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地区高新技术出口简析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777865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地区高新技术出口简析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江苏地区高新技术出口简析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江苏地区高新技术出口简析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江苏地区高新技术出口简析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江苏地区高新技术出口简析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江苏地区高新技术出口简析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江苏地区高新技术出口简析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江苏地区高新技术出口简析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江苏地区高新技术出口简析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地区高新技术出口简析文档格式.docx

《江苏地区高新技术出口简析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地区高新技术出口简析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地区高新技术出口简析文档格式.docx

1423.74

1846.04

3122.42

5029.7

5450.65

高技术产业规模以上企业产值占全国比例(%)

11.61

12.22

15.19

18.11

19.29

高技术产业规模以上增加值(亿元)

357.79

468.92

780.86

1032.1

1460.27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中高技术产业份额(%)

12.16

13.22

16.72

16.01

17.99

高技术产品出口额(亿美元)

72.77

122.58

229.44

359.55

530.3

占全国份额(%)

15.67

18.06

20.80

21.74

24.3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江苏高技术产业规模以上企业产值呈现上升的趋势,其中2004年的增幅最大:

表现最明显的还是出口额,5年间,从一开始的72.77亿美元到530.30亿美元,到2005年占到了全国的24.3%。

(二)、江苏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特点分析

1.苏南地区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在整个江苏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表二、苏南地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情况(单位:

亿美元)

2000

苏州

33.22

47.22

85.65

178.95

291.47

无锡

13.68

10.74

19.2

25.6

37.76

南京

9.04

8.12

13.6

17.45

常州

2.71

4.1

5.2

7.1

江苏同期

53.5

72.7

121.1

228.3

359.1

全国同期

370

465

679

1103

1655

从表二中可以看出,江苏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以苏南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为主,其中苏南地区当中又以苏州为主要出口市,2000年苏州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全省同期的62.1%,2001年苏州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全省同期的65.0,2002年苏州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全省同期的70.7%,2003年苏州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全省同期的78.4%,2004年苏州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全省同期的81.2%,从2000年到2004年,苏州在全省所占得比例是递增的,作为苏南城市的苏州,在江苏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外商投资企业贡献大

在实体经济中,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和私营企业是这些行业的主体。

他们占了所有企业数的80%。

其中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的总资产占到整个产业的79.1%、总产值占到整个产业的88.8%、总税金占到整个产业的76.1%。

2004年该产业有310家私营企业,占总体的27.03%,但是其工业总产值、税金总额、销售收入分别仅占总体的3.08%、8.91%、2.86%,这反映出私营企业的规模都很小。

同时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股份制合作企业并没有体现他们的优势。

另外,长期以来,国外企业利用知识产权和资金上的优势基本上垄断了国内的高新技术产业。

外商投资出口占总出口的89.2%,国营企业占6.25%私营企业占2.9%。

从中也可看出在机电产品出口中,外资企业占主导地位。

3.高新技术产品多是以加工贸易的方式出口

2004年江苏机电产品加工贸易出口额为4847399.96万美元,占出口额的83.5%。

机电产业属于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创新是其主要标志之一。

而现实情况是,研发、设计等重要知识产权基本掌握在国外厂商手中,江苏高新技术产品,以贴牌、代加工为主要生产形式,且自主名牌少,企业只是赚取很低的加工费,因而盈利水平有限。

这些机电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是来自技术和资本方面的优势,而是来源于低劳动成本和免税进口的中间投入品。

4.与邻近省市出口产品总额的比较

表三、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单位:

亿元)

年份

2004年

2006年

2007年

指标

 

地区

总产值

总收入

出口总额(亿美元)

上海

1771.1

2540.4

136.4

2430.1

3055.9

173.3

2661.3

3581.2

83.6

1123.0

1167.9

37.1

1670.6

1784.0

64.4

1979.5

2112.9

77.3

264.5

269.9

6.3

580.3

577.9

14.8

8111.6

8026.2

23.5

898.9

895.8

54.4

1643.9

1649.9

110.1

2129.7

2166.7

15.9

1100.6

1200.2

120.7

1505.1

1787.8

203.5

1674.4

1901.1

26.0

全国

22638.9

27466.3

823.8

35899.0

43320.0

1360.9

44376.9

54925.1

1728.1

从表一中可以知道,江苏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以苏南为主,现列举苏南四市的数据进行比较,2004年苏南四市的出口总额为218.5亿美元,2006年苏南四市的出口总额为392.8亿美元,2007年苏南四市的出口总额为142.7亿美元。

相对于上海而言,2004年高出82.1亿美元,2006年高出219.5亿美元,2007年高出59.1亿美元。

这三年的出口总额都高于上海,2007年江苏四市和上海的增长势头弱些,在全国增长的前提下,江苏四市和上海可以说都后退了。

2004年江苏四市占全国出口总额的26.5%,2006年江苏四市占全国出口总额的28.9%,2007年江苏四市占全国出口总额的8.26%.

二、存在的问题

(一)、苏南苏北地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发展不平衡

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分布在苏南地区,随着全球信息产业向中国的扩展,苏南地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成为最具经济活力和竞争力的产业,苏南地区借助本地的资源禀赋、人力资本、地理优势、先进技术和管理等区位优势,着力发展优势产业,因此具有很高的区域竞争力。

苏北地区的产业结构不合理、投资不足,农业比较发达,但制造业产业结构层次不高,存在着人才、资金、信息流等问题,对外开放度仍然不够。

2004年苏南地区出口781.87亿美元,占全省89.6%,苏中地区出口66.54亿美元,苏北地区出口24.17亿美元。

(二)、技术含量低

2004年江苏机电产品出口前十位的企业均为外资企业,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的中心,而江苏的高新技术产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大量低附加值的生产会导致本地总量指标很大但是效益一直徘徊在低谷,从上面两点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主要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主要是外资企业的加工出口为主,这样中国的本土企业就无法掌握高新技术产品的核心技术。

现实中,产品研发投资是大规模的、高风险的,一般中小企业难以承担,矛盾的是国内企业规模偏小,无法与大型跨国公司进行研发竞争。

(三)、出口增长主要来自加工贸易出口的拉动

创新能力不强,长期以来,国外企业利用知识产权和资金上的优势,基本上垄断了国内的高新技术产业。

江苏机电产业处于机电产业的末端,加工贸易占总贸易的83.6%,在这样的分工格局中,国内企业或合资企业的中方很难获得关键的技术和核心技术。

缺乏技术创新尤其是自主创新的有力支持,一个产业的长远发展将会受到很大制约。

高技术产品出口对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作用在于积累资金和促进高技术消化吸收,从而使得高技术产业在外向型发展中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四)、外商投资企业贡献大

2004年江苏机电产品出口的企业中,有89.31%是三资企业,国营企业和私营企业加起来不到10%。

2004年国营企业的出口额同比降低了1.03%。

江苏高新技术产业的出口主要靠三资企业的来带动,而国际资本的流动性和投机性很强,当它们发现更廉价的劳动力成本和更有利可图的市场时就会转移,与资本相对应的产业也会发生转移。

这种状态也不利于我国企业掌握核心技术,这种情况对江苏高技术行业长远发展很不利。

(五)、人才的不足

从以上了解到,苏南地区的高新技术出口以外资的加工贸易为多,而研发也多是外资企业的在做,国企和私营企业的研发实力有待加强,从福利和工资标准上,外资的待遇也好于私营企业,这也是人才流向外资的一个原因,统计局资料显示,2004年江苏省科技人员居全国首位,为33.53万人,但其中科学家与工程师仅占59.2%,当时全国平均水平为64.7%,低于全国5.5%。

就科学家和工程师人口密度而言,江苏省2001年为8.0人年/万人,远低于北京的59.4人年/万人。

推进人才战略是增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一个重要因素。

(六)、经费不足

R&

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是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科技活动规模、科技投入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标,也是国内外用于评价地区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它很大程度上反映一个区域经济增长潜力和科学发展的能力。

中国创新能力报告显示,2001年江苏省R&

D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为0.97%,当时北京是6.02%,上海为1.78%,排在第八位,而当时江苏的GDP排在第二位,这说明江苏在R&

D经费投入这方面还需要大大改进。

三、如何加快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

(一)、区域间协调发展

强化全省全方位的对外开放,特别是对苏北欠发达地区,要帮助他们加强对外联系,鼓励他们主动接受来自外国和国内发达地区的经济技术辐射,加强省内南北合作产业转移工程,将一些苏北有开发优势的产业和项目,通过地区间组织挂钩县的做法,有计划的实施由南向北转移。

区域支柱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受当地自然条件、产业基础、人才、技术发展水平和经济政策等多方面的制约,成长过程具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和路径依赖性,一般按照区域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一般理论,各地应该因地制宜的选择自己的高技术产业发展。

尽快把经济失衡的区域结构转变为苏南、苏中、苏北各具特色、各自发挥优势,区域之间协调发展的区域结构。

(二)、提高技术含量,增加产品出口

加大对机电产品企业的技改投入,调整技术改造资金的投向,提高技术改造资金的使用效率,加大对成套设备出口的金融支持,增加中长期卖方信贷和买方信贷。

同时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开发费用的投入,通过减免所得税的手段,刺激企业增加研究费用。

(三)、以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为工作的重点和出发点

推进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加大引进高新技术、管理经验及高科技人才,促进科技创业园的建设;

突出实施软件企业走出去战略,推动软件企业形成中外软件合作生产及组织出口联盟机制,加快从硬件加工出口大省向软硬件出口大省迈进。

以市场机制,促进产学研的结合;

以技术改造,促进企业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以信息化和科技手段,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升出口竞争力,转变外贸出口增长方式一大到增加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

(四)、发挥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的作用

加快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使国有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和产权主体多元化,有利于国有企业发挥其在其垄断行业的优势,在一些不需要国有独资的行业,应引进私人资本与外商资本参与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和资产重组,实现国有大企业的投资。

鼓励内资企业进入国际化生产链条中附加值大、科技含量高的产业或加工环节,逐步从代加工向代设计和自创品牌方向发展,积极发展创意、设计、物流生产服务业,提高出口的附加值。

要消除体制障碍,推动中资企业规模扩张,失去获得研发投资实力,同时辅之以政府设立的风险投资基金及技术创新平台,扶持企业进行技术研发实现制造企业的技术升级。

(五)、吸引优秀人才

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本是决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

首先要进一步改革人事制度,建立新型的企业人际关系。

其次,高新技术企业员工流动性比较强,要好好是抓住员工。

最后,要大力吸引国内外的科技专家到江苏省落户,降低创业门槛,吸引更多的资金、技术的投资。

(六)、在提高自主创新的同时,要提高研究经费

电子企业是更新换代非常快的产业,经费投资的过少则无法在该领域保持国内现今水平,甚至说国际先进水平,这会严重影响这个行业的发展潜力。

江苏省具有相对较多得科研院所和名校,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潜力,因此提高经费的投入是提高国内企业自主创新的一个有效的措施。

四、结论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江苏作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大省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世界经济发展的进一步融合,更大的迎来机会和挑战。

中国加入WTO之后,在激烈的国际竞争形式下,江苏省应该走可持续性发展战略,增强高新技术的国际竞争力。

尽快建立起完善的法律法规,合法的面对外国产品的竞争。

积极推行国家标准,结合江苏省高新技术的行业特点,制定行业内标准和技术操作规程。

在国际环境的经济研讨会上面,我们应该防止外国发达国家利用自身的环保标准阻碍中国的高新技术发展,同时我们必须加强对科学技术的推动,一方面加强对国际标准的研究,另一方面邀积极开展对西方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的研究。

江苏省内企业应该尽快建立起统一的质量标准,将质量经营的理念贯彻到生产销售环节,创造适合自身的管理方法,及时把握世界发达国家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连玉明 武建忠.《2007中国国力报告》.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J].2007

(1):

102-103.

[2]上海财经大学区域研究中心.《2007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中部塌陷与中部崛起》[C].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54.

[3]蒋珠燕.《苏南地区自主创新与国际竞争力研究》.苏州大学出版社,102—113.

[4]何一峰.《2008年和谐长三角》[R].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3):

268.

[5]胡园.《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浙江省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出口》[S].商场现代化.2007(11)3

[6]万晓宁.《中国技术引进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关系的实证研究》[N].价值工程.2009(08).22

[7]金泽虎.对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策略研究[C].江汉大学学报,2001,(4):

16-20

[8]张靖.对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政策建议[C].改革,2001,

(1):

33-3s

[9]戎卫东.关于设立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创业园的若干思考[P].国际贸易问题,2000(8):

6-9

[10]王耀中,王梓安.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布特点及对策思考[J].求索,2001,(4):

14-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