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实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727782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25.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台州市实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浙江省台州市实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浙江省台州市实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浙江省台州市实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浙江省台州市实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浙江省台州市实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浙江省台州市实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浙江省台州市实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浙江省台州市实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浙江省台州市实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浙江省台州市实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浙江省台州市实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浙江省台州市实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浙江省台州市实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浙江省台州市实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台州市实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docx

《浙江省台州市实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台州市实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台州市实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docx

浙江省台州市实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

台州市实验中学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质量评估试题

历史2016.11

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

一、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

1.祠堂是中国民间祭祀祖先的场所。

通过祭祀表达对祖先的怀念,这与我国早期的一项政治制度密切相关。

该制度是

A.宗法制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D.分封制

2.侯建新在《“封建主义”概念辨析》一文中说:

“封建的就不是专制的,封建是对专制权力的一种分散。

”据此,与“封建”含义相近的是

A.宗法制B.中央集权制C.君主专制D.分封制

3.假如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特别繁忙,除了将大臣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

那么,这名政府高官应是

A.丞相B.刺史C.太尉D.御史大夫

4.叶文宪先生认为“中国历史没有上帝(西方意义上的)只有皇帝”,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A.中西方古代政治体制不同B.中西方古代政治相互交流甚少

C.中国古代政治与神权无关D.中国古代政治核心是君权至上

5.浙江永嘉人陈宜中,曾任同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他生活的朝代最有可能是

A.秦朝B.汉朝C.宋朝D.清朝

6.近代不平等条约开放的商埠中,涉及到今天我国直辖市的有

①《南京条约》②《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③《马关条约》④《辛丑条约》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①③

7.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

这反映西方列强破坏了中国哪项主权

A.司法主权   B.贸易主权    C.立法主权D.外交主权

8.黄海海战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双方海军的一次决战。

海战中,中国北洋舰队以身殉国的爱国将领是

②邓世昌

①左宗棠

④丁汝昌

 

③林永升

A.①②B.②③C.②④ D.①③

9.从2008年起,传统节日中秋节成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可1901年的中秋佳节,中国人却

怎么都高兴不起来,因为报纸上出现了这样的词汇

A.甲午军魂、北洋水师、邓世昌B.八国联军、辛丑条约、赔款

C.三元里、黑旗军、反割台D.九一八、攘外必先安内、长征

10.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国共两党联合抗日。

八路军主动伏击日军,           取得抗战首捷的地点是在

A.山东台儿庄B.山西平型关C.湖北枣宜D.江苏徐州

11.1945年8月,著名诗人萧三在《延安狂欢夜》中写道:

“延河两岸岗山,野火漫天通红……

人们只是叫,只是跳,只是笑……”人们“狂欢”主要是因为

A.近代反帝斗争首次取得完全胜利B.近代屈辱和分裂的历史宣告结束

C.人民从此成为国家的主人D.中华民族实现了真正的独立和解放

12.某中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放映了一部电影,其中有这样一组镜头:

一队士兵冲进一座很大的建筑物,建筑物上写着“总统府”三个大字,士兵爬到建筑物上扯下原来的旗帜,旗帜飘落地上。

镜头转到一房间,房间里办公桌上日历的日期是4月23日。

据此判断日历上的年份应该是

A.民国三十五年B.民国三十七年C.民国三十八年D.民国四十年

13.梁启超说:

“(辛亥革命后),任凭什么人……若再想做中国的皇帝,可是海枯石烂不会有这回事了。

”这说明辛亥革命

A.彻底推翻了封建统治B.人民获得了民主权力

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沉重打击了列强侵华势力

14.电影《建党伟业》讲述从1911年辛亥革命后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时间内的历史故事与风云人物。

你将不可能从这部电影中看到

A.1912年2月12日,清宣统帝正式下诏退位

B.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C.1919年5月4日,北京的青年学生上街游行

D.1921年,中共一大制定了第一个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15.历史上的标语口号浓缩地表现着不同时代的内容和特征,下列标语口号按其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打倒列强,除军阀”②“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③“外争国权,内惩国贼”④“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③①④②D.④③①②

16.“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当年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

A.把革命火种播散到西部,扩大革命根据地

B.东北沦陷,华北沦陷!

中华民族危机空前

C.“避其主力,打其虚弱”,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

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17.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兹伯说,“(长征)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长征)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

”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有①长征途中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使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②长征是一次武装宣传,沿途播撒了革命的种子;③长征的胜利使中国共产党摆脱了蒋介石的围剿,转危为安;④在长征精神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创建了新中国。

A.①②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8.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

在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

“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

”这里的“三个战役”是指

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进攻等战役 B.刘邓大军挺进中原等战役

C.辽沈、淮海、平津战役 D.渡江等战役

19.20世纪以来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经历了伟大的三个三十年的探索与实践。

中国人民在1919、1949、1979和2009年谱写的历史乐章的主题分别是

A.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崛起、民族振兴

B.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振兴、民族崛起

C.民族觉醒、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崛起

D.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觉醒、民族崛起

20.同学们每个星期一都参加唱国歌、升国旗仪式。

五星红旗被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在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大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1.畲族,历史悠久,主要生活在我省的云和、景宁一带。

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景宁畲族自治县。

由此看出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多党合作制度   D.政治协商制度

22.中国政府第一次公开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是

 

A. B.C.D.

23.右面两幅图反映的历史现象,其理论依据是

A.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一国两制”的构想

24.“自从1949年台湾同祖国不幸分离以来,我们之间音讯不通,来往断绝,祖国不能统一。

……近三十年台湾同祖国的分离,是人为的,……我们希望双方尽快实现通航通邮,以利双方同胞直接接触”。

据材料信息,这应出自

A.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B.1992年“九二共识”

C.1995年江泽民关于祖国统一大业谈话D.2005年胡锦涛与连战会谈新闻公告

25.“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

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周恩来这段话是在

A.与尼克松会面时B.与田中角荣会面时

C.出席万隆会议时D.出席联合国大会时

26.1967年10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外交季刊》上写道:

“就长期观点而言,我们根本不能让中国永久排除在国际大家庭之外……在这个小小的地球上,不可能听任十亿人口愤怒地在孤立状态生活。

”尼克松所说的中国境况得以改变始于

A.中美关系正常化B.中日邦交正常化

C.新中国重返联合国D.中国实行对外开放

27.新中国外交史上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是指由中国领导创立的,目的在于“以互信

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A.联合国B.亚太经济合作组织C.上海合作组织D.不结盟运动

28.某中学进行《三世纪罗马帝国模拟法庭》的课外活动。

其中,场景错误的是

A.【场景一】原告:

罗马帝国公民。

被告:

新征服地区的自由民。

案由:

人身伤害

B.【场景二】原告:

罗马帝国公民。

被告:

移居帝国的外邦自由民。

案由:

追讨欠款

C.【场景三】原告:

奴隶。

被告:

罗马帝国公民。

案由:

要求取得人身自由

D.【场景四】原告:

一移居帝国的外邦自由民。

被告:

一新征服地区的自由民。

案由:

商业纠纷

29.下列最适用于图4(罗马帝国疆域图)区域的成文法律是

A.习惯法

B.万民法

C.公民法

D.自然法

30.“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是一句英国格言,典型地说明了宪政就是让两个魔鬼友好地相处并相互制约。

这说明代议制的关键和核心是

A.全体公民的参与程度B.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C.市民的整体素质D.革命的彻底性

31.1968年,一位西班牙外交官说:

“若没有议会的参与,英国国王的条约只不过是一纸空文。

”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国王行政权丧失B.议会主权地位强化

C.英国进入法制社会D.责任内阁制形成

32.下列关于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的联邦体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明确了联邦政府和各州的上下级关系

B.联邦政府权力大大加强,有利于巩固政权

C.各州在行政上仍有一定的独立性

D.恰到好处地协调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33.一个中学生在读后感中写道:

“对于马克思著作我读的不多……但刚读这本小册子就被其所吸引,它一气呵成,从开头‘一个幽灵,一个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到结尾‘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通篇气势磅礴……”这本小册子应该是

A.《〈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B.《四月提纲》

C.《莱茵报》D.《共产党宣言》

34.列宁称马克思、恩格斯是“19世纪人类最先进国家中三种主要思潮的继承人和天才完成者”。

这三种主要思潮来源于哪三个国家

A.英、法、美B.英、美、德C.英、法、德D.法、美、德

35.1917年著名盲聋作家海伦·凯勒热情欢呼“在东方,一颗新星冉冉升起!

在痛苦的挣扎中,新秩序从旧的秩序中降生。

看哪!

在东方,一个男婴降生了!

”这个历史事件发生在

A.英国的伦敦B.法国的巴黎C.俄国的彼得格勒D.中国的南京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0分)

二、非选择题(本卷2大题,共30分。

其中36题20分,37题10分)

36.(20分)图示、图片,往往是学习历史、加深对文字内容理解的最好工具。

阅读下列图示、图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图1唐朝中央机构图2明朝中央机构图3军机处内景

(1)图1反映了唐朝的什么制度,体现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分)

与图1相比,图2反映的政治制度有何变化?

(2分)

(2)图3中的机构设立于哪一朝代?

军机大臣的职责是什么?

(2分)

(3)综合上述图示,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2分)

图4近代英国政体结构示意图图5近代美国政体结构示意图

(4)图4反映了英国采用何种政体形式?

该形式最早是通过哪一个重要文献加以确立的?

(4分)

(5)图5美国这种政治体制建立的依据是什么?

从图中可以看出其政权组织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4分)

 

图6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国家机构组织系统示意图

(6)图6体现了我国采用的是何种政体形式?

该政体确立的依据是什么?

(4分)

37.(10分)外交是一个国家实力的展现,外交舞台纵横捭阖、风云变幻。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

曾几何时,我们遭受着外国列强的侵犯;曾几何时,我们饱受着困苦的饥荒。

这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这是一段令人反思的历史,弱国无外交,记住这个硬道理。

(1)近代史上,我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哪两个屈辱的条约直接相关?

(2分)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旧中国一百多年来的屈辱外交,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纪元。

图一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言图二乔冠华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图三2001年中国承办的会议

(2)1955年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方针及作用是什么?

(2分)

(3)乔冠华为何如此开怀大笑?

(2分)

(4)APEC的全称及2001年APEC会议中国政府提出的目标是什么?

(2分)

(5)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始终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2分)

 

台州市实验中学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质量评估试题

历史答题卷

一、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二、非选择题(本卷2大题,共30分。

其中36题20分,37题10分)

36.(20分)

(1)

 

(2)

 

(3)

 

(4)

 

(5)

 

(6)

 

37.(10分)

(1)

 

(2)

 

(3)

 

(4)

 

(5)

 

 

台州市实验中学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质量评估试题

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A

D

D

D

C

D

A

B

B

B

A

C

C

D

C

D

D

C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B

B

B

C

D

A

C

C

C

C

B

B

B

A

D

C

C

二、非选择题(本卷2大题,共30分。

其中36题20分,37题10分)

36.(20分)

(1)三省六部制,皇权高度集中(2分)

(2)丞相制度被废除,皇权进一步加强(2分)

(3)清朝,秉承皇帝旨意办事。

(2分)专制皇权不断加强趋势。

(2分)

(4)君主立宪制(2分)《权利法案》(2分)

(5)《1787年宪法》(2分)分权与制衡(2分)

(6)人民代表大会制(2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分)

37.(10分)

(1)《南京条约》,《辛丑条约》(2分)

(2)求同存异。

促进了会议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合作(2分)

(3)因为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分)

(4)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加强合作,使各个成员国从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中受益。

(2分)

(5)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