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加布都拉石膏矿矿事故应急救援预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77835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2.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吾加布都拉石膏矿矿事故应急救援预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吾加布都拉石膏矿矿事故应急救援预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吾加布都拉石膏矿矿事故应急救援预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吾加布都拉石膏矿矿事故应急救援预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吾加布都拉石膏矿矿事故应急救援预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吾加布都拉石膏矿矿事故应急救援预案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吾加布都拉石膏矿矿事故应急救援预案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吾加布都拉石膏矿矿事故应急救援预案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吾加布都拉石膏矿矿事故应急救援预案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吾加布都拉石膏矿矿事故应急救援预案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吾加布都拉石膏矿矿事故应急救援预案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吾加布都拉石膏矿矿事故应急救援预案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吾加布都拉石膏矿矿事故应急救援预案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吾加布都拉石膏矿矿事故应急救援预案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吾加布都拉石膏矿矿事故应急救援预案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吾加布都拉石膏矿矿事故应急救援预案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吾加布都拉石膏矿矿事故应急救援预案Word格式.docx

《吾加布都拉石膏矿矿事故应急救援预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吾加布都拉石膏矿矿事故应急救援预案Word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吾加布都拉石膏矿矿事故应急救援预案Word格式.docx

9预案分级响应条件12

10事故应急救援终止程序12

11应急培训计划12

12演练计划12

13预案的发布12

前言

为做好我矿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置,保证矿山事故应急救援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和《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结合我矿实际,制定本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以保障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出发点,统一指挥、科学决策、各司其职、果断实施、消除险情,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二、工作原则

矿山事故的应急救援,坚持“安全第一、依法规范、资源共享、属地为主、科学决策、分工负责、快速高效”的原则。

应急救援,以人为本,要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作为首要任务,不断完善和强化抢险手段,科学、迅速组织应急救援,把人员伤亡和危害降到最低程度。

集中力量,突出重点。

要根据事故类别和现场实况,在专家指导下采取切实可行的抢险救援安全措施,组织专(兼)职救护人员进入事故现场勘查事故灾害程度,做好抢救伤亡人员、运送救灾物资和设备、疏散人员等工作,防止事故蔓延扩大。

统一指挥,分级负责。

坚持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分工负责、协调一致,在当地有关部门的统一领导下,各负其责,通力协作,主动配合,协同地方政府做好相关工作。

1矿山基本情况

1.1矿山位置、交通及自然地理

库尔勒市库尔楚阿塔木道渣石用闪长岩矿位于库尔楚北西约8km处的阿塔木沟口,行政区划隶属于库尔勒市管辖。

中心地理坐标为:

东经85°

26′50″;

北纬:

42°

00′25″。

区内的公路交通主要为314国道,并以国道为界,以北为高山峻岭,地形复杂,交通不便,以南地形较平坦,南疆铁路纵惯该区,通行条件较好。

上述交通道路是区内的主要交通干线。

库尔楚至矿区有简易道路相通,交通便利。

库尔勒市库尔楚阿塔木道渣石用闪长岩矿持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土资源厅颁发的《采矿许可证》,开采矿种为闪长岩矿。

矿区范围由4个拐点圈定,面积:

0.024km2;

开采深度:

1425m~1360m。

矿区范围共由4个拐点圈定,其拐点坐标见表1-1。

表1-1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

拐点编号

北京54坐标系

西安80坐标系

X

Y

1

4653436.269

28619692.234

4653508.608

28619808.998

2

4653462.441

28619767.829

4653534.780

28619884.593

3

4653178.955

28619865.970

4653251.294

28619982.734

4

4653152.782

28619790.375

4653225.121

28619907.139

矿区位于314国道以北的低中山区,海拔高度一般为:

1300m~1500m。

该区夏季凉爽,冬季寒冷。

6、7、8三个月最热,气温5℃~10℃,最高15℃,昼夜温差达20℃左右,每年11、12、1、2月最冷,气温-10℃~-15℃,最低-40℃,昼夜温差达20℃左右。

该地区雨量充沛,全年降水量在371.2mm以上,且多集中于6、7、8三个月。

11月至次年4月为降雪期。

区内植被不发育,仅在沟谷内稀疏有分布。

区内为多民族地区,以维、汉、蒙、回族为主。

库尔勒市是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首府,拥有人口约30万,近几年经济发展迅猛,工、矿企业已具一定规模,门类较为齐全,交通、通讯、商业、文教、卫生等相当发达,是南疆经济、文化的中心城市。

矿区附近以畜牧业为主,生产及生活物资均依靠库尔楚或库尔勒市供给。

该区基本地震烈度为Ⅶ度区。

1.2装矿运输

矿体为露天开采,依据《厂矿道路设计规范》,公路上山公路是从矿山生活区到各开采水平之间的道路,从生活区修至1400m水平,公路等级按矿山三级运输道路标准修筑,泥结碎石路面,单车道,公路宽4.5m,路基宽6m,坡度≤8%,最小转弯半径15m,每隔200~300m设置一错车道(宽8m),总长度约16km。

1.3民爆物品使用与管理

矿山按公安部门相关要求建设有标准火工品库房,设置有防火、避雷设施,目前已经过公安部门验收。

2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2.1危险有害因素的确定

通过对矿山初步设计文件和安全现状评价的分析研究,参照同类生产矿山,该矿山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有:

⑴边坡和坠落、滚石危害:

该矿为露天自上而下开采,矿体位于山坡,在开采过程中如不按设计及安全评价提出的技术、安全对策措施实施开采,可能会出现工作边坡过陡,会造成人员坠落、滚石伤人、伤物的危害;

⑵爆破危害:

本矿在爆破作业过程中,如不采取正规的爆破,采用药壶爆破,人员躲避距离不够,采掘设备没有搬到安全地带,会造成爆破伤人、伤物的危害;

⑶运输作业危害:

采下的矿石由人工装入自卸汽车运到转运站。

运输是本矿山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如各环节衔接不当,人员操作不当,都易发生运输事故;

⑷水灾、泥石流危害:

该矿夏季暴雨时期有发生水灾、泥石流的危险;

⑸安全管理缺陷危害:

由于矿区作业规模小,人员少,从而安全管理极易被忽视,如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加强安全管理,作业人员安全意识差,会造成安全管理危害;

⑹机械危害:

本矿有凿岩机、空压机、装载机等机械设备、设施,如不加强检测、维修、保养,易造成机械危害;

⑺地震灾害:

该矿地震基本烈度值为7,有发生地震的可能;

以上为矿山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矿山还有以下危险有害因素:

⑻风灾危害;

⑼粉尘危害;

⑽标志缺陷;

⑾噪音危害;

⑿低温作业危害;

⒀雷击灾害;

2.2危险特性及对周边的影响

因为矿山位于高山区,周围无固定居民居住,其危险有害因素只对矿山厂区范围内的接触工作人员造成伤害,对矿区以外的人员、设备、设施基本没有影响。

3矿区可利用的安全、消防、个体防护设备、器材及其分布

矿山生活区有水缸兼作为消防水,采场重要设备配备灭火器,设计配备口罩、手套、耳罩、安全帽和安全带等劳动防护用品。

4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组成人员和职责划分

4.1应急救援组织机构设置

4.1.1机构

设置事故应急救援小组:

组长1名,副组长2名(安全员),成员3人。

4.1.2职责分工

组长:

负责事故抢险救援综合协调、组织管理;

与上级主管部门和专家紧急联系,迅速组织专家赶赴事故现场;

会同有关部门和专家针对事故类别和灾害程度制定相应的抢险方案及防止事故扩大的处理措施。

副组长:

负责抽调人员以最快速度赶赴现场,封闭现场,维护秩序,疏散人员,确保道路畅通和抢险救护车辆有序进出;

保护人员和财产安全,保护事故现场和证据,控制旁观者进入现场和事故危险区域,防止并处理事故现场出现的突发事件;

根据事故类别和性质及时调动相关人员参与抢险救援;

配合有关部门核对有关数据。

负责联系、安排县急救中心和有关医院,组织急救车辆、医疗器械和医护人员,提供急救所需药品;

事故现场伤员抢救;

事故现场卫生防疫;

随时向指挥部报告人员伤亡、抢救等情况。

后勤、善后处理由副组长负责。

所需资金由组长负责。

4.2组成人员

4.2.1主要负责人及有关管理人员

组长:

齐万桐(库尔勒市库尔楚阿塔木道渣石用闪长岩矿矿长)

华国栋、安新慧(矿山专职安全员)

成员:

张龙、刘建新、阿不力克木.达尼西、马冬冬、韩军、杜险锋、艾尼巴哈尔.吐尔等。

4.2.2现场指挥人

经过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研究确定任命经理为事故应急救援现场总指挥,主要负责人为事故应急救援现场副指挥。

4.2.3组织机构网络图

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织网络图

5主要职责

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为:

⑴组织制订矿山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⑵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的调动;

⑶确定现场指挥人员;

⑷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

⑸批准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

⑹明确事故状态下各级人员的职责;

⑺矿山事故信息的上报工作;

⑻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调动;

⑼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

⑽负责保护事故现场及相关数据。

6事故发生后应采取的处理措施

矿山发生安全事故采取的主要处理措施如下:

6.1边坡和滚石危害

矿山边坡危害主要为边坡坍塌或滑坡,边坡浮石受到震动产生滚石。

⑴如果发生边坡坍塌或滑坡、边坡滚石危害,矿山首先要对坍塌的边坡进行处理,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抢救被困或被掩埋的人员、设备;

⑵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长负责调用本厂或附近的机械设备,及时、快速清理坍塌物,为紧急救援提供条件;

⑶与当地最近的医院或120联系,组织紧急救援。

6.2爆破危害

爆破事故主要为:

爆破飞石、早爆、拒爆及炸药燃烧和意外爆炸事故,根据不同的事故特点分别采取不同的应急救援预案:

6.2.1爆破飞石

发生爆破飞石事故可能造成人员受伤或死亡,设备损坏。

6.2.1.1当发生人员受伤,对伤员进行急救处理:

⑴止血

采用压迫止血法、止血带止血法、加压包扎止血法和加垫屈肢止血法等。

⑵包扎

在外伤的伤员经过止血后,要立即用急救包、纱布、绷带或毛巾等包扎。

如果是头部或四肢外伤,一般用三角巾或绷带包扎,如果没有三角巾和绷带,可以用衣服和毛巾等物代替。

头、面部外伤常采用的包扎方式为:

头顶式包扎法、面部面具式包扎法、头面部风帽式包扎法、单眼包扎法。

四肢外伤的包扎方法为:

手足部受伤的三角巾包扎法、三角巾上肢包扎法、膝(肘)带式包扎法、前臂(小腿)毛巾包扎法。

⑶固定

骨折是一种比较多见的创伤,如果伤员的受伤部位出现剧烈疼痛、肿胀、变形以及不能活动等现象时,就有可能是发生了骨折。

这时,必须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迅速、及时而准确地给伤员进行临时固定。

常见的骨折时四肢骨折和脊柱骨折,根据骨折的不同部位。

可采用相应的方法固定。

⑷救运

伤员经过上述处理后,要及时送往医院或打120求救。

①护送伤员前,对伤员进行包扎伤口等紧急处理;

②护送时,伤员头应在后,脚在前,以便随时观察伤员面部表情,利于及时抢救;

③送伤员时,动作要稳、迅速,避免摇晃、震动,对休克伤员要头低脚高。

6.2.1.2当发生人员死亡事故,要报告当地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安局和劳动局,并保护好现场,等待事故调查处理。

6.2.1.3发生设备损伤事故,对损伤的设备进行修理。

6.2.2早爆

发生早爆事故主要为电爆网络受杂散电流的影响。

一旦发生早爆事故,矿山需要立即关闭爆破区附近的所有用电设备设施(包括对讲机和手机等),彻底清除杂散电流。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将装好的电雷管脚下连接在一起形成短路,避免再受杂散电流的影响。

对受伤、死亡和设备损伤的事故按照6.2.1.1的急救方法处理。

人员、设备处理完成后尽快进行爆破区的爆破或清除处理。

6.2.3拒爆

爆破后,发现有拒爆现象,炮工要立即处理。

首先,爆破警戒不能解除,炮工进入现场检查处理,其他人员不能进入;

其次,无论采取何种处理方式,只有处理结束,经炮工检查无误后才能解除警戒,继续下部工作;

最后,炮工要对拒爆情况进行记录,开会分析产生的原因,避免再次发生同类事件或事故。

6.2.4炸药燃烧和意外爆炸事故

发生炸药燃烧和意外爆炸后,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急救。

如果炸药量较少,不是集中堆放,发生意外燃烧时首先隔离和搬运没有燃烧的炸药,采用灭火器或水进行灭火,参加灭火人员必须佩带防毒面具。

若现场没有灭火器材和防毒面具,必须撤离现场的人员和设备至爆破警戒外的安全位置,待炸药完全燃烧或爆炸后,确保安全才能进入工作区。

炸药意外爆炸会对周围的建筑物、人员、设备造成严重破坏。

当建筑物坍塌首先要撤离附近人员设备,并对坍塌物进行处理,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抢救被困或被掩埋的人员、设备;

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长负责调用本厂或附近的机械设备,及时、快速清理坍塌物,为紧急救援提供条件;

与当地最近的医院或120联系,组织紧急救援。

发生人员伤亡或设备损失时,按照6.2.1.1的急救方法处理。

6.3运输安全危害

发生运输安全事故,主要造成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坏。

当发生人员轻、重伤事故时,按照6.2.1.1条伤员进行急救处理的程序和办法处理。

发生死亡事故,要报告当地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安局和劳动局,并保护好现场,请公安、交警进行责任认定和处理。

对损伤的设备进行修理。

6.4坠落危害

矿山发生坠落危害时,主要是人员受伤,对伤员进行急救处理:

见6.2.1.1。

6.5火灾危害

矿山发生火灾的主要原因为生活区用电和炸药使用、管理不当,发生燃烧形成火灾,采取的救援措施主要为:

⑴电源火灾处理办法

a.切断电源,防止火灾扩大;

b.组织人员灭火,创造自救条件。

⑵其它火灾处理办法

a.救援围困在火灾现场的人员;

b.查明起火原因,控制引燃物,防止火灾的进一步扩大;

c.采取有效设施灭火,创造自救条件。

6.6机械性危害

⑴查明发生原因,根据情况采取断电、停机等具体的救护措施;

⑵先进行现场自救,并保护出事现场,以事故的影响和财产损失教育职工,上下对照查明原因,制订整改计划。

6.7触电危害

⑴脱离电源

①低压触电事故,可采用下列方法使之脱离:

a.拉开开关或拔出插销;

b.用绝缘工具切断电线或挑开电线;

c.经绝缘物拉开触电人。

②高压触电事故,可采用下列方法使之脱离:

a.尽快通知停电;

b.配戴安全用具,按要求拉开开关;

c.强迫短路,造成掉闸停电。

⑵急救方法

现场急救方法主要指口对口(鼻)人工呼吸法和胸外心脏挤压法。

口对口(鼻)人工呼吸法是触电人呼吸停止后施行的急救方法,胸外心脏挤压法主要是触电人心脏停止跳动后施行的急救方法。

6.8地震灾害

一旦发生地震,矿山要组织本厂的工人有秩序的撤离建筑物,待在空阔安全的位置。

若因为地震引发坍塌事故,则首先与当地地震局取得联系,确定没有余震且能够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抢救被困或被掩埋的人员、设备;

其次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长负责调用本厂或附近的机械设备,及时、快速清理坍塌物,为紧急救援提供条件;

最后与当地最近的医院或与120联系,组织紧急救援。

6.9水灾危害

矿山所处地理位置,不会有很大的泥石流和洪水,水灾主要引起采场充水,进而引发边坡塌方、滑坡的危害。

矿山一旦发生水灾,事故应急料到小组要有秩序的组织人员撤离到安全位置,如果时间紧急,允许设备临时被水掩埋。

待汛情结束,立即组织排水,但要注意用电前必须认真检查设备和线路的绝缘。

6.10雷击灾害

雷击主要是高强电流通过人体造成的灼伤伤害,多数情况发生受雷击者死亡。

发生死亡事故,要报告当地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安局和劳动局,并保护好现场,等待事故调查处理。

7人员紧急疏散、撤离

当发生坍塌、火灾、水灾和地震时,要组织人员撤离危险区,主要由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长以口头传达的方式,安排、组织人员有序的徒步撤出危险区。

在安全位置进行人员清点,确定是否有遗漏或遇难人员,若发现有遇难人员,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长要安排人员或与有关急救单位(如:

消防单位)联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紧急救护。

8应急救援保障

8.1内部保障

(1)成立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包括抢修、现场救护、医疗、治安、消防、交通管理、通讯、供应、运输、后勤人员;

(2)购置档案柜,确定资料整理和保管人;

(3)应急通信系统见第5章报警、通讯联络方式;

(4)矿山应配备矿用充电灯为应急照明;

(5)矿山应为职工发放口罩、手套、安全帽及特种工专用工具,准备了外伤包扎带、绷带和止血的药物;

(6)矿山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其目录为:

矿山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有:

1)矿长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

2)安全员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

3)班组长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

4)凿岩工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

5)爆破工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

4)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矿山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有:

1)一般安全教育;

2)经常性安全教育;

3)特殊工种教育;

4)伤亡事故报告处理制度;

5)工程质量验收制度;

6)矿山安全检查制度;

7)材料领用制度;

8)保管员制度。

作业规程有:

1)采掘作业规程;

2)爆破作业规程;

矿山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凿岩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2)修理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3)爆破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4)安全员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⑺应急预案的实施及要求

①各有关部门接到指挥中心的通知后,负责人应迅速做出安排,按照本预案的要求组织有关人员,赶赴指挥中心和事故现场参加相关工作组,开展工作。

②事故现场工作组要按照本预案确定的职责要求,积极、高效、有序地开展事故抢救及相关工作,同时做好后援工作准备。

工作组要将现场工作开展情况及时报告现场指挥,保证事故抢险工作的协调、有序、有效实施。

③抢险中重大事项的决策

A事故抢救需要有关人员、设备、器材时,由现场指挥组报告指挥中心,指挥中心督促本预案确定的部门迅速予以调集解决。

B当事故现场需其他单位支援时,经现场指挥报指挥中心,指挥中心按规定程序迅速联系求援。

C作出事故抢救的重大决策措施时,必须迅速报告指挥中心同意后方可实施。

特殊紧急情况下,经现场指挥组领导共同研究决定,可以在报告的同时采取相关紧急措施。

④事故现场抢救应以人为本,遵循“安全第一、救人为主、减少损失、先控制、后处置”的原则。

⑤按照国家规定保护事故现场,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件时,应做出标志、拍照、记录和绘制现场图,并妥善保管现场重要物件。

⑥事故救援的善后处理

A经现场指挥组组织有关部门、专家及事故单位确认事故危险消除后,方可停止现场抢险,根据事故现场情况,留下少量人员予以监护。

B现场指挥组应向指挥中心报告,建议结束本预案实施。

C现场清理及设备的检查、生产的恢复由事故单位按照预案确定的程序及矿山实际情况进行。

D事故中伤亡人员的善后及治疗,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抚恤和治疗。

⑻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人员、物资准备

①第一时间抢救人员、物资:

事故现场救援人员在事故初发阶段以事故单位救援人员为主;

②外部支援人员:

根据事故现场情况需外部力量支援时,由现场指挥组提出要求,报指挥中心。

支援单位在接到支援命令后必须保证应急救援,组织人员携带器材、设备迅速赶赴事故现场,向现场指挥组报到,按照指令参加事故抢救。

⑼事故应急救援演练与修订

①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

A向所有职工公布应急救援预案,在演练过程中,让熟悉危险设施的现场人员、有关的安全管理人员一起参与;

B每一次演练后,应核对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规定的内容是否都被检查,找出不足和缺点。

②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修订

A把在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对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进行修订完善。

B在现场危险设施和危险物发生变化时及时修改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C把对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修改情况及时通知所有与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有关人员。

8.2外部救援

矿山应每人配备手机,与外部建立良好的通讯联系,发生事故时可以向相关部门汇报情况和请求支援。

9预案分级响应条件

当矿山发生危及人员和设备安全的征兆或已经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时,立即启动紧急救援预案,按照预案的要求进行救援和处理。

(1)事故发生后,危及矿山工作人员生命及财产安全时,由应急指挥中心建议启动本预案。

(2)事故发生后,应急指挥中心按照本预案的要求通知各有关部门。

指挥中心进入工作状态,与事故现场保持密切联系。

10事故应急救援终止程序

当人员获救、灾害处理完成,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终止。

11应急培训计划

按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要求,矿山专门对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成员组织了培训学习,并且由小组成员逐级对员工进行教育和培训。

12演练计划

按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要求,矿山已经安排由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长组织,每年进行一次各类事故的应急救援演习。

所需要经费从安全专项经费中支出。

13预案的发布

该预案经矿山审查批准后发布实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