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5光学与透镜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73976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80.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4 5光学与透镜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4 5光学与透镜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4 5光学与透镜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4 5光学与透镜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4 5光学与透镜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4 5光学与透镜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4 5光学与透镜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4 5光学与透镜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4 5光学与透镜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4 5光学与透镜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4 5光学与透镜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4 5光学与透镜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4 5光学与透镜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4 5光学与透镜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4 5光学与透镜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4 5光学与透镜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4 5光学与透镜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4 5光学与透镜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4 5光学与透镜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4 5光学与透镜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4 5光学与透镜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4 5光学与透镜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 5光学与透镜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4 5光学与透镜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第三次

【实验现象和结论】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i=r)。

【注意】①把纸板NOF向前或向后折,将看不到反射光线,这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在同一个平面内。

②如果让光逆着反射光线的方向射到镜面,那么,它被反射后就会逆着原来的入射光的方向射出。

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3.光的反射定律:

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简记为:

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如图2-3,垂直于镜面的直线ON叫做法线;

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i叫做入射角;

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r叫做反射角。

4.光的反射的两种类型:

漫反射和镜面反射。

●漫反射:

凹凸不平的表面把光线向着四面八方反射,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

我们能从各个角度看到一个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该物体表面发生漫反射。

●镜面反射:

光滑镜面的反射叫做镜面反射。

●这两种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5.如果想在平面镜内看到全身像,镜子高度至少为身高的一半。

6.画反射光线或入射光线完成光路图的方法:

●画反射光线或入射光线完成光路图的依据是光的反射定律。

●当绘制完成的时候,图中必须包含以下元素:

平面镜、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标好箭头)、入射角和反射角相等的标志(如果给出角度,还要标好角度)、法线(虚线)和垂直标志。

●已知平面镜、入(反)射光线、入(反)射角时,先过入(反)射点作法线。

然后在法线的另一侧量出与入(反)射角相等的角,作出反(入)射光线。

最后将其他元素补全。

●已知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时,先作两线交角的角平分线,作为法线。

然后过两线交点作垂直于法线的平面镜。

第三节平面镜成像

1.探究实验: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设计实验】如图2-4,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

在纸上记下平面镜的位置。

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

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大小完全相同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与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这个位置就是前面那支蜡烛的像的位置。

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

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做实验。

物到平面镜的距离/cm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

像与物大小比较(放大或缩小)

【实验现象和结论】

(1)平面镜中的像是虚像;

(2)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3)物点和像点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注意】

●使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

因为玻璃板既能反光又能透光,便于观察找到像的位置。

●刻度尺的作用:

比较物与像到玻璃板的距离的关系。

●两根蜡烛大小必须完全相同的原因:

便于比较物与像的大小关系。

●验证所成的像是虚像的方法:

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

如果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那么平面镜成虚像。

●在选择玻璃板时,要选择比较薄的一个。

目的:

防止烛焰在玻璃板的前后两个面反射成像。

●重做实验的目的:

防止误差(最好是3~5次)。

在实验中找不到像的原因:

玻璃板没有与桌面垂直。

(玻璃板位置放置不当)

2.平面镜:

反射面是光滑平面的镜子叫做平面镜。

3.平面镜的作用:

①成像;

②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4.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平面镜中的像是虚像;

●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物点到对应像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且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像与物是对称的。

5.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光的反射。

如图2-5,光源S向四处发光,一些光经平面镜反射后进入了人的眼睛,引起视觉。

由于我们认为光沿直线传播,所以我们感到好像光是从图中S'

处发出的。

S'

就是S在平面镜中的像。

但是平面镜后并不存在光源S'

,进入眼睛的光并非真正来自哪里,所以把S'

叫做虚像。

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而实像能。

6.

平面镜成像作图方法:

(1)如图2-7,过M点作平面镜的垂线,交平面镜于O点;

(2)在另一侧截取M'

O=OM,M'

点即为M的像点;

(3)仿照前两步,完成N点的像点,然后用虚线连接M'

N'

绘图之后要注意垂直、等距标记,还要注意虚像要画成虚线。

7.已知光源、平面镜和反射光线经过的点,作光路图的方法:

(1)如图2-8,先用上面提到的方法作出光源S的像点S'

点;

(2)连接S'

A,交平面镜于P,则PA为反射光线;

(3)连接SP,SP为入射光线。

绘图之后要注意垂直、等距标记和表示光路的箭头,还要注意哪一段画成实线,哪一段画成虚线。

该作法的原理:

所有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像点。

第四节光的折射

1.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图2-9)。

●当发生折射现象时,一定也发生了反射现象。

●当光线垂直射向两种物质的界面时,传播方向不变。

2.光的折射规律:

在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

光从水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界面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

●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随之增大。

●在光的折射现象中,介质的密度越小,光速越大,与法线形成的角越大。

3.折射的现象:

①从岸上向水中看,水好像很浅,沿着看见鱼的方向叉,却叉不到;

从水中看岸上的东西,好像变高了。

②筷子在水中好像“折”了。

③海市蜃楼

④彩虹

4.

从岸边看水中鱼N的光路图(图2-10):

●图中的N点是鱼所在的真正位置,N'

点是我们看到的鱼,从图中可以得知,我们看到的鱼比实际位置高。

●像点就是两条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

●在完成折射的光路图时可画一条垂直于介质交界面的光线,便于绘制。

第五节光的色散

1.光的色散:

光的色散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玻璃三棱镜使太阳光发生了色散(图2-11)。

●太阳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用一个白屏来承接,在白屏上就形成一条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的彩带。

●牛顿的实验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图2-11

图2-12

色光的三原色:

红、绿、蓝。

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光。

(图2-12)

光的色散

色光的三原色

颜料的三原色

3.物体的颜色:

●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来决定。

如图2-13,如果在白屏前放置一块红色玻璃,则白屏上其他颜色的光消失,只留下红色。

这表明,其他色光都被红色玻璃吸收了,只有红光能够透过。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如图2-13,如果把一张绿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绿纸上看不到彩色光带,只有被绿光照射的地方是亮的(反射绿光),其他地方是暗的(不反射光)。

●如果一个物体能反射所有色光,则该物体呈现白色。

●如果一个物体能吸收所有色光,则该物体呈现黑色。

●如果一个物体能透过所有色光,则该物体是无色透明的。

第六节看不见的光

1.光谱:

棱镜可以把太阳光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几种不同颜色的光。

把它们按这个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

在红光之外是红外线,紫光之外是紫外线,人眼都看不见。

2.红外线:

在光谱上红光以外的部分叫做红外线。

●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发射红外线。

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出的红外线就越多。

●物体在辐射红外线的同时,也在吸收红外线。

●红外线有以下三个特性:

(1)红外线的主要特性是热作用力强。

(2)红外线穿透云雾的能力比较强。

(3)红外线可以用来进行遥控。

●红外线的应用:

用红外线加热物体、红外线烤箱、红外线取暖、用红外线诊断病情、红外线夜视仪、红外线烘干汽车表面的喷漆、全自动感应水龙头、电视的遥控器等。

3.紫外线:

在光谱上紫光以外的部分叫做紫外线。

●高温物体,如太阳、弧光灯和其他炽热物体会发出不同颜色的荧光,同时发出紫外线。

●紫外线有以下特征:

(1)紫外线的主要特征是化学作用强,很容易使照相底片感光。

(2)紫外线的生理作用强,能杀菌。

(3)紫外线具有荧光效应,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4)适当的紫外线可以帮助人们促进合成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

●紫外线过度照射会损害身体健康,不要用眼睛直视紫外光,不要照射过量的紫外线。

●太阳光中有大量的紫外线,但大部分被大气层上的臭氧吸收,不能到达地面。

●紫外线的应用:

验钞机、紫外线杀菌、紫外线鉴别古字画、晒粮食等。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

第一节透镜

1.透镜的原理:

光的折射。

2.两种透镜

凸透镜

凹透镜

定义

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做凸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做凹透镜。

实物形状

主光轴和光心

透镜上通过球心的直线CC'

叫做主光轴,简称主轴。

每个透镜主轴上都有一个点,凡是通过该点的光,其传播方向不变,这个点叫光心。

对光线作用及光路图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光线透过透镜折射,折射光线传播方向比入射光线的传播方向更靠近主光轴。

光线通过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传播方向比原入射光线的传播方向更远离主光轴。

特殊光线

焦点和焦距

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用F表示。

凹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发散,这些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叫做虚焦点,也用F表示。

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f表示。

凹透镜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f表示。

凸透镜有两个相互对称的实焦点,同一透镜两侧的焦距相等。

凹透镜有两个相互对称的虚焦点,同一透镜两侧的焦距相等。

焦距与会聚能力的关系

凸透镜焦距的大小表示其会聚能力的强弱,焦距越小,会聚能力越强。

凹透镜焦距的大小表示其发散能力的强弱,焦距越小,发散能力越强。

同种光学材料制成的凸透镜表面的凸起程度决定了它的焦距的长短。

表面越凸,焦距越短,会聚能力越强。

同种光学材料制成的凹透镜表面的凹陷程度决定了它的焦距的长短。

表面越凹,焦距越短,发散能力越强。

每个凸透镜的焦距是一定的。

每个凹透镜的焦距是一定的。

3.平行光:

射到地面的太阳光可以看作是互相平行的,叫做平行光。

用凸透镜正对太阳,调整凸透镜到纸的距离,使纸上形成最小、最亮的光斑,那么这个光斑在凸透镜的焦点上。

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

照相机

投影仪

放大镜

原理

凸透镜成像

u>2f

f<u<2f

u<f

像的性质

倒立、缩小的实像

倒立、放大的实像

正立、放大的虚像

光路图

透镜不动时的调整

像偏小:

物体靠近相机,暗箱拉长

像偏大:

物体远离相机,暗箱缩短

物体靠近镜头,投影仪远离屏幕

物体远离镜头,投影仪靠近屏幕

物体稍微远离透镜,适当调整眼睛位置

物体稍微靠近透镜,适当调整眼睛位置

物体不动时的调整

相机靠近物体,暗箱拉长

相机远离物体,暗箱缩短

镜头靠近物体(位置降低),投影仪远离屏幕

镜头远离物体(位置提高),投影仪靠近屏幕

透镜稍远离物体,适当调整眼睛位置

透镜稍靠近物体,适当调整眼睛位置

其他内容

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像越小,像中包含的内容越多。

投影片要上下左右颠倒放置。

平面镜的作用:

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得射向天花板的光能够在屏幕上成像。

●实像和虚像(见下图):

照相机和投影仪所成的像,是光通过凸透镜射出后会聚在那里所成的,如果把感光胶片放在那里,真的能记录下所成的像。

这种像叫做实像。

物体和实像分别位于凸透镜的两侧。

凸透镜成实像情景:

光屏能承接到所形成的像,物和实像在凸透镜两侧。

凸透镜成虚像情景:

光屏不能承接所形成的像,物和虚像在凸透镜同侧。

第三节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器材】f=12cm(最好在10~20cm之间)的凸透镜一个,蜡烛一支,用白色硬纸制成的光屏一个等。

【设计实验】①把蜡烛放在远处,使物距u﹥2f,调整光屏倒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屏上成清晰的实像。

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

测量物距u和像距v(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②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重复以上操作,直到屏上得不到蜡烛的像。

【结论】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如下表(第一条规律并非由本实验得出):

物距(u)

像距(v)

应用

正倒

大小

虚实

[无穷远]

倒立

一点

实像

v=f

(利用太阳光测透镜焦距)

缩小

f<v<2f

u=2f

等大

v=2f

(成像大小的分界点)

放大

v>2f

投影仪、幻灯机、电影放映机

u=f

不成像

无穷远

(成像虚实的分界点)

正立

虚像

u>v(同侧)

【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

●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

实像都是倒立的,倒立的都是实像。

●成实像时,u+v≥4f(u=2f时u+v=4f)

●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

●u=f是成像正倒、物像同异侧的分界点。

●u=2f是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

●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注意事项】

●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要位于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u>f时凸透镜要放在蜡烛和光屏之间。

●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在偏上方时,可以向上移动光屏或蜡烛,也可以向下移动凸透镜来调整。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的原因有:

①蜡烛在焦点以内;

②烛焰在焦点上;

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在凸透镜旁放一近视镜(凹透镜),若使像清晰,需要将光屏远离透镜,或者将物体靠近透镜;

在凸透镜旁放一远视镜(凸透镜),若使像清晰,需要将光屏靠近透镜,或者将物体远离透镜。

第四节眼睛和眼镜

近视眼和远视眼:

产生原因

矫正

近视

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

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

像成在视网膜前方

戴近视镜(凹透镜)

远视

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

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

像成在视网膜后方

戴远视镜(凸透镜)

近视眼成像于视网膜前

矫正后

远视眼成像于视网膜后

初中物理光学综合测试卷

一、选择题:

(共24分,每小题2分,1、2题为双选,其余为单选)

1、下列叙述中用到了与图1所示物理规律相同的是()

A.“海市蜃楼”B.“杯弓蛇影”

C.“凿壁偷光”D.“立竿见影”

2、关于以下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B.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潜望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D.幻灯机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3、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小块平面镜放在纸上,让

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如图2所示,则从侧面看去:

()图1

A.镜子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B.镜子比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C.白纸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D.白纸比较暗,它发生了漫反射

4、夜晚,人经过高挂的路灯下,其影长变化是()

A.变长B.变短C.先短后长D.先长后短图2

5、许多照相机镜头到胶片的距离是可调的。

某次拍摄前摄影师已经“调好焦”,使被摄者在胶片上形成了清晰的像。

如果在拍摄前被摄者移动了位置,他和摄影者的距离变远了,为了使他在胶片上仍然成清晰的像,镜头与底片的距离应()A、变大B.变小C.先变小后变大D.先变大后变小

6、光从空气斜射向水面发生折射时,图3所示的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图3

7、潜水员在水中看见岸上的“景物”实质是()

A.景物的虚像,像在景物的上方B.景物的实像,像在景物的下方

C.景物的实像,像在景物的上方D.景物的虚像,像在最物的下方

8、如图4所示,小明家的小猫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全身像,此时它所看到的全身像应是图中的()

图4图5

9、如右上图5所示有束光线射入杯底形成光斑,逐渐往杯中加水,光斑将()

A、向右移动B、向左移动

C、不动D、无法确定

10、放映幻灯时,幻灯片应放在离镜头(  )

A.2倍焦距和1倍焦距之间,正立放置

B.大于2倍焦距处,正立放置

C.大于2倍焦距处,倒立放置.

D.2倍焦距和1倍焦距之间,倒立放置

11、图6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12、某物体经凸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像,现将透

镜上部遮住不让光通过,则屏上的像()图6

A.缺少上部分B.缺少下部分C.大小变化了D.像性质不变,只是变暗了

二、填空题(共30分,每空1分)

13、都说景德镇瑶里风光很美“鱼在天上飞,鸟在水里游”,这美景奇观中的“鱼”是由于光的形成的像;

“鸟”是由于光的形成的像。

14、1997年3月9日,在我国漠河地区出

现了“日全食”现象,图7中表示日

全食对太阳、地球、月球的位置,则

图中的A是,B是。

这是由于形成的。

图7

15、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需要500s,地球与太阳间的距离约为km。

16、如图8所示,将一块厚玻璃放在一支铅笔上,看上去铅笔似乎被分成了三段,这是光的现象。

17、一条光线垂直射向平面镜,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

的夹角是度,若保持光的传播方向不变,

而将平面镜沿逆时针方向转动20°

角,则反射光线

又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度。

图8

18、人的眼睛相当于一个照相机,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一个、的像。

现在我市学生很多不注意用眼保健,以致近视眼越来越多,近视时就如下图9中的,而矫正后则变为图9中的。

图9甲乙丙丁

19、丹丹同学身高1.5m,站在平面镜前3m处,她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为_______m,像高是m;

若将一块和平面镜一般大的木板放在镜子后1m处如图10所示,这时她_______(填“能”或“不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

若她以0.5m/s的速度向平面镜靠近,则像相对于人的速度为m/s,像的大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图10图11

20、图11为光从玻璃斜射人空气的光路图,由图可知,反射角是度,折射角是度。

21、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应调节蜡烛、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

若调好后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a、b、c、d和e点,如图12所示,同时调整光屏的位置,那么:

(1)把烛焰放在____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小.

(2)把烛焰放在____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大.

(3)把烛焰放在____点,屏上无烛焰的像.

(4)如果把烛焰从a点移到d点,则像到透镜的距离_,像的大小____.(填“变大”或“变小”“不变”)图12

三、作图或简答题(共18分,每小题2分)

22、完成图13所示的光路图或在方框中画出适当类型的透镜。

图13

23、平面镜反射光的方向如图14所示,请你在图上作出入射光线并标明入射角的大小。

24、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图15中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

25、如图16所示,AB是由点光源S发出的一条入射光线,CD是由S发出的另一条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点光源S的位置。

图14图15图16

26、如图17所示,太阳光与水平面成60度角,要利用平面镜使太阳光沿竖直方向照亮井底,请通过作图确定平面镜的位置,并标明镜面与水平面所成角的度数。

27、如图18,由发光点S发出的光,射到空气和水的分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

试在图中准确地画出与通过A点的反射光线对应的入射光线,并作出相应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

(保留作图痕迹)

图17图18

28、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很多厂商一改过去“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观点,纷纷为自己的产品做广告,但有些广告制作却忽视了其中的科学性。

如图19所示的广告中有一处科学性的错误,请你找出来,并简要说明它违背了什么物理原理或规律。

图中错误是

它违了。

图19

29、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小华打开窗户向外望去………请你设想一下,他可能会看到什么?

听到什么?

他还有一个什么疑问?

(请写出与物理有关的问题)

30、大自然中能观察到很多物理现象,给我们生活

增添不少情趣。

你仔细看过物理第一册课本封

面(图20)那张摄于大自然的照片吗?

请说出

你看到的物理现象并简要解释。

物理现象:

解释:

图20

四、计算或探究题(共28分,第31题6分,第32—34题各4分,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