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近带电线路立塔措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749327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595.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邻近带电线路立塔措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邻近带电线路立塔措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邻近带电线路立塔措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邻近带电线路立塔措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邻近带电线路立塔措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邻近带电线路立塔措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0页
邻近带电线路立塔措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0页
邻近带电线路立塔措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0页
邻近带电线路立塔措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0页
邻近带电线路立塔措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0页
邻近带电线路立塔措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0页
邻近带电线路立塔措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0页
邻近带电线路立塔措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0页
邻近带电线路立塔措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0页
邻近带电线路立塔措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0页
邻近带电线路立塔措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0页
邻近带电线路立塔措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0页
邻近带电线路立塔措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0页
邻近带电线路立塔措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0页
邻近带电线路立塔措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邻近带电线路立塔措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邻近带电线路立塔措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邻近带电线路立塔措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邻近带电线路立塔措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2

1F5-SJ4

21

33.1

18641.6

1+2+3+4+5+6+7+8+9+10+11+12+14

4#3

1F3-SZ3

33

45.4

10296.9

1+2+3+4+5+6+7+8+9+11

表1-2铁塔各段参数

桩号

全高

总重

基础根开

15m

27.1m

16.3853t

5.946m×

5.946m

段别

塔身段高(m)

塔段重量合计(kg)

单根主材重量(kg)

1段

320

顶架

2段

692.4

上横担

3段

810.2

中横担

4段

668.9

下横担

5段

8.1

2167.5

144.13

6段

7.0

4026.1

370.02

7段

6.0

3251.7

265.99

12段

4448.5

325.38

21m

33.1m

18.6416t

7.920m×

7.920m

塔段重量合计合计(kg)

109.6

顶架及上横担

160.8

173.4

395.3

250.6

474.1

211.8

8段

392

9段

6.9

2196

10段

8.2

4071.8

369.53

11段

2970.7

268.32

2784.3

298.99

14段

4451.2

323.33

#43

33m

45.4m

10.2969t

6.940m×

6.940m

188.1

267.3

334.4

261.2

7.7

1150.2

53.34

7.2

1304.6

104.2

1242.4

124.84

8.5

1631.3

163.47

9.0

1797.0

173.1

2120.4

124.04

4.组塔的地形环境

#1组塔环境:

塔位基础根开为5.946m,塔位地形平坦,塔位中心顺线路方向左侧与110kV海通线边导线水平投影距离为31m,右侧与110kV临海744线边导线水平投影距离为15m,A腿边缘到变电所围墙水平距离为38m,D腿边缘到变电所围墙水平距离为22m,B腿边缘到110kV边导线水平投影垂直距离为35m,C腿边缘到110kV边导线水平投影垂直距离为23m。

塔位平面示意和现场地形地貌实景详见图1-4、1-5

图1-4#1塔位平面地形图

图1-5#1塔位现场地形地貌实景

#2组塔环境:

塔位基础根开为7.920m,塔位地形平坦,小号侧10m左右有一条大沟,#2转角度数为左转85°

47′10″,塔位AB面与110kV海通线2号水平距离为37m,CD面与110kV临海744线002号水平距离为40m,D腿边缘到110kV临海744线边导线水平投影垂直距离为28m,C腿边缘到110kV临海744线边导线水平投影垂直距离为34m。

塔位平面示意和现场地形地貌实景详见图1-6、1-7

图1-6#2塔位平面地形图

图1-7#2塔位现场地形地貌实景

#43组塔环境:

塔位基础根开为6.940m,塔位地形平坦,塔位中心顺线路方向与35kV海千线边导线水平投影距离为16.6m,A、B腿边缘到35kV边导线水平投影垂直距离为22.5m。

35kV海千线与#42-#43交叉跨越处的导线对地净距约为21.71m,地线对地净距约为24.83m。

塔位平面示意和现场地形地貌实景详见图1-8、1-9

图1-8#43塔位平面地形图

图1-9#43塔位现场地形地貌实景

2.说明及编制依据

1.本作业指导书是针对#1、#2、#43塔邻近带电线路组立时,抱杆外拉线及吊件拖根控制绳无法按常规设置情况而编制的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2.《110~500kV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3-2005

3.《国家电网公司基建安全管理规定》国网(基建/2)173-2014

4.《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管理办法》国网(基建/3)186-2014

5.《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验收管理办法》国网(基建/3)188-2014

6.《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DL5009.2-2013

7.《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线路部分)》

8.本工程设计文件、相关施工图会审纪要、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3.使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1、#2、#43铁塔组立施工。

4.铁塔组立

1.抱杆安拆

1)抱杆选择

采用我公司自行研制的550×

550×

28m内悬浮格构式钢管抱杆系统。

该抱杆组合长度为28m,共分为8节,顶节及底节圴为2m,其余每长节4m。

两端截面250×

250mm,中部24m截面550×

550mm,顶部采用可旋转结构。

抱杆自重为10kN,允许最大轴向压力为92kN。

见图1.1(a)、(b)、(c)、(d)。

图(a)550mm×

550mm×

28m抱杆总图

图(c)抱杆头部图

图(b)抱杆根部图

图(d)抱杆中部截面图

图4-1550×

28m内悬浮格构式钢管抱杆

2)φ250×

13m薄壁钢管(16Mn)人字抱杆

选用φ250×

13m薄壁钢管(16Mn)人字抱杆,壁厚3mm,中部直径φ250,端部直径φ226,由三节组成(5m+3m+5m)长,总重约282kg。

许用轴向压力为80kN。

该抱杆为我公司主要用于220kV及以下线路工程中的常规组塔工具,原设计长度为16m,现取13m使用,φ250×

13m薄壁钢管抱杆见下图。

人字抱杆起吊滑车组采用50kN走一走二。

3)抱杆起立

4)抱杆提升

当铁塔组立到抱杆相应高度后,紧固好铁塔各部件螺栓,准备提升抱杆。

提升采用φ15钢丝绳,一端绑扎在铁塔相应高度的主材上(绑扎处垫方木、包麻袋片),另一端通过抱杆底部的50kN朝地滑车,延伸到绑扎在对角主材上的50kN滑车上,尾绳返回到塔脚处的30kN转向滑车至牵引绞磨,提升抱杆过程中,四侧拉线设专人看守,并随着提升的抱杆,慢慢松出拉线。

提升过程应平稳、缓慢、做到步调一致。

提升到抱杆在塔内预定位置时,停止提升,此时高空作业人员系好安全带,绑好承托绳(注:

承托绳绑扎前必须检查绑扎处所有连接螺栓,确保螺栓拧紧),然后慢慢松回提升钢丝绳。

调整好四侧拉线,并使抱杆正直。

5)抱杆拆除

抱杆的拆除为抱杆提升的逆过程。

✧利用提升抱杆系统提升抱杆到能拆除承托绳止。

✧拆除承托绳后缓缓降抱杆,当降落至抱杆顶部低于铁塔顶面,停止降抱杆。

塔顶面装好水平铁。

✧在铁塔顶面的两对角主材上各挂一根φ13千斤套,再用30kN卸扣将两千斤套连在一起组成“V”型吊点(两千斤套夹角不大于90度),然后将30kN走一滑车组一端挂于30kN卸扣上,另一端挂在抱杆顶部,该滑车组尾绳通过转向滑车后上绞磨。

✧利用滑车组将抱杆松至地面,然后逐段拆除拉出塔外运出现场。

2.构件的绑扎

2.1吊装塔身段时双点绑扎,起吊绳的绑点应选择在塔片或构件的节点处,绑扎位置、绳套长度应相同,对于根开较大的塔型,吊装底段吊片时须补强。

吊装横担、地线支架时可采用双点或多点绑扎。

2.2选择吊点时可根据实际塔片、构件的重量、重心来选择最佳的绑点位置。

吊点绳在构件上绑扎位置,必须高于构件重心1-2m处;

绑扎后的吊点绳中点或合力线,应位于构件的中心线上。

2.3吊点绳应用二根等长钢丝绳(吊带)组成呈等腰三角形,两吊点绳之间的夹角不得大于90°

吊点绑扎处应垫方木并包缠麻带,或使用尼龙吊带代替钢丝绳绑扎,以防止塔材变形或将塔材镀锌磨损。

绑扎套子应随时检查,发现损坏立即更换。

2.4单件主材吊装一般在重心以上拴一吊点钢丝绳,在单件主材吊点附件和根部附近系拖根钢丝绳。

2.5塔片吊装一般在重心以上拴“V”形钢丝绳套,在塔片的吊点附件和根部附近系拖根钢丝绳。

2.6靠近带电线路侧横担采用2个吊点布置,需先就位上端,然后旋转就位下端。

拖根布置在吊点附件和吊段的下端。

如图2.6所示;

图2.6横担吊装绑扎示意图

2.7构件的补强

2.7.1吊点处构件薄弱时,在吊点间应加补强钢管。

2.7.2补强材料可采用补强木或钢管,补强圆木梢径及钢管直径不小于φ100mm及φ60mm,长度视构件长度而定。

2.7.3补强木与构件间的绑扎可利用吊点绳缠绕后再用卸扣连接,也可单独用φ9mm钢绳缠绕固定。

<90°

钢管

图a腿部大片吊装补强

图b塔身大片吊装补强

φ9钢丝绳

图2.7.3 构件的补强

2.7.4构件吊点的补强要求:

1)补强间距大于3m以上者,至少加两道补强。

直线塔的塔身、横担以及下端根开大于6m的塔片必须补强。

2)吊点钢绳的两端应绑扎在被吊件的两根主材的对称节点,对于承托绳绑扎点之间无水平材段,必须设置补强,防止主材弯曲。

如下图所示。

1-起吊绳2-吊点绳3-补强构件4-塔片5-攀根绳

3.塔腿吊装

3.1抱杆立起并打好四根外拉线后进行塔腿或塔脚吊装。

3.2塔腿采用φ13钢丝绳“走一走一滑车组”吊装。

3.3对塔腿与塔身采取分片吊装。

3.4利用抱杆散吊塔腿主材时,如图3.4所示:

抱杆根部承托在塔中心,头部向吊点侧倾斜,抱杆最大倾斜角不应大于15度。

图3.4  抱杆散吊塔腿主材示意图

转向滑车

至机动绞磨

抱杆

抱杆拉线

起吊滑车

抱杆固定拉线

临时拉线

塔腿

起吊主材

3.5对铁塔根开较大的塔腿,在吊装前应将抱杆向吊料侧水平移动一定距离,然后抱杆向吊料侧倾斜进行吊装。

3.6塔片组立完成后,应随即安装并紧固好地脚螺栓并打好临时拉线。

在铁塔四个面辅材未安装完毕之前,不得拆除临时拉线。

3.7塔腿吊点绑扎处必须用补强木补强,可采用φ100补强木。

塔腿片的拖根设上、下两道:

上道的位置固定在吊点附近,用φ13×

40m钢丝绳,用机动绞磨控制;

下拉线采用2φ11×

30m钢丝绳,位置固定在塔腿根部向上1m左右,可与上道临时拉线合用地锚,用松线器控制。

3.8塔腿片的临时拉线地锚沿A、B和C、D塔腿顺线路方向(与线路中心线平行)布置,每根拉线地锚用2只φ250×

1.8m地钻,地钻之间用30kN双钩或φ22×

1.2m拉棒连接。

4.塔身吊装

4.1塔片分片吊装,塔身吊装时采用50kN走一走二滑车组,磨绳采用φ13钢丝绳。

4.2当塔片即将离地和离地后应密切观察抱杆,检查抱杆垂偏是否满足要求,并密切注意抱杆主拉线(上风拉线)和地锚的受力情况,检查是否有移位等情况,确定无异常时方可继续起吊。

4.3起吊时,控制绳应随吊件提升而缓缓松出,吊件尽量靠近塔身,吊件与塔身的最大距离不超过500mm。

4.4塔片就位时应先低侧后高侧;

主材和侧面大斜材未全部连接牢固前,不得在吊件上作业。

4.5先就位的主片,收紧上控制绳,作为塔片的临时拉线用。

4.6吊装全过程抱杆均带八字拉线。

4.7吊装主片时,当主片即将离地和离地后应密切观察抱杆,保持抱杆杆身正直,并密切注意抱杆主拉线(上风拉线)地钻群是否有移位等情况。

4.8四根承托绳长度应一致,受力后抱杆应居中。

4.9吊点选在两侧主材节点处,不小于吊件全高的2/3处,吊点绳绑扎处必须垫方木、包麻布片;

根开较大,辅材强度较弱时要采取补强。

V形吊点绳夹角小于90度。

5.横担吊装

5.1顶架及上横担利用抱杆吊装,采用采用50kN走一走二滑车组,磨绳采用φ13钢丝绳。

靠近带点线路侧采取两点吊,先就位上弦面,后就位下弦面。

5.2中横担和下横担同样利用抱杆吊装,抱杆尽量处于正直状态,起吊滑车组穿过顶架或横担,直接吊装横担,如果钢丝绳有摩擦顶架的情况出现的话,需要在顶架设置3t转向滑车。

5.3吊装顶架和横担时,由于吊点位置的不同,顶架与横担端部或根部要上翘。

端部上翘“登堂”时,上弦面主材先带上一只螺栓,然后缓缓松出起吊滑车组,使下弦面主材就位,最后带上并拧紧全部螺栓。

根部上翘“登堂”时,下弦面主材先带上一只螺栓,然后缓缓收紧起吊滑车组,使上弦面主材就位,最后带上并拧紧全部螺栓。

5.4横担在吊装过程中应通过拖根调整顶架和横担的水平旋转,以免就位困难。

6.吊装计算

6.1#1、#2、#43采用□550×

28m抱杆内悬浮外拉线分解组塔的现场平面布置如图6.1.1、6.1.2、6.1.3所示:

图6.1.1#1现场平面布置图

图6.1.2#2现场平面布置图

图6.1.3#43现场平面布置图

6.2吊装受力分析

6.2.1#1塔组立时4根拉线均不能按要求布置,横担吊装时拖根也不能完全带出,5段、6段、7段、8段均采用散吊的方式,由于铁塔横担重量较轻,最重为中横担534.73kg。

主要分析左右回路吊装顶架及中横担时工况。

#1右回路吊装地线支架

#1左回路吊装地线支架

#1右回路吊装中横担

#1左回路吊装中横担

6.2.2#2塔组立时A、C腿2根拉线不能按要求布置,横担吊装时拖根也不能完全带出,9段、10段、11段、12段、14段均采用散吊的方式,由于铁塔横担重量较轻,最重为右中横担474.1kg。

主要分析左右回路吊装顶架及横担时工况。

#2右回路吊装顶架

#2左回路吊装顶架

#2右回路吊装中横担

#2左回路吊装中横担

6.2.3#43塔组立时A、D腿2根拉线不能按要求布置,但由于铁塔重量较轻,最重为11段,吊重为918.73kg,最重横担为中横担,重量为441.41kg。

主要分析吊装顶架及中横担时工况。

#43吊装顶架

#43吊装中横担

5.铁塔组装要求

1本工程角钢塔连接螺栓及脚钉大都采用6.8级。

2本工程角钢塔均为螺栓连接的结构,角钢和钢板采用Q235B、Q345B和Q420B,连接螺栓采用6.8级和8.8级,其中M16、M20螺栓及脚钉为6.8级,M24螺栓为8.8级。

脚钉代替螺栓等级与螺栓直径和强度等级相同。

3脚钉采用直杆防滑型,脚钉安装在B、D腿。

4防盗螺栓安装范围:

从基础立柱顶面往上15米内(包括15米处的水平隔面、包角钢、联板)的螺栓均需安装防盗螺栓(接地螺栓除外),防盗装置采用圆形弹珠式防盗螺栓。

脚钉螺帽也是15米防盗。

5防松装置安装范围:

直线塔、转角塔防松装置安装范围均为下横担以下2m往上一直到塔顶全部安装防松螺母。

6接地孔的放置方向:

角钢塔四腿接地,双孔连接,AC腿在侧面(横线路侧)、BD腿在正面(顺线路侧),风车型排列。

7所有角钢塔导地线挂点角钢的端头螺栓及导地线挂点连接板螺栓均采用双帽。

8所有单帽螺栓加一垫圈,双帽螺栓在保证丝扣出牙的情况下加一垫圈,脚钉光杆侧(脚踏侧)带一垫圈。

需多加垫者,每端不超过两个垫圈。

9接地螺栓螺帽后和螺母前各加一垫圈。

10螺栓的规格应与图纸相符,其穿向应符合下列规定,穿向示意见下图:

a、对立体结构:

水平方向由内向外;

垂直方向由下向上。

b、对平面结构:

顺线路方向,由送电侧穿入;

横线路方向,两侧由内向外,中间由左向右(面向受电侧);

个别螺栓难以满足上述规定的可以变更。

c、螺杆应与构件面垂直,螺栓头平面与构件间不应有空隙。

d、螺母拧紧后,螺杆露出螺母长度:

对单螺母不应小于两个螺距(需装防盗装置的螺杆出扣不应小于四个螺距,需装扣紧螺母的螺杆出扣不应小于三个螺距),对双螺母,需确保螺杆平扣或出扣(不装防盗或防松),螺栓加装防松、防盗装置后,露出丝扣长度不少于一扣。

f、必须加垫者,每端不超过两个垫片。

g、双拼主材螺栓穿向为顺时针转。

11根据施工计算中确定的吊重和分片,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吊装构件的分片及应带辅铁的数量,现场吊重不得超过附表中计算重量;

如需要调整吊重,必须经项目部核算符合要求方可施工。

12组立铁塔前必须对运到现场的塔材清点数量和检验质量。

质量不合格者不得使用。

缺少主材及连接包角钢者严禁组立铁塔。

13做好缺料、余料的填表登记,并及时报告现场负责人。

清点构件的同时,应逐段按编号顺序排好;

清点构件时应了解设计变更及材料代用引起的构件规格及数量的变化。

14检查构件的弯曲度。

角钢的弯曲不应超过相应长度的2‰,且最大弯曲变形量不应超过5mm。

15组装构件的场地应平整或垫平,塔片或塔段与硬物接触处均应衬垫胶皮等软物。

以免构件受力变形。

吊装的构件要尽可能靠近塔身,不得距塔基过远,以减小起吊滑车组的偏垂角。

16分解组塔地面组装前,应进行构件布置。

构件布置应遵循下述原则:

⑴根据抱杆可能提升的高度、抱杆的允许承载能力等,合理确定吊装构件的分段、分片及应带辅材的数量;

⑵根据现场地形、塔段本身有无方向限制、地面组装与构件吊装是否同时作业等,确定构件的布置方位;

⑶构件的分段,原则上按铁塔主材的分段进行组装。

当抱杆提升高度及承载能力允许时,也可将两段塔材组成一片进行吊装,以减少吊装次数;

⑷组装构件的场地应平整或垫平,以免构件受力变形。

吊装的构件应尽可能组装于塔基周围,不得距塔基过远。

⑸组装时必须核算起吊重量不超过措施规定的最大控制起重量,严禁超载。

塔片吊装前,应按设计图纸作一次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在地面处理,切忌留待高空作业处理。

6.质量管理

1、一般的质量管理要求

1)塔材装卸时应使用吊车,运输过程中应防止磨损镀锌层。

2)塔材小运采用机械进行运输塔材与硬物接触处应用软物包裹衬垫,以防磨损锌层;

3)装卸时,严禁直接从拖拉机上扔掷塔材。

小运时,应避免与地面磨擦。

4)做好铁塔基础成品保护措施,并留有数码照片。

5)检查铁塔焊接件质量,确保焊接处无裂缝、锈蚀。

6)转角塔长横担安装在转角外侧。

组装时注意长短横担与塔身连接处的联板编号。

7)所有铁塔导地线挂点角钢的端头螺栓及导地线挂点连接板螺栓均采用双帽,注意铁塔交叉材交叉处各种垫板的规格区别。

8)不同强度等级、规格的螺栓涂黄油,按标识分别堆放。

塔材堆放整齐、有序,主材与辅材分别堆放。

堆放处下方铺材料布,避免塔材与地面直接接触。

9)杆塔部件组装有困难时应查明原因,严禁强行组装。

个别螺孔需扩孔时,扩孔部分不应超过3mm。

当扩孔需超过3mm时,应先堵焊再重新打孔,并应进行防锈处理。

严禁用气割进行扩孔或烧蚀。

10)若变形超过上述允许范围但未超过下表的变形限度时,容许采用冷矫法进行矫正,矫正后严禁出现裂纹。

表采用冷矫法的角钢变形限度

角钢宽度(mm)

变形限度(‰)

40

35

90

45

31

100

14

50

28

110

12.7

56

25

125

11

63

22

140

10

70

20

160

9

75

19

180

8

80

17

200

7

11)铁塔螺栓应逐个紧固,6.8~8.8级螺栓扭紧力矩根据设计要求参照下表执行。

表螺栓紧固扭矩值

螺栓规格

级别

扭矩值(N·

cm)

M16

6.8级

9200

M20

12000

M24

8.8级

38000

12)地脚螺帽与螺栓规格应匹配,组立铁塔时,应及时加上垫片,拧紧螺帽,并应及时连上铁塔接地线,接地必须牢固。

13)组装断面宽大的塔身时,在竖立的构件未连接牢固前,应采取临时固定措施。

用抱杆组立塔腿时,竖起的塔片一定要打好临时稳固拉线。

地锚和拉线要按施工措施要求执行。

14)钢丝绳(如承托绳)与塔材接触处用麻布等进行包裹,并采用加固措施防止塔件变形或锌层脱落。

15)杆塔连接螺栓在组立结束时必须全部紧固一次,须特别关注包铁及挂线处螺栓紧固。

复紧并检查扭矩合格后,应根据要求安装防盗、防松装置。

2、工程质量检查与验收标准

1)螺母拧紧后,螺杆露出螺母的长度:

对单螺母不应小于两个螺距,对双螺母可与螺母相平;

必须加垫者,每端不宜超过两个垫片,并留有数码照片。

2)螺栓与构件面接触紧密一致;

螺栓防松、螺栓防盗无遗漏,脚钉齐全紧固。

3)铁塔组立结束时螺栓的紧固率应达到100%。

螺栓的穿入方向应符合规范规定或相关要求,同处同规格的螺栓出芽平齐,并留有数码照片。

4)防盗、防松装置安装质量符合要求,脚钉根部安装不露丝、出芽及弯钩朝向整齐。

5)铁塔节点间主材弯曲度、结构倾斜不超标。

铁塔倾斜:

一般直线塔≤2.4‰,高塔≤1.2‰,耐张转角塔架线后≤2.4‰且不内倾;

两节点间主材弯曲≤1/800。

6)铁塔组立后,塔脚板应与基础面接触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