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一部分 走近细胞及组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746498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7.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一部分 走近细胞及组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届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一部分 走近细胞及组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届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一部分 走近细胞及组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届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一部分 走近细胞及组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届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一部分 走近细胞及组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届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一部分 走近细胞及组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届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一部分 走近细胞及组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届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一部分 走近细胞及组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届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一部分 走近细胞及组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届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一部分 走近细胞及组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届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一部分 走近细胞及组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届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一部分 走近细胞及组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一部分 走近细胞及组成.docx

《届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一部分 走近细胞及组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一部分 走近细胞及组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一部分 走近细胞及组成.docx

届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走近细胞及组成

 

课时提升作业四

核酸、糖类和脂质

(40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下列有关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脂质中的磷脂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

B.维生素D和性激素不属于固醇类物质

C.脂肪比相同质量的多糖彻底氧化产能少

D.脂质在核糖体、内质网及高尔基体上合成

【解题指南】

(1)题干关键词:

“脂质”。

(2)隐含信息:

细胞中的能源物质与供能。

【解析】选A。

本题主要考查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A项中,磷脂是构成细胞膜及各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故A项正确。

B项中,维生素D和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固醇类,故B项错误。

C项中,因为脂肪的氧含量远远少于糖类,而其碳氢含量远大于糖类,因此,在氧化分解后释放的能量远远多于等质量的糖类,故C项错误。

D项中,脂质是在滑面型内质网合成的,有些在囊泡运输下到达高尔基体,再分泌到外面,故D项错误。

2.下列有关糖类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对人来说,蔗糖溶液可以口服但不能静脉注射

B.人体内,糖类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可发生氧化

C.等质量的糖原和脂肪相比,前者体积小而储能多

D.等质量的葡萄糖和脂肪相比,后者储能多

【解析】选C。

蔗糖是二糖,在肠道内水解为单糖,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血液中没有水解二糖的酶,故蔗糖可以口服但不能静脉注射,A正确;在人体内,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分解糖类,只不过产物不同,B正确;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原因是单位体积所含能量多,C错误;等质量的脂肪相对于葡萄糖而言,C、H含量较高,含有的能量多,D正确。

【易错提醒】“水解”与“氧化分解”不同

(1)多糖和二糖水解的终产物是其单体,如淀粉水解的产物是葡萄糖,蔗糖水解的产物是葡萄糖和果糖。

(2)糖氧化分解的终产物是CO2和H2O。

3.(2017·福州模拟)如图中甲、乙、丙表示某动物细胞中的不同化合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核糖核苷酸是构成物质甲的单体

B.物质甲为该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

C.可用苏丹Ⅲ染液来检测物质乙

D.物质丙构成生物膜的基本支架

【解析】选D。

综合分析可知,甲、乙、丙分别代表脱氧核糖核酸、蛋白质、磷脂。

构成物质甲的单体是脱氧核糖核苷酸,A错误;对于细胞生物而言,DNA是生物的遗传物质,不能描述为主要的遗传物质,B错误;检测蛋白质应利用双缩脲试剂,C错误;磷脂双分子层是构成生物膜的基本支架,D正确。

4.(2017·皖南八校联考)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青蒿素是一种脂质类物质,主要用于治疗疟疾。

下列有关脂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胆固醇属于固醇,可参与构成细胞膜

B.脂质在哺乳动物精子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

C.内质网是脂质合成的“车间”

D.脂质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

【解析】选D。

固醇类物质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等,其中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脂质中的性激素在促进动物生殖细胞的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脂质的合成场所是内质网;脂质中只有脂肪能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

5.(2017·东北师大附中模拟)关于下列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77982259(  )

①用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

②用苏丹Ⅳ染液检测脂肪

③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

④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A.实验①和④都需要水浴加热

B.只有实验②需要使用显微镜观察

C.实验③所用的试剂经稀释后可用于实验①

D.实验①③④所用的试剂都需要现用现配

【解析】选A。

用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需要水浴加热,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时,将盛有盐酸和载玻片的小烧杯放在大烧杯中保温5min,也需要水浴加热,A正确;实验②观察组织细胞中的脂肪需要使用显微镜,实验④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也需要使用显微镜,B错误;实验③所用的试剂是双缩脲试剂,实验①所用的试剂是斐林试剂,斐林试剂稀释后可作双缩脲试剂,C错误;双缩脲试剂不需要现用现配,D错误。

6.下列关于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葡萄糖和果糖分子均有还原性

B.葡萄糖和麦芽糖均可水解

C.构成纤维素的单体是葡萄糖和果糖

D.乳糖可以被小肠上皮细胞直接吸收

【解析】选A。

葡萄糖和果糖都有醛基,都有还原性;葡萄糖属于单糖,不可水解;构成纤维素的单体是葡萄糖;乳糖属于二糖,水解成单糖后才能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

【知识总结】高考常考的“糖”

(1)还原糖与非还原糖:

还原糖包括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非还原糖包括蔗糖、多糖等。

(2)RNA、DNA、ATP中的糖依次为核糖、脱氧核糖、核糖。

(3)细胞壁中的糖:

纤维素。

(4)细胞膜中的糖:

构成糖蛋白、糖脂。

(5)病毒中的糖:

核糖(RNA病毒)、脱氧核糖(DNA病毒)。

(6)血浆中的糖(葡萄糖):

正常血糖浓度为0.8~1.2g/L,高于1.6g/L可致糖尿病。

7.(2017·郑州模拟)下列物质或结构中含胸腺嘧啶“T”的是(  )

A.蓝藻        B.烟草花叶病毒

C.ATP      D.DNA聚合酶

【解析】选A。

胸腺嘧啶“T”是DNA特有的碱基,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含有DNA,A项符合题意;烟草花叶病毒仅含RNA一种核酸,B项不符合题意;ATP中含有的碱基是腺嘌呤“A”,C项不符合题意;DNA聚合酶的本质是蛋白质,D项不符合题意。

8.若图示中的各部分彻底水解,得到产物种类最多的以及种类一样多的分别是

(  )

77982260

A.①;②和③B.②;③和④

C.②;①和③D.④;①和②

【解析】选C。

由题图可以判断出,①为mRNA,②为核糖体,③为tRNA,④为多肽。

mRNA和tRNA的彻底水解产物为1种磷酸、1种核糖和4种含氮碱基;多肽水解产物为氨基酸;核糖体由蛋白质和rRNA组成,水解产物为氨基酸、1种磷酸、1种核糖和4种含氮碱基。

【知识总结】DNA、RNA和蛋白质的水解产物的比较

项目

DNA

RNA

蛋白质

基本单位

脱氧核苷酸

核糖核苷酸

氨基酸

初步水

解产物

4种脱氧

核苷酸

4种核糖

核苷酸

多肽

彻底水

解产物

脱氧核糖、含

氮碱基和磷酸

核糖、含氮碱

基和磷酸

氨基酸

9.(2017·宜春模拟)元素和化合物是生物体的物质基础,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水分在衰老、癌变细胞中含量较少,而在分裂、成熟的细胞中含量较多

B.核酸是生物体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蛋白质是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

C.吞噬细胞摄取艾滋病病毒与抗体结合形成沉淀并将其水解,产物中有4种核糖核苷酸

D.性激素和甲状腺激素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均呈紫色

【解析】选C。

水分越多,新陈代谢越旺盛,癌变细胞的代谢活性大大高于正常细胞,所以其含水量较多,A错误;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B错误;艾滋病病毒是RNA病毒,吞噬细胞摄取艾滋病病毒与抗体结合形成沉淀并将其水解,可产生4种核糖核苷酸,C正确;性激素与甲状腺激素均不是蛋白质,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D错误。

10.生物大分子通常都有一定的分子结构规律,即由一定的基本组成单位,按一定的排列顺序和连接方式形成的多聚体,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77982261(  )

A.若该图为一段肽链的结构模式图,则1表示肽键,2表示中心碳原子,3的种类约有20种

B.若该图为一段RNA的结构模式图,则1表示核糖,2表示磷酸基团,3的种类有4种

C.若该图为一段单链DNA的结构模式图,则1表示磷酸基团,2表示脱氧核糖,3的种类有4种

D.若该图表示多糖的结构模式图,淀粉、纤维素和糖原是相同的

【解析】选B。

如果是一段肽链的结构模式图,则1表示中心碳原子,2表示肽键,3表示R基约有20种,A错误;如果是RNA的结构模式图,则1表示核糖,2表示磷酸基团,3表示含氮碱基(4种),B正确;如果是单链DNA的结构模式图,则1表示脱氧核糖,2表示磷酸基团,3表示含氮碱基(4种),C错误;如果是多糖的结构模式图,淀粉、纤维素和糖原都是由葡萄糖组成,但连接方式不同,D错误。

11.如图为苹果成熟期有机物含量的变化图,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77982262

A.图中的五种有机物中最可能含有S的是酶

B.每个月采集苹果制备样液,用斐林试剂检测,则10月的样液砖红色最深

C.图中的酶最有可能是淀粉酶,在该酶的作用下,苹果细胞液浓度逐渐变小

D.图中五种有机物中属于单糖的是果糖、葡萄糖

【解题指南】

(1)关键信息:

曲线图中不同种类的有机物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2)关键知识:

蛋白质的元素组成;不同种类的糖与细胞液浓度的关系。

【解析】选C。

糖类的组成元素是C、H、O,而大多数酶的本质为蛋白质,蛋白质的特征元素是S,故最可能含有S的是酶,A正确。

斐林试剂可用于检测还原糖,图中的果糖、葡萄糖均为还原糖,可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在6~11月,葡萄糖含量变化不大,而10月果糖含量最多,故该月的苹果样液砖红色最深,B正确。

分析题图可知,随着酶含量的不断增加,淀粉的含量不断减少,故图中的酶最可能是淀粉酶,在淀粉酶的催化下,大分子的淀粉发生水解,致使苹果细胞液浓度逐渐变大,C错误。

图中的果糖、蔗糖、葡萄糖、淀粉均为糖类,其中属于单糖的是果糖、葡萄糖,D正确。

12.(能力挑战题)(2017·武汉模拟)关于下列四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图和丙图分别是构成生物体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和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的基本单位

B.乙图小麦种子在晒干和烘烤过程中所失去的水都主要是自由水

C.若丙图中a为脱氧核糖,则由b构成的核酸完全水解,得到的化合物最多有6种

D.在小鼠的体细胞内检测到的化合物丁很可能是蔗糖

【解析】选C。

若丙图中a为脱氧核糖,则b为脱氧核苷酸,可构成DNA,DNA完全水解会产生磷酸、脱氧核糖和含氮碱基(最多4种:

A、G、C、T)共6种,C正确;甲图所示为氨基酸分子,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是蛋白质;丙图是核苷酸分子,是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生物体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核酸,A错误;乙图小麦种子在晒干过程中所失去的水主要是自由水,烘烤过程中所失去的水主要是结合水,B错误;蔗糖是植物体内的二糖,不可能出现在动物细胞中,D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40分)

13.(20分)在生物体内,某些重要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和功能关系如图所示。

其中X、Y代表元素,A、B、C是生物大分子。

请据图分析回答:

77982263

(1)单体a是________,X代表________。

(2)人体中,单体b的种类有______种;分子中________的不同决定了b的种类不同。

(3)导致地球上生物多种多样的直接原因是 ]______结构的多样性。

(4)人类的白化病基因起源于图中的 ]____________过程。

(5)④反应过程为________,若某种C分子由n个单体c(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m)构成的2条链组成,则该C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大约为________。

【解析】

(1)由题图分析可知A是DNA,B是RNA,C是蛋白质,a是脱氧核苷酸,b是核糖核苷酸,c是氨基酸,组成核苷酸的元素为C、H、O、N和P。

(2)在人体中核糖核苷酸有4种,分子中含氮碱基的不同决定了核糖核苷酸的种类不同。

(3)导致地球上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C]蛋白质的多样性,因为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4)人类的白化病起因是基因突变,源于图中的①]DNA复制过程。

(5)④是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的过程,如果某种C分子由n个单体c(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m)构成的2条链组成,则该C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大约为mn-18(n-2)。

答案:

(1)脱氧核苷酸 N、P 

(2)4 含氮碱基(或碱基) (3)C]蛋白质 (4)①]DNA复制 (5)脱水缩合 mn-18(n-2)

【加固训练】

下图表示构成细胞的元素及具有不同功能的化合物,a、b、c、d代表不同的小分子物质,A、B、C代表不同的大分子物质,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若A为植物细胞特有的储能物质,则A为________,a是________;在动物细胞内,与物质A作用最相近的物质是____________。

若物质A在动植物细胞中均可含有,并且作为细胞内最理想的储能物质,则A是________。

(2)物质b是__________,其分子结构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物质d是__________,d和________、________都属于固醇类物质。

【解析】由元素组成及功能很容易判断,A、B、C分别代表淀粉、抗体、RNA。

(1)在动物细胞内糖原的作用与淀粉最相近,动植物细胞中共有的最理想的储能物质是脂肪。

(2)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每个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3)性激素对人和动物的生殖等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固醇类物质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等。

答案:

(1)淀粉 葡萄糖 糖原 脂肪

(2)氨基酸 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3)性激素 胆固醇 维生素D

14.(20分)(2017·南昌模拟)大多数植物种子的贮藏物质以脂肪(油)为主,并储存在细胞的油体中。

种子萌发时,脂肪水解生成脂肪酸和甘油,然后脂肪酸和甘油分别在多种酶的催化下形成葡萄糖,最后转变成蔗糖,并转运至胚轴供给胚生长和发育,如下图所示:

(1)大多数植物种子以贮藏脂肪为主,这是因为与糖类相比,脂肪是更好的____________物质。

(2)为了观察植物种子中的脂肪,常用苏丹Ⅲ染液对种子切片染色,然后在________下观察,可见__________的脂肪颗粒。

(3)油料种子萌发时,细胞中催化脂肪水解的酶是__________。

(4)油料种子萌发真叶长出之后,干重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脂肪是生物体内良好的储能物质。

(2)观察种子中的脂肪颗粒需借助显微镜。

(3)催化脂肪水解的酶是脂肪酶。

(4)真叶长出后,可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使其干重增加。

答案:

(1)储能 

(2)显微镜 橘黄色

(3)脂肪酶

(4)增加 真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