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启蒙读本翻译1100.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719696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51.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启蒙读本翻译110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文言文启蒙读本翻译110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文言文启蒙读本翻译110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文言文启蒙读本翻译110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文言文启蒙读本翻译110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文言文启蒙读本翻译1100.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文言文启蒙读本翻译1100.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文言文启蒙读本翻译1100.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文言文启蒙读本翻译1100.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文言文启蒙读本翻译1100.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文言文启蒙读本翻译1100.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文言文启蒙读本翻译1100.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文言文启蒙读本翻译1100.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文言文启蒙读本翻译1100.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文言文启蒙读本翻译1100.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文言文启蒙读本翻译1100.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文言文启蒙读本翻译1100.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文言文启蒙读本翻译1100.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文言文启蒙读本翻译1100.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文言文启蒙读本翻译1100.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言文启蒙读本翻译1100.docx

《文言文启蒙读本翻译110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启蒙读本翻译1100.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文言文启蒙读本翻译1100.docx

文言文启蒙读本翻译1100

1.鹦鹉灭火

原文

  有鹦鹉飞集他山,山中禽兽辄相爱重。

鹦鹉自念虽乐,不可久也,便去。

后数月,山中大火。

鹦鹉遥见,便入水沾羽,飞而洒之。

天神曰:

“汝虽有志意,何足云也!

”对曰:

“虽知不能救,然尝侨是山,禽兽行善,皆为兄弟,不忍见耳。

”天神嘉感,即为灭火。

  译文

  有一群鹦鹉飞到一座山上,山中的禽兽都(很喜欢),互敬互爱。

鹦鹉想,在这里虽然感到很快乐,但是不能长久居留下去,于是便飞走了。

过了好几个月以后,山中突然失火。

鹦鹉远远的看到,便用自己的羽毛沾湿水,飞到山上,洒水去救火。

天神见此,说道:

“你虽然很有意气和志气,但又有什么用(效果)呢!

”鹦鹉答道:

“我虽然知道不能够把火救灭,但是我曾经住过这座山,与山上的禽兽友好相处,亲如兄弟,(山中这样着火),我不忍心看下去啊!

”天神听了很感动,以示嘉奖,便把山火灭了。

2.鳝救婢

原文

高怀中,业鳝面于扬州小东门,日杀鳝以千数,一婢悯至,每夜窃部分缸中鳝,从后窗投诸河,如是累年。

一日面店被焚,婢仓皇出逃,为火所伤,困于河滨。

夜深入睡,比醒而痛减,伤尽愈。

视之,有河中污泥,敷于伤处,而周有鳝之行迹,始知向所放生之鳝来救也。

高怀中感其异,遂为之罢业。

及拆锅,下有洞,生鳝无数盘其中,悉纵之于河。

翻译

高怀中在扬州的小东门卖鳝鱼面。

他每天要杀数千条鳝鱼,有一位婢女怜悯鳝鱼,每天夜晚,偷偷从水缸里捞一部分鳝鱼,从后窗把鳝鱼投到河中,像这样的情况持续了一年。

有一天,面店被火焚毁了,婢女仓皇逃出,被火所灼伤。

她很疲倦地躺在河边,到半夜睡著了.等到她醒来,发现疼痛减轻了,灼伤的地方也痊愈了。

(她)看看周围,有河中的污泥敷在伤口处,而且地面留下鳝鱼行动的痕迹。

婢女才知道是她以前所放生的鳝鱼来救了她。

高怀中被鳝的行为所感动,于是停止营业,等到拆除锅炉,下面有个洞,无数条活鳝鱼盘在里面,都把他们放到了河里。

3.黄香温席

原文

昔汉时黄香,江夏(古地名,今湖北境内)人也.年方九岁,知事亲之理.每当夏日炎热之时,则扇父母帷帐(帐子),令枕清凉,蚊蚋(ruì,吸人血的小虫)远避,以待亲之安寝;至于冬日严寒,则以身暖其亲之衾(被子),以待亲之暖卧.于是名播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翻译

过去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孩子,是江夏人。

当时正好九岁,但他已经懂得了服侍父母的道理.每次当炎炎夏日到来的时候,就给父母的蚊帐扇风,让枕头和席子清凉爽快,把吸人血的小虫和蚊子扇开,让父母好好睡;到了寒冷的冬天,用自己的身体让父母的被子变得温暖,让父母睡得暖和.于是黄香的事迹流传到了京城,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4.陆绩怀桔

原文

绩六岁时,于九江见术,术出橘待之。

绩怀其三枚,及归拜辞,橘堕地。

术笑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

绩跪答曰,吾母性之所爱,欲归以遗母。

术大奇之。

  翻译

汉朝末年间时候,陆绩年纪还只有六岁的时候,便会到九江地方去拜见袁术。

袁术就拿出许多橘子来,给陆绩吃。

陆绩暗地里把三个橘子装在袖子里,等到告别的时候,就向着袁术拜谢了一回。

不料这三个橘子,扑陆的从袖子里跌到地上。

袁术笑着说,陆郎呀,你来做了小客人,竟暗地里藏了主人的橘子,不防他人笑你来偷橘子么。

陆绩便双膝跪在地上,回答道,我母亲的性子,很喜欢吃这些东西。

因为这个缘故,所以想起带几只回去,给母亲吃。

袁术听了这一番话,觉得大大的希奇。

5.犬救幼女

原文

呈贡县村民畜一犬,甚驯。

母未时上山采薪,幼女随之不及,后于母里许。

俄大雪,母薄暮(傍晚)负薪归,女与犬俱不见。

母惊恐万状,奔走号呼,竟(终)不见女。

邻里相助,亦无济于事。

是夜其幼女之父母悲痛欲绝(死),以为女或溺水,或堕井,或为狼所食。

凌晨,复邀邻人寻之;见女卧大树下,犬倚偎在旁,乃不死。

此雍正(清爱新觉罗胤祯的年号)十一年十一月事,邑人无不称奇。

翻译

呈贡县村民养了一只狗.一天一位母亲上山打柴,小女跟不上,一下子落后了母亲几里.突然大雪,母亲在傍晚担柴回来的时候,女儿和狗都不见了.母亲非常惊恐在村中,来回奔走大声呼叫,始终见不到女儿.附近的村子协助找寻,还是无济于事.晚上父母伤心极了,认为女儿可能被水淹死了,可能掉进井里了,也可能被狼狗吃了,天刚刚亮,父母又请附近的村子帮助找.终于见到女孩卧在一棵树下,狗依偎在旁边,居然还没有死.这是雍正十一年十一月的事,同县的人没有不感到惊奇的.

6.孙泰

原文

孙泰,山阳人也,少师皇甫颖,操守颇有古贤之风。

泰妻即姨妹也。

先是姨老矣,以二子为托,曰:

“其长损一目,汝可娶其女弟。

”姨卒,泰娶其姊。

或诘之,泰曰:

“其人有废疾,非泰不可适。

”众皆伏泰之义。

尝于都市遇铁灯台,市之,而命洗刷,却银也。

泰亟往还之。

中和中,将家于义兴,置一别墅,用缗钱二百千。

既半授之矣,泰游吴兴郡,约回日当诣所止。

居两月,泰回,停舟徒步,复以余资授之,俾其人他徙。

于时睹一老妪,长恸数声。

泰惊悸,召诘之,妪曰:

“老妇尝事翁姑于此,子孙不肖,为他人所有,故悲耳。

”泰怃然久之,因绐曰:

“吾适得京书,已别除官,不可住此,所居且命尔子掌之。

”言讫,解维而逝,不复返矣。

翻译

孙泰是山阳人,年轻时师从皇甫颖,志行品德很有古代贤人的风范。

孙泰娶的妻子是他姨母的女儿。

之前,姨母年纪大了,把两个女儿托付给孙泰,说:

“姐妹俩中,姐姐一只眼睛有毛病,你可以娶妹妹。

”姨母去世后,孙泰娶了姨母的长女。

有人不解,问起这件事,孙泰说:

“她眼睛有毛病,除了嫁给我就嫁不出去了。

”众人都佩服孙泰的义气。

孙泰曾经在都市遇见一座铁灯台,把它买了下来,叫人洗刷,原来是银制品。

孙泰赶忙去还给卖主。

唐僖宗中和年间,孙泰计划在义兴安家,买了一座别墅,得用两百贯钱。

付了一半钱后,孙泰就前往吴兴郡游览,约定回来后就到新买的别墅去。

过了两个月,孙泰回来,停船步行,又把其余的购房款交给房主,让他搬迁到别处。

在这个时候,孙泰看到一个老妇人痛哭了好几声。

孙泰听了心里惊悸,就把她叫过来问话。

老妇人说:

“我曾经在这里侍奉过公婆,子孙不成材,别墅成了别人的了,所以我才伤心。

”孙泰怅然失意了很久,就哄她说:

“我刚好收到中央政府的公文,已经给我另外任命了官职,不能住在这里了,这个地方先让你的儿子掌管吧。

”说完,孙泰就解开船绳坐船离去,不再回来了。

《文徵明习字》翻译

文徵明监贴写《千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

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

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

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狂泉》翻译

从前有一个国家(今天所谓城市),全国只有一眼泉水,名叫“狂泉”。

全国的人都饮这水,没有不疯的;唯有国家的君主打井取水,唯一可以没有疾病。

全国的人既然都疯了,于是聚集在一起想办法,一起抓住国王,治疗国王的疯病,用艾叶烧熏、扎针、吃药,没有不全部用上的。

国王受不了那苦,于是来到泉边,舀水喝了,喝完就疯了。

(全国)君臣、大人小孩,他们的疯病都一样,大家便兴高采烈。

《智犬破案》翻译

离杭州一百里的地方,有已座古老是寺庙,香火很旺盛。

一天晚上,有个盗贼翻墙进入(寺庙)。

狗大叫不止,一名僧人发现了盗贼。

盗贼将和尚砍倒在地,于是就带着货物逃走了。

几天后,有两个小和尚进入看见了尸首,非常惊讶。

于是到官府告状,他的狗也去了。

路上经过一个酒馆,看见5、6个酒鬼在喝酒。

狗停止不再前进,僧人责怪那只狗。

突然狗跳近酒馆,咬住其中的一个酒鬼不放。

和尚怀疑他是盗贼,绑起来送到官府。

官吏审问后,果然就是他。

原来狗也很聪明。

10.雏燕

我弟弟喜欢鸟,一心想养一只小鸟。

今天春天,有燕子从南方来,每天衔泥,在我家的屋檐下筑巢,(它们工作的)非常辛苦。

不久,就可以听到啾啾的声音了,因为小燕子已经破壳而出了。

一天,有一只小燕子掉在屋子里,被弟弟捡到了,他非常高兴,就把小燕子放到笼子里饲养起来。

母亲知道了,说:

“燕子是益鸟,吃的是害虫,它们不久就要飞到南方去度过冬天,你怎么能养的久呢?

”要弟弟马上把小燕子放掉。

弟弟对小燕子恋恋不舍,但是看到它的神态非常悲哀,于是弟弟就把小燕子放出笼子放飞了。

小燕子飞回了燕巢,和它的家人们快快乐乐的生活在一起。

11.愚人食盐

古时有个很愚蠢的人,到朋友家去。

主人请他吃饭,他嫌饭菜淡而无味。

主人听到他的话,又加了些盐。

加盐以后饭菜味道鲜美,于是蠢人自言自语:

“饭菜之所以好吃了,是因为加盐的缘故。

加了一点尚且这么好吃,何况多加一些呢?

”蠢人不动脑子,不吃别的只是吃盐。

空口吃盐吃得口味败坏,结果反为盐所害。

12.笼中鹦鹉

有一个姓段的富商,养了一个鹦鹉,十分聪明,能与客人诵诗交谈,这个姓段的商人于是剪了他的两个翅膀上的羽毛,把他养在雕刻精美的笼子里面.熙宁六年,姓段的这个商人突然因为出事进了监狱.他出狱以后问鹦鹉说:

"我在监狱半年,处处不的自由,是何等的痛苦.你在家里有人喂养,是多么的快乐啊."鹦鹉说:

"你只在监狱里呆了半年就已经觉得痛苦不堪了.而我在这个监狱一样的笼子里呆了好多年了,又有什么欢乐可言?

"姓段的商人听了翻然醒悟,马上就把他放了.

13.盗牛

时国中有盗牛者,牛主得之。

盗者曰:

“我邂逅迷惑,从今以后将为改过。

子既已赦宥,幸无使王烈闻之。

”人有以告烈者,烈以布一端遗之。

或问:

“此人既为盗,畏君闻之,反与之布,何也?

”烈曰:

“昔秦穆公,人盗其骏马食之,乃赐之酒。

盗者不爱其死,以救穆公之难。

今此盗人能悔其过,惧吾闻之,是知耻恶,则善心将生,故与布劝为善也。

译文:

当时,国都中有一个偷牛的人,牛的主人抓到他。

偷牛的人说:

“我遇到牛一时被利欲迷惑,从今后将改正,您既然宽恕了我,希望不要让国君烈王知道这件事。

”有人把这件事告诉了烈王,烈王把一匹布赠给了盗牛者。

有人说:

“这个人已经做了盗贼,害怕你

知道,你反而给他布,为什么?

”烈王说:

“以前的秦穆公,有人偷了他的骏马把马吃了,秦穆公却赐给他们酒。

偷马的人不吝惜生命,来解救秦穆公的灾难,现在这个偷马的人能够悔过,害怕我知道,这是有羞耻之心,是善心将要产生了,所以给他布劝他做善事。

14.孙叔敖杀两头蛇

楚孙叔敖尝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及归,忧而不食。

母问其故。

泣对曰:

“儿闻见两头蛇者必死。

今儿见之,恐弃母而死也。

”母曰:

“蛇今安在?

”曰:

“恐后人又见,已杀而埋之矣。

”母曰:

“无忧。

吾闻有阴德者,必获喜报。

汝必兴于楚。

”后果为令尹,执楚政。

翻译:

楚国有一个孙叔敖,曾经到外面游玩,看见一条两个头的蛇,就杀了蛇并把蛇埋了,回家后,很忧伤而不吃饭。

母亲问他原因。

他说:

“我听说见了两头蛇的人一定会死,现在我见到了,害怕我抛下母亲先死了。

”母亲说:

“蛇现在在哪里?

”回答说:

“我害怕后来的人又见到这条蛇,已经把它杀了并埋了起来。

”母亲说:

“不要忧虑。

我听说有阴德的人,一定会得善报。

你一定会在楚国兴旺发达。

”后来果然当了令尹,掌管楚国的大权。

15、水滴石穿  

宋朝时,张乖崖在崇阳当县令。

一天,他在衙门周围巡行。

突然,他看见一个小吏从府库中慌慌张张地走出来。

张乖崖喝住小吏,发现他头巾下藏着一文钱。

那个小吏支吾了半天,才承认是从府军中偷来的。

张乖崖把那个小吏带回大堂,下令拷打。

那小吏不服气:

“一文钱算得了什么!

你也只能打我,不能杀我!

”张乖崖大怒,判道:

“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为了惩罚这种行为,张乖崖当堂斩了这个小吏。

  

16、芒山盗临刑  

宣和年间,芒山有一盗将要受极刑,他母亲来和他诀别。

芒山盗对母亲说:

“我想像小孩时吸一下母亲的乳汁,死了也感到无憾。

”母亲让他吮乳,芒山盗咬断乳头,流血满地,母亲死去。

芒山盗就告诉刽子手说:

“我小时候,偷来一棵菜一根柴,我的母亲看见,却很喜欢我的这种不良行为,以至于后来不能约束自己,才有今天的下场。

所以怀恨把她杀了。

”  

17、尔辈亦鹰犬  

从前有一个少年,家非常贫困,砍柴养活自己,晚上就照着月光读书。

邻村有富人,穿锦缎作的衣服,吃肉,常常在众人面前炫耀。

一天富人出去打猎,他的左右随从手持弓箭,飞鹰和猎犬跟随在他的前后,途中与少年相遇。

富人一群人侮辱他说:

“你贫困像这样,还不如我的老鹰和猎犬。

”少年不回应他。

富人又说:

“你跟随在我后面,和我的鹰、猎犬一同追逐狐狸和兔子,谁先追到,我就赏他!

”少年说:

“我虽然家里只有四面墙壁,然而志向很高很远大,不是你们这些鼠类可比的!

”左右随从想要打他,少年睁大眼睛斥责他们:

“你们这些人也是老鹰和猎犬!

”头也不回的离去了。

  

18、王戎早慧  

王戎七岁的时候,有一次和几个小孩子游玩,看见路边的李子树有好多果实,枝断了,许多小孩争相奔跑去摘那些果实。

只有王戎不动。

人们问他为什么,回答说:

“李树长在路边却有许多果实,这必定是一棵苦味李子。

”摘取果实品尝确实是这样的。

  

19、关羽刮骨疗毒  

关羽曾经被乱箭射中,箭穿透了他的左臂,后来伤口虽然愈合了,但是每到阴雨天,骨头常常疼痛。

医生说:

“箭头有毒,毒已渗入到骨头里,应当刨开臂膀,刮掉渗入毒药的骨头,除掉毒药,这样病才能根除。

”关羽便伸出臂膀让医生刨开。

当时关羽恰好邀请各位将领在一起喝酒吃饭,臂膀上的鲜血淋漓,溢出盘子,而关羽却依然吃烤肉,举起酒杯喝酒,谈笑自若。

  

20、白毛女  

杨白劳,早年失去了妻子,有一个女儿,叫喜儿,许配给同村的大春。

地主黄世仁,非常富有,但是不仁慈,他用天地赋税相逼。

杨白劳走投无路,自尽。

喜儿顿时陷入虎口,被黄世仁所污。

然后黄世仁又想把喜儿卖了。

喜儿无奈,夜里逃走,在深山躲藏,采摘果实吃。

为了生活和报仇,潜入古寺,拿供品吃,大家都以为她是鬼。

后来解放军到了,喜儿被大春截获。

大春仔细看,是喜儿。

喜儿自己讲述坎坷,二人不胜感慨。

这正可以表示说:

漫漫长夜见旭日,地覆天翻人间易。

自从这件事自后,没有残酷的政令,豺狼虎豹成灰烬。

  

21、欧阳询观古碑  

唐代欧阳询,有一天骑马赶路,无意中看到一块古碑。

原来是晋代著名书法家索靖书写的,他驻马浏览,看了很久后离开。

他走离古碑几百步又返回来,下了马站在碑前观察,等到疲乏,又铺开皮衣坐下来观察,竟然守在碑前三天三夜方才离去。

  

22、公冶长与鹞鹰  

世俗传说公冶长能听懂各种鸟语。

有一次公冶长听到老鹰嘎嘎地叫:

“公冶长,公冶长,南山有只死獐,你来吃肉,我吃肠。

”公冶长跑到南山,果然找到一只獐,可是他并不想把肠子拿给老鹰吃。

老鹰因此怀恨在心。

过了不久,那只老鹰又像上次一样来通报,公冶长又像上次那样跑往南山去。

他远远见到几个人围着一个东西,在那里议论纷纷。

公冶长以为是死獐,怕被别人抢走,老远就喊着:

“那是我打死的!

"等他跑过来一看,竟然是一具尸体,不是獐。

这些人就逮捕公冶长,扭送到官府去。

县令问案情,公冶长说明来龙去脉,但县令不相信他懂鸟语。

刚好这时屋檐下的鸟雀叫声很急,县令就问公冶长:

"你如果懂得鸟语,那么,你听懂这只鸟吱吱喳喳的是为了什么事吗?

"公冶长仔细听了好一会儿之后说:

"那只鸟说,东乡有一车粟米翻车,粟米撒了一地,来叫大伙儿去吃啊!

"县令派人到东乡去考察,果真如此,就放了公冶长。

  

23、邴原泣学  

邴原幼时丧父,从书塾经过,听见书声琅琅忍不住哭了,书塾的老师问他说:

“小孩子为啥哭泣?

”邴原答道:

“孤儿容易悲哀,穷人容易感伤。

那些读书的,凡是能够学习的人,必然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

我一来羡慕他们有双亲,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

内心感伤,因此而哭泣。

"老师怜悯地说:

“你这么可怜,那就去读书吧!

”邴原说:

“没钱交学费”老师说:

“你如果立志读书,我愿意免费教你,不收学费。

”邴原于是进了学堂学习,学习异常努力。

才一个冬天,就读熟了《孝经》和《论语》。

  

24、小儿饲鹊  

院子里有棵树,树上有一个鸟巢,鸟鹊在喂养她的两个孩子,每天自己在那里呱呱地叫。

后来遇到狂风,树折了,巢毁了,两个小鸟掉在地上。

一个小孩看见了,不禁欢喜,把小鸟抱了回去,每天早晚喂养它们,非常喜欢它们,等他们渐渐长大,才能飞走。

一只猫过来袭击,叼走了小鸟,孩子立刻去追猫,未赶上,顿时停下来哭泣。

小孩说:

“早知道这样,我把它们放回林间,猫就不会吃了小鸟。

这是我的过错。

”  

25、刘氏善举  

刘氏是某一个乡里的寡妇,生养有一个孩子。

她白天在田间耕作,晚上点着烛火在织机上纺织,一年到头都像这样。

邻居中有穷困的人,她往往用一升一斗的粮食救济他们。

偶尔有没有衣服穿的人,她就用自己的衣服赠送给他们,乡里的人都称赞她的善良。

然而她的儿子不理解,心里很有怨言。

母亲就告诫他,说:

“为别人做好事,是做人的根本,谁没有缓急的事情呢?

”母亲死后三年,刘家遭遇大火,房屋衣物几乎都被烧毁,乡邻们都给予他们衣物,并且为他们砍树建造房屋,这都是怀念刘寡妇的情意呀。

这时刘寡妇的儿子才明白母亲做好事的原因。

  

26、枭逢鸠  

猫头鹰遇见了斑鸠,斑鸠说:

“你要到哪里去?

”猫头鹰说:

“我要搬到东面去。

”.斑鸠说:

“为甚麽缘故呢?

”猫头鹰说:

“村裏的人都讨厌我叫的声音,为了这个缘故,我要搬到东面去。

”斑鸠说:

“你要是能改变了叫的声音,那就好了;要是不能改变叫的声音,就是搬到东面去,人还是讨厌你的声音的。

”  

27、鹿亦有知  

博山有个姓李的人,以砍柴为生。

一天,他在山坳里捡到一只鹿仔,就带回家喂养。

鹿长大一点后,十分驯服,见到人就呦呦叫。

他们家周围都是大山,鹿出去,到晚上必然回来。

到了秋祭的时候,照常例要用鹿祭祀,官府监督打猎的人很着急,限期要送上,但是猎户十几天都没有打到鹿,就向这个姓李的人请求把鹿给他,姓李的人不给。

猎户一个劲地哀求。

姓李的人迟疑道:

"等我考虑考虑。

"当夜鹿就逃走了,不再回来。

姓李的人十分后悔。

  

28、二鸿  

有一个猎人得到了一只天鹅,其中雄的那只跟着猎人飞到了他家,悲伤地鸣叫着,徘徊着,到了黄昏才走。

第二天来了,猎人捉住了他,看见他伸出头颈俯仰着,吐出半块黄金。

猎人明白了他的意思,这是用来赎妻子的。

猎人放了两只天鹅,两只天鹅双飞而去。

猎人称了一下金子,有二两六钱多。

唉!

禽兽知道这样,深情能够这样!

悲痛不过悲在生死别离时,难道动物也是这样的吗?

  

29、朝三暮四  

宋国有一个很喜欢饲养猴子的人,人们叫他狙公。

他家养了一大群猴子,他能理解猴子的意思,猴子也懂得他的心意。

他宁可减少全家的食物,也要满足猴子的要求。

然而过了不久,家里越来越穷困了,打算减少猴子吃橡子的数量,但又怕猴子不顺从自己,就先欺骗猴子说:

“给你们的橡子,早上三个晚上四个,够了吗?

”猴子一听,都站了起来,十分恼怒。

过了一会儿,他又说:

“给你们橡子,早上四个,晚上三个,这该够吃了吧?

”猴子一听,一个个都趴在地上,非常高兴。

  

30、杀驼破瓮  

从前有一个人,一开始把粮食存放到了瓮中。

一头骆驼吃粮食把头伸到了这瓮中,结果头被卡在里面出不来了。

因为骆驼的头出不来,这个人就为此事发愁。

有一个老人来到,见了就说:

“你不要发愁,我教你一个能让骆驼头出来的方法。

你把骆驼的头斩断,自然就能够出来了。

”这个人听了随即就采纳了老人的意见,用刀把骆驼头斩断了。

已经杀死了骆驼,又要把瓮打破才能取出粮食。

这样行事的人,被后人所耻笑。

  

31、雁冢  

无锡县荡口镇有一个人得到一只大雁,准备杀了烧着吃,有一个书生看见觉得很可怜,就买下它回家后养着玩。

但是怕它飞走用绳子,就缚住大雁的两翅膀,使它不能飞。

大雁寄居在鸡舍中,忍受着鸡的欺负,只听得空中大雁叫时就抬头叫喊回应。

一天,有一群大雁在上空飞过,这只大雁大叫,忽然有一只大雁从空中飞下来栖在屋檐上,两大雁相互对应鸣叫展翅,象认识的一样,一只要请它下来,另一只请它上去。

书生看了后悟出两大雁必定旧相识,就剪断了绳子让它飞走。

但是这只大雁垂下翅膀很久了,不能展翅飞翔了。

屋檐上的大雁守了一天,忽然从屋檐上飞下来,两大雁相对悲哀地鸣叫。

过了一天,两只大雁都死了。

书生被大雁所感动,合起来葬了它们,取墓名为“雁冢”。

  

32、小人  

清朝康熙年间,有个玩魔术的人,带着一个盒子,盒子里藏着个小人,这个小人高有一尺左右。

有人向盒子中投了钱,玩魔术人就打开盒子让小人出来唱曲。

唱完以后,小人就退回到盒子里去。

玩魔术的人到了宫掖时,管理宫掖的负责人把盒子向玩魔术的人要过来,拿到办公的地方,仔细查问盒子中小人来自哪里。

小人开始的时候不敢说。

这个负责人一再追问。

原来,这个小人是读书童子,从私塾老师那里回来的时候,被玩魔术的人麻醉了。

玩魔术的人接着让他吃了药,使他四肢缩小;会魔术的人于是就带着他到处走,当作戏耍的工具。

负责人大怒,打死了这个玩魔术的人。

  

33、义士赵良  

赵良,祖籍燕赵。

漂泊江湖之中,疾恶如仇。

一天路过谢庄,听到有哭的声音,就快步进入茅草屋里,见到一个少女面目脏乱,表情非常悲伤,赵良问她怎么了,这才得知是被村里两个恶少欺凌。

赵良愤怒,径直到了那个村庄,找寻到了两个恶少,责问他们:

“你们为什么欺凌小女骇?

”一个恶少说:

“关你什么事?

”还没等恶少拔出剑来,赵良的剑已经插进了他的心脏。

  

34、鲁人锯芊入城  

鲁国有个拿着长长的竿子进入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实在想不出办法来了。

一会儿,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

“我并不是圣贤,但是我见到的事情多了,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

”那个鲁国人于是依从了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

  

35、熊与坎中人  

有一个人到山里射鹿,忽然掉进一个坑里,看到有几头小熊。

一会儿,有只大熊进入坑里,那人以为它要伤害自己。

一会儿,大熊把食物分给几个孩子,最后给了那人一份。

那人饿了很久,冒着生命危险吃了。

大熊似乎很同情他。

每次母熊觅食回来,都会分给他一份,这个人就这样活了下来。

后来,肖雄长大了,母熊把它们一一背出坑。

小熊全走了,那人估计自己必死在坑中,但母熊又回来了,坐在人身边。

人明白了它的意思,便抱着熊的腿,熊立即跳出。

唉,都说禽兽没有情义,但看这熊,怎么能说它没有情义呢?

  

36、陈万年教子  

陈万年病了,把儿子陈咸叫到床前。

教他读书,教至半夜,陈咸瞌睡,头碰到了屏风。

陈万年很生气,要拿棍子打他,训斥说:

“我口口声声教你,你却睡去,不听我讲,为什么?

”陈咸赶忙跪下,叩头说:

“爹爹的话,我都晓得,大抵教儿子对上司要拍马屁、讨好啊,如此而已!

”陈万年没有再说话

37、黄耳传书

晋初大诗人陆机养了一只狗,名叫黄耳,甚受主人喜爱。

陆机久寓京师洛阳,一直没通家信,怀疑有不测。

有一天便对黄耳开玩笑说:

我很久不能和家里通信,你能帮忙传递消息吗?

不想这只狗竟摇着尾巴,连连发出声音,似乎表示答应。

陆机大为惊诧,立即写了一封信,装入竹筒,绑在黄耳的颈上,放它出门。

黄耳不仅把信送到了陆机的家里,还把家人的回信带了回来。

家乡和洛阳相隔千里,人往返需五十天,而黄耳只用了二十天。

后来,黄耳就经常在南北两地奔跑,为陆机传递书信,成了狗信使。

为了感谢“黄耳”传书之功,它死后,陆机把它埋葬在家乡,村人呼之为“黄耳冢”。

  

38、报应

平望人王均,喜欢吃青蛙,制造了一根铁针,长两尺左右。

每捉到一只青蛙,就用针穿他的头颈,针穿满了,就带回去,作为菜肴。

好多年都是这样。

一天,到亲戚家,见到桌上没有青蛙,十分遗憾。

晚上亲戚留他住。

突然,远处失火,王均在屋顶看,亲戚家离水住,怕盗由水爬上屋顶,所以放了十根铁条,顶端十分锐利。

王均在屋顶看,幸灾乐祸,失足落下,铁条穿过他的头颈。

他的死状像针穿青蛙,大概杀生报应。

39、南歧之人

南歧处在秦蜀的山谷之中,它的水味儿甘甜,但性质很差,喝这种水的人都生粗脖子病,那里的后代没有一个不是粗脖子。

他们见到外地人来了,男女老少涌去围观,还大声嘲笑他:

“真怪呀,这人的脖子怎么这样干枯细瘦?

一点也不像我们!

”外地人说:

“你们那凸在脖子上的东西是一种瘿病。

你们不找些药除去你们的颈瘤病,反倒觉得我的头颈细瘦(不正常)?

”南歧人听了大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