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词汇资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736967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23.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7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词汇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7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词汇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7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词汇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7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词汇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7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词汇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7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词汇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7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词汇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7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词汇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7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词汇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7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词汇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7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词汇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7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词汇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7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词汇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7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词汇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7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词汇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7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词汇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7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词汇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7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词汇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7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词汇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7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词汇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7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词汇资料.docx

《7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词汇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词汇资料.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7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词汇资料.docx

7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词汇资料

播音广播电台、电视台由播音员、节目主持人、编辑、记者在各类节目中面向听众、观众直接进行传播的有声语言活动。

语言的表达必须符合节目内容和形式的要求,必须适应特定收听、收视对象的要求,必须注意语言运用的规范化。

播音是广播电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朗读把文字材料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

经过创作,把文字内容准确、清晰、富有感染力地传达给听者,语言表达具有规范、质朴的特点。

朗诵把文学作品内容清晰、感情丰富地表达出来的一种语言艺术活动。

它以文艺性为其特征,可辅以适当的表情动作,为观众或听众进行引人入胜的表演。

播音发声学播音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以播音的发音机制和发音方法为研究对象,内容涉及语音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有关学科。

它力图通过观察和实验手段探讨播出的发音机制和正确的发音方法。

播音发声学目前的研究范围包括:

播音的呼吸方式和机制,播音的发声状态和声带活动方式,吐字器官的动作方式与共鸣腔的使用,各种嗓音疾患的防治等。

发音器官人体参与发音活动的器官。

根据这些器官在发音过程中的作用,可分为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吐字器官和共鸣器官。

呼吸器官包括肺、膈肌和胸廓.它们为发音提供所需的空气动力。

发声器官包括喉头和声带,其作用是在空气动力推动下,发出可供吐字器官和共鸣器官加工的声音。

吐字器官包括唇、齿、舌、软腭、硬腭等,它们对发声器官产生的声音进行加工,形成具有意义的语音。

共鸣器官由口腔、咽腔、鼻腔和胸腔构成,它们对形成语音、扩大音量和丰富音色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发音器官是由生理作用各不相同的人体器官构成,当这些器官参与发音活动时,它们被称作发音器官,形成一个具有社会功能的独特系统。

除了上述各器官,耳在发音过程中具有不可少的监视和调整发音动作的特殊作用。

因此,有的语言学家认为人耳也应被看作是发音器官。

声道由人体发音器官构成的能够发出语音的特殊结构。

语音学使用这一概念多指喉以上的空气通道,这一通道的形状变化,对于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质有重大影响。

声道可分为鼻腔通道和口腔通道两部分。

近年来,一些语音学家在更大的意义上使用声道这一概念。

声道不仅涉及喉以上空气通道,而且包括喉以下的.空气通道。

这样,所有的发音器官都包括在声道范围内,构成一个由管子、阀门和腔体组成的特殊空气装置。

声道的两种划分方法是根据不同研究目的形成的,前者的重点在于研究一般语音的形成,后者则强调包括语音区别在内的声音的各个方面,例如语调、音色变化等等。

共鸣腔起共鸣器作用的声腔。

人体声道中的共鸣腔有4个,它们是口腔、鼻腔、咽腔和胸腔。

发音时,口腔、鼻腔和咽腔的空气容量能与喉中声带的振动发生共鸣。

而发音器官的活动可带动各腔体形状发生变化,使声带振动声音中的不同频率得到加强,形成不同的语音。

胸腔共鸣在一般语言中并不影响语音的形成,但它对语音音色有很大影响,因此受到语言艺术工作者的重视。

近年来,语音学也将其列入研究范围。

基音发音体复合振动形成的乐音在听觉上是一个音,实际上是由不易分辨的许多谐音组成,其中频率最低的第一谐音是基音。

语音中的元音是乐音,其音高由基音决定。

汉语中的声调和语调的音高变化都是由基音高度变化形成的。

泛音发音体的振动一般为复合振动,由听觉不易分辨的若干谐音组成。

在乐音中,频率最低的第一谐音是基音,与它构成倍数关系的其他谐音称为泛音。

泛音的多少和强弱比例决定这个音的音色。

音质与泛音有密切的关系。

泛音决定人声的特征,并影响语音的音色和含义。

音质语音中与意义有关的音色特点。

它由语音的共鸣特征构成,共鸣特征取决于声遭中各共鸣腔的形状。

共鸣腔的形状主要是由吐字器官唇、舌、软腭的位置决定的。

依据不同音质,我们可以将不同的语音区别开来。

除了与意义有关的音色特点,人们还经常在涉及一般音色时使用音质一词。

见“声音色彩”。

声音色彩发音过程中持续表现出的具有个人风格的声音特点。

也称为音色或音质。

这种超出语言意义的声音特点是由发音的音高、响度、速度和音色混合而成的。

除了发音器官的个体差异,它还与发音人的社会背景有密切关系,声音色彩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发音人的感情状态及具体语境。

对声音色彩,人们常常根据个人感觉,概括为:

“明亮的”、“宽厚的”、“沉闷的”等等。

自然音域不经过专门训练就能自然流畅发出的声音的高低范围。

它与人们日常言语使用的音域范围有密切关系。

根据声部划分,男低音的自然音域约从82赫兹至261赫兹;男中音从110赫兹至329赫兹;男高音从130赫兹至349赫兹;女低音的自然音域约从174赫兹至659赫兹;女中音的音域范围约从220赫兹至698赫兹;女高音的自然音域范围从261赫兹至783赫兹。

话声域人们在日常言语中所使用的音域范围。

一般认为话声域位于人们整个音域范围的底部,表现在音阶上,约有5至6个音的宽度(5至6度)。

据测定,男子的话声域约在110赫兹至145赫兹之间。

音阶位置约在a到d之间。

女子的话声域一般比男子高8度,频率范围约在220赫兹至295赫兹之间。

音阶位置处于a到dl之间。

话声域常因语言不同、发音器官构造的差别,以及情绪、环境、言语风格不同或有无发音训练而存在群体和个体差异。

极限音域又称生理音域。

是一个人可能发出的最大音高范围。

不论音质如何,只要能发出的声音都包括在内。

极限音域不仅因性别不同而有差异,而且随年龄而变化。

据统计,成人男声的音域下限约为65至87赫兹,上限约为493至587赫兹,音域范围约35个半音。

成人女声音域下限约为l30至174赫兹,上限约为659至886赫兹,音域范围约28个半音。

腹式呼吸以膈肌活动为主带动肺扩大或收缩的呼吸方式。

人体膈肌有较大的升降能力,可以带动肺进行不同程度的扩大和收缩运动,为发音提供不同量的空气动力。

腹式呼吸是人在平静状态时采用的主要呼吸方式,但这种状态下,隔肌上下活动幅度很小。

播音中有人有时采用腹式呼吸,但活动幅度比平静状态要大,活动次数也更多,腹部有明显的下沉和扩张感。

胸式呼吸主要利用胸廓运动使肺扩张或收缩的呼吸方法。

典型的胸式呼吸又被称作锁骨式呼吸。

吸气抬肩是胸式呼吸的重要标志。

这种呼吸方式进气量小,容易引起颈部和喉部紧张,影响播音效果,一般不采用。

播音时出现胸式呼吸的现象表明呼吸处于非正常状态,其原因除了缺少正确训练,还多与心理过分紧张,影响膈肌运动有关。

另外,进食过饱,身体姿势不正确或某些膈肌疾病。

也会造成胸式呼吸的现象。

胸腹联合呼吸膈肌升降与胸廓扩张收缩相结合的呼吸方法。

胸腹联合呼吸是播音员应掌握的基本呼吸技巧。

播音的发音时间长需要气息量大及要求进气快时,单纯腹式呼吸常常不能满足需要,这时常使用胸腹联合呼吸。

胸腹联合呼吸的关键是呼吸控制,要求播音员在呼气发音过程中,吸气肌肉群仍然维持一定力量与呼气肌肉群形成对抗,以控制呼出气流的强度及速度。

动作要领是:

吸气时口鼻同时进气,膈肌下降,肋下部向两侧扩张。

这时会有腰部发胀、小腹“站定”的感觉。

呼气时小腹开始收缩,吸气肌肉群不立即放松,使膈肌有控制地上升,两肋有控制地回缩,气流有控制地流出。

这样不仅可使音维持较长时间,而且使声音富于表现力。

胸腹联合呼吸也广泛运用于歌唱和表演艺术中,但控制方式与播音略有不同。

丹田气我国传统戏曲声乐艺术描述呼吸方法的术语。

“丹田”一词源于道家,有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之分。

古代戏曲艺人所说丹田是指下丹田,位于脐下二、三指间。

他们认为好的发音来源于气息控制,并根据实际感觉总结出“氤氲自脐间出”的说法。

现代语言艺术工作者大多对丹田气持肯定态度。

认为它符合艺术语言发声需要。

但从生理学角度对丹田气的控制方法所作解释并不相同。

有人认为这是被强化的腹式呼吸,也有人认为这就是目前艺术语言发声广泛采用的胸腹联合呼吸。

呼吸支点本为声乐艺术术语。

指呼吸过程中可感的、能对发音产生控制力的部位,如丹田、肋的两侧下端。

有时也指发音过程中对声门下气息压力的感觉。

呼吸支点只有在声门下保持一定气息量,维持一定压力的状态下才会明显感觉到,一旦气息用尽,支点的感觉也就不存在了。

呼吸支点是随着呼吸控制能力提高而逐步取得的。

初学者常用卡紧喉部、闭紧声门的方式来追求支点感觉,这是不正确的。

偷气发音过程中一种无声补充气息的方法。

当发音速度快或句子长.没有较长停顿补充气息时,往往需要利用短暂的顿挫无声地补充气息,这种听觉上不易察觉的换气叫偷气。

在播音和其他艺术语言中,偷气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呼吸技巧。

偷气一般可以在稍有停顿的词尾进行,紧接词尾用较快速度从口鼻吸入少量气流。

这种方法只能提供短时发音用的气息,作为补充气息使用。

抢气发音过程中一种带有吸气声的补气方式。

播音中,当句子较长、节奏急促或感情强烈时,气息消耗很快,常常要在句与句之间或句子中可停顿的地方急速补充气息。

抢气是以口部进气为主的快速补气方式,气息通过声道时会产生较大的摩擦声。

结合感情和内容需要,适当利用抢气,可以形成特殊的声音效果,使语言具有更丰富的表现力。

而使用不当则会破坏表达的完整性。

抢气在通讯和文艺类播音中使用较多,在消息、评论播音中使用较少。

就气熟练使用气息的一种技巧。

播音中虽遇有停顿,但由于表达的需要,并不急于补充气息,而是利用体内存有的余气将话说完,称作就气。

在许多场合,就气不仅可使语句保持完整,还可以增加语言的感情色彩。

就气是播音中常见的气息使用方法。

喉音发音时喉部过于紧张发出的声音。

它使语言带有令人不舒服的沉闷挤压色彩。

发喉音时声带收缩,两侧声带紧密闭拢,整个喉部都处于紧张之中,破坏了正常发音的自如状态。

这种发音毛病以男子为多,它不仅降低了声音表现力,同时对声带也有损害。

消除喉音要放松喉部,使声门略微打开。

鼻音鼻腔共鸣过度形成的声音。

分为开放性鼻音和堵塞性鼻音。

鼻音会影响语言清晰度,造成声音色彩单一,削弱声音表现力。

播音中常见的开放性鼻音多由于软腭呈下垂状使过多的气流冲入鼻腔造成,调整发音方法一般可以纠正,但有些生理性软腭下垂则需通过医疗手段解决。

堵塞性鼻音是鼻腔出口堵塞造成的,常见于生理疾患,如上呼吸道感染、鼻炎、鼻甲肥厚等,通常要经过医疗手段进行医治,用发音方法很难调整。

音包字人们对某些发音含混现象的听觉印象。

播音中的音包字常常是由于辅音发音成阻力度不够、元音不到位、舌隆起点不明显、整个舌位偏前或偏后等发音方法产生的。

另外,发音时的习惯性圆唇或习惯性扁唇,以及片面追求鼻腔共鸣音色所造成的发音不清晰也会给人音包字的感觉。

心理源性发声障碍播音中因过分激动或紧张造成的结巴或发不出声音等现象。

人发音是不需特别加以注意的熟练化动作过程,如果对发音动作过分注意,会影响发音的流畅,形成发音错误;由于各种因素造成的心理紧张都会影响运动中枢的活动,造成发音器官肌肉活动失调,影响发音器官的动作。

这种障碍如不能及时克服,可能会形成发不出声的严重后果。

播音中常见的由心理因素造成的发声障碍有结巴、习惯性发音错误、语句开头发音困难等等。

纠正方法以清除心理负担为主。

吐字归音我国传统戏曲声乐艺术的发音方法。

它根据汉语语音特点,将一个音节的发音过程分为“出字”(旧说称“出声”)、“立字”(旧说称“行音”)、‘归音”(旧说称“收音归韵”)三个阶段。

通过对每一阶段的精心控制,使吐字达到清晰有力、珠圆玉润的境界。

~般认为,明代沈宠绥的戏剧理论著作《度曲须知》为吐字归音理论奠定了基础。

清代李渔、徐大椿等人也曾就吐字归音方法提出过自己的见解。

他们对发音阶段的划分标准和划分方法认识不同,但都以字头、字腹、字尾三分法为基础,并承认每个字音中都有一个用于‘锾音长曲”的字腹。

吐字归音作为~种发音方法,已从戏曲艺术逐步渗透到歌唱、话剧、播音等艺术语言实践中。

播音对吐字归音的要求是:

出字要叼住弹出,立字要拉开立起,归音要到位弱收。

近年来,语言工作者对传统的吐字归音方法做了整理,认为口腔开度是翅分字腹的标准,一个字音可以没有字头、字尾,而只有字腹。

字音的响度和长度应当集中在字腹上。

口腔控制为使语音准确清晰,声音圆润集中而对口腔各发音器官的发音动作进行适度调节。

它包括一系列动作要领,其中主要要领有:

提颧肌、挺软腭、打牙关、松下巴以及吐字归音中的唇舌动作要领。

口腔控制是播音员发声训练的重要环节,也是初学者从松散的发音状态向训练有素的发音状态过渡的重要一步。

提颧肌播音发声训练口腔控制要领之一。

颧肌提起时,口腔前部有向上抬起扩张的感觉,鼻孔略有扩大,上唇贴紧齿面。

提颧肌对提高声音的亮度和字音清晰度有明显作用。

颧肌提起时面部似微笑状,提颧肌是吐字的动作要领。

它以颧肌活动为主,同时也包括面部其他相关肌肉的活动。

打牙关“打开牙关”的简称。

播音口腔控制要领之一。

指上下颌在发音时要有较大的开度。

上下颌开度对发音的清晰度和音色变化有一定影响,播音员应有扩大上下颌开度的能力,以适应播音的要求。

打牙关是初学播音者需掌握的基本要领。

其状态可通过体会啃苹果的动作感觉到。

挺软腭播音发声训练中口腔控制要领之一。

发音时上口盖抬起,略有打哈久的感觉。

挺软腭可以扩大口腔容积,有效地增加声音的圆润度。

同时可以避免发音时过多气流冲入鼻腔。

造成鼻音。

挺软腭是松散的口语发音状态与播音发声不同点之一。

松下巴播音口腔控制要领之一。

发音时下颌向内微收,开合动作保持自然。

松下巴是灵活发音的必要条件。

初练时可用手扶住下巴,放松肌肉,然后缓缓抬头打开口腔,再缓缓低头闭口,体会松下巴的感觉。

有人在播音时下颌动作僵死,引起喉部紧张,使发音不流畅。

造成这种状态常常与对发音动作过程缺乏正确认识,注意力过分集中在下颌动作上有关。

口部操运用吐字器官不出声的活动,使各器官获得灵活控制能力的一种方法。

它用人工设计的各种动作来加强吐字器官的肌肉力量和精细控制能力。

口部操有多种,一般包括上下颌开闭。

唇的展撮,舌的伸缩转动等几项。

其中以唇舌练习为多。

口部操不仅是提高发音能力的一种训练方法,同时也可作为发音前的准备活动。

声音弹性播音时声音形式对不同播讲内容和形式的适应能力。

声音弹性包括声音的高与低、强与弱、实与虚、明与暗、刚与柔、厚与薄、纵与收等多层次对比变化。

获得声音弹性是发声训练的主要目的。

我们在进行声音弹性训练时,不仅要注意声音的形式变化,同时也要注意导致声音形式变化的感情.因素。

播音基础理论播音语言表达的基础理论,是中国播音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研究从备稿到播出这个过程中基础性的理论问题。

播音的正确创作道路是播音基础理论的核心。

怎样理解和感受语言内容,运用情景再现、内在语、对象感、重音、停连、语气、节奏等技巧使有稿播音锦上添花,无稿播音出口成章,以及播音表达的诸种规律都属于播音基础理论的范围。

播音语言特点中国人民广播电视播音语言具有以下特点:

1.规范性:

播音语言在语音、语法、词汇几方面必须符合汉语普通话所规定的要求。

2.庄重性:

语言表达真实、质朴、落落大方,庄重而不呆板,令人信服。

3.鼓动性:

情真意挚,爱憎分明,引起共鸣。

4.时代感:

语言表达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氛和时代特点,语气洒脱、节奏紧凑,信息传递新鲜跳脱。

5.分寸感:

语言表达准确恰当,不瘟不火。

6.亲切感:

态度恳切、谦和。

播音的正确创作道路包括播音创作的原则、特点、过程、方法、要求,是播音员在每一次播音中都必须遵循的创作道路。

它要求播音员站在无产阶级的党性和党的政策的立场上以新闻工作者特有的敏感把握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和人民群众的思想实际,准确及时地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理解稿件——具体感受——形之于声——及于听众”的过程,以积极自如的话筒前状态进行有声语言的再创造,达到恰切的思想感情与尽可能完美的语言技巧的统一,准确、鲜明、生动地传达出稿件的精神实质,发挥广播电视教育、鼓舞广大人民群众的作用。

坚持正确的创作道路,要反对“唯情论”、“唯美论”和其它违背播音剖作规律的不良倾向。

广义备稿播音员掌握稿件,表达稿件的思想文化基础及语言基本功的锤炼,实质上是播音员的修养问题。

广播电视节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风格各异,其中新闻性节目时效性极强,具体准备藕件的时间往往十分紧迫,这就要求播音员平时注意各方面的学习和积累,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较广博的知识和生活体验,较丰富的艺术修养和熟练的语言表达技巧。

它为播音再创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狭义备稿播音员播出稿件的具体准备方法、要求和步骤。

理解稿件应做到以下6步:

l.弄清结构:

了解稿件内容,把内容联系紧密的段落归并为大的层次,按逻辑关系把自然段划分为小层次以便使内容播得紧凑、清楚。

2。

概括主题:

主题即中心思想,理解愈深,主题概括愈集中准确。

3.联系背景:

主要是联系稿件的播出时的背景,包括两方面:

党的有关方针政策,有关的国际国内形势及具体的现实情况和变化。

考察背景可显露稿件真切的现实意义。

4.明确目的:

所播出稿件在德、智、美方面所要实现的社会意义、作用,播音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和遵从的诱导方向。

5.确定重点:

对直接集中体现播讲目的的重要环节要心中有数,播出时要善于突出主要内容,带过次要内容,使播音清晰醒目。

6.把握基调:

要把握稿件总的感情色彩和分量,语言艺术要讲究“不瘟不火”,分寸恰当、贴切,全篇的思想感情运动既要统一,又要富于变化。

播音背景稿件播出的背景,包括两方面内容:

一是指与稿件内容相关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即“上情”);二是指有关的社会现实情况,认清现实发展变化中的主流和支流(即“下情”)。

把稿件放到社会大背景中去考察、衡量,是认真准备稿件过程中的重要一步。

联系背景,就是要求播音员紧密联系实际,深化和丰富对稿件的理解、感受、明确稿件播出的现实意义和政策分寸,从而更深入、更准确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更热情地为听众或观众服务。

播讲目的播讲具体稿件在德、智、美三方面所要实现的社会意义和作用,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所要遵从的诱导方面。

准确把握播讲目的,才能提挈全篇,使播音“有的放矢”。

具体稿件的宣传目的是广播电视宣传总目的的具体化,是稿件作者意图的升华。

目的是稿件的灵魂。

播音员明确目的的过程,是对稿件层次、主题、背景认识深化的过程,是对稿件理解和感受的再一次飞跃。

播讲目的对于把握播讲的重点、基调,及外部技巧的运用都有重要的统帅意义。

播讲愿望是播音员明确播讲目的后产生的某种主观愿望。

播讲愿望植根于对广播电视传播的宗旨中,积极参与现实生活的满腔热情和为全中国人民、为全世界人民服务的崇高目的。

播讲愿望具体产生于对稿件内容的深刻理解、强烈感受,特别是对背景、目的的正确认识、生动体会。

播讲愿望可以促使播音员高标准、严要求、力排干扰,全力以赴地进行创作。

播音重点稿件中最集中、最典型地表现主题的地方,最得力、最生动地体现目的的地方,是最浓重地抒发感情的地方,最直接最恰当地感染听众或观众的地方。

明确播音重点是落实播讲目的的重要环节和前提。

把握重点从语言大单位讲,要抓重点部分、重点层次、重点段落;从语言小单位讲,要抓重点小层次、重点句子。

重点的分布,大体有集中或分散两种情况,即有的集中在一两个部分、层次、段落,其他部分、层次、段落都是非重点;有的散见于全篇,在较多的段落或层次中存在。

播音基调稿件总的感情色彩和分量。

每一篇稿件都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和分量:

有的昂扬有力,有的深沉坚定,有的悲愤凝重,有的喜悦明快,有的豪放舒展,有的细腻清新,有的热情颂扬,有的愤怒批判……这些都属于基调的范畴。

基调是稿件全篇的色彩和分量的反映。

随着稿件内容的发展,感情色彩和分量总要不断变化,因此基调具有“统一而有变化”的特点。

而这种变化,既是形成稿件基调的具体因素,又受稿件基调的统辖制约。

稿件基调必须由播音基调表现显露出来。

播音基调是播音员对稿件理解和表达的统一,是播音员所把握到的稿件总的感情色彩、分量与播音的声音形成的统一。

感受播音员透过文字符号联想到客观事物,从而接受其刺激产生内心反应的过程。

包括形象感受和逻辑感受。

播音员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理解语言内容的基础上迅即产生感受,并使之融合在播音的语言中。

形象感受由语言内容引起的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等方面的内心体验。

这些具有形象性特点的感受是在想象和回忆中映现的,诸种感知觉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促进、互相作用:

由个别感知,进入综合感知的领域。

逻辑感受播音员对于体现在语言链条中的并列、对比、递进、转折、主次、总括等多种逻辑关系的内心体验。

它深化着播音员的思维,获得语言内容进行的推动力,使播音环环紧扣,完美和谐,有了充实的内心依据。

具体感受和整体感受形象感受和逻辑感受都是从稿件的具体环节上产生的具体感受。

各个环节的具体感受的深化,形象感受与逻辑感受的结合,对稿件内容与稿件形式的感受,综合为整体感受。

具体感受与整体感受都是以语言内容为依据,并掺和着播音员的独特感受。

整体感受以具体感受为基础,又深化和影响具体感受,整体感受应融合贯穿到具体感受中。

态度播音员对语言内容的估量、判断和评价。

它是具体的,随语言内容变化的;无论肯定或否定,赞扬或批评都应该是鲜明的,分寸恰当的,这些体验和评价还要贴切地体现在播音的有声语言中。

思想感情运动状态播音员对语言内容盼具体感受不断深化,引发出来的思想感情从积聚到迸发,随着内容的发展,情感不断变化的状态。

对象感、情景再现、内在语都是使思想感情处于运动状态的重要手段,它们都离不开宣传目的的引导和制约。

思想感情处于运动状态是为了准备好充足的内心依据,以便使深刻的思想,丰富的感情形之于声,及于听众。

情景再现为了把稿件准确生动地再现给听众、观众,而采取的迅速调动情感的一种手段。

这是一种联想想象活动,以稿件提供的文字为根据,展开再造想象,使稿件中的人物、事件、情节、场面、景物、情绪……在播音员脑海中不断浮现,形成连续的活动的画面,并不断引发相应的态度和情感。

这个过程,就是情景再现。

内在语稿件文字语言所不便表露、不能表露或没有完全显露出来,没有直接显露出来的语句关系、语句本质。

播音要深刻,就要努力挖掘文字后面更深一层的意思,把握好播讲目的,把握好语言链条的承续及语句本质的差异,使有声语言富有深刻的内涵和生命的活力。

对象感语言交际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播音员产生交流感的一种心理技巧。

播音员坐在播音室面对话筒、面对摄像机播音,此时“目中无人”却要努力做到“心中有人”,一方面要对听众、观众进行具体设想,依据稿件提供的条件对他们的收听心理进行分析估量,使播音有的放矢;另一方面就播音员自我感觉而言,要时时处处地在想象中感受到听众、观众的存在和反应,由此引起更强烈的播讲愿望,更饱满的感情,强化着播音的语言表达,从而产生情感上的“交流”与“呼应”。

停连有声语言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技巧之一。

在播音的语流中声音的休止、中断,属于停顿;那些有标点而不显中断的地方属于连接。

停连,是在有声语言行进中的“标点符号”,停连要按文意、合文气、顺文势,自如地服从思想感情运动的需要。

一般归纳为10类:

区分性停连、呼应性停连、并列性停连、分合性停连、强调性停连、判断性停连、转换性停连、生理性停连、回味性停连、灵活性停连。

运用时应注意停连的位置、时间、停顿前后的衔接。

区分性停连在语言序列中,能区分语意,符合听觉习惯,有助于受众理解的停顿或连接。

区分性停连就是要通过停连的安排区分语言序列成分,表达出清晰的语意。

而区分过细或不加区分,只能造成模棱两可的语意。

呼应性停连有声语言的行进中,有前呼后应性质的停连。

有呼无应和有应无呼都会造成语言序列的紊乱,给人以“前言不搭后语”之感,造成逻辑链条的残缺。

呼应性停连在全篇结构上也有重要作用。

倒叙、插叙、补叙的前文和后文运用呼应性停连可以使层次清楚、结构严谨。

并列性停连在语言行进中显示并列关系的停顿或连接。

较多的并列成分,在停顿上不宜生停硬顿,在有内容关联时,可把相近的并列成分归为一组,组内并列成分之间停顿时间可以稍微缩短,各组之间停顿时间匀称。

在无内容关连时,可以根据数量分组或四、三、二、一或一、三、四、一等等,尽量避免各组数量相同,以减少一板一眼的印象。

并列成分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