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支持惠州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的若干意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77546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支持惠州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的若干意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关于支持惠州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的若干意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关于支持惠州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的若干意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关于支持惠州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的若干意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关于支持惠州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的若干意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关于支持惠州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的若干意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关于支持惠州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的若干意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关于支持惠州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的若干意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关于支持惠州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的若干意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支持惠州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的若干意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关于支持惠州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的若干意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支持惠州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的若干意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支持惠州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的若干意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以经营性园区为导向,实现政府与市场的无缝衔接,建设国家高新区体制机制创新的示范区。

使高新区真正成为我市自主创新的核心区、现代产业体系的先导区、国际科技合作的承载区、体制机制创新的先行区、科学发展模式的示范区。

2、发展目标。

2010-2015年,以创新环境营造和高端产业集群化发展为主线,以专业园区和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为载体,以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为保障,全面提升仲恺高新区的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能力,完成《惠州仲恺高新区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方案》设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到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2200亿元;

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3200亿元。

在平板显示、LED照明、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细分领域形成具有全球规模和技术影响力的创新集群,成为积聚创新要素、发展高科技产业和引领惠州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基地,成为环境优美与产业发展相互协调、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现代化、生态型的新城区,把仲恺高新区建设成为率先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创新型科技园区。

二、整合创新资源,加强规划引导,建设现代化、创新型城市功能区

(一)引导重大创新资源向高新区集聚,强化“核心功能区”优势

引导全市重大创新资源如新建大型高新技术项目、国家工程中心和国家实验室、大型科研机构、风险投资和信用担保机构、科技中介机构等向仲恺高新区集中;

支持仲恺高新区引进一流的研究机构、培训机构、标准认证机构以及具有影响力的产业(技术)专家或团队,进一步提高园区的知识层次和创新资源富集程度,强化高新区“核心功能区”优势。

(二)实施规划导向,推进“一区四园五镇”协同发展

在我市发展规划上,按照功能差异化和协同化原则,高标准编制《仲恺高新区主体功能区规划》,整体优化“一区四园五镇”的功能布局。

“一区”就是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四园”,即:

一是仲恺高新科技产业园(即原仲恺高新区),重点发展孵化器、总部经济,利用仲恺大道商业区改造,发展高科技服务业,构建现代化液晶产业园,成为广东重要的自主创新发源地和电子信息制造业升级转型的示范区;

二是惠南高新科技产业园(原广东惠州工业园/惠州数码工业园),重点加强知识型园区和专业化园区的功能建设;

三是东江高新科技产业园,引导形成高成长企业的聚集地和加速器,支撑仲恺高新区经济的持续增长;

四是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地,以海外平台和留学生创业为导向,依托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等机构的海外网络资源,大力引进海外留学人才创立高技术企业,建设成为惠州市留学人才创业和发展基地。

“五镇”是指陈江、惠环、沥林、潼侨、潼湖等5个镇(街道),以建设专业化园区为导向,在已有产业和资源基础上,重点推进LED照明、运动器械等产业集群发展。

(三)支持高新区加强配套能力建设

将高新区纳入我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整体规划,使城市供电网、通讯网、交通网、道路网等重要公共基础设施覆盖高新区;

在大型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如大型文化体育场馆、医院、学校等重点工程规划选址上对高新区给予倾斜;

加快仲恺大道商业化改造步伐,提升仲恺高新区的住宿餐饮业、现代物流业、金融商贸业等商业设施的服务水平;

支持高新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省重点交通项目建设,提升高新区的综合配套能力,力争用2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高新区内的基础设施升级改造任务;

加强高新区污水处理厂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力争2012年高新区下辖的四园五镇均建成生活污水处理厂并投入正常运营,同时做到污水收集管网统一规划、配套建设、同步运行,确保生活污水处理厂建成后切实发挥实际效用。

到2015年园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5%以上,工业污水处理率100%,确保水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着重引进低能耗、低排放的企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将高新区建设成绿色环保、节能低碳的生态园区。

(四)支持高新区统筹城乡发展

努力实现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让广大农民群众在教育、医疗、交通等方面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待遇,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缩小收入差距;

通过扩园扩区,整合各产业园区、镇(街道)的资源,实行严格的环保准入制度,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现代服务业,缩小城乡差别,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力争成为全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示范区。

三、加大政府财政科技投入的力度,健全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支持高新区开展科技金融等业务

(一)市政府加大对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的支持力度

以广东省支持高新区发展专项经费为引导,加大市区两级财政的投入力度,为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2010-2015年,市、区两级每年安排1000万元设立“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专项资金”,专门用于支持仲恺高新区建设国家创新型科技园。

(二)支持高新区加大对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的投入力度

2010-2015年间,通过财政支持和各种途经融资20亿元,带动社会投资150亿元,用于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

资金的主要用途:

支持高端人才引进、知识载体与全球创新网络建设;

吸引社会资本,完善园区创新创业资本环境;

促进企业成长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加快产业升级、集群创新和现代服务业发展;

加强城市功能区建设、区域协同和新兴组织建设。

(三)完善风险投资和贷款担保体系

市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支持仲恺高新区建设适合风险投资企业集中发展的环境,引导市财政控股的风险投资公司、担保公司向高新区集中,吸引风险投资公司和天使投资进入高新区发展,争取引进风险投资和担保公司10家以上;

发挥风险投资引导资金的投入导向作用,整合市、区两级风险投资和担保公司,建立创业投资风险补偿机制,争取每年解决20~50个以上高端项目的融资需求。

(四)建立多元化的企业融资渠道

重点支持仲恺高新区内高新技术企业上市融资,支持骨干企业发展;

支持仲恺高新区获得国家“非上市公司股权代办系统”试点园区资格,为仲恺高新区高成长型企业提供上市融资渠道;

依法大力推进仲恺高新区企业债券发行工作,优选一批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

积极引导香港汇丰银行、恒生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在仲恺高新区开设分支机构;

引导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抵押、可动产抵押等灵活多样的金融服务创新;

引导仲恺高新区企业加大R&

D投入,使企业真正成为创新投入的主体。

四、实施人才战略,建设珠三角地区一流人才的聚集高地,建立人才引进和培养的长效机制

把聚集国际国内高端人才作为建设创新型特色园区的重要任务,支持仲恺高新区建立人才引进和培养的长效机制,大力引进和培养尖端技术研发和高端产业发展以及企业和园区管理所需的各类高层次人才,建设惠州一流人才的聚集高地。

2010-2015年,支持仲恺高新区设立人才专项资金,主要用于高端人才项目资助和生活补贴、国际国内人才中介公司的中介费补贴、人才培训机构资助、企业国际合作与交流经费补贴,努力在关键领域引进和培养50名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高新技术产业领军人才和200名掌握国际前沿技术的高层次留学归国人员。

五、努力建设创新发展平台,提升创新载体的档次和运营水平,支撑创新型特色园区的建设发展

(一)以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为核心,完善园区开放式创新环境

积极开展与欧盟委员会及各国驻华机构的沟通与合作,在惠州建设欧盟项目孵化中心;

开展创新驿站试点工作,全面介入国家创新驿站工作体系;

积极加入欧洲商业创新网络,吸引国际资本参与到园区科技型企业的创业中;

与国际知名信息公司合作,开展专利分析、信息收集、项目规划等有利于引进高水平科技项目的各项工作;

继续拓展产学研合作,建立具有惠州产业特色的专业技术数据平台、创新信息服务平台、产品检测服务平台,逐步培育行业主导的技术创新发展模式。

(二)推进企业孵化平台建设,构建完善的孵化体系

支持仲恺高新区继续加强创业中心建设,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加完善的创业环境;

鼓励高新区结合专业园区建设和主导产业需求建设多种形式的专业孵化器,强化专业孵化器功能;

加强与全国孵化器协会的合作、沟通;

加强留学生创业园建设,吸引和鼓励留学归国人员参与仲恺高新区发展。

2015年前完成孵化面积20万平方米,同时要进一步提高孵化器运营水平,优化服务环境,创新服务手段,提升服务能力。

(三)建设现代企业加速器,助推高成长型企业发展

现代企业加速器是高成长型企业创新发展平台,是助推高成长性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2015年以前,支持高新区建设50万平方米企业加速器产业基地,制订相关政策,营造服务环境,创造快速通道,全力推动高成长型高技术企业发展。

(四)加强企业研发中心、公共技术研发服务平台、博士后工作站建设

支持高新区重点企业建设市级以上企业研发中心。

2010-2015年,新引进或建设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和各类检测机构100个以上;

选择高新区重点企业研发中心承担行业公共技术研发服务平台的任务,形成覆盖高新区主导产业的公共技术研发服务平台体系;

支持高新区符合条件的企业建设博士后工作站和院士工作站。

(五)加强专利产业化平台建设,完善高新区知识产权工作体系

充分发挥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的作用,支持高新区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政策体系,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服务环境;

对高新区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优先列入市重大产业化计划给予支持。

(六)建设科技中介服务平台,提高科技中介服务能力

高新区要高度重视科技中介服务平台建设,研究制订促进中介机构发展的政策,建设适合科技中介企业发展的环境,聚集和培育科技中介机构群体,健全中介服务职能,提高中介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高新区创新服务环境。

六、进一步壮大高效创新型企业群体,以集群化方式培育特色主导产业和发展高端产业,建设珠三角地区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基地

(一)培育内生性增长机制,发展高效创新型企业群体

落实粤港惠共建仲恺高新区合作框架协议,加强园区企业孵化、产业升级、平台建设等服务功能建设。

2010-2015年,新聚集和培育6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00家高成长型高新技术企业,30家大型骨干高新技术企业,其中至少培育4家年销售收入超100亿元或5家年销售收入超50亿元的领军企业;

引导企业建立内生性增长机制,提高企业研发能力、标准创制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承担国家及地方重大专项能力,以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规模化发展能力。

(二)集中各方力量,建设区域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以市、区两级科技计划联动为基础,争取国家、省科技计划和专项资金支持,引导风险投资机构投入,围绕高新区主导产业,每年重点支持30~50个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培育一批高科技种子企业,建设区域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三)培育优势产业集群和创新集群,打造珠三角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

支持高新区发展电子信息、新能源等主导产业,推动主导产业在细分高端领域实现集群化发展;

重点培育六个产业集群,即平板显示产业集群、LED产业集群、新能源与节能产业集群、汽车电子产业集群、移动通信产业集群、工业设计及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

积极推动TCL液晶产业园、科锐半导体照明芯片、龙旗移动通信、亿纬锂能储能动力电池等重点项目的建设。

至2015年,力争使高新区2~3个产业集群在全国产生重要影响并对区域产业发展起到强大示范带动作用;

制订产业集群的升级技术路线图,提升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推动创新集群的形成和发展。

七、全力支持高新区开展科技招商工作,把高新区建设成为惠州市科技招商的示范基地和承接全球创新资源的前沿阵地

(一)认真研究新形势下科技招商策略,强化科技招商工作

高新区要在新形势下认真研究科技招商策略,强化科技招商工作,为全市科技招商工作提供示范。

加强对产业集群要素资源的引进和产业链上下游项目的招商,进一步提高主导产业集中度和产业配套水平;

注意研究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企业转移的趋势,在“高端、高附加值”上下功夫;

积极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产业,积极引进企业总部,发展总部经济;

加强对招商方法的研究和运用,重视对招商信息的收集分析和招商网络渠道的建设;

加强招商队伍建设,搞好招商服务,提高科技招商的水平和成功率。

(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建设面向全球配置创新资源的国际化平台

积极参与国际经济与科技交流合作活动,引导高新区企业与国外大学、科研机构及有关企业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合作;

积极争取国家商务部和科技部的支持,以仲恺高新区为依托设立国际创新型企业投资促进平台,建设面向珠三角地区的国际专属投资促进信息渠道,促进企业与国际风险资本和先进技术的有效融合,提高惠州市面向全球配置创新资源的能力,培育区域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八、支持高新区实施跨区域合作,以高新区为龙头,统筹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协调发展

支持高新区与市内其他工业园区的产业协同,错位开展联合招商、共同策划,促进跨区域战略合作;

制订高新区总部经济政策,引导区外大型高新技术企业在高新区设立企业总部或研发基地,鼓励区内企业向区外转移低端制造环节,实现区内外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促进区内外在不同产业领域、产业层面上实施集群化发展,统筹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协调发展。

九、落实自主创新政策,拓展高新区发展空间,为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一)落实鼓励自主创新的财税政策和政府采购政策

落实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依据国务院《实施<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若干配套政策》制订的鼓励自主创新的有关政策,落实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扶持科技中介机构、鼓励创业投资和社会资金支持自主创新活动、企业技术开发费用税前抵扣等优惠政策以及省级以上企业研发中心进口规定范围内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仪器、设备,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等税收优惠政策。

实施政府采购支持政策,将高新区企业研发生产的重点高新技术产品列入惠州市政府采购目录并优先购买。

(二)优先保障高新区用地

为支持高新区建设创新型特色园区,今年2月,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推动惠州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决定》(惠市委发〔2010〕5号),将东江高新科技产业园、惠南高新科技产业园、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地3个园区及陈江、惠环、沥林、潼侨、潼湖等5个镇(街道)纳入惠州仲恺高新区的管理范围,高新区在原有12.46平方公里土地基础上,辖控面积扩大至320平方公里。

将高新区全部纳入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范围,科学编制高新区城乡建设规划。

以惠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指导,结合城乡建设规划,优先保障高新区项目用地。

十、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加强领导协调,形成建设创新型特色园区的合力,全面推动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

(一)加强对创建创新型特色园区工作的组织领导

成立惠州市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长和广东省科技厅厅长担任组长,市政府分管高新区的副市长和广东省科技厅副厅长担任常务副组长,市政府相关副秘书长、高新区党委书记及管委会主任、省科技厅有关处室负责人共同担任副组长,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建立国家、地方和园区主管部门会商联动工作机制和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协调创建中遇到的重大问题。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高新区管委会,负责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的具体推进工作。

(二)推动适应创新型特色园区发展的体制与机制建设

支持高新区探索“政府+公司化”的管理机制,允许高新区在法律框架下进行用人制度、薪酬制度、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探索,进一步发挥高新区的优势;

高新区管委会作为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享有市一级经济管理权限和县(区)一级行政管理权限;

设立一级财政;

市直各职能部门可在高新区率先进行管理机制改革试点,认真研究如何对高新区进一步下放管理权限并提高服务效率,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服务的新模式,为全市改革开放创新经验、提供示范;

成立“惠州仲恺高新区政产学研推进指导委员会”,指导和推动高新区通过实现大学和科研机构、产业和政府力量的有机结合推动高新区的创新发展;

推进高新区管委会管理职能的转变,强化对创新活动的支撑和导向作用,使之成为区域创新发展的发现者、参与者和服务者。

(三)适度调整对高新区管委会的考核导向

按照国家科技部对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的要求,从“四位一体”和“五个转变”出发适度调整对仲恺高新区管委会的考核指标体系,突出对高新区知识创造和孕育创新的能力、产业化和规模经济能力、国际化和参与全球竞争的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几个方面的考核和引导,支持仲恺高新区管委会根据科技部的导向要求,按照《惠州仲恺高新区建设创新型特色园区规划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推进建设,引导和支持仲恺高新区创建国家科技型创新园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