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一步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性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777233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进一步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性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如何进一步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性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如何进一步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性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如何进一步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性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如何进一步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性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如何进一步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性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如何进一步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性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如何进一步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性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如何进一步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性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如何进一步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性Word格式.docx

《如何进一步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性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进一步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性Word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如何进一步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性Word格式.docx

“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强调的正是集体的智慧与力量。

集体备课正是一种集思广益,将个人才智转化为集体优势,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

那么怎样才能进一步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性呢?

  

(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

没有课前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哪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

没有课前的胸有成竹,哪有课堂上的游刃有余。

因此备课尤其是集体备课是至关重要的。

它的意义在于:

  ①有利于发挥集体智慧,有效地弥补教师备课过程的不足。

如果仅靠个人孤军奋战,有时会出现理解上的错误,古语说得好: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通过集体备课,我们可以发现问题,可以发现别人的长处,可以弥补自己专业知识上的不足。

  ②有利于准确地把握教材的重难点;

  ③有利于省时、省力,提高工作效率;

  ④有利于资料共享,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⑤有利于开发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推广优秀老师的教学经验,缩短青年教师的成长周期。

  

(二)进一步规范集体备课的程序

  集体备课的基本程序是:

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二次备课――重点跟踪――课后交流(这五个步骤中个人初备与集体研讨是集体备课的两个重要环节)

  1.个人初备

  备课组长要提前一周告知组员下周集备内容并分配好任务,要保证每篇(节)课要有一个人作中心发言,中心发言内容为:

①教材内容的分析(包括教材地位与作用,重、难点的确立,教材的处理等);

②教学过程的设计(包括情境创设――新知探求――范例选择――巩固练习――归纳总结――作业布置等);

③教法与学法的选择。

当然以上发言内容其他教师事先也要准备好,这样才能取得与其他教师交流的资格,或者说是交流的本钱,这样听中心发言才会有真正的感受与收获。

在集体备课中,如果只有“中心发言人”对文本作深入的研究,其他教师不去深入解读文本、搜集资料,就很难产生相互交流、启发、争论、碰撞的机会,这样的教师不可能有自己的观点与见解,充其量是一个“看客”和“听众”。

每位教师是否落实好个人初备这一过程,是关系到集体备课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

  2.集体研讨(它是集体备课的最重要的环节)

  集体研讨的过程可分为三部分:

  ①是总结上周教学中的得与失。

有哪些成功之处,存在哪些不足,哪些内容必须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弥补与强化。

  ②是研讨本周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定位、重点与难点的处理及教法与学法的选择。

  ③是重点研讨教学过程的以下六个环节,集中组员集体智慧,实现资源共享。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堂导入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

它对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往往有着重要的影响。

有的老师一上课就开门见山,这对于许多课来说是难以成功的。

因为学生还没有进入状态,你就叫他们冲锋陷阵,没有遇到强敌,问题可能不是很大,但一出现阻力,难度大一点,自然就会有人落伍掉队,也容易让你这个指挥者失去信心,乱了方寸。

课堂引入,可以说是师生临战前的总动员,做得好不仅能启迪学生的思维,而且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教学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听课过程中,我发现有的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非常擅长于教学情境的创设,在集备时,可以发挥他们的长处,这个环节可以请他们作主要发言,其他教师再进行补充。

这样设计出来的教学引入情境融入集体智慧的结晶,供交流共享,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省时、省力,提高工作效率。

我想这就是集体备课给我们所带来的好处,在这过程中,大家都是收益者。

  例如:

在讲授《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时,我就是借用了某位青年教师创设的情境来引入教学,也取得很好的效果:

同学们,我愿意在一个月(按30天算)内每天给你们1元,但在这个月内,你们必须:

第一天返还我1分钱,第二天返还我2分钱,第三天返还我4分钱……即后一天返还我的钱数是前一天的2倍,你们愿不愿意?

此问题一出立即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这么“诱人”的条件到底有没有陷阱?

只有算出“收支”对比,才能回答愿与不愿意。

“支”就是一个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问题,如何求出这个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呢?

这正是本节课所研究的课题。

这样创设情境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又紧扣本节课的主题与重点,为后续的课堂教学的展开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2)设置问题,探求新知

  探求新知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感知思想方法的主要途径。

为了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教师应努力创设出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的问题情境,有序地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展开充分的思维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课堂教学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学生学习的体验过程,这一点正是新课改对我们教学的要求。

听课中,我发现有的教师的教学“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还比较严重。

例如:

一位教师执教“函数的奇偶性”的教学片段如下:

  教师: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函数的奇偶性,它是非常重要的性质,在高考中时常被考查,我先给出函数的奇偶性的定义。

(教师边板书边讲解定义)……

从定义中可以得到判断函数的奇偶性的方法与步骤……下面我们讲例题……

  (以上的分析讲解不到6分钟,教师把大量的时间用在函数的奇偶性判断和简单应用上,再往后,就是学生的练习、教师的点评)

  这位教师为了节省出更多的时间来解题,省略了“函数的奇偶性”的建立过程,直接将结论“告知”给学生,可能效果(这里指的是学生的解题)不会差,但从落实新课程教学理念,从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来看,结论也许就是相反了。

怎样才能创设出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的问题情境,首先教师等自身的思考外,我想我们可以借助于集体备课这个平台,发挥集体优势,我想如果每位教师都能够将这个环节的精彩片段供大家交流共享,一定会大大提高我们集体备课的品味,这样的集体备课我想大家也愿意参与。

  (3)精讲范例,加深理解

  例题教学可以说是课堂上的实战示范,不仅能帮助领悟有关概念与原理,还能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例题教学的有效手段是暴露思维和变式教学。

  1.在例题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多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要适时追问学生理由,暴露其思维过程。

一位学生谈完后,教师还要问其他学生有没有别的想法,尽可能做到一题多解,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2.讲解例题时不能就题论题,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例题进行变式或拓展引申。

变式教学是例题教学的一个有效手段,因为通过变式可以创设出“思辩”的情境,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

另外通过变式帮助学生把学过的零散、单一的知识系统化和规律化。

在例题教学中,可适当改造题目的条件和结论,进行一题多变,做到举一反三。

当然变式时要有明确的意图,要指出它与原题的联系或提炼出一些注意点与启示等。

用“变”来揭示问题本质,用“变”来展示认知过程,用“变”来培养学生以不变应万变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有关二次函数求最值问题复习课中,我选用这样的一道题:

求二次函数y=2x2-3x+1,x∈R的最小值。

然后以这个题目为载体进行下列的变式:

  变式1:

求二次函数y=2x2-3x+1,x∈[-1,0]的最小值;

  变式2:

求函数y=2x4-3x2+1,x∈R的最小值;

  变式3:

求二次函数y=2x2-3x+1,x∈[-1,a]的最小值;

  变式4:

求二次函数y=2x2-ax+1,x∈[-1,0]的最小值;

  变式5:

已知二次函数y=2x2-ax+1,在x∈[-1,0]上的最小值为3,求实数a的值;

  变式6:

已知不等式2x2-ax+1≥3,在x∈[-1,0]上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本题我采用了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动态变式方法,由浅入深设置了一连串的变式问题,不仅使二次函数在给定区间上的最值的各种情况得以展现,有效地突破了二次函数相关问题的教学难点,同时保证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这样的变式教学可使不同层次学生的理解力得到相应的提高,又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关怀取向。

  (4)强化训练,巩固双基

  解题训练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通过训练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概念的理解,巩固基础知识;

掌握方法,培养技能;

领悟思想,训练思维品质。

补充什么训练,哪个环节需要学生动笔,教师要有预见性、针对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可能出现的“隐患”精心设计一些易混、易错题让学生练习,或者在讲解例题的某个环节学生容易错的地方,让学生去尝试、去暴露。

通过这些训练引起学生的注意,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在学习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时,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我预感到其中的两个性质1.a>b且c>d?

圯a+c>b+d,该性质不可逆性是学生应用时的易错点;

2.a>b>0且c>d>0?

圯a&

#8226;

c>b&

d>0,该性质正数条件是学生应用时的易漏点。

于是围绕该“隐患”精心设计了下列两组易混、易错题让学生练习,以引起学生的注意。

  第一组练习:

①已知≤x≤2,≤y≤2,求x+y的取值范围。

  ②已知≤x≤2,求y=x+的最值。

解此题不少学生受惯性思维的影响,得到结论:

1≤x+≤4,错误地认为ymax=4,ymin=1,造成这种原因是对函数最值的理解只关注到大小关系,而忽视了等号的成立条件,忽略了上述性质不可逆性。

通过这样训练能够让学生进一步明白利用同向不等式的可加性推出的不等式是正确的,但由于该性质的不可逆性,由它所确定的范围往往被扩大了,造成“假最值”现象。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我又布置了下面习题让学生巩固练习:

已知f(x)=ax2+bx,-1≤f

(1)≤1,-2≤f

(2)≤3,求f(3)的取值范围。

  第二组练习:

④已知≤x≤2,≤y≤2,求的取值范围。

  ⑤已知≤x≤2,-≤y≤2,求的取值范围。

  解此题不少学生受惯性思维的影响,错误地认为:

-1≤xy≤4,而忽视了同向不等式相乘需要“正数”这个条件。

通过这样训练能够使学生进一步明白使用概念、公式、定理时要注意它使用的条件。

  各这个环节时可以发挥好老教师的作用,因为他们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可以预设出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这个环节可以请他们作主要发言。

  (5)归纳小结,拓展深化

  课堂小结也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它虽然所用时间不多,但是直接影响到整节课的教学效果,成功的小结可以起到画龙点精的作用。

课堂小结时要认清两个基本任务:

一个是回顾、总结、反思所学习的内容与方法;

另一个是拓展、深化、提出新的问题。

在听课中,我发现有些教师或多或少地忽视了课堂小结这一环节。

有的教师对课堂小结匆忙一带而过,有的甚至由于下课时间到了也就省略掉了。

有的老师即便有课堂小结也处理不好,比如: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首先这样的小结问题提得太大,学生不容易回答,也可能出现无效回答的情况,不能击中要害。

虽然学生能说出各个知识点,却很少能把知识点展开,更别说高度的梳理和概括了,结果课堂小结就成了学生简单总结知识点的过场戏,这样的课堂小结反映了教师只注重形式而忽视了实效性。

  有的老师课堂小结处理得相对合理些:

  案例1:

《函数的概念》课堂小结:

教师结合教科书中的思考让学生充分讨论得到认识:

初中所学的函数定义是从运动变化的观点出发,适用于有解释式表达的函数;

高中给出的定义是从集合、对应的观点出发,更具有一般性。

两种定义在实质上一致的,只不过叙述的出发点不同,这样通过讨论总结学生加深了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建构了自己的知识网络。

  案例2:

《数学归纳法》课堂小结:

  1.Where?

(这节课研究什么问题)2.Why?

(为什么要引入这种方法)3.What?

(这种方法的思想和内涵是什么)4.How?

(这种方法如何应用?

应用时应注意什么)这位老师要求学生从以上四个方面进行思考,有利于学生站在新的高度认识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整体认识,这种课堂小结很有适用性。

  (6)布置作业,提高升华

  作业是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

搞题海战术已经不能适应当前课改的要求。

有效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所以作业如何设计,也应是集体备课研讨的内容之一。

这要求教师先要深入题海、精心选择、精心设计,利用集体备课的时空,敲定典型的、富有实效的巩固习题,这样既能保证学习效果,又能减轻学生的负担。

  当然在设计和布置作业时要有梯度和区分度,要分开层次,不拿同样的作业去对待所有的学生。

比如,在设计和布置作业时,可设必做题(基础题)和选做题(提高题),有的同学要全做,有的同学可以只做基础题,少做或不做提高题。

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才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3.二次备课

  在集体研讨中,通过组员间的共同探讨、相互补充,使得每节课的教学设计更加充实、完善。

然后每位教师应再根据本班学生实际对集体备课的内容进行消化、吸收,形成体现分层,符合本班实际的“个性化教案和学案”。

  4.重点跟踪

  经过备课组研讨过的教学设计是否可行还有待于考证,因此,有必要进行跟踪听课进行检验,以便得到总结、提高,备课组成员之间应提倡互相听课、取长补短。

  5.课后交流

  课后交流,就是对集体备课的总结阶段。

在每节课的教学之后,教师之间可以随时交流上课的体会和感受,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随时交流学生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教学中的困惑等等,大家共同商量,以集体的智慧来解决问题,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要发挥好备课组每个成员的作用

  备课组长:

要做好组织、引导、激励、总结、布置工作。

  所谓组织,1.就是要组织组员准时备课,遇到个别教师迟到要及时提醒。

  2.就是要善于组织大家讨论,畅所欲言。

不能一言堂,要想办法变成群言堂。

  所谓引导,就是始终把集体备课引到正题,引向深入;

  所谓激励,就是要鼓励每个组员参与讨论,发表见解;

  所谓总结,就是要集思广益,求大同存小异,把大家发言的可取之处进行归纳,形成共识;

  所谓布置,就是要让每个组员承担任务,责任到人,并做好督促工作。

  老教师:

要起着示范、解惑、帮助、鼓励的作用。

  老教师要发挥好示范作用,以自己的丰富教学经验和扎实的专业功底引领教学,同时要热心帮助青年教师解决教学上的疑难问题,做青年教师的良师益友。

  青年教师:

要敢于质疑、虚心好学、勇于创新。

  青年教师要勤学好问,敢于向教材质疑,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通过你的质疑,引发老教师的再思考、再学习,这样集体备课活动就可以起着相互促进的作用。

同时青年教师要善于向书本学习,要多阅读有关教育刊物,不断地用教育教学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做一位有思想的教师。

在教学实践中,在继承传统下要勇于创新。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只有搞好集体备课才能整体提高教学质量。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如果每位教师都能自觉地、认真地钻研教材、教法,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下真功夫备好每一节课,同心协力地搞好集体备课,我想一定能够探索出一条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有效备课”新路。

  (责任编辑:

李君)

  

  注: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