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学的故事简短些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775014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科学的故事简短些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关于科学的故事简短些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关于科学的故事简短些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关于科学的故事简短些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关于科学的故事简短些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关于科学的故事简短些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关于科学的故事简短些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关于科学的故事简短些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关于科学的故事简短些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关于科学的故事简短些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科学的故事简短些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关于科学的故事简短些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科学的故事简短些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科学的故事简短些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在十四个兄弟中他最小。

童年时波义耳并不特别聪明,说话还有点口吃,不大喜欢热闹的游戏,但却十分好学,喜欢静静地读书思考。

6、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1639至1644年,曾游学欧洲。

在这期间,他阅读了许多自然科学书籍,包括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伽利略的名著《关于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

这本书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

他后来的名著《怀疑派化学家》就是模仿这本书写的。

7、爱迪生一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小学,他的学问是靠母亲的教导和自修得来的。

他的成功,应该归功于母亲自小对他的谅解与耐心的教导,才使原来被人认为是低能儿的爱迪生,长大后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

8、爱迪生从小就对很多事物感到好奇,而且喜欢亲自去试验一下,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为止。

长大以后,他就根据自己这方面的兴趣,一心一意做研究和发明的工作。

他在新泽西州建立了一个实验室,一生共发明了电灯、电报机、留声机、电影机、磁力析矿机、压碎机等等总计两千余种东西。

爱迪生的强烈研究精神,使他对改进人类的生活方式,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2.科学家的小故事(简短一点)

爱迪生在几十年间几乎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爱迪生在七十五岁的时候,还每天准时到实验室上班.有个记者问他:

“爱迪生先生,你打算什么时候退休呢?

”爱迪生为难地说:

“糟糕,这个问题,我活到现在还没有来得及考虑呢!

”爱迪生未成名前是个穷工人.一次,他的老朋友在街上遇见他,关心地说:

“看你身上这件大衣破得不象样了,你应该换一件新的.”“用得着吗?

在纽约没人认识我.”爱迪生毫不在乎地回答.几年过去了,爱迪生成了大发明家.有一天,爱迪生又在纽约街头碰上了那个朋友.“哎呀”,那位朋友惊叫起来,“你怎么还穿这件破大衣呀?

这回,你无论如何要换一件新的了!

”“用得着吗?

这儿已经是人人都认识我了.”爱迪生仍然毫不在乎地回答.。

3.科学家的故事(简短点)

1.金冠之谜赫农王让金匠替他做了一顶纯金的王冠,做好后,国王疑心工匠在金冠中掺了银子,但这顶金冠确与当初交给金匠的纯金一样重,到底工匠有没有捣鬼呢?

既想检验真假,又不能破坏王冠,这个问题不仅难倒了国王,也使诸大臣们面面相觑。

后来,国王将它交给了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冥思苦想出很多方法,但都失败了。

有一天,他去澡堂洗澡,他一边坐进澡盆里,一边看到水往外溢,同时感到身体被轻轻拖起。

他突然恍然大悟,跳出澡盆,连衣服都顾不得穿就直向王宫奔去,一路大声很着“尤里卡”,“尤里卡”(Fureka,我知道了)原来他想到,如果王冠放入水中后,排出的水量不等于同等重量的金子排出的水量,那肯定是掺了别的金属。

这就是有名的浮力定律,既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其大小等于物体所排出液体的重量。

后来,该定律就被命名为阿基米德定律。

2.数学王子高斯解难题德国哥廷根大学,一个19岁的青年吃完晚饭,开始做导师单独布置给他的数学题。

正常情况下,他总是在两个小时内完成这项特殊作业。

像往常一样,前两道题目在两个小时内顺利地完成了。

第三道题写在一张小纸条上,是要求只用圆规和一把没有刻度的直尺做出正17边形。

他没有在意,埋头做起来。

然而,做着做着,他感到越来越吃力。

困难激起了他的斗志:

我一定要把它做出来!

天亮时,他终于做出了这道难题。

导师看了他的作业后惊呆了。

他用颤抖的声音对青年说:

“这真是你自己做出来的?

你知不知道,你解开了一道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悬案?

阿基米、牛顿都没有解出来,你竟然一个晚上就解出来了!

我最近正在研究这道难题,昨天不小心把写有这个题目的小纸条夹在了给你的题目里。

”多年以后,这个青年回忆起这一幕时,总是说:

“如果有人告诉我,这是一道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难题,我不可能在一个晚上解决它。

这个青年就是数学王子高斯。

3.诺贝尔故事诺贝尔小时候身体非常瘦弱。

十岁时,随母亲前往俄国的贝德尔堡,与父亲团聚,并开始接受家庭教师的指导。

十七岁时,到美国留学,两年之后回国,进入父亲的公司从事研究工作。

诺贝尔受了父亲的影响,对研究炸药很有兴趣,后来因为制造炸药和开发油田,赚了很多钱。

但是,他看见自己发明的炸药用于战争,感到十分痛心,故毕生努力呼吁世人把火药用于和平。

诺贝尔用他的巨额财产成立基金,每年发奖金给世界上对物理、化学、生物、医学、文学、和平事业有杰出贡献的人。

能够获得诺贝尔奖金,一直被认为是一种极大的荣誉呢!

实验室里雾腾腾,诺贝尔正在忘我地工作,他的哥哥来找他,说:

“诺贝尔,我正在整理我们家族的家谱,你是名闻世界的人物,没有你的自传怎么行呢?

你写份自传吧。

“哥哥,不用吧。

”“那怎么行呢?

”诺贝尔的哥哥劝说道,“弟弟,你写自传并不是为你自己,而是为我们家族呀!

你写吧。

我们家族的家谱里有你的自传,就会增添光彩的!

”诺贝尔还是不同意,他哥哥就反复劝说,最后,甚至是哀求了:

“弟弟,你是怕耽误你的时间吗?

如果那样,你就说说,我来记录、整理吧。

”“我实难从命。

诺贝尔态度谦逊,但语气坚定地说,“我不能写自传,在宇宙漩涡中有恒河沙粒那么多的星球,而无足轻重的我们,有甚么值得写的哟!

”原来如此!

他认为自己做的一切只是为人类该做的一点点事而己,为甚么要拿对人类的一点点贡献去换取荣誉呢。

因此,他始终不答应。

诺贝尔的哥哥只好叹息着走了。

诺贝尔又埋头做起实验来。

诺贝尔的遗嘱,是他理想的精华,心血的结晶。

虽然他身拥巨富,却不愿把财产分配给亲友们。

他认为:

大宗财产是阻滞人类才能的祸害,凡拥有财富的人,只应给子女留下必须的教育费用,如果留下过多的钱财,那是奖励懈惰,使他们不能发展自己的才干。

因此,他不顾亲友们的反对,决定用自己的全部财产,设立诺贝尔奖金,奖励当代的世界精英。

4.莫瓦桑发明人造金刚石的故事金刚石作为一种稀有的贵重物品,自古以来就是财富的重要象征。

在大自然中,金刚石以极少的矿藏量深埋在地底下。

偏偏是这种少得出奇的金刚石具有世界万物中独一无二的特性:

它是自然界中最硬的一种矿石。

金刚石的这一特性,使它具有广泛的社会用途:

有人将它镶嵌在金光闪闪的戒指、耳环等首饰中,以象征坚贞不渝的爱情;

有人把它制成锋利无比的金刚钻,用来切割钢铁、玻璃等等。

可是,储量如此稀缺的金刚石,远远满足不了社会对它的巨大需求。

渴望拥有金刚石的人往往会天真地想,要是有一天金刚石能成为大量存在的物品,那该多好!

1893年,法国科学院宣布了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

法国化学家莫瓦桑尴地研制出了人造金刚石!

片刻间,这一爆炸性的特大喜讯传遍全法国,传遍全世界。

人们轰动了,法国轰动了,世界轰动了!

莫瓦桑一下成为新闻媒介的焦点,成为人们心目中巨额财富的生产者,在法国,甚至有人称他为“世界富翁”。

早在发明人造金刚石之前,莫瓦桑已经是法国一位颇负盛名的化学家了。

1886年,莫瓦桑首先制取了单质氟。

6年后。

他又发明了高温电炉。

不过,莫瓦桑并没有被鲜花和。

4.简短的科学小故事

赫农王让金匠替他做了一顶纯金的王冠,做好后,国王疑心工匠在金冠中掺了银子,但这顶金冠确与当初交给金匠的纯金一样重,到底工匠有没有捣鬼呢?

爱国者阿基米德

在阿基米德晚年时,罗马军队入侵叙拉古,阿基米德指导同胞们制造了很多攻击和防御的武器。

当侵略军首领马塞勒塞率众攻城时,他设计的投石机把敌人打得哭爹喊娘。

他制造的铁爪式起重机,能将敌船提起并倒转,抛至大海深处。

传说他还率领叙拉古人民制作了一面大凹镜,将阳光聚焦在靠近的敌船上,使它们焚烧起来。

罗马士兵在这频频的打击中已经心惊胆战,草木皆兵,一见到有绳索或木头从城里扔出,他们就惊呼“阿基米德来了”,随之抱头鼠窜。

罗马军队被阻入城外达三年之久。

最终,于公元前二一二年,罗马人趁叙拉古城防务稍有松懈,大举进攻闯入了城市。

此时,阿基米德正在潜心研究一道深奥的数学题,一个罗马士兵闯入,用脚践踏他所画的图形,阿基米德愤怒地与之争论,残暴的士兵哪里肯听,只见他举刀一挥,一位璀璨的科学巨星就此陨落。

5.关于科学的小故事(短的)

爱迪生指着正在孵蛋的母鸡问妈妈:

“母鸡把蛋坐在屁股底下干嘛呀?

”妈妈说:

“哦,那是在孵小鸡呢!

”下午,爱迪生突然不见了,家里人急得四处寻找,终于在鸡窝里找到了他。

原来,他正蹲在鸡窝里,屁股下放了好多鸡蛋孵小鸡呢!

父母看了以后,哭笑不得,只好把他拉出来,又是给他洗脸,又是给他洗衣服。

还有一次,他看见鸟儿在天空中自由飞翔,就想:

既然鸟能飞,人为什么不能飞呢?

于是,他找来一种药粉给小伙伴吃,为了让小伙伴飞上天空去。

结果,小伙伴差点儿丧命,爱迪生也被父亲狠揍了一顿。

好不容易,爱迪生长到了8岁,父母把他送进了一所乡村小学读书,以为从此以后他能安安份份上学了。

谁知,他仍然爱追根问底,经常把教师问得目瞪口呆,窘迫不堪。

有一回上算术课,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了“2+2=4”,爱迪生马上站起来问:

“老师,2加2为什么等于4呢?

”这个问题把老师问住了,他认为爱迪生是个捣蛋鬼,专门和老师闹别扭,于是,在上了三个月的课以后,爱迪生就被老师赶回家了。

6.简短的科学小故事,有趣点的.

“发明大王”爱迪生

电报、电话、电灯,这些东西在科技发达的今天看来是多么的普通和司空见惯,谁也不会因此而惊奇。

可是你知道这些东西对于当时的人们是多么的至关重要和欣喜若狂吗?

人类因此而记住了它们的发明者——爱迪生。

被人们称为“发明大王”的爱迪生,是美国著名的科学家和发明家。

他的一生,仅是在专利局登记过的发明就有1328种。

一个只读过三个月书人,怎么会有这么多发明创造呢?

我想,如果你听说过“爱迪生孵小鸡”的故事,就一定会明白,他的成功源于强烈的好奇心。

1847年,爱迪生降生在美国俄亥俄州米兰市的一个商人家庭里。

很小的时候,爱迪生就显露出了极强的好奇心,只要看到不明白的事情,他就抓住大人的衣角儿问个不停,非要问出个子丑寅卯来。

一天,他指着正在孵蛋的母鸡问妈妈:

爱迪生的母亲是位伟大的母亲。

她没有因为独生子被撵回来而责怪他,相反,他决定自己把孩子教育好。

当她发现爱迪生好奇心重、对物理、化学特别感兴趣时,就给他买了有关物理、化学实验的书。

爱迪生照着书本,独自做起实验来。

可以说,这就是爱迪生搞科学发明的启蒙教育。

长大了的爱迪生,学会了无线电收发报技术。

他在斯特拉得福铁路分局找到了一个夜班报务员工作。

按规定,夜班报务员不管有事无事,到晚上九点后,每小时必须向车务主任发送一次讯号。

爱迪生为了晚间休息好,白天能钻研发明创造,就设计了一个电报机自动按时拍发讯号。

这就是电报机的雏形。

没过多久,他又对电报机进行了改进,经过多次试验,一架新式的发报机试制成功了。

爱迪生望着自己发明的机器,欣慰地笑了。

应该说,爱迪生的每一项发明都是和他的好奇心紧紧相联的。

在他发明了电报之后,又开始搞电话实验。

他发现传话器里的膜板能够随着说话声音引起相应震动,就仔细观察,并且在笔记本上做了详细记录。

由此,一个“会说话的机器”做成了。

人们听到这个消息,都纷纷前来观看,并称他为“最伟大的发明家”。

所以,好奇心是一个人取得成功、展示智慧的先决条件。

不仅著名的科学家需要好奇心,我们普通人要学习知识、有所成就也需要好奇心。

1991年7月,《光明日报》科技部曾对全国青少年科技小发明比赛中获奖的118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您的主要心理特征”一栏里,92%的同学写的是“好奇心强”。

湖南零陵地区道县一中的少年何骥,在一天到鸡棚捡蛋的时候,禁不住好奇地想道:

鸡蛋到底为什么一头大一头小呢?

是大头先出母体还是小头先出母体呢?

为了弄清这个问题,他每天一放学就立刻赶回家,蹲在鸡棚旁静静地观察,有时甚至连晚饭都忘了吃。

两个多月以后,何骥终于发现:

鸡蛋是大头先出母体。

为此,他写了论文,得到许多生物学家的称赞。

他的发现,居然是鸟类文献中还没有记载过的新发现。

成才需要好奇心,但是有了好奇心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能够成才。

要想有成就,还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好奇心就好比一粒种子,没有种子就长不出参天大树,没有好奇心的人也不可能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种子播种在黑土里以后,经过人们的浇灌、培育,会逐渐地破土而出,由小苗长成栋梁。

有了好奇心,再加上汗水和心血,也一定能够使你成为有用之才。

当代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说:

“好奇心很重要,要搞科学离不开好奇。

道理很简单,只有好奇才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可怕的是提不出问题,迈不出第一步。

“正因为好奇心如此重要,所以,许多人都把好奇心称为成功者的第一美德。

对于一个有志成才、渴望成功的少年来说,好奇心是最宝贵的。

7.关于科学家的故事(短的)

爱迪生在几十年间几乎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

爱迪生在七十五岁的时候,还每天准时到实验室上班。

有个记者问他:

爱迪生未成名前是个穷工人。

一次,他的老朋友在街上遇见他,关心地说:

“看你身上这件大衣破得不象样了,你应该换一件新的。

在纽约没人认识我。

”爱迪生毫不在乎地回答。

几年过去了,爱迪生成了大发明家。

有一天,爱迪生又在纽约街头碰上了那个朋友。

“哎呀”,那位朋友惊叫起来,“你怎么还穿这件破大衣呀?

这儿已经是人人都认识我了。

”爱迪生仍然毫不在乎地回答。

8.简短的科学故事(急啊

爱迪生在一八七七年开始了改革弧光灯的试验,提出了要搞分电流,变弧光灯为白光灯。

这项试验要达到满意的程度。

必须找到一种能燃烧到白热的物质做灯丝,这种灯丝要经住热度在二千度一千小时以上的燃烧。

同时用法要简单,能经受日常使用的击碰,价格要低廉,还要使一个灯的明和灭不影响另外任何一个灯的明和灭,保持每个灯的相对独立性为了选择这种做灯。

这在当时是极大胆的设想,需要下极大的功夫去探索,去试验。

丝用的物质,爱迪生先是用炭化物质做试验,失败后又以金属铂与铱高熔点合金做灯丝试验,还做过上质矿石和矿苗共一千六百种不同的试验,结果都失败了。

但这时他和他的助手们已取得了很大进展,已知道白热灯丝必须密封在一个高度真空玻璃球内,而不易溶掉的道理。

这样,他的试验又回到炭质灯丝上来了。

他昼夜不息地用到了一八八0年的上半年,爱迪生的白热灯试验仍无结果。

有一天,他把试验室里的一把芭蕉扇边上缚着一条竹丝撕成细丝,全副精力在炭化上下功夫,仅植物类的炭化试验就达六千多种。

他的试验笔记簿多达二百多本,共计四万余页,先后经过三年的时间。

他每天工作十八、九个小时。

每天清早三、四点的时候,他才头枕两、三本书,躺在实验用的桌子下面睡觉。

有时他一天在凳子上睡三、四次,每次只半小时。

到了一八八0年的上半年,爱迪生的白热灯试验仍无结果,就连他的助手也灰心了。

有一天,他把试验室里的一把芭蕉扇边上缚着一条竹丝撕成细丝,经炭化后做成一根灯丝,结果这一次比以前做的种种试验都优异,这便是爱迪生最早发明的白热电灯——竹丝电灯。

这种竹丝电灯继续了好多年。

直到一九0八年发明用钨做灯丝后才代替它。

爱迪生在这以后开始研制的碱性蓄电池,困难很大,他的钻研精神,更是十分惊人。

这种蓄电池是用来供给原动力的。

他和一个精选的助手苦心孤诣地研究了近十年的时间,经历了许许多多的艰辛与失败,一会儿他以为走到目的地了,但一会儿又知道错了。

但爱迪生从来没有动摇过,而再重新开始。

大约经过五万次的试验,写成试验笔记一百五十多本,方才达到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