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备考资料-中特社备考汇总-1.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716800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4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备考资料-中特社备考汇总-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备考资料-中特社备考汇总-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备考资料-中特社备考汇总-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备考资料-中特社备考汇总-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备考资料-中特社备考汇总-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备考资料-中特社备考汇总-1.doc_第6页
第6页 / 共47页
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备考资料-中特社备考汇总-1.doc_第7页
第7页 / 共47页
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备考资料-中特社备考汇总-1.doc_第8页
第8页 / 共47页
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备考资料-中特社备考汇总-1.doc_第9页
第9页 / 共47页
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备考资料-中特社备考汇总-1.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47页
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备考资料-中特社备考汇总-1.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47页
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备考资料-中特社备考汇总-1.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47页
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备考资料-中特社备考汇总-1.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47页
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备考资料-中特社备考汇总-1.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47页
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备考资料-中特社备考汇总-1.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47页
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备考资料-中特社备考汇总-1.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47页
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备考资料-中特社备考汇总-1.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47页
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备考资料-中特社备考汇总-1.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47页
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备考资料-中特社备考汇总-1.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47页
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备考资料-中特社备考汇总-1.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备考资料-中特社备考汇总-1.doc

《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备考资料-中特社备考汇总-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备考资料-中特社备考汇总-1.doc(4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备考资料-中特社备考汇总-1.doc

2012级硕士生复习材料

复习材料共分为七个方面,按重要程度依次分为阅读、知晓、领会及掌握。

请按提示查找文献。

掌握(〇)中特社专题(1—4)

专题一:

01-中特社第一讲——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十八大精神………………………………01

专题二:

02-中特社第二讲——金砖五国与中国启示…………………………………………………………02--03

专题三:

03-中特社第三讲——社会阶层分析…………………………………………………………………03--05

专题四:

04-中特社-第四讲——文化软实力…………………………………………………………………05--06

领会

(一)“十八大”精神…………………………………………………………………………………06--08

新华网“十八大”专题:

阅读(七)医学研究生思想、学习、生活的实际………………………………………………………………08

[1]2010级研究生:

《看,医学生的人性飞扬》,健康报

[2]2011级研究生:

《选择坚守,还是选择逃离》,健康报

领会

(二)“金砖国家”…………………………………………………………………………………………08--09

卢锋,李远芳,杨业伟.“金砖五国”的合作背景和前景.国际政治研究[J].(京)2011

(2).

中国社科研究网:

掌握(三)社会建设……………………………………………………………………………………………09--32

[1]李路路,陈建伟,秦广强.当代社会学中的阶级分析:

理论视角和分析范式[J].社会.2012,(5).

[2]李强.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变迁[J].北京社会科学.2008,(5):

47-60.

[3]邵书龙.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分层机制分析:

等级的、文化的视角[J].天府新.

2012,(3).

掌握(四)文化“软实力”……………………………………………………………………………………33--40

[1]沈壮海.文化软实力的中国话语、中国境遇与中国道路.

.

[2]刘莉萍.儒学伦理传统与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

(五)人类学讲座参考文献…………………………………………………………………………………40--44

阅读[1]庄孔韶、杨洪林、富晓星.小凉山彝族“虎日”民间戒毒行动和人类学的应用实践[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5,27

(2):

38-42.

领会[2]景军.泰坦尼克定律:

中国艾滋病风险分析[J].社会学研究.2006,(5).

阅读[3]张有春:

医学人类学的社会文化视角[J].民族研究.2009,

(2).

阅读[4]李飞.社会网络研究在艾滋病领域的应用:

针对老年客人和低档暗娼的性关系网络的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2,(3):

53-59.

领会[5]李飞.医学研究生对人的生物性和文化性认识——人类学视角的调查和分析[J].医学与哲学杂志.2012,(8):

46-48.

知晓(六)社会热点问题……………………………………………………………………………………44--46

腐败问题、器官捐献、技术进步与人类发展、7.21北京暴雨带来的思考、莫言获诺奖、“二代”现象、医疗环境、理性爱国、公平与公正、电视节目与人们的文化需求/价值观。

官方媒体社会热点回顾:

新华网

附件:

胡锦涛同志《十八大报告》+习近平同志——《中央第一次集体学习》…………………………(另见附件)

掌握(〇)中特社专题(1—4)

01-中特社第一讲——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十八大精神

1.当代中国的主题是什么?

2.作为研究生,你当前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实际状况和需求是什么?

3.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程?

4.学以致用,如何将个人命运与时代背景紧密结合?

怎样认识马克思主义?

(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社会主义学、法学、军事学、社会学、人类学等)。

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础、科学社会主义——根本目的。

科学社会主义的三次思想飞跃:

第一次: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马恩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第二次:

由理论到实践,从苏联一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和多个国家的社会主义实践—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第三次:

各具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实践—各具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解读十八大:

会议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三个亮点:

亮点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亮点2,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亮点3,持续关注民生。

生态文明建设与“五位一体”:

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障,文化建设是动力,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

如何认识生态文明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关系?

生态文明与科学社会主义具有一致性;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题中之义。

生态文明以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生、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目标,是对人类长期以来主导人类社会发展的反思,是对人与自然关系历史的总结和升华。

小康:

“小康”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中: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

《辞海》:

“小康:

指家庭生活比较宽裕,可以安然度日。

”1979年,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时,根据我国经济发展实际情况,首次提出了“小康”概念,并作出对20世纪末我国达到“小康社会”的构想。

1982年,党的十二大正式引用这一概念,并把它作为二十世纪末的战略目标。

2012年,十八大明确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具体量化标准?

你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实际?

(详见:

2010级、2011级——健康报两篇报道)。

微博:

2006年,博客博技术先驱创始人埃文·威廉姆斯(EvanWilliams)创建的新兴公司Obvious推出了Twitter服务。

Twitter是一种鸟叫声,是短、频、快的,符合其定位特征。

微博带来什么,改变的是什么?

(1)展示人的社会关系的结构图景;

(2)描述人的社会关系的具体内容;(3)揭示人的社会关系的动态进程。

微博、手机、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及其使用,是对政治生态的全面解构?

第一讲小结:

1.认识和把握当代中国的主题

2.十八大精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亮点内容)

3.思考如何将个人实际与时代特征紧密结合?

另外:

当前我国社会稳定与公共安全问题。

02-中特社第二讲——金砖五国与中国启示

金砖(BRIC)概念的提出:

2001年高盛公司(GoldmanSachs)——吉姆·奥尼尔(JimO’Neill)。

认识“金砖”

(1):

1.“金砖五国”中,面积最大的是_俄罗斯_;人口居世界第一的是中国_;近年来,电脑软件、航空航天、核技术在世界占重要地位的国家是_印度_;混血人种占全国总人口40﹪的国家是_巴西_;黄金储量居世界之首的是_南非_。

2.五国占世界领土面积近30%,占世界人口的42%,国内生产总值(GDP)2010年约占世界总量的18%,贸易额占世界的15%。

“金砖五国”均有很高的“含金量”,_中、_俄_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经济总量位居世界_第二,_中_、_印_分别为世界第一与第二人口大国,俄、巴、南皆为资源大国。

认识“金砖”

(2):

_巴西_是世界农业大国,有世界原材料的供应地之称;_中国的制造业领先全球,是世界制造业的工厂;印度的软件业在世界市场中具有显赫的地位,素有世界办公室之名;而_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出口国,有世界能源加油站的美誉。

巴西的农业+中国的工业+印度的服务业+俄罗斯的资源=完整的新兴市场。

《金砖之国》——第五集:

桑巴变奏

1.金砖国家合作的意义有哪些?

(1)有助于国际经济格局多极化;

(2)有助于国际政治格局合理化;(3)有助于国际机制“进化”;(4)有助于全球治理公平化;(5)有助于国际战略格局均衡化。

2.你们认为,金砖国家应该从哪些方面合作?

合作层面:

第一,政治层面,即金砖国家以一个组织的方式代表新兴经济体在国际经济关系中争取越来越大的话语权和主动权,从而摆脱世界经济秩序被西方七国集团一手掌控的局面;第二,经济层面,利用国家间的相对比较优势相互合作、相互促进,以实现经济增长的目的。

金砖国家之间应继续拓展经贸合作的规模和深度,展开全方位、多领域的合作。

3.金砖国家建设与发展的经验,概括来讲,对中国有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合作意义:

社会主义国家改革概述:

(1)中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就举世瞩目;

(2)古巴,铁心走社会主义,古巴医疗享誉全球;(3)越南,改革师从中国,演绎另一个“春天的故事”;(4)朝鲜,“主体思想”;(5)老挝,脱离世界最不发达行列。

科学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

党的十八大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古巴之谜”:

2006年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

古巴“没有(经济)增长也能(使人民)拥有健康”的成就。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1年度《人类发展报告》:

发展中国家最值得称道的具有世界意义的技术成就,首先就是古巴的脑膜炎疫苗。

古巴成为低收入水平国家也能拥有健康的范例。

婴儿死亡率低于许多工业国家。

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常见病在古巴消失了。

古巴人玩笑说,他们过着穷人的日子,死像富人一样死亡。

古巴改革之路:

20世纪60年代初,急于过渡到共产主义。

经济结构比例失调;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否定商品货币作用;高福利政策,免费和补贴几乎覆盖了从教育到医疗、社会娱乐到生活食品补贴。

如,所有病人免除看病和住院治疗费用,还免除陪床人员的食宿费;政治领域推行直接民主模式,但往往流于形式。

苏联解体后,古巴丧失了75%的外贸总额、40%的GDP和90%的能源来源,经济几乎面临绝境。

苏东剧变后,实施“稳步改革开放”政策。

越南改革:

(一)为什么要改?

(二)改了什么?

(三)改的效果?

(四)对中国的启示?

革新开放前的政治背景:

(1)政治上,在黎笋主政期间(1960-1986)实行过度集权和终身制;黎笋在党内打击异已,严重破坏党内民主;

(2)对外政策上,奉行对外扩张;实行排华政策,中越关系恶化,直接导致了1979年的中越战争;(3)政党上,1988年,一党制(越共领导);(4)革新开放前的经济背景:

农业合作化侵犯农民的利益,粮食产量下降,大量依靠进口;产业结构不合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70年代末的经济危机,通胀率高达700%;排华政策更加深化了危机(华侨多经营工商业);(5)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照搬苏联模式,经济面临崩溃。

“越南的邓小平”:

阮文灵:

阮文灵(1915-1998)时任胡志明市市委书记,力主改革;保守派的攻击。

1986年,长征总书记给胡志明市的改革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越共六大(1986),在长征的力荐之下,阮文灵当选越共中央总书记。

苏东剧变与选择?

苏东剧变,震撼越共高层。

意味着:

(1)每年20亿卢布的苏越贸易和10亿卢布的苏联对越援助突然中止;

(2)代表着越南自统一以来就一直模仿的苏联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突然之间宣告失败。

面临三重选择:

放弃革新开放?

实行苏东路线?

继续越南的革新开放?

改了什么?

中国是鲜活的范本:

(1)“承包责任制”推动越南改革;

(2)风起云涌的国企改制大潮;(3)政治改革演绎“春天的故事”;(4)全方位的对外开放。

改革的效果:

(1)农业,成效最显著。

1988年,粮食产量比前一年增产200多万吨,实现了自给。

2005年,越南大米出口达520万吨,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大米出口国,;

(2)企业,承包、转让、出售、股份制,大力发展私营经济、民营经济;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化;(3)经济增长,2002年以来,连续>7%,2007年为8.5%,增长速度全世界仅次于中国;人均GDP自2001年-2007年翻了一番;(4)民生:

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升,老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5)对外开放,从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到全方位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对外出口、争取外援等方面的成效都很显著,融入世界的步伐提速,;(6)政治,党代会政治报告草案公开、国会质询权、最高领导人选举。

 

越南改革对中国的启示:

(1)渐进式的改革,成功的改革;

(2)同中有异,大同小异;(3)面临相似的问题:

发展不平衡、腐败等;(4)中越两国在改革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和教训对双方都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朝 鲜:

(1)背景;

(2)“主体思想”:

20世纪60年代,金日成概括为:

“思想上树立主体,政治上自主,经济上自立,国防上自卫。

”70年代延伸为“以人为主”的哲学。

1988年,新宪法规定:

继续将“主体思想”作为朝鲜的指导思想,即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为实现人民群众的自主性的革命思想,作为自己活动的指导方针。

(3)改革:

受苏联模式影响;学习中国等经验;(4)核问题。

老 挝:

(1)背景:

人口650万(2007);农业国;历史上长期处于割据状态,近代曾遭越南、缅甸入侵,后被日本、法国、美国占领。

1975年建立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

被联合国列为最不发达和最贫穷的国家之一;

(2)1976-1986年照搬苏联模式,陷入困境;(3)1986年以来实行“有原则的全面革新”。

经济领域改革取得成绩,目标是在2020年摆脱世界最不发达国家行列。

社会主义生命力:

当今社会主义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后,曾取得成就,也深受苏联模式的影响,遭遇到挫折。

如今,这五个国家都在不同程度地吸取苏联模式的历史教训,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本国实际相结合,努力探索和建设具有本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这种实践过程中,不断展现着社会主义的勃勃生机。

热点问题—认识腐败问题:

什么是腐败?

权力本身并不意味着腐败,但权力一旦失去规范与制约,就必然导致腐败。

全社会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成本无限制地增加,时时刻刻为腐败买单。

原因是腐败导致了社会生产成本不必要的无序增长。

腐败现象犹如“锈吃铁”。

系统腐败现象,入网者存,不入者亡;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中央新高层带头掀起“反腐风”:

11月17日,18届政治局首次集体学习,习近平讲话:

(1)“物必先腐,而后虫生。

(2)“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

”(3)“对一切违反党纪国法的行为,都必须严惩不贷,决不能手软!

03-中特社第三讲——社会阶层分析:

电影《走路上学》——关键词:

社会等级(thesocialgradient)

1.引言:

来自社会现实:

(1)社会结构的新变化:

中产阶层、农民工、“蚁族”、“二代”、阶层固化、“付出不一定有回报,成功不一定要奋斗”?

(2)中国的人口结构问题:

人口红利结束、未富先老;(3)“中等收入陷阱”:

可能的核心因素即社会流动;(4)蛋糕做大之后:

中国社会巨大的经济转型命题。

网络上蔓延开来的“拼爹”流行语,生动展示了社会转型期的“二代”问题。

(1)你认为“中产阶级/层”应该如何界定?

有哪些标准?

(2)中国有“中产阶级/层”吗?

可分别举例说明。

2.阶级分析的视角:

(1)阶级分析是社会学理论的核心内容;社会学强调结构首位。

马克思和韦伯奠定了经典阶级分析的基础。

阶级分析视角的核心是基于社会关系所定义的结构性位置,是关于社会不平等以及相关社会现象的系统化的结构性解释。

(2)阶级分析的式微与回归。

阶级分析作为一种研究视角被政治化;随着中国成为“世界工厂”,阶级分析重新显现出其强烈的底层关怀和强大的解释力。

3.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分层结构的变迁:

(1)主要特征:

经济分层取代了政治分层;

(2)阶级分析作为分析转型社会的重要概念工具;(3)巨大的贫富差距造成“社会结构紧张”。

4.社会不平等的主观感知:

(1)“不患寡,而患不均,更患不公”;

(2)公平性认知与社会冲突意识之间紧密的关联。

5.健康的不平等:

(1)健康不平等,是指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的个体或群体之间具有系统性差异的健康水平,从本质上讲,健康不平等是社会不平等的一种表现形式。

(2)社会经济地位是健康不平等的决定性因素。

(3)健康不平等也源于“健康”筛选。

6.中产阶层兴衰的拉美启示:

(1)在过去70年里,拉美的中产阶层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呈现一种U形的演进过程。

(2)拉美中产阶层衰落有经济原因、国家推动及政策根源。

7.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分层:

文化的视角。

(1)西方框架会忽略中国社会关于等级和身份的文化传统,弱化文化对社会分层模式和结构变迁的制约作用。

(2)家传统观念从文化角度看待社会等级秩序:

学而优则仕,人皆可为尧舜;孟子:

“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朱熹:

“君子无小人则饥,小人无君子则乱”。

(3)士农工商是一种表面的划分,中国传统里对社会等级的划分方式,是劳心者与劳力者的区别,劳心与劳力的划分比血统世袭观念要深刻得多。

(4)“十年寒窗无人知,一朝登科天下闻”,即中国社会的流动机理为长距离跃迁式。

邵书龙.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分层机制分析:

等级的、文化的视角[J].天府新论.2012(3).

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结构变化:

传统无产阶级分化:

白领、蓝领、金领、灰领、绿领、粉领、黑领。

最早提出和系统研究“中产阶层”概念的是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

《白领:

美国的中产阶层》(WhiteCollar:

AmericanMiddleClass),1951。

“几乎整个西方正变成一个巨大的中产阶级”-英国社会学家T·马歇尔

学界观点

(1):

(1)根据职业将中产阶层归纳为五个群体:

中等管理层、专业技术人员、外企白领、效益较好的企业一般职员、中小工商业者。

(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李强)。

(2)中产阶层是个职业概念,其划分与收入多少无关。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课题组公布称,2008年中国中产阶层约占总人口的22%。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陆学艺)。

(3)反对意见是,收入即使不是唯一的标准,也应是最重要的标准之一。

离开收入谈中产阶层,有夸大中产阶层数量、掩盖社会矛盾之嫌。

(4)总的来说,目前学界比较认同的是中产阶层不纯粹是个收入上的概念,而是至少应包括收入、财产、职业、教育等方面的标准。

在标准具体确定上,目前仍没有定论。

学界观点

(2):

中国社会已经发生深刻变化,一个新的社会阶层——新中等阶层正在成长起来。

这个主要由专业技术人员或称白领工人组成的阶层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

他们是一种保持社会稳定的力量,对现有的社会秩序基本上认可,虽然要求改良,但并不希望从根本上推翻。

社会基础的这种变化,给了我们一种希望,使我们有可能走出“打倒皇帝做皇帝”的怪圈。

(经济学家吴敬琏)

学界观点(3):

(1)虽然当前中国中产阶层数量有限,且发育缓慢,但是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力量,他们正在逐渐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公共精神。

(2)中产阶层的公民权利意识随着中国的进步在强化,他们参与的方式更多的是通过法制、妥协、理性博弈来实现,他们正在为公共事务的民意参与、社会动员以及纠纷解决探索出一条新的路径。

(3)建议则是通过政策引导造就大量熟练技工,使高级技工成为中国中等收入者的重要组成部分。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孙立平)

学界观点(4):

(1)从“倒丁”到“橄榄”:

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上小下大的金字塔形?

李强提出了“倒丁字”结构:

中国底层民众数量众多,成为一个“横杠”,其他各阶层形成一个“立柱”形状,竖在这个“横杠”上面,形成一个“倒丁字”形结构。

“倒丁”结构反映出目前中产阶层数量严重欠缺。

必须通过各种措施来扩大中产阶层队伍,这是解决中国诸多问题的一个关键。

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来培育和完善。

但目前我们的很多政策恰恰是削弱而不是完善中产阶层的。

李强预测,可能要到2040年前后,中国中产阶层才会成为主体。

(清华大学李强教授)           

学界观点(5):

(1)有观点认为,近十年来,我国的中产阶层每年增加1%;

(2)高校是培养中产阶层的摇篮;(3)客观量化标准的差异性以及阶层意识的淡薄,使中国社会“中层缺失”。

学界观点(6):

社会结构概念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占有一定资源、机会的社会成员的组成方式及其关系格局。

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社会阶级阶层结构。

社会建设的核心任务是调整社会结构。

扩展阅读指导

(1):

(1)马克思:

以经济为基础界定阶级关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2)[德]马克思•韦伯(MaxWeber):

多维(阶级、地位、政党)社会分层;《经济与社会》;(4)[英]吉登斯(AnthonyGiddens):

结构双重性(规则和资源);《发达社会的阶级结构》;(5)[法]布迪厄(PierreBourdieu):

结构再生产(教育的作用);《实践理论大纲》。

扩展阅读指导

(2):

(1)费孝通:

差序格局(社会结构完整性);《生育制度》;

(2)陆学艺:

当代中国10个社会阶层(社会结构滞后经济结构15年);《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3)于建嵘:

“金字塔”型社会结构(向上流动难);《岳村政治》;(4)李强:

“倒丁型”社会结构(结构紧张,是社会不和谐问题的根源);《当代中国社会分层与流动》.

回顾与小结:

(1)引言:

来自社会现实——分组讨论:

中产阶级/层;

(2)阶级分析的视角;(3)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分层结构的变迁;(4)社会不平等的主观感知;(5)健康的不平等;(6)中产阶层兴衰的拉美启示;(7)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分层:

文化的视角——学界观点/扩展阅读。

飞地与社会热点:

(1)背景:

中国器官捐献现状、最新政策意向;

(2)关键点:

活体vs尸体、激励/奖励vs精神鼓励。

多问几个为什么:

(1)人性的悲闵情怀是否被忽视?

钱默斯预言,献血政策的教训;

(2)器官捐献涉及的文化敏感性有哪些?

家庭意愿、区域文化实践、传统文化的衔接、身体观参见余成普文章;(3)这个政策是否会影响甚至破坏其它的社会规则?

行动本身是善举,会成为不良事件的风险?

(4)是否对社会不平等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打着社会公益的旗号,行器官买卖之实,加剧器官从穷人流向富人的状况。

04-中特社-第四讲——文化软实力

第一部分:

引言——钱学森之问: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1.你认为,能代表中国文化的符号有哪些?

在270项候选中国文化符号中,最具代表性的前20项:

汉语(汉字)、孔子、书法、长城、五星红旗、中医、毛泽东、故宫、邓小平、兵马俑、黄河、《论语》、圆明园、文房四宝、敦煌莫高窟、《史记》、造纸术、古典诗词和京剧。

整体排名情况:

(1)当代文化符号普遍落后于传统文化符号;

(2)现当代文化符号人物得分普遍靠后,文学形象得分普遍靠后,科学家符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