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韩非子选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744904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1.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课韩非子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第五课韩非子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五课韩非子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五课韩非子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五课韩非子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第五课韩非子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第五课韩非子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第五课韩非子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第五课韩非子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第五课韩非子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第五课韩非子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第五课韩非子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第五课韩非子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第五课韩非子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第五课韩非子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第五课韩非子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第五课韩非子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第五课韩非子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第五课韩非子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第五课韩非子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五课韩非子选Word文件下载.docx

《第五课韩非子选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课韩非子选Word文件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五课韩非子选Word文件下载.docx

已知之事故意假裝不知,來詰問臣子,來考查真偽。

‧倒言反事:

顛倒或捏造事實,來測知臣子的誠信。

(謝雲飛韓非子析論)

勢:

指君王的權勢、統制力,以及防微杜漸、適時鞏固權力的時機,尤其著重君王要如何保持自己的地位與權力。

韓非主張勢有:

1.自然之勢-指繼承先人王位或因應時機而得位

2.人為之勢-指在位者廣邀賢人智士訂定客觀完美法令,頒行天下,讓人民遵行,則中等才識的君主也可以量法治民,長治久安,以此形成人為之勢。

文學

特色

1.條理分明、章法嚴謹

‧條理分明是從事複雜說理的必要手法

‧其文章法嚴謹,很注意首尾的呼應,以完整的章法布局,有效傳達思想。

2.注重證據、善用事例

‧如內外儲說最是顯例,為了烘托立論主旨,以極多的事例作為證據。

‧韓非善用寓言事例來說理、諷刺,一方面使文章生動活潑,也使文章能產生更大的影響力。

韓非的寓言不同於以善寫寓言著稱的莊子,莊子寓言多類似神話,韓非的寓言則多來自歷史傳說,與現實人生更為貼近。

韓非子中的寓言膾炙人口,如本課選文「買櫝還珠」,以及「守株待兔」、「郢書燕說」、「濫竽充數」等。

3.活用比喻、誇飾等修辭技巧

‧如五蠹篇以守株待兔的比喻,說明想以先王之政來治理今世之民的可笑。

‧其如排比、誇飾等手法的運用,使文章更加生動精彩。

4.文字勁健、氣勢逼人;

文字簡潔有力,不拖泥帶水。

5.形式上的獨創

‧首創「難」體、首創內外儲說自為經、傳的寫法。

‧「難」有辨論責難之意,寫法為先敘事後議論,敘事時以客觀筆法寫作,讓事件完整呈現,不給與任何評論;

議論時以「或曰」二字開頭,來責難他人言行,體例分明,此體例影響後世史書寫法,如史記即先完整敘事,再以「太史公曰」帶出評論。

備註:

1.五蠹篇:

韓非分析歷史的發展得出「論世之事,因為之備」、「時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的結論,此為進化的歷史觀。

「蠹」者,木中蟲也,所謂五蠹如下:

(1)學者,即戰國末期的儒家。

(2)言談者,即說客及縱橫家。

(3)帶劍者,即游俠,為墨家之支派。

(4)患御者,患於任兵役的人。

(5)商工之民。

以上五種人,韓非認為無益耕戰,故譏之曰蠹。

2.孤憤篇:

首論主張法術之士見仇於當塗之人(位居權要者)的原因;

次言重法術之士不能與當塗之人爭勝之因果;

再論人主雍蔽,大臣專權,足以亡國;

而法術之士為愚汙之吏所限而不能進用,大小國皆然;

末言惑主敗法,朋比為姦,足以亡國。

貳、國學概要

一、法家人物

商鞅

(尚法派)

1.姓公孫,名鞅,本為衛國的公子,故後人稱其為衛鞅,復因他曾封於商,所以又稱商鞅或商君。

生年不詳,所處時代約與孟子同時。

2.商鞅自幼喜好刑名之學,頗受同國前輩吳起、李悝(音ㄎㄨㄟ)影響,初事衛相公孫痤(音ㄘㄨㄛˊ),其病卒,商鞅鬱鬱不得志。

3.秦孝公元年(西元前361)入秦,商鞅首先以「帝王之道」遊說孝公,孝公不能用;

其次以「強國之術」來遊說,孝公乃大悅而加以重用,於是他開始變法改革(史稱商鞅變法),頒行包括:

連坐法、民有二男以上不分異者稅賦加倍、重農抑商、抑制貴族富豪而強兵等諸多法令。

又在孝公十二年再頒布新的變法措施,包括大規模實行郡縣制、廢井田制、改稅法、統一度量衡等。

凡不服這些法令者,商鞅就將之流放邊城;

太子犯法,也以「法之不行,自上犯之」為理由,處罰太子的師傅;

貴族因既得利益被剝奪,而懷恨抱怨,商鞅也照樣執行不誤。

十年之後,秦國「道不拾遺,山無盜賊,家給人足,民勇於公戰,怯於私鬥,鄉邑大治。

」(史記商君列傳)。

孝公去世,秦惠王立,貴族趁機誣告商鞅謀反,商鞅來不及脫逃而慘遭殺害,但他的法令政策仍繼續延續,終使得秦國躍為第一強國。

4.商鞅的「強國之術」正是法家治國的法術,商鞅的「法」是指法令,強調嚴刑峻法、憲令著於官府、賞罰必於民心。

5.韓非批評:

蔽於法,而不知智能之巧。

申不害

(尚術派)

1.原是以前鄭國的小臣,生年不詳,時代與商鞅同時。

2.他以刑名之學遊說韓昭侯,受到賞識,於韓昭侯八年(西元前351)拜為相。

他擅於引導君主將無為之術轉變為令臣民誠服的祕術,如韓非子內儲說上記錄一則故事:

韓昭侯派部下到縣城內查訪,並問他看到什麼?

部下回答說看到南門外有一頭黃牛在道路旁邊的田裡吃秧苗,昭侯命令部下不可洩露此事。

乃下令插秧時禁止牛馬進入田中。

官吏對於此令並未嚴重看待,只以隨意列舉違規的件數呈報,昭侯不悅,將加重其罪,有三鄉明確的舉發上報,昭侯說舉報未詳備,因為南門外吃秧苗的黃牛並未舉報。

自此,官吏都震懾於昭侯的明察,心生悚懼而不敢為非作歹。

3.申不害的「術」指的是國君駕御臣子的手段和方法,然而申不害過於重術,而忽略其他。

4.韓非批評:

蔽於智而不知言。

韓非在韓非子定法中指出,韓國別出於晉國,晉的舊法未廢止,韓的新法又制定,申不害並未統一憲令,所以國家的奸邪之事仍層出不窮,以致其相韓十七年,韓王仍無法成為真正的霸主。

慎到

(尚勢派)

1.趙人,是在齊國稷門遊說言談的稷下先生(按:

史記齊世家集解:

「齊有稷門,城門也。

談說之士,期會於稷下也。

」稷門之下是齊國官方所設招賢納士之處,在稷門著書立說的學者通稱為稷下先生。

),生卒年俱不詳,大約在齊湣王時才離開齊國,與田駢齊名。

2.慎到提出「重勢」的主張,所謂重勢,其實是一種重權論。

慎到強調賢者會屈服於不肖者,是因為權輕位卑的緣故;

不肖者能讓賢者順服,則是因為權重位尊,所以堯為匹夫,不能治三人;

桀為天子,能亂天下,慎到因此認為「勢位足恃,而賢智不足慕」,國君的賢智未足以服眾,但其權重位尊卻足以屈服賢者,所以國君應將所有的權力集中,並提高威望以服眾人,這就是他重勢說的基本理念。

3.韓非批評:

蔽於勢而不知法。

  

二、法家代表人物表:

代表

人物

管仲

(重法派)

(重術派)

(重勢派)

韓非

(集大成)

時代

春秋齊國人

戰國衛國人

戰國

戰國韓國人

學說

大要

法家思想源於管仲

1.其學重干涉,嚴賞罰,貴法治。

2.任法絕情,刻薄寡恩,無論親疏貴賤,一斷於法。

主張

1.事齊桓公,以「尊王攘夷」輔齊為霸

2.治國以貴粟、富民為主。

1.主嚴刑峻法以治民,事秦孝公,變法使秦國大治。

2.以富國強兵為目標,不顧民生疾苦。

3.強調「法」,故「不法古」、「不循其禮」

國君須有控制臣下和人民的手段。

國君須有威勢,重權立威,君尊臣卑。

1.韓非之學出於荀子(源於儒家),而成法家,又歸本黃老(道家)。

2.最高理想「君無為,法無不為」,法行而君不必憂,臣不必勞。

3.上下無為而天下治。

4.法、術、勢三者須兼顧

著作

管子一書,內容龐雜,應為後人雜集而成。

屬經世之學。

商君書非商鞅自著。

1.韓非子在先秦諸子中,時代最晚,吸收各家之長。

2.其學多難儒,並取道家虛靜無為之說。

三、孔、孟、韓非之比較

孔子

孟子

名號

名丘,字仲尼。

名軻,字子輿。

春秋魯曲阜人

戰國鄒人

學說大要

1.以「仁」為中心思想

2.祖述堯、舜,憲章文、武。

3.主張「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愛有等差。

1.其學重甘涉,嚴賞罰,貴法治。

1.中心思想在「仁」一字

2.其道一以貫之,即「忠恕」

3.言仁則歸於「克己復禮」

4.言學則重「下學而上達」(有六言六蔽之說)

5.言政則需「正己為先」(尊五美、屏四惡)

6.以中庸為至德,狂、狷皆有其可取之處。

1.法先王

2.尊王賤霸

3.貴民輕君

4.先富後教

5.重仁義、輕功利

6.距楊、墨,放淫辭

7.學問之道為求其放心

8.以「寡欲」與「不動心」培養「浩然正氣」

1.韓非之學出於荀子(源於儒家),而成法家,又歸本黃老(道家)。

2.最高理想「君無為,法無不為」,法行而君不必憂,臣不必勞。

3.上下無為而天下治。

4.法、術、勢三者須兼顧。

‧法:

法律,具統一性和公平性。

‧術:

方法,國君駕馭群臣的方法。

‧勢:

權力,國君才能有的絕對權力。

人性論

主性善,欲人之盡性以樂其善(本有善性需要存養)

主性惡

刪詩、書,訂禮、樂,贊周易,制春秋。

(論語為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輯論而成,共20篇,始於學而,終於堯曰。

有孟子7篇,14卷,由孟子及其弟子萬章、公孫丑等加以編定,始於梁惠王,終於盡心。

1.韓非子在先秦諸子中,時代最晚,吸收各家之長。

2.其學多難儒,並取道家虛靜無為之說。

影響

1.首開有教無類、平民教育之風。

2.魯哀公誄為「尼父」,司馬遷尊為「至聖」。

後世尊為亞聖

四、「內、外儲說」

1.概說

何謂儲說

即彙集事例,以多種角度為君主陳述治國御臣的方法與技巧,以備君主採用。

儲,蓄積、匯聚。

說,指用事例說明道理。

寫法特色

1.各篇均區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是「經」,說明治國御臣理論的立論主旨並加以簡單申論。

2.第二部分為「傳」,集中寫作與立論主旨有關的諸多故事,每個故事都由不同角度來說明道理,一個個故事接連而來,其勢若排山倒海,強勁的力道,令人不能不信服。

3.「經」與「傳」配合而構成文章整體的寫作方式,是韓非所首創。

2.韓非子儲說內、外篇提要(儲說全文共計六篇):

篇目

提要

內儲說上-七術

本篇主旨,在先提示人主所用之七術,即眾端參觀、必罰明威、信賞盡能、一聽責下、疑詔詭使,挾知而問,倒言反事,再用事例挨次說明之。

先立說,後舉例,結構謹嚴,其體裁似取諸墨辯之經與說。

內儲說下-六微

本篇主旨,在以事類說明人主所宜伺察之「六微」,即權借在下、利異外借、託於似類、利害有反、參疑內爭、敵國廢置。

先經後傳,挨次說明,體例與上篇全同。

外儲說左上

本篇主旨,在以事例說明六種主術:

1.聽言觀行不可美其辯而賢其遠

2.聽言不以功用為目的之弊害

3.國事不可一意仿傚先王

4.名利不可施於居學之士

5.人主躬親而不責成的弊害

6.積信而後可行法。

外儲說左下

1.賞罰當於功罪,則人臣不德君,亦不怨上。

2.用人須恃勢恃術而不恃信

3.人主的成敗不在所與居,在所與謀。

4.不聽左右之言,因能而授祿,錄功而與官。

5.人臣不可太侈太儉,推舉須公正而不相比周。

6.公室卑則忌直言,私行勝則少公功。

外儲說右上

本篇主旨,在以事例說明三種主術:

1.勢不足以化則除之,此謂人主須極端任勢也。

2.好惡見則下有因,辭言通則臣難言,此謂人主須無為,又須獨斷也。

3.大臣為猛狗,左右皆社鼠,則主術不行,此謂君主行賞須不避親貴,法行所愛也。

外儲說右下

本篇主旨,在以事例說明五種主術:

1.人主不可與官吏共賞罰。

2.君正賞罰、然後可圖治強,臣盡死力然後可獲爵祿。

3.勿信游士之言,嚴禁擬似之事。

4.治吏不治民,守法責成以立功。

5.因事之理,有術以御,則不勞而成。

五、荀子簡介

生平

名況,史記稱荀卿,漢書稱孫卿。

戰國時趙人,約與孟子同時。

五十歲始遊齊,齊襄王以荀子齒德俱尊,曾三為祭酒。

後到楚國,春申君任為蘭陵令。

學派

源出孔子,為儒家。

傳六經而兼通百家之學。

李斯、韓非為其兩大弟子。

學說內容

1.以「禮」為宗,主張禮是治人治世的最好工具。

2.主性惡,認為從「力學積善」的步驟,可以達到「化性成德」。

3.與孟子同為儒家兩大宗派:

荀子主張性惡,重禮,法後王;

孟子主性善,重義,法先王。

4.書中「勸學篇」旨在強調學的重要,與禮記「學記篇」可以代表儒家教育思想。

六、寓言概說

寓言

運用虛設的情節與隱喻的技巧,寄托哲理、勸誡的精短故事。

起源

古代神話、歷史傳說、民間故事。

發展

1.先秦:

‧寓言產生和蓬勃發展的時期,作品集中在諸子散文中,為闡述不同學派的哲理和政治主張服務,可稱為「哲理寓言」。

‧沒有形成獨立的文學形式。

2.兩漢:

兩漢寓言題材和手法因襲先秦,但主旨在為封建王朝求治安之道,因此大多通過寓言來宣傳歷史經驗教訓以資勸戒,可稱為「勸戒寓言」。

3.唐宋:

‧古代寓言創作的第二個高潮期。

寓言的諷刺性加強而哲理性減弱,可稱為「諷刺寓言」。

‧唐宋始獨立擬定篇名(如三戒)、獨立編集(如艾子雜說)。

4.元明:

‧第三個創作高潮期。

特點是冷嘲熱諷的笑話成分增多,很多寓言可稱為「詼諧寓言」。

‧明劉基郁離子是成熟完整的寓言集。

七、各朝代寓言名篇

作者/書目

著名篇章

先秦

莊子

不材之木、井底之蛙、庖丁解牛、東施效顰、相濡以沫、邯鄲學步、望洋興嘆、越俎代庖

一傅眾咻、五十步笑百步、齊人之福、揠苗助長

列子

愚公移山、朝三暮四、歧路亡羊、杞人憂天、野人獻曝,夸父追日,亡鈇疑鄰、高山流水

呂氏春秋

荊人渡水、臭味相投、刻舟求劍、掩耳盜鈴

韓非子

買櫝還珠、買履信度、守株待兔、自相矛盾、濫竽充數、郢書燕說、棘刺之猴

戰國策

三人成虎、曾參殺人、畫蛇添足、狐假虎威、驚弓之鳥、鷸蚌相爭

淮南子

塞翁失馬

漢書

曲突徙薪

魏晉

晉書

杯弓蛇影

唐宋

柳宗元

三戒(臨江之麋、黔之驢、永某氏之鼠)、蝜蝂傳、種樹郭橐駝傳

蘇軾

日喻

劉基

郁離子、賣柑者言

參、語文常識

一、韓非子中的名言與成語

1.名言:

語句

意義

1

千里之堤,潰於蟻穴。

1.堤:

堤防,蟻穴:

螞蟻洞。

千里長的堤防因為一個小小的螞蟻洞而潰決,比喻一點小事若不慎就會釀成大禍。

2.出自於韓非子喻老

2

楚靈王好細腰,而國中多餓人。

1.因為楚靈王喜愛細腰的人,因而使國內的人盡皆仿效不吃飯來達到細腰的效果,因此面多是飢餓之色。

此言是形容上有所好下必仿效之。

2.出自於韓非子二柄。

3

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

1.舉荐人才對內不會因為是自己的親人而迴避,對外也不會因為是自己的仇人而迴避。

意指舉荐人才是因他的才能而定,不會因為與自己的關係而有偏差。

2.出自於韓非子說疑。

4

長袖善舞,多錢善賈

1.衣袖長,有助於跳舞時的搖曳生姿,本錢多就方便於做生意。

形容某件事的條件好則容易成功。

2.「長袖善舞」後來亦用以喻人行事的手腕高明,善於經營人際關係。

3.出自於韓非子五蠹。

5

慈母有敗子

1.言做母親對子女過於溺愛,子女不會成器,有時反而會走偏差。

後亦作「慈母多敗兒」。

2.出自於韓非子顯學。

2.成語:

一鳴驚人

‧喻平日沒沒無聞,一旦有機會可以施展時,表現令人驚訝、佩服。

‧語出韓非子喻老:

「三年不翅,將以長羽翼;

不飛不鳴,將以觀民則。

雖無飛,飛必沖天;

雖無鳴,鳴必驚人。

危如累卵

‧形容危險之極,就像堆疊的蛋,隨時有摔破的可能。

(義近:

燕巢飛幕、岌岌可危)

‧語出韓非子十過:

「故曹,小國也,而迫於晉、楚之閒,其君之危,猶累卵也,而以無禮蒞之,此所以絕世也,故曰『國小無禮』。

不用諫臣,則絕世之勢也。

守株待兔

‧比喻妄想不勞而獲,坐享其成。

‧語出韓非子五蠹: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

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當世之民,皆守株之類也。

汗馬功勞

‧指戰功,或指工作成績。

「民之政計,皆就安利如辟危窮。

今為之攻戰,進則死於敵,退則死於誅,則危矣。

棄私家之事,而必汗馬之勞,家困而上弗論,則窮矣。

窮危之所在也,民安得勿避?

故事私門而完解舍,解舍完則遠戰,遠戰則安。

行貨賂而襲當塗者則求得,求得則私安,私安則利之所在,安得勿就?

是以公民少而私人眾矣。

夫明王治國之政,使其商工、游食之民少,而名卑以寡,趣本務而趨末作。

今世近習之請行,則官爵可買;

官爵可買,則商工不卑也矣。

姦財貨賈得用於市,則商人不少矣。

聚歛倍農,而致尊過耕戰之士,則耿介之士寡,而高價之民多矣。

長袖善舞

‧原指有一定的條件,事情就容易辦得好。

今指某人神通廣大。

「夫王者能攻人者也,而安則不可攻也。

強則能攻人者也,治則不可攻也。

治強不可責於外,內政之有也。

今不行法術於內,而事智於外,則不至於治強矣。

鄙諺曰:

『長袖善舞,多錢善賈。

』此言多資之易為工也。

故治強易為謀,弱亂難為計。

故用於秦者,十變而謀希失;

用於燕者,一變而計希得。

非用於秦者必智,用於燕者必愚也。

蓋治亂之資異也。

老馬識途

‧比喻有經驗的人對情況比較熟悉,容易把工作做好。

‧語出韓非子說林上:

「管仲、隰朋從桓公伐孤竹。

春往冬反,迷惑失道。

管仲曰:

『老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

行山中,無水。

隰朋曰:

『蟻冬居山之陽,夏居山之陰,蟻壤寸而有水。

』乃掘地,遂得水。

以管仲之聖,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難師於老馬與蟻,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師聖人之智,不亦過乎。

色衰愛弛

‧指靠美貌得寵的人,一旦姿色衰老,就會遭到遺棄。

或指男子喜新厭舊。

‧語出韓非子說難:

「及彌子色衰愛弛,得罪于君。

孤掌難鳴

‧一個巴掌拍不出聲響。

比喻孤立無助,不能成事。

‧語出韓非子功名:

夫有材而無勢,雖賢不能制不肖。

故立尺材於高山之上,下臨千仞之谿,材非長也,位高也。

桀為天子,能制天下,非賢也,勢重也;

堯為匹夫,不能正三家,非不肖也,位卑也。

千鈞得船則浮;

錙銖失船則沈,非千鈞輕而錙銖重也,有勢之與無勢也,故短之臨高也以位;

不肖之制賢也以勢。

人主者,天下一力以共載之,故安;

眾同心以共立之,故尊;

人臣守所長,盡所能,故忠。

以尊主主御忠臣,則長樂生而功名成,名實相持而成,形影相應而立,故臣主同欲而易使。

人主之患,在莫之應,故曰:

一手獨拍,雖疾無聲。

人臣之憂,在不得一。

故曰:

右手畫圓,左手畫方,不能兩成。

至治之國,君若桴,臣若鼓;

技若車,事若馬。

故人有餘力,易於應;

而技有餘巧,便於事。

信賞必罰

‧有功勞的一定獎賞,有罪過的一定懲罰。

形容賞罰嚴明。

‧語出韓非子外儲說右上:

信賞必罰,其足以戰。

唯唯諾諾

‧形容無原則的一味順從別人意見。

‧語出韓非子八姦:

「凡人臣之所道成姦者,有八術:

……二曰在旁。

何謂在旁?

曰:

優笑侏儒,左右近習,此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諾諾,先意承旨,觀貌察色,以先主心者也。

此皆俱進俱退,皆應皆對,一辭同軌,以移主心者也。

為人臣者,內事之以金玉玩好,外為之行不法,使之化其主,此之謂在旁。

……凡此八者,人臣之所以道成姦,世主所以壅劫,失其所有也,不可不察焉。

故弄玄虛

‧原指玄妙虛無的道理。

後指迷惑人的花招,故意玩弄手法,使人弄不清其真正的意圖。

‧語出韓非子解老:

「聖人觀其玄虛,用其周行,強字之曰道。

郢書燕說

‧郢人在給燕相的信中誤寫「舉燭」二字,而燕相則解釋尚明、任賢之義。

後比喻穿鑿附會,扭曲原意。

‧語出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郢人有遺燕相國書者,夜書,火不明,因謂持燭者曰:

『舉燭』云,而過書『舉燭』。

舉燭,非書意也。

燕相受書而說之,曰:

『舉燭者,尚明也;

尚明也者,舉賢而任之。

』燕相白王,王大說,國以治。

治則治矣,非書意也。

買櫝還珠

‧比喻捨本逐末,取捨失當。

‧語出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自相矛盾

‧比喻行事或言語先後不相應、互相抵觸。

‧語出韓非子難一:

「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

『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

』又譽其矛曰:

『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

』或曰: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應也。

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今堯、舜之不可兩譽,矛盾之說也。

優柔寡斷

‧形容做事猶豫不決,不能當機立斷。

‧語出韓非子亡徵:

「凡人主之國小而家大,權輕而臣重者,可亡也。

簡法禁而務謀慮,荒封內而恃交援者,可亡也。

群臣為學,門子好辯,商賈外積,小民內困者,可亡也。

好宮室臺榭陂池,事車服器玩好,罷露百姓,煎靡貨財者,可亡也。

用時日,事鬼神,信卜筮而好祭祀者,可亡也。

聽以爵,不以眾言參驗,用一人為門戶者,可亡也。

官職可以重求,爵祿可以貨得者,可亡也。

緩心而無成,柔茹而寡斷,好惡無決,而無所定立者,可亡也。

饕貪而無饜,近利而好得者,可亡也。

喜淫刑而不周於法,好辯說而不求其用,濫於文麗而不顧其功者,可亡也。

淺薄而易見,漏泄而無藏,不能周密而通群臣之語者,可亡也。

濫竽充數

‧喻無真才實學之人,混在行家裡充數。

‧語出韓非子內儲說上:

「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之,廩食以數百人。

宣王死,湣王立。

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買履信度

‧鄭人買鞋,寧可相信自己事前量好腳的尺寸,也不願意親自用腳試穿。

後用以譏諷迂腐而不重視實際狀況的人。

曾子殺彘

‧曾參的兒子欲隨曾妻到市場,曾妻為阻止兒子前往,就哄說回來將為他殺一頭豬。

等到曾妻回家之後,曾子便殺了一頭豬,表示對兒子的信用。

子女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