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人民政府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767955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都市人民政府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成都市人民政府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成都市人民政府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成都市人民政府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成都市人民政府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成都市人民政府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成都市人民政府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成都市人民政府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成都市人民政府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成都市人民政府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成都市人民政府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成都市人民政府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成都市人民政府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成都市人民政府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成都市人民政府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成都市人民政府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成都市人民政府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成都市人民政府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成都市人民政府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成都市人民政府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都市人民政府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成都市人民政府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市人民政府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成都市人民政府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彭州石化、一汽大众二期等143个项目加快建设;

富士康、重汽王牌等95个项目开工建设。

工业集中发展区基础设施完成投资200亿元。

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获批设立,成都经开区列入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民营工业增加值1100亿元,增长25.2%。

服务业持续提升。

服务业增加值2785.3亿元,增长11.8%。

仁恒置地、兰桂坊特色街区等16个重大商贸项目竣工投用,成都国际商贸城、成都国际金融中心等121个重大商贸项目加快建设。

新增澳新银行、联泰大都会等7家中外资金融机构,新增A股上市公司5家,成功获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首家本地保险公司锦泰财保获批成立,成都银行新增重庆、资阳和眉山3家分行。

新增国家3A、4A级旅游景区10个,接待国内外游客6818.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03.9亿元,分别增长22.3%、20.5%。

成功举办“西博会”等会展节庆活动382个,参会参节8100万人次,会展业直接收入32.4亿元。

成都·

中国中药材价格指数成为中西部第一个全国大宗商品交易价格指数,获批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和全国首批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美食之都”称号。

农业优化发展。

农业增加值285.1亿元,增长4.1%。

新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0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25个,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33个、标准化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230个。

新增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认证161个,新增国家和省级农产品名牌44个。

基本建成彭州濛阳农产品批发市场等33个农业物流基地,新增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49个。

新增节水灌面26万亩,新解决农村3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林业总产值268.9亿元。

获批全国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二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大力发展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完成技改投资1000亿元,技术创新投入57亿元。

强力推进产业集中集约发展,强化“一区一主业”,电子信息、汽车、石化等产业集群发展不断增强,工业集中度74.7%,同比提高4.5个百分点。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广低碳技术,加强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强化重点企业环保和节能减排监管,关停落后产能企业168户,全面退出烟花爆竹生产。

三次产业结构5.1∶44.7∶50.2。

三是战略功能区建设扎实推进。

启动编制13个市级战略功能区规划,基本完成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

建立健全开发建设机制,完善市县两级统筹推进和整体联动的长效工作机制,并同步建设49个县级功能区,全市功能区承载能力明显提高。

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围绕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大力吸引龙头企业和关键配套企业,市级功能区引进重大项目167个,完成投资795亿元。

获批新能源产业、新能源装备、高性能纤维三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二、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深入推进

一是加快了重点领域改革步伐。

深化全域成都城乡统一户籍改革,推行农村居民持有产权和股权进城居住就业,实施市域城乡居民自由迁徙。

深入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积极推动资本市场建设,扩大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范围,成功组建成都农商银行。

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开展国家基本药物“零差率”试点,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推行公立医院管办分离,组建市医院管理局。

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组建西部首家综合性文化产权交易所。

进一步对五城区下放规划、国土、建设和城管等管理权限。

二是加快了全域成都规划编制实施。

按照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历史定位和长远目标,制定了规划建设导则,确立了布局组团化、产业高端化、功能复合化等“九化”规划原则。

编制完成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规划纲要和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示范线和城市绿道系统建设等规划。

修订完善市域现代交通体系规划和新农村规划建设技术导则,编制完成快速轨道交通规划,在全国率先建立乡村规划师制度并正式派驻首批乡村规划师。

完成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编制工作。

三是加快了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示范线建设。

扎实推进11条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示范线和100个示范项目建设,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构建新型城乡形态。

优先安排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一般旧场镇改造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等项目,配套实施113个现代农业产业化项目,同步推进农村新型综合社区建设,21个土地综合整治示范点建设顺利实施,1.4万农村居民居住条件得到有效改善。

积极打造健康绿道等生态景观,绿道体系示范项目基本完工,示范线作用不断显现。

四是加快了农村“四大基础工程”推进。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农村产权确权颁证基本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长久不变”改革试点深入推进,建立集体公益林生态保护资金制度,核实发放耕保基金19.6亿元。

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深入开展,市级财政下拨专项资金4.3亿元,实施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项目34002个。

土地综合整治稳步实施,初步建立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指标交易制度,实施土地整理项目95个,新增耕地7.8万亩,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120个,涉及建设用地整理面积6.3万亩。

农村新型基层治理机制加快完善,村民议事会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水平不断提升,基层干群关系更加密切,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荣获中国全面小康特别贡献城市奖。

三、灾后恢复重建取得决定性胜利

一是灾后重建任务基本完成。

全市灾后重建项目累计完成投资828.9亿元。

城乡住房重建全面完工,分别累计完成4.3万套和13.7万套,灾后重建集中居住点建成749个。

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重建基本完成,169所中小学校和239个卫生重建项目投入使用,电力、通讯、交通等重建项目全面竣工,全省首个灾后重建重大项目成灌快铁建成运营,二王庙古建筑群抢救保护工程全面完成。

“新家园、新生活、新风尚”文明活动深入开展,建成农村新型社区180个。

完成生态修复50万亩,灾区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二是灾区经济振兴发展。

工业重建项目累计开工403个,竣工率98.5%,完成投资116.8亿元。

旅游重建项目累计开工18个,完成投资20.4亿元,商贸服务和粮食流通重建项目累计开工906个,完工率98.4%。

农业重建项目累计开工16个,完成投资53.5亿元。

对口援建项目累计开工380个,完工376个,都江堰“10万亩现代生态农业集聚区”、“闽彭产业园”等合作园区加快建设,具有灾区地域特色的旅游品牌和绿色生态农业加快发展。

都江堰、彭州、崇州、大邑等重灾市县三次产业全面恢复并远超震前水平。

三是有效应对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

8月中旬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发生后,我市立即启动防汛应急预案,及时协调组织救援力量,全力解救被困人员,妥善转移安置受灾群众8.4万人。

灾区干部群众充分运用抗击特大地震灾害成功经验,层层落实防范监测,及时进行应急避险,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有关部门快速响应,千方百计恢复交通、电力、通信和供水等基础设施,全面加强水情、气象监测和地质灾害排查,灾区生产生活得到及时恢复。

四、对外开放合作显著进步

一是招商引资取得突破性进展。

全年实际利用外资位居中西部城市之首,实现64.1亿美元,增长43.2%;

实际到位内资1932.3亿元,增长33.5%。

成功举办第五届中国—欧盟投资贸易合作洽谈会、商界领袖成都论坛、中央企业—成都合作发展论坛、跨国公司成都行等投资促进活动,新签约重大项目374个,成功引进德州仪器、戴尔、联想、SK集团、富士康、仁宝、纬创等世界知名企业,在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上取得重大突破。

落户世界500强企业增至189家。

被《福布斯》评为未来10年全球发展最快城市排行榜第一名。

二是对外合作交流成效明显。

全年进出口总额位居中西部城市之首,实现246.6亿美元,增长38.6%。

新批对外直接投资项目22个,完成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营业额6.8亿美元,增长19.7%。

成功举办中美市长峰会、“成都·

以色列周”、“世博会成都日”、“全球招募熊猫守护使”、成都大熊猫赠澳门等重大国际交流活动。

新增英国谢菲尔德市为友好城市,与澳大利亚珀斯市等5座城市结为友好合作关系城市,国际友好城市增至13个,友好合作关系城市增至28个,荣获“中国国际友城交流合作奖”和“中国国际形象最佳城市”。

三是区域合作拓展深化。

成都经济区区域合作框架协议签订实施,成资、成眉、成阿等合作工业园区进展顺利,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3.9亿元。

成简快速通道、三岔湖旅游快速通道等交通共建项目加快建设,“两湖一山”等旅游合作项目有序推进,成眉合作共建现代农业科技园区顺利实施,成都、资阳和眉山实现区域通信并网共用长途区号。

成都与重庆、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城市合作加强,成都和广州异地就医结算顺利实施。

五、城乡建设和管理进一步提升

一是综合交通通信枢纽加快建设。

西部综合交通主枢纽地位基本形成,双流国际机场第二跑道投入使用,新增成都至班加罗尔、马尔代夫直飞客运航线,机场新货站建成使用,新航站楼建设进展顺利。

率先与铁道部合资组建成都轨道交通公司,全面加快市域轨道交通建设。

成昆铁路货运外绕线、成都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建成运营,成绵乐城际、成都东客站、成蒲快铁、成灌快铁彭州支线等重大铁路项目加快实施,成兰铁路、成贵铁路、成渝客专、成西客专、成雅铁路、火车北站扩能改造和铁路“一所三段”顺利启动,成金快铁进入前期工作;

地铁1号线顺利投运,地铁2号线加快建设;

第二绕城、成德绵、成自泸、成安渝、成德南等5条高速公路开工建设,邛名高速建成投运。

通信枢纽建设全面加快,成都电信1G国际直达数据专用通道顺利开通,“无线成都”综合应用平台、万国数据存储与容灾系统等项目建成投用,成都超级计算中心二期、物联网示范应用等工程加快推进,成都互联网同城直联试验网运行良好,3G网络基本覆盖全域成都。

二是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

中心城区“两轴四片”新开工重大项目19个,完成投资220亿元,东郊企业生活区危旧房改造惠民工程、城中村改造分别完成投资10.2亿元和32亿元。

成灌快速路、成德大道、川陕路改造、三环路龙潭立交桥、天府大道下穿隧道等工程顺利竣工,中心城区打通断头路7条、建成投用人行天桥42座,一环路西门车站等3座上跨立交桥开工建设,成郫灌干道等市域快速通道加快建设。

重点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4亿元,一般场镇改造完成投资30亿元,黄龙溪、平乐、街子等古镇建设成效明显。

新居工程安置房和新型社区分别新增竣工230万平方米、216万平方米。

日供水40万吨的自来水六厂C厂建成投产。

三是城乡管理水平加快提升。

中心城区主要干道和重要街区风貌整治扎实推进,人民南路、滨江路综合整治全面完成,人民北(中)路、蜀都大道综合整治基本完成。

智能交通综合数据枢纽建设方案编制完成,公安交管指挥中心一期工程建成投用。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加大财政投入和补贴,新增公交专用道12条、公交场站11个、公交车1200辆、出租车1000辆。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扎实推进,全面实施“五十百千环境优美示范工程”,深入开展“除陋习、树新风”专项行动,城乡结合部、铁路沿线等区域环境进一步改善,数字化城管向郊区市县延伸拓展,流浪乞讨救助管理成效明显。

四是城乡生态环境加快改善。

深入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中心城区18条重点河道综合治理加快推进,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全面加强,完成50座乡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主要河道水质有所改善。

深入推进大气环境综合治理,扎实开展运渣车、机动车尾气、饮食服务业油烟污染综合整治和秸秆禁烧专项行动,三环路内实现全面禁止燃煤,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16天。

加快实施“三绿工程”、公园景观打造提升、198区域等生态建设工程,完成龙泉山脉8万亩生态植被恢复,新增绿地9700亩,新建50个“绿色家园”和53个市级园林式居住小区。

六、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进一步加强

一是就业社保全面提升。

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大力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四项创建活动、五大创业工程和十项特别培训就业行动计划,基本实现全域成都的充分就业。

扩大失业保险基金使用范围,发放就业培训券20万张8300万元,城镇新增就业15.6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新增转移就业1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5%。

切实强化社会保障工作,全面实现城乡居民一体化养老医疗保险,建立了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和大病医疗互助补充保险制度,实现了农民工综合社会保险与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转接,提高了城乡基本养老金标准、医保待遇、最低工资标准和最低生活保障,荣获“中国爱心城市”称号。

切实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实施按需建设、保障供给、应保尽保,开展社会需求登记和预测研究,进一步扩大保障标准和范围,大规模启动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发放廉租房租赁补贴2万户,新增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房源1.5万套,中心城区经济适用房准入线由家庭年收入4万元提高到5万元。

荣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最高荣誉-民生贡献特别大奖。

二是教育卫生加快发展。

深入推进城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积极扩大农村优质学前教育,新增77个乡镇农村标准化中心幼儿园,全面启动高中新课改,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和6所中职学校分别被评为国家高职高专骨干建设院校和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成都大学等市属高校服务地方发展能力显著提升。

投入2.1亿元对8.7万名中等学校学生实施生活补助和资助,校安工程累计完成投资55.8亿元,19.4万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大力发展城乡医疗卫生事业,完成基层公共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在全国率先实行医疗救助社区首诊制度,完成330万人免费健康体检。

全面加强人口计生工作,实施单方农业人口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开展一系列优生健康免费检查和补助,成功创建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示范市。

市妇女儿童中心、市儿童福利院综合楼、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市青少年宫新宫竣工建成。

残疾人、老龄、双拥、地方志、哲学社会科学等工作全面加强。

三是科技文化不断进步。

深入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引进培育中科院成都物联网产业研究发展中心、成都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研究院等一批研发机构,实施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国家半导体照明示范应用工程,新增国家和省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企业90家,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参加科技保险126亿元,专利申请量31261件、授权量25981件,位居中西部城市首位;

新增驰名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1件,总数位居副省级城市首位。

深入实施基层公共文化“两馆一站一室”建设,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成都博物馆新馆等重大文化设施建设顺利。

广泛开展“运动成都”全民健身活动,成功举办现代五项世锦赛、女子足球亚洲杯等国际赛事,体育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积极推进广播“村村响”、电视“户户通”工程,成功创建首个全国版权示范城市。

四是社会管理切实加强。

深入推进平安成都建设,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严厉打击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各类维稳工作成效突出。

强化综治基层基础,加强流动人口、特殊人群和虚拟社会管理,强化城乡结合部、火车北站等复杂公共场所综合治安,扎实做好交通、消防、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严厉打击哄抬价格不法行为。

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完善群众和信访工作逐级负责制和“大调解”工作体系,全面推行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重大项目信访稳定风险评估和群众信访事项网上公开受理回复,群众信访总量下降24%。

切实加强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帮教安置和社区矫正,不断完善城乡一体的法律服务体系。

积极推进社区居民自治,加强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改革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办法,初步建立覆盖城乡的物业管理服务体系。

成功举办首届世界蜀商恳亲大会和第三届中国(成都)道教文化节。

防震减灾、国资监管、统计、审计、移民、保密、侨台、民宗、参事、档案、兵役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荣获全国人民防空先进城市称号。

七、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强化

一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积极做好人大代表建议、批评、意见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共办结建议、提案1465件,办复率100%,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99.6%。

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加强重大决策法律审查和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

全面完成“五五普法”各项任务,武侯、双流等6个区(市)县被评为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

二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深化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进一步精简行政权力,行政权力事项精简7.4%。

大力推进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公开市政府部门行政权力6888项。

完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规则和基准制度,增强行政执法透明度,促进公正执法。

深入推进市场准入并联审批和投资建设项目分段式并联审批,审批效率明显提高。

实施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市政府工作部门由51个减至41个。

三是不断优化政务服务。

深化各级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积极推行电子政务和电子监察,进一步规范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一窗式”服务,推进规范服务进社区、进乡村。

坚持外商投资企业座谈会制度,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发展诉求和困难,促进政务服务改进和完善。

加大行政决策公开力度,完善公众参与重大行政决策规则和程序,落实政务公开社会评议制度,加强政务公开社会监督,拓宽畅通民意收集和反馈渠道。

市政府门户网站在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中排名省会城市第二名。

四是切实加强廉政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廉政准则》,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集中开展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加强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商业贿赂和小金库等专项治理工作,及时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严格机关公务车辆购置,严格因公出国(境)审批,严格规范公务接待。

深入开展领导挂点、部门帮村、干部包户、结对帮扶等活动,帮助解决基层和困难群众具体困难。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实属不易。

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支持监督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在各个领域和岗位上辛勤劳动、作出贡献的全市人民,向给予我们支持与监督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向大力支持我们工作的中央和省驻蓉单位、解放军和武警驻蓉部队,向给予我们无私援助的上海、重庆、福建等对口援建省市,向所有关心支持成都建设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崇高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社会投资还不理想;

结构调整任务繁重,资源、环境的制约和影响日益突出;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还未有效解决,城乡现代化管理水平仍需提高;

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较大,保民生保稳定的工作需进一步加强。

对此,我们将采取针对性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2011年工作安排

2011年是我市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的关键之年。

按照市委部署,做好今年政府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把握省委确立的“高位求进、加快发展”基本基调,深入实施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动力,全面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奋力推进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着力推进新型城乡形态建设,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完善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开创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新局面,确保“十二五”良好开局。

2011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80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进一步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进一步减少。

实现上述目标,要重点抓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进一步推进三次产业跨越发展

一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

深入实施高端产业发展战略,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产业,推动汽车、石化、冶金建材等现代制造业和食品、制鞋、家具等特色产业高端转型升级。

强力推进产业集群发展,提高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管理水平,加快建设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新能源产业、新能源装备和高性能纤维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深入推进高新区创建世界一流园区、经开区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汽车)示范基地。

全力抓好重大项目促建,促进联想、富士康、仁宝、纬创、中光电液晶基板等重大项目尽快投产,推进彭州石化、一汽大众二期、沃尔沃、重汽王牌、汉能薄膜太阳能电池、中蓝晨光新材料基地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推动戴尔、中铁轨道交通高科技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

深入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发展战略,鼓励支持企业改制上市,进一步优化中小企业和微型企业发展环境,增强民营经济发展活力。

二是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

加快建设物流商贸中心,深化航空物流园区、国际集装箱物流园区等重点物流园区建设,大力发展第三方和第四方物流。

深入实施“中调”战略,启动实施中心城区批发市场改造,着力建设百亿市场、百亿商圈和特色街,培育发展一批高品质亿元楼宇。

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推进商贸业提升发展。

加快建设区域金融中心,强化金融服务创新,着力培育多种金融要素市场,扎实推进金融总部商务区建设。

鼓励成都银行、成都农商银行跨区域发展。

加快发展旅游会展业,大力实施旅游千亿产业工程,全力办好“西博会”、“欧洽会”、泛珠三角市长论坛、“体博会”等重要会展,建设全国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和中国会展名城。

加快培育新兴服务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服务外包、现代法律服务、文化创意和健康服务产业,加强会计审计、资产评估等中介机构的管理服务和品质提升。

扎实推进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建设,培育有国际影响力的成都服务品牌。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以上。

三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继续抓好400万亩粮经丰产示范工程,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生态有机农业,加快建设现代林业产业体系。

加强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加快山丘区抗旱水源建设,大力实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灌区改造,全面推进县域城乡居民饮水提升保障工程。

着力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强农产品物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