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规程》(DB34-1659-2012)Word文件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72211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67 大小:55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规程》(DB34-1659-2012)Word文件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安徽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规程》(DB34-1659-2012)Word文件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安徽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规程》(DB34-1659-2012)Word文件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安徽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规程》(DB34-1659-2012)Word文件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安徽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规程》(DB34-1659-2012)Word文件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安徽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规程》(DB34-1659-2012)Word文件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7页
安徽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规程》(DB34-1659-2012)Word文件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67页
安徽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规程》(DB34-1659-2012)Word文件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67页
安徽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规程》(DB34-1659-2012)Word文件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67页
安徽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规程》(DB34-1659-2012)Word文件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67页
安徽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规程》(DB34-1659-2012)Word文件下载.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67页
安徽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规程》(DB34-1659-2012)Word文件下载.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67页
安徽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规程》(DB34-1659-2012)Word文件下载.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67页
安徽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规程》(DB34-1659-2012)Word文件下载.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67页
安徽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规程》(DB34-1659-2012)Word文件下载.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67页
安徽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规程》(DB34-1659-2012)Word文件下载.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67页
安徽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规程》(DB34-1659-2012)Word文件下载.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67页
安徽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规程》(DB34-1659-2012)Word文件下载.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67页
安徽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规程》(DB34-1659-2012)Word文件下载.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67页
安徽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规程》(DB34-1659-2012)Word文件下载.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67页
亲,该文档总共6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规程》(DB34-1659-2012)Word文件下载.doc

《安徽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规程》(DB34-1659-2012)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规程》(DB34-1659-2012)Word文件下载.doc(6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规程》(DB34-1659-2012)Word文件下载.doc

本规程主编单位:

安徽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

本规程参编单位:

合肥市建筑质量安全监督站

蚌埠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

芜湖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

马鞍山市建设工程监督站

滁州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

阜阳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局

宣城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

安徽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安徽华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安徽三建工程有限公司。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

刘超季群詹煜坤王兴明赵学军唐贞付

章茂木武朝晖陈刚陈万利黄文斌郑长术

苏青赵贵生张家平姚虎李春牛陈淼

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

李善志程华旭朱兆晴丰建国邱立龙崔德密董燕囡

目次

1总则…………………………………………………………………………………1

2术语…………………………………………………………………………………2

3基本规定………………………………………………………………………………3

4管理措施………………………………………………………………………………4

4.1建设单位………………………………………………………………………4

4.2设计单位………………………………………………………………………4

4.3施工单位………………………………………………………………………4

4.4监理单位………………………………………………………………………5

5裂缝防治………………………………………………………………………………6

5.1钢筋混凝土现浇板裂缝防治…………………………………………………6

5.2砌体工程裂缝防治……………………………………………………………9

5.3抹灰工程裂缝防治……………………………………………………………14

6渗漏防治………………………………………………………………………………17

6.1地下室工程渗漏防治…………………………………………………………17

6.2楼(地)面工程渗漏防治……………………………………………………23

6.3屋面工程渗漏防治……………………………………………………………24

6.4外墙渗漏防治…………………………………………………………………29

6.5门窗工程渗漏防治……………………………………………………………30

7室内标高和几何尺寸的偏差防治……………………………………………………32

7.1基本要求………………………………………………………………………32

7.2标高偏差防治…………………………………………………………………32

7.3几何尺寸防治…………………………………………………………………33

7.4平整度偏差防治………………………………………………………………35

8外墙外保温工程质量通病防治………………………………………………………37

8.1设计……………………………………………………………………………37

8.2材料……………………………………………………………………………37

8.3施工……………………………………………………………………………38

附录A质量通病防治验收记录………………………………………………………40

本规程用词说明…………………………………………………………………………41

引用标准名录……………………………………………………………………………42

条文说明…………………………………………………………………………………43

1总则

1.0.1 

为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提高住宅工程质量水平,结合安徽省实际,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安徽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其它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可参照本规程执行。

1.0.3住宅工程质量通病的控制方法、措施和要求,除执行本规程外,还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住宅工程Residentialengineering

供家庭居住使用的建筑工程。

2.0.2抗裂砂浆anti-crackmortar

采用抗裂剂与水泥、砂按一定比例制成的能满足一定变形而保持不开裂的砂浆。

2.0.3质量通病qualitycommondefect

住宅工程完工后易发生的、常见的、影响使用功能及外观质量的缺陷。

2.0.4高强混凝土high-strengthconcrete

一般把强度等级为C60及其以上的混凝土称为高强混凝土。

它是用水泥、砂、石原材料外加减水剂或同时外加粉煤灰、F矿粉、矿渣、硅粉等混合料,经常规工艺生产而获得高强的混凝土。

2.0.5高层high-riseresidentialbuilding

指十层及以上的住宅工程。

2.0.6中高层middlehighresidentialbuilding

指七层至九层的住宅工程。

2.0.7专用砌筑砂浆specialmasonrymortar

厂家针对某些新型墙体材料研制的砌筑用浆料,具有良好的粘结性能和抗裂性能,可与新型墙体材料性能相匹配,多以水泥为基材,添加骨料和掺和料制成,现场使用只需要加水搅拌即可使用的定型产品。

2.0.8附加防水层additionalwaterprooflayer

在阴阳角、地漏、落水口、管道穿过构件处等防水材料易发生破损的部位另外增加的防水层。

2.0.9下沉式卫生间sunkenbathroom

在主体建造时将卫生间结构层局部或整体下沉离相应楼面一定高度(一般40cm),以使卫生间的水平排水管道埋入其中,然后用轻质材料回填的卫生间。

3基本规定

3.0.1 

质量通病防治由建设单位组织实施,各方质量责任主体按各自职责执行本规程,并在实施过程中采取相应的管理办法。

3.0.2质量通病防治所发生的相关费用应列入工程概预算。

对于施工合同已签订的工程,如施工单位按照本规程要求组织实施,并经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认可而增加的费用,应在工程竣工决算时予以列支。

3.0.3设计单位应明确质量通病防治的设计措施,在住宅工程开工前,向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说明设计意图,解释设计文件,并对设计措施作设计交底。

3.0.4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应将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的设计措施列入审查内容,审查报告应说明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符合情况。

3.0.5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将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的落实作为监督检查的重点内容。

3.0.6工程中使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应通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鉴定或评估。

3.0.7新建住宅工程所使用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应保证其符合设计文件、有关技术标准及本规程的要求。

3.0.8住宅工程的基础、结构、装饰、节能等分部(子分部)工程验收时,应增加质量通病防治的验收内容,竣工验收时应将质量通病防治作为检查内容并核查相关资料。

4管理措施

4.1建设单位

4.1.1 建设单位应依法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施工图审查机构、工程质量检测机构承担工程有关业务,依法签订合同,并在合同中明确质量通病防治的责任及奖罚措施。

4.1.2建设单位应及时审查并批准施工单位提交的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施工方案,并督促施工单位按施工方案实施。

4.1.3住宅工程在保修期内发生质量通病问题投诉的,建设单位应负责组织有关责任单位进行保修。

4.2设计单位

4.2.1设计单位应当依据项目批准文件、城市规划、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以及国家规定的建设工程设计深度要求等进行设计,并对设计的质量负责。

对易发生住宅工程质量通病的部位和环节应进行细化设计,并用节点构造详图予以明确。

4.2.2 

设计单位在设计文件中不得选用国家和省禁止使用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

对设计中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应明确施工要求、构造措施和验收标准。

4.2.3 

设计单位参与工程质量通病的分析和处理,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意见和建议。

4.3施工单位

4.3.1 

施工单位应当按照施工技术标准和经审查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进行施工,强化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施工单位不得擅自修改设计文件,不得偷工减料,严禁使用未经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查通过的施工图设计文件。

4.3.2图纸会审时,施工单位应当将设计不当或不符合本规程的问题以书面形式按程序向设计单位提出,并形成记录。

4.3.3 

施工单位应在住宅工程开工前编制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施工方案,报监理、建设单位审查批准后实施。

4.3.4施工单位根据经批准后的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施工方案,对作业班组进行技术交底,并开展样板示范。

4.3.5施工单位在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时,除应有产品合格证、性能检测报告和有效的鉴定证书外,还应进行必要检测。

4.3.6对于采用质量通病防治措施进行施工的工序,施工单位应在隐蔽前通知建设单位或其委托的监理单位到场检查、验收,并在隐蔽验收记录中予以体现。

4.3.7施工单位要记录、收集和整理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的方案、材料检测、施工措施、技术交底和隐蔽验收等相关资料。

4.3.8工程完工后,应认真编写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总结报告。

4.4 监理单位

4.4.1 

监理单位应及时审查施工单位提交的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施工方案。

4.4.2监理单位应强化事前控制,编制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监理实施细则,提出质量通病防治的监理要点和措施。

4.4.3对易产生质量通病的部位或工序,监理单位须加强旁站和平行检验,并认真做好隐蔽工程和有关检验批的质量验收。

4.4.4 

工程竣工时,监理单位应将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的实施情况和评价结果写入工程质量评估报告。

5裂缝防治

5.1钢筋混凝土现浇板裂缝防治

5.1.1设计

1住宅的建筑平面宜规则,避免平面形状突变。

当平面有凹口或洞口时,凹口、洞口周边楼板的配筋宜适当加强;

当楼板平面形状不规则时,宜设置梁使之形成较规则的平面。

2钢筋混凝土现浇板的设计厚度不宜小于120mm,厨房、浴厕、阳台现浇板的设计厚度不应小于90mm。

3当阳台悬挑长度不小于1.5m时,阳台应采用梁板式结构;

当悬挑长度小于1.5m且需采用悬挑板式结构时,悬挑板根部厚度不应小于外挑长度的1/10,且不应小于120mm,悬挑板面的受力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0mm,且应在悬挑板底配置抗裂分布钢筋。

4房屋屋面及建筑物两端开间的现浇板应设置双层双向钢筋,钢筋间距不宜大于100mm,直径不宜小于φ8mm。

5在现浇板断面或板跨急剧变化处、开洞削弱处等易引起收缩应力集中处,现浇板钢筋间距不应大于150mm,直径不应小于φ8mm,洞口削弱处应每侧配置附加钢筋,并应在板的上表面配置纵横两个方向的温度收缩钢筋。

6在房屋各楼层阳、阴角处及较大板块的四角部位应设置沿两个方向正交、斜向平行或放射状布置不少于7φ10附加钢筋,附加钢筋的长度应不小于1/3板短跨,且不小于1200mm,附加钢筋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5d。

7大柱根部板面受力钢筋长度应从柱边起算。

剪力墙、柱根部板面负筋宜适当加强。

8除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外,砌体结构外墙转角处构造柱的截面积不宜大于240mm×

240mm,与楼板同时浇筑的外墙圈梁,其截面高度不宜大于300mm。

圈梁转角处应增加2φ12转角筋。

9现浇板受力钢筋应采用延性、韧性较好的热轧带肋钢筋,宜采用细且密的配筋方式。

10现浇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大于C30,否则必须有减少混凝土收缩的设计措施。

11住宅长度大于40m时,宜在房屋中部设置施工后浇带。

施工后浇带两侧应设置双层加强钢筋。

12预埋管线不应集中通过现浇楼板,应分散布置,设计中水、电、设备等各专业应相互配合,在同一位置管线重叠不得超过两层,交叉布线处应采用线盒。

线管的直径应小于楼板厚度的三分之一,且不应超过50mm,并使管壁至板上下边缘净距不应小于25mm。

13现浇板内管线必须布置在上下层钢筋网片之间,若在跨中没有上排钢筋,则沿管线方向在板的上表面增设φ6双向间距100mm宽600mm的钢筋网片,多根管线并排时,增设钢筋网片的宽度应超出管线每边300mm。

14不宜将给排水管水平埋设在现浇楼板中。

5.1.2 

材料

1水泥。

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

对大体积混凝土,宜采用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

对防裂抗渗要求较高的混凝土,所用水泥的铝钙含量不宜大于8%。

使用时水泥的温度不宜超过60℃。

2骨料。

严格控制砂、石的含泥量,砂的含泥量不得超过3%,石子的含泥量不得超过1%,使用前必须按规定进行检验。

拌制混凝土宜采用中、粗砂,不应采用粉砂和细砂。

3矿物掺合料。

粉煤灰必须符合国家Ⅱ级灰的标准,掺量不宜超过水泥用量的15%;

矿渣粉掺量不宜超过水泥用量的30%;

沸石粉不宜超过水泥用量的10%;

采用复合矿物掺合料时,其掺量不宜超过水泥用量的30%。

掺和料的总量不应大于水泥用量的50%,其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4外加剂。

选用外加剂时,应采用减水率高、分散性能好、对混凝土收缩影响较小的外加剂,其减水率不应低于8%。

5水。

应符合《混凝土拌和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当使用混凝土搅拌站中的回收水时,应经过沉淀,去除砂石、泥浆澄清后方可使用。

6混凝土配合比应按《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规定,根据设计的强度等级、抗渗等级、耐久性及工作性能等进行配合比设计。

7预拌混凝土的砂率宜控制在40%以内。

8坍落度在满足施工要求的条件下,尽量采用较小的坍落度。

楼板、屋面的混凝土坍落度宜小于120mm;

高层建筑混凝土楼板坍落度根据泵送高度宜控制在小于180mm,多层及高层建筑底部的混凝土楼板坍落度宜控制在小于150mm。

9严格控制现浇楼板混凝土单方用水量不大于180kg/m3。

10普通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水泥用量宜为270~450kg/m3,高强混凝土水泥用量不宜大于550kg/m3。

11混凝土供应商提出的混凝土性能指标和相关生产技术资料应当齐全。

5.1.3施工

1根据施工现场实际,认真编制混凝土浇筑方案。

夏季应尽量避开当日高温时段,春季应避免在大风天气下施工。

现场应有特殊情况下的混凝土施工应急预案和措施。

2混凝土运输、输送、浇筑过程中严禁加水;

混凝土运输、输送、浇筑过程中散落的混凝土严禁用于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浇筑。

3混凝土进入浇筑现场时应按规定检查入模坍落度,高层住宅不宜大于180mm,其它住宅不宜大于150mm。

严格执行混凝土施工配合比,严禁对预拌混凝土现场加水,改变水灰比。

4支撑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模板应进行模板设计,使其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上下层模板支架的立杆应对准,并在底部铺设垫板。

现浇板边支撑立杆与墙间距不得大于300mm,中间立杆间距不宜大于900mm,严禁在虚土上支撑模板。

5根据工期要求,配备足够数量的模板,保证按规范要求拆模。

后浇带两侧的支撑拆除时间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设计文件无明确要求时,应待后浇带施工完毕且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时方可拆除。

6现浇板板底钢筋绑扎完后方可进行管线预埋,结束后方可进行上层钢筋绑扎,严禁钢筋绑扎与管线施工同步。

7严格控制现浇板的厚度和现浇板中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以及钢筋间距。

混凝土浇筑时应设置板厚标高控制点,严格按照设计板厚浇筑混凝土,还应铺设架空通道,保证钢筋不位移不变形,并确定专人负责。

8现浇板中的线管应分散布置在上下层钢筋网片之间,交叉布线处应采用线盒,线管并排水平埋设在现浇板中,线管间的最小净距不小于25mm。

9混凝土浇筑宜一次连续完成,不得随意留置施工缝。

10在现浇板混凝土初凝前宜采用平板振动器进行二次振捣,在混凝土终凝前进行2~4次压抹,宜采用机械磨光机抹平。

11现浇板养护期间,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2MPa时,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OMPa时,不得在现浇板上堆放建筑材料等重物。

12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承重结构构件的模板支撑方能拆除。

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同条件养护试件抗压强度应符合表5.1.3的规定。

表5.1.3底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

构件类型

构件跨度(m)

达到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

≤2

≥50

>2,≤8

≥75

>8

≥100

梁、拱、壳

≤8

悬臂构件

13混凝土现浇板浇筑完成后12h以内应覆盖养护,并淋水保湿,可采用麻袋或薄膜包裹覆盖。

对普通混凝土的养护至少应持续7d,对添加缓凝剂的混凝土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养护至少应持续14d。

14已拆除模板及其支架的结构,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承受全部使用荷载;

当施工荷载所产生的效应比使用荷载的效应更为不利时,必须经过核算并加设临时支撑。

5.2砌体工程裂缝防治

5.2.1设计

1住宅工程的地基基础设计应以控制变形值为主,应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的有关规定进行地基变形计算,并根据规范要求进行沉降变形观测。

2住宅长度大于40m时,应设置伸缩缝,当采用可靠技术措施时,可在规范允许范围内适当放宽。

3砌体结构钢筋混凝土构造柱与承重墙体连接处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置2φ6水平钢筋和φ4分布短筋平面内点焊组成的拉结网片或φ4点焊钢筋网片,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1000mm,6、7度抗震设防时底部1/3楼层,上述拉结钢筋网片应沿墙体水平通长设置。

砌体结构中非承重后砌隔墙与承重墙、柱连接处,应沿墙高每隔500~600mm设置2φ6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柱内不应小于500mm。

4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砌体填充墙体与主体结构沿墙高每隔500~600mm设置2φ6拉结钢筋,拉结钢筋伸入墙内长度,应符合设计和有关规范要求,6、7度抗震设防时宜通长设置。

5砌体结构的底层和顶层(包括跃层)的窗台标高处,应设置纵横墙通长的水平现浇钢筋混凝土腰梁,其高度宜为砌块块高的模数,且不小于8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20,纵筋不少于4φ10,箍筋φ6@200,纵向钢筋均应与构造柱可靠连接;

其它各层的外窗应设置现浇或预制混凝土窗台板,高度不小于60mm,纵筋不少于2φ10,单肢箍筋φ6@200,窗台板嵌入窗间墙内每边不少于600mm。

6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等轻质填充墙,当墙长大于5m时,应设置间距不大于3m的构造柱,且墙顶与梁应有拉结;

当墙高超过4m时,应于墙体半高处设置高度不小于120mm与墙等厚的钢筋混凝土腰梁;

砌体无约束端应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

7砌体填充墙与钢筋混凝土梁、柱、剪力墙墙肢等两种不同基体交接处,外、内墙面应采用热镀锌电焊网(直径≥1.0mm)或加强型耐碱玻璃网格布抹聚合物砂浆并锚固的加强带进行抗裂处理,加强带距接缝部位的宽度:

内墙每边不应小于150mm,外墙每边不应小于250mm。

楼梯间和人流通道的砌体填充墙应满铺热镀锌电焊网砂浆面层加强。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填充墙、轻质隔墙板等易产生裂缝的墙体,应采用满铺热镀锌电焊网(直径≥1.0mm)或加强型耐碱玻璃网格布抹聚合物砂浆并锚固的抗裂处理。

8混凝土墙、柱边门、窗垛小于240mm以及窗间墙小于360mm时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

9砌体结构承重墙体或后砌填充墙上大于2m宽洞口两侧应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

10填充墙体应设置在梁上,不得直接设置在楼板上,不可避免时,必须满足结构计算要求,否则应对墙底部结构进行加强。

11对于砌体结构屋顶女儿墙及外墙设置通长窗的窗台,应设钢筋混凝土压顶及抗裂柱,抗裂柱间距不大于3m,抗裂柱内配不小于4φ12纵筋及φ6@200箍筋;

压顶和抗裂柱搭接、锚固长度不小于500mm。

12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应采用与墙体材料特性相匹配的专用砌筑砂浆砌筑。

13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以下简称砌块)承重墙体的抗裂设计尚应满足下列要求:

1)在钢筋混凝土屋面板与墙体圈梁的接触面处设置水平滑动层,滑动层可采用两层油毡夹滑石粉或橡胶片等;

对长纵墙,可仅在其两端的2~3个开间内设置,对横墙可只在其两端各L/4范围内设置(L为横墙长度)。

2)当顶层屋面板下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并沿内外墙拉通时,圈梁高度不宜小于190mm,纵向钢筋不应少于4φ12。

房屋两端圈梁下的墙体内宜适当设置水平筋。

3)顶层挑梁根部下墙体灰缝内设置3道焊接钢筋网片(纵向钢筋不宜少于2φ4,横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钢筋网片应自挑梁根部伸入两边墙体不小于1m。

4)顶层墙体门窗洞口过梁上砌体每皮水平灰缝内设置2φ4焊接钢筋网片,并应伸入过梁两端墙体内不小于600mm。

5)女儿墙应设置钢筋混凝土芯柱或构造柱,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4m(或每开间设置),插筋芯柱间距不宜大于1.6m,构造柱或芯柱插筋应伸至女儿墙顶,并与现浇钢筋混凝土压顶整浇在一起。

6)加强顶层芯柱(或构造柱)与墙体的拉结,拉结钢筋网片的竖向间距不宜大于400mm,伸入墙体长度不宜小于1000mm。

7)当顶层房屋两端第一、二开间的内纵墙长度大于3m时,在墙中应加设钢筋混凝土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