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之路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测试题8份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772474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17 大小:584.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才之路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测试题8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7页
成才之路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测试题8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7页
成才之路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测试题8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7页
成才之路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测试题8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7页
成才之路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测试题8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7页
成才之路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测试题8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7页
成才之路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测试题8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7页
成才之路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测试题8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7页
成才之路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测试题8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7页
成才之路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测试题8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7页
成才之路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测试题8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7页
成才之路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测试题8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17页
成才之路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测试题8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17页
成才之路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测试题8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17页
成才之路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测试题8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17页
成才之路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测试题8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17页
成才之路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测试题8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17页
成才之路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测试题8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17页
成才之路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测试题8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17页
成才之路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测试题8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才之路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测试题8份Word文档格式.docx

《成才之路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测试题8份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才之路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测试题8份Word文档格式.docx(1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成才之路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测试题8份Word文档格式.docx

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

”材料所体现的政治思想是(  )

A.礼治          B.仁爱

C.仁政D.兼爱

【解析】 材料意思是统治者应对鳏、寡、独、孤四种人实行仁政,这符合孟子以民为本的仁政思想。

4.“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老子》。

以上言论反映的思想是(  )

A.唯物论思想B.辩证法思想

C.无为而治思想D.民本思想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由“弱”与“强”相对,可判断包含其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故选B项。

5.“不知壹天下建国家之权称(礼法),上(尚)功用,大(重视)俭约,而僈差等(忽视等级差别)。

”这句话应是战国时期哪两个学派之间的争鸣(  )

A.儒家、道家B.儒家、墨家

C.法家、墨家D.墨家、道家

【解析】 材料体现了儒家仁爱和墨家兼爱的区别。

仁爱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是有等级差别的爱;

墨家的兼爱是没有等级差别的爱,故选B项。

6.下列古代思想家的观点,哪些在建设和谐社会方面有一定合理成分和值得借鉴(  )

①孔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墨子:

“兼爱,非攻”

③韩非:

严刑峻法,残酷镇压

④孟子:

“民为贵”

A.①②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

【答案】 A

【解析】 该题属于组合式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墨子“兼爱、非攻”、孟子“民为贵”思想中都有调解人际关系、缓和社会矛盾的作用,而韩非严刑峻法、残酷镇压的主张容易导致暴政,激化社会矛盾。

7.汉武帝“用主父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和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体现了(  )

A.“君权神授”思想B.“大一统”思想

C.反专制思想D.理学思想

【解析】 主父偃谋实行“推恩令”,其实质是剥夺王国封地,加强中央集权;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以思想上的统一维护政治上的统一,两者都体现了“大一统”的思想。

8.儒家学说在秦朝遭到沉重打击,在汉代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

这种变化同它自身的与时俱进有密切关系。

与先秦儒学相比,经过董仲舒改造之后的汉代儒学(  )

A.坚决排斥了阴阳五行之说

B.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精华

C.提出了“为政以德”的观点

D.从批判时政转变为维护现实统治

【解析】 董仲舒改造之后的汉代儒学吸收了阴阳家的学说,排除A项;

吸收了佛教和道教思想精华的是宋明理学,排除B项;

提出了“为政以德”观点的是孔子,排除C项。

9.(2013·

临沂模拟)“天之生民非为君也,而天立君以为民也。

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

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

”(董仲舒《春秋繁露》)以上言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

①君权来自于神权②以神权限制君权

③民众有反抗暴政之权④君主必须以民为本

A.①②③④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④

【解析】 材料没有反映③,排除含③的选项。

“天立君以为民”体现了①,“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

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体现下①④。

故选B。

10.“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这是清代《弟子规》中的句子,反映了当时的教育(  )

A.鼓励儿童全面发展B.注重儒家伦理教育

C.提倡进行家庭教育D.渗透天人感应思想

【解析】 材料中强调要孝敬父母,这体现了当时的教育注重灌输儒家伦理思想。

11.“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董仲舒《深察名号》)从董仲舒的这句话中可以发现,他(  )

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认为民性本善,君权神授

C.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

D.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思考能力。

董仲舒认为人本性是善的,但却不一定善,所以天就立王来统治,导人为善,这是天意。

由此可判断选B项。

12.《清史稿·

列女传》记载:

蔺氏许嫁于季斌敏,未及成婚,季斌敏亡故,“蔺年十八,矢不嫁”。

二年以后,听说家人张罗自己的再嫁之事,就割下自己的右耳以明心志,三天后又割下左耳。

蔺氏如此行为是受什么思想的毒害(  )

A.法家思想B.道家思想

C.程朱理学D.明清君主批判思想

【解析】 古代妇女守节的观念与程朱理学思想息息相关。

13.“学问以格物致知为先,明善诚身为要,凡诗书、尚书等六经文字,孔子与孟子的遗言,都下过工夫”的学者是(  )

A.朱熹B.陆九渊

C.王守仁D.董仲舒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材料中的思想家是提倡“格物致知”的儒学大家,故选A。

14.某校高二学生在编演“宋明理学”历史短剧时,为陆九渊设计的台词应该是(  )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D.经世致用,工商皆本

【解析】 本题考查对陆九渊思想主张的再认再现能力。

A项是孟子的主张;

B项是荀子的主张;

D项是黄宗羲的主张。

15.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

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的心动。

在世界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

A.孔子B.程颢

C.朱熹D.王守仁

【解析】 本题从佛教禅宗的说教入手,考查学生对陆王心学内容的理解能力。

由上表可以看出,慧能与王守仁都是主观唯心主义者,二者的观点是一致的。

16.假如朱熹与王阳明在同一时代、同一地点相遇,两人最大的分歧在于(  )

A.是否追求“理”

B.求“理”的方法

C.社会价值的体现

D.自我发展的要求

【解析】 程朱理学与王阳明心学的最大分歧在于对待“理”的态度以及求得“理”的途径。

17.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论证伦理纲常。

这个新的角度是(  )

A.三纲五常B.经世致用

C.万物本源D.抗衡佛老

【解析】 根据所学,A、B、D三项说法不符题意。

A项三纲五常最早源于孔子,西汉董仲舒时将其发展完善;

B项经世致用是明末清初思想家们的思想核心;

D项北宋时儒学在吸收佛教、道教的思想基础上形成新儒学即理学。

本题选C项,北宋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论证伦理纲常,提出世界的本原是“理”。

18.朱熹主张“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李贽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二者的主张(  )

A.完全一致B.大同小异

C.针锋相对D.互为补充

【解析】 理解朱熹“革尽人欲”和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张即可选出C项。

19.王夫之是清朝的一位思想巨人,他猛烈抨击“孤秦”“陋宋”。

这一思想的历史价值主要在于(  )

A.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

B.开清代考据学之先河

C.抨击了历代帝王把天下当私产的做法

D.提出了为君之道和治国之道

【解析】 秦朝和宋朝是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建立和加强的重要朝代,结合明末清初思想中反对君主专制的内容可知C项符合题意。

20.下列观点分别出自荀子、董仲舒、朱熹、黄宗羲。

四个选项中言论(序号)与人物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①“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②“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③“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

④“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A.①黄宗羲  ②荀子  ③董仲舒  ④朱熹

B.①董仲舒②荀子③黄宗羲④朱熹

C.①朱熹②董仲舒③荀子④黄宗羲

D.①董仲舒②黄宗羲③荀子④朱熹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不同时期儒学代表人物思想言论的识记能力。

①体现了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

②体现了荀子的思想;

③体现了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批判;

④体现的是朱熹的理学思想。

21.明清之际,产生了冲破传统儒学思想束缚的“异端”思想,其社会原因包括(  )

①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及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②欧美民主、自由思想的传入

③封建专制统治极端腐败

④社会阶级矛盾非常尖锐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判断能力。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①③④均是当时的社会原因,②在明清之际并不存在,当时还没有欧美民主思想的传入,故选B项。

22.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关于民主政治的进步主张是(  )

A.主张实行君主立宪

B.反对君主专制独裁

C.反对重农抑商

D.提出“博学于文,行已有耻”

【解析】 解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限制词语“民主政治”,故C错,因为C属于他们在经济方面的主张;

D错,因为D是他们在治学方面的主张;

A错误,因为他们只是反对君主专制独裁,而并没有提出相应的政治构想。

23.明末清初学者唐甄在《潜书》中说:

“二千年来皇帝皆盗贼。

”唐甄这种政治思想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

①封建制度日趋腐朽 ②商品经济发展 ③个性自由开始成为一种社会风尚 ④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被推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 本题考查明清批判君主专制思想的社会背景。

“二千年来皇帝皆盗贼”是一种批判君主专制的思想,依据课本知识可知其社会背景是①②③,尽管宋明理学受到冲击,但其统治地位没有改变,故④错。

答案为A。

24.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黄宗羲提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对以上三种观念的理解,其共性是(  )

A.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B.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C.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轻视

D.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

【解析】 孟子生活在战国时期,董仲舒是西汉著名儒学家,黄宗羲是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本题要求回答三位思想家的思想共性。

B项说法错误,只有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制度;

C项说法错误,董仲舒“大一统”“天人感应”等儒学思想受到汉武帝推崇,以后儒学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其他两位思想家在当时不受重视;

D项孟子时奴隶制度衰弱,封建制度建立起来,黄宗羲生活在明末清初,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发展而封建专制制度不断衰落,董仲舒时的西汉不属于转型期。

本题选A项,三位思想家的思想主张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25.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内涵不断丰富、发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汉朝时,儒家思想吸收了法家的“大一统”思想

B.董仲舒和朱熹对儒家思想的发展都作出了贡献

C.宋朝时,新儒学中已经吸收了佛教等外国文化的成分

D.明末清初,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被西方文化取而代之

【解析】 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在战国时期形成;

到汉朝董仲舒发展为“大一统”思想;

宋朝朱熹吸收佛教道教思想发展为新儒学——理学。

故A、B、C三项正确。

而D项错在“取而代之”,儒家思想到中国近代五四运动前仍是正统地位。

故选D。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5分,第27题10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3分,共计5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打破贵族的垄断、在思想界呈现出“以民本思潮等为代表的私学文化”(《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的亮点。

材料二 孔子说: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材料三 儒家文化的核心是按照天然的长幼以及男女将每个人编入一个等级组织中,然后,根据出生位置给他课以一辈子不变的责任与义务;

不管是成年之前,还是之后,甚至儿女、弟弟都六七十岁了。

每个人在这个层次秩序中的地位不变,永远是在长者说话时幼者只有听话的分,只能低一等或几等,永远没有自我。

从儿女出生开始,通过《三字经》等经典将他们嵌入“孔家店”,扣上“三纲”包袱,让他们任何时候都会因不服长者的意愿而内疚得无地自容。

——编自陈志武《金融的逻辑》

(1)据材料一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民本思潮”的表现,并分析这一时期“私学文化”得以产生、发展的社会根源。

(7分)

(2)怎样理解材料二中的“礼”?

(2分)

(3)结合材料三分析儒家文化的影响。

(6分)

【答案】 

(1)孔子“仁者爱人”(“以德治民”)。

孟子“民贵君轻”(“政在得民”)。

根源:

土地私有制确立,小农经济形成;

宗法分封制解体,“士”阶层活跃;

学术下移,私学兴办。

(2)这里的“礼”指周礼,表明孔子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

反映了他政治思想保守的一面。

(3)维护了传统家庭的稳定与延续;

抹杀了家庭成员的个性;

家庭成员的“幸福指数”较低。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

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史记·

太史公自序》

材料二 天理流行,触处皆是。

署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

材料三 为下天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

请回答:

(1)材料一对儒学的社会价值有着怎样的认识?

(2)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二说明其“新”在何处?

(3)材料三提出了哪些新的观点?

(4)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

(4分)

【答案】 

(1)认为儒学有助于维护封建等级秩序。

(2)把理和儒家传统道德结合起来(或把儒家传统道德上升到理的高度)。

(3)批判君主专制,藐视君主权威,主张限制君主权力。

(4)春秋战国——儒家学派产生;

西汉——儒家成为正统;

宋明——儒学发展为理学;

明清——儒学受到冲击,但仍是主流。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

“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

”孔子对曰:

“子为政,焉用杀?

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

为政》

材料二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张载《张子语录》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

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

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

材料三 前三代,吾无论矣;

后三代,汉、唐、宋是也。

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1)材料一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中张载的言论指出宋代理学在塑造人格和德操方面有何建树?

(3)根据材料二、三指出朱熹和李贽对孔子思想的态度有何不同?

并分析其原因。

(4)综合以上材料,归纳指出汉代以来儒学长期被奉为正统思想的主要原因。

【答案】 

(1)为政以德。

(2)注重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3)不同:

朱熹认为孔子思想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李贽提出不以孔子言论为衡量是非的标准。

原因:

魏晋以来社会矛盾尖锐,儒学核心地位受到冲击,为维护封建统治,急需重树儒学正统地位。

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4)儒学自身不断发展与完善,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

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

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

故主施赏不迁,行诛无赦,誉辅其赏,毁随其罚,则贤不肖俱尽其力矣。

——《韩非子》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

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

董仲舒传》

材料三 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

曰:

我固为子孙创业也。

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

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三位思想家各处于什么时代?

(3分)

(2)三段材料反映的政治观点有何不同?

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三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别?

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

【答案】 

(1)战国、西汉、明末清初。

(2)材料一韩非子主张法治,他的思想有利于君主专制统治的建立。

材料二董仲舒提出大一统思想,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的思想有利于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材料三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他的思想对以后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材料一、二韩非子、董仲舒的思想是为封建君主专制服务的,材料三黄宗羲的思想体现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

差别原因:

前者处于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后者处于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

 

专题二测试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1.古代四大发明中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用最为显著的是(  )

A.指南针        B.印刷术

C.火药D.造纸术

【解析】 古代四大发明中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用最为显著的是造纸术。

2.郑和下西洋时采用的一项技术,与今天美国的GPS全球定位系统和中欧合作研制的“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具有相似功能。

这项技术促使欧洲(  )

A.告别了骑士时代B.加速了文化进程

C.推动了地理大发现D.引发了社会转型

【解析】 与“GPS全球定位系统”和“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具有相似功能的技术是指南针,它推动了地理大发现。

3.宋代文化教育相对普及,史载:

“为父兄者,以其子与弟不文为咎;

为母妻者,以其子与夫不学为辱。

”为这种现象提供技术条件是(  )

A.活字印刷术的发明B.科举取士人数的增加

C.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D.商品经济的高度繁荣

【解析】 本题考查活字印刷术的作用。

解题关键是抓住“技术条件”这一关键词。

作为为学习提供的技术条件从选项中看只有活字印刷术。

B、C为政策条件,D为经济方面的内容,与题干材料的关系不大。

所以A项为准确答案。

4.据史料记载:

清朝初年使用的《名宪历》等西方历法,遭到杨光先(清朝官吏)的攻击。

康熙帝让杨光先与南怀仁(西方传教士)当众测试天象,南怀仁准确无误,杨光先却误差不断。

于是……复用《名宪历》,杨光先被革职。

对此段材料认识不正确的是(  )

A.中国的科学技术已落后于世界水平

B.南怀仁是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者

C.康熙能够吸收和运用西方先进科技

D.杨光先反对西方传教士的文化侵略

【解析】 由“南怀仁准确无误,杨光先却误差不断”可知A项正确;

根据南怀仁的身份可知B项正确;

“复用《名宪历》,杨光先被革职”说明C项正确;

杨光先反对西方历法与反对西方文化侵略无关。

D项错误。

5.宋史专家邓广铭说:

“宋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

”下列史实能佐证上述观点的有(  )

①设置中书门下,强化君主专制

②商品经济发达,“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③在纺织业发达地区出现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市场

④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三大发明有划时代的发展

A.①④B.①③

C.②④D.②③

【解析】 ①说法错误,设置中书门下,起到了削弱相权强化君主专制的作用,但不属于“空前绝后”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③在纺织业发达地区出现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市场,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应是在明清时期。

6.英国史学家韦尔斯说:

“19世纪以前的两千多年,很少有中国人对于他们自己的文明一般优越于世界其他各处的文明产生过任何认真的疑问。

”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中国古代文明,一直领先于世界

B.中国古代封建政府禁绝任何外来文明

C.中国古代文明并非世界领先

D.古代中国人缺乏对本国文明的深刻反思

【解析】 中国农业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长期处于先进地位。

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保守性及封闭性也使中国人容易做“天朝上国”的美梦。

7.歌曲《龙文》描绘了一种传统艺术:

“一弹戏牡丹,一挥万重山;

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

一画蝶成双,一撇鹊桥上;

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

”这种艺术形式是(  )

A.绘画艺术B.戏剧表演

C.篆刻艺术D.书法艺术

【解析】 本题中“弹”“挥”等词都形容了书法艺术的特点,本题选D项。

8.古代某著名书法家横竖笔道的起端圆润如“蚕头”,捺笔结束时先着力顿挫,再轻挑出尖,使笔之末端略成分叉似“燕尾”;

用墨横轻竖重,字形结体宽绰,端庄平稳,是谓“蚕头燕尾”。

下列书法作品与这位书法家的书体相对应的是(  )

【解析】 题干材料描写的是隶书的特点,选项中只有B项是隶书。

9.如果开设中国古代文艺展,下列文艺形式中最能体现文人审美价值、独特个性的是(  )

A.隋唐的草书B.宋代的风俗画

C.元代的杂剧D.明清的小说

【解析】 此题考查中国古代艺术的发展。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隋唐时期的书法艺术已经发展为自觉艺术,是文人意境的反映;

而宋风俗画、元杂剧、明清小说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崛起,体现了普通大众的需求。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