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教案精选多篇.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718018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7.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十则教案精选多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论语十则教案精选多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论语十则教案精选多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论语十则教案精选多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论语十则教案精选多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论语十则教案精选多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论语十则教案精选多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论语十则教案精选多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论语十则教案精选多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论语十则教案精选多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论语十则教案精选多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语十则教案精选多篇.docx

《论语十则教案精选多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十则教案精选多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论语十则教案精选多篇.docx

论语十则教案精选多篇

论语十则教案(精选多篇)

  《论语》十则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常用的重点文言实词,正确地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熟练的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3、理解各则名言警句,反思和学习如何运用这些名言警句  4、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反省自我,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感受“仁”和“恕”的真意,开阔胸襟,提高个人修养。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积累文言词语,理解十则语录的内涵。

  难点:

激发自我反省,感悟名言警句对自身修养的意义并将所学的知识和道理付诸于实践。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文导入  先向学生提问,再运用多媒体播放山东济宁“孔庙”的视频录像与讲解和电影《孔子》中的经典片段,加深学生对孔子和《论语》的了解。

孔子被后世成为“至圣”,也就是说他是圣人中的圣人。

1988年,75位诺贝尔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会议结束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汲取智慧。

”。

今天,我就和同学们去孔子以及他的学生们那里儿汲取一点智慧。

  二、初步感知  1、仔细听课文的朗读示范,注意字音和断句,完成下列填空题。

  论语.  不亦说乎.  人不知而不愠.  三省吾身.  传不习乎.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诲女知之乎..  是知也.  弘毅..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其恕乎.  2、全班齐读,要求读准字音,体会语调。

老师听后指导,纠正断句,划分节奏,展现句子的层次关系.  明确: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  /君子乎?

”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子曰:

“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子曰: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曾子曰: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调也。

”  子贡问曰: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

“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3、学生自由诵读加深影响,培养语感  三、文意疏通  先让学生分组讨论学习,根据课文下面的注释疏通前五则文义。

每个小组派代表回答,如果可以翻译清楚,讲清意思,那么教师直接出示明确答案。

若不能讲明文义,则引导学生提出疑问,先让其他学生答疑,如果不能寻求真确的解答,再轮到教师讲解。

  明确:

  1、亦:

也是。

朋:

同师曰朋,同志为友。

朋即指同学,泛指朋友。

人不知:

别  人不了解。

  2、身:

自身,自己。

为:

替、给。

忠:

尽心竭力。

  3、可:

可以。

以:

凭借。

为:

做、当。

  4、罔:

通“惘”迷惑而无所得。

殆:

疑惑而无所解。

  5、诲:

教,教导。

知之:

对待知道与不知道的正确态度。

  四、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背诵前五则中重点字词的意思。

  3、翻译前五则文义。

  4、研读后五则文义。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1、抽查背诵情况  2、考察句子的翻译和重点字词的翻译  二、文意疏通  先让学生分组讨论学习,根据课文下面的注释疏通前五则文义。

每个小组派代表回答,如果可以翻译清楚,讲清意思,那么教师直接出示明确答案。

若不能讲明文义,则引导学生提出疑问,先让其他学生答疑,如果不能寻求真确的解答,再轮到教师讲解。

  明确:

  1、善者:

长处,优点。

  2、士:

泛指读书人。

  3、然:

这样。

后:

以后。

  4、可:

可以。

以:

用来。

行:

奉行。

  三、深入探讨  积累格言警句和成语。

  指导学生运用“__________与求知态度有关”句式说话。

如“学而时习之”与学习方法、习惯有关,“人不知而不愠”与个人修养有关。

  教师点拨,帮助学生完成分类式学习笔记如下:

  成语类  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任重道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格言警句类  ①谈学习态度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②谈学习方法的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③谈修身做人的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吾日三省吾身士不可以不弘毅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探讨体验  1、让学生反思生活,自由站起来谈论那一则名言警句感悟最深,自己做的最为接近,哪一条做得较为欠缺。

然后说说该怎样改进。

  2、自主讨论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对此曾经有过不同的看法。

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分组讨论:

该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提点:

讨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

“忠”和“恕”是孔子“仁”的学说的两个方面:

“忠”的要求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正面要求;“恕”的要求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反面要求。

其中都包含了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的思想。

  ②透过表面文字,理解“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深刻含义。

试着模仿这种写法,也写几句。

  提点:

岁寒三友是松竹梅。

坚毅不拨的青松,挺拨多姿的翠竹,傲雪报春的冬梅,它们虽系不同属科,却都有不畏严霜的高洁风格。

岁寒:

比喻浊世。

松柏:

比喻清高之物。

  五、课外延伸  联系所学知识翻译下列句子。

  1、子曰: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  2、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3、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厮夫,不舍昼夜。

”  六、课文总结  《论语》作为一部涉及人类生活诸多方面的儒家经典著作,其中关于学习态度方法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尤其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希望同学们在课后可以研读中国传统典籍,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国学文化,提高自我修养,陶冶自己的情操。

  七、作业布置  1、背诵前五则中重点字词的意思。

  2、翻译前五则文义。

  3、课外阅读《论语》,摘抄喜欢的句子。

  《论语》十则教案  1.积累文言词汇。

  2.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勤学好问、永不满足的学习态度,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1.教读课  2.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

这些著述对中华文化曾产生过深远影响,直至今天,仍光芒四射。

我们同学们进入中小学学习已经七年了,关于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一定有了不少体会。

我国古代的孔子是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在《论语》这部儒家经典中,他的弟子记录的孔子言论,有不少是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对同学们搞好学习,加强个人品德修养都有很大意义。

现在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学习《〈论语〉十则》这篇课文。

  二、交流有关孔子、《论语》的知识  有关资料: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

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

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

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三、教学新课  明确教学目标及重点  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2.布置学生划出自己感到最精彩的语句。

  重点学习与训练  1.教师导学:

学习文言文,首先要掌握和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词汇。

文言文中的基本词汇大多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这好理解。

但有些词,古今意义发生变化。

如成语“走马观花”中的“走”是“跑”的意思,如果理解为“行走”,这个成语就讲不通了。

再如”赴汤蹈火”中的“汤”是“热水”的意思。

这些都与现代汉语完全不同。

学习文言文要特别注意这些变义词。

另外,一些文言虚词,如“之”、“乎”、“者”、“也”之类,意思比较宽泛,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它的意思可能不同。

这就需要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

  先仔细读几遍课文,理解各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如果开始不理解懂,试着再读几遍。

实在理解不了的,将问题提出来。

  明确:

学生重点掌握的文言字词:

  ⑴通假字:

①不亦说乎:

通假字“说”,本字“悦”,愉快。

  ②由,诲女知之乎:

通假字“女”,本字“汝”,你。

  ③是知也:

通假字“知”,本字“智”,聪明,智慧。

  ⑵多义词:

  ①而:

表顺接关系,相当于“并且”等,如:

“学而时习之”、“默而识之”、“温故而知新”。

  表转接关系,相当于“却、但是”等,如“学而不思则罔”、“人不知而不愠”。

  ②以:

凭借,如“何以谓之‘文’也”;用来,如“以思,无益”;因为,如“是以谓之‘文’也”  ⑶多音多义字:

  论:

论语乐:

不亦乐乎好: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舍:

不舍昼夜⑷流传至今的成语:

温故知新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读完课文后,你感到最精彩的语句有哪些?

请给大家展示一下,并说明你喜欢的理由。

  明确:

  ⑴要有好的学习态度  敏而好学——好学不耻下问——肯问,善问学而不厌——不满足,不骄傲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谦虚诚实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不懂装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学习为乐  ⑵要有好的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按时复习温故而知新——总结复习,发现新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默而识之——不断积累  以思,无益,不如学——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⑶要珍惜时间——逝者如斯夫  3.学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哪些内容使你收获最大?

谈谈感想。

  4.与课文自相对照,谈谈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还有欠缺?

应怎样改进?

  5.“温故而知新”对于指导我们的学习有什么重要意义?

  《论语》的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我国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我们学的这一部分主要谈的是求知和修养问题。

大家不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

今后我们要多接触一点文言文,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继承祖国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

现代社会一方面经济飞速发展,另一方面传统美德亟待发扬。

现代著名新儒学大师、美国哈佛大学杜维明教授在岳麓书院演讲时曾预言,公元2014年左右,中华文化将全面复兴,就让我们拭目以待传统美德的蔚然成风吧!

  梳理、总结、扩展  《〈论语〉十则》是关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论述,其中第四、六则是讲学习态度,第二则、第三则讲学习方法,第一则、第五则既讲学习态度又讲学习方法。

  联系自己的实际,结合学习《〈论语〉十则》,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的生活感受和受到的启发。

  论语十则教案  一、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个则语录内容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借鉴孔子提出的学习方法、修身原则。

  二、重点、难点  背诵、翻译课文内容  文言文的理解及文言词汇、文言知识的积累  三、预习检测  1、熟读课文  2、生字词读音  说愠罔殆  女凋恕是知也自省弘毅  四、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  1、关键字词的理解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

  b、人不知而不愠愠:

  c、吾日三省吾身三省:

  d、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信:

传:

  e、温故而知新温:

故:

  f、诲女知之乎女:

  g、是知也是:

知:

  h、士不可以不弘毅弘毅:

  i、仁以为己任以…为:

  j、其恕乎其:

  2、翻译句子  温故而知新  见贤思齐焉  3、课文理解  《论语》十则中,有的谈求知态度,有的谈学习方法,有的谈修身做人。

请思考:

  学习态度:

_______________  学习方法:

_______________  修身做人:

_______________  五、有效训练  1、解释字词  知:

  ①知之为知之  ②是知也  故  ①温故而政治新  ②故时有物外之趣  之  ①学而时习之  ②然后知松柏枝后凋也  ③见藐小之物  其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  ②其恕乎  ③蹲其身  2、翻译句子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道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外延伸孔子观于周庙,有敧器焉。

孔子问于守庙者曰:

“此谓何器也?

”对曰:

“此盖为宥座之器。

”孔子曰:

“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敧,中则正,有之乎?

”对曰:

“然。

”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敧。

孔子喟然而叹曰:

“呜呼!

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  解释下面的字  观:

于:

  焉:

覆:

  恶:

  翻译下列句子  孔子问于守庙者曰:

  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呜呼!

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七年级语文上册导读《论语十则》  一,中国两千年来最重要的课本出最多成语的书。

  一,《论语》简介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一部书之一,共20篇。

体例:

语录体,对话体和叙事体。

  内容:

教育和伦理为主,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这里可以看出当时许多政治生活情况,孔子和他的弟子人格修养、学习态度和处事方法。

  二,孔子,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十大思想家之首。

他的核心思想是:

“礼”和“仁”“四书五经”中四书:

>,>,>>.五经是>,>>>>  三,通假字  1,“说”通”悦”  2,”女”通”汝”代你  3,”知”通”智”  四,那些是写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品德修养的。

  1,学习方法:

  1)学而时习之。

  2)温故而知新。

  3)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2,品德修养:

  1)人不知而不温。

  2)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3,学习态度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自我反省。

  三十而立:

指人在三十岁前后,就有成就。

  温故知新:

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的理解和认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指到处都有我的老师,应虚心向他们学习,取长补短。

择善而从:

选择好的而依从。

指善于学习他人的长处。

  《论语》十则  教学目标:

  1、理解《论语》节选各则语录的内容;整理积累文言文语言材料;  2、诵读、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形成语感。

  本节课主要在于读懂《论语》,掌握其中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感受《论语》的精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必修课中,我们对于孔子,对于《论语》已经了解了不少,今天我们将再次走进《论语》,走进这部影响我们中国人几千年的儒家经典。

  孔子的思想的核心一是“仁”。

“仁”就是“两个人”,也就是要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伦常各有职分,道德各有责任。

  《论语》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是“礼”。

与“仁”偏重于内心自觉追求不同,“礼”是外在的带有一定强制性的社会规范。

不过,“礼”虽然是外在的规范,对“礼”的遵循仍要出自内心的自觉自愿,并且要以“仁”为心理基础,否则的话,“礼”就成为虚假的文饰了,对此,孔子批评道:

“人而不仁,如礼何?

”  在当今社会孔子的思想依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赏析  步骤:

1、诵读一遍。

  2、逐句翻译,不懂的字词留下记号。

  3、尝试写下你对这则语录的感悟,待会与同学共同探讨,能联系以前学《论语》时所记得的其他语录更好。

  原文1:

子曰: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

孔子说:

“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做事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  理解良好的道德修养只是基础,还需要学习各种文化知识。

当然,学习文化知识的根本目的也是获取真知,用以完善自己的道德品格,并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言行。

  1、要做到好学,一定得先要坚定学习求知的志向,切忌分心于物质享受,以免陷于物欲,降低了学习的效果。

  “食无求饱,居无求安”,物质是生活质量的保证,但不是追求之根本。

在当今这个物质极大丰富的社会,我们在追求高品质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给自己的精神追求留一定的空间。

2、“敏于事而慎于言”,孔子还说过“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巧言令色,鲜矣仁。

”“巧言”应该不仅指口齿伶俐,更主要指说话时不讲原则,甚至夸大其词,混淆是非,只求让听的人高兴,或者为自己的私利打算。

所以,孔子痛恨“巧言”。

  3、“就有道而正焉”意思是接近有德行的人来匡正自己。

亲近有德行的人,远离没有操守的小人,这样就知道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

自己犯了错误,也知道应该怎样改正。

这样不断完善自己的思想、言行,日积月累,就像雕琢、打磨玉器一样,终会成器。

  原文2:

“吾十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译文:

孔子说:

“我到了十五岁时立下了求学的志向,三十岁时学问和处事都可以在社会上立身了。

四十岁时学问上的问题都能清楚明白,立身处事有坚定的原则,不会被外界左右。

五十岁时我知道了天命,知道了天给予我的使命职责和命运。

六十岁时我听到顺耳话能够分辨是非,听到逆耳话也能够理解他人,对各种人的各种话都能分辨取舍。

七十岁时我的心灵和行为都达到了自由王国的境地,行随心至,从不越过仁的规范。

”  理解这是孔子自述其一生进德修业的发展过程,分为六个阶段,用语简练、概括。

  孔子认为”立志”是重要的起点,但要坚持和实现其志向,并不是容易的事。

少年有志,经过十余年的努力才立,可见立志是一个人成长发展的关键。

确立志向后,又经过长期不懈地学习、修养,才能达到一定的高度。

  其实人在三十岁以前是用加法生活的,就是不断地从这个世界上收集他的资格,他的学习经验、财富、情感、名誉这一切都是在用加法的,三十岁以后就开始要用减法生活了,不是你心灵真正需要的东西要学会舍弃。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这大概是人生的一个普遍规律,说明三十岁以前是创业闯荡的时期,四十岁以后,人就不做傻事了,冷静而理智地面对世界。

  原文3:

子曰:

“由,诲汝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诲:

教诲。

知:

知道。

知:

同“智”,聪明,明智。

  译文:

子曰:

“由!

我教诲你的知道了吗?

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啊!

”  理解:

做学问要务实、严谨、谦虚。

要正确的估量自己,不夸耀,不虚伪,人要有自知之明。

  原文4:

颜渊季路侍。

子曰:

“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

“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

“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

“愿闻子之志。

”子曰: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  译文:

颜回、子路侍立在孔子身旁。

孔子说:

“何不各自谈谈你们的志向呢?

”子路说:

“愿将我的车马、衣服和朋友共同享用,用坏了也不抱怨。

”颜渊说:

“想的不是夸耀自己的好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

”  子路说:

“愿意听听您老人家的志向。

”孔子说:

“老年人,使他们安逸;平辈的人,使他们信任我;年轻人,使他们归依我。

”  理解:

这则语录中,子路、颜渊、孔子各自述说志向。

子路的志向,见出其率性、豪爽;颜渊的志向,见出其谦逊、克己;孔子的志向,则见出其以“仁”为本的胸怀。

  提出对处理“老、中、轻”三代人的人际关系的原则,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在新时期,尊老敬老、真诚守信、关心青少年成长,已成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原文5、6:

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  译文:

先生说:

“知道它不如喜欢它,喜欢它不如以之为乐。

”先生说:

“智者喜欢水,仁者喜欢山;智者活跃,仁者沉静;智者快乐,仁者长寿。

”  理解:

孔子这句话用顶真的修辞手法主要讲学习的三个层次,以知之者突出好之者,再紧承好之者突出乐之者。

本章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怎样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秘密,那就是对学习的热爱。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当你对一门科目产生了兴趣之后,自然会学得比别人好。

  孔子将人分成君子与小人,又把君子细分为知者与仁者。

何谓知者?

何谓仁者?

智慧而超脱的人像流动的水一样快乐;信奉仁义道德的人像沉静的山一样恒久。

虽然在孔子的思想里,他更推崇乐山的仁者。

但其实仁者、知者并无高下之别,就像自然界的山与水从无争胜之心,且互为映衬,共成山水。

知者上善若水,海纳百川;仁者高山仰止,厚德载物。

  原文7:

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

孔子说:

“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乐在其中。

用不正当的手段使自己富有、尊贵,这对我如同浮云一般。

”  理解:

子曰:

“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追求吃穿享受的一个直接的后果就是很容易导致不义的行为。

自己私欲的极度膨胀,必然要想方设法的为了满足自己私欲而大行不义之事。

但是通过不义的行为而获得的富贵是很不稳定的。

你怎么得到的,最终也会怎么失去。

  原文8:

子曰: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  译文:

孔子说:

“君子心胸开朗而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  理解:

《学而》篇中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一个人一生没有人了解,虽有学问而没有发展的机会,还是不怨天、不尤人,这种修养是很难。

所以君子要做到“坦荡荡”,胸襟永远是光风霁月,像秋月挥洒。

内心要保持这样的境界,无论得意的时候或艰困的时候,都是很乐观的。

但不是盲目的乐观,而是自然的胸襟开朗,对人也没有仇怨,这是“君子坦荡荡”。

君子,应当有宽广的胸怀,可以容忍别人,容纳各种事物,不计较个人厉害得失。

  至于小人呢?

“小人长戚戚”,小人心里是永远有事情的,不是觉得某人对自己不起,就是觉得这个社会不对,再不然是某件事对自己不利。

我们都犯了这个毛病,有时候:

“唉!

这个社会没得搞的。

”言外之意,我自己是了不起,而这个社会是混蛋。

这也是“长戚戚”的一种心理病。

小人心胸狭窄,与人为难,与己为难,时常忧愁,局促不安。

  原文9:

颜渊问仁。

子曰:

“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

“请问其目。

”子曰:

“非礼勿视,非视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

“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  译文:

颜渊问仁。

孔子说:

“抑制自己,履行礼,就是仁。

一旦这样做到了,天下的人都会归向仁。

实行仁,全凭自己,难道凭别人吗?

”颜渊说:

“请问实行的条目。

”孔子说:

“不合礼的现象不看,不合礼的声音不听,不合礼的话不说,不合礼的事不做。

”颜渊说:

“我颜回虽然迟钝,也要求实行这些话。

”  理解:

孔子认为西周是理想完美的社会,周礼是周初确定的一整套的典章、制度、规矩、仪节。

而现实又“礼崩乐坏”。

所以孔子要恢复周礼。

  克已复礼是约束自己的欲望和行为而回归于礼,其目的和基础是“仁”;“明天理,灭人欲”则是将克已复礼赶向了极端,无视人的存在,是无“仁”可言的。

  孔子说的“礼”,就是指当时社会生活中实行的各种礼仪规范。

值得注意的是,孔子在这里强调的,不是应当按礼仪规范去待人接物,而是不符合礼的事就不要去做。

也就是说,学习礼,不仅仅是要依礼而行,更重要的,是要随时警惕自己不要去做失礼的事——“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要做到这“四勿”,就必须“克己”,也就是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