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期中题库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76993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35 大小:293.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学期中题库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5页
财政学期中题库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5页
财政学期中题库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5页
财政学期中题库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5页
财政学期中题库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5页
财政学期中题库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5页
财政学期中题库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5页
财政学期中题库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5页
财政学期中题库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5页
财政学期中题库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5页
财政学期中题库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5页
财政学期中题库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5页
财政学期中题库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5页
财政学期中题库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5页
财政学期中题库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5页
财政学期中题库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5页
财政学期中题库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5页
财政学期中题库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5页
财政学期中题库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5页
财政学期中题库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5页
亲,该文档总共2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财政学期中题库文档格式.docx

《财政学期中题库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学期中题库文档格式.docx(2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财政学期中题库文档格式.docx

C.也许是什么

D.大概是什么

10.财政学的规范研究分析方法要回答的问题是(A)。

A.应当是什么

C.证明是什么

D.会怎样

11.规范分析要回答的问题是(B)

A.是什么

B.该怎样

C.会怎样

D.为什么

12.财政学的方法论基础是(C)。

A.数理统计法

B.历史归纳法

C.唯物辩证法

D.归纳演绎法

13.恩格斯认为首创财政学的经济学家是(C)。

A.李嘉图

B.西斯蒙第

C.亚当·

D.瓦格纳

14.1936年,凯恩斯发表了经济学说史上堪称划时代著作的(C)。

A.国富论

B.政治经济学原理

C.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

D.财政学理论与实践

15.古典财政学的创始人是(C)。

A.威廉·

配第

B.魁奈

D.大卫·

李嘉图

16.以下不属于斯密所认为的政府该干的事情是(D)。

A.保护社会不受外国侵略

B.保护每一个社会成员不受其他社会成员的不公正对待

C.提供某些公共机构和公共工程

D.调节社会收入分配的差距

17.下列现象中不属于财政现象的是(C)。

A.养老保险

B.财政赤字

C.银行贷款

D.政府储蓄

18.首次系统地论证了财政赤字的经济合理性的经济学家是(A)。

A.凯恩斯

B.萨缪尔森

C.阿罗

D.布坎南

19.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财政范畴是(C)。

A.公债

B.规费

C.税收

D.国家预算

20.下列属于财政现象的是(B)。

A.企业引进外资

B.企业购买公债

C.企业发行股票

D.企业购买金融债券

21.公共投资范围的拓展与(B)的理论有关。

A.斯密

C.科斯

D.诺思

22.标志着现代宏观经济学产生出版的著作是()。

A.斯密的《国富论》

B.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

C.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D.马克思的《资本论》

23.下列选项中属于财政收入活动的是(A)。

A.公共债务

B.银行利息收入

C.私人证券投资收入

D.政府公共工程投资

2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财政收入活动的是(D)。

A.政府税收

B.政府规费

C.国债

D.银行利息收入

25.下列选项中属于财政支出活动的是(A)。

A.政府职员工资

B.外企人员工资

C.个人消费支出

D.企业投资支出

2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财政支出活动的是(C)。

A.公共教育支出

B.公共工程支出

C.企业捐赠支出

D.行政人员经费

27.下列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财政模式是(C)。

A.家计财政

B.生产建设财政

C.公共财政

D.封建财政

28.实验经济学的奠基人是(B)。

A.阿尔弗雷德·

马歇尔

B.弗农·

史密斯

C.詹姆斯·

布坎南

29.拉弗曲线属于(C)。

A.新凯恩斯主义学派

B.货币主义学派

C.供给学派

D.理性预期学派

30.拉弗曲线描述的是(D)的关系。

A.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

B.政府支出与人均收入

C.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

D.政府收入与税率

31.亚当·

斯密关于财政支出方面的主张是(A)。

A.量入为出

B.量出为入

C.财政赤字

D.赤字财政

32.凯恩斯在税收方面着重分析的是(C)。

A.税负转嫁

B.增加收入

C.税收调节

D.税收制度

33.在我国古代提出“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的是(A)。

A.唐代的杨炎

B.清代的魏源

C.周代的周公

D.秦代的商鞅

34.财政收支安排的依据是(B)。

A.市场供求关系

B.国家预算

C.国债规模

D.财政赤字规模

35.规范分析运用于财政学分析,遵循的社会基本准则是(B)。

A.公平与正义

B.公平与效率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公正与公平

36.现代经济是以市场为基础运行的社会再生产过程,因而被称为(C)。

A.市场过程

B.现代生产

C.市场经济

D.社会经济

二、多项选择题(以下每小题各有四项备选答案,其中至少两项是正确的。

1.下述财政学中的理论中,属于实证分析的有(AC)。

A.若用消费型增值税取代生产型增值税会使社会产出结构发生怎样的变化?

B.税收的累进程度多少为宜?

C.发行一定规模的国债能在多大程度上拉动经济?

D.我国公共部门或财政的规模应该为多大?

2.下述财政学中的理论中,属于规范分析的有(BD)。

A.我国税收的累进率有多大?

B.我国公共部门或财政的规模是过大还是过小了?

C.某项公共支出的主要受益者是哪些群体?

D.对电信行业是否需要政府定价?

3.下列属于中国古代财政思想有(ABCD)。

A.轻徭薄赋

C.官营专卖

D.开源节流

4.下列属于财政学研究范围的有(ABCD)。

A.财政政策

B.财政史

C.公共投资

D.财政制度

5.下列属于财政范畴的有(ABC)。

A.税收

B.公共支出

C.政府预算

D.企业债券

6.研究财政的具体方法有(AB)。

A.实证分析法

B.规范分析法

C.辩证法

D.历史辩证法

7.下述单位属于公共部门的有(ABCD)。

A.政府机关

B.公立大学

C.国有企业

D.国有银行

8.下述单位属于政府部门的有(AC)。

A.卫生部

B.国有企业

C.军队

9.下列观点属于新凯恩斯主义的有(BCD)。

A.政府与市场是替代而不是互补关系

B.更加重视市场机制的作用

C.主张政府进行“粗调”

D.强调增加人力资本.研究开发等具有创新性的投资

10.坚持使用唯物辩证法来研究财政学,要做到(ABCD)。

A.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统一

B.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的统一

C.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的统一

D.质的分析与量的分析的统一

11.政府的经济作用表现在(ABD)。

A.融入并影响现代经济的运行过程

B.利用国家权力干预经济运行

C.强制决定微观经济体的活动

D.实施宏观调控

12.现代西方财政学的代表人物有(ACD)。

B.大卫•李嘉图

C.阿罗

D.萨缪尔森

13.古典财政学的代表人物有(ABC)。

A.威廉•配第

C.亚当•斯密

14.下列属于财政支出现象的有(BD)。

A.发行国债

B.财政投资

C.行政性收费

D.财政补贴

15.凯恩斯认为要解决失业和经济危机问题,必须(AB)。

A.设法提高消费倾向

B.设法提高资本边际效率

C.增加工资

D.提升利率

16.亚当·

斯密认为“廉价政府”要承担的职能有(ABD)。

A.保护社会,使之不受侵犯

B.保护社会上的每个人,使之不受其他人侵犯

C.提高普遍的社会公共福利

D.建设并维持某些公共事业及设施

17.下列属于完整市场体系组成部分的主体有(ABC)。

A.家庭

B.企业

C.政府

D.中介

18.政府与一般实体之间的区别有(ABCD)。

A.规模巨大

B.具有法律赋予的行政权力,可强迫其他实体服从其意志

C.所拥有的资产和取得的收入是社会公众的共同财政收入

D.其支出用以满足社会公共的共同需求

19.财政学的任务包括(ABD)。

A.阐明财政的基本知识

B.阐明财政的基本理论

C.阐明财政的基本研究方法

D.阐明财政的基本管理技能

20.斯密提出税收征收的原则包括(ABC)

A.公平

B.确定

C.简便

D.收入来源稳定

21.斯密在政府支出方面主张有(BD)。

A.量出为入

B.量入为出

C.刺激投资

D.厉行节约

22.凯恩斯在财政支出方面主张有(BC)。

D.廉价政府

23.下列观点属于凯恩斯主义的观点有(ABC)。

A.财政支出可以直接形成社会有效需求

B.财政支出具有经济合理性

C.强调税收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

D.量入为出

24.当前,我国财政运行的大背景为(ABCD)。

A.二元经济结构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生产社会化程度不高

D.生产力水平较低

25.实证分析要回答的问题有(ABC)。

B.会怎样

C.为什么

D.该怎样

三、判断题(认为正确的请在对应括号中画“√”,认为错误的请在对应括号中画“×

”。

1.税收是政府调节收入分配的唯一手段。

(×

2.财政分配的对象主要是剩余价值。

3.财政分配的实质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但它是通过处理国家与有关各方面的分配关系来实现的。

(√)

4.拉弗曲线为刺激供给的增税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5.亚当·

斯密关于税收方面提出的四项原则的核心是公平。

6.凯恩斯最早提出了赤字财政政策。

7.最早提出“量入为出”原则的西方经济学家是亚当·

斯密。

8.公共财政是针对计划经济时期所谓的“生产性财政”或“建设性财政”提出的。

9.拉弗曲线揭示的经济关系集中体现了供给学派的观点。

10.政府采用什么方式征税是一个实证分析问题。

11.财政分配主体是国有企业。

12.公共财政是政府为了获得其所需要的资源和要素而进行的分配活动。

13.所谓“实证分析”,是按事物的本来面目描述事物,说明研究对象“是什么”,着重刻画经济现象的来龙去脉,来判断目前的财政制度是否符合基本的社会准则。

14.“规范分析”要回答的问题是“应当是什么”,即确定若干准则,并据以判断研究对象目前所具有的状态是否符合公平与效率这两大基本准则。

15.历史辩证法是自然科学研究和社会科学研究必须遵循的唯一科学的方法论。

16.财政分配的主体是社会。

17.财政收支是通过国家预算来安排的,国家预算的编制和执行要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审核和批准。

18.不同国家尤其是不同社会性质的国家,其财政现象纷繁复杂,各不相同,相应地,也就反映出不同的财政本质。

19.财政收支是根据市场供求关系来安排的,国家预算的编制和执行要经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审核和批准。

20.中国最大的实际是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1.亚当·

斯密在政府支出方面主张厉行节约和“量入为出”。

四、简答题

1.阐述斯密财政思想的主要观点。

答案要点:

(1)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冥冥中支配着市场经济的运行,政府的角色是“守夜人”;

(2)提出税收的“公平、确定、简便和征收费用最小”四原则;

(3)提出支出应厉行节约、量入为出;

(4)认为财政追求的目标是“廉价政府”。

2.阐述凯恩斯主义财政思想的主要观点。

(1)认为财政支出可直接形成社会有效需求,主张国家干预经济;

(2)重视税收作为调节社会经济和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

(3)量出为入,主张用发行公债的办法来弥补财政赤字。

3.阐述新凯恩斯主义的财政观点。

(1)更加强调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2)认为政府与市场是互补而不是替代关系;

(3)更加重视市场机制的作用,主张政府进行“粗调”;

(4)主张财政政策的调节要深入经济运行的内部;

(5)强调增加人力资本、研究开发等具有创新性的投资,等。

4.简述规范分析法的主要内容。

(1)先确定若干准则,然后据以判断研究对象目前所具有的状态是否符合这些标准,如果存在偏差,应当任何调整;

(2)它所要回答的是“应当是什么”的问题。

5.简述如何将规范分析法运用于社会主义财政学。

(1)要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制度前提;

(2)要根据公平与效率这两大基本社会准则;

(3)判断目前的财政制度是否与上述前提和准则相一致,并探讨财政制度的改革问题。

6.简述实证分析法的主要内容。

(1)按事物的本来面目描述事物,说明研究对象“是什么”,“会怎样”以及“为什么”;

(2)着重刻画经济现象的来龙去脉,概括出若干可以通过经验证明正确或不正确的基本结论。

7.简述如何将实证分析法运用于财政学。

(1)按照财政活动的原貌,勾勒出从财政取得收入直至安排支出的全过程及其产生或可能产生的经济影响;

(2)勾勒出财政活动同整个国民经济活动的相互作用;

(3)以及组织财政活动所建立的机构、制度和各种政策安排。

8简述财政学的研究任务。

阐明财政的

(1)基本知识、基本理论

(2)基本管理技能(3)探索经济规律。

9.简述当前中国的基本国情。

(1)中国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水平。

(1)中国经济呈现明显的“二元结构”特征;

(2)生产力水平较低,生产社会化程度不高;

(3)吃饭财政,人口众多且还有一部分居民处于贫困状态。

五、案例分析题

案例1:

1986年5月5日《纽约时报》载文《美国抗癌失败录》,文中哈佛大学的J·

Baylor博士认为,美国正在抗癌的战斗中遭受失败,“对癌症的治疗工作没多大起色”。

但美国癌症学会的L.Garfield博士则认为:

“毫无疑问,总体死亡率上升的原因是肺癌所致。

如果不考虑肺癌,死亡率就不是上升了8%,而是下降了13%。

请问:

(1)两位博士在确定抗癌治疗效果这一问题上的分析方法有何差异?

(2)这一事例对于我们研究财政学问题有何启示?

(1)前者立足于规范性概括得出的一般性结论,后者立足于实证性研究而更准确第说明了问题的真实结果。

(2)这一事例如果借鉴于财政学的研究,可以概括经济学家的双重任务:

一是解释财政如何运行——实证经济学,二是判断财政运行是否产生良好的效果——规范经济学。

一般来说,经济理论有助于说明那些可能影响某种特定经济行为的因素,但往往无法说明任何具体因素的重要程度,这就需要通过实证研究来测定政府政策的变动对经济行为的影响。

案例2:

温家宝总理曾经说:

“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主要问题是:

第一,农业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这已经成为制约扩大内需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二,一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将是一个长期的任务。

第三,下岗和失业人口不断增加,社会保障的压力非常之大。

第四,城乡发展不平衡,东西发展不平衡,还有相当一部分地区、相当一部分人口处于贫困状态。

第五,财政负担沉重,金融不良资产比例较高。

请分析温总理提出的上述五个问题中,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认识财政学的研究对象?

财政学的对象范围和研究范围是有区别的。

财政学的研究对象是指国家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所进行的一系列经济互动中存在的分配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而研究范围比对象范围宽泛得多,除对象范围外,尚包括对象范围之外的一些现象和事物。

就温总理提出的五个问题来分析,在相当程度上都可以纳入财政学的研究范围,并从中体现财政学的研究对象。

案例3:

夏、商、周,史称“三代”,是中国历史上的奴隶制社会时期。

当时,生产工具简陋落后,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季节转换、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都对农业收成的丰歉有严重影响。

因此,“三代”时期的国家财政分配只能在可能取得收入的基础上来安排支出,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制国用,量入以为出”的财政原则。

但是,“三代”的财政收支平衡,又不是简单的平衡,而是要求“多有结余”。

如,周代就按“耕三余一”的原则来制定财政支出总额,即“三年耕,必有一年之余,八年耕,必有三年之余”。

如果“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

同时,周代还有专项储备,以待急用,即“凡邦国之贡,以待吊用,凡万民之贡,以充府库”。

请问,上述材料反映的财政思想及其原因是什么?

(1)反映了当时“量入为出,多有结余”的财政思想。

(2)因为奴隶制社会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在经济上以农业为主要生产部门,土地的产出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收入,国家财政状况几乎完全依赖并取决于农业生产状况;

但是早期农业社会对自然灾害缺乏抵御能力,农业生产靠天吃饭,不可能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如果没有足够的结余,势必造成国家的社会经济危机。

因此,强调财政收入对财政支出的限制,据此达到以收抵支,收支平衡的目的。

案例4:

2003年中国遭遇了“非典”病毒的侵袭。

面对非典,一个企业或许可以通过市场营销策略的选择,来抓住市场机遇,降低损失。

一个国家,则需要政府积极的宏观调控手段。

抗击非典期间,我国各地各级财政都拿出了相当数目的资金,投入到非典防治之中。

据报刊披露的不完全统计,在该场抗击“非典”的斗争中,中央财政动用预备费20亿元人民币,地方政府动用80亿元人民币,用以完善疫情应急机制,用于非典的预防、治疗和控制。

显然,非典事件对中国整体经济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比如,当年中国取消了“五一”黄金周,国内旅游业也遭受了巨大损失。

请你从财政学的角度谈一下,中国政府在应对非典中的宏观调控作用及其效果。

非典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显然不能完全依赖市场手段解决,公共卫生安全网络的重建和公民对公共安全信心的重建,显然属于政府的职责范围。

政府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首要的是保持消费者信心,彰显我国打造公开、透明、务实、高效的现代政府的努力和决心;

(2)在做好防治非典工作的同时,利用公共财政杠杆来引导市场,如考虑发行公共卫生国债,用于非典的防治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建立;

(3)还应该考虑如何控制市场“借题发挥”,维护市场秩序,避免所谓“非典”概念的假冒伪劣商品泛滥。

 

第一章 财政概念与财政职能

一、单项选择题(共70题)

1.()为政府介入或干预提供了必要性和合理性的依据。

A.经济波动B.公共产品C.公平分配D.市场失灵

答案:

D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的职能包括()

A、筹集资金,供给资金,调节经济B、资源配置,调节经济,发展经济

C、资源配置,收入再分配,经济稳定D、收入分配,稳定经济,发展经济

C

3.收入分配的含义通常指对()的分配

A、国民总产值B、国内总产值

C、国民收入D、社会个人收入

4.财政收入再分配职能主要调节()的分配

A、国民收入与个人收入B、集体收入与国家收入

C、企业利润与个人收入D、国家收入与个人收入

5.财政资源配置职能主要是为了取得()

A、经济效益 B、社会效益

C、经济与社会效益 D、企业效益

6.下列名词中不属于财政用词的是()

A、国用B、国计C、度支 D、度量

D

7.财政是以()为主体的经济行为。

A、中央政府B、地方政府C、纳税人D、国家

8.区分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标准是()

A、排他性B、竞争性C、排他性或竞争性 D、排他性和竞争性

9.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政府的必要职能主要是克服市场失灵和促进社会公平。

在此基础上,对政府职能有“小职能”、“中职能”和“()”三种表述。

A.大职能   B.积极职能  C.全职能    D.宏观职能

B

10.下面哪一项不是政府经济职能观(  )。

A.为市场经济确立法律框架,即政府的首要职能是确定市场准则。

B.影响资源配置以改善经济效率。

C.制定改善收入分配的计划。

D.促进教育。

11.下面哪一项不属于公共需要(  )。

A.公园   B.花园   C.图书馆  D.公共停车场

12.非竞争性的判断标准是(  )。

A.平均成本为零   B.边际成本为零  C.平均成本大于零  D.边际成本大于零

13.下面哪一项不是“职能”的特性。

A.内在的  B.客观的   C.稳定的   D.具体的

14.下面哪一项不是“作用”的特性。

A.抽象的  B.外在的  C.主观的  D.显性的。

A

15.下面哪一项不是公共需要的特征。

A.共同的需要   B.具有排斥性   C.具有竞争性  D.既具有正的外部效应,也具有负的外部效应。

16.下面哪一项不是反映公共产品提供的非竞争性(  )。

A.市场上无法通过竞争方式提供这些公共产品与服务

B.供给方面通常由政府垄断

C.需求方面人与人之间无须为争夺公共品的消费权而竞争

D.在技术上不可行

17.下面哪一项不是反映的公共产品消费的非排他性(  )。

A.在技术上不可行            B.技术上可行,经济上不合理

C.技术进步使小部分产品的排他性消失   D.供给方面通常由政府垄断

18.公共决策理论的研究对象是()。

A. 政府的决策机制      B. 政府的决策过程

C. 政府的决策前提      D. 政府的决策行为

A

19.计划免疫是一种()

A.纯公共产品B.准公共产品C.私人产品D.劣值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