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的产生与发展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74477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2.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计的产生与发展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会计的产生与发展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会计的产生与发展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会计的产生与发展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会计的产生与发展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会计的产生与发展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会计的产生与发展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会计的产生与发展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会计的产生与发展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会计的产生与发展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会计的产生与发展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会计的产生与发展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会计的产生与发展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会计的产生与发展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会计的产生与发展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会计的产生与发展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会计的产生与发展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会计的产生与发展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会计的产生与发展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会计的产生与发展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会计的产生与发展Word下载.docx

《会计的产生与发展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的产生与发展Word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会计的产生与发展Word下载.docx

由此可见,会计是生产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三、会计从产生到现在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

  从严格意义上讲,自旧石器时代中、晚期开始到奴隶社会繁盛时期(距今约四、五千年)为止,这一漫长历史时期中产生的最原始的计量、记录行为并不是单纯的、真正意义上的会计行为和会计方法。

那时,所谓的会计还不是一项独立的工作,而只是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是在生产时间之外,附带地把劳动成果、劳动耗费等事项记载下来。

在会计的发展史上,这一时期被称之为会计的萌芽阶段,或者称之为原始计量与记录时代。

  严格的独立意义上的会计特征,是到奴隶社会的繁盛时期才表现出来的。

那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劳动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生产活动中出现了剩余产品。

剩余产品与私有制的结合,造成了私人财富的积累,进而导致了受托责任会计的产生,会计逐渐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成为特殊的、专门委托的当事人的独立的职能。

这时的会计,不仅应保护奴隶主物质财产的安全,而且还应反映那些受托管理这些财产的人是否认真地履行了他们的职责。

所有这些都要求采用较先进、科学的计量与记录方法,从而导致了原始计量、记录行为向单式簿记体系的演变。

从奴隶社会的繁盛时期到15世纪末,单式簿记应运产生而且得到了发展。

一般将这一时期的会计称之为古代会计。

  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

帕乔利(或译卢基。

巴其阿勒)(LUCAPACIOLI)的著作《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问世,标志着近代会计的开端。

在随后漫长的历史时期内,人们在古代单式簿记的基础上,创建了复式簿记,复式簿记在意大利迅速得到普及并不断发展和完善,随着美洲大陆的发现和东西方贸易的进行,加之各国建立了统一货币制度、阿拉伯数字取代了罗马数字、纸张的普遍使用等等促使复式簿记传遍整个欧洲,后又传遍世界各国,即使是现在,我们仍然采用复式簿记的方法,并最终完成了复式簿记的方法体系乃至理论体系的建设。

与此同时,会计从特殊的、专门委托的当事人的独立的职能发展成为一种职业。

在会计的发展史上,一般将帕乔利复式簿记著作的出版和会计职业的出现视为近代会计史中的两个里程碑。

  客观地说,"

古代会计"

、"

近代会计"

的提法是不够严谨的,较为准确的提法应该是"

古代簿记"

近代簿记"

由簿记时代向会计时代的转变发生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

那时,Bookkeeping(簿记)开始向Accounting(会计)演变,簿记工作开始向会计工作演变,簿记学开始向会计学演变。

这些都标志着会计发展史上的簿记时代已经结束,人类已经进入了现代会计的发展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作为一门适应性学科的会计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主要表现为:

(1)会计学基础理论的创立;

(2)会计理论和方法逐渐分化成两个领域,即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

(3)审计基本理论的创立;

(4)会计电算化的产生与应用。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会计也必然会取得更加引人注目的发展。

  会计在我国也有悠久的历史,我国从公元前22世纪末到公元前17世纪初在夏朝就开始设置会计。

在西周时就设"

司会"

官职,主管王朝财政经济收支的核算。

当时首次出现"

会计"

二字构词连用,其基本含义是:

既有日常的零星核算,又有岁终的总核算,通过日积、月累到岁末的核算达到正确考核王朝财政经济收支的目的。

  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表明:

会计是适应生产活动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并随着生产的发展而发展。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正如马克思所说的那样:

"

过程越是按照社会的规模进行......作为对过程进行控制和观念总结的簿记就越是必要。

因此,簿记对资本主义生产比对手工业和农民的分散生产更为必要;

对公有制生产比对资本主义生产更为必要。

第二节会计的含义

  什么是会计?

或者说,会计的内涵是什么?

尽管会计从产生到现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但是,对于这一基本问题,古今中外却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统一的说法。

究其原因,关键在于人们对会计本质的认识存在着不同的看法,而不同的会计本质观对应着不同的会计涵义。

  针对会计本质问题所展开的理论研究,是20世纪以来会计理论研究中争论最集中且分歧最大的一个方面,至今仍众说不一,无法定论。

以下,我们将回顾中外会计学界针对会计本质问题所形成的两种主流学派并给出我们的观点,以便在此基础上得出会计的涵义。

  一、会计信息系统论

  所谓会计信息系统论,就是把会计的本子质理解为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

具体地讲,会计信息系统是指在企业或其他组织范围内,旨在反映和控制企业或组织的各种经济活动,而由若干具有内在联系的程序、方法和技术所组成,由会计人员加以管理,用以处理经济数据、提供财务信息和其他有关经济信息的有机整体。

  会计信息系统论的思想最早起源于美国会计学家A.C.利特尔顿。

他在1953年编写的《会计理论结构》一书中指出:

会计是一种特殊门类的信息服务"

,"

会计的显著目的在于对一个企业的经济活动提供某种有意义的信息"

  20世纪六十年代后期,随着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的发展,美国的会计学界和会计职业界开始倾向于将会计的本质定义为会计信息系统。

如1966年美国会计学会在其发表的《会计基本理论说明书》中明确指出:

实质地说,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

从此,这个概念便开始广为流传。

  七十年代以来,将会计定义为"

一个经济信息系统"

的观点,在许多会计著作中流行。

如S.戴维森在其主编的《现代会计手册》一书的序言中写道:

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

它旨在向利害攸关的各个方面传输一家企业或其他个体的富有意义的经济信息。

此外,在《斐莱和穆勒氏会计原理--导论》、凯索和威基恩特合著的《中级会计学》等一些著作中也都有类似的论述。

  我国较早接受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的会计学家是余绪缨教授。

他于1980年在《要从发展的观点看会计学的科学属性》一文中首先提出了这一观点。

  目前在我国具有代表性的提法是由葛家澍、唐予华于1983年提出的。

他们认为:

会计是为提高企业和各单位的经济效益,加强经济管理而建立的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

  二、会计管理活动论

  会计管理活动论认为会计的本质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它继承了会计管理工具论的合理内核,吸收了最新的管理科学思想,从而成为在当前国际国内会计学界中具有重要影响的观点。

  将会计作为一种管理活动并使用"

会计管理"

这一概念在西方管理理论学派中早已存在。

古典管理理论"

学派的代表人物法约尔把会计活动列为经营的六种职能活动之一;

美国人卢瑟·

古利克则把会计管理列为管理化功能之一;

20世纪六十年代后出现的"

管理经济会计学派"

则认为进行经济分析和建立管理会计制度就是管理。

  我国最早提倡会计管理活动论的当数杨纪琬、阎达五教授。

1980年,在中国会计学会成立大会上,他们作了题为《开展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几点意见--兼论会计学的科学属性》的报告。

在报告中,他们指出:

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看,会计不仅仅是管理经济的工具,它本身就具有管理的职能,是人们从事管理的一种活动。

  在此之后,杨纪琬、阎达五教授对会计的本质又进行了深入探讨,逐渐形成了较为系统的"

会计管理活动论"

杨纪琬教授指出,"

的概念是建立在"

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是一项经济管理工作"

这一认识基础上的,通常讲的"

就是"

会计工作"

他还指出,"

和"

是同一概念,"

是"

这一概念的深化,反映了会计工作的本质属性。

  阎达五教授认为,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组成部分,它的核算和监督内容以及应达到的目的受不同社会制度的制约,"

会计管理这个概念绝不是少数人杜撰出来的,它有充分的理论和实践依据,是会计工作发展的必然产物"

  自从会计学界提出"

会计信息系统论"

之后,这两种学术观点就展开了尖锐的交锋。

然而,我们经过反思,却发现这场论战的本身就存在问题。

前者将会计视为一种方法予以论证;

而后者则将会计视为一种工作,从而视为一种管理活动来加以论证。

两者的出发点不同,怎么可能得出一致的结论呢?

  我们认为,讨论会计的本质,首先应明确"

是指什么?

是指"

会计学"

、还是指"

或是"

会计方法"

如果不明确界定这一前提,则必将引起一场不必要的或者是无结果的辩论。

在本书中,我们将"

界定为"

基于这一前提,我们认为"

的观点代表了我国会计改革的思路与方向,是对会计本质问题的科学论断,因此,我们倾向于选择"

在"

前提下,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提供经济信息、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的一种管理活动。

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一系列专门的程序和方法,对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进行反映和监督。

  综上所述,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企、事业、机关单位或其他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地反映和监督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

它也是一项经济管理工作。

  三、会计的属性

  会计的属性是指会计的性质。

从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可以看出,会计所涉及的内容,既同生产力相联系,又与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相联系,从而使会计既有技术性,又有社会性。

会计的技术性,主要表现在会计的某些方法反映了生产力的技术与组织的要求。

会计是在社会实践中,适应管理生产过程的需要而产生的,生产过程是一种分工协作的集体化的大生产,它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结合,这种结合的基础是生产技术。

因此,会计为了全面地、综合地反映和监督生产过程,促使生产活动达到人们的预期效果,会计的技术方法和理论知识必然要随着生产技术日益复杂,生产规模日益扩大而扩大,它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多少年来,人们总结了对经济活动记录、反映、分析、检查等一套会计专门的科学方法,这是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共存的一种财富。

借助它,能系统、真实地反映客观实际情况,用于管理生产,可以促进生产的发展。

  会计的社会性,是指会计作为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它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然牵涉到企业所有者、债权人、政府、企业管理当局、潜在投资者等一系列的外部和内部利益主体,各利益主体从各自利益驱动出发,自然要求会计工作符合自身利益需求,以期达到有利于自己的经济后果。

因而,会计工作就要协调各方面的利益需求,最终在各利益主体之间做出最优的权衡决策,满足不同利益主体的要求。

这种协调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会计准则的制定。

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往往不仅仅是技术的研究过程,同时还是政治协调的过程,讨价还价与强势集团,对最终的准则有着相当程度的影响。

  会计的双重性,决定了会计科学管理属性,使它成为一门经济管理科学。

关于管理科学的性质马克思曾经指出:

资本主义的管理就其内容而言是二重的,因为它所管理的生产过程本身具有二重性;

一方面是创造产品的社会劳动过程,另一方面是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

②就是说,管理一方面具有同生产力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即技术性;

另一方面又具有同生产关系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即社会性。

资本主义管理的二重性同样适用于社会主义管理。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

有些东西并不能说是资本主义的,比如说,技术问题是科学,生产管理是科学。

在任何社会。

对任何国家都是有用的。

我们学习先进的技术,先进的科学,先进的管理来为社会服务,而这些东西并没有阶级性。

  正确认识会计的双重性质,对于我们利用人类创造的会计科学财富,充分发挥会计的管理作用具有重大的意义。

从技术性方面看,凡是能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会计理论和方法,是任何社会形态下共同需要的,可以共同采用,这为我们充分借鉴国际上先进的会计理论和方法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奠定了理论基础。

从社会性方面看,会计要维护一定的生产关系,体现不同的管理目的,应划清社会主义会计和资本主义会计的本质界限,发挥社会主义会计保护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作用。

四、会计学及其分支

  会计学是人们对会计实践进行科学总结而形成的知识体系。

  尽管会计实践出现得较早,但是,会计学的出现却相对较晚。

我国第一部论及会计业务的会计著作是唐代史官李吉甫于公元807年撰写的《元和国计簿》一书,比会计实践的产生晚了大约三千多年。

西方会计论著的出现要更晚一些。

1494年出版的意大利数学家卢卡·

帕乔利的著作--《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是西方的第一部会计著作。

然而,这时的会计学还仅仅停留在"

簿记学"

阶段。

直到二十世纪初,英国出版了劳伦斯·

狄克西的《高等会计学》(1903年)和乔治·

利司尔的《会计学全书》(1903年),才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会计学的产生。

  会计实践是不断发展和不断丰富的,相应地,会计学理论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会计实践的发展和丰富推动了会计学的发展和完善。

随着会计学研究的深入发展,会计学分化出许多分支,每一分支都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学科。

这些学科相互促进、相互补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会计学科体系,其内容大致如图

  1-1所示:

会计史

理论会计学

规范会计理论

会计理论

实证会计理论

企业会计

财务会计

                      非盈利组织会计

国际会计

成本会计

传统的管理会计

应用会计学责任会计

作业成本会计

管理会计现金流动会计

质量成本管理会计

生命周期成本管理会计

现代的管理会计

资本成本管理会计

增值会计

战略管理会计

环境管理会计

人力资源管理会计

国际管理会计

国家审计......

              审计单位内部审计

注册会计师审计

图1-1

会计学是经济管理科学的一个分之,属于应用管理学,会计学研究的对象是全部会计工作,既包括会计理论研究工作,又包括会计实践工作。

随着会计学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展,会计学分化出许多分之,每一个分之也都形成了一个学科。

如按会计学研究的内容划分,其分之有基础会计学、财务会计学、高级财务会计学、管理会计学、成本会计学、会计史学等;

按会计主体来划分,其分之有宏观会计学和微观会计学。

宏观会计学包括总预算会计、社会会计、国际会计等,微观会计学包括企业会计、非盈利组织会计等;

  研究会计学及其分支,对于了解会计研究的内容,把握会计研究的方向,掌握每个分支学科在整个会计学科中的位置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可以为今后科学地学习和研究会计学奠定基础。

第三节会计的职能与目标

一、会计的职能

  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

具体来讲,就是会计是用来做什么的,对于这个问题,马克思曾有过精辟的论述。

他指出:

过程越是按社会的规模进行,......,作为对过程进行控制和观念总结的簿记就越是必要......"

可见,马克思把会计的基本职能归纳为反映(观念总结)和监督(控制)。

  我们认为马克思的这一论述是十分准确的。

现代会计的基本职能应当归纳为反映和监督,而且,为了达到反映与监督的目的,现代会计在发展中逐步构建了它的两大工作系统,即会计的信息系统和会计的控制系统。

  

(一)会计的反映职能与会计的信息系统

  会计的反映职能是指会计能够按照公认会计准则的要求,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全面、系统、及时、准确地将一个会计主体所发生的会计事项表现出来,以达到揭示会计事项的本质、为经营管理提供经济信息的目的。

会计的反映职能具有明显的特征。

  其一,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从价值量方面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

会计在对各单位经济活动进行反映时,主要是从数量而不是从质的方面进行反映。

如企业对固定资产进行反映时,只记录其数量、成本、折旧等数量变化,而并不反映其技术水平、运行状况等。

会计在反映各单位经济活动时主要使用货币量度,实物量单位、其他指标及其文字说明等都处于附属地位。

因为企业最初的投资总是用货币度量的,所以,对这些投资使用的追踪记录也只能使用货币量度。

  其二,会计是反映过去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

会计反映经济活动就是要反映其事实,探索并说明其真相,因此,只有在每项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以后,才能取得该项经济业务完成的书面凭证,这种凭证具有可验证性,据以记录账簿,才能保证会计所提供的信息真实可靠。

而这必须是在经济业务已经发生或完成之后,至少在传统会计上是这样的。

虽然管理会计等具有预测职能,其核算的范围可能扩大到未来的经济活动,但从编制会计报表,对外提供会计信息来看仍然是面向过去的。

  其三,会计反映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和全面性。

会计反映的连续性,是指对经济业务的记录是连续的,逐笔、逐日、逐月、逐年,不能间断;

会计反映的系统性,是指对会计对象要按科学的方法进行分类,进而系统地加工、整理和汇总,以便提供管理所需要的各类信息;

会计反映的全面性,是指对每个会计主体所发生的全部经济业务都应该进行记录和反映,不能有任何遗漏。

  会计的反映职能在客观上体现为通过会计的信息系统对会计信息进行优化。

这一过程又具体体现为记账、算账和报账三个阶段。

记账就是把一个会计主体所发生的全部经济业务运用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在账簿上予以记载;

算账就是在记账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程序和方法来计算该会计主体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成本费用以及损益情况;

报账就是在记账和算账的基础上,通过编制会计报表等方式将该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报出。

  反映职能是核算会计工作的基础。

它通过会计信息系统所提供的信息,既服务于国家的宏观调控部门,又服务于会计主体的外部投资者和内部管理者。

这种服务作用是具有能动性的,从这一角度来看,会计的反映职能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管理精神。

  

(二)会计的监督(控制)职能与会计的控制系统

  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信息系统所提供的信息,对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的目标。

会计的监督职能就是监督经济活动按照有关的法规和计划进行。

会计监督职能具有显著的特征。

  其一,会计监督具有强制性和严肃性。

会计监督是依据国家的财经法规和财经纪律来进行的,会计法不仅赋予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实行监督的权利,而且规定了监督者的法律责任,放弃监督,听之任之,情节严重的,给予行政处分,给公共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因此,会计监督它以国家的财经法规和财经纪律为准绳,具有强制性和严肃性。

  其二,会计监督具有连续性。

社会再生产过程不间断,会计反映就要不断地进行下去,在这整个持续过程中,始终离不了会计监督,各会计主体每发生一笔经济业务,都要通过会计进行反映,在反映的同时,就要审查它们是否符合法律、制度、规定和计划。

会计反映具有连续性,会计监督也就具有连续性。

  其三,会计监督具有完整性。

会计监督不仅体现在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的业务方面,还体现在业务发生过程中及尚未发生之前,包括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

事前监督是指会计部门或会计人员在参与制定各种决策以及相关的各项计划或费用预算时,就依据有关政策、法规、准则等的规定对各项经济活动的可行性、合理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等进行审查,它是对未来经济活动的指导;

事中监督是指在日常会计工作中,随时审查所发生的经济业务,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建议或改进意见,促使有关部门或人员采取措施予以改正;

事后监督是指以事先制定的目标、标准和要求依据,利用会计反映取得的资料对已经完成的经济活动进行考核、分析和评价。

会计事后监督可以为制定下期计划、预算提供资料,也可以预测今后经济活动发展趋势。

  监督职能在会计行为实施之前就发挥作用,同时又是会计工作的落脚点。

它通过会计信息系统与会计控制系统的有机结合,突出地表现了会计在企业单位经营管理中的能动性作用,体现了"

的基本思想。

  (三)会计两大基本职能的关系评价

  就会计两大基本职能的关系而言,反映职能是监督职能的基础,没有反映职能提供的信息,就不可能进行会计监督,因为如果没有会计反映提供可靠、完整的会计资料,会计监督就没有客观依据,也就无法进行会计监督;

而监督职能又是反映职能的保证,没有监督职能进行控制,提供有力的保证,就不可能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也就不能发挥会计管理的能动作用,会计反映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因此,会计的反映职能和监督职能是紧密结合,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

同时又是辨证统一的。

  (四)会计基本职能的外延

  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经济关系的复杂化和管理理论的提高,会计的基本职能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会计的新职能不断出现。

会计职能不但有反映和监督两职能说,还有三职能直至九职能学说。

目前,在国内会计学界比较流行的是"

六职能"

论。

这一论说认为会计具有"

反映经济情况、监督经济活动、控制经济过程、分析经济效果、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

③等六项职能,并认为这六项职能也是密切结合、相辅相成的。

其中,两项基本职能是四项新职能的基础,而四项新职能又是两项基本职能的延伸和提高。

学说中,"

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

  二、会计的目标

  

(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