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校本课程教材《合唱的魅力》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473012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69 大小:3.0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校本课程教材《合唱的魅力》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中学校本课程教材《合唱的魅力》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中学校本课程教材《合唱的魅力》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中学校本课程教材《合唱的魅力》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中学校本课程教材《合唱的魅力》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中学校本课程教材《合唱的魅力》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9页
中学校本课程教材《合唱的魅力》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69页
中学校本课程教材《合唱的魅力》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69页
中学校本课程教材《合唱的魅力》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69页
中学校本课程教材《合唱的魅力》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69页
中学校本课程教材《合唱的魅力》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69页
中学校本课程教材《合唱的魅力》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69页
中学校本课程教材《合唱的魅力》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69页
中学校本课程教材《合唱的魅力》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69页
中学校本课程教材《合唱的魅力》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69页
中学校本课程教材《合唱的魅力》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69页
中学校本课程教材《合唱的魅力》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69页
中学校本课程教材《合唱的魅力》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69页
中学校本课程教材《合唱的魅力》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69页
中学校本课程教材《合唱的魅力》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69页
亲,该文档总共6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校本课程教材《合唱的魅力》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中学校本课程教材《合唱的魅力》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校本课程教材《合唱的魅力》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6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学校本课程教材《合唱的魅力》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第一节指挥的基本动作……………………………………36

第二节指挥图解……………………………………………39

第五章合唱的课堂教学……………………………………………… 43

第一节《红河谷》合唱教学………………………………43

第二节《保卫黄河》合唱教学……………………………45

第三节《海鸥》合唱教学…………………………………48

第四节《摇篮曲》合唱教学………………………………51

第五节合唱排练课的基本模式……………………………54

第六章合唱团活动记录集锦………………………………………… 55

第一节理论学习——《合唱学习》………………………55

第二节学会正确的呼吸方法………………………………56

第三节掌握合理科学的呼吸………………………………57

第四节《半个月亮爬上来》………………………………58

第五节理论学习《关于合唱训练的问题》………………59

第六节《同一首歌》……………………………………60

第七节《乘着歌声的翅膀》………………………………61

第八节理论学习《怎样进行合唱教学》………………62

后记………………………………………………………………………63

第一章合唱概述

第一节合唱的魅力

一、合唱的定义

在音乐作品体裁的划分中,通常把用人声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音乐形式称为声乐作品。

在声乐作品的表现形式中又有很多细致的划分。

如由一个人独立完成的演唱形式被称为独唱;

由多人共同完成同一旋律的演唱形式被称为齐唱;

由几个人同时完成几个不同旋律的演唱形式被称为重唱(有几个人、几个声部就是几重唱);

而当由两组以上的歌唱者共同完成两个声部以上的声乐作品时,则被称为合唱。

随着群众性歌咏活动的普及,人们对合唱一词的理解和认同也越来越宽泛了。

所以也可以广义地说:

合唱是包含着同声的与混声的齐唱、轮唱、领唱、对唱、重唱,以及和声的、支声的、复调的、有伴奏的或无伴奏的一种集体演唱形式。

从这个意义上讲,合唱既可以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群众性歌唱活动,又可以是一种要求较严格、技巧较丰富的高级声乐艺术。

它能够培养人们的音乐听觉和素养、提高声乐演唱技巧、严格节奏与和声观念,更是加强集体协作能力的极为重要的手段。

二、合唱的魅力

对于一般人来说,可以从歌唱中得到愉快,它是文化修养和情感素质的标志,而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表现一个人的勇气和耐心。

合唱作为用人声来表现音乐作品的声乐表现形式,在较大型、较完整的合唱作品中,还可以包括除歌剧以外的所有声乐演唱形式。

所以,无论是从创作的技巧手段,还是从表现的复杂程度,都可以说它是声乐表演中最高级的形式。

然而它又是一种非常便于实施、易于接受、极具魅力的群众性音乐活动。

歌唱的乐器就是每个人的噪子,既不需要花钱去购买,又可以“随身携带”;

人数可多可少,场地可大可小。

又因为合唱是声乐艺术,用人声来表达音乐情感会比乐器更直接、更细腻,更容易产生心理上的共鸣,再加上绝大部分合唱都有歌词,所以更容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

同时,参与合唱既是在进行音乐创作,在创作中使自己的音乐素质得到提高——培养人的多声部听觉和音乐思维能力;

又是在进行音乐欣赏——让自己深入到音乐内部去找到审美的情感体验。

一次好的排练或演出,就是一次难得的精神享受,心灵的境界也常常会同音乐一起得到升华。

三、合唱的历史

合唱艺术是音乐文化史上的璀璨明珠,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到处可见它留下的印迹。

外国合唱音乐历史起码有500――700多年,从15世纪就有了。

中国地区与外国不同,有些是民间故有的:

少数民族地区有偶然性的多声部组合音乐,大部分都是合唱音乐雏形,有支声复调,与音乐的汪洋大海比起来,还显得不够丰富。

中国合唱应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清朝末年从西方传入,是第一期。

第二期是学堂乐歌时期。

沈心工、李淑同的《春游》、《送别》、赵元任的《海韵》(1927年,中国专业合唱作品第一部)。

第三期,30年代初到40年代末抗战时期聂耳、冼星海(既有革命的一面,又有西方专业技法)的《救国军歌》、《在太行山上》、及《黄河大合唱》等可称为合唱之魂。

也还有学院派的一些合唱歌曲。

第四期是新中国建立以来,50―60年代是辉煌期,50年代的《祖国颂》、《祖国万岁》;

60年代的《长征组歌》;

70年代有政治合唱。

瞿希贤的无伴奏合唱《牧歌》,《乌苏里船歌》等许多优秀作品。

最近20年中国合唱有很大发展突破,田青的《云南风情》、谭盾的《蜀道行》、陆在一的《祖国母亲》等等大量合唱作品。

第二节合唱的优势与音响

一、合唱的优势

合唱由于是集体性的歌唱,相对于个人的独唱来说有以下几大优势:

1、音域跨度宽:

一个人的有效音域一般只有两个八度(有的可能还不到),而合唱(尤其是男声加女声或加童声的混声合唱)的音域一般可有四个八度,甚至更多。

2、音区转换灵活:

它可以在轻巧飘逸的女高音声部,一下跳到深沉、雄厚的男低音声部;

也可以从最低音区的男低音声部,经过男高音、女低音连续过渡到女高音声部的最高音区,而不留任何声区转换的痕迹。

3、和声效果好:

由于有较宽的音域空间,加之有较多声部使用的可能,故可以在和声的运用上更多样、更丰满。

4、气息持续长:

一个人的气息量是有限的,慢唱时一口气最多也就唱八拍。

而合唱可使用“循环呼吸”,保证在长时间内合唱的音响不中断,用以表现较缓慢、连贯、悠长的作品,在无伴奏合唱中,效果尤其明显。

5、音色变化多:

一个人的独唱大多只使用一种音色(个别戏剧性叙事作品除外),而合唱不但包括自然的高音、中音、低音,男声、女声、童声,还可以进行各种不同音色的多种组合,使合唱表现得绚丽多彩,变幻莫测。

6、力度起伏大:

一个人的声音表现力再强,音量也是有限的。

而合唱由于人数的不等,可以是独唱的10倍、20倍,也可能是独唱的100倍、200倍(还可能更多)。

弱时可以是萦绕耳畔的习习微风,强时也可以是震撼寰宇的雷鸣闪电,因而及具表现力。

二、合唱的音响观念

合唱(包括声乐诸种类)是一种凭借声音音响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演唱者是通过声音音响来再现音乐的。

因此,无论是演唱者还是欣赏者都必须掌握声音音响的自身规律,了解声音音响的审美价值取向,才能更好地理解,再现和欣赏合唱作品。

就像盖房子一样,材料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建筑的美观和质量。

合唱的音响,在以往的合唱中分为两大派别。

一种是以东罗马的正教为代表的东欧学派,其特点是音色较丰厚,气势较宏大;

一种是以西罗马的天主教为代表的西欧学派,它的特点是音响谐和、纤细、柔美而纯净。

前一种音响追求声音的个性表现力,常采用声部间的音色对比。

尤其强调低音声部的特色,声音位置较靠后。

它的长处是气势磅礴,和声支柱(低音)清晰。

但由于过分追求个性和力度,合唱音响整体美感欠佳,而且歌者和听众都容易疲劳。

后一种在音响上注重声音的整体协调和内在美感,强调声音的统一性,强调发声的高位置,高、中、低各声部基本采用同样的歌唱方法和原则,声音位置适中略靠前,接近自然发声,减少做作成分,而且特别强调声音为感情服务,强调高声部(旋律)的特色。

它虽然不像前一种方法那样粗犷,嘹亮,长于发挥每个声部的个性表现力,但以其声音谐和的内在力量,仍能获得相应的艺术效果。

它善于演唱情感丰富细腻,内在含蓄、长篇而大型的合唱作品,有持久力,而且耐人寻味。

我国的合唱,过去较多吸收了东罗马的演唱风格,尤其是五六十年代以前的作品,强调低音部,强调胸腔共鸣,使合唱立体音响不谐和,不统一。

随着合唱艺术事业在我国的不断发展,许多指挥家及声乐合唱艺术大师们开始探讨和研究西罗马的合唱风格与特点,逐渐在合唱音响观念上有了新的认识和转折,他们认为,把声音统一在高位置上应是获得合唱美感的唯一途径。

我们知道,任何一首合唱曲的写作都是从旋律开始的,“旋律乃是艺术表现的手段”。

从音乐美学的观点而言,旋律是音乐的灵魂。

而合唱的主旋律一般都在最高声部,所以,强调旋律就要以高音声部为主。

从演唱技巧上来说,低音声部模仿高音声部一般比较容易,而高音声部模仿低音声部就比较困难。

因为低音部的自然发声特点是夸大胸腔共鸣,忽视声带闭合,这就必然使歌唱位置低,声音不集中。

那么,在低位置、声音散的状态下要唱高音是很困难的,即使“喊”上去了,其音色也不会悦耳。

作为合唱,要的是求其共性,达到相互关系的谐和,这样才能发挥其真正价值。

所以,我们认为在合唱的音响观念上应有一个新的要求,那就是:

各声部、各成员在生理条件不同的个性基础上,有一个统一的目标和准则,即把声音统一到尽可能高的位置上,并把这一要求贯穿于合唱训练及演唱的自始至终。

第三节合唱中的协调因素

在整个合唱音响中,每一个声部都有着一定的任务和要求。

声部与声部之间,也有着一定的相互关系。

只有各声部在声音音响上根据作品内容的要求相互取得应有的关系时,所产生的声音音响才是合唱所需要的。

这种合唱所需要的音响效果我们称之为协调,它必须具备音量、音色和音准三种因素。

这三种因素在合唱协调的要求中是同等重要、缺一不可的。

只有在音量、音色和音准上都取得了应有的关系时,这种音响才是协调的。

协调是合唱演唱中各个瞬间的纵的关系,是合唱音响进行中的纵剖面。

在协调中,我们将各声部在音量和音色上的相互关系叫做均衡,而将各声部在音高、音准上的相互关系叫做谐和。

1、均衡。

合唱各声部在音量和音色上的相互关系形成了合唱的平衡。

这种相互关系不是绝对的。

也不是孤立的,而是根据作品的内容和具体要求所决定的,一个合唱团体在音响观念上统一了认识,明确了目标以后,均衡的处理就成了最重要的环节,同时也是最难解决的艺术性与技术性的难点。

音量和音色的产生是与物理上的物体震动的振幅、共鸣和泛音有着极密切的关系。

音量固然主要是根据振幅的大小,但共鸣和泛音也可以改变音量。

在正常和自然情况下,音量的增强与音色的浓厚程度成正比,音量越强音色就越浓。

虽然也可以人为地造成相反情况,但毕竟仍有一定的限度。

2、谐和。

合唱各声部在音高和音准上的相互关系形成了合唱的谐和。

合唱演唱者在演唱时,对所唱的音程、音高必须根据作品的要求加以新的理解,使这些音变成活的乐音。

有了艺术内容才能决定音高音准,有了合理的音高音准才构成了协调中需要的谐和。

合唱在谐和的要求下音高关系可分为两种:

(1)在旋律进行时,音与音之间的音高关系是横向的关系,是属于合唱声部的,这种关系所构成的谐和,叫做部分的谐和;

(2)在声部与声部之间,同时发出的不同声音之间的音高关系是纵的关系,是属于合唱整体的,这种关系所构成的谐和,叫做总的谐和,谐和与合唱作品的内容揭示有着极为紧密而不可分割的联系。

第二章合唱的组织形式

第一节合唱的种类与声部

一、合唱的表演种类

合唱艺术,在其漫长的历史形成过程中积累了极为丰富的表现形式,因而划分种类的依据也有很多种。

1、按音色的性质可分为:

同声合唱——包括男声合唱、女声合唱、童声合唱

混声合唱——包括男声加女声、男声加童声、女声加童声、男女声加童声。

2、按声部的数量可分为:

轮唱——二部轮唱、三部轮唱、四部轮唱以及更多声部的轮唱;

合唱——二部合唱、三部合唱、四部合唱以及更多声部的合唱。

3、按人数的多少可分为:

小型合唱——小合唱(16人以下)、室内合唱(30人以下);

中型合唱——较多见的合唱队(30人至60人之间);

大型合唱——不多见的合唱队(60人至100人之间)

特大型合唱——一般多是临时组成的(100从以上)。

4、按表演的形式可分为:

有伴奏合唱——可用钢琴或其他任意一种以上有音律的乐器伴奏;

无伴奏合唱——可用纯人声演唱,也可加进没有音律的打击乐器伴奏;

有表演合唱——需要加进歌舞表演的合唱;

交响合唱——由交响乐队伴奏的大型组歌或清唱剧。

5、按音乐的风格可分为:

宗教合唱——包括教会合唱,无伴奏教会合唱;

民谣合唱——包括无伴奏民谣合唱,有伴奏民谣合唱以及有表演民谣合唱;

爵士合唱——包括歌唱爵士乐和无伴奏歌唱爵士乐。

现代合唱——包括20世纪至今所有的合唱作品。

以及黑人福音灵歌、大众音乐合唱等多种。

二、合唱的声部划分

合唱最基本的组织单位是声部。

每一声部是由相同或相似的音量、音色和音域的人声组合而成,声部在合唱中从事着部分的集体活动,使整个合唱音响在不同声部的共同合作下,进行着合唱作品尽善尽美的艺术再现。

合唱组织中的各声部在音区、音域及音色上都有他们相互不同的个性,正是由于这些不同个性的结合,才有合唱作品在表现上提供了极其丰富而广阔的伸缩性和可能性。

一般典型的混声合唱都由四个声部组成,通常称之为混声四部合唱。

按记谱顺序分别为:

1、女高音声部(Soprano缩写形式为S)

音色特点:

明朗、轻盈、抒情、秀丽,有较强的表现力;

在高音区时可产生较强的穿透性音响。

音域范围:

从小字一组的c1到小字三组的c3,常用音域从小字一组的f1到小字二组的a2。

第一女高音音域

第二女高音的音域

主要任务:

因为它是合唱的最高声部,所以常担任主旋律的演唱,通常称之为上外声部。

注意事项:

这是合唱中最重要的声部,由于音区较高,容易出现声音尖锐和歌唱位置低的现象。

训练时要特别强调气息的支持、状态的打开和头腔共鸣的高位置。

2、女低音声部(Alto缩写形式为A)

圆润、浓厚、温和、充沛,在保持高位置的头腔共鸣基础上,可适当加入胸腔共鸣成分,它给合唱带来温暖、充实之感。

从小字组的g到小字二组的g2,常用音域从小字组的b到小字二组的d2。

第一女低音的音域

第二女低音的音域

在混声合唱中女低音主要是对女高音起伴随和烘托使用的,在传统合唱的写法中,常处于合唱的中间声部(通常称之为内声部)与男高音声部互相起取长补短、彼此衔接的作用。

这是一个较难演唱的声部,通常变化音很多,影响着和声的色彩变化,所以对演唱者的素质要求较高。

3、男高音声部(Tenor缩写形式为T)

明亮、刚健、尖锐、清晰,但它同时又具备“轻声高位”的弱唱功能,使旋律有一种飘逸、柔和之感。

从小字一组的c1到小字三组的c3,常用音域从小字一组的f1到小字二组的g2(有时记谱比实际音高一个八度)。

第一男高音的音域

第二男高音的音域

在混声合唱中男高音主要是充实合唱的和声效果,同时也常单独地或与女高音相距八度担任主旋律的演唱,成为主旋律声部。

它虽有极为悦耳的特殊效果,但不能长时间使用,否则会削弱和声色彩。

在男声合唱中常担任主旋律。

4、男低音声部(Bass缩写形式为B)

低沉、浑厚、坚实、有力,胸腔共鸣稍多一些,越是偏低的音区音色越浓。

从大字组的C到小字一组的e1,常用音域从大字组的G到小字一组的c1。

第一男低音的音域

第二男低音的音域

这一声部就是合唱的最低声部,不论在男声合唱还是混声合唱中,主要担任和声的基础音演唱(通常称为下外声部)。

这也是个关键的声部,由于它的自然发声位置较低,音色容易突出,如不加以限制,就会破坏合唱整体音响的协调和美感。

所以要加强训练其发声及共鸣的高位置和严格的音准,并习惯于敏捷的起声,使其自然地融于合唱整体音响的要求之中。

在无伴奏合唱作品中更为重要。

第二节合唱的队形排列

合唱队形的安排和排列是按照下列四个原则来安排的。

这些原则是这样:

1、女高音声部常担任主旋律,同时伴奏乐队的第一小提琴也常担任相同或相似的旋律,为了指挥方便,及合唱队易于与乐队合作,可将女高音声部放在乐队第一小提琴的同一边——指挥的左面。

2、因为女高音声部常担任主旋律,而指挥的右手比较灵活。

因此女高音声部放在指挥的右手边,以便更好地控制和掌握。

3、为了便于常担主旋律的女高音声部与担任和弦基础的男低音声部(即两个外声部)更好的合作,而将这两个声部尽量地排列在一起。

4、。

为了同音层声部之间的更好合作,将女高音声部与男高音声部尽量安排在一起。

女低音声部与男低音声部尽量安排在一起。

以便于它们之间的合作。

根据以上四种原则,就可按实际情况为合唱队安排不同的队形。

(1)在一般情况下,混声合唱可排成下列几种队形。

1、根据第一、第三与第四种原则,可排成下列队形:

T2

T1

B2

B1

S2

S1

A2

A1

指挥

这种队形是目前用得最多的一种。

因为既有利于合唱队之间的合作,也有利于合唱队与伴奏乐队之间的合作。

同时在演唱音层性作品时也易于唱同一旋律的声部之间的合作。

对指挥来说,也有别于对合唱与乐队的同时控制与掌握。

2、根据第二与第三种原则,无伴奏合唱常采用下列队形:

如果演唱传统性写作方式的作品时,下列队形是很有利于合作的。

它是根据第一、第三两种原则排列的。

女高音声部有了和弦基础音的男低音声部在正后方托住,无论是在和弦感、音准和节奏上都会感到有稳固的依靠。

不过这种队形对音层性合唱写作方式的作品演唱来说,会增加合作上的困难。

总之,合唱队形的排列是为了获得更好的相互合作关系和效果而制定的。

可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进行各种队形的安排。

队形的排列也不应当是一成不变的。

同声合唱可根据第一、第三种原则,排成下列队形:

第二

第一

高声部

低声部

也可按下列队形:

第二高声部

第一低声部

第一高声部

第二低声部

这种队形有它本身的优越性,在演唱二声部或四声部作品时固然不成问题,就在演唱三声部作品时可将声部按原队形作下列调配:

中声部

合唱组织中如有下男低音声部,就应该将它放在男声的中央,它一边是第一男高音,另一边是第二男低音,而前面是第一女高音及第二女低音,这样相互间就更易于合作。

第三节合唱的队员选择

组建一个合唱队,首要的是每一个成员的音乐素质和歌唱基础,坚持从实际出发,以合理的标准来选择合唱队员,才能给合唱队的发展与进步奠定基础从而不断地提高合唱队的艺术素质和总体水准。

因此,合唱队员应有明确的思想认识、热爱集体、遵守制度、明确参加合唱队唱歌是集体活动,为追求集体的合唱的艺术而来,大家在一起共同创新合唱队的共性,不能突出个性。

此外,还应根据不同合唱队的定位,确定选择队员的标准,既不能脱离实际而要求过高,也不要过大地偏离既有的水平。

一、选择内容,主要是歌曲基础和音乐素质

(一)歌曲基础

在无伴奏的情况下演唱指定歌曲,考查音域、拍子节奏、音色和音乐表现的准确程度;

用简单、必要的练声曲考查发声方法、音域扩展、吐字咬字等方面,为确定声部做准备,并了解存在问题和今后的发展。

(二)音乐素质

1、模唱钢琴上所弹出的音高,了解音高感和听辨能力。

2、模唱(奏)所给的节奏组合,了解节奏感和模仿能力。

3、视唱指定歌曲,了解音乐感和视谱能力。

二、选择标准

(一)对歌唱的要求通常有以下标准

1、音色

根据听觉的经验,测定属于何种音色,如有的人具备音高音色,但是唱不高,再进一步了解是否属于发声方法或存在的其他问题。

如果是方法问题,可以先唱第二高音声部(或放在低音声部,待有了进步达到高音水平后,再归到应在的声部);

如果属于生理病变,则应考虑是否适合合唱队的需要。

2、音域

这是最常用的考核标准,听一个人的高音和低音各唱到什么音,就决定他(她)所属的声部往往是片面的,因为一个人的演唱音域会受到心理因素和发声方法的限制,影响正常发挥,甚至使用不正常的方法以达到自己盲目追求的高音或低音,造成错误印象,应考虑是否能够通过训练和学习正确的方法,使音域有所发展,得到科学的认定所属声部。

3、换声点的运用

换声点也叫“提位”,是指以自然状态由低到高演唱音阶时,都会在某几个音唱不上去的感觉,这里很自然地要增加气息的支持,加强呼吸部位肌肉的对抗和发声器官肌肉的控制,提高和更换共鸣位置,向上一个声区自然地过渡,否则就会导致挤压发声器官,喉结上升,以低位置唱高音,发出喊唱的声音,甚至声音破裂,这个界限的所在叫做换声点,是发声器官运动时的客观状态。

每个人的换声点虽有不同,但总的来说相对统一,以相似接近的换声点来决定声部的划分是比较科学的。

换声点高的人可能编入高音声部,反之则应属于中、低音声部。

鉴别每个人的换声点,要求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才能胜任。

各声部换声点如下:

女高音:

#f2 

女中音:

be1 

女低音:

#c1 

男高音:

男中音:

be2 

男低音:

#c2 

 清楚了各声部的换声点后,各声部在唱到换声点时,就不能再用自然声区的唱法,而是要使用换声区的唱法。

4、声带结构

每个人声带结构因生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