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新农村金融体系改革与发展复制比27.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727514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57.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我国新农村金融体系改革与发展复制比2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浅谈我国新农村金融体系改革与发展复制比2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浅谈我国新农村金融体系改革与发展复制比2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浅谈我国新农村金融体系改革与发展复制比2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浅谈我国新农村金融体系改革与发展复制比2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浅谈我国新农村金融体系改革与发展复制比27.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浅谈我国新农村金融体系改革与发展复制比27.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浅谈我国新农村金融体系改革与发展复制比27.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浅谈我国新农村金融体系改革与发展复制比27.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浅谈我国新农村金融体系改革与发展复制比27.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浅谈我国新农村金融体系改革与发展复制比27.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浅谈我国新农村金融体系改革与发展复制比27.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浅谈我国新农村金融体系改革与发展复制比27.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浅谈我国新农村金融体系改革与发展复制比27.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浅谈我国新农村金融体系改革与发展复制比27.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浅谈我国新农村金融体系改革与发展复制比27.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浅谈我国新农村金融体系改革与发展复制比27.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浅谈我国新农村金融体系改革与发展复制比27.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浅谈我国新农村金融体系改革与发展复制比27.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我国新农村金融体系改革与发展复制比27.docx

《浅谈我国新农村金融体系改革与发展复制比2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我国新农村金融体系改革与发展复制比27.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谈我国新农村金融体系改革与发展复制比27.docx

浅谈我国新农村金融体系改革与发展复制比27

摘要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和服务水平方面有了一定的进步,基本上形成了以正规金融机构为基础,正规金融机构与民间金融组织分工协作的农村金融体系。

当前,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手段不断扩展、融资渠道不断拓宽、农村金融文化建设得到加强。

但是我国农村金融制度还存在不足,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欠佳、农村保险市场发展滞后的问题较为突出,极大限制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农村金融改革,是要建立一个有效配置金融资源的农村金融市场,创造一个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民间金融共存、协调发展的局面。

关键词:

农村金融体系、农村商业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金融

 

Abstract

Afteryearsofdevelopment,theruralfinancialsystemandservicelevelinacertainprogress,basicallyformedbyregularfinancialinstitutionsasthefoundation,theformalfinancialinstitutionsandprivatefinancialinstitutionsdivisioncoordinationofruralfinancialsystem.Atpresent,theruralfinancialproductsandservicesmeansexpanding,financingchannelexpanding,ruralfinanceculturalconstruction.Butourcountryruralfinancialsystemthereislackofruralfinancialecologicalenvironment,poor,ruralinsurancemarketdevelopmentlagsbehindtheruralfinancialsystemreformandtheproblemisserious.Formedarelativelylowofruralfinancialsystemarrangement,ruralfinanceinruraleconomy,promoteisnotobvious.Theessenceoftheruralfinancialreformistoestablishaneffectiveallocationoffinancialresourcesinruralfinancialmarketandtocreateacommercialfinance,policyfinance,cooperativefinanceandprivatefinancialcoexist,thecoordinateddevelopmentofsymbiosis.

Keywords:

theruralfinancialsystem,ruralcommercialfinancial,policy-relatedfinance,cooperativefinance

 

目录

摘要..............................................................1

Abstract...........................................................1

目录..............................................................Ⅱ

一、当前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状况.......................................1

(一)当前农村发展资金需求变化趋势及特点........................1

(二)我国农村资金需求满足情况分析..............................2

(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金融的发展状况..........................3

二、农村金融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4

(一)金融机构面向农村的业务萎缩.................................4

(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落后.......................................5

(三)农村保险市场发展滞后.......................................5

(四)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欠佳.......................................5

三、国外农村金融建设经验和启示.....................................6

(一)美国农村金融体系...........................................6

(二)印度的农村金融体系.........................................7

(三)国外先进经验的启示.........................................8

四、构建新型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政策建议.............................9

(一)以商业金融为主导,充分发展农村商业金融......................9

(二)逐步健全农村政策金融.......................................10

(三)调整并规范农村合作金融.....................................10

(四)规范和发展民间金融.........................................10

(五)大力发展农村保险...........................................11

(六)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11

结论..............................................................12

参考文献..........................................................13

致谢..............................................................14

 

浅谈我国新农村金融体系改革与发展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村金融的改革发展之间的联系可以说是密不可分的。

经过改革开放和后,农村经济的发展的发展,以及国家对新农村建设出台的种种优惠政策的实施,我国农村金融在体系改革和业务服务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是,我们必须要清醒的认识到,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相对滞后。

为了达到服务“三农”的目标,农村金融改革还需要进一步的制度的完善和优化。

因此进一步推进农村金融体系改革,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势在必行。

一、当前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状况

(一)当前农村发展资金需求变化趋势及特点

作为农业大国,我国的农业生产水平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一直停留在以人工作业的种植业和小规模小成本的养殖业为主要生产方式。

80年代后期随着生产力才不断提高,生产方式也发生了一定的转变,逐步向特色种养和农产品加工为开端的产业化农业发展。

1.农村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供需变化

自封建时期以来,农村经济中的主体是以传统的农作物种植业和禽畜养殖业为核心的小农经济。

而在这种以自给自足为特色的家庭生产模式中,货币累积是缓慢并且循环滚动的发展。

在这个时期,民间的银行信贷基本上是没有的。

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的深入,改革开放政策力度不断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环境不断完善,这一新时期的部分先进农户以通过银行取得贷款来获取资金,作为发展经济作物种植和珍稀动物养殖项目的原始资本。

随着种植或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在资本累积后期进入到以发展特色种养业和农产品加工为主的订单农业生产阶段。

在订单农业生产的发展阶段,出于对资金的需要,加工企业和受到先进经营理念影响的农户数量大大增加,因此对银行申请贷款的数量也不断上升,从而决定了信贷资金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占主导融资方式的地位。

随着一些发展壮大的农业企业和国有农业企业不断发挥龙头作业,不断带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速度。

根据农业部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

2009年对全国200家农业企业和2000户农户的进行的随机问卷调查,改革开放前全国基本上没有银行提供贷款,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主要依靠农民自身财富积累和亲属好友间的借贷等民间借贷。

而2004--2008年这五年间,银行新增农村贷款每年的平均增幅为24.45%,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对银行贷款的依赖度由27.19%上升到61.83%。

由此可以看出,农村经济蓬勃的发展后劲与农村金融市场体制建设的完善程度是相辅相成的。

2.当前农村经济资金需求特点

近几年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农村金融需求主体呈现多层次的特点。

当然,“三农”并不仅仅局限于农民这个层次,“农村、农民、农村经济”三者共同构成了其本质涵义。

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需求主体既有传统的个体农户又有横跨种植养殖加工类企业。

此外,以资金需求为例,部分以从事农副产品初步加工的个体农户和以经济作物种植或畜牧养殖为主的农户,10万元上下为其贷款资金的一般需求,并且资金借贷的周期短,多数为一年左右。

这一类资金需求的农户的覆盖面较广,具有数量多,数额小,周期较短的特点。

而一些初具生产规模的私营企业、种植或养殖大户以及具有季节性收购特点的订单农业的企业,伴随着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势头,其自身发展的资金需求往往在几十万到百万元间,而且具有较强的季节性特征。

这一类的农业大户的户数略多,其资金需求具有数额较大,资金使用具有周期期性的特点。

而农村中起带头作用的龙头企业,大多通过依靠自身投资建设基地为生产提供生产原料。

这一类大型企业的资金需求最大,一般在千万元左右,并且资金使用周期多为2年以上。

龙头企业的户数小,其资金需求的数额大,且使用周期长。

(二)我国农村资金需求满足情况分析

2009年,《财经》杂志对我国农村资金需求做了一系列的相关调查。

从相关调查结果看,60.6%的农户有资金融入需求,但仅有32.7%的农户获得了信用社等正规渠道贷款,也就是说有51.6%的农户的金融需求并没有得到满足。

这表明,我国正规金融在满足农户信贷需求方面还做得远远不够,无论是信贷的规模还是投放量上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根据调查结果还显示,2007--2008年间发生过借贷行为的农户中除了有现实的信贷需求却不能获得正规贷款,还有41.3%的农户虽获得正规贷款的农户正规贷款规模小于实际资金需求规模,不能满足其资金需求。

具体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贷款成本高、期限不合理且手续繁琐

农业就其他产业相比,其生产的效益偏低,收益率也相对较低。

目前,我国的农业贷款的利率过高,对于借贷的收益率相对较低农业生产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给农户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

根据调查显示,信用社贷款的平均利率为6.42%,而农户可接受的最高借款利率平均值仅为5%。

如此高的银行利率,不仅高于一些民间贷款利率,还远远超过了农户所能承受的范围,加重了农户负担。

而且,农户资金需求与其他行业有很大的不同。

其表现出较强的季节周期性,这种特性对贷款的审批时间和贷款期限的要求更为严格。

但是我国目前的农村贷款审核时间长,有些贷款审批下来已经贻误农时。

同时从事养殖或种植的农户希望的贷款期限延长至一年或一年以上,但信用社一般是年初发放,要求年底还款,没有考虑到农业生产经营的时间周期性,许多农户在年底还不能够将当年收获的农产品完全卖出,农户很难有资金来偿还贷款。

2.农村居民收入水平限制了消费信贷规模

近几年,我国农民陷入经济收入不稳定,支出预期增加的困境。

农业生产收入和外出务工收入是我国普通农民的收入两个主要来源。

因为农业生产具有很强的周期性和季节性,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而且近几年受市场因素等的影响,农业增产不增收现象也日益普遍。

此外,广大外出务工的农民受自身文化水平和技能等因素制约,只能从事简单体力劳动且工作稳定性低,收入少的工作,这些都导致农民收入不稳定。

同时,农民的预期支出随着近几年物件上涨以及医疗、教育、住房、养老等预期支出增加而增加,这不仅减少了农户的当前消费需求,更加抑制了农村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

 

3.难以满足抵押和担保条件

目前,在我国大部分信用社申请贷款是需要有一定的抵押和担保的,其中在农村中用于信贷抵押的最主要抵押物就是是房产。

但住房作为农户基本生活能够维序的保障,只有较少部分的农户愿意将住房用于抵押,而农户其他资产又不具备抵押资格,是农户得不到所需的贷款。

同样,目前大部分信用社的贷款都也是需要有担保人进行担保的,而且信用社要求担保人必须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作为保障。

在农村,通常只有关系比较好的人才会答应做担保人,一般都是亲戚朋友,但是,有不少农户认为,与其找经济比较宽余的亲朋好友做担保人,还不如直接向他们借钱来得方便。

4.传统消费观念削弱消费信贷需求

农民家庭的生活准则是“量入为出、勤俭持家”,农民家庭传统的理财原则是“收支相抵,略有节余”,这种传统的理财观念使农民对消费信贷的需求大大削弱了。

同时,依旧有不少农户对通过申请取得贷款没有信心而放弃。

根据2008年国家农业部有关调查报告显示,在1053户从未申请过贷款的农户中,l7%的农户因为觉得自己没有关系,即使申请也不会得到贷款而放弃,11.1%的农户对正规贷款的申请程序不了解而没有申请;5.9%的农户由于没有达到信用社的抵押和担保要求而没有申请。

这些受调查的农户中虽然有一些经济实力较强的家庭,但由于消费观念仍是趋于保守,在消费方式上仍然墨守成规。

调查显示,消费能力不足时,78%的农民表示不消费或者是暂缓消费,仅有11%的农民表示会申请消费信贷。

5.信贷风险制约金融机构拓展农村消费信贷业务

农户收入不稳定、消费意识落后、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社会关系依赖度高等因素,不但限制了农村居民消费,也阻碍了农村消费信贷的发展。

根据调查显示59%的农民认为制约其信贷行为的重要因素是当前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生产投资环境差。

这使得金融机构迫不得已,必须慎重考虑农村的资金需求,信贷风险也相对突出。

此外,用于银行贷前风险信用考评的依据由于农村居民平时较少与银行接触,缺乏直接参考依据,不利于控制,影响了金融机构开展消费信贷业务的积极性。

一些银行把农村金融信贷市场作为城市金融市场业务的简单延伸存,甚至对于农户的信贷投放不进行综合考虑,对于农村急需贷款支持的贫困农户信贷“嫌贫爱富”,百般阻挠。

(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金融的发展状况

1.金融产品和服务手段不断拓展

近几年,国家出台多项政策,引导农村金融机构创新农村信贷推广模式。

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多种形式的抵押、质押和联保贷款的办法的成功试点,促进新农村金融的健康发展。

而且在经济较发达地区,还设立更多层次的金融产品,扩充农村信贷的服务功能,解决一些农村贷款难问题,为农民提供全方位、多功能、多层次的服务。

从而发挥对农村经济整体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强有力的拉动作用。

2.融资渠道不断拓宽

农村金融融资手段从单一垄断经营向多元化、多层次发展,逐步构建合理分工、功能完善的适应农村发展需要的金融体系。

农村金融服务创新从无到有,农村信贷的金融服务也由点到面的推进,从简单的“存贷汇”业务向多元化、多层次方向拓展。

农村金融机构为了加快建立农村不动产抵押登记的交易制度,开办了个人、企业委托贷款业务,用金融手段引导民间资本有序流动。

大力发展非政府专业小额贷款机构,培育具有担保功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支持各类资本设立的农村担保机构;鼓励和积极培育农村小额信贷组织,以此加速商业银行的资金回流制,为新农村建设筹集更多的资金量。

在积极办好贷款业务的同时,也不失时机地开拓信贷服务品种,进一步延伸电子银行在农村的辐射范围,拓宽服务渠道,努力为农村发展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

3.农村金融文化建设得到加强

通过对农村居民定期进行金融信贷知识的宣传,从而提高了村民的金融理财意识,为金融业务开展奠定了群众性基础,营造了社会氛围。

金融信贷机构可以通过的定期开展金融知识的各种普及活动,及时地将政府构建新农村出台的金融政策和现代的金融信息传递给农户,增强了金融工作的透明度。

同时,金融信贷机构通过长期的工作实践确定出自己的企业文化从而使企业明确自己的社会道德。

信贷机构通过加强对员工的宣传教育,使员工树立起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用自己的付出为新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建设尽一份力。

4.农村金融供给市场得到发展

为缓解新农村建设资金紧缺,农村金融供给主体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少”——“再从少到多”、“从单一到多元”三个阶段,并初步形成多元化、多层次、互补化的格局。

目前农村的金融供给系统中既包括专门服务于“三农”的专业性金融机构,又包括综合服务于城乡的综合性金融机构。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大型项目,可以招标的形式将交由这些机构,利用产业投资基金兴建。

这样做,一方面可以通过促进储蓄向投资转化,改变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局面,另一方面还有利于配合国家投资,推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新农村的建设。

二、农村金融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金融机构面向农村的业务萎缩

目前,我国的农村信贷支持力度欠缺。

国有商业银行不愿做“大”,支持地方经济的农村信用社很难做“大”,导致农村信用社职能望洋兴叹。

与此同时,大量从农村金融机构吸收的资金不断外流,只有小部分资金被用于新农村的各项建设。

特别是备受农村居民惠顾的邮政储蓄“只存不贷”,导致了本土资金已严重“外流”,削弱了金融部门对县域经济的信贷投放能力。

自20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工商银行率先开始大规模从农村撤离,向城市转移,减少对农村的贷款投入,以致于在部分地区形成了对日益壮大的中小型企业、民营个体经济和农业产业化经济的金融需求的信贷真空,使得农村资金供求矛盾日益突出,从而严重阻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落后

我国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政策整体调控不善。

从连续多年的多次针对农村金融宏观调控的定势来看,我国农村金融体制呈现出城乡经济结构失衡的二元结构,经济二元化带来了金融二元化,会造成风险收益导向下,并形成了信贷资源配置失衡的局面。

在近年全国信贷投放过大的情况下,国家为了有效控制信贷规模,要求各专业银行压缩贷款规模,农村金融资金缺乏、供不应求。

不得不采取收缩或信贷紧缩政策。

金融信贷部门只能在政府控制下对农村提供少量信贷,这些做法不仅直接影响了农村经济的资金活力,使农村经济的发展变得阻碍重重。

(三)农村保险市场发展滞后

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服务功能不全,有其表现在未能给贷户提供保险方面的方面的服务。

目前,我国农村保险业务开展的时间较短,信用体系不健全,还处于试点阶段。

除了政策性银行经营此项业务以外,一般的商业性的保险公司是不提供此项业务农村保险机构较少,管理运作也不规范,存在着服务项目数量较少,覆盖面规模小,供求结构不合理,赔付率较高,农民的购买力较低的缺点,难以分担农村的农业风险。

由于农业受自然条件的不确定性的影响,存在的高风险的属性,农业保险机构萎缩,难以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根据国家农业部公布的数据,2007年,全国农业保险的保费收入是9.3亿元,全国财险保费收入是1679.8亿元,农业保险的保费收入尚不足财险的0.4%。

(四)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欠佳

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我国符合市场规范的金融生态环境还没有建立起来。

金融生态环境的法律环境、信用环境不佳,农户和农村企业的诚信意识淡薄,农村信用主体的行为缺乏充分有效的约束和监管机制,恶意逃避金融债务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弊端直接决定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绩效的低下。

再加上担保体系不完善,贷款安全难以保证,无法满足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所要求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

金融机构的维权能力得不到保障,打击了农村金融机构对新农村建设投入的积极性,严重影响了整个农村金融秩序的稳定。

 

三、国外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经验和启示

(一)美国农村金融体系

  众所周知,美国具有最完备的农村金融体系,这对其农业发展的作用不容小觑。

美国农村政策性金融机构体系由时刻互助合作性质的农业信贷机构体系和政府农业信贷机构两大部分组成。

此外,还有联邦住房贷款银行体系、美国进出口银行、小企业管理局也分别在相应领域对农村政策性业务的补充。

随着美国经济的不管发展以及金融政策的不断完善,美国的农村金融市场发展势头定好,形成了以政府主导型的农村政策性金融体系、农村合作金融体系以及农村商业性金融体系三种金融体系共同发展的局面。

1.美国农业政策性金融

为了达到稳定国内商品流通领域的农产品价格,借以实现政府的农业政策目标,美国政府成立了由农民家计局、商品信贷公司、小企业管理局、农村电气化管理局构成的农业政策性信贷机构。

这些机构,大都不以盈利为目的,通过办理具有社会公益性质的农业项目的投资,弥补农业资金渠道的不足,来达到提高农民的收入,改善农民生活的目的。

2.美国农村合作性金融体系

从20世纪初期开始,美国政府已经开始着手发展美国农村合作社金融体系。

接下来,美国政府通过1916年制定的一系列农贷立法,将美国的农村合作社金融体系上升为由农贷专业银行及其基层机构组成的信贷系统的主导,用法律的手段保障农村金融。

由此,由联邦中间信贷银行和土地银行系统以及合作银行系统组成美国政府的农村合作性金融体系,成为美国政府为扩大农业可用资金的来源,加快农业发展的重要体系。

3.美国农村私营金融机构

从20世纪发展至今,美国的私营金融机构逐渐发展成为包括商业银行、人寿保险公司和其他私人信贷机构。

这些商业信贷机构针对农民的贷款需求,对具有偿还能力的农户提供额度较小,短期限的贷款。

除此之外,该信用系统对中长期贷款也作出了相应的规定,一般要求以不动产作为长期贷款的抵押,以农产品、农用器械作为中短期贷款的抵押,一些风险性较大的贷款借款合同上需要有第三者的联署作保。

4.美国农业保险体系

美国最初农业保险是由私营保险公司提供的,其主要经营的农作物保险。

但由于农业保险的巨大风险和不确定,这些初期尝试均以失败而告终。

从1938年颁布了《联邦农作物保险法》开始,美国政府通过规范引导农业保险体系,帮助农民减少农业生产风险。

经过至今7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农作物保险业务,这些措施对于稳定农业生产规模、提高农户收入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同时,美国农业保险体系实现了对农业、农民的有效补贴,规避了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规则,取得了在农产品价格方面的竞争优势

(二)印度农村金融体系

由于社会历史因素以及农业经济结构等的原因,印度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是发展中国家最早的。

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印度通过支持农村专业化经营,保证农业产业化发展和推进农业市场化的探索试点中形成了独具印度特色的一套农村金融体系服务体系体系,目前,由印度储备银行、农村合作金融、地区农村银行、国家农业和农村开发银行、印度的商业银行(国有以及私人)、存款保险和信贷保险公司组成的印度农村金融体系覆盖面已经较为健全,每年实现增加的30%农村信贷政策,加大了对农业的金融扶持力度对印度的农村金融和农业生产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