.ShortDayPlant:

短日照植物;日照时数少于某一数值时才能开花的植物。

4.SpeciesFrequency:

频度;群落中某种植物出现的样方占整个样方数的百分比,表示物种的个体在群落地段分布的均匀状况。

5.Ecotone:

群落交错区,又称为生态交错区或生态过渡带;是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或生态地带之间)的过渡区域。

群落交错区的环境条件比较复杂,能为不同生态类型的植物定居,从而为更多的动物提供食物、营巢和隐蔽条件,故在群落交错区往往包含两个重叠群落中所有的一些种以及交错区本身所特有的种,故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

评分标准:

(1)英文需翻译成规范的中文名词,不能正确给出的扣1分;

(2)要求给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只简单给出概念本义而未能扩展的扣1分。

二、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1分,共15分)

1.著有《生态学基础》一书并因此获得“泰勒”奖,被誉为“现代生态学之父”的是下列哪位生态学家?

(A)

A.OdumB.HaeckelC.ClementsD.Tansley

2.北极狐的外耳明显短于温带的赤狐,而温带赤狐的外耳又明显短于热带的大耳狐,这种现象可以用(B)解释。

A.贝格曼规律B.阿仑规律C.谢尔福德规律D.高斯假说

3.单元顶级学说中的“顶级”是指(A)

A.气候顶级B.偏途顶级C.土壤顶级D. 地形顶级

4.当环境中的资源(B)时,植物会投资较多的生物量于能充分吸收此资源的构造上。

A.丰富B.缺乏C.变化大D.稳定

5.下列对各类生态系统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D)

A.森林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繁多,但其调节能力差

B.草原上生活着多种动物,其中主要是两栖类动物

C.自然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可以循环流动

D.任何自然生态系统中,分解者都是必不可少的

6.生活在沙漠中的仙人掌、霸王鞭,分属仙人掌科和大戟科,但它们都以小叶、肉质化的茎来适应干旱生境,这种现象称为(A)。

A.趋同适应B.竞争C.互利共生D.趋异适应

7.在生物群落中,判断一个物种是否为优势种的主要依据是(D)。

A.物种数量B.物种生物量C.物种的体积D.物种在群落中的作用

8.在我国的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中,主要以下列哪种生活型的植物为主?

(D)

A.地面芽植物B.地上芽植物C.地下芽植物D.高位芽植物

9.林德曼效率描述的是两个营养级间的(A)。

A.能量关系B.信息传递C.物质循环D.营养关系

10.赤潮的形成主要与下列哪种因素的关系最为密切?

(C)

A.CO2浓度升高B.水体温度变化C.水体富营养化D.水体重金属污染物

11.生态系统的营养级一般不超过5~6级,原因是(A)。

A.能量在营养级间的流动是逐级递减的B.能量是守恒的

C.消费者数量不足D.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12.生物休眠的意义体现在(A)

A.适应逆境B.提高生产力C.促进代谢D.推迟生育

13.下列哪项内容和物种形成无关?

(D)

A.出现地理障碍B.出现生殖隔离C.生态位分化D.近亲繁殖

14.亚热带地区的典型地带性植被为(C)。

A.苔原B.热带雨林C.常绿阔叶林D.针叶林

15.下图表示两种鸟的食物成份()和捕食频度()的关系。

种内竞争大、种间竞争小的情况是(D)。

评分标准:

每小题1分,答案完全选对才得分。

三、问答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

1、陆生动物如何适应干热环境?

从形态特征、生理和生化特征及行为特征3个方面讲清动物节水、防热的特征。

如形态:

骆驼毛皮隔热;如生理:

尿血浓度比高;如行为,选择适宜活动时间减少水消耗。

评分标准:

形态特征、生理和生化特征及行为特征每个方面3分,三个方面都涉及可得满分。

2、试说明什么是最大可持续产量?

以种群增长模型(2份)为基础,配合文字解释配合图解或数学推导(3分),解释在维持种群数量为1/2K的水平上,单位时间可获取的量rK/4就是最大可持产量(3分)。

在此情况下,种群可持续利用,又可获取最大收益,称为最大可继续产量(2分)。

评分标准:

按参考答案中标出的要点及得分给分,各要点叙述和解释基本完整全面才可得满分,否则酌情扣分。

3、什么是植物种内竞争所表现的密度效应?

植物的种内竞争所表现的密度效应有2个法则,其一是最后产量恒值法则,即在密度变化的一定区间内,最终产量是恒定的而与播种的密度无关,可由公式表述:

c=w·d,c:

总产量,w:

平均株重,d:

密度。

原因是种内竞争激烈,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密度升高,则植株变小,构件减少。

(5分)

另一个是-3/2自疏法则,即:

播种密度超过某一临界密度,则不仅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速度),而且影响到种群的存活率,种群表现为密度越高,密度制约性死亡发生越早,且死亡率越高。

自疏表现早晚在密度与平均株重的坐标图中表现出-3/2斜率的自疏线。

(5分)

评分分标准:

每个法则5分,叙述应基本完整全面才可得满分。

否则酌情扣分。

4、影响初级净生产力的因素有那些?

内因表现在植物个体自身的生物学特征,如C3、C4植物的光合能力的差异,植物自身的呼吸消耗的差异(2分)。

群体特征,如叶面积指数等(2分)。

外因应包括光照条件如光强度和照射时间(与纬度和高度相关)(2分);温度环境差异,包括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2分);物质条件包括二氧化碳、水和营养物质的供给条件(2分);动物的取食程度的两方面的影响(2分)。

评分标准:

按参考答案中标出的要点及得分给分,答到5或6个要点方面都可得满分。

四、论述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1.什么是植物群落的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请比较二者的异同。

在植物群落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现象称为演替。

演替可以从裸露的地面上开始,也可以从已有的一个群落中开始。

裸地可以分为原生裸地和次生裸地。

原生裸地是指从来没有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段。

(3分)次生裸地是指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植被下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有曾经生长在此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段。

(3分)植物群落的原生演替是指发生在原生裸地上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发生在次生裸地上的演替。

(2分)

二者的共同点:

(1)演替都是在裸地上开始。

(1分)

(2)群落在形成过程中,都有植物的传播、植物的定居和植物之间的竞争这三个方面的条件和作用。

(2分)

(3)都是进展演替,即群落向着物种多样化、中生化和高生产力方向演替。

(1分)

二者的不同点:

(1)演替开始的土壤条件不同,原生演替开始的裸地条件严酷,从来没有植物的繁殖体或被彻底消灭了,而次生演替开始的裸地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有一些繁殖体存在。

(2分)

(2)演替速度不同,原生演替慢,而次生演替快。

(1分)

评分标准:

基本按参考答案的答题思路,按标出的要点及得分给分,各要点应有适当的展开叙述才可得满分。

2.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濒危物种,谈谈你对其濒危原因的认识,并提出拯救该物种的建议。

濒危原因:

(1)人类捕杀

(2)

(2)栖息环境破坏

(2)

(3)K-对策不易增加种群数量

(2)

(4)寡食性

(2)

(5)生殖进化的缺陷

(2)

拯救建议:

(1)保护其生存环境(保护区面积尽可能大)

(2)提高其繁殖率和后代的成活率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期末考试

《普通生态学》试卷(GC003)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解释下列术语:

(本题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

1、SpeciesAbundance:

多度;植物群落中物种个体数目多少的一种估测指标。

2、Evolution:

进化;生物种群基因频率变化。

3、Territory:

领域;动物个体或群体所占据的排斥同种其它个体或群体的空间。

4、EcologicalInvasion:

生态入侵;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于其生存的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地扩展影响该地区生物多样性的过程。

5、CommunityOrdination:

排序,把一个地区内所调查的群落样地,按照相似度来排定各样地的位序,从而分析各样地之间及其与生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数量分析方法

评分标准:

(1)英文需翻译成规范的中文名词,不能正确给出的扣1分;

(2)要求给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只简单给出概念本义而未能扩展的扣1分。

二、比较分析以下各组术语:

(本题2小题,每题5分,共10分)

1、演替系列和顶极群落

在同一地段植物群落演替过程所经历的顺序出现的群落系列称为演替系列;一个自然演替的最后阶段的群落称为顶级群落。

顶级群落是演替系列的最后阶段的群落,是演替系列中的一个阶段。

2、动态生命表与静态生命表

动态生命表和静态生命表是生命表的两种不同形式。

动态生命表是依据一组大约同时出生的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命运编制的生命表,静态生命表是根据某一特定时间对种群年龄结构的调查资料推算出个体命运编制出生命表。

动态生命表反映的是同生群个体在不同年龄的命运;静态生命表是假定不同世代个体经历的环境条件相同,不同年龄阶段的命运。

评分标准:

(3)分别写出两个概念的内涵得3分,

(4)给出两个术语的相同或不同之处得2分

三、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1、K-对策生物的主要特点有BD。

A体型小B体型大C生殖力强D生殖力弱

2、在诸生态因子中BD的因子称为主导因子。

A能替代少数其他因B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明显影响

C把其他因子的直接作用变为间接作用D对其他因子有影响作用子

3、土壤常常成为动物极好的隐蔽所是因为B。

A土壤中食物多B环境条件较稳定

C环境条件最好D天无敌

4、下列术语中AD是表示植物生活型的术语。

A高位芽植物B乔木C灌木D一年生植物

5、物种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基本单位是B。

A个体B种群C种D基因库

6、以独立生活时相比,2个物种间的竞争必将导致D。

A2个种死亡B一个种的重量增加,另一个种的重量减少

C2个种的重量等量减少D2个种的重量不等量减少

7、中国植被分类系统中的基本分类单位是C。

A种群B植被型C群丛D群系

8、在北半球从赤道北上可能依次遇到的地带性森林分别是D。

A雨林、云南松林、常绿阔叶林和落叶林

B雨林、落叶林、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

C雨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

D雨林、常绿林、落叶林和针叶林

9、一个功能完整的生态系统的最少生物组成成份应包括AB。

A植物B分解者

C食草动物D食肉动物

10、地球上碳的最大储存库是C。

A.大气层B海洋C.岩石圈D化石燃料

评分标准:

每小题1.5分,答案完全选对才得分。

四、问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北方植物引种到南方可能遇到的不适生态因子有哪些,为什么?

北方植物常形成与北方的温度和日照条件相适应的生态型(2分)。

因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