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思想史复习要点.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690772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65 大小:67.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思想史复习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经济思想史复习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经济思想史复习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经济思想史复习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经济思想史复习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经济思想史复习要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5页
经济思想史复习要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5页
经济思想史复习要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5页
经济思想史复习要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5页
经济思想史复习要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5页
经济思想史复习要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5页
经济思想史复习要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5页
经济思想史复习要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5页
经济思想史复习要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5页
经济思想史复习要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5页
经济思想史复习要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5页
经济思想史复习要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5页
经济思想史复习要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5页
经济思想史复习要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5页
经济思想史复习要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5页
亲,该文档总共6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思想史复习要点.docx

《经济思想史复习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思想史复习要点.docx(6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经济思想史复习要点.docx

经济思想史复习要点

经济思想史总复习

第一讲导论

对思想观点进行一次历史考察是思想解放的必要前提。

在长期(在短期这样说是愚蠢的),不论好坏,危险的东西不是既得利益,而是思想。

一、经济思想史

二、经济思想史的意义及学习方法

三、前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思想

 

一、经济思想史

(一)经济思想史研究对象

顾名思义,经济思想史或经济学说史,是以经济思想或经济学说本身为研究对象。

它专门研究各个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经济观点、经济思想和经济学说,研究它们的产生和发展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经济思想史和经济学说史的区别在于:

前者研究人类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经济思想和观点,而不管这些思想和观点是否已形成体系;而后者的研究范围仅限于已形成比较完整的经济理论体系。

因此,经济学说史研究的外延要比经济思想史的广。

经济思想史是一门具有一定理论性和历史性特点的经济理论学科,研究经济思想和理论产生、发展和变化的历史,从中了解一些概念及范畴、理论及政策及其产生和运用的条件。

 

(二)经济思想史发展的历史线索

1.奴隶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经济思想

早在古代的希腊和罗马,就已出现对农业生产、商品交换、国际贸易问题等的研究和论述。

西欧进入中世纪以后,有关货币、利息、“公平价格”等的论述也反映了经济思想的不断发展。

《圣经》中也包括一些经济学思想,比如,它反对获取利息的贷款行为。

在中世纪,圣托马斯·阿奎那(1225~1274年)提出了公平价格的概念,在这种价格下买方和卖方都不能从对方那里获利。

公元1500年以前及公元1500年至今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时代。

1500年以前,几乎没有贸易往来,大多数产品的生产是为了社区消费而不先拿到市场上去进行交易。

尽管货币及信用在古代就已经存在,但远没有被广泛应用。

强大的国家和一体化的国家经济还没有完全形成,当然也没有形成任何经济思想流派。

相反,公元1500年以后,市场及贸易迅速扩展。

这导致了地理大发现,反过来,地理大发现也加速了市场及贸易扩展的进程。

货币经济取代了自然经济或自给自足经济。

拥有统一经济的国家成为主导力量。

各种经济学流派随之出现,各自代表了系统的经济思想和相应的政策体系。

2.17世纪中叶~19世纪初的经济思想

历史上最早的科学的资产阶级经济思想是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中叶,完成于19世纪初。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的经济学开始产生。

古典政治经济学主要在英国和法国获得先期发展,18世纪法国的重农学派和英国的斯密,19世纪初英国的李嘉图和法国的西斯蒙第成为最著名的代表。

3.19世纪初~19世纪60年代的经济思想

19世纪上半叶,英国的马尔萨斯、西尼尔、约翰·穆勒和法国的萨伊、巴师夏进一步推动了经济思想的发展。

德国出现了及英法经济学在理论和方法上具有不同特点的历史学派,美国早期的经济思想也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特点。

西欧社会无产阶级及资产阶级之间斗争的日益显露,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以及无产阶级政治斗争的发展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广泛开展,使各种经济思想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阶级属性和政治倾向。

4.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的经济思想

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是西方资本主义的“和平”发展时期,经济条件的变化,需要新的理论解释现实和为资产阶级辩护,于是出现了一些新的经济学派,主要是边际效用学派、剑桥学派、新历史学派和制度学派。

1929~1933年的大危机,给长期以来人们信奉的萨伊定律以沉重的打击,同时也提出了宏观调控经济的任务,于是出现了把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总量分析的凯恩斯理论。

5.20世纪初~20世纪40年代的经济思想

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潮获得发展,凯恩斯1936年发表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简称《通论》)成为这一思潮的典型代表,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及其以后的凯恩斯主义。

不过,在同一时期,坚守自由主义传统的思潮也在发展,新奥地利学派、伦敦学派以及芝加哥学派成为新自由主义的代表。

6.20世纪40年代以后的经济思想

二战后,凯恩斯的追随者分为两个不同的发展派别。

一个是以罗宾逊、斯拉法为代表的英国新剑桥学派,另一个是以萨缪尔森等人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派,其在战后几十年中在经济学领域占据着支配地位。

在这个时期,瑞典学派和德国的弗赖堡学派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二、经济思想史的意义及学习方法

(一)学习的意义

帮助我们了解各个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经济学家如何提出以及提出了什么样的经济学观点、方法和理论。

首先,在历史上产生过的经济思想具有一种非凡的力量,并以某种方式影响乃至统治着现在的经济思想。

其次,温故而知新。

吸收以往经济研究中的科学成果和经验教训,创立适应现代济发展要求的新的经济学说。

(二)学习的基本方法

对经济思想史的表述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历史综述,尽量尊重原意作介绍,较少有分析者个人的见解渗透进去;另一种是分析者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理论见解去总结和评述前人的理论观点。

相对而言,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观的。

对于如何解释经济思想的产生和发展,西方经济思想史学家提出两种思路:

相对主义和绝对主义。

相对主义主张用历史、经济、社会、政治的力量解释经济思想的成长。

绝对主义强调经济理论的发展是经济学专业研究工作自身进展的结果。

两种思路似乎都具解释力,但又都有缺陷。

相对主义忽视了经济思想本身的发展逻辑线索,而绝对主义把经济范畴变成超历史、超社会的东西,许多绝对主义的经济学家甚至认为原始蒙昧人手中的弓箭就是资本,而他们是遵照享乐主义和边际主义的原则从事渔猎活动的。

这种观点受到了马克思的批判和凡勃伦的嘲弄。

站在不同阶级立场上的经济学家,当然要采取不同的经济学范式来说明和解释世界。

因此,阶级分析方法是研究经济思想史的一个重要方法。

 

三、前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思想

在西方古代,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人们普遍受到生产力低下或物品短缺的约束,社会经济关系尚未充分展开,因此,经济思想带有较强的直观性和规范性。

这个时期的经济思想大都从属于哲学、神学、政治学,还没有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一)古希腊经济思想

古希腊是西方历史的开源,持续了约650年(公元前800年~公元前146年)。

古代希腊是西方奴隶制文明的发源地。

古代希腊时期形成的文化对后来西方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由于希腊人有时也会涉猎到经济领域,所以他们也和在其他一切领域一样,表现出同样的天才和创见。

1.古希腊经济思想的代表人物:

色诺芬、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色诺芬的经济思想

主要著作:

《经济论》和《雅典的收入》、《居鲁士的教育》

《经济论》约写于公元前387~前371年间,是用记录苏格拉底和别人对话的形式写成的,它主要阐述了色诺芬关于农业和财富的观点,是最早的系统阐述经济理论的著作。

色诺芬的《经济论》,是“经济学家”和“经济学”两个词的起源。

但这个词翻译成地产管理者或地产管理更为妥当。

古代希腊奴隶制是建立在奴隶主对生产资料和奴隶的私人占有基础之上的,生产以家庭为单位,由奴隶进行。

管理家庭经济的学说,实质上是奴隶主阶级如何管理财产,对奴隶进行剥削以使财富不断增加的经济学说。

《雅典的收入》约写于公元前355年,是讨论雅典财政问题的著作,阐述了色诺芬的商业、货币观点。

《居鲁士的教育》中,色诺芬对社会分工和劳动分工问题进行了详细和精辟的解释。

柏拉图的经济思想

主要著作:

《理想国》和《法律论》。

公元前404年,柏拉图写成《理想国》,以对话形式提出解决当时社会危机的途径。

他认为,在雅典的民主制度下,由于商品经济发展引起阶级分化,造成了贫穷、腐化、堕落及不安定。

所以,财富和穷困是社会上的两大罪恶,财富是奢侈放纵的父母,穷困是卑鄙龌龊的双亲。

这种由富人和穷人组成的国家不是一个国家,而是富人的国家和穷人的国家两个国家,二者放在一起,永无太平之日。

这种由富人和穷人组成的国家不是一个国家,而是富人的国家和穷人的国家两个国家,两者放在一起,永无太平之日。

他因此提出“理想国”的设计。

主要内容:

柏拉图认为,健全的国家应该根据正义原则即按照人们的天性分别任事,并以他的分工学说为基础描绘了他所理想的国家组织。

“理想国”由三个自由民阶层或等级组成。

最高等级是执政的哲学家,他们能洞察真理,具有美德,富于知识,能够以政治国。

第二等级是战士,他们平时训练,学习武术,战时担负保卫国家的责任。

最低等级是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他们专门从事经济活动,他们没有思考和参预政治的能力,只为其他阶级提供生活资料。

奴隶不是公民,处在三个等级之外,他们只是会说话的工具。

亚里士多德的经济思想

主要著作

《政治论》中他分析了公正的概念。

《伦理学》关注家庭和国家的性质。

还对商品的价值形式发表了天才的见解。

他指出,5张床=1间屋和5张床=等于若干货币没有本质的不同,—种商品的价值可以通过任何别的一种商品(不论是物品或货币)来表现,床和屋之所以可以发生交换,是它们之间具有等一性。

他认为,货币能使商品成为同类或相等的。

马克思认为:

“亚里士多德在商品的价值表现中发现了等同关系”,这是“他的天才光辉”的“闪耀”。

2.古希腊经济思想简评

(1)维护自然经济,力图巩固和发展庄园制度

古代思想家所谓的“财富”是指有用的东西,他们是从使用价值角度来看待财富的。

经济管理的任务也是使奴隶主获得更多有用的东西。

要使奴隶主获得更多的有用物品,就得管理好庄园,要管理好庄园,就得管理、使用好奴隶,减少对奴隶的开支,让他们更好、更多地劳动,从奴隶身上榨取更多的剩余劳动产品。

如色诺芬的《经济论》主要就是讲的怎样管理好奴隶主庄园,训练、使用好奴隶。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经济思想也是着重研究奴隶主家庭自然经济、增加收入和使用奴隶的问题。

(2)重视农业,轻视手工业,认识到社会分工的重要性

在自然经济下,农业是最主要的经济部门,所以奴隶主思想家特别重视农业,把农业看作社会经济的基础。

如色诺芬在《经济论》中认为从事农业是一切职业中最重要、最高尚的职业。

柏拉图把农业看作他的“理想国”的经济基础,《理想国》一书很多篇幅是论述农业的。

关于分工的分析:

第一,认为分工可以增加财富数量,提高产品质量。

如色诺芬、柏拉图都是从这个角度来考察社会分工的。

色诺芬不仅论述了职业分工,还考察了某种产品生产过程内的分工,认为分工使劳动变得简单、又容易达到熟练。

第二,认为社会分工是社会阶级划分的自然基础。

他们从社会分工的自然合理性来论证奴隶制等级划分的合理性、必要性,认为一些人天生只能从事体力劳动,只能受人统治,而另—些人则天生适于从事脑力劳动,统治别人。

第三,有的思想家已经看到社会分工同市场的关系,认识到分工的发展程度依赖于市场范围。

如色诺芬以制鞋为例,说明市场越大,分工就越发达。

他认为大城市一个人从事一种手艺可以找到许多顾主,即可谋生,而在小城镇,一个人则必须从事多种职业才能谋生。

总之,他们的分工观点是从自然经济角度来论述的,对后来经济学说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3)对商品货币经济作了初步分析,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见解

分析了商品的某些属性。

亚里土多德就明确指出,物品有两种用途,即直接使用和用于交换。

前者是物品固有的属性,后者则不是物品固有的属性。

这种区分可以说是区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开端。

注意到市场供求变化对价格的影响。

如色诺芬认为,某种物品生产过多,其价钱就低,而产品价格低,又会使生产者无利可图、破产或转而生产别种产品。

这说明他已意识到供求对价格的影响和价格对社会劳动分配的影呐。

分析了货币的某些职能,如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等。

如亚里士多德不仅区分了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而且区分了交换的三种形式(即商品—商品,商品—货币—商品,货币—商品—货币),接触到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和作为货币资本的货币的区别,论述了货币作为交换手段的职能。

(4)承认小商业存在的必要性,反对大商业和高利贷,反对用货币增殖货币。

在古希腊思想家看来,既然有社会分工,有交换和货币,也就必须有商业和商人来专门从事买卖活动。

小商业者是为了谋生,为了获得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即为了消费而从事经营活动,所以小商业是自然的合理的,它也有利于奴隶主获得更多的有用物品,所以也是必要的。

他们反对大商业,是因为大商业以追求货币财富为目的、不是为了自己消费,因而是不自然的。

他们尤其反对高利贷,因为高利贷最突出地表现了以货币追求货币的特点,是违反自然的。

 

(二)古罗马经济思想

1.古罗马的经济思想

古罗马帝国的中心一直在东方。

罗马靠埃及提供粮食。

帝国最大的城市和最多的人口都位于小亚细亚的东部省份,而西罗马帝国的大部分依然是乡村。

帝国的文化中心也在东罗马帝国,在叙利亚的安提俄克、埃及的亚历山大等希腊化城市,在那里,希腊人继续取得科学和哲学上的进步。

罗马学者很乐意承认他们受了希腊人的恩惠,结果,人们普遍相信罗马人对于经济学贡献甚少。

他们一直被称为实干家而不是思想家,是工程师而不是科学家。

罗马法律对后来的法律制度产生了重大影响。

更重要的是,许多重大经济思想在罗马商业法中得到了阐明。

罗马人非常尊重财产,他们的法律包含了许多捍卫所有权的条款。

有限公司这个概念可以追溯到罗马法律,意思是独立于参及者而存在的实体。

2.主要代表人物:

贾图、奥古斯丁、西塞罗

克优斯·贾图经济思想

主要著作:

《论农业》

在这—著作中,贾图把农业放在首位,极力维护自然经济,同时综述了农业经营的各种技术和经验,反映了农业中的生产组织形式和社会关系。

是被保存下来的研究当时奴隶制庄园经济的重要资料。

奥古斯丁

主要著作:

《仟悔录》、《论上帝之城》、《创世纪人注释》

第一,认为体力劳动也值得人们的尊敬;第二,赞扬农业,非难商业,特别是大商业;第三,“公平价格”概念。

罗马法和罗马法学家所说的这种公平价格实际上是平均价格,即及价值相符的价格。

图里乌斯•西塞罗

玛尔库斯•图里乌斯•西塞罗(公元前106-43)是罗马的政治家和演说家。

他维护土地占用者的利益,曾把色诺芬的《经济论》译成拉丁文,流传于罗马。

 

(三)欧洲中世纪经济思想

1.中世纪经济思想

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学说是封建主阶级的经济学说,其中基督教教会经济思想居主要地位。

西欧中世纪,经济学仍没有自己的独立位置,而是归属于神学,属道德神学或伦理学的组成部分。

当时整个社会意识形态领域,都由宗教思想、神学观点所支配,哲学、政治学、经济思想都带有神学性质,这些学说均出自“经院学派”,由教会所垄断。

经院哲学是及宗教神学相结合的唯心主义哲学,属于欧洲中世纪特有的哲学形态,是天主教教会用来训练神职人员,在其所设经院中教授的理论,故名经院哲学。

经院学者争论最多的是两大问题:

一是“公平价格”。

经院学者虽然在“公平价格”的观点上不尽一致,但都反对垄断。

二是高利贷。

从古代以来高利贷一直是为人们抨击的制度。

由于放贷取息明显及教义抵触,教会早在封建社会初期便曾明令禁止。

2.阿奎那的经济思想

主要著作:

《论存在及本质》、《哲学大全》、《神学大全》被认为是中世纪经院哲学的百科全书,阿奎那也被称为中世纪“神学的泰斗”。

经济思想

第一,依据“自然法”的观念来论证封建农奴制度的合理性。

“自然法”观念是古希腊哲学中斯多葛派从所谓宇宙理性中引申出来的,认为“自然法”是超出人为法之上的,由神性支配的不变规律,人类的行为和社会都要服从它。

为私有制进行辩护。

一方面承认私有制并非自古有之,非由自然法创立;另一方面又说自然法不完备,是人类的理智对它做了补充,才产生了私有制。

认为私有制使人关心一己之事,这样人类的事务才管理得好些,如果财产公有,人们便不会爱惜财物,并且容易引起混乱和不和。

私有制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可以使人类处于比较和平的境地,“只有在那些联合地和共同地占有某种东西的人们中间,往往最容易发生纠纷。

”封建私有制、自然经济、脑力劳动同体力劳动的分离和对立、阶级划分、阶级统治都是出上帝安排的,是神圣的、永恒的。

第二,公平价格。

首先,他把“公平价格”同封建等级联系起来,认为公平价格是及卖主的等级地位相当的价格,物品的出卖应使卖主获得“相当于他的等级地位的生活条件”,这样的价格才是“公平价格”。

因此同一物品由不同等级的人按不同价格出卖也是公平的。

其次,阿奎那还把“公平价格”看作是一种主观范畴,认为“公平价格”取决于人们从物品所得到的利益大小,这又取决于人们对物品效用的评价。

由于不同场合人们对物品效用评价不同,所以价格在不同场合高一些、低一些都是公平的。

这实际上又提出了效用决定价格的观点,开了以后效用价值论的先河。

其三,他还从供求关系来解释“公平价格”,认为由于供求数量的变动而决定的价格变动也是公平的。

第三,关于货币、商业、利息等观点。

阿奎那关于货币、商业、利息等的观点都带有明显的两重性,反映了他的学说的折衷主义特点。

在货币上,阿奎那认为货币是人所发明的工具,货币的价值可以由人的主观意志决定,货币铸造是统治者的特权,统治者规定了货币的购买力。

同时,阿奎那又承认货币本身也是一种商品,有内在的稳定性,任意贬损货币价值无异于伪造重量和长度。

在商业上,他依据亚里士多德关于两种生财之道的观点,把商业看成是卑鄙的行业,但同时又断言赚取利润的大商业是合理的。

在讨论利息时,他一方面肯定放债取利是罪恶,另一方面又认为放债取利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的。

(四)西欧封建社会晚期经济思想

尼科尔·奥雷斯姆(1320~1382)是14世纪法国最著名的教士之一,他在1360年前后写了《论货币的最初发明》,这本书被认为是经济思想史上第一本系统论述货币的著作。

在书中,他分析了货币的起源、性质及规律。

在政策实践上,奥雷斯姆反对君主们为了一己私利而任意改变货币制度的行为,并分析了货币贬值的不良后果。

他还提出,贬损铸币危害整个国家,这比高利贷活动的害处更大。

他把改变货币制度的权力赋予社会而不是君主,这是管理货币权力应由独立的机构而不是行政机构来执行这一思想的最初表达。

卡罗律斯·莫利诺斯(1500—1566)是法国法理学家。

《论契约及高利贷》一书中。

他尖锐地批评了经院神学家禁止和谴责高利贷的观点,论证了收取利息的合理性。

认为从广义角度来看,高利贷有两种:

一是商业性的,始终要通过订约手续严格遵行;二是惩罚性或补偿性的,到期不还应加以惩罚,延期的利息应给以补偿。

思考题:

1.简述经济思想史的基本线索。

2.简述学习经济思想史的意义和方法。

3.简述亚里士多德经济思想。

  4.简要评述古希腊经济思想。

5.简述阿奎那经济思想。

 

第二讲重商主义经济思想

重商主义是资本主义最初的经济学说。

在古典学派的经济理论产生之前,重商主义就是早期资本主义的代言人,现代资本主义正是从商业资本发展而来的。

一、重商主义的概述

(一)重商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条件

重商主义产生并盛行于西欧封建社会的晚期和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初期。

1.意识形态方面:

文艺复兴运动和人文主义的兴起

人类历史从封建主义到资本主义,中间经过一个漫长的转变过程。

转变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称为文艺复兴,后一阶段称为启蒙运动。

人文主义是适应当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和成长而出现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重商主义者从人文主义思想出发,抛弃了从神学观点来观察经济现象的方法,主张用人的观点,即用商人的观点来观察和研究社会现象及经济生活。

2.经济条件:

各国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资本主义资本原始积累过程迅速展开。

商业和商业资本发展,促进了各国国内市场的统一和世界市场的发展。

3.政治条件:

西欧国家处于封建王权和封建领主割据统治之下,国王和商业资本家结成联盟,使重商主义政策得以推行。

(二)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

1.重商主义的含义

重商主义这个名称最早是由斯密提出。

重商主义的基本假设是出口为国家带来财富;这一学派的倡议者支持并主张政府采取措施保护贸易顺差。

重商主义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提出了商人的概念,而商人的概念实际上就是一个货币价值概念,即通过贱卖贵卖使预付的货币不断增殖。

在重商主义者看来,货币即意味着资本,其目的在于获取货币的增殖或利润,其中的利润就来自于支出的货币成本及得到的货币收益之间的差额。

2.主要观点

(1)金银是最佳的财富形式

重商主义者倾向于将一国的财富等同于该国所拥有的金和银的数量。

重商主义者明确地指出了资本主义的目标和动机就是获得一个货币财富的增殖(不过却没有将其归于生产领域、而只是强调了流通领域),并从整个体系的角度论证了这一观点。

(2)民族主义

一国只有以邻国为代价才能扩大出口和积累财富。

只有强大的国家才能攫取和控制殖民地、主导贸易规则、取得对敌战争的胜利,并在国际贸易竞争中获取优势。

重商主义者的民族主义观念很自然地导致了军国主义。

强大的海军和商业舰队是绝对必需的。

(3)殖民化,对殖民地贸易的垄断

商业资本家喜欢实行殖民化和保持殖民地对宗主国的永久依赖和屈从。

宗主国经济增长和军事实力给殖民地所带来的任何利益都只是宗主国剥削政策的一个偶然的副产品。

(4)强大的中央政府

政府授予从事对外贸易的公司垄断特许权,控制国内商业活动的自由进入以限制竞争。

农业、采矿业和工业由于政府提供津贴而得以快速发展,并且由于政府对进口产品征收关税而受到保护。

此外,政府严格控制生产的工艺流程和产品质量,从而使该国的产品不至于在国外市场上因声誉不好而被迫减少出口。

因此,一个强大的国家政府必须实行全国统一的管制措施。

(5)人口众多并且人们努力工作的重要性

人口众多、人们勤奋工作,不仅能够提供大量的为保护国家荣誉和财富而战斗的士兵和水手,并且能够保证劳动力的充足供应,从而可以保持较低的工资水平。

(三)重商主义的两个阶段

1.重商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

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

从15世纪到16世纪中叶为早期重商主义阶段;从16世纪下半期到17世纪中叶为晚期重商主义。

2.早期和晚期重商主义的区别

(1)对获取货币财富的方法认识不同。

首先,早期重商主义主张国家以行政手段禁止货币外流,禁止金银出口,鼓励吸收外国货币,通过对外贸易的少买多卖,使本国货币增加,使货币贮藏于国内;晚期重商主义主张国家允许货币输出国外,扩大对外国商品的购买,加工后再输出或发展转口贸易,但必须保证把更多的货币运回国内,即保证外贸出超;认为只有把货币投入流通中才能获得更多的货币,把货币贮藏起来不能增加货币。

所以马克思把早期重商主义叫做货币差额论或货币主义,把晚期重商主义叫做贸易差额论或真正的重商主义。

其次,早期重商主义主张外贸可以输出制成品,也可以输出原料。

而晚期重商主义则主张限制或禁止原料出口,对外国货物的购买要少买成品,多买原料,强调进口原料、工具,以发展本国出口商品的生产。

其三,早期和晚期重商主义对生产的态度也不同。

早期重商主义往往忽视生产,晚期重商主义则比较重视生产,他们强调发展本国商品生产是发展对外贸易的重要基础,所以晚期重商主义又称为重工主义。

(2)对货币的态度不同。

首先,早期重商主义主要把货币看作是贮藏手段,即以贮藏货币形式积累财富;晚期重商主义则把货币看作是在运动中增殖自身的手段,看作是货币资本,主张把货币投入流通以带来更多的货币。

其次,早期重商主义坚持的是G—W—G’的流通公式,晚期重商主义则是坚持货币的G—W…P…W’一G’的运动公式。

其三,早期重商主义主张每一次对外贸易都须出超,晚期重商主义认为只要贸易总额出超,从而保证本国货币财富的增加,在一定时期或对一定国家出现外贸逆差也可允许。

3.早期和晚期重商主义的联系

早期和晚期重商主义经济思想、都是以流通过程为研究中心,以商业资本的运动为研究对象,其基本观点也是一致的。

(1)在社会财富观念上,重商主义者一致反对古代社会和中世纪思想家维护自然经济、鄙视货币财富的思想,认为货币(全、银)是最好的财富,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