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工作报告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773363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工作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河南省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工作报告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河南省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工作报告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河南省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工作报告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河南省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工作报告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河南省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工作报告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河南省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工作报告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河南省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工作报告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河南省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工作报告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河南省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工作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河南省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工作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工作报告Word下载.docx

《河南省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工作报告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工作报告Word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南省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工作报告Word下载.docx

回眸历史,我校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的发展建设而生,乘改革开放的浩荡长风而兴;

20年历经坎坷秉持传统,20年笃志办学不负桑梓;

每一个足迹都是**体校人践行社会使命的庄严纪录。

第二部分创建的过程难忘的记忆

创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是国家体育总局推出的一项加强青少年体育业余训练工作的新思路,也是我校实施“品牌强校、特色兴校”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它能更好地推进我校“办出体育特色、培养竞技品牌、突出教育实效、造就复合人才”办学目标的实现,从而形成内涵深厚的学校特色文化。

一、使命篇:

学习理解,宣传发动,改善了《基地》创建的软硬件等工作环境。

创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是一项系统工程,除需要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条件外,更需要饱满的精神状态与和谐的人际环境。

在省、市各级体育局领导们的关心与支持下,我校成立了创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领导小组。

为此,学校做了大量的工作。

1.加深理解、统一思想。

组织全体教职工员工认真学习国家体育总局体竞字[2006]7号《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认定工作的通知精神,深刻理解《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认定办法、认定条件等实施细则,明确《基地》的性质和任务,让全体教职工充分认识创建《基地》工作是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重要举措,对业余训练的教练员队伍建设、规范管理有着重要意义,对我校备战省十七届有着非常的划时代意义。

经过对“国家体育总局[2006]7号文件”及“增加文化课条目通知”的学习、研讨,我校进一步统一了思想认识,充分了解到“基地”的基本条件、人才质量、人才效益、文化教育是“基地”建设的重要标准,它关系到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和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大计,加强文化教育是适应当前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体育人才的重大举措。

在反复的学习、讨论和酝酿等活动中,全校师生下定了决心,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高标准通过《基地》的创建任务。

2.加速宣传、扩大影响。

为了进一步扩大《基地》创建工作的社会影响,我校利用周前会、家长会、学生集会、班队活动以及橱窗、板报等渠道在校内外宣传发动。

通过在我市召开的“全省业余训练现场会”和全市“阳光体育运动会”之际,我校邀请了省、市体育局领导、专家和市委、市政府等有关领导以及中小学校长、体育教师等人员参加,请他们发表建设性意见,请当地新闻单位在报刊、电视台登载信息,推广、报导创建《基地》等情况。

3.加大投力、改善条件。

学校按照“以训练为中心,以教学为基础,以科研为先导”的办学思想,按照“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的相关要求,在原有训练、教学设施设备、科研仪器基础上,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成了4个项目的训练场地;

依照A级食堂要求与标准,改善了食堂条件;

添置了一批“科学选才、训练监控、医疗保障”等方面的仪器设备,为“基地”建设提供了条件保障与后勤服务。

同时,加强了管理制度建设,为各运动队的训练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全年为运动员供餐,无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学校浴室每天坚持正常开放,为运动员训练恢复提供了优质服务。

4.加强管理、组建机构。

学校管理层高度重视“基地”建设,将“基地”创建工作作为学校近期内的中心工作,按照《基地》创建要求,成立机构,制定制度,确定人员,明确分工,各负其责。

邓锁荣校长为组长,全面负责学校“基地”规范化建设领导工作;

毛立新书记负责学校思想素质常规建设及规范管理工作;

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钟建芳副校长负责学校训练常规建设及后勤保障规范化推进管理工作,夏立新副校长负责学校文化教育常规建设及规范化推进管理工作;

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按职能和学校部署进行专项规范具体推进工作。

切实加强了对文化教师的管理,对教练员(指导员)、协管员的管理、经费的管理、场地器械的管理、台帐资料的管理,确保了《基地》创建工作有章可循。

二、领军篇:

狠抓“师资队伍”素质建设,组建了业务水平优秀的强势团队。

有了强势的优秀团队,可以让一切困难迎刃而解,可以叫一切工作开创新篇。

学校根据“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认定的条件,规划学校发展,着力于学校领导班子、文化教师和教练员队伍建设与管理,建立与制定了《我校训练常规管理制度》、《我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不断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领导力、执行力、组织力和教育力。

1.加强“好班子”组织建设,形成了一个“开拓、廉洁、高效”的党政领导团队。

队伍建设首先是领导班子的建设,打造一支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坚持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与体育方针政策的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特别是培养一批善于治理学校的优秀领导人才,是学校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是学校能否在未来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的一项战略性工作。

我校今天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有一个素质优秀、勤奋进取的党政领导班子。

在现任4位副校级以上领导成员中,有3人具有中学高级职称,多次受到省市级表彰奖励,邓锁荣校长还兼任体育局副局长。

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长期致力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和运动队训练与管理的研究与实践。

多年来,学校党政一班人团结协作,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高度重视抓好全校师生员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带领全校教职工奋力开拓,努力完成市政府和市教育局、体育局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为学校的建设与发展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

我校党支部利用每周一的政治学习和每月的党员例会,认真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十七大有关文件精神、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教师法》、《教育法》、《我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学习殷雪梅老师的英雄事迹,并践行“八荣八耻”和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八不准”规定和市教育政风行风建设18条等相关要求。

我校行政班子通过行政例会带头学习,带头实践,处处以身作则,时时率先垂范。

在自找差距、分析原因的基础上,制定有效措施,确保学校各项工作进展有序。

2.加强“三珍爱”师德建设,形成了一个“爱学校、爱岗位、爱学生”的文化教师团队。

从“基地”标准中对文化教育要求,可以看出:

文化教师队伍将是体校的支柱,优秀的文化师资更是体校的财富。

学校树立了“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的办学宗旨,以师德建设为核心,积极开展“三珍爱”师德教育系列活动;

以专业发展为目标,大力改革和创新教师培训形式、内容和方法,加快教师专业成长。

多年来,学校坚持把文化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推进体校内涵发展的重点,积极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注重师资队伍建设与德育工作相结合、与学校特色发展相结合、与校本课程开发相结合、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不断建立和完善了奖惩和考核相结合的师德激励机制。

如,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的标准,积极开展《素质教育下小班化教学的研究》和《小班化音乐教学中学生个性的研究》等课题研究工作,鼓励教师积极撰写教学论文,交流心得体会;

定期举办学术沙龙和教科研活动,相互探讨,切磋教艺,共同提高,认真书写**市中小学课程改革实验教师备课笔记,写好教学反思,每年至少撰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

每学期中青年教师要上一堂校内或片公开课,每学期听课不少于8节。

目前,我校教师的综合素质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许多教育教学论文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或获奖,多名教师在市、片级评优课评比中获得一、二等奖,有3名教师被评为“**市骨干教师”。

市政府督导评估组观察的6节文化课和4节训练课,好课率达100%。

学校多次被评为“我市德育工作先进学校”、“**市文明单位”、“**市优秀教师群体”等荣誉称号。

3.加强“三力争”岗位建设,形成了一个“争先进、争上游、争第一”的教练员团队。

学校始终坚持“为国家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办学方向,以《奥运争光计划纲要》、《2008年奥运争光行动计划》及《我省体育局、我省教育厅关于深化教体结合努力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意见》为指针,以竞技体育需求、市场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高水平体育人才和技能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以创建优势项目、打造项目品牌为重点,努力构建一支能满足竞技体育发展的教练员队伍,形成科学选才、科学育才、科学管理的运行机制。

如,学校采用了“请进来”和“走出去”等形式,组织教练员外出培训、学习、观摩,学业务知识、学技术要领、学管理方法,不断提高教练员业务素质和专业化水平。

要求教练员根据《教练员训练工作手册》,制定好每一阶段的训练计划、训练要求、训练指标,努力备好、上好每一节训练课,教好每一个基本动作,使学生掌握好每一个要领,课后能主动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训练和身体状况等。

另外,学校根据运动训练、教学实践内涵、规律和本质,还建立了激励机制和工作规范制度,做到工作进行有计划,实施过程有措施,完成情况有检查。

要求每一位教练员能全心投入训练指导工作,逐项逐日逐月对训练质量和综合情况进行自我考查和评定。

目前,我校有专兼职教练员8人,其中高级职称4人,占教练总数50%;

本科学历7人,占教练总数的87.5%;

多人次教练员在省、市级刊物公开发表论文,发表论文人数占教练员人数的37.5%。

邓锁荣等3人被评为省业余先进个人、省体育系统优秀教师,乔飞跃等4人多次被市评为优秀教练员。

三、责任篇:

创新“体教结合”办学模式,构建了教学训练一体化管理体系。

针对体校的特殊性,既要培养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又要注重学生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等方面的全面提升。

为此,我校确立了“张扬学生个性、培养特长学生、体教结合并举、全面发展进步”的办学理念,并以此理念引领全校教职工的教育教学行为,坚持按教育规律办学,团结进取,励精图治,开拓进取,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办学效益,确保了学校各项工作井然有序。

在“体教结合”办学模式的构建中,尤其注重学生的品行培养、技能训练、道德教育和文化教学,努力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体校毕业生徐斌同学在2004年高考中以599分获得全省体育专业文化成绩状元。

学校多次被市委、市政府、市体育局、教育局授予“先进单位”、“教育常规管理一等奖”等光荣称号。

1.注重学生的道德教育。

我校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办学方向,积极开展“争做文明教师,争当文明学生,争创文明单位”的“三争”活动,并结合我市的各项创建活动,坚持思想教育,严格管理要求,大力倡导师生文明礼貌,遵纪守法,注重形象。

为了能以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乐于奉献,关爱学生,我校利用每周一举行升旗仪式、主题班队活动等形式,教育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认真学习,刻苦训练,为国争光。

通过学校校长、书记以及教师轮流在国旗下讲话等方式,给全校学生讲规范、讲行为、讲管理、讲不足,分析国内外形势,畅谈理想、目标和发展。

多年来,我校强化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注重常规管理工作的严肃性和及时性,无一例违法犯罪现象发生,师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市政府督导评估组的同志一致认为我校德育工作扎实有效,班级管理严格规范,教书育人成绩显著。

2.注重学生的习惯养成。

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需要学校有高水平的管理和大爱的教育信念。

我校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指导思想,实行了三级管理体制:

一级管理由校领导组织实施;

二级管理由教导处、训练处、政教处、团队组织实施;

三级管理由班主任、教练员、任课教师、班委会组织实施。

学校己经形成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并努力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事事为学生着想,处处为学生考虑,许多教工一心扑在学生身上,全心关注学生思想上、学习上和生活上的不同表现,顾不上家庭、孩子和自身,诚心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

由于体校学生来自全市各个乡镇,从小学五年级到初三年级,年龄差距较大,学生的心理、生理状况都各不相同,而且95%以上是寄宿生,对新的学习、新的环境都不适应。

为此,学校挑选出一批有责任心和爱心的教师担任班主任,手把手地教学生干活、用餐、住宿、打扫、学习和训练,陪着他们学习和生活,教育他们如何生存、学习和发展。

同时,学校每天晚上安排1名行政和2名教师住校值班加强管理。

目前,学生普遍认为在学校能吃得好,睡得香,学习认真,训练刻苦,自理能力强,行为习惯好,同时,也得到了家长的赞许和肯定,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3.注重学生的文化成绩。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它维系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也维系着学校内部的凝聚力和外部的公信力。

“没有文化成绩,体校就会失去生源,学生就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基础”,这是我校教职员工的一致认识。

多年来,我校坚持“求实创新、为人师表”的教风和“刻苦求学、踏实认真”的学风,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和减负规定,学校每学期组织**市、我市的期中、期末水平测试,并对试卷进行分析。

学校要求每位老师每学期开学制定教学计划,期末有教学总结。

目前,我校教师在不断地改变着教育观念,转变着教学方式,许多老师能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出发,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着想,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

如,由于体校学生原来的文化成绩参差不齐,基础较差,我校按照教育法规和要求,上好每一门课程,教师采取个别辅导、分类指导,精心组织教学、复习;

很多老师能自觉地运用新教法、新模式,在备、讲、评、辅等教学环节上进行大胆探索、大胆实践,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张扬学生个性发展。

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学生的文化成绩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2008年中考16人,4人录取华中,9人录取一中,1人录取四中,2人录取直溪高中。

四、耕耘篇:

完善“特长生”培训机制,搭建了培养高水平运动人才的平台。

“如果在体育比赛中不能取得佳绩,那么体校生存的土壤就会干涸,体校今后的发展就会失去动力和源泉”。

20年来,我校围绕“张扬学生个性,培育特长学生”的办学目标和“团结拼搏、争创一流”的学校精神,坚持“体教并举、同步发展”的管理策略,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全局,以创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为契机,以夺取全国、省级以上各类比赛优异为动力,形成了培养、输送更多更好体育合格人才的激励机制,搭建了高水平运动人才的成长平台。

建校以来,学校培养出了陈文圆、沈烨以及林亮、朱爱君、谢庆、王波、张云录、吴佑佳、陈飞等一批国际国内争金争银和破世界记录的体育精英,周期内陈文圆在2006年射箭世界杯打破世界记录;

沈烨在2008年“汤姆斯杯”获得冠军。

目前,我校已连续多年向国家、省级专业队及高校输送了近百名优秀运动员,同时,也为提升我市社会体育与学校体育竞技水平作出了巨大贡献,多次得到省市体育局、我市体育局和**市教育局、体育局的表彰和肯定。

07年获我省体育人才输送奖县(市)组第一名的佳绩。

1.形成一体化训练网络。

为了进一步提升宣传工作的品位,我校注重了经验的积累与提炼,充分利用网络、赛场、电视、报刊等媒体,在不同区域、不同层面传播先进的办学理念和优异的办学成绩,吸引了更多的有识之士关注、支持体校创建《基地》工作。

按照《基地》建设的标准,调整优化了业余训练布局,加强了基层业余训练网点建设,形成了重点项目分类管理的长效机制。

同时,加强了学科教师跨校区教研活动等校本培训力度,深化交流与合作,促进人才、物质和环境等资源的高效整合,为学校的长远发展聚集能量。

篮球、田径、羽毛球、赛艇四个项目按国家体育总局及原国家体委公布的大纲考核标准进行了考核,参加测试人数共有481人次,达到合格以上标准241人次,合格以上率50%。

2.加强专业化队伍建设。

“训练研究”是创新的源泉,创新训练方法是教练员职业幸福的源泉。

学校十分注重教练员队伍的专业发展,制定了教练员培训长远规划,采取了分类、分层专业培训与集中培训相结合等方式,多次邀请了全国著名专家、南京体院教授等来我校讲授进行专业培训,鼓励教练员积极参加体育系统专业培训,要求年轻教练必须参加函授学习,确保了职称学历达标。

学校领导班子与教练员一起研究、制定的30多项训练常规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了教练员的专业水平,促进了教练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目前,学校训练部门有完善的训练制度和计划,有教练员评聘和考核制度,有选材测试和训练监控制度,有运动员进退队、考勤、参赛、输送等制度,且规范齐全;

学校多年坚持对各项计划的检查,有评比、有表彰、有总结、有批评,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齐全规范率达100%,并有详实的原始记录,输入微机管理;

我校每一位教练员均能自觉地按规定的统一标准,拟定年度、阶级、周训练计划及课时计划,且各种计划具有一定的全面性、合理性、科学性,及时撰写日小结、周小结、月小结、全年训练总结,基本上形成了一个品德优良、技能精湛、意志顽强、作风过硬的“研究型”教练员队伍。

邓锁荣校长撰写的《体育理论课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乔飞跃撰写的《运动训练对决定长跑运动成绩的生理因素的影响》等数十篇论文发表于《新课程研究》、《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报刊杂志上。

3.坚持科学化选材标准。

用科学的标准选好苗子是培养高水平运动人才的关键因素。

我校注重信息软件建设,按“基地”内涵要求,规范进行人才库信息管理,在原医务室的基础上设置了体科室,配备了专职人员,下设主任、科学选材领导小组、训练监控领导小组的指导,现有5项价值约15万元科研设施设备,其管理先进,实现信息自动化,为运动训练提供了全面服务和保证。

教练员入库内容有个人信息、执教业绩、人才培养、考核奖惩;

运动员入库信息内容有形态机能、生理、生化、一般身体素质及专项技术等内容,还有参赛、输送大纲考核,文化考试等材料。

各项目在训运动员的个人信息、教练员业务档案、综合素质情况进入微机管理。

输入信息规范齐全,管理严格,随时为教练员科学训练提供信息反馈和依据。

目前,学校使用省统一的人才库软件管理系统,入库人数230人,根据提供05-08年运动员在训名单,入库率为100

%。

如,篮球队通过对优秀篮球运动员不同年龄段、不同位置、不同运动水平的体格、身体成分、体型等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等指标的测试、统计、分析,了解到优秀运动员成长的规律性特征,为篮球运动科学性的选材、训练提供了客观依据,与此同时,也积累了第一手材料。

4.制定规范化训练制度。

我校制定了规范化训练管理制度,确保每一个运动队的训练质量。

每一支运动队能做到早上晨练和放学晚练,假期训练不停止;

每一名运动员在训练时能不怕苦、不怕累,勤学苦练,顽强拼搏;

能服从教练,听从指挥,积极主动地掌握每一个细节和要领。

通过校领导亲临指导,教练员严格要求,学生认真刻苦训练,体校的竞技体育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我校田径队在省市(县)级田径赛中,名次由建校初的55名上升到前15名,一直保持在省甲级队前列。

06年取得历史性的突破,获得全省第五名;

07年参加省县组田径比赛获金牌总数和团体总分两项第一名的好成绩;

同年,在省十六届全运会再获团体总分和金牌总数县组排名两个第一名的优异成绩。

08年参加省县组田径比赛获团体总分第一名、金牌总数第五名;

在08年11月刚结束的我市十三届运动会上,学校田径队再次荣获小学、初中组团体总分、金牌总数第一名。

我校男篮(高中、初中、小学组)一直保持在我市的领先位置。

近十年来,始终处于全省前3名,两次获全国中学生篮球赛第6名。

07年荣获中学组冠军;

少年男篮甲、乙组在十四、十五届省运会分获2块金牌的好成绩。

08年4月获省县级组比赛第一名,08年8月参加我市十三届小学、初中组篮球比赛获两个第一。

我校女子足球队在省十一届“省长杯”上获第一名,08年女足乙组、丙组均获省年度比赛第一名,08年9月女足队伍再获省“省长杯”冠军。

五、聚能篇:

展望未来,责任重大;

认清形势,狠抓整改,为学校《基地》建设的长远发展聚集能量。

构建一套全新的训练、教育理念,确定一个科学的奋斗目标,是办好一所学校的关键。

目前,我校教练员队伍的结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与学校发展和快速发展的竞技体育形势不相适应的现象,特别是教练员学历、职称偏低,业务水平不高,敬业精神还不够强,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是学校继续发展进步的关键。

学校将继续按“基地”内涵要求,进一步推进教练员培养工作,使之符合“基地”建设的要求,从而为学校的快速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部分创新的征程美好的明天

回顾我校的发展史以及刚刚走过的“创建”过程,我们确实感到欣慰和自豪。

短短几年里,学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校园面貌换新颜、教师队伍出新秀、学校管理立新规、德育工程育新人、教育科研谱新篇、教学质量创新高、训练水平上新台阶等等。

当然,面对未来,责任重大,肩负使命,砥砺致远,因此,验收的结束并不是《基地》创建的结束。

为此,我校将根据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竞技体育发展的形势及省、市体育工作的要求,遵循“全员参与、全面发展、全程管理”的指导思想,开拓进取,真抓实干,与时俱进,在未来的征程中不断求索,再创辉煌。

1.树立一个指导思想:

学校将始终坚持“为国家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作为第一要务,将德育教育工作放在首位,以科学训练为核心,创新机制,培育市场,拓宽渠道,形成“招得进、留得住、教的好、送的出”的质量效益型的办学特色,实现学校跨越式的发展。

2.造就一支精干队伍:

创建《基地》以来,遇到的问题不少:

如何落实《基地》建设中的思想、组织、场地、资金、发展等要求,怎样解决教练力量、经费等不足的问题等等。

这一些问题,都需要一支政治上强、业务素质高、思想观念开拓、有强烈事业心、责任心的队伍。

我们觉得人才是第一资源,只有看准了“人”,用对了“人”,事业才会有发展,工作才会有起色。

因此,培养造就一支精干的管理者、文化教师和教练员等人才队伍是《基地》生存的关键。

3.培养一批后备人才:

国家体育总局创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的主要目的是“发现、培养体育后备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