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发言材料汇编二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780245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元市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发言材料汇编二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广元市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发言材料汇编二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广元市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发言材料汇编二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广元市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发言材料汇编二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广元市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发言材料汇编二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广元市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发言材料汇编二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广元市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发言材料汇编二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广元市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发言材料汇编二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广元市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发言材料汇编二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广元市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发言材料汇编二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广元市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发言材料汇编二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广元市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发言材料汇编二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广元市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发言材料汇编二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广元市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发言材料汇编二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广元市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发言材料汇编二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广元市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发言材料汇编二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广元市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发言材料汇编二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元市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发言材料汇编二文档格式.docx

《广元市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发言材料汇编二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元市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发言材料汇编二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元市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发言材料汇编二文档格式.docx

全面竣工广元海螺水泥、海螺塑编一期等一批全市重点工业项目。

同时,用抓工业的理念联动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服务业现代化,为新型工业化提供了基础原料和配套服务。

2010年,我区同步实现“二产超一产、工业超农业”;

规上工业增速达134.2%,分别高出全国、全省、全市118.5、110.7、104.3个百分点;

工业对GDP的贡献率达73.1%,对财政的贡献率达60%,并带动5200余人就业。

三、着力做大城镇载体,统筹城乡打造互动平台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不断创新城镇发展理念和模式,大力推进了新型城镇化。

一是大力推进城区建设。

按照“北扩西拓,南连东进”的城区发展布局,坚持旧城改造和新城开发联动,投入15亿元(区财政投入5亿元、整合项目资金2亿元、市场运作投入8亿元)同步推进大中坝、小中坝、大巴口三片开发及市政建设,城区建成区面积和城市人口在震前基础上实现了“两个翻番”(城区建成区面积由0.99平方公里增长到近2平方公里,城市人口由1.2万人增长到3万余人),城市建设实现历史性发展。

二是加快重点集镇建设。

坚持把集镇建设与园区景区建设、新农村建设、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相结合,大力夯实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快了曾家、青林等集镇建设,建成了29个新型农村社区,打造了大羊路15公里和广陕高速南段20公里现代城郊型新村走廊,震后累计带动1.69万人到城镇安家置业。

这次会后,我们将深入贯彻本次会议精神,认真学习借鉴兄弟县区的好经验、好做法,深入推进“两化”互动发展,确保今年底GDP、工业化率、城镇化率增速保持全市第一,力争“十二五”末城镇化率达到40%、工业化率达到50%,不断推进朝天经济社会持续跨越发展,切实建好大发展、大和谐、大开放的川北门户,为建设川陕甘结合部经济文化生态强市作出积极贡献。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天然气综合利用产业发展

中共广元市天然气综合利用工业园区管委会委员会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委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资源转化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天然气综合利用产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一、坚持就地转化、低碳发展,科学规划天然气综合利用产业发展。

为加快天然气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我委根据资源和城市承载能力,按照“市县共建”模式启动了天然气综合利用工业园区“一区四园”建设。

园区按照新型工业化理念,规划发展以民用燃气、工业燃料、天然气发电、焊割气体等为重点的天然气清洁能源产业;

以天然气制烯烃、乙炔、合成油和气煤结合制甲醇及甲醇下游、硫化工等为重点的天然气化工产业;

以天然气勘探、集输、开发为重点的勘探开发配套产业。

“十二五”时期,我市规划形成天然气上下游快速协调发展的新格局,把天然气综合利用工业园区建成省级经济开发区,把天然气综合利用产业建成广元新兴战略支柱产业,把广元建成四川重要的天然气综合利用基地,天然气工业产值到2015年达200亿元,其中园区工业产值达100亿元。

二、坚持资源节约、统筹发展,加快天然气综合利用工业园区建设。

一是优化产业布局,天然气园区“一区四园”分别按照天然气能源化工、配套加工、气煤循环经济、油砂综合利用进行产业布局。

二是严格项目准入,大上低碳项目,要求入驻项目科技含量高、产业链较长、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经济效益好、产业带动力强,目前投资上40亿元的“气化广元”清洁能源项目、大型合成焊割气体等项目已入园建设。

三是发展循环经济,注重回收园区生产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如焦炉尾气制甲醇项目回收焦化生产线产生的焦炉尾气,促进资源综合利用。

四是坚持成链发展,围绕天然气产品的上游、中游、下游引进规模适度、相互支撑的项目群,形成产业链发展,充分提高产业附加值。

五是注重互补配套,招引围绕天然气勘探开发中使用的钻井液、防腐管材、石油压裂支撑剂等配套项目。

六是推广先进工艺,采用国际先进、节能环保的生产工艺技术,如华气广元公司委托美国康泰斯公司采用国际先进工艺进行设计。

七是促进管理创新,大力推进市校合作,加强了与中国石油大学、西南石油大学的合作;

积极推广PMC+EP+EPC等国际先进项目建设管理模式。

八是注重和谐建园,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妥善做好园区征地拆迁安置工作,规划到2015年解决城乡就业2万人。

三、坚持环境友好、和谐发展,加快天然气清洁能源推广。

天然气是高效清洁能源,天然气较煤炭、石油相比,可大量减排CO2、氮氧化物、SO2和烟尘。

随着我市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和车辆增多,节能减排任务愈来愈重,我委充分发挥天然气优势,大力实施“以气代柴”、“以气代煤”、“以气代油”工程,优化城乡环境。

自2008年以来,全市新发展天然气居民用户7.2万户,完成“五小企业”煤改气技改2526户、工业企业煤改气技改14户,新建成CNG加气站3座、LNG加气站1座,天然气汽车加快推广。

“十二五”期间,全市规划新发展天然气居民用户8.6万户,完成“五小企业”煤改气技改2780户、工业企业煤改气技改93户,加快分布式能源项目发展,新建成CNG加气站11座、LNG加气站19座,新发展CNG汽车和LNG汽车上万辆,优化城市人居环境,促进低碳发展,让群众享受到新型工业化的成果。

“十二五”时期,我们将奋力推进全市天然气综合利用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为建设川陕甘结合部经济文化生态强市做出应有的贡献!

充分履职超常作为

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

广元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市发展改革委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两化”互动工作会议的决策部署,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第一,抓好规划统筹协调。

我们将履行规划牵头部门的职责,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和产城一体的要求,在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协调城镇体系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的高度融合。

积极协助开展“十二五”新一轮城镇建设规划的编制,在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指导下,重点协调好县域城镇规划空间布局。

积极推进城镇体系与产业布局相匹配,立足我市区域特点,重点抓好公铁路沿线和中部河谷走廊地带、南部丘陵地带的城镇和产业的融合,做好土地、环保、交通等专项规划和总体规划的衔接,形成比较完善的城乡规划体系和产业布局体系。

坚持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促进产业集群集聚发展,积极引导在规划建设较大规模产业园区的同时,同步规划建设生活配套和公共服务设施,把园区建成“两化”互动发展示范区和产业新城、城市新区。

积极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优化城市功能,加快推进宝昭新区规划建设步伐,尽快完成宝昭新区战略性规划编制,积极协调空间布局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专项规划的编制。

第二,抓好产业布局和项目建设。

一是按照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要求,着力推动生产力合理布局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按照区域主体功能定位和布局,引导产业向园区集中,推动产业集中集聚发展。

建立重大产业项目协调机制,优化产业布局,避免市、县区产业同构化。

深入实施资源转化战略,立足特色和比较优势,在项目谋划、包装、申报、核准备案、资金争取等环节加大工作力度,促进有色金属、能源化工、农副产品、电子机械、纺织服装、新型建材、医药等优势产业发展。

二是积极促进电解铝扩能和产业链延伸、天然气清洁能源、天然气化工、水电、火电、纺织、电子信息、新型建材等重大产业项目建设。

坚持低碳、环保发展方向,着力推进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项目建设。

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组装、改装及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三是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力度,积极促进城市交通、供水、供电、供气以及污水垃圾处理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学校、医院、文化、体育、就业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速棚户区、“城中村”等旧城改造步伐。

第三,抓好发展方式转变。

积极创新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抓好产业的节能减排工作。

协助抓好产业和城市的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工作。

积极推进低碳城市试点。

根据主体功能区的定位和区域环境承载能力,重点支持生态功能区和农产品主产区的发展,在确保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合理确定工业化城镇化开发强度,有序推动重点开发区域和限制开发区域的工业化城镇化发展。

把开发区作为“两化”互动发展的有效突破口,积极推进开发区与城市融合发展,积极争取将旺苍、剑阁工业集中发展区新设为省级经济开发区,支持广元经济开发区调位升级。

积极争取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补助,重点支持园区道路、供水、排污、通讯、标准厂房等基础设施建设。

第四,抓好体制机制创新。

一是要加强政策创新和机制创新,制定推动产业优化扩张、促进区域中心城市发展的政策措施,研究支持加快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意见。

加快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公共资源均衡配置、行政社会统一管理,探索通过统筹城乡一体化加快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新途径。

制定适应“两化”发展需要的户籍制度,加快推进户籍制度及相关制度改革。

二是要努力破解资金、土地等瓶颈制约,强化要素保障。

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重点实施一批重大产业、基础设施、民生工程及社会事业项目。

加强与国家、省重点投向对接,积极争取国家、省支持;

加大项目推荐力度,落实已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努力争取金融机构信贷支持和政策性倾斜。

在全市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市财政局

按照会议安排,我就财政部门如何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实现“两化”互动发展作简要发言。

一、强化保障措施,加大促进“两化”互动发展的支持力度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是我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发展的“重头戏”。

财政作为宏观调控和配置公共资源的重要手段,必须立足全局,主动作为,不断创新财政政策措施,充分发挥财政政策资金导向作用,优化整合财政资源,强力助推“两化”互动发展。

(一)强化资金保障。

财政部门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通过预算安排、向上争取、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等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支持“两化”互动发展。

一是大力支持推进新型工业化。

用好工业发展资金,采取补助、贴息,落实减免税费政策等措施,积极支持国企改革和企业技术改造,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重点支持资源转化战略的实施,发展有色金属、能源化工、农副产品加工、电子机械和新型建材“五大板块”,打造我市经济核心竞争力。

充分发挥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引导资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等引导作用,大力支持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加大节能环保投入,支持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循环经济和再生资源综合利用。

二是着力支持推进新型城镇化。

加大财政投入,整合国土、环保、建设等部门小城镇建设资金,支持高起点、高标准城镇规划编制,大力促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公共服务功能,增强城镇承载力,辐射带动县域经济发展。

不断创新经营城市理念,加大土地出让和市政公益设施经营管理力度,完善投融资体制,拓展多元化投融资渠道,为工业发展及城市建设提供资金保障,着力支持产业园区、市中心城区和宝昭新区建设,加快推进产城融合。

三是积极支持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整合财政支农项目、资金,支持现代农业发展,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重点扶持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支持现代服务业和旅游业发展,促进城乡经济互动共融、提速发展。

加大民生投入,支持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二)强化政策保障。

一是超前制定扶持政策。

加强对经济运行形势进行前瞻性研究和分析,整合政策、资金和各类要素资源,制定推动“两化”互动发展的先导性、即期性与预期性政策。

二是用足上级优惠政策。

认真了解、分析上级政策资源,用足用好高新技术发展、节能环保、强农惠农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同时,按照国家政策导向,在国家、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城乡社会事业等领域,注重储备符合政策的好项目,尽全力争取上级的支持。

三是注重政策组合利用。

一方面,注重创新政策手段的组合利用。

发挥专项资金、政府采购、财政补助等政策的组合效果,提高政策的引导力和控制力。

另一方面,注重加强财政政策与金融、产业、环保、土地等政策的统筹衔接,形成推进“两化”互动发展的政策合力。

二、加强资金管理,提升促进“两化”互动发展的资金绩效

(一)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集中资金保重点。

财政部门要科学合理安排支持“两化”互动发展资金,坚持财政资金的投向紧跟发展规划走。

在产业上,要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发展;

在企业上,要重点支持大企业大集团发展,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带动产业发展,促进产业集聚;

在城乡发展上,要重点支持城乡共融、统筹协调发展。

(二)创新资金管理机制,放大资金使用效能。

财政部门要与有关主管部门协作配合,进一步加大贷款贴息、担保补助等间接扶持方式的力度,积极探索建立发挥财政资金乘数效应、放大财政资金使用效能的机制,为推进“两化”互动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

(三)加强项目资金监管,提高资金使用绩效。

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完善专家评审制度,建立健全专家评审指标体系,对重大项目实行项目投资评审,确保财政资金的使用安全有效。

加大绩效评价力度,督促项目单位管好用好财政资金,确保有限的资金在推进“两化”互动发展中发挥最大的效益。

多措并举确保“两化”互动发展用地需求

市国土资源局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互动发展,土地资源保障是关键,没有充足并且合法的土地供给,项目建设和加快发展必然受到制约。

现就如何破解发展用地困局,确保“两化”互动发展中各类项目用地需求作如下发言。

一、用地形势严峻,务求高度重视

“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中,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国土资源系统积极编制完善灾后重建土地利用规划,扎实开展用地报批,以超常的努力搞好用地保障,重建三年全市各类项目用地报批总量4031.5万公顷,是地震前10年用地报批1565公顷的2.6倍。

现在,灾后重建土地支持政策已结束,在省政府即将批准的我市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中,从2011年到2020年,全市新增建设用地总量仅4450公顷,每年新增建设用地不足7000亩。

同时,国家和省今后对用地指标还要实行差别化管理,每年都将集中部分指标在省上用于全省重点项目建设,下达给市县的用地计划指标将会更少。

以上不难看出,随着国家对土地管理的进一步强化,加快发展的用地保障将面临着极其严峻的形势和带来极大的挑战。

同时,随着发展提速加快,破解好用地矛盾是摆在各级领导面前的重要任务,更是我们国土资源部门要做好的首要工作。

二、多措并举,大力提高土地资源保障能力

首先,要大力实施“金土地工程”,大规模搞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

一方面,积极争取国家投资项目,开展土地整理;

另一方面,各级政府要多渠道筹措资金,实施用于报征耕地的“占补平衡”项目,通过土地综合整治既要贯彻执行好“占补平衡”项目的法律责任,又要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加强耕地资源保护,从而为保障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其次,要坚持节约集约用地,按照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以及产业发展规划,优化产业及城镇发展的用地布局。

三是要大力推进和规范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每个县区都应根据“两化”发展的用地需求,超前作好增减挂钩项目规划,扎实搞好项目报批立项,快速推进项目实施,聚集更多的城镇发展和园区建设用地空间。

四是用好用活土地政策,尤其是国家有关工业用地最低价政策,以优惠的地价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开发未利用土地,建设工业集中发展园区以及旅游和物流园区。

通过以上措施,既可以盘活更多的存量土地,又可以多渠道扩大土地增量,同时加强高效利用土地这样全方位突破就能有效地解决好土地供需矛盾,确保“两化”互动发展中各类用地需求。

三、强化领导,搞好统筹协调

扎实有效搞好加快发展中的用地保障,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

国土部门将把这项工作作为履行好职能职责、加强国土资源管理放到与保护资源同等重要的地位,创新思路,解放思想,不断深化改革,为发展用地保障倾力做好各项工作。

同时,用地保障工作涉及方面面,事关发展全局,仅有国土部门自身努力是不够的,还进一步需要各级政府加强领导,从人力保障、资金筹措保障以及开展上下联动,包括项目实施等各个方面搞好统筹协调,推进用地保障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市交通运输局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交通运输部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工作作一简要发言。

为推进全市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工作,交通运输部门将紧紧围绕构建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广元次级枢纽的目标,继续加快各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培育发展运输市场,努力构建出行便捷、城乡一体,人便于行、货畅其流的交通运输网络,为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交通运输保障。

一、 

 

抓住机遇,加快推进各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切实搞好协调服务,加快高速公路出川大通道建设。

在已建成的绵广、广陕、广巴高速公路基础上,于今年底,实现广南高速公路主体工程完工,2012年实现广甘高速建成通车。

继续加快广南广巴高速公路连接线、广陕广巴高速公路连接线建设进度。

“十二五”期间,建成连接东西、贯通南北,市城区建成绕城高速、实现县县通高速的川北高速快速通道,使我市公路运输尽快整体融入全国高速公路运输网络。

加快广元至平武高速公路、绵阳经苍溪至万源高速公路前期工作。

二是加快干线公路建设,架起地方交通主骨架。

“十二五”期间,我们将紧紧围绕全市经济发展规划,加快建设“三环五横七射线”的干线公路网,改扩建干线公路9条1234公里。

即:

新改建青川凉水经利州三堆、朝天曾家至旺苍七里峡公路273公里;

剑阁马鸣经苍溪五龙、东溪至旺苍木门公路260公里;

剑阁金子山经普安至苍溪公路114公里;

朝天阳平关经羊木、元坝红岩至盐亭界公路210公里;

苍溪经旺苍至毛坝河(陕西界)公路179公里;

国道108线、国道212线和省道302线局部路段改线198公里(含广元港专用公路60公里,宝轮经红岩至卫子公路拟作为国道212线城区过境段改线);

新建嘉陵江红岩、虎跳、鸳溪特大桥3座。

三是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努力改善农村山区的出行条件。

“十二五”期间,全市将新改建农村公路10000公里,其中县乡公路3000公里,通村公路7000公里,实现100%的乡镇、100%的建制村通油路、水泥路,重点城镇有两条或两条以上水泥路油路通达,提升城镇灾害应急和防灾能力。

四是加快运输站场建设,提升公路运输集散能力。

建成上西、下西、雪峰、宝轮4个公路客运枢纽站,雪峰、下西、昭化3个公路货运枢纽站和13个县级客货站、10个公交站、98个乡镇客运站。

五是加强水运设施建设,加速构建综合运输体系。

建成广元港红岩作业区(一区),开工建设广元港张家坝作业区(一区)。

到2015年,建成苍溪航电枢纽、上石盘航电枢纽、亭子口航电枢纽和嘉陵江干线IV级航道192公里。

建成农村客运小码头100个和渡改桥100座。

二、 

客货兼顾,加快交通运输的城乡一体化发展

一是加快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

继续坚持以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运输市场为目标,进一步加大运输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城市公交客运、出租汽车客运、旅游客运和农村客运,推进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

统筹规划城乡公共交通运输网络和场站设施,不断优化交通运输布局,建立覆盖城乡的一体化客运服务体系。

参照城市公共交通的运营模式、服务标准、扶持政策,对城市郊区和农村客运实行公交化改造,扩大城市公共交通线网通达深度和覆盖面,促进城乡客运协调发展。

二是积极培育发展物流业。

积极支持运输站场向物流站场特别是物流园区转型,加强货运站场与物流园区规划衔接,改造、提升现有货运站场,拓展服务领域和功能。

引导和支持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加快培育龙头企业。

积极发展低碳交通体系,开展低碳交通县区试点工作,鼓励混合动力、替代燃料运输工具的发展,促进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升级。

全面实施营运车辆燃耗限制标准;

探索建立绿色交通发展机制,发展循环经济,推广应用节能环保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淘汰落后工艺,降低车船等交通运输工具的空驶率,鼓励路面材料、施工废料、弃渣、废旧轮胎、港口和航道疏浚土等资源的再生和综合利用。

三是加强运输市场的规范管理。

加快运输市场化进程,优化发展环境,用新的理念整合利用资源,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作用,促进各类要素市场的发展。

建立健全运输企业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整顿和规范运输市场秩序,创新管理机制,加大管理力度,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交通运输市场秩序。

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推进“两化”互动发展

广元市农业局

全市经四年来的持续推进,逐步走出了以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载体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子。

已启动建设41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促进了猕猴桃、茶叶等优势特色产业基地的加快形成。

2010年底,已建设的31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整合各类国家项目资金14.6亿元,吸纳社会资金15.1亿元,市县两级财政投入2.8亿元,所覆盖农户年人均纯收入比非园区农民年人均水平高出2000元以上。

园区已成为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战略抓手。

持续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是市委、市政府发展现代农业,实施“四园”驱动战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两化”互动的重大战略决策。

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深化认识,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推进“四个转变”,促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再上新台阶。

力争到2012年,全面启动建设50个园区。

2013-2020年,持续扩张提升50个园区,努力把园区建设成为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示范区,打造新农村建设综合体的样板区,驱动城乡统筹发展、实现“三化”联动的先行区。

一、以“三化”联动的理念和“四园”驱动战略统领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

按照市委、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