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广东省肇庆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理试题 解析版30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757276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94.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广东省肇庆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理试题 解析版30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最新广东省肇庆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理试题 解析版30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最新广东省肇庆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理试题 解析版30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最新广东省肇庆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理试题 解析版30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最新广东省肇庆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理试题 解析版30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最新广东省肇庆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理试题 解析版30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最新广东省肇庆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理试题 解析版30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最新广东省肇庆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理试题 解析版30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最新广东省肇庆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理试题 解析版30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最新广东省肇庆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理试题 解析版30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最新广东省肇庆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理试题 解析版30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最新广东省肇庆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理试题 解析版30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最新广东省肇庆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理试题 解析版30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最新广东省肇庆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理试题 解析版30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最新广东省肇庆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理试题 解析版30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最新广东省肇庆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理试题 解析版30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最新广东省肇庆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理试题 解析版30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最新广东省肇庆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理试题 解析版30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最新广东省肇庆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理试题 解析版30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最新广东省肇庆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理试题 解析版30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广东省肇庆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理试题 解析版30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最新广东省肇庆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理试题 解析版30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广东省肇庆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理试题 解析版30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广东省肇庆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理试题 解析版30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①哲学都包含有世界观和方法论②不同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不同的

③科学的方法论就是哲学④学习哲学是拥有世界观的前提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答案】A

【解析】③选项表述错误,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④选项错误,世界观人人都有。

哲学都包含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不同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不同的;

故①②选项是对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的正确的表述。

选A。

点睛:

哲学与世界观

世界观

哲学

含义

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形成

自发形成,人人都有

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特点

是零散的、朴素的

是理论化、系统化的

联系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物质与运动的关系问题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

C.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D.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问题

【解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故C选项入选。

A、B、D选项表述错误,排除。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和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思维与存在谁是本原、谁决定谁及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两个方面的内容。

而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范畴,它的基本内容是存在决定思维、思维对存在具有能动作用。

它是对思维与存在关系的科学回答。

5.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在于它是

A.历史唯物主义者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B.区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标志

C.一切哲学不能回避而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D.唯心主义必须首先要回答的问题

【解析】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在于它是一切哲学不能回避而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它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A、D选项表述错误,排除。

B选项错误,是否用联系的、发展的、矛盾的观点看问题是区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标志。

6.“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的观点是对________的回答。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B.具体科学和哲学的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解析】题目中,“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的观点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源,物质决定意识,属于唯物主义,是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第一个方面不同的回答,故C选项入选。

其他选项表述错误。

7.否认思维和存在同一性问题是

A.唯物论B.唯心论C.二元论D.不可知论

哲学基本问题具体内容包含两个方面,即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与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第一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第二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故否认思维和存在同一性问题是不可知论。

其他选项错误。

8.我国古代哲学思想中有“天地成于元气,万物成于天地”的说法,认为“元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本原。

这种哲学观点属于

A.朴素唯物主义B.主观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

【解析】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但是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中国的五行说。

“元气”是构成天地的本原,这种哲学观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故A选项符合题意,应选;

B、C、D均不是对上述材料的正确判断,排除。

故本题答案选A。

百舸争流的哲学思想以内容要以“哲学的派别”为主线,立足哲学的基本派别,分析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及其形态、唯心主义及其形态。

立足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条件、基本特征与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从整个教材来看,该问题作为全书的起点,只有明确了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意识,才能合理地认识唯物论、辩证法与唯物史观。

在复习本单元过程中把握唯物主义派别与唯物论的联系,唯物主义基本派别与辩证法的联系,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与唯物史观的联系

9.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是

A.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本原B.把物质归结为无知的具体形态

C.把主观意识看作世界的本原D.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

【解析】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缺少辩证法思想。

A选项错误,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本原。

B选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C选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排除。

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的比较

旧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不同点

世界本质

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土、气等,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

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自然观

朴素论、唯物论,没有科学依据

唯物的,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缺少辩证法思想

既唯物又辩证

社会历史观

唯心史观。

至多只是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进一步追溯到产生这些思想动机的物质原因,抹杀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作用

唯物史观。

既承认社会历史的客观性,又充分肯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既唯物又辩证)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只承认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缺少辩证法思想)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既唯物又辩证)

历史使命

解释世界

实践性是其最主要、最显著的特点。

不仅要说明和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变革和改造世界

相同点

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

10.王夫之认为“气者,理之所依也”;

柏拉图认为“事物是理念的影子”。

这两种观点是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D.不变论和诡辩论的对立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金、木、水、火、土、气等具体的物质形态当做世界的本原。

王夫之认为“气”是世界的本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柏拉图把理念当做世界的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这两种观点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A说法正确。

BCD与题意不符。

本题考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1.“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的观点从哲学派别上来说,属于

A.客观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C.朴素唯物主义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答案】B

【解析】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题目中“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的观点从哲学派别上来说,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故B选项入选。

12.朱熹说“理生万物”,“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

这种把“理”看作世界的猪仔和本原的观点属于

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

【解析】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这种把“理”看作世界的猪仔和本原的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的关系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代表人

物及其

观点

①孟子:

“万物皆备于我”

②陆九渊:

“吾心便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

③王阳明:

“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心即是天”,“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④贝克莱:

“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⑤笛卡尔:

“我思故我在”

⑥康德:

“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⑦普罗泰戈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

①朱熹:

“理在事先”,“理生万物”,“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未有这事,先有这理”

②柏拉图认为现实世界是由“理念世界”创造的,理念是世界的本原

③黑格尔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独立存在的“绝对精神”,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绝对精神”的外化

④上帝创造世界

二者在根本观点上是一致的,都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13.哲学史上存在着“两个对子”,它们是

①辩证法和形而上学②可知论和不可知论③一元论和二元论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解析】从思想观点上看,哲学上存在着“两个对子”,即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故①④入选。

②③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

选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为什么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1)从思想观点上看,哲学上存在着“两个对子”,即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但从哲学派别上看,则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而不是四军对垒,因为在哲学史上,从来没有游离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外的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独立派别。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要么与唯物主义相结合,要么与唯心主义相结合。

(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围绕着如何理解世界的存在状态,用什么样的思维方法来把握世界的问题而形成的。

它们的对立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始终与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相结合的,在历史上存在过形而上学与唯心主义的结合,也出现过辩证法与唯心主义的结合;

存在过形而上学与唯物主义的结合,也出现过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的结合。

14.哲学作为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观念形态,它们的内容

A.源于哲学家的主观想象

B.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C.是对客观现实世界的真实反映

D.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的内容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故选项B说法正确;

哲学思想不是哲学家的主观想象,不一定是对客观现实世界的真是反映,也不一定是科学的,因此选项ACD说法错误,排除;

本题的答案选B。

本题考查了哲学与时代的关系的知识。

15.“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

”哈佛大学校训短短一句话里包含两个哲学家的名字,之所以高擎哲学点亮的精神火炬,是因为真正的哲学

①正确地决定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②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

③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④可以指导我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它第一次实现了 

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③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④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坚持从实际出发认识周围的世界,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①②④正确,选B;

③不选,因为任何哲学都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17.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主观能动性B.客观实在性C.主动反应性D.客观存在

【解析】题目中,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A、C、D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

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

客观实在

客观存在

内涵

客观实在强调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它相对于人的意识而言,是第一性的东西

客观存在是实实在在的事物或现象,它相对于主观臆造的东西而言,具有真实性

外延

客观实在的外延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即客观物质世界

客观存在的外延不仅包括物质现象,而且包括意识现象;

不仅指向客观世界,而且指向主观世界

地位

客观实在性是万事万物具有的共同的唯一特性,是意识以外的万事万物具有的最抽象最概括的特点,是绝对的、不变的、永恒的

客观存在性,是具体存在的事物或现象部分具有的特点,是多变的、易逝的

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

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和意识现象

18.下列现象中,属于物质范畴的有

①电磁场②科学发展观③市场经济改革④人脑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科学发展观是科学理论,属于意识的范畴,排除带②的选项;

该题是四选三的题目,①③④符合题意。

该题选D。

本题考查物质的含义。

19.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构成要素不包括

A.地理环境B.人口因素C.生产方式D.政治制度

【解析】本题属于逆向思维题目。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构成要素主要有地理环境,人口因素以及生产方式;

故A、B、C选项是对题目的正确表述。

D选项错误,符合题意入选。

20.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这是因为

①自然界是物质的②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③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④唯物主义是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解析】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故①②③符合题意,应选;

④说法明显错误,唯物主义并不都是正确的,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虽然都坚持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但二者都有一定的局限性,都是不彻底的、非科学的,只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因而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排除。

故本题答案选C。

世界的物质性:

物质概念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唯一特性

客观实在性

与物质具体形态

物质是对物质具体形态共性的概括,与物质具体形态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世界物质性原理

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21.“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活。

”这一论断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A.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固有属性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运动是物质的派生物D.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物质承担者

马克思的观点表明一切事物都只能在运动中存在,说明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故A正确;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故B错误;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而不是派生物,故C错误;

D不符合题意。

本题答案选A。

本题考查了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22.宋代诗人陈简斋的诗作: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A.万物都在概念中运动B.脱离物质的运动是存在的

C.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D.事物是静止的

本题考查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题干中“飞花、船行走、半日风”都体现了事物的绝对运动,而“云不动”则表现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因此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C符合题意。

A观点错误,是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B观点正确但与材料不符。

D观点错误,是形而上学的观点,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

运动与静止

23.下列有关规律的观点,正确的是

①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 ②规律是可以创造和消灭的

③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④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规律是不可创造和消灭的,但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世界,造福于人类,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②④说法错误;

【点睛】全面把握规律的客观性:

(1)规律的存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不管人们是否承认它、喜欢它,它都客观存在着。

(2)规律是否发挥作用也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规律起不起作用,关键在于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是否存在。

条件存在,规律就必然起作用;

条件不存在,规律就不再发挥作用。

(3)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它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人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24.《孟子》云: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表明

A.自然界的是变化是无规律可循的B.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

C.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主观的D.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解析】题目中,《孟子》云:

表明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人类改造世界必须以遵循客观规律为前提条件。

A选项表述错误,自然界的是变化是有规律可寻的。

B选项错误,规律不能被改造。

C选项错误,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全面把握规律的客观性

25.农艺师打破“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

遵循的哲学依据是

A.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B.人可以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前提条件

C.人不能改变规律,但能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状况

D.客观事物的规律是客观的,思维活动的规律是主观的

现在的农艺师打破了“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这是因为人不能改变规律,但能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状况,C适合题意;

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属于主观唯心主义,A是错误的;

B不适合题意;

客观事物的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的规律都是客观的,D错误。

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

26.下列关于意识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②纯粹的动物心理也会自发地产生意识 

③人类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④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解析】②选项表述错误,人的意识是从动物的心理发展而来的,但纯粹的动物心理并不会自发地形成意识。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故①③④入选。

选C。

正确理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1)意识的形成,不仅离不开人脑,还必须有被反映的客观存在。

如果说人脑是生成意识的物质器官,那么,意识的反映对象——客观存在就是意识反映的客观对象。

离开了客观存在,意识既不能产生,也不能发展。

(2)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不管什么样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3)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有正确、错误之分。

如实反映客观存在的意识是正确意识,歪曲反映客观存在的意识是错误意识。

27.时间都去哪儿了?

我们通常感到时间在不断流逝,然而有的科学家认为,和空间一样,时间是不会流逝的。

其实,不管人们有何感觉,意识的内容都是

A.主观意志的产物B.客观精神的产物

C.人脑机能决定的D.客观存在的反映

【解析】题目中,有的人感觉到时间在不断流逝,然而有的科学家认为,和空间一样,时间是不会流逝的。

其实,不管人们有何感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