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第三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743172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第三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化学第三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化学第三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化学第三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化学第三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高中化学第三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高中化学第三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高中化学第三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高中化学第三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高中化学第三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高中化学第三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高中化学第三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高中化学第三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高中化学第三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第三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教学设计.docx

《高中化学第三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第三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教学设计.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化学第三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教学设计.docx

高中化学第三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教学设计

2019-2020年高中化学第三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认知目标:

1、学生理解原电池的反应原理;

2、使学生了解原电池的形成条件。

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技能、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发现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的实验探究活动,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教育。

[重点难点]

原电池的反应原理

[教学设计思路]

由于本节课的重点在于原电池的反应原理,因此,为了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设想采用“启发引思-----探究深思-----归纳理思-----实践反思”的教学模式,通过上述四个环节组织教材内容及学生活动,这种模式从问题出发,经过实验探究得出结论。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媒体]

实物投影仪、多媒体教学软件、实验仪器

[教学过程]

课时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1

[导入新课]学生列举电池的种类。

(由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导入新课,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电池中的电流是怎样产生的。

[演示实验]水果电池:

在西红柿上插入锌片和铜片,串联上灵敏电流计,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这种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分析]指针偏转,说明电路里有电流通过。

(通过水果电池实验架设探求的桥梁,暗示学生思维发展的方向:

电池中电流的产生与电解质溶液有关系。

[提出问题]电池中电流与电解质溶液有什么关系,电流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

[学生活动]同学们分组讨论,对电流的产生原因进行猜想,提出自己的想法。

[教师活动]参与学生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得出电流产生原因的理论假设:

电极与电解质溶液之间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

组织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假设。

(指出要注意的问题,要求学生规范操作,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同时要动脑思考:

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现象)

[投影]实验步骤:

1、向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分别插入锌片和铜片,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2、用导线将锌片和铜片相连,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在电路中串联上灵敏电流计,观察指针有无偏转;

4、用废干电池确定电流的方向与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的关系。

[教师活动]巡视检查,关注学生的操作是否规范;连接是否正确;有无异常现象;实验的进度;答疑;参与学生讨论,提醒学生写实验记录,等等。

[讲授]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实验现象及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

[提出问题]

1、铜片上为什么会有气泡冒出?

2、锌片和铜片上分别发生什么反应?

3、锌片和铜片的质量有何变化?

4、电路中电子的流向,能量的变化。

学生阅读课本、讨论分析以上问题,得出原电池的原理及定义。

然后动画演示,让学生从微观的角度进一步理解原电池的反应原理。

[小节并板书]

原电池原理:

在锌电极(负极):

Zn-2e→Zn2+(氧化反应)

在铜电极(正极):

Zn-2e→Zn2+(还原反应)

反应总方程式Zn+2H+=Zn2++H2↑

电子流动方向:

电子流从原电池的负极经导线流向正极(而电流从原电池的正极经导线流向负极)

[巩固练习]

1、把硫酸溶液改为硫酸铜溶液,写出电极反应式及总反应式

2、写出总反应式为Fe+2Fe3+=3Fe2+原电池电极反应式,并画出装置图

课时2化学能转化为电能2

[复习]原电池原理

[探索实验]形成原电池的条件。

(分组实验)

实验一:

用Zn、Fe、Cu做电极,H2SO4做电解质溶液,能形成几个原电池?

正负极分别为什么?

实验二:

分别用Fe—塑料片、Fe—C、Cu—C、C—C做电极,H2SO4做电解质溶液,看是否能形成原电池?

实验三:

用Zn—Cu做电极,分别用酒精、NaOH、CuSO4做电解质溶液,看是否能形成原电池?

分析得到原电池的形成条件:

1、两极:

负极

比较活泼的金属(能与 

电解质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正极:

比较不活泼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

2、一线(两电极相互接触)

3、电解质溶液

[巩固练习]

1、下列各组物质按照原电池的方式连接,其中能产生电流的是:

A、锌片与锌片,稀硫酸溶液

B、铁片与铜片,酒精

C、铜片与银片,稀盐酸

D、铜片与银片,硝酸银溶液

2、今有X、Y、Z三种不同的金属片,将X和Y用导线连接后,同时浸入稀硫酸里,Y上有气泡冒出,若X和Z用导线连接,同时浸入稀硫酸里,X吸引溶液里的阳离子,这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正确的是:

A、X>Y>ZB、X>Z>YC、Z>X>YD、Z>Y>X

3、在盛有水的烧杯中,铁圈和银圈的连接处吊着一根绝缘的细丝,使之平衡。

小心地从烧杯中央滴入CuSO4溶液。

(1)片刻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A、铁圈和银圈左右摇摆不定;

B、保持平衡状态不变;

C、铁圈向下倾斜;

D、银圈向下倾斜。

(2)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小结]

原电池的形成条件

三、金属的腐蚀   (回顾化学1学过的相关内容)    M-ne-=Mn+

[阅读]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阅读教材相关内容

[投影]阅读要点:

1.什么是金属的腐蚀?

举例说明。

2.金属腐蚀的本质是什么?

3.由于金属接触的介质不同,一般金属的腐蚀可分为几种?

各是什么?

4.什么是化学腐蚀?

举例说明。

5.什么是电化学腐蚀?

6.在潮湿的空气里,钢铁制品的表面为什么会形成无数微小的原电池?

正、负极各是什么?

(学生讨论)

[讲述]在这些微小的原电池里,做负极的铁失去电子被氧化,钢铁表面的水吸收氧气得电子生成OH-,这样钢铁制品被慢慢腐蚀。

1.化学腐蚀

2.电化学腐蚀

钢铁在潮湿空气里腐蚀   负极:

Fe-2e-=Fe2+

                       正极:

2H2O+O2+4e-=4OH-

[小结投影]

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的比较 

 

化学腐蚀

电化学腐蚀

条件

金属跟氧化剂直接接触

不纯金属或合金跟电解质溶液接触

现象

无电流产生

有微弱电流产生

本质

金属被氧化的过程

较活泼的金属被氧化的过程

相互关系

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往往同时发生

[讲述]金属被腐蚀后,在外形、色泽以及机械性能等方面都将发生变化,会使机器设备、仪器、仪表的精密度和灵敏度降低,影响使用以至报废,甚至发生严重事故。

据估计,每年由于腐蚀而直接损耗的金属材料,约占金属年产量的10%。

因此防止金属腐蚀有很重要的意义。

金属的防护方法有多种,同学们在课下已做了充分的准备,下面请各组派代表发言。

[作业]

1、解剖一节干电池观察它的内部结构。

2、结合小学自然课本第六册《电从哪里来》,设计一节科技活动课方案。

[巩固练习]

相同条件下,纯锌粒和粗锌粒(含杂质)与同浓度的稀硫酸反应的速率一样吗?

为什么?

假如要求你设计实验来证明你的观点,你的实验方案是怎样的?

证据和结论又是什么?

[主板书设计]

一、原电池原理:

在锌电极(负极):

Zn-2e→Zn2+(氧化反应)

在铜电极(正极):

Zn-2e→Zn2+(还原反应)

反应总方程式Zn+2H+=Zn2++H2↑

电子流动方向:

电子流从原电池的负极经导线流向正极(而电流从原电池的正极经导线流向负极)

二、原电池的形成条件:

1、两极:

负极

比较活泼的金属(能与 

电解质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正极:

比较不活泼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

2、一线(两电极相互接触)

3、电解质溶液

三、金属的腐蚀

1.化学腐蚀

2.电化学腐蚀

钢铁在潮湿空气里腐蚀   负极:

Fe-2e-=Fe2+

                       正极:

2H2O+O2+4e-=4OH-

3-2化学电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常见的化学电源及其应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践活动(实验),认识电池的重要,懂得区分一次和二次电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以及化学电源可能会引起的环境问题,形成较为客观、正确的能源观,提高开发高能清洁燃料的意识。

[教学过程]

[实践活动]水果电池的制作

1.实验准备:

水果样品(柠檬、番茄、桔子、葡萄或其它水果)、金属(铁丝、铜丝、锌片或铝片)、石墨电极、电铃、灯泡、微安电流计、导线若干、小刀、pH试纸

2.学生分小组活动

鼓励学生利用各种自备的水果、金属片制作电池,用微安电流计或耳机测试是否能产生电流,比较电流的大小。

若用小刀切开水果,使两个极板分离,观察电流是否消失,将水果重新合拢是否又产生电流?

探究其原因。

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参与活动并适时点拨、鼓励、引导。

[讨论与交流]

小组代表汇报说明实验结果,交流发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总结与评价]

说明水果电池的构成,为什么可以产生电流。

[教师补充讲解]

电池在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等方面有广泛的用途,人们利用原电池原理,制作了多种电池,制作了多种电池,如干电池、蓄电池、充电电池、高能电池等,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二、化学电源

依据原电池的反应原理,人们发明并制造了多种多样的化学电源。

化学电源有一次电池与二次电池之分。

各种干电池是一次电池,用过之后不能复原。

蓄电池是二次电池,在充电后能继续多次使用。

化学电源的能量转化率是燃料燃烧所不可比拟的。

化学电源不仅在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且在高科技领域乃至航天技术中也是不可或缺的。

请结合生活经验和自己的了解,请同学们说说你所知道的电池的用途。

[投影]各种电池(学生分别述说电池的用途)

1.干电池2.铅蓄电池

[展示]干电池和铅蓄电池实物。

(由学生和教师分别讲述这两种电池的构造和用途)

[阅读]课本中3.锂电池4.新型燃料电池(由学生自学完成)

[讲述]生活经验告诉我们,有些金属制品在使用一段时间以后,会失去表面的光泽,严重的会变得锈迹斑斑影响使用,尤其是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空气里,很容易生锈,这实际上是一种被叫做金属腐蚀的现象。

下一个问题,我们就要研究一下这个现象。

[讨论发言]

[讲述](教师最后总结。

[作业]课后习题、课课练

[主板书设计]

一、制作水果电池

二、化学电源

1.干电池

2.铅蓄电池

3.锂电池

4.新型燃料电池(写出电极反应式及总反应式)

3-3电能转变为化学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电能也可以转化为化学能,初步认识电解池反应的原理。

2.了解常见电解池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实例——电解和电镀的教学活动,了解电解和电镀的重要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电解、电镀的了解,认识到化学在工业生产及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增强学科兴趣。

[课时安排]1.5课时

[课时安排]信息技术整合

课时1

教学过程

[创设学习情景]

电解水能够制得氢气和氧气,电解食盐水能够制取烧碱、氢气和氯气,用于制造日常生活中各种铝制品的铝,是通过电解氧化铝获得的。

电流怎样使水、食盐水、氧化铝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转化为各种产物呢?

[实验探究活动]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用下图所示简易电解装置进行电解实验,并交流讨论实验结果。

1.取一段棉线约2厘米,置于大片玻璃片上,用3滴食盐水将整根棉线润湿,然后在其左右两边各加数滴食盐水溶液。

两端再各加入1滴酚酞试液。

2.将两只鳄鱼夹分别夹住棉线两端,用导线把鳄鱼夹分别与电源(两节2号干电池)相连。

约15-20秒后,观察发生的现象,并做好记录。

3.在没有显示红色的一端滴入一滴碘化钾淀粉溶液,观察发生的现象,并做好记录。

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学生依据实验结果,汇报如下现象:

实验1--食盐水滴加酚酞试液没有颜色变化;

实验2--跟电源负极相联的一端溶液呈红色,并有细微气泡产生,说明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

实验3--跟电源正极相联的一端溶液显蓝色,声明有氯气产生。

[教师补充讲解]

我们可以依据大家的实验探究结果来分析电解反应的原理:

一、电解反应

1.电解池与电解

电解池由电源、阴极、阳极和电解质溶液各部分。

跟电源负极相联接的电极称为阴极,在阴极有过剩的负电荷;跟电源正极相联接的一极

称为阳极,在阳极有过剩的正电荷。

在食盐水溶液中存在大量的Na+和Cl-,还有微量的H+和OH-。

当接通电源时,带正电荷的Na+和H+向阴极定向移动,带负电荷的Cl-和OH-向阳极定向移动。

在阴极,由于H+比Na+易得电子,H+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2H++2e—=H2↑

在阴极区域由于H+发生还原反应成为H2逸出,溶液中OH—浓度大于H+溶度,溶液显碱性,使酚酞显红色。

在阳极,由于Cl—比OH—易失电子,Cl—失电子生氧化反应:

2Cl—-2e—=Cl2↑

在阳极区域由于Cl—发生氧化反应(2Cl—-2e—=Cl2)成为Cl2。

Cl2和碘化钾反应生成碘(Cl2+2KI=2KCl+I2),碘遇淀粉变蓝色。

总之,由于在阴极生成氢气,在阳极生成氯气,没有参加氧化还原反应的Na+和OH—形成氢氧化钠溶液,这就是我们已学的电解食盐水反应的基本原理。

电解食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Cl+2H2O电解2NaOH+H2↑+Cl2↑

阴极产物阳极产物

[实验观察]用石墨做电极,电解U型管中的氯化铜溶液,在阴极和阳极各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交流与讨论]试分析氯化铜溶液电解发生的反应,写出电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分析:

在氯化铜溶液中,存在Cu2+和Cl—,接通电源后,阴极周围的Cu2+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Cu2++2e=Cu;在阳极Cl—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2Cl—-2e—=Cl2↑。

在这一电解过程中,水中电离的H+和OH-。

都没有被氧化或还原。

所以电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CuCl2电解Cu+Cl2↑

阴极产物阳极产物

[归纳与小结]

通过我们的分析,可以知道,电解反应是电解质溶液在电流的作用下,在电极上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得到电解产物,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2.电解反应是电流作用下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电解过程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请大家通过下表把已学的一些电解实例进行归纳。

实例

电极反应

阴极产物

阳极产物

化学方程式

电解CuCl2溶液

阳极发生反应;

阴极发生反应。

氯气

CuCl2电解Cu+Cl2↑

电解食盐水

烧碱、氢气

氯气

2NaCl+2H2电解2NaOH+H2↑+Cl2↑

电解水

氢气

氧气

2H2O电解2H2↑+O2↑

[观看影像资料]电解原理的应用:

电解饱和食盐水、氯碱工业;铜的电解精炼。

[交流与讨论]用硫酸铜溶液做电解质,用含有锌、金、银等金属杂质的粗铜板与电源正极连接做阳极,用纯的铜簿片和电源负极连接做阴极,进行电解反应时,纯的铜簿片在电极上“长大”得到纯度很大的精铜板,相反粗铜板“瘦身”变少,这是为什么?

能分析发生的变化吗?

[归纳与小结]

进行电解时,在阳极,粗铜板上的Cu失去电子被氧化:

Cu-2e=Cu2+,进入溶液;(粗铜板“瘦身”变小);

在阴极,Cu2+在纯的铜簿片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Cu2++2e—=Cu(纯的铜簿片变大)。

所以,当电路中通过电流时,阳极上的粗铜不断溶解,阴极上不断析出铜,这样得到的精铜又叫做电解铜,其纯度大于99.9%。

这就是工业上铜电解精练的基本原理。

课时2

二、电解反应的应用

1.铜的电解精练

[交流与讨论]如果以上电解精炼的装置改为以下装置(用一个铁器件做阴极,用铜板做阳极,仍用硫酸铜溶液为电解质),进行电解,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接通电源时:

在阳极Cu失电子被氧化而进入溶液:

Cu-2e—=Cu2+;

在铁阴极Cu2+得电子还原为铜:

Cu2++2e—=Cu,镀在铁器件上。

[归纳与小结]

2.电镀

利用电解的方法把一层薄金属覆盖在一件物品表面的过程叫做电镀。

电镀的作用是防止物品受侵蚀或使物品外表更美观。

在电镀过程中,把清洁后的待镀物品作为阴极,拟镀金属作为阳极,以含有拟镀金属阳离子的溶液作为电解质。

3.电解法制金属

[作业]1.书写电解水、氯化铜、饱和食盐水的电极反应式

2.课后作业、课课练

[主板书设计]

一、电解反应

1.电解池与电解

电解氯化铜:

阳极:

2Cl—-2e—=Cl2↑(Cl—失电子生氧化反应)

阴极:

Cu2++2e=Cu(Cu2+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电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CuCl2电解Cu+Cl2↑

阴极产物阳极产物

二、电解反应的应用

1.铜的电解精练

2.电镀

3.电解法制金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