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材料学名词解释总.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724263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属材料学名词解释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金属材料学名词解释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金属材料学名词解释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属材料学名词解释总.doc

《金属材料学名词解释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属材料学名词解释总.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金属材料学名词解释总.doc

二.名词解释

1)合金元素:

特别添加到钢中为了保证获得所要求的组织结构从而得到一定的物理、化学或机械性能的化学元素。

(常用M来表示)

2)微合金元素:

有些合金元素如V,Nb,Ti,Zr和B等,当其含量只在0.1%左右(如B0.001%,V0.2%)时,会显著地影响钢的组织与性能,将这种化学元素称为微合金元素。

3)奥氏体形成元素:

在γ-Fe中有较大的溶解度,且能稳定γ相;如Mn,Ni,Co,C,N,Cu;

4)铁素体形成元素:

在α-Fe中有较大的溶解度,且能稳定α相。

如:

V,Nb,Ti等。

5)原位析出:

元素向渗碳体富集,当其浓度超过在合金渗碳体中的溶解度时,合金渗碳体就在原位转变成特殊碳化物如Cr钢中的Cr:

ε-FexC→Fe3C→(Fe,Cr)3C→(Cr,Fe)7C3→(Cr,Fe)23C6

6)离位析出:

在回火过程中直接从α相中析出特殊碳化物,同时伴随着渗碳体的溶解,可使HRC和强度提高(二次硬化效应)。

如V,Nb,Ti等都属于此类型。

7)液析碳化物:

由于碳和合金元素偏析,在局部微小区域内从液态结晶时析出的碳化物。

8)网状碳化物:

过共析钢在热轧(锻)加工后缓慢冷却过程中由二次碳化物以网状析出于奥氏体晶界所造成的。

9)合金渗碳体:

渗碳体内经常固溶有其他元素,在碳钢中,一部分铁为锰所置换;在合金钢中为铬、钨、钼等元素所置换,形成合金渗碳体。

10)二次硬化:

淬火钢在较高温度下回火,硬度不降低反而升高的现象称为二次硬化

11)变质处理:

就是向金属液体中加入一些细小的形核剂(又称为孕育剂或变质剂),使它在金属液中形成大量分散的人工制造的非自发晶核,从而获得细小的铸造晶粒。

12)回火稳定性:

淬火钢对回火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软化倾向(如马氏体的分解,碳化物的析出与铁素体的再结晶)的抵抗能力。

13)固溶处理:

指将合金加热到高温单相区恒温保持,使过剩相充分溶解到固溶体中后快速冷却,以得到过饱和固溶体的热处理工艺。

14)红硬性:

指材料在一定温度下保持一定时间后所能保持其硬度的能力。

15)微合金钢:

指化学成分规范上明确列入需加入一种或几种碳氮化物形成元素。

16)蠕变极限:

在某温度下,在规定时间达到规定变形时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

17)固溶强化:

通过融入某种溶质元素来形成固溶体而使金属强化的现象称为固溶强化。

18)细晶强化:

通过细化晶粒而使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提高的方法称为细晶强化

19)晶间腐蚀:

晶界上析出连续网状富铬的Cr23C6引起晶界周围基体产生贫铬区,贫铬区成为微阳极而发生的腐蚀。

20)回火脆性:

是指淬火钢回火后出现韧性下降的现象

21)人工时效:

人工时效是人为的方法,一般是加热或是冰冷处理消除或减小淬火后工件内的微观应力、机械加工残余应力,防止变形及开裂。

22)应变时效:

如果将预变性试样在常温下放置几天或经200℃左右短时加热后再行拉伸,则屈服现象又复出现,且屈服应力进一步提高。

此现象通常称为应变时效。

23)水韧处理:

高锰钢铸态组织中沿晶界析出的网状碳化物显著降低钢的强度、韧性和抗磨性。

将高锰钢加热到单相奥氏体温度范围,使碳化物充分溶入奥氏体,然后水冷,获得单一奥氏体组织。

24)超高强度钢:

一般讲,屈服强度在1370MPa(140kgf/mm2)以上,抗拉强度在1620MPa(165kgf/mm2)以上的合金钢称超高强度钢。

25)应力腐蚀:

奥氏体或M不锈钢受张应力时,在某些介质中经过一段不长时间就会发生破坏,且随应力增大,发生破裂的时间也越短;当取消张应力时,腐蚀较小或不发生腐蚀。

这种腐蚀现象称为“应力腐蚀(破裂)”。

26)n/8规律:

加入Cr可提高基体的电极电位,但不是均匀的增加,而是突变式的。

当Cr的含量达到1/8,2/8,3/8,……原子比时,Fe的电极电位就跳跃式显著提高,腐蚀也显著下降。

这个定律叫做n/8规律。

27)碳当量:

一般以各元素对共晶点实际含碳量的影响,将这些元素的量折算成C%的增减,这样算得的碳量称为碳当量(C.E)

(C.E=C+0.3(Si+P)+0.4S-0.03Mn由于S,P%低,Mn的作用又较小C.E=C+0.3Si)

28)共晶度:

铸铁含C量与共晶点实际含C量之比,表示铸铁含C量接近共晶点C%的程度。

(共晶点实际C量=4.3-0.3Si)

29)孕育处理:

指在凝固过程中,向液态金属中添加少量其它物质,促进形核、抑制生长,达到细化晶粒的目的。

30)球化处理:

铸铁在铸造时处理合金液体的一种工艺,用来获得球状石墨,从而提高铸铁的机械性能

31)黄铜:

铜锌合金称为黄铜,再加入其他合金元素后,形成多元黄铜。

32)锌当量系数:

黄铜中加入M后并不形成新相,只是影响α,β相的相对含量,其效果象增加了锌一样。

可以用加入1%的其它合金元素对组织的影响上相当于百分之几的Zn的换算系数来预估加入的合金元素对多元黄铜组织的影响,这种换算关系称为锌当量系数。

33)青铜:

是Cu和Sn、Al、Be、Si、Mn、Cr、Cd、Zr和Co等元素组成的合金的统称。

34)白铜:

是以镍为主要合金元素的铜合金。

35)持久强度:

在规定温度和规定时间断裂所能承受的应力(στ)。

36)持久寿命:

它表示在规定温度和规定应力作用下拉断的时间。

37)石墨化;钢中渗碳体分解成游离碳并以石墨形式析出,在钢中形成石墨夹杂的现象

38)形变时效:

将预塑性变形的钢样放置一段时间或经过200摄氏度左右短时加热后再拉伸,

则屈服点又重新出现,且屈服应力提高的现象  。

39)淬透性;是指钢在淬火时获得M组织的倾向,即钢被淬透的能力,它是钢固有的一种属性, 取决于钢的淬火临界冷速的大小  

40).淬硬性:

是指钢在正常淬火条件下,所能够达到的最高硬度,与钢的的含C量有关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