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思想史复习题名词解释、问答题Word格式.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472722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思想史复习题名词解释、问答题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经济思想史复习题名词解释、问答题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经济思想史复习题名词解释、问答题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经济思想史复习题名词解释、问答题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经济思想史复习题名词解释、问答题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经济思想史复习题名词解释、问答题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经济思想史复习题名词解释、问答题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经济思想史复习题名词解释、问答题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经济思想史复习题名词解释、问答题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经济思想史复习题名词解释、问答题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经济思想史复习题名词解释、问答题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经济思想史复习题名词解释、问答题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经济思想史复习题名词解释、问答题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思想史复习题名词解释、问答题Word格式.docx

《经济思想史复习题名词解释、问答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思想史复习题名词解释、问答题Word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经济思想史复习题名词解释、问答题Word格式.docx

( D《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28.下列与魁奈的纯产品学说的思想不相符合的是(B流通中产生利润)

29.萨伊所说的生产性劳动是指(A.创造效用的劳动)

30.李斯特经济学说的理论核心是(C生产力理论)

31.把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和地租理论发展到最高峰的经济学家是

(B. 大卫·

32.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最有影响的经济学流派是(D.新古典学派)33.提出“时差利息论”的奥地利学派代表人物是(C庞巴维克)

34.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最初是为了反对(C葛德文)

35.提出序数效用论的洛桑学派经济学家是(D.帕累托)

36.18世纪英国货币数量论的最重要代表人物是( D.休谟 )

37.李嘉图理论体系的核心是(B分配学说)

13

38.马歇尔是以下哪个经济学流派的创始人和奠基者?

(C剑桥学派)

39.“斯密教条”的错误在于在社会总产品价值中遗漏了(A不变资本价值)

40.货币差额论实际上是( A早期重商主义)名词解释

1、重农学派:

重农学派,又称重农主义学派,它指的是十八世纪下半期法国大革命前夕以魁奈为首的一批经济学家所组成的学派。

2、古典经济学: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是在欧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由成长到确立阶段形成的一种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

它开始于17世纪中叶(即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于19世纪初。

大约经历了近二百年时间。

3、斯密教条:

斯密从三种收入决定价值的观点出发,认为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只能分解为工资、利润和地租三个部分。

马克思称之为“斯密教条”。

该教条的错误在于丢掉了社会总产品和总价值重的生产资料(不变资本)部分。

4、“萨伊定律”:

萨伊销售理论被称为“萨伊定律”,即“供给创造自己的需求”的市场法则,它被用来论证资本主义普遍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是不可能存在的,根本否认资本主义存在供求脱节和普遍生产过剩的可能性。

5、李斯特经济发展的阶段论。

李斯特把国家经济发展分为五个时期:

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和农工商业时期。

6、萨伊的“三位一体公式”:

萨伊的分配理论以他的价值论和生产三要素论为基

础。

在他看来,生产的三个要素——劳动、资本、土地在生产中共同创造产品的效用,也即产品的价值,它们的所有者工人、资本家、地主就得到相应的报酬—

—工资、利息、地租。

这样,社会各阶级的收入都有了自己的独立的源泉。

马克思把萨伊的这种观点归结为“三位一体公式”,即土地——地租,资本——利息,劳动——工资。

7、“时差利息论”:

庞巴维克提出主观评价加时间差说明分配的“时差利息论”。

他把物品区分为两类:

一类是现在就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物品即现在物品;

一类是现在无法消费而能满足将来需要的物品即未来物品。

人们对现在物品和未来物品的主观评不同,从而产生价值的差异。

因此,未来物品的所有者必须付给现在物品的所有者与价值差价相等的“贴水”即利息。

8、数理学派:

数理学派也称为数理经济学派,被看做是边际效用学派的一个分支,其特点是以边际效用学说为理论基础,运用数学方法研究、论证和表述经济现象的规律,是边际效用学说和数学方法相结合的产物。

主要代表人物有杰文斯、瓦

尔拉斯、帕累托等。

(一)简述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

答:

重商主义的观点带有强烈的经验主义色彩,这表现为:

1、重商主义认为财富就是货币(即金银),货币就是财富;

2、重商主义认为财富的直接源泉在流通领域,即商业中;

3、重商主义认为,国内贸易不能增加一国的财富,只有对外贸易才会真正增加一国的财富,也只有通过对外贸易,出口商品换加金银,才能增加一国的货币和金银量;

4、重商主义认为商品生产只是对外贸易的先决条件和必要手段;

5、重商主义认为国家必须积极干预经济活动,管理和指导经济,保护国内有利于增加金银货币的工商业,促进对外贸易的有利发展。

(二)简述早、晚期重商主义的区别与联系。

早、晚期重商主义共同特点都是混淆了货币与财富,以货币积累为目的。

区别在于:

早期重商主义主要是货币差额论,晚期重商主义主要是贸易差额论,马克思称前者为“货币主义”,后者为“真正的重商主义”。

后者反映成熟的商业资本的经济思想。

重商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的经营目的:

赚钱。

重商主义的两个阶段反映了资本主义初期不同发展阶段上的经济要求和特点。

(三)简述配第的方法论。

配第以“自然运行”的原则指导自己,开始探求政治经济学的一般规律。

他力求把同时代培根和霍布斯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和方法引进到经济学的研究中,主张制定经济政策要对国家的情况有详细了解。

他以事实、感觉、经验为依据,着重对经济现象的数量进行考察和分析,从而找出经济活动的内在规律性根据。

他推崇经验的归纳方法和解剖方法。

他主张要用数字、重量、尺度来说明问题,要分析材料,找出“自然的标准”。

(四)简述配第的自然价格论

劳动价值论。

这是配第经济学的主要贡献之一。

在这方面,配第把以前出现的有关零散见解构成了整体,从而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最初基础。

他也因此成为劳动价值论的奠基人之一。

1、他区分了“自然价格和政治价格”,以及“真正的市场”;

2、配第已说明了商品价值和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

3、他感到创造价值的劳动与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有区别,这样,他就把生产金银的劳动从其他具体劳动中分离出来了;

4、配第的劳动价值的缺点和错误:

(1)他没有科学的价值概念,把价

值、交换价值和价格混在一起;

(2)他没有把劳动价值论的观点始终一贯坚持下去;

(3)由于配第没有区分价值和使用价值,因而,当他发现表现价值的劳动与表现使用价值的劳动之间有矛盾时,就试图从土地和劳动二者之中寻找一种等价和等式关系,以便单独用土地或单独用劳动来表示任何一种东西的价值,从而,最后寻找到一种稳定不变的外在价值尺度。

(五)简述休谟的经济思想。

休谟的哲学基础《人性论》中认为,人的本性是各种学科的基础和中心,以及最后的回归点。

从经济学上来说,自私和贪婪乃人之本性,人的欲望则是经济活动的动机,也是分析经济行为的出发点。

自然界的供给远不能满足人的欲望的需要。

所以,人必须依赖于社会。

在休谟看来,财产所有制是确立人类社会的最必要的条件,人们追求私利时发出的矛盾需要建立政府,来“维护正义和法制”。

(六)简述休谟的货币数量论原理。

休谟的货币数量论原理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一国中商品的价格决定于国内存在的货币量;

2、一国中流通着的货币代表国内现有的所有商品;

3、如果商品增加,其价格降低,货币的价值就提高。

(七)简述布阿吉尔贝尔关于农业重要性的思想。

布阿吉尔贝尔关于农业重要性的思想有:

1、布阿吉尔贝尔事实上把农业看作在历史上各个经济部门形成的出发点;

2、他把农业的繁荣看作是社会其他各部门存在和繁荣的基础。

其他部门完全依赖于农业的繁荣而发展起来。

3、他与重商主义针锋相对地提出,一切财富都源于土地的耕种。

他只注重财富的物质内容,认为“只有衣食等物品,才应当称为财富”。

所有有人认为他是重农主义的创始人。

(八)简述重农学派关于自然秩序的思想。

该思想源于神学的“自然法”思想。

封建的神学家区分了“上帝的法”和“人为的法”。

“上帝的法”就是所谓的“自然法”。

重农学派接受了这种思想,认为“自然法”是“上帝制定的最高的法”,“自然秩序”则是上帝为了人们的幸福而根据“自然法”安排的、。

最有利的和最根本的社会秩序。

“自然秩序”思想是重农学派的基本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自然秩序思想是同法国启蒙思想家的观点在客观上相一致的,他们认为,人类社会和自然界都受“自然秩序”的支配。

(九)简述魁奈的“经济表”的贡献。

魁奈的“经济表”是经济思想史上对社会总资产再生产和流通过程进行分析的首次尝试。

其有价值的创见表现在:

1、“经济表”把分析的出发点确定为农业部门本年内的总收成(总产品),从本年的收获物的分配开始循环,表明他分析再生产的基础是正确的;

2、他把资本的全部生产过程,表现为再生产过程,把流通过程仅仅表现为再生产过程的表现和实现形式,把货币流通从属于资本流通,并作为资本流通的一个要素。

3、把各阶段收入的来源,资本和所得的交换,再生产消费和最终消费的关系,都包括到再生产过程中;

4、把资本和收入间的流通包括在资本流通中。

把工业和农业两个部门间的流通表现为下年再生产的要素。

(十)简述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原理。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

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

比较优势贸易理论在更普遍的基础上解释了贸易产生的基础和贸易利得,大大发展了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这样,李嘉图就从比较劳动量的角度说明,比较优势的基础是比较劳动生产率。

(十一)简述穆勒关于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

1、穆勒认为,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财富的性质及生产与分配的规律”。

生产规律具有永恒的自然规律的性质,而分配规律则是暂时的,可以随人的意愿而变动的规律。

财富的生产规律与条件,具有物理学真理的性质。

分配依存于社会的法律与习惯。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他认为,政治经济学是从事理论研究的抽象的思辨科学科学,属于“社会哲学”,。

因而要从人的本性、心理、精神和社会关系、社会制度等各个角度加以研究,主张采取抽象演绎法和经验实证法相结合进行研究。

(十二)简述萨伊的价值理论。

在价值理论方面,萨伊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几种不同的看法,1、关于价值的本质。

他把生产归结为创造效用,又把效用归结为提供服务。

2、关于价值的来源。

他从“生产三要素(资本、土地、劳动)”出发,认为,既然生产中的三要素创造了效用,当然它们也就同时创造发价值。

3、关于价值的尺度及衡量。

萨伊认为,价值既然是由效用决定的,价值量就可以用效用的量来决定和衡量;

价值由效用决定,效用又由生产中的三要素创造,因而,效用实际上包含了三要素本身的收入,即生产费用,或是工资、利润和地租。

(十三)简述萨伊的销售论(实现论)。

这一理论的中心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萨伊定律”的思想,即认为,买卖只是商品之间的交换,货币只是便利商品交换的转瞬即逝的媒介;

另外,商品的供给会为本身创造市场需求。

其要点有三个:

1、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具有自我调节机制,它将使商品生产供求平衡;

2、利率能自动调节消费、储蓄和投资,使储蓄和投资相等;

3、商品最终总是以商品购买的。

(十四)简述历史学派经济学的一般特点。

德国历史学派的一般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于经济学的研究,他们强调各民族经济发展的特殊位,否认经济规律在各国间的普遍意义,主张以研究各国特定经济问题为对象的国民经济学来代替古典的政治经济学。

2、在关于德国的国民经济学研究中,他们强调国家和精神道德因素在经济中的决定性作用。

3、在经济学研究方法方面,他们反对古典学派倡导的抽象演绎法,而主张以历史性归纳方法代替之;

4、在经济学研究中,他们否认理论概括的意义,而强调对于具体经济问题的资料收集,统计和初步整理工作;

5、他们在阶级立场上,既为新生的资本主义制度辩护,也为涉及既得利益的封建残余辩护,千方百计论证资产阶级与地主贵族在阶级利益上的一致性。

(十五)简述李斯特的“经济发展阶段论”。

李斯特认为历史证明各国经济发展都先后经历了五个阶段:

1、原始未开化时期;

2、畜牧时期;

3、农业时期;

4、农工业时期;

5、农工商时期。

只有处于第五个阶段上的国家才要求自由贸易;

第四阶段的国家有必要也有可能实行保护政策;

第三个阶段则不存在实行保护政策的必要性。

(十六)、简述萨伊的分配理论。

萨伊的分配理论以他的价值论和生产三要素论为基础。

在他看来,生产的三个要素——劳动、资本、土地在生产中共同创造产品的效用,也即产品的价值,它们的所有者工人、资本家、地主就得到相应的报酬——工资、利息、地租。

这样,社会各阶级的收入都有了自己的独立的源泉。

马克思把萨伊的这种观点归结为“三位一体公式”,即土地——地租,资本——利息,劳动——工资。

(十七)、均衡价格理论(价值理论),这是马歇尔的经济学说的核心和基础。

价值决定问题上,认为供给和需求共同决定价值。

他把需求和供给具体化为用货币表现的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并引导出均衡价格。

所谓均衡价格就是一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一致时的价格,或供给和需求在市场上达到均衡状态时的价格。

十八、简述古典经济学在经济学说史上的主要贡献。

(1).研究了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和规律,提出了“自由放任”的政策主张

(2).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提出和建立了劳动价值学说(3)不同程度地研究了剩余价值形态(4).试图对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进行初步分析5).对分工、货币、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等进行了论述

十九、简述亚当·

斯密的分工学说。

分工学说是斯密经济理论研究的出发点。

斯密认为:

1)、分工能提高劳动生产率,这是分工的优越性所在。

2)分工是社会不平等的根源;

3)分工产生的原因。

斯密认为,分工是从人的交换本性产生的。

4)分工发展的条件。

他认为,分工产生后,其发展会受到交换范围的限制。

斯密的论述有一定片面性,但他毕竟强调了分工、强调了分工的客观作用,这在当时是个贡献,是优于重农主义的。

二十、简述西斯蒙第的经济危机理论。

在收入决定生产理论基础上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产生经济危机,认为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由收入不足导致的消费不足,从而使产品不能得到实现,发生经济危机西斯蒙第认为,生产超过消费,这只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现象。

资本主义的大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生产,小生产者破产,丧失了收入,从而降低了消费。

生产无限的扩大,但由于不合理的分配制度,使劳动生产者收入不足,从而使国内市场日益缩小,产品实现受到阻碍,最终导致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的爆发。

二十一、简述李斯特的关税保护理论

(1)关税保护是弱国对抗强国以图发展的有力武器。

关税保护使国家取得贸易机会,不仅是保护国内工业的手段,也是防止外来干预国家的武器。

(2)关税保护的对象不是农业,而是重要的工业部门。

(3)国内市场的充分竞争是实行关税保护的前提,否则会影响国家生产力的发展。

并且,关税保护不应妨碍国内工业的发展,新式机器和现代化。

二十二、简述李嘉图价值理论的缺陷与矛盾。

李嘉图的价值理论存在一些缺陷与矛盾。

他在价值理论上遇到了两大难关,

并最终导致了李嘉图体系及李嘉图学派的解体。

根据马克思的说法,李嘉图体系的第一个困难是,资本和劳动的交换如何同“价值规律”相符合。

第二个困难是,等量资本,无论它们的有机构成如何,都提供相等的利润,或者说,提供一般利润率。

(一)试述古典经济学的主要贡献。

古典经济学使政治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把重商主义以来的经济理论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并为以后经济理论的发展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

古典经济学进步性的标志主要是:

1、把经济理论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

2、开始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内在规律性,并作出了初步的科学分析。

古典经济学以“自然秩序”观点作为思想原则,客观地研究了当时的主要经济问题。

其主要贡献是:

1、研究了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和规律,提出了“自由放任”的政策主张;

探讨了发展市场经济,增加国民财富的富国裕民之道;

2、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提出和建立了劳动价值学说;

3、不同程度地研究了剩余价值的具体形态,并作出论述;

4、试图对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进行了初步分析;

5、也对分工、货币、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经济危机、国际贸易等理论作了重要论述。

古典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来源之一。

(二)试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经济政策主张。

古典经济学的基本经济思想是由市场自发起调节作用的经济自由主义。

其基本政策主张是自由竞争、自由放任、反对国家干涉私人的经济活动。

这既是反对封建主义、又是同重商主义作斗争,同时也反映了上升时期资产阶级的充分自信力。

他们往往把自由放任等同于“自然秩序”,认为自由就是自然的,而自然的秩序是符合客观规律的,也是绝对的和永恒的。

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经济秩序就恰好是符合客观自然规律的。

不过,自由放任的经济自由主义并不是绝对的和永恒的,它的正确性是同具体的历史社会条件联系在一起的。

(三)试述重农学派思想体系的特点。

1、封建性外观。

重农学派熟悉的只是旧的封建主义生产方式,所以,重农学派虽然在实质上研究的是新生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反映的是新兴资产阶级利益,但在表面上却有着浓厚的封建外观。

重农学派思想体系的封建性外观表现在:

第一,他们的理论反映的是资本主义生产,但是看起来农业资本家却像封建土地所有者的一个佃户。

第二,他们的

经济政策主张反映的是资产阶级的要求,但是看起来却像是在为封建土地所有者的利益打算。

第三,他们既不反对君主,也不反对上帝,也不反对封建土地所有者,看起来他们似乎是封建秩序的维护者。

2、关于自然秩序的思想。

该思想源于神学的“自然法”思想。

封建的神学家区分了“上帝的法”和“人为的法”。

重农学派接受了这种思想,认为“自然法”是“上帝制定的最高的法”,“自然秩序”则是上帝为了人们的幸福而根据“自然法”安排的、。

(四)试述魁奈的“纯产品”学说。

魁奈的“纯产品”学说是重农主义的理论核心和最基本的问题。

重农学派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分析,就建立在这一基础上。

魁奈的所有学说也都是以“纯产品”学说为基础的。

重农学派强调,财富首先是使用价值,是物质。

他们研究“纯产品”学说的出发点就是财富。

因为财富是物质,那它就只能来源于生产领域。

而一切社会经济部门中,又只有农业部门才能生产出物质财富来。

因此,只有农业是真正的生产部门,只有农业才能生产出“纯产品”来。

这样,“纯产品”学说也就事实上为重农学派的唯一的和一般的剩余价值学说。

魁奈认为“纯产品”就是农产品中扣除生产资料和工资后剩下的部分。

也就是说,农业总产品=生产资料+工资+“纯产品”(地租)。

总之,魁奈在“纯产品”学说方面的功绩,就是纠正了重商主义者的流通中产生利润的错误和交换是致富的唯一源泉的观点。

(五)试述《国富论》的基本思想及结构。

《国富论》即《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是斯密的代表作,是其长期酝酿潜心研究的成果。

该书前后共历时27年,该书在经济思想史上占有划时代的重要地位,是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经典性著作。

斯密在本书中继承和发展了前人尤其是配第以后的经济研究成果,并把当时的一切经济知识归纳起来,首次创立了系统的古典政治经济学体系。

该书研究的是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它产生及增加的原因:

1、斯密认为,国民财富即一国所生产的人均国民收入量,是由生产性劳动创造出来的。

生产部门的劳

动量是财富的源泉。

2、他认为政治经济学的目的就是增进国民财富,增加人民和国家的收入,“富国国裕民”。

其办法有两个:

A、通过分工,发展和提高劳动生产率;

B、通过增加资本,增加从事生产劳动的人数,并增加生产资料,这也就是积累过程。

该书结构上分五篇:

1、“劳动生产力增进的原因并论劳动生产物自然而然地分配给各阶级人民的顺序”;

2、“论资财的性质及其蓄积用途”;

3、“论不同国家中财富的不同发展及政策的影响”;

4、“论政治经济学的体系”;

5、“论国君或国家的收入”。

《国富论》全书贯穿了自由放任的原则,认为这比国家干预对经济发展更为有利。

认为每个人得到了个人利益,国家也就取得了整体利益。

这种自由放任思想主要是反对封建的重商主义的。

书中还歌颂了分工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的优越性。

(六)试述斯密的分工和交换学说。

分工和交换学说是斯密经济理论研究的出发点。

斯密认为,分工是提高生产力,发展和增进国民财富的重要途径和主要因素。

1、分工能提高劳动生产率:

这是分工的优越性所在。

他认为:

分工提高劳动生产力的原因在于:

A、分工使劳动的技巧增进、促进了操作的专业化、简单化,使工人能很快掌握和提高技术,提高劳动熟练程度;

B、分工专业化可节省工种、工序转换的时间;

C、分工使操作简化,为那些简化劳动和缩减劳动、提高效率的工具与机械工的发明,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分工是社会不平等的根源;

3、分工产生的原因。

4、分工发展的条件。

他认为,分工产生后,其发展会受到交换范围的限制。

他说:

“分工起因于交换能力,分工的程度,因此总要受交换能力大小的限制,换言这,要受市场广狭的限制。

斯密的论述有一定片面性,只看到分工促进劳动生产力提高没看到劳动生

产力的发展也会推动分工的发展。

他只从人的本性上去看待分工,而忽视了分工也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这与他的社会历史观有一定联系。

但他毕竟强调了分工、强调了分工的客观作用,这在当时是个贡献,是优于重农主义的。

(七)试述斯密的三个阶段和三种基本收入。

斯密在政治经济学史上第一次正确的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