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2.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767333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1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2.docx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2.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2.docx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2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2)

一、现代文阅读

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向大海也能要“药”

刘诗瑶

   ①前不久,由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和上海绿谷制药联合研发的治疗阿尔茨海默症新药“甘露寡糖二酸”(GV—971)顺利完成临床Ⅲ期试验,在新药研制上迈过了最关键的一步。

该药物是从海藻中提取的海洋寡糖类分子,其新颖的作用模式与独特的多靶作用特征,为阿尔茨海默症药物研发开辟了新路径。

   ②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是巨大的生物资源库。

以海洋生物和海洋矿物中的有效成分为基础开发的药物就是海洋药物。

据中国海洋大学、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学委会主任管华诗院士介绍,目前认识和开发的海洋药物主要来自海洋生物资源。

   ③人类主要生活在陆地上,所研发的药物主要来源于陆地,但使用多了,就有可能产生耐药性。

于是,人们将目光转向了浩瀚深邃的海洋。

   ④除了够新,海洋药物还够“奇”。

据管华诗介绍,为了适应在深海环境中的生存、繁衍、防御等活动,深海生物进化出了独特的基因,耐寒耐热耐高压等,能够产生结构奇特、活性多样显著的海洋天然产物,它们为现代创新药物研发提供了重要结构信息,是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免疫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人类重大疾病药物先导化合物发现的重要源泉。

   ⑤半个多世纪以来,全球共有13个海洋创新药物被批准上市,其中管华诗院士1985年开发上市的我国首个海洋新药藻酸双酯钠(PSS)就是其中之一。

进入21世纪后,海洋药物的开发和上市速度明显加快,十几年间,先后有8个海洋药物被美国FD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或欧盟EMEA(欧洲药品评估局)批准上市。

到2016年,海洋药物的全球市场达到86亿美元,已成为蓝色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一极。

   ⑥据了解,世界各国尤其是美国、日本及欧盟等国家纷纷制订相应计划,斥巨资开发海洋生物资源,海洋药物已经成为国际医药领域竞争的热点。

   ⑦但向大海要“药”,并不容易。

   ⑧首先是采样难。

要“药”的第一步是到海里获取海洋天然产物,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结构特异而复杂,且含量极微。

这需要深海设备的支撑,这对于任何国家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投入。

其次是培养难,从海洋采集完生物资源,仅仅是完成了最前端步骤,还需在陆地上充分模拟海洋环境,对生物进行培养,延续研究。

   ⑨“再次是研发难,从化合物到活性化合物、先导化合物、候选药物,最终通过Ⅰ、Ⅱ、Ⅲ期临床试验形成市场上的药物,链条上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让新药‘夭折’。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杨献文研究员表示,若无企业参与,单纯依靠高校和科研院所很难进行新药研发。

   ⑩尽管困难重重,我国科研人员和制药公司依然坚持不懈地进行海洋药物开发,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中科院海洋所、中国海洋大学、中山大学等科研院所及高校都是海洋药物开发的重要力量。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07月27日)

(1)文章第①段由“新药‘甘露寡糖二酸’(GV-971)顺利完成临床Ⅲ期试验”说起,有什么作用?

(2)总体上看,海洋药物具有什么特征?

向大海要“药”又面临怎样的困难?

(3)体会下面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表达效果。

人类主要生活在陆地上,所研发的药物主要来源于陆地,但使用多了,就有可能产生耐药性。

(4)第⑤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分析其作用。

【答案】

(1)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本文的说明中心(“说明内容”也可以)——向大海也能要“药”。

(2)海洋药物的特征:

一是够新、二是够“奇”;面临的困难:

一是采样难、二是研发难。

(3)“可能”表示推测(不确定),在句中的意思是陆地上研发的药物用多了,人类产生耐药性的可能性大,但并不完全肯定,避免绝对化,“可能”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意思对即可)。

(4)主要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通过具体的数字和列举“管华诗院士开发的海洋创新药”是13个别批准上市的药物之一的例子,准确具体地说明了半个世纪以来海洋药物的开发情况。

【解析】【分析】

(1)此文开头以实验说起,说明了在新药研制上迈过了最关键的一步,引出对向大海也能要“药”的说明,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④段“除了够新,海洋药物还够‘奇’”作答。

⑦段“但向大海要‘药’,并不容易。

”提示了第二问的答题区域,在此段以下,不难找到⑧段“首先是采样难。

”⑨段“再次是研发难”。

(3)本句中的“可能”是估计、推测出来的,表示不确定,如果删去,则过于绝对化,与事实不相符。

最后一定不要忘了强调:

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4)句中“13个海洋创新药物”表明运用的是列数字,举“管华诗院士开发的海洋创新药”的例子,结合整个句子来看,作者通过举这些实例和数据,来具体准确地说明半个世纪以来海洋药物的开发情况。

故答案为:

⑴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本文的说明中心(“说明内容”也可以)——向大海也能要“药”。

⑵海洋药物的特征:

一是够新、二是够“奇”;面临的困难:

一是采样难、二是研发难。

⑶“可能”表示推测(不确定),在句中的意思是陆地上研发的药物用多了,人类产生耐药性的可能性大,但并不完全肯定,避免绝对化,“可能”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意思对即可)。

⑷主要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通过具体的数字和列举“管华诗院士开发的海洋创新药”是13个别批准上市的药物之一的例子,准确具体地说明了半个世纪以来海洋药物的开发情况。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说明文开头语段的作用的理解能力。

考生要注意掌握说明文语言的特点,结合语境及说明对象进行分析。

注意语言的位置及其内容。

⑵本题考查说明文说明对象特征的理解与分析,考生要熟读文章,从文章中提取关键的信息,找到相应的答案,难度不大。

⑶此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加强训练,掌握此类题型的答题模式。

⑷本题考查说明文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和分析。

考生要掌握常用的说明方法,能联系具体的语境分析其作用。

考生要注意运用基本的术语进行回答。

2.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后面问题儒雅之风

   ①《法言·君子》中说:

“通天地之人曰儒。

”儒雅,既是生活的积累,更是人生的态度。

当今社会,尤需儒雅之风。

   ②儒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曾经的最高赞赏。

读书人,多儒雅。

才高八斗、出口成章的曹子建,潇洒飘逸、斗酒诗百篇的李太白,才思敏捷、风流倜傥的苏东坡,都曾让人无限神往。

军旅战将,同时饱学诗书,则称儒将。

古有秉烛夜读《春秋》的关云长,“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周公瑾;今有“弯弓射日到江南,终夜喧呼敌胆寒”的陈毅元帅,“自信挥戈能退日,河山依旧战旗红”的朱总司令等等。

学识不凡的老板,称儒商。

海尔集团的老总张瑞敏,就是其中翘楚,他把海尔集团打造成了一个既有丰厚利润,又有浓郁文化氛围的现代化大企业。

演艺圈里也有不少儒雅的演员,喜欢读书,学养深厚,称“儒伶”,诸如梅兰芳、孙道临、于是之……

   ③现今,在这激荡时代有些失重的国人身上,儒雅显得愈加稀缺。

人们总说,中国是“衣冠上”“礼仪之邦”。

其实,有不少人举止失当,而且这种失当已经到了令人熟视无睹的地步。

随地吐痰、不讲秩序,无视公德、大声喧哗……

   ④官员儒雅似应正常,但在现实生活当中,好像儒雅的公仆还不太多。

温家宝在2004年人大记者招待会上的儒雅风度,堪称楷模。

温家宝面对各国记者,引经据典,侃侃而谈,诗词典故,信手拈来,妙语连珠,风度儒雅,令人倾倒。

温家宝为什么有这样的渊博学识和儒雅风度?

答案其实很简单,正如他在接受美国《华盛顿邮报》总编采访时说的那样:

“我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读书伴随着我的整个生活。

   ⑤看来,那些钦佩温家宝儒雅风度的官员,那些举止失当的国人,要想使自己也变得儒雅起来,唯一的办法就是多多读书。

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就是这个道理。

儒雅之人,能把传统文化中的诗词、典故、格言,巧妙运用于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当中,素养之深厚,情感之细腻,爱心之深沉,听者为之动心,为之魂牵,让升腾的美好情愫迅速撞击听者的心灵,让感动的涟漪缓缓扩散。

儒雅的表达方式,已经被看作是有文化有礼仪的表现,是做人的高境界。

   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一个社会,如果全民酷爱阅读,就会儒雅之风盛行,这对于提高文明程度,净化社会风气,都是大有裨益的。

——摘自《做人与处世》2015年第6期有改动

(1)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2)本文是针对什么现象发表议论的?

(3)文中第②段采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4)请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阅读本文的启示。

【答案】

(1)当今社会,尤需儒雅之风。

(2)是针对当今社会“儒雅稀缺”“人们举止失当”现象发表议论的。

(3)举例(事实)论证;通过列举大量例子有力地证明了“儒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曾经的最高赞赏。

”的观点。

(4)示例1:

读了文章,我意识到儒雅对个人、对社会的重要性,作为学生,我要多读书,多学习,不断积累,完善自我,让自己成为一个儒雅的人。

示例2:

想要变成一个儒雅的人,就要多读书,从书中汲取营养,不断丰富自己,做到学识深湛,温文尔雅。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的是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中心论点通常出现在文章的四个地方:

①落笔明旨,标题即中心论点。

②开门见山,开篇点明中心论点。

③山断云连,文中推出中心论点。

④剥笋见心,篇末归纳中心论点。

细读全文,我们会发现本文的中心论点,在文章的第一段段末,属于开篇点题。

(2)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中重要语段理解能力。

理解段落内容,要抓住关键语句,注意段落中的关键词语等。

该题涉及的内容在第③段落中:

“儒雅显得愈加稀缺”“有不少人举止失当”可以就此概括归纳。

(3)本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掌握。

举例论证,是指运用典型事例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通过列举典型事例,具体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增强了说服力。

其具体作用要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来作答,特别是寻找语段中的关键句。

此题的论证作用要结合本段的第一句话理解。

(4)此题考查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这是一道主观题,要在充分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联系自己对作品观点的认识来谈启示。

故答案为:

(1)当今社会,尤需儒雅之风;

(2)是针对当今社会“儒雅稀缺”“人们举止失当”现象发表议论的;

(3)举例(事实)论证;通过列举大量例子有力地证明了“儒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曾经的最高赞赏。

”的观点;

(4)示例1:

读了文章,我意识到儒雅对个人、对社会的重要性,作为学生,我要多读书,多学习,不断积累,完善自我,让自己成为一个儒雅的人。

示例2:

想要变成一个儒雅的人,就要多读书,从书中汲取营养,不断丰富自己,做到学识深湛,温文尔雅。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论点的掌握能力,要求学生识记寻找论点的方法,并能结合具体的文章正确运用。

论点就是真实性需要加以证实的判断。

它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的见解、主张和表示的态度。

论点的寻找方法:

 ①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②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③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④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⑤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展开论述。

其中前三项是最常见的。

3.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和父亲坐一条板凳

孙道荣

   上大学后的第一个暑假,回家。

坐在墙根下晒太阳的父亲,将身子往一边挪了挪,对我说,坐下吧。

印象里,那是我第一次和父亲坐在一条板凳上,也是父亲第一次喊我坐到他的身边,与他坐同一条板凳。

   第一次坐在父亲身边,其实挺别扭。

不过,从那以后,只要我们父子一起坐下来,父亲就会让我坐在他身边。

如果是我先坐在板凳上,他就会主动坐到我身边,而我也会像父亲那样,往一边挪一挪。

   工作之后,我学会了抽烟。

有一次回家,与父亲坐在板凳上,闲聊,父亲掏出烟,自己点了一根。

忽然想起了什么,犹豫了一下,把烟盒递到我面前说,你也抽一根吧。

那是父亲第一次递烟给我。

父子俩坐在同一条板凳上,闷头抽烟。

烟雾从板凳的两端漂浮起来,有时候会在空中纠合在一起。

而坐在板凳上的两个男人,却很少说话。

与大多数农村长大的男孩子一样,我和父亲的沟通很少,我们都缺少这个能力。

在我长大成人之后,我和父亲最多的交流,就是坐在同一条板凳上,默默无语。

坐在同一条板凳上,与其说是一种沟通,不如说更像是一种仪式。

   父亲并非沉默讷言的人。

年轻时,他当过兵,回乡之后当了很多年的村干部,算是村里见多识广的人了。

村民有矛盾了,都会请父亲调解,主持公道。

双方各自坐一条板凳,父亲则坐在他们对面,听他们诉说,再给他们评理。

调和得差不多了,父亲就指指自己的左右,对双方说,你们都坐过来嘛。

如果三个男人都坐在一条板凳上了,疙瘩也就解开了,母亲就会适时走过来喊他们,吃饭,喝酒。

   结婚之后,有一次回乡过年,与妻子闹了矛盾。

妻子气鼓鼓地坐在一条板凳上,我也闷闷不乐地坐在另一条板凳上,父亲坐在对面,母亲惴惴不安地站在父亲身后。

父亲严厉地把我训骂了一通。

训完了,父亲恶狠狠地对我说,坐过来!

又轻声对妻子说,你也坐过来吧。

我坐在了父亲左边,妻子扭扭捏捏地坐在了父亲右边。

父亲从不和女人坐一条板凳的,哪怕是我的母亲和姐妹。

那是惟一一次,我和妻子同时与父亲坐在同一条板凳上。

   在城里终于有了自己的房子后,我请父母进城住几天。

客厅小,只放了一对小沙发。

下班回家,我一屁股坐在沙发上,指着另一只沙发对父亲说,您坐吧。

父亲走到沙发边,犹疑了一下,又走到我身边,坐了下来,转身对母亲说,你也过来坐一坐嘛。

沙发太小,两个人坐在一起,很挤,也很别扭,我干脆坐在了沙发帮上。

父亲扭头看看我,忽然站了起来,这玩意太软了,坐着不舒服。

只住了一晚,父亲就执意和母亲一起回乡去了,说田里还有很多农活。

后来有了大房子,也买了三人坐的长沙发,可是,父亲却再也没有机会来了。

   父亲健在的那些年,每次回乡,我都会主动坐到他身边,和他坐在同一条板凳上。

父亲依旧很少说话,只是侧身听我讲。

他对我的工作特别感兴趣,无论我当初在政府机关工作,还是后来调到报社上班,他都听得津津有味。

有一次,是我升职之后不久,我回家报喜,和父亲坐在板凳上,年轻气盛的我,一脸踌躇满志。

父亲显然也很高兴,一边抽着烟,一边听我淘淘不绝。

正当我讲到兴致时,父亲突然站了起来,板凳一下子失去了平衡,翘了起来,我一个趔趄,差一点和板凳一起摔倒。

父亲一把扶住我,你要坐稳喽。

不知道是刚才的惊吓,还是父亲的话,让我猛然清醒。

这些年,虽然换过很多单位,也做过一些部门的小领导,但我一直恪守本分,得益于父亲给我上的那无声一课。

   父亲已经不在了,我再也没机会和父亲坐在一条板凳上了。

每次回家,坐在板凳上,我都会往边上挪一挪,留出一个空位,我觉得,父亲还坐在我身边。

我们父子俩,还像以往一样,不怎么说话,只是安静地坐着,坐在陈旧而弥香的板凳上,任时光穿梭。

(说明以上内容选自《思维与智慧》2015年第8期上,有增删)

(1)请结合全文来说说“和父亲坐一条板凳”时发生哪几件事?

请分点加以概括。

(2)请简要赏析下列句子或划线词语的表达作用。

①坐在同一条板凳上,与其说是一种沟通,不如说更像是一种仪式。

②父亲一把扶住我,你要坐稳喽。

(3)第④段中提到父亲年轻时的事件,有什么作用?

(4)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中父亲的形象和我对父亲的感情。

【答案】

(1)①我和父亲同坐一条板凳抽烟;②父亲年轻时,让吵架双方同坐一条板凳来调节矛盾;③父亲让我和亲自同坐一条板凳,化解彼此的矛盾;④当我升职后,我和父亲同坐一条板凳,父亲告诉我要坐稳。

 

(2)①“仪式”指秩序形式,在文中指我和父亲同坐一条板凳,虽然缺乏沟通,但更多的是父与子之间一种精神的交流的形式,他已经把我当成大人来看待了。

②运用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表层指父亲不希望我摔倒,其实是暗示我在踌躇满志之时,不该骄傲,更多的应该是恪守本分,这样才能坐稳。

 

(3)第④段属于插叙,写父亲年轻时为他人调解矛盾,主要是让大家坐在同一条板凳上,体现父亲年轻时的威严,丰富人物形象。

为下文写父亲调解我和妻子矛盾的情节埋伏笔,增加文章的内涵。

 

(4)①从父亲与我坐同一条板凳,闷头抽烟,可以看出父亲的沉默寡言;②通过父亲虽然不了解我的工作,但他每次都听得津津有味,可以看出父亲对孩子的爱。

表达了我对父亲的赞美和怀念。

【解析】【分析】

(1)此题考查学生从文中搜索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和父亲坐一条板凳”时发生哪4件事,①我和父亲同坐一条板凳抽烟;②父亲年轻时,让吵架双方同坐一条板凳来调节矛盾;③父亲让我和亲自同坐一条板凳,化解彼此的矛盾;④当我升职后,我和父亲同坐一条板凳,父亲告诉我要坐稳。

(2)此题考查学生对画线句子的赏析能力。

结合语境,对句子进行赏析是重要的考点之一。

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

通常解题思路是:

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

(3)此题考查分析写作方法的能力。

可联系上下文理解,第④段属于插叙,写父亲年轻时为他人调解矛盾,主要是让大家坐在同一条板凳上,体现父亲年轻时的威严,丰富人物形象。

为下文写父亲调解我和妻子矛盾的情节埋伏笔,增加文章的内涵。

(4)此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

通观全文,筛选重要信息,从人物的言行中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①从父亲与我坐同一条板凳,闷头抽烟,可以看出父亲的沉默寡言;②通过父亲虽然不了解我的工作,但他每次都听得津津有味,可以看出父亲对孩子的爱。

表达了我对父亲的赞美和怀念。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带着问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就不难找出正确答案。

4.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快乐是一种能力

   ①西方一位哲学家说过,人有避苦趋乐的本性。

现实生活中,人人都追求快乐,但结果大相径异。

为什么?

因为快乐是一种能力。

   ②能力是成功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

实现快乐的能力既不可能与生俱来,也不可能自天而降,只能在社会生活中靠学习、靠思考、靠分析、靠实践而逐步形成并不断发展提高。

这种能力不论是形成过程还是外在表现,都是多方面的,择其要者,主要体现在对_______要_______、对_______要_______、对_______要______。

   ③人非圣贤,有错难免。

这种错,或是讨论中讲了错话,或是创新实践中做了错事。

孔子说得好: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仁之方也,亲亲为大也;亲亲为大,和睦相处,就可快乐起来、振作起来。

事情就是这样:

以己为喻,方能设身处地,推己及人,容人所不及,谅人所不能,起人所不知,礼人所不欲,让同事、同志间的快乐、和谐元素骤然变长,不快乐、不和谐的因子渐而化小。

地厚者自平,宽容者自乐。

人的容量和他成就的事业是成正比的,在容人中,宽容者得到的不仅是乐,还有事业的成功和发展。

《论话》中说:

“宽则得众。

”得众者得快乐得成功。

   ④世界上的事总是有一利就有一弊。

深山老林虽然天蓝水绿,但老百姓饭碗里的东西却未尽可意;城里的物质五光十色、丰富异常,但烦躁与污染却时时惹人烦恼,事情就是这样:

沙中有金、玉中有石,这是事物的辩证法,也是生活的辩证法。

这就需要学会辩证思维,对事,用“两点论”。

世界万物的有与无、聚与散、难与易、长与短、高与下、前与后都是相对而言并相互转化的,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

没必要碰到点不顺心、不如意的事情就唉声叹气、一蹶不振。

要相信,事情总会向好的方面发展,风雨过后会有晴天,从而乐观对今天,快乐奔明天。

   ⑤人不能没有信仰。

缺失信仰,精种就会空虚,灵魂就无所依存。

今天我们信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的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有信仰就要居敬以持其志。

立志才能定其本,志高才可意致远。

有了定本致远之志,才能遇难不退,遇险不惧,面对乌云飘来,静观云卷云舒;面对春暖乍寒,照看花落花开。

坚信,黄河之水无论转多少弯、遇多硬的岩,照样奔腾到海不复还:

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无论路多远、道多难,一定能冲破重重关山最终实现。

事情就是这样:

只有极度信服、尊重并为之奋斗的才能叫信仰。

这种信仰,与志相联,我有钢铁般的强度,既坚硬无比,有难不知难;又韧性无比,有苦亦觉甜,在呼啸前进的过程中,乐观主义伴始终。

   ⑥快乐是能力,能力兴于细微。

只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_______________,快乐就如万山中来的溪水那样,与日俱增,且一路欢歌是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1)下列作为本文的中心论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快乐是一种能力

B. 快乐是能力,能力兴于细微。

C. 实现快乐的能力是逐步形成并不断发展提高的

D. 快乐能力的形成过程和外在表现,都是多方面的。

(2)第①段划线句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

(3)联系全文,在第②段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内容。

对________要________、对________要________、对________要________。

(4)①下列内容填入第⑥段横线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慎思不断,好学不倦,笃行不变,明辨不止

B.笃行不变,慎思不断,好学不倦,明辨不止

C.好学不倦,慎思不断,明辨不止,笃行不变

D.明辨不止,慎思不断,笃行不变,好学不倦

②请简析这样选填的理由。

(5)下列相关链接内容,可用作第________段的事实论据。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相关链接)

1896年,居里夫妇立志向放射性研究领域进军,在一间原来用作贮藏:

闭塞潮湿的房子里,利用极其简单单的装置开始工作。

2年的潜心研究,终于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和镭。

但研究成果并未得到科学界的承认。

为此,以后的4年,不论寒冬酷暑,还是繁重的劳动,毒烟的熏烤,居里夫妇对事业的执着追求使艰辛的工作变成了生活的真正乐趣,百折不挠的毅力使他们终于在1902年,从7吨沥青铀矿的炼渣中提炼出0.12克的纯净的氯化镭,并测得镭的原子量为225。

使那些持怀疑态度的科学家不得不在事实面前低下头。

【答案】

(1)A

(2)引用西方哲学家关于人有趋乐避苦本性的论断,自然引出本文所要论述的话题:

快乐;并能引起读者关注和进一步地思考

(3)人;宽容以待;事;辩证思维;信仰;坚定信念

(4)C;先学后思再行动的排列顺序符合人们认知规律;和第②段第2句“只能在社会生活中靠学习、非思考、靠分析、靠实践而逐步形成并不断发展提高。

”相照应,使论证结构严谨。

(5)第⑤段,居里夫妇立志放射性研究,不顾条件艰苦,他人质疑,历经6年,以苦为乐,终于成功提炼出镭。

【解析】【分析】

(1)找准论点的方法:

一看题目,二看开头和结尾,三看论据。

它的位置通常在标题和开头,答题时应首先考虑。

有的文章的论点要根据论题并结合文章内容自己来概括。

此文题目就是中心论点。

(2)此文第一段引用西方一位哲学家说过的话,引出“快乐”的这一话题,并作为道理论据证明论点,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3)解答此题要注意阅读第二段段未这一句话概括了以下三段所说的内容,即对对人要有宽容心,对事要有辩证脑、对信仰要有钢铁志。

与上下文衔接即可。

(4)选项这几个词是有先后顺序的,一般是做事要广泛的学习,仔细的探究,谨慎的思考,明确的辨别,最后要切实的去实行。

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同时也照应上文,故选C合适。

(5)材料写的是居里夫妇“立志向放射性研究领域进军”“对事业的执着追求使艰辛的工作变成了生活的真正乐趣,潜心研究,终于成功提炼出镭。

”与第五段“有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