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735736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1.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二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二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二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二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高二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高二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高二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高二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高二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高二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高二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高二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高二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高二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

《高二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

不过,这个“闲”字的古体字是“门”字里面加个“月”,这样的构想实在巧妙:

门里望月,焉能不“闲”?

4.填入横线上的语句,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窗下是一大片池荷,荷花多已凋谢,满池的青叶在雨中翻飞着,雨粒劈头盖脸洒将下来,鼓声与掌声响成一片,这种景象,徐志摩看了一定大呼过瘾,朱自清可能会吓得脸色惨白……

①或者说多已雕塑成一个个结实的莲蓬。

②或者说一个个结实的莲蓬多已雕塑成。

③小者如掌,大者如鼓,④大者如鼓,小者如掌,

⑤节奏急迫而多变化,声势相当慑人。

⑥声势相当慑人,节奏急迫而多变化。

A.①④⑤B.①③⑤C.②④⑥D.②③⑥

二.(本大题共3小题,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不少诗史或诗选都把王绩(字无功,自号东皋子)作为唐代诗人的开端,把他的《野望》作为唐诗的开篇,这当然无可非议,因为他恰好是初唐最年长的杰出诗人,《野望》恰好是初唐最早的优秀诗篇。

但是,有时历法意义上的时间顺序会引起人们对诗史意义上的时间顺序的误解,不知什么时候起,人们把王绩看成是开唐一代诗风的诗人,把《野望》看成是“第一首真正的唐诗”,觉得这样一来王朝断代与诗史分期就可以取得一致。

其实,这种沿袭了明、清人现成说法的观点并没有多少根据,因为王绩的诗虽然不大有六朝繁缛密丽的风气,但有的是魏晋人尤其是阮籍、嵇康特别是陶渊明的影响,还不能算是史诗意义上的“唐诗”——尽管他的人与诗在时间上都已进入了唐朝——何况,学习与模拟的榜样并不能以年代早晚分出等级高下,诗歌语言不是酿造的酒浆,窖藏越久就越好,诗史上创辟新风也不是寻源溯流,回复越古老的时代就越新,在这一点上或许可以参照中国古老的故事“五十步笑百步”。

当然,王绩越过六朝去学习魏晋人的诗,使他的诗歌语言比较朴素质直,诗歌意境比较自然恬淡,所以在读惯了六朝以来秀词丽句之后,人们突然读到这样的诗,就好比差不多吃腻了大鱼大肉想吃蔬菜或看腻了雕梁画栋亭台楼阁后突然看到一片朴素的田园风光一样,惊喜之余要格外赞叹,像那个清代的贺裳就想把陶(渊明)、王(维)并称的“王”换成王绩的“王”,觉得“辋川诚佳,太秀,多以绮思掩其朴趣,东皋潇洒落穆,不衫不履”,但他没有看到王绩与陶渊明的不同,王绩的回归田园多来自道家追求自然的理念,他的退隐醉乡也出于全身养性的理想,他祖传的“东陂余业”,“园林幸足”(《游北山赋序》),也使他的隐士生活过得悠闲舒适,因此他诗里那种“乱头粗服”就和真正衣衫蓝缕的农夫不同,他诗里的田园乡村仿佛是大观园里“隐隐露出一带黄泥墙,墙上皆用稻茎掩护”,挂着“杏帘在望”酒旗的稻香村,他诗里那种着意恬淡的意境就仿佛当着官的贾政却说“(稻香村)未免勾起我归农之意”。

所以,虽然王绩的诗风在唐初的确令人耳目一新,但既不能说他回归到了魏晋时代,也不可说他已开创了唐代诗风,而《野望》尽管平淡自然让人读来流畅上口,但他的意境情调,既不能等同于陶渊明式的淳厚朴淡,它的语言形式也不能等同于唐人五言律诗的整齐圆熟,他和他的诗仍然处在六朝诗向唐代诗的过渡之中。

5.下面关于王绩诗歌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绩的诗歌深受魏晋诗人的影响,摆脱了六朝诗歌繁缛密丽的风气。

B.王绩诗歌的语言朴素质直,意境恬淡自然,与陶渊明的诗歌如出一辙。

C.王绩的诗歌虽然显得“乱头粗服”,但与真正的田园诗歌的意趣并不相同。

D.王绩的诗歌虽然清新可喜,还只能算是六朝诗歌向唐诗过渡时期的作品。

6.下面对“五十步与百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作者对那种沿袭明清人现成说法的观点的委婉嘲讽。

B.意在强调六朝诗歌繁缛密丽的风气与魏晋诗歌的创作并没有实质性的变化。

C.意在强调诗歌的进步不是简单地回复到古老的时代,而是要开创时代的诗风。

D.创辟新风不是寻源溯流,而要另辟蹊径,否则就如同是五十步与百步。

7.根据文中信息,以下推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由于读惯了六朝绮丽的诗歌,所以当人们读到王绩清新的诗歌时,那种“格外赞叹”影响了对其诗歌历史意义的正确评价。

B.作者认为历法意义上的时间顺序和诗史意义上的时间顺序不同,所以他不同意明、清人把王绩看成是开唐一代诗风的诗人的观点,认为这样的结论没有根据。

C.作者认为,王绩的诗歌不同于陶渊明的诗歌,除了他追求的理想不同之外,有以“东陂余业”,“园林幸足”为支撑的悠闲舒适的生活也是原因之一。

D.王绩的诗歌既没有回归到魏晋时代,也没有开创唐代的诗风,他只是成功地完成了由六朝诗歌向唐诗的过渡。

三.(本大题共3小题,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文,完成8—10题

醒心亭记

曾巩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

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

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

故即其事之所以然而为名,取韩子退之《北湖》之诗云。

噫!

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

虽然,公之作乐,吾能言之。

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之学者,皆为才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

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

乃公所以寄意于此也。

若公之贤,韩子殁数百年而始有之。

今同游之宾客,尚未知公之难遇也。

后百千年,有慕公之为人,而览公之迹,思欲见之,有不可及之叹,然后知公之难遇也。

则凡同游于此者,其可不喜且幸欤!

而巩也,又得以文词托名于公文之次,其可不喜且幸欤!

庆历七年八月十五日记。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直:

径直

B.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滋:

滋味

C.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憾:

怨恨

D.一山之隅,一泉之旁隅:

角落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自为记,以见其名义 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

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其可不喜且幸欤 则其心洒然而醒

其孰能讥之乎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10.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公之乐”的一组是()

①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②一山之隅,一泉之旁③天下学者皆为才且良

④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⑤则凡同游于此者,其可不喜且幸欤

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④⑤D.②③⑤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0分)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4分)

11.(10分)

(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

(3分)

②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

(2)翻译下面句子(4分)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12.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题扬州禅智寺

杜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1)这首诗用字很讲究,请简要分析“青苔满阶砌”中“满”字的表达效果。

答:

 

 

(2)尾联“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3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和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

(8分)

(1)盈盈一水间,。

(《迢迢牵牛星》)

(2)昆山玉碎凤凰叫,。

(《李凭箜篌引》)

(3)六朝旧事随流水,。

(《桂枝香•金陵怀古》)

(4)______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

(《归园田居》)

(5),两朝开济老臣心。

(《蜀相》)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六国论》)

(7)《孔雀东南飞》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并称“乐府双璧”。

(8)从格律上看,古代诗歌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它与古体诗相对而言。

《琵琶行》《梦游天姥吟留别》属体诗。

五.(本大题共4小题,22分)

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

“淡”是人生最深的滋味

蒋醺(台湾)

①苏东坡在落难的时候,才在岸边写下了“大江东去,浪淘尽”这样完美的诗句。

受到皇帝赏识时,他的书法漂亮、工整、华丽,而且得意。

因为他是一个才子,才子总是很得意的。

但是他从来没有想过,他让很多人受过伤。

他得意的时候,很多人恨得要死,别人没有他的才气,当然要恨他。

但是他落难时写的书法,这么笨,这么拙,歪歪倒倒无所谓,却变成中国书法的极品。

②此时苦味出来了,他开始知道生命的苦味,并不是你年轻时得意忘形的样子,而是在这么卑屈、所有的朋友都不敢见你的时候,在江边写出最美的诗句。

③他原本是朝廷大员,但因为政治,朋友都避得远远的。

当时他的朋友马梦得,不怕政治上受连累,帮苏轼夫妇申请了一块荒芜的旧营地使用,苏轼始号为东坡。

④苏东坡开始在那里种田、写诗,他忽然觉得:

我何必一定要在政治里争这些东西?

为什么不在历史上建立一段光明磊落的生命情感?

所以他那时候写出了最好的诗。

他有米可吃了,还跟他太太说,让我酿酒喝好不好?

他还是要喝酒!

“夜饮东坡醉复醒”是说,晚上就在这个坡地喝酒,醒了又醉,醒了又醉。

“归来仿佛三更”则是,回来已经很晚。

“家童鼻息已雷鸣”是说,当时还有一个小孩帮他管管家务,但是他睡着了,鼻子打呼。

“敲门都不应”是指,苏东坡敲门都不应。

我们看到他之前的诗,敲门都不应,就要发脾气了,可是现在就算了,他就走去听江水的声音,“倚杖听江声”。

[注]

⑤苏轼变成了苏东坡后,他觉得丑都可以是美。

他开始欣赏不同的东西,他那时候跑到黄州的夜市喝点酒,碰到一身刺青的壮汉,那个人就把他打倒在地上说:

“什么东西,你敢碰我!

你不知道我在这里混得怎样?

”他不知道这个人是苏东坡,然而倒在地上的苏东坡忽然就笑起来,回家写了封信给马梦得说:

“自喜渐不为人知。

”这是了不起的生命过程。

他过去为什么这么容易得意忘形?

他是才子,全天下都要认识他,然后他常常不给人好脸色,可是落难之后,他的生命开始有另外一种包容,有另外一种力量。

⑥所以我觉得,酸、甜、苦、辣、咸百味杂陈之后,最后出来的一个味觉是“淡”,所有的味道都尝过了,你才知道淡的精彩,你才知道一碗白稀饭、一块豆腐好像没有味道,可是这个味道是生命中最深的味道。

你会发现苏东坡在得意的时候,从来没有感觉到清风徐来但是能从他的诗中看到,因为他不得志,才感觉到清风。

⑦我觉得苏东坡应该感谢的是:

他不断被下放,每一次的下放就更好一点。

因为整个生命被现实的目的性绑住了,所以被下放的时候,才可以回到自我,才能写出这么美的句子。

他可以感受到:

历史上那些争名争利,最后变成一场虚空。

可以“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是因为他回到了自我。

⑧我相信,美是一个自我的循环。

笑到最后不管你是富贵,或是贫穷,有自我,才有美可言。

如果这个自我是为别人而活着,其实感觉都不会美。

所以这个“淡”是你经历酸、甜、苦、辣、咸以后,才知道它的可贵。

苏东坡写过一首很有名的诗说:

“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我回头看我走来的这一生,心很静,也就无所谓了。

[注]段内引语均出自苏轼词《临江仙》。

14.文章前两段中,苏轼的“得意”和“落难”分别表现在哪里?

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1)苏轼变成了苏东坡后,他觉得丑都可以是美。

(2)他不断被下放,每一次的下放就更好一点。

16.结合全文,概括出“淡”的含义和特点。

(4分)

含义:

特点:

17.文章第四段主要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苏轼的变化?

这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六.(本大题共4小题,14分)

18.请找出下列三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指出病因并进行修改。

(1)近年来,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将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否得到提高作为衡量学校工作得失的重要标准,以往各个学校重分数、轻素质的观念开始得到改变。

(2)艺术欣赏中的审美体验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一经点破,那含蓄的美常常会遭到破坏的危险。

(3)“新课程”要求,在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要由传统的“满堂灌”向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促进者转变。

有语病的一项是:

指出病因并修改:

                    

19.“月”是一个很常见的诗词意象,高中语文第三册课本的古诗词篇目中出现过无数次。

请从该册课本中选择一句或一联含有“月”意象的诗句并仿照例句写一段话。

(可适当改动句式)(3分)

例句: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在李煜眼里,往事如梦,只能在“月明中”徒作悲怆的追忆。

他曲折命运的悲剧,尽情地展现在“春花秋月”的时间之流中。

“”

20.把握下面一段话的主要内容,提取三个关键词写在横线上。

今天中国独特而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直接源于“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生存危机。

在今天开放时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不但摆脱了民族生存危机,而且成为全球化竞争中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

这时的爱国主义应当注入新的因子和意识。

它不再应当仅是一种内聚型的强烈感情,不应当是封闭的、种族的、排外的,而应当具有理性、深沉的意识,即开放的世界观、积极的进取心、普世的价值观念。

关键词:

21.有些书评只言片语便能表现一部作品的写作特点,揭示其主题或写作目的。

如:

《诗经》——先民的歌唱。

《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历史的长城。

请参照以上示例,选择你熟悉的两部名著(古今中外均可),各写一则一句话书评。

七.写作(本大题60分)

22.(60分)

当代作家贾平凹对王维《山居秋暝》诗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境界甚为推崇,他说“人的一生,苦也罢,乐也罢;

得也罢,失也罢,更要紧的是心间的一泓清泉里不能没有月辉。

要保有精神的明月清泉,须要守护心灵的空间,这在我们刚学过的唐诗宋词及其作者身上,表现尤为突出。

请以“守护心灵的空间”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题目自拟。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名校联盟xx——xx第一次联合考试

高xx级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1.D(A项“霄”应为“宵”;

xuá

n应为xiá

nB项luò

应为lù

“苍”应为“沧”C项

shū应为zhù

“崖”应为“涯”)

2.B(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

3.D(A应去掉冒号;

B句中“五柳先生传”应加书名号;

C“(胡应麟《诗薮》)”应接在“初唐五言律诗第一”的后面)

4.A(从上下文的句式和语序的协调方面考虑。

5.B(王诗与陶诗存在着本质的区别,不能说“如出一辙”。

6.C(A项,没有嘲讽的意味,作者只是认为无论效仿六朝,还是效仿魏晋,都只能算是借鉴古人,不能称其为开创一代诗风。

B项,作者的意图并不在此,可以参考选项C。

D项,“另辟蹊径”的说法错误。

7.D(“成功地完成了六朝诗歌向唐诗的过渡”的说法与文中最后一句“他和他的诗仍然处在六朝诗向唐代诗的过渡之中”相冲突。

8.B(“滋”应为滋生蔓延)

9.C(表反问的语气词;

A来/因为;

B对于/语气词,表疑问语气;

D表修饰关系/表并列关系)

10.B(①“则其心洒然而醒”是“乐”的实质;

②由“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

”可知这不是“公之乐”;

③④由“天下学者皆为才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可知均是“公之乐”;

⑤写同游者的“喜”与“幸”。

11.

(1)译文:

有人喝醉并且劳累了,就一定会到醒心亭观望风景。

(关键词“或”“即”

各得1分,语句通顺得1分。

(2)译文:

边远地区的人、鸟和兽、草木生长都适当合宜,这才是欧阳修的快乐。

(关

键词“夷狄”“宜”各得1分,语句通顺得1分。

“夷狄”译成“少数民族”也对。

(3)译文:

我们出来后,就有人责备那要求退出来的人,我也后悔自己跟随他们,而没能享尽那游览的乐趣。

(关键词“咎”“其”“极”各得1分,语句通顺得1分。

12.

(1)(3分)“满”字写出台阶上青苔之密,(1分)间接写出了来人稀少;

渲染了环境的空寂凄凉。

(2分)

(2)衬托(或“以乐景衬哀情”、“反衬”、“对比”)。

(1分)以乐衬哀,用歌舞喧闹、市

井繁华的扬州反衬出禅寺的静寂,更突出了诗人孤独凄凉和有所失落的心境。

13.

(1)脉脉不得语

(2)芙蓉泣露香兰笑(3)但寒烟衰草凝绿

(4)羁鸟恋旧林(5)三顾频烦天下计(6)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7)木兰诗(8)古(每空1分,添字、减字、错字均不得分)

14.得意时,他被皇帝赏识,流露得意,被人嫉妒,书法漂亮、工整、华丽;

(2分)落难时,他卑屈而被疏远,开始知道生命的苦味,书法笨拙却成极品,诗句完美。

(2分)通过对比,突出了苏轼落难后的“苦味”,为下文叙写苏轼的感悟和变化作铺垫。

15.

(1)苏轼落难后,开始欣赏不同的东西,他的生命开始有另外一种包容,有另外一种力量。

或:

苏轼落难后,转变了对人生世态的态度(或看法)。

(2)苏轼在不断被贬斥(下放)中越来越脱离目的性的现实,不断感悟,越来越接近回到自我。

16.含义:

回到(回归)自我。

美好(精彩)、可贵、能予人平静。

17.引用和对比。

(2分)连续引用了苏轼词的句子,边引边解;

对比了苏轼感悟前后的态度和行为。

(2分)借以表明苏轼有了“在历史上建立一段光明磊落的生命感情”的感悟,为后面归结出回归自我才是人生真谛(或“淡”是人生最深的味道)的主旨作铺垫。

(2分)(主旨的内容必须答出)

18.

(2)句式杂糅,改为“会遭到破坏”或“有遭到破坏的危险”。

(3)搭配不当,“满堂灌”是教学方式,不是教师角色,应将“满堂灌”改为“传授者”。

(指出病句2分,点出病因1分,修改1分)

19.(参考一)刘禹锡感叹: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旧时月”引起了诗人对历史的浩叹和追思,在这里,月再一次表达了千古亘远,深邃浩淼的宇宙意识。

(参考二)柳永哀唱: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残月”与“杨柳”、“风”等几个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一起集中勾画出一幅凄清的画面,使离人勾起对往事的回忆,深感眼前的孤单与凄苦。

(诗句1分,解读2分)

20.爱国主义理性深沉(每词1分)

21.答案示例:

《庄子》——哲学的天籁。

《资治通鉴》——帝王的镜子。

《聊斋志异》——瓜棚下的怪谈。

《三国演义》——龙争虎斗。

《红楼梦》——失去的大观园。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无悔的人生。

(每句2分)

请参照xx年重庆市高考作文评分细则。

(建议43分起评)

【参考译文】

在滁州的西南方,泉水的旁边,欧阳公出任知州的第二年,建筑凉亭叫“丰乐亭”,自己写了一篇丰乐亭记,来说明丰乐亭名称的由来。

之后又径直在丰乐亭往东几百步,找到山势高的地方,建筑凉亭叫“醒心亭”,并且请我为它写一篇记事。

只要欧阳公和宾客来游玩,一定会到丰乐亭饮酒。

有人喝醉并且劳累了,就一定会到醒心亭观望风景,看到群山环绕,白云山岚水气滋生蔓延,一望无际的旷野,花草树木茂盛,山泉岩石秀丽,让他们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听到的都有清新的感觉,他们的心也因惊奇而醒来,甚至久待而忘了回去。

所以根据这样的事形成的原因为它取名“醒心亭”,这是取自韩愈《北湖》一诗的句子。

唉!

他真可以说擅长从山泉之间获得乐趣,而且给它们取名来显示它们的实际情况,又是更擅长的了!

上能宽大化民,不用刑罚,我们的人民在下生活充裕,没有怨恨,天下的求学的人都贤德有才能,边远地区鸟兽草木生长都适当合宜,这才是欧阳修的快乐。

而只是在一座山的角落、一池泉水的旁边,难道是欧阳公的快乐吗?

这其实是欧阳公用来在这里寄寓他的理想呀。

像欧阳公的贤德,韩愈死后的数百年才有。

现在与他同游的宾客都还不知道欧阳公的难得。

以后的百千年,有人仰慕欧阳公的为人,来参观他的遗迹,想要见他一面,却有没办法再见到的感叹(或说有比不上他的感叹),然后才知道欧阳公的难得。

所以凡是与他在这里同游的人,难道可以不感到欢喜、幸运吗?

而我又可以借着文章寄托名声在他的文章之后,难道可以不感到欢喜、幸运吗!

宋仁宗庆历七年八月十五日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