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语大全之中国好人榜评语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78018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评语大全之中国好人榜评语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评语大全之中国好人榜评语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评语大全之中国好人榜评语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评语大全之中国好人榜评语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评语大全之中国好人榜评语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评语大全之中国好人榜评语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评语大全之中国好人榜评语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评语大全之中国好人榜评语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评语大全之中国好人榜评语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评语大全之中国好人榜评语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评语大全之中国好人榜评语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评语大全之中国好人榜评语Word格式.docx

《评语大全之中国好人榜评语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评语大全之中国好人榜评语Word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评语大全之中国好人榜评语Word格式.docx

吆喝渐行渐远,一摞一摞硬币,带着汗水,沉甸甸称量出高尚。

【人物事迹】

2010年8月9日,吴锦泉收听广播时得知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将磨刀挣来的硬币凑上1000元钱送给红十字会捐给灾区。

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吴锦泉得知此消息后,将两年来走街串巷替人磨刀挣下的1966.2元辛苦钱,通过红十字会捐给灾区。

自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累计捐款37000多元钱。

吴锦泉,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五星村一名普通村民,如今年过八旬,仅靠磨刀为生,生活并不富裕,老两口还住在三间破旧的瓦房里,但他关心社会,为村里修桥补路,去福利院看望孤儿,将自己的辛苦钱毫无保留地捐献出来。

【张宝艳秦艳友阳春布德泽】

【颁奖词】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

宝贝回家,路有多长?

茫茫暗夜,你们用父母之爱,把灯火点亮。

三千个日夜奔忙,一千个家庭团聚。

你们连缀起星星点点的爱,织起一张网。

网住希望,网住善良。

1992年,儿子的一次意外走失,让张宝艳、秦艳友夫妇体会到了走失孩子后的焦急,此后他们开始关注寻亲信息,并尝试为丢失孩子的父母提供帮助。

2007年,夫妇二人建起“宝贝回家寻子网”,帮助家长们寻找孩子。

为了运营好网站,张宝艳辞去工作成了一名全职志愿者。

2009年,张宝艳提出的“关于建立打击拐卖儿童dna数据库的建议”得到公安部采纳,dna数据库为侦破案件、帮被拐儿童准确找到亲人,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成立8年来,“宝贝回家寻子网”不断壮大,志愿者发展到15万多人,遍布全国各地,成为照亮宝贝回家路的一支中坚力量。

目前,“宝贝回家”寻子网是唯一与公安部打拐办合作的全国性寻子网站,截至2015年11月,“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帮助超过1200个被拐及走失的孩子寻找到亲人。

【郎平雄心志四海】

【颁奖词】临危不乱,一锤定音,那是荡气回肠的一战!

拦击困难、挫折和病痛,把拼博精神如钉子般砸进人生。

一回回倒地,一次次跃起,一记记扣杀,点染几代青春,唤醒大国梦想。

因排球而生,为荣誉而战。

一把铁榔头,一个大传奇!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女排决赛,中美巅峰对决,身高1米84的中国女排主攻手郎平击溃了美国女排的防线,帮助中国女排登上了冠军的宝座,赛后诞生了一个流行词——“铁榔头”。

“铁榔头”郎平两次在中国女排最困难的时期,主动接下了中国女排主帅这个“星球上压力最大的职业”:

第一次是1995年女排生死存亡之际,她毅然归国,担任女排主帅,累倒在工作当中;

第二次是2012年中国女排伦敦奥运会被日本队淘汰,2013年同年龄队友陈招娣撒手人寰,这一系列的悲痛触动了郎平内心深处的女排情结,于是她冒着“一世英名可能毁于一旦”的风险再次走马上任,仅仅一年半时间,郎平就带领中国队于2015年时隔16

年重返世锦赛决赛舞台,最终夺得亚军,并于2015年重夺世界杯冠军。

30年来,从担任主攻手时的“五连冠”到任教练率中国女排重返世界之巅,“铁榔头”似乎已经是奇迹的代名词。

【屠呦呦春草鹿呦呦】

【颁奖词】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

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

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2015年12月10日,屠呦呦因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医学奖。

这是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

1968年,中药研究所开始抗疟中药研究,39岁的屠呦呦担任该项目的组长。

经过两年的研究对象筛选,并受到中国古代药典《肘后备急方》的启发,项目组将重点放在了对青蒿的研究上。

1971年,在失败了190次之后,项目组终于通过低温提取、乙醚冷浸等方法,成功提取出青蒿素,并在接下来的反复试验中得出了青蒿素对疟疾抑制率达到100%的结果。

在没有先进实验设备、科研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屠呦呦带领着团队攻坚克难,面对失败不退缩,终于胜利完成科研任务。

青蒿素问世44年来,共使超过600万人逃离疟疾的魔掌。

未来,屠呦呦希望通过研究,让青蒿素应用于更多地方,为更多人带来福音。

【阎肃弦歌感人肠】

【颁奖词】铁马秋风、战地黄花,楼船夜雪,边关冷月,这是一个战士的风花雪月。

唱红岩,唱蓝天,你一生都在唱,你的心一直和人民相连。

是一滴水,你要把自己溶入大海;

是一树梅,你要让自己开在悬崖。

一个兵,一条路,一颗心,一面旗。

【人物事迹】《敢问路在何方》《我爱祖国的蓝天》《唱脸谱》《团结就是力量》?

?

这些被置于艺术殿堂宝座的艺术作品,都出自著名文学家、词作家、剧作家阎肃之手。

1950年,20岁的阎肃来到西南青年文工团,并于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式成为一名文艺兵。

自那时起,阎肃就常常跑基层,慰问广大官兵,把官兵们的生活点滴作为自己的创作素材,很多作品都是在连队的马扎上完成的。

为了创作歌剧《江姐》,阎肃来到重庆渣滓洞体验生活,反铐双手,戴上脚镣,并坐上老虎凳来真实感受当年共产党员英勇不屈的革命精神。

2016年2月12日与世长辞,阎肃的夫人说,昏迷期间,阎肃只有听到自己写的歌时才有反应,甚至会流泪。

在阎肃心中,他的作品里饱含着的对兵、对民的深情,正是他内心最真实的写照,即使昏迷,也依旧共鸣不绝。

他永远是一个兵,一个人民的优秀子弟兵。

【徐立平大国多良材】

【颁奖词】每一次落刀,都能听到自己的心跳。

你在火药上微雕,不能有毫发之差。

这是千钧所系的一发,战略导弹,载人航天,每一件大国利器,都离不开你。

就象手中的刀,二十六年锻造。

你是一介工匠,你是大国工匠。

徐立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高级技师。

自1987年入厂以来,一直为导弹固体燃料发动机的火药进行微整形。

在火药上动刀,稍有不慎蹭出火花,就可能引起燃烧爆炸。

目前,火药整形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难题,无法完全用机器代替。

下刀的力道,完全要靠工人自己判断,药面精度是否合格,直接决定导弹的精准射程。

0.5毫米是固体发动机药面精度允许的最大误差,而经徐立平之手雕刻出的火药药面误差不超过0.2毫米,堪

称完美。

为了杜绝安全隐患,徐立平还自己设计发明了20多种药面整形刀具,有两种获得国家专利,一种还被单位命名为“立平刀”。

由于长年一个姿势雕刻火药,以及火药中毒后遗症,徐立平的身体变得向一边倾斜,头发也掉了大半。

28年来,他冒着巨大的危险雕刻火药,被人们誉为“大国工匠”。

【莫振高化作光明烛】

【颁奖词】千万里,他们从天南地北回来为你送行。

你走了,你没有离开。

教书、家访、化缘,埋头苦干,拼命硬干。

你是不灭的蜡烛,是不倒的脊梁。

那一夜,孩子们熄灭了校园所有的灯,而你在天上熠熠闪亮。

莫振高,学生口中的“莫爸爸”“校长爸爸”,是广西都安高中的原校长。

都安是全国贫困县,这个大山里的瑶乡,有着众多因贫困上不起学的孩子。

于是,莫振高将“让瑶乡儿女走向世界”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任教三十多年来跑遍每一位贫困生的家,将了解的情况一一记录在册,并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了近300名学生,圆了他们的大学梦。

然而,自己的工资毕竟只是杯水车薪。

面对数量众多的贫困学生,这位从未向别人伸手的“莫爸爸”走上了“化缘”之路。

他利用休息时间,来到全国各地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做演讲、做动员,只为通过社会力量,帮助更多的瑶乡儿女走出大山。

就这样,莫振高一共筹集了3000多万元善款,让1.8万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

因积劳成疾,莫振高于2015年3月9日突发心脏病去世。

“莫爸爸”的“化缘”之路改变了数以万计贫困孩子的命运,现在他已桃李满天下,九泉之下也可含笑。

【官东天下英雄气】

【颁奖词】来不及思量,就一跃而入,冰冷、漆黑、缺氧,那是长江之下最牵动人心的地方,别紧张,有我在,轻声的安抚,稳住倾覆的船舱,摘下生命软管,那肩膀上剩下的只有担当,人们夸你帅,不仅仅指的是面庞。

2015年6月1日,“东方之星”号客轮在长江中游湖北监利水域翻沉。

官东主动请缨加入海军工程大学抢险救援分队。

6月2日抵达救援现场后,他第一个跳入水中,面对水流湍急、能见度极低的双重考验,官东首先在船舱内发现朱红美老人,他一边耐心安抚老人的情绪,一边帮她穿戴好装具,最终成功将其救出,这是第一位被成功救出的生还者。

14时15分,官东再次下水,在机舱部位找到了船员陈书涵。

面对体力严重透支,陷入绝望的陈书涵,官东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装备给了陈书涵,自己冒着生命危险仅靠轻潜装具支撑。

撤退时,他身上的信号绳被缠住,危急之下,官东割断信号绳,与水面彻底失联。

官东在黑漆漆的舱内摸索近20分钟,终于找到出舱口,怎料,一个暗流瞬间将他卷入深水区,而此时,装具里的氧气即将耗尽,官东果断丢掉所有装具,憋着一口气猛地往上游。

由于上升速度过快,刚出水的官东双眼通红、鼻孔流血。

面对大家的赞许,这个帅气的90后小伙儿,没有多言。

因为在他看来,这是军人应有的担当。

【买买提江吾买尔盛德表一乡】

【颁奖词】一碗茶水端的平,两个肩膀闲不住。

三十多年的老支书,村民离不开的顶梁柱。

你是伊犁河上筑起的拦河坝,是戈壁滩上引来的天山水,给村民温暖,带大家致富。

木卡姆唱了再唱,冬不拉弹了再弹,买买提江吾买尔的故事说不完。

在布力开村,各族群众和谐相处,从没有红过脸,更没有出现过民族歧视。

吾买尔说,只有民族团结经济才能发展。

如今,布力开村已成为全国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截止到2015年底,布力开村1120户村民全都盖起了有网有电话的新房,铺上了总长42公里的柏油路,全村三分之一的人家买上了小汽车。

在民族团结的大道上,布力开村实实在在享受到了团结带来的生产力。

【王宽君子抱仁义】

【颁奖词】重返舞台,放不下人间悲欢,再当爷娘,学的是前代圣贤,为救孤,你古稀高龄去卖唱,为救孤,你含辛茹苦十六年,十六年,哪一年不是三百六十天,台上,你苍凉开腔,台下,你给人间作了榜样。

郑州戏曲圈里有这样一位老艺术家:

台上兢兢业业唱好戏,台下尽心尽力做善事,戏迷们夸他是德艺双馨的好人,他就是74岁的王宽。

1998年退休后,王宽夫妇陆续收养了6名老家的孤儿。

为了供养这些孩子吃饭穿衣、读书学艺,王宽决定放下自己国家一级演员的身段,去茶楼卖唱,这一唱就是7年。

起初,他的“上台率”并不高,每晚冷板凳一坐就是五六个小时。

但王宽依旧坚持每天骑着自行车,一家一家茶馆地跑,常常晚上六七点就去了茶馆,等到天亮才回家。

后来为了能够让更多人点他的戏,王宽又学起了川剧变脸。

如今,王宽夫妇苦心抚养的几个孩子都已长大成人,自食其力,而老两口却还在坚持资助老家的孩子。

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办起一个孤儿艺校,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余热,让这些孩子学到一技之长。

王宽老师用他的行动向大家传达爱的意义。

【特别致敬:

抗战老兵和爱国侨胞】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9.3”阅兵式上,赢得最多掌声和最高敬意。

他们是历史,也是现在。

他们中既有抗日战争的亲历者,也有抗战老兵的后代,还有海外各行各业的佼佼者。

当300余名抗战老兵组成的乘车方队经过天安门城楼时,苍苍白发,熠熠勋章,这群耄耋老人用微微颤抖的军礼表达着对祖国强盛的崇高敬意。

70多年前,他们是走上抵御外辱、保家卫国之路的勇士,在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后,他们依旧对国家和民族怀抱拳拳之心。

和抗战老兵群体一样,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年代,海外华侨华人或是组织抗日救亡团体,或是捐款捐物支持抗战,或是直接回国参军,爱国侨胞们众志成城,筑起一条坚不可摧的血脉长城。

积淀在他们身上的赤子情怀和文化血脉,将助推整个中华民族走向共圆“中国梦”的未来。

在这里,我们向抗战老兵、爱国侨胞两个群体特别致敬,不仅是为了重温历史、缅怀先烈,更重要的是,传承他们为民族尽忠义的担当。

【篇三:

09、中国好人】

中国好人

——泗洪县蓉花树许树勋许乃荣父女奉献纪实

许乃宏李松科

2015年4月30日,中央文明办于浙江省湖州市举办现场交流活动,给革命老区泗洪传来了喜讯,时年89岁老人许乃荣荣登“中国好人榜”。

这对泗洪来说,是开了全国好人之先河,全县百万人民,无不为之欢欣鼓舞,热烈祝贺许乃荣老人获此殊荣。

笔者慕名,于今年5月19日下午,前往周李小区41号楼2单元402室拜访许乃荣。

叩门后,是位白发老人为我们开门,一问,正是许乃荣。

她热情让座,忙着倒茶,这使我们感到老人体健,视听较佳,气质不凡,不像90岁的老人。

许乃荣1927年生于安徽省泗县(今江苏省泗洪县)蓉花树村。

1947年离开家乡,先后到安徽固镇、南京几年,解放后到上海当保姆4年,后到一家废品收购点做工,1956年公私合营时,转为现在的杨浦区再生资源回收公司,当工人,1986年4月退休。

在上海与吴经礼结婚,共同生活了42年。

1991年丈夫病故,自己无子女,独自生活。

上海虽是大城市,但那种孤独感,随着年岁增长,越发怀旧,思乡、思亲,有时达到食不甘味,夜不能寐的程度,便作出回家乡看看的决定

2010年9月,许乃荣回到了阔别60多年的家乡泗洪,一住就是20多天。

她目睹了家乡的巨变,体验了亲情的温暖。

县城青阳镇高楼林立、道路宽广,人来车往,环境优美,与离家时完全两样。

有的亲人住进县城小区楼房,在农村的也都是宽敞的院落瓦房,各家都生活得美满幸福。

她从内心喜悦,高兴不己,也想了好多好多,毅然又作出落叶归根养老和要为家乡捐资作点贡献的决定。

许乃荣回到上海,念念不忘自己的许诺,通过家下曾孙许尔尧(大江小学校长)与县有关领导斡旋联系并前住上海看望老太太。

当时上海房价上涨,许乃荣家房子的卖价也随之升值,房子卖掉后,许乃荣老人决定出资50万元在孙园镇淮北中学附属小学建楼助学,并将钱电汇泗洪县财政局。

2013年6月18日,泗洪县教育局租用一辆大依维柯在许尔尧的引领下,前往上海许乃荣的住处,将其日常生活用品,15寸黑白电视机、冰箱、电风扇甚至拖把等杂物,于19日运至县城南山龙郡其妹妹许乃侠的女儿家。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许乃荣老人生活的俭朴。

20日上午,在孙园镇淮北中学附属小学院内洋溢着节日的气氛,一个大型捐资助学活动在举行。

校长刘怀豹介绍许乃荣老人捐资情况,少先队员给许乃荣老人系上鲜艳的红领巾,当她用颤巍巍的双手把50万元捐款牌亲自交给镇教育助理单华然手中时,全场600余名师生爆发出经久不息热烈的掌声,上海杨浦再生资源回收公司经理杨摆荣,代表公司对许乃荣的为人和工作作了点赞,并请泗洪

人民对她给予多多关照。

泗洪县教育局长张涛涛出席了捐赠仪式。

泗洪(原泗南县)是具有光荣传统的革命老区,是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中心区。

当年,淮北区党委、行政公署、新四军第四师和淮北军区司令部都驻在境内。

许乃荣自幼生长在蓉花树村,1934年,其家遭洪泽湖土匪抢劫,全家曾一度住在毗邻的阳景庄圩里同宗许干才爷爷家,爷爷死后,家业(土地5、6千亩)由许(姓石)奶奶操持。

1941年夏,淮北行署决定筹建淮北苏皖边区公立淮北中学时,许奶奶乐善好施,主动献出良田300亩供学校做操场、种菜,1宅3院数十间房屋供学校办公和作女生宿舍。

到抗战胜利,该校为我党培养了数千名党政军中高级干部和各方面的人才。

这也是许乃荣老人捐资给淮中附小的重要原因。

座谈中,许乃荣说父亲叫许树勋,母亲陈氏,生有6个子女,她排行第4。

少时家境殷实,有田700多亩,房屋16间,牛马数头(匹),是小地主。

父亲为人憨厚,不爱讲话,不擅交际,轻视子女读书,母亲更是认为女孩子读书无用,长大是人家的人。

兄妹6人,现在只有我和妹妹许乃侠活着。

1942年,新四军四师骑兵团驻蓉花树,团部驻村东头本家小姑许树义家瓦房,我家厢房也驻有骑兵团战士,院外前屋3间,有骑兵团的1个伙房。

1943年秋天,周团长(周纯磷)从青阳用船运来一位70多岁生重病的老人,就住在前屋伙房内。

据说老人周承绩是周团长的继父,在先老人接到周团长的信,是从老家湖北一路讨饭来青阳找儿子的。

老人早年参加革命,曾当上家乡苏维埃土地委员,教育帮助侄儿周纯麒和周纯麟先后参加赤卫队,当了红军。

老人病重还吵闹要吃饱吃好,致使垃肚子更加厉害。

老人生病期间,同姓叔叔许树田帮助忙里忙外,约有20天就病故了。

那时周团长不能把继父运回老家安葬,是父亲受共产党政策感召,又以许奶奶为榜样,捐岀半亩地安葬老人。

当时天气炎热,尸体不能久放,又把为我姑奶奶准备的一口用桐油油得发亮的棺材献给老人用,我父亲当时派人到外地买石碑为老人树碑,买碑人不懂,怕运输中颠断,就将石碑裁为两段,碑运回不适用,父亲很生气,于是改用我家马槽帮子。

碑文是周团长请淮北中学校长任崇高先生撰写的。

周团长继父入殓是在我家打麦场上屋里,送葬那天人很多,有的人还戴口罩,周团长未戴,他很悲痛。

后来周团长从外地打仗回来,还送给我家一包大石榴。

1945年4月,骑兵团在外地作战,牺牲两个人(7大队副廖加万和团通信员张友海),将两名烈士安葬在周团长继父的墓旁,与老人做伴。

许树田家一直为之义务守墓。

许乃荣老人捐资50万元建楼助学精神确实令人感动,县教育局局长张涛涛为此成立专门班子,分工负责,又上下争取100余万元资金,附小1200平方米综合楼,由江苏启源建设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孙士豹负责承建,于2014年5月24日正式开工。

施工期间,当许乃荣老人得知主体工程已上二楼时,她不顾炎热,于7月4日买了矿泉水前往看望,又给59位工人每人发了100元,计花6000余元。

这更激发了建筑工人的劳动热情,这在建筑史也属罕见。

当综合楼即将竣工时,有关领导为褒扬许乃荣老人的奉献精神,把综合楼定名为荣楼,取其名字第三个字“荣”字,以示纪念。

10月17日,命名为荣楼的综合楼举行落成典礼,正值新学年开学不久,许乃荣老人又花了2.4万元为全校学生买了800个色彩多样的新书包,她深情地说:

“我不能给你们做更多的事了,我会常来看你们的,即使我离开了这个世界,我的灵魂也会关爱你们的,只希望你们好好学习,长大成才,盼望着你们能把我们的家乡泗洪建设得更加美好,让泗洪人民都能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采访中,许乃荣老人讲,我现在退休生活费是3400元,上海原工作单位每年过年还关心我,给我福利。

今年国家还要给我们退休职工增加生活费,不瞒你俩,我在石集毛山公墓,连我妹妹的墓地都买了。

待泗洪中医院养老院的房子装璜后,我就到那里生活,我的晚年真是太幸福了。

笔者深为许树勋、许乃荣父女俩的事迹所震撼,感佩之下特拟一副对联:

七十年前为父许树勋献地抗日葬英雄民族精神永在

耄耊之年爱女许乃荣捐资助学献爱心时代精神高扬

横批中国好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