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省略号.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731379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省略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语文省略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语文省略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语文省略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语文省略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语文省略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语文省略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语文省略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语文省略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语文省略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语文省略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语文省略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语文省略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语文省略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省略号.docx

《语文省略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省略号.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省略号.docx

语文省略号

指文章中表示引用的部分,或者特指、强调等作用。

中文中用“”号表示,而目前我国香港、台湾繁体中文地区仍然使用『』表示双引号。

引号作用

a.表示引语  

b.表示特定称谓  

c.表示特殊含义需要强调  

d.表示否定和讽刺  

e.表示着重论述的对象

指文章中表示引用的部分,或者特指、强调等作用。

中文中用“”号表示,而目前我国香港、台湾繁体中文地区仍然使用『』表示双引号。

引号作用

a.表示引语  

b.表示特定称谓  

c.表示特殊含义需要强调  

d.表示否定和讽刺  

e.表示着重论述的对象一、表示引用的部分。

文章中的人物对话或者是直接引用别人的话(或文章)用引号,为的是把他们和作者自己的话区别开来。

如:

“要记住革命!

”——我想起他牺牲前说的话。

对,要记住革命!

(《草地夜行》)

这里有两个“要记住革命”,第一个用了引号,是引用老红军说过的话;第二个没用引号,是表示“我”的决心。

二、表示特定的称谓和需要着重指出的部分。

文章中的某些词语具有特殊意义时,多用引号标明。

如:

我们的“大蜻蜓”已经稳稳当当地飞上了天空。

(《放风筝》)

句中的引号,表示它不是真的大蜻蜓,而是形状像蜻蜓的风筝。

又如:

蚕儿要“上山”了。

(《春蚕》)

这儿的“上山”用引号,表明它是有特定意义的词语,特指蚕爬上稻草杆子上,准备吐丝结茧。

三、表示讽刺或否定的意思。

如:

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革命烈士诗二首》)

破折号的用法

一、标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

在行文中用破折号印出的解释说明的语句有以下几种。

(一)引出对概念内涵的具体解释

破折号后面的话是对破折号前面词语的概念内涵作具体解释,所指范围相同。

例如:

(1)一个矮小而结实的日本中年人——内山老板走了过来。

(阿累《一面》)

(2)“雷锋精神”永远不会离开他的家乡——中国。

(周阔海《在学习雷锋演讲比赛上的讲话》)

(3)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叙述了利于转入反攻的阵地——长勺,叙述了利于开始反攻的时机——彼竭我盈之时,叙述了追击开始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4)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报偿——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写作文起,我便常常跃居全班之冠,而阅读也大大扩展了我的想象力。

(叶文玲《我的“长生果”》)

在行文中用一个破折号印出的解释说明部分,如果其界限不清或者在语法上不能与下文直接衔接,需要再加一个破折号。

例如:

(5)你的生日——四月十八日——每年我总记得。

(曹禺《雷雨》)

(二)引出总括性的说明

(1)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己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身上。

(爱因斯坦《悼念玛丽·居里》)

(2)——凡此种种,都可以说某些歌剧中缺乏革命浪漫主义的具体表现。

(贺敬之《谈歌剧的革命浪漫主义》)

在破折号之后,例

(1)用“所有这一切”总括前面的词语,例

(2)用“凡此种种”总括上文的几个自然段,然后加以说明。

(三)引出对事情原因的解释

(1)“你买这本吧——这本比那本好。

”(阿累《一面》)

(2)鲁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曹禺《雷雨》)

上面两例破折号前后两部分有因果关系,后一部分是解释原因的。

(四)引出补充说明的话

(1)灯光,不管是哪个人的家的灯光,都可以给行人——甚至像我这样的一个异乡人——指路。

(巴金《灯》)

(2)在时钟的冷冰冰的计时声中——您仔细听听罢——有一种无所不知而又对所知的东西感到厌倦的意味。

(高尔基《时钟》)

(3)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乐园 ——除非是为了去显耀一下他的新衣服。

(安徒生《皇帝的新装》)

(4)我这么一直坚持奋发读书,也想借此唤起弟妹们热爱生活的希望——无论环境多么困难。

(张海迪《我的读书生活》)

表示补充的内容常常采用插叙的办法,语义不连贯时插入成分前后都有破折号,如例

(1)

(2)。

如果补充说明部分在句末,只在前面加破折号,如例(3)(4)。

有时重复前面的词语,增添修饰成分,用扩展的办法对所讲的内容加以补充说明。

例如:

(5)这一切都像是在提醒这位声学家,不能用任何简单的方式对待一个人——一个有活力、有思想、有感情的人。

(何为《第二次考试》)

(6)三只五只的白鸥轻轻地掠过,翅膀扑着波浪,——一点一点躁怒起来的波浪。

(茅盾《黄昏》)

二、表示突然转变话题或突出语意转折

(1)“画得真好。

——你为什么这样勇敢,不怕他?

“我是好人!

”(韩起《荷花》)

(2)我偷偷睁眼看了看女医生,见她皱着眉头,脸色很紧张地说:

“现在还不能判断,叫她冷静一会儿再说。

大家都去学习去,——提壶开水来。

”(刘真《核桃的秘密》)

(3)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总共不过两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1)话题由称赞扇上的荷花画得好突然转到询问荷花姑娘为什么敢于当面揭露小偷。

不加破折号读者会因意思不连贯而发生理解困难。

(2)话题由学习转到别的不相关的事情。

例(3)“但”字本身带有转折的意思,前面加破折号是转折的语势更强。

三、强调被引出的下文

提起下文主要是冒号功能,用破折号来代替是为了使语气更强烈,或阅读更醒目。

(1)在这一刻满屋子人的心都是相同的,都有一样东西,这就是——对死者的纪念。

(巴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

(2)在几千公里的铁路上,在几百公里的公路上,我从车窗望出去,我的眼睛在到处寻觅——

森林!

(泰似《幼林》)

(3)他纳闷了——

究竟是计算的什么方法失误,还是运用不到家?

(苏方学《两弹元勋邓稼先传略》)

报纸标题现在常在导语或引题后用破折号引出正题。

例如:

(4)去年11月以来,我国出现外贸进口金额大于出口金额的局面,方方面面在议论人民币汇率走势,并提出——

人民币会贬值吗?

(《人民日报》1996.5.16)

(5)“面向21世纪国际经济发展和金融风险防范”研讨会认为——

中国有能力拒金融风险于国门之外

(《光明日报》1988.10.4)

(6)这几年,高速公路和民航线路的急剧扩展,蚕食着铁路货运的传统“地盘”。

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市场竞争形势——

明年火车怎么开?

(《人民日报》1996.11.21)

四、用于歇后语,引出语底

(1)别看他们闹得这么凶,可是他们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

(胡丹佛《把眼光放远一点》)

(2)赵庄的人们这时都说开了,有的说:

“把田村家得罪上来,咱们也没有取上利。

阉猪割耳朵——两头受罪。

”(马烽《我的第一个上级》)

五、表示说话中断或间顿

(1)“可慌哩!

比什么也慌,比过新年,娶新——也没有见他这么慌过!

”(孙犁《荷花淀》)

(2)“可怜的妈妈,”箍桶匠说,“你不知道我多爱你。

——还有你,我的儿!

”(巴尔扎克《守财奴》)

(3)这时,我忽然记起哪本杂志上的访问记——

“哦!

您,您就是——”(阿累《一面》)

(4)知道最大的忠孝,是去实现前辈的瞩望,于是,他又去攀登——(苏方学《两弹元勋邓稼先传略》)

(1)说到“娶新”隐去了“媳妇”,稍停一下接着再说。

(2)的破折号表示后面的话不是接着前面的话连续说的,是在间顿之后再作补充。

例(3)第一个破折号表示作者想起了鲁迅,中断对访问记者内容的回忆,开始说话;第二个破折号表示作者犹豫不决,说话结巴,没有说出对方是谁,就把话止住了。

例(4)语意未完以破折号结束全文,表示意味深长,让读者去寻味,这里的用法类似省略号。

六、表示声音延长

(1)“卖——扇子啦!

”(韩起《荷花》)

(2)但接着敲门声,却没有照例的嘹亮而拉长的一声:

“信——”(曹靖华《望断南来雁》)

(3)“放炮了——”(周梅森《人间正道》)

(4)“咪——咿——咿——咿——,吗——啊——啊——啊——”仿佛歌唱家在练声似的。

(何为《第二次考试》)

(5)“嘎——”传过来一声水禽被惊动的鸣叫。

(徐光兴《枪口》)

(1)“卖——”是街上叫卖声,

(2)“信——”是邮局投递员送信上门的喊声,(3)“放炮了——”是爆破前引起人们注意的喊声,(4)引号内是连续的练歌声,(5)“嘎——”是水禽的叫声,都用破折号表示声音延长。

破折号出现在句末不加句号,但有时可加问号或叹号以表示语气。

例如:

(6)呃——?

我以为你听到风声了呢。

(曾心仪《一个十九岁少女的故事》)

(7)“真的?

哈哈哈……我终于考上大学啦!

我终于考上啦——!

”金石开简直兴奋得快要晕过去了。

(何建明《落泪是金》)

例(6)在破折号后加问号表示疑问语气。

例(7)在破折号后加叹号表示高兴的语调。

七、用于事项列举分承

(1)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环境物理学分为以下五个分支学科:

——环境声学;

——环境光学;

——环境热学;

——环境电磁学;

——环境空气动力学。

(1995年《标点符号用法》)

(2)中国在海洋事业发展中遵循以下基本政策和原则:

——维护国际海洋新秩序和国家海洋权益。

……

——统筹规划海洋的开发和整治。

……

——合理利用海洋资源,促进海洋产业协调发展。

……

——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环境保护同步规划、同步实施。

……

——加强海洋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

……

——建立海洋综合管理制度。

……

——积极参与海洋领域的国际合作。

认真履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的义务,积极参与国际海洋事务,推动国际和地区性海洋事务的合作与交流,促进全球海洋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海洋事业的发展》白皮书,1998年月,《光明日报》1998.5.29)

破折号用于列举各项之首,例

(1)列举的是环境物理学的分支学科,从文字说明可知共有五个。

(2)列举的各项为大的段落。

文件没有说“基本政策和原则”共有多少项,但据破折号可知,由它领起的段落都属于所讲的“基本政策和原则”的范围,共七项。

八、用于对话的开头

破折号用于分段书写的对话每一话轮的开头以代替引号,这是法、俄等西文标点的习惯用法,我国作者也有这么用的。

例如:

这家伙厉害,高瞻远瞩,真正是身立虾池放眼世界。

他成立信息科,专门收集信息,从村从县从市从省从全国到全世界全搜集,无孔不入。

——这么说你胜利在握?

——不行,外贸价格不明朗!

——什么时候明朗?

——明朗时什么都晚了!

——那你收虾的价格怎么定?

——这就叫风险!

他狡黠地一笑,但脸上没有险情。

(邓刚《混战港养虾》)

九、分隔主语和谓语,加强语气

用分隔号分隔主语和谓语,使两者界限分明,语气更强,朗读时中间有停顿。

例如:

(1)路——都市大动脉;立交桥——动脉栓塞通。

(刘宗明《北京立交桥》)

(2)大家都认为今年的晚会,歌——好听,舞——优美,小品——逗乐中引人深思。

(《中国电视报》1998.2.29)

十、用于对照比较

(1)常用反义词举例

爱国——卖国

爱好——厌恶

安定——动乱   动荡

安静——吵闹   喧哗(张志公主编《现代汉语》)

(2)四音节词往往用简称的办法回缩到双音节的形式,例如:

文化教育——文教        北京大学——北大

基本建设——基建        外交部长——外长(同上)

(1)同义词用空格分隔,反义词用破折号分隔,形成对比。

(2)词的全称和简称用破折号分隔以供比较。

十一、标明副标题

(1)飞向太平洋

——我国运载火箭发射目击记(《人民日报》1980.5.23)

(2)伤逝

——涓生的手记

——(《鲁迅全集》)

破折号常用来分隔作品篇名、书名的正副题,在副题前加破折号,如例

(1)。

有时,副题前后都加破折号,如例

(2)。

有些书在副题前不用破折号,但字号比正题小。

例如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英国作家赫·乔·韦尔斯的著作:

(3)世界史纲

生物和人类的简明史

十二、用于引文、注文之后,交代作者、出处或注释者

(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初中课本《中国历史》)

(2)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

——《汉书》(同上)

(3)末了,附带说一说,许多人写好信后把信笺折成方胜形,我看大可不必。

(方胜,指古代妇女戴的方形首饰,用彩绸等制作,由两个斜方部分叠合而成。

这里指这种形状的东西。

——编者注)这是封建社会的习惯,最初表示爱情。

(王力《和青年同志们谈写信》)

(4)②见本卷第252—253页。

——编者注(《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4卷第282页)

*(5)在这里,我完全同意周煦良同志的见解。

他说:

在通常的情况下,它(指风格——引者)好像只是在无形中使译者受到感染,而且译者也是无形中把这种风格通过他的译文去感染读者的,所以既然是这样的情形,我看,就让风格照顾自己好了,翻译工作者大可不必为它多伤脑筋。

*(6)韩国出版社学会的财政来源,几乎是靠会员们“十匙一饭”的参与和特别赞助储备的(“十匙一饭”是指十个人每人省一匙饭,就可帮助一个人的意思——译者注)。

(1)破折号后交代名言的作者,例

(2)破折号后交代引文出处,被引用的话和作者、出处分行排,是为了更醒目。

例(3)的文中注和例(4)的脚注与注释者是接排的。

注意注文不论长短,末尾都要加句号,表示注文完了,然后加破折号引出注释者。

例(5)(6)注文末尾缺句号,在“——引者”“——译者注”前要补上句号,否则破折号前后两部分会被看成一句话,实际上两部分在句法上是各自独立的。

又例(6)的括注要移到前面紧贴所注释的对象“十匙一饭”之后。

书末注的序号在正文中的位置,常用破折号引出的页码来标明。

例如:

(7)130 “套中人”是俄国作家安·巴·契诃夫的同名小说的主人公别利科夫的绰号,是因循守旧、害怕变革的典型。

——285。

(《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4卷第565页)

(8)258  欧美派文化人之一胡适等为代表的一些人物。

——第395页。

(《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第463页)

例(7)(8)句首的“130”“258”是书末注的序号,破折号后的“285”“第395页”是书末注的序号在正文中的页码。

十三、用于索引,以分隔关键词和修饰成分

为检索方便,编索引时有一种做法是把条目的关键词放在前面,修饰成分放在后面,中间用破折号分隔。

例如:

(1)国内战争——古罗马的

        国内战争——美国的(1861-1865)

          国内战争——苏维埃俄国的(《列宁全集索引》)

(2)社会民主党——荷兰的

          社会民主党——瑞典的

          社会民主党——瑞士的(同上)

省略号的用法主要有五种:

1.表示说话的断续。

例如:

"可是.......太太......我不知道.......你一定是认错了。

"(莫泊桑《项链》)

2.表示列举的省略。

例如:

"什么都有:

稻鸡、角鸡、鹁鸪......"(鲁迅《故乡》)

3.表示说话的中断。

例如:

"我立刻胆怯起来,我想全翻过先前的话来。

”那是......实在......我就不清,......其实有没有灵魂,我也说不清。

”"(鲁迅《祝福》)

4.表示语意未尽,让人思索。

例如:

"原来如此......"(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

5.表示引文的省略。

1.古老的钟嘶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

用法(表示列举的省略)

在中华人民工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1996年6月1日起实施)的“用法说明”中,省略号用法谈了三点:

1.引文的省略,用省略号标明。

例如:

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

“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

2.列举的省略,用省略号标明。

例如:

在广州有花市上,牡丹、吊钟、水仙、梅花、菊花、山茶、墨兰……春秋冬三季的鲜花都挤在一起啦!

3.说话断断续续,可以用省略号标示。

例如:

“我……对不起……大家,我……没有……完成……任务。

以上三点是原则性的提法,在实际的运用中可以灵活掌握。

一般地说,遇到下列诸情况需要用省略号:

(1)表示引文的省略;

(2)表示列举的省略;(3)表示重复语句的省略;(4)表示说话断断续续的省略;(5)表示意在言外的省略;(6)表示语意难尽的省略;(7)表示语言中断的省略;(8)表示含糊其辞的省略;(9)表示沉默的省略;(10)表示数字延续的省略;(11)表示语音延长的省略;等等。

“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这一句中前两个省略号表示说话断断续续,第三个省略号属意在言外的省略。

所谓“意在言外的省略”,是指在行文时,当有的文句的某一部分可以包含某种意思时,有意不把这一部分文字写出来,而用省略号表示,可以给读者以回味,让读者自己去悟出被省略的意思。

如上例中“将来”后面所省略的内容无非是“为四化建设作贡献”之类文字。

这种用法的省略号,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并不鲜见。

如:

△我觉得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

“老班长,你怎么……”(《金色的鱼钩》)

此例中的省略号所省略的文字是“吃草根和伤病员吃剩的鱼骨头”。

由于这一内容上文已有交代,因此这里用省略号读者完全能领悟其所省略的意思。

△“生活?

生活当然……”猩猩犹豫着,“不过,乐在其中,那个‘乐’字总有点刺眼。

”()狱中联欢》)

此例中的省略号所省略的文字是“很苦”。

这种“意在言外”的省略,说白了就是“话未说完”。

小学生能说出省略号的这种用法,我们应该鼓励,应该表扬。

一、表示引文中的省略

引用别人的话,其中有省略时用省略号标明。

例如:

(1)列宁说了上面的话之后,接着说道:

“这应该是一般辩证法的……叙述(以及研究)方法。

”(毛泽东《矛盾论》)

引用别人的话的片段作为自己的论述对象,引文前后省略了一些词语,一般不必在引文前后加省略号,因为所论述的仅是引用部分。

例如:

二、表示列举的省略

一般在列举多项以后再用省略号,以便读者据以联想省略的内容。

例如:

(1)对于政治的敏感,对于生活素材的敏感,对于人物性格的敏感,……这都是作家必然要有的吧。

(秦牧《语言感受的灵感度》)

三、表示重复词语的省略

(1)几十分钟的时间内,我想得很多,很多……(江波《雾中过三峡》)

(2)“不行!

太原离平陆一千多里,而且要翻山越岭,交通不便,时间来不及了,请马上设法空运……空运!

”(《中国青年报》记者《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

四、表示余意未尽,用以引发思考

(1)在人迹罕至的深山密林里,假如看见一缕炊烟……在饥肠辘辘的旅途中,假如看见一缕炊烟……(赵丽宏《炊烟》)

(2)父亲的功过是非终获公允的评价,使她甚为欣慰。

此刻,无尽的思念将她带进烽火的当年……(崔向华《项英和她的女儿》)

五、表示说话或声音断断续续

(1)他顿了一下,似乎为了唤起她的记忆。

“他偷了您的书,您没有打他……您自己付了书钱把书送给他……还给他取了两块点心,是白皮的,一杯水,放了糖……那时他很饿,很可怜……他的爸爸、妈妈都死了……他受人欺负……”(仵从巨《卖书的》)

(2)她磕磕巴巴地说:

“可是……太太……我不知道……你一定认错了。

”(莫泊桑《项链》)

六、表示沉默不语或代替没有听见、不便明说的话

(1)问:

你敢保证你真的一点问题都没有吗?

答:

……(《文汇读书周报》1998.6.20)

七、表示关联的词语或语言格式

(1)【不…不…】用在同类而意思相对的词或词素的前面,表示‘既不…也不…’。

(《现代汉语词典》)

(2)表达“杜甫是唐代大诗人”这类判断,文言不用“……是……”的形式,而用“……者,……也”的形式。

(张志公主编《现代汉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