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需求与学校及学生衔接对实践能力的促进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781786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方需求与学校及学生衔接对实践能力的促进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地方需求与学校及学生衔接对实践能力的促进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地方需求与学校及学生衔接对实践能力的促进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地方需求与学校及学生衔接对实践能力的促进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地方需求与学校及学生衔接对实践能力的促进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地方需求与学校及学生衔接对实践能力的促进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地方需求与学校及学生衔接对实践能力的促进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方需求与学校及学生衔接对实践能力的促进Word下载.docx

《地方需求与学校及学生衔接对实践能力的促进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方需求与学校及学生衔接对实践能力的促进Word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方需求与学校及学生衔接对实践能力的促进Word下载.docx

但是,很多高校的社会实践活动重视理论、轻视实践,使得学生的实践活动与地方项目的需求严重脱轨。

现在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场所主要是社区、企业、以及一些公益性组织机构。

因各机构职能不同,类型不同,对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要求也都不一样。

  社区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成份、生活方式、社会组织的日益变化,社区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日益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的趋势。

社区服务的从无到有,从最初的街道委员会的便民项目,到现在的社区服务多领域的广泛延伸,迫使越来越多的社区服务内容有了本质性改变,社区服务需要满足社区居民多层次,多方位的服务需求。

因此,在开展活动时要转变观念,从简单的家政服务向其他类型转换,适应时代变迁。

如结合所学专业开展科教文体类型的服务,可以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科普教育,电子、计算机专业可以进行家用小电器的维修维护服务,文体专业可以参与社区文化生活类活动等。

让实践活动真正落在实处,使得社区居民受益,学生得到锻炼。

  企业需求:

企业是学生最好的实训场所,学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锻炼,才能将学校里学的知识和实际结合起来。

针对企业的需求,企业、学校和学生都有很多工作要做。

学校要研究行业、企业的用人需求。

按照企业的用人需求调整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

将企业的需求融入到学生的日常思想教育和专业学习中去。

而企业也要主动与学校沟通,提出自己的需求,让学校更加充分地了解企业需求,少走弯路,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

学生更要积极地参与,才能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

只有校、企、生共同努力,才能寻找到校企合作的桥梁、纽带,寻找校企合作的共同点,才能寻找到校企合作的有效机制及可行途径。

  其他社会需求:

大学生是我们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最重要也是最庞大的群体。

很多公益活动都是我们学生志愿者一马当先,社会对大学生要求其具备基本处事能力,如自我决策能力、适应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等。

面对这些要求,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有用,而且要好用,因此更要积极鼓励大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的各个环节,从而实现对学生软实力的培养。

  2新形式下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主要模式(以沙洲职业工学院为例)

  2.1实践与专业学习结合课程化

  很多学生从高中走进大学是比较迷茫的,对于自己所学专业的用处,到底能做什么,并不真正的了解。

尤其是很多专业知识,走到社会上能应用的大概只有10%。

这让很多学生包括家长认为在学校学的知识没有用处。

只有让学生真正了解到专业对就业的作用,才能解决这种思想误区。

因此,高职院校可以将社会实践融入教学计划,设置一定的学时学分,规定社会实践的时间和任务量,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了解所学专业在社会的应用性。

  2.2社会实践与服务社会结合常态化

  学院在2008年开始形成大学生走进社区的服务模式,各系与张家港各社区签订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合作协议,在社区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让学生利用寒暑假和其他课余时间不定期地来锻炼,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服务社会的机会。

  随着大学生志愿者实践活动产生的积极影响,大学生志愿者已成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学院“乐乎?

公益在线”项目的启动运行,让学院团委和各系大学生志愿服务队分别与儿童福利院、红十字会、百姓公益组织、文化中心、锦虹老年公寓、城管局、旭东学校、澳洋医院等覆盖张家港城市发展各个行业领域的八家企事业单位、社团组织签订了“蓝天计划”、“文化使者”、“爱夕阳”等八个志愿服务合作项目,通过“高校―地方”合作模式,搭建志愿服务平台,共享志愿服务渠道,达到互助双赢良好效果。

  2.3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就业结合基地化

  学院推进工学结合、定向实习等多种创新教学模式,坚持“根植张家港、融合张家港、服务张家港”办学特色,将自己全面融入市场、融入企业,结合学院学生实际情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2.3.1深入开展校、政、企“三位一体”的合作战略

  学院与沙钢等32家重点企业签订了协议、建立合作联盟。

致力构建政、校、企“三位一体”的合作模式,形成政府搭台,院校培养、企业参与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机制。

  2.3.2构建订单式、嵌入式的培养模式

  为了将企业需求全方位引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学院各系先后成立了多个订单班,如正大富通班、奥洋物流班、沙钢冶金班、同济班、德基班等,通过教学实训周,让学生走进企业,走进车间,采用员工式培养方式,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就接受了企业的技术技能培训,实现了课堂与岗位、学生与员工的角色过渡。

  2.3.3推进实习即就业理念,改变学生实践实习态度

  沙洲职业工学院先后与张家港市36家大中型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建立了80个校外就业实习实训基地。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实习、实践,学院与企业签订为期一年的带薪顶岗实习协议,通过带薪方式,刺激学生实习即就业观念,从根本上转变实习“靠、等、混”的态度。

  2.3.4感悟企业文化,实现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无缝对接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企业,接触企业,融入企业,该院开展了“参与企业实践、感悟企业文化”等实践活动,为了让学校文化对接企业文化,在校园设置企业文化宣传区,让企业文化影响学校文化,丰富学校文化,在学生接触学校文化的同时,推动学生接触企业文化。

学生走在校园内能随时看到企业的介绍,了解企业的基本情况、对企业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走进企业做好准备。

同时,让参与实践实习的学生在企业也能看到学校的影子,用学校文化影响企业文化,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

走进企业车间就能看到,校企合作的牌子、宣传画等,感觉就像回到了学校的实训车间,拉动学生实践实习的自主动力。

  2.4大学生社会实践与科研创新项目化

  面对新一轮的地方经济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为解决行业企业高级技术工人短缺的发展瓶颈,学院全面推进了“三牵手”计划,这是近年来学院在职业教育上摸索出的一大创新做法。

除了一牵手本科院校、二牵手企业以外,三牵手教授,使科研项目工作形成“集群优势”,充分发挥出教授或有丰富科研工作经验的骨干教师的优势,借助专家工作室这个平台,更多的教师可以深入企业一线实践自己的理论设想,发挥团队强大的科研“功效”,为带动学生科研实践增添一份力量。

  为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创新能力,调动大学生参与科研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学院还不断深入开展各类科技竞赛、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项目等,提升学生的科研实践与创新能力。

为增强大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用”的目的,学院全方位支持大学生科技竞赛。

2014年度先后有省级项目“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获得一等奖,江苏省第五届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中,荣获3个一等奖,省首届邮政行业职业技能荣获学生组团体一等奖;

省级项目“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信息安全与云安全技术应用”,“工程造价基本技能”,“会计技能”等获得二等奖;

省级项目“一体化物流方案设计与实施”,“英语口语”获得三等奖。

  在国赛中也成绩斐然,第五届“外研社杯”高职高专英语写作大赛江苏赛区,获得一个公共组一等奖;

两个专业组三等奖。

全国第二届‘鲁班杯’建筑工程识图技能大赛”高等职业院校土建施工类专业中,荣获一个团体一等奖,两个个人一等奖,一个个人二等奖;

同年6月,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天煌”杯机械设备装调与控制技术大赛中,获得团体三等奖;

  2.5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创业项目平台化

  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是顺应高等教育发展潮流的需要,大学生创业者很多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没有娴熟的经营手段,有的是一腔热忱,和不服输的劲头。

所以对大学生创业者,他们更需要很好的保障体系、健全制度、和谐的团队以及良好的盈利模式。

为了支持大学生的创业活动,学院已逐渐形成了“《创业项目设计训练》+省(院)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创业项目设计竞赛(每年1次)+学生创业实践”等不同环节构成的创业教育保障体系。

除此之外,还建立了创业实践和孵化平台,打造“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为入驻的大学生创业团队提供场地优惠、投资融资、创业咨询等服务,促进大学生创业项目成功孵化。

2014年学院创业园的钉子镖局,开创了校园快递一种全新模式,从原来的领取快递排队的漫长等待,转变成凭借手机短信编号自取快递包裹,直接刷扫二维码领取的方便快捷方式;

学院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和创业项目扶持孵化过程中,还特意请专家强化训练,提供方向性引导,鼓励毕业生基于所学所好创业、贴近专业创业。

学院指导的“青春牧野”大学生创业团队在2013年苏州市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专项竞赛决赛中获得第二名的成绩。

  3“地方、学校、学生三方衔接”对学生实践能力的促进作用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地方、学校、学生三方衔接”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促进学生多方面才能的成长。

  3.1有效提升大学生组织管理能力

  当今社会需要具有组织管理能力的人才,大学生就业时,很多用人单位优先考虑的是学生干部、党员等积极分子。

除去专业成绩外,其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具有相对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我们经常说大学是个小社会,在这里学会管理,是以后更快适应管理角色的重要基础,是学生能力重要的一个方面。

一是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学生参加的各类组织开展在校活动锻炼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让学生唱主角,自己组织、自己计划、自己协调,通过参与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学生的学习能力、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实施能力能得到提升和锻炼;

二是与地方单位联系参与社会实践可以增强学生对社会认知和未来就业的信心。

学校定期与企业单位进行互动,鼓励学生参与下企业实习和参加技能培训,通过与企业的交流,可以最直观地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当今社会对他们的需求,对学生未来成长有非常强的指导作用。

同时,在参加企业的实践活动中,通过组织心得体会报告和经验交流,可以增强学生的协调事物能力,为将来的岗位需要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是通过完成“压担子,分任务”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的提升。

在组织活动中,“定人、定位、定任务、定时限”,用任务增强学生的责任感,用时间增强学生的紧迫感,从而让学生想方设法高效完成一些有难度的作业课目,再通过讲评考核来进行“查缺补漏”,全面总结不足,在能力培养上打好基础,得到全面的成长提升。

  3.2增强大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团队是由每个个体组成的,在团队的中成员都有自己特点和爱好,当个体组合在一起的时候,就容易出现不同思想的碰撞。

因此,一个良好的可以高速运转的团队,能够增加工作满意度。

团队协作精神的重点在于沟通交流,而多样的、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增加互相交流的机会。

在校学生过的是集体生活,有一定的集体意识,包括团队荣誉感、做人做事的社交规则等都有一些基础。

但是对于职场的一些规则却没有太多的了解和认识,对真正的团队精神也不是特别认识到位。

如一些学生在校期间自我意识较强,配合意识较弱,对牺牲奉献头脑中没有观念,个人处事我行我素等。

为此,学校通过实践活动,让他们参与到组织中来,慢慢熏陶,利用纪律以及批评和自我批评等来增强学生的协作能力,营造“人人有责,人人有位,团结就是力量”的良好氛围,让学生不等毕业就能掌握人与人相处的原则,走出校门就能较快地融入到新的集体,适应新的环境。

  3.3提升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创新能力则是对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知识的驾驭和运用能力。

青年学生有知识有新观念,有冲劲有激情,是创新的强劲动力。

学校教学中,我们在总结大学生社会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国家教育方针政策、中央有关部门下发的一系列关于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文件精神,着力在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观念、内容、开展模式、运行机制等方面体现时代的创新要求,引导学生开创性地开展活动,组织开展“金点子”、“我给问题企业献一计”等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总之,结合地方项目要求,逐步形成社会实践活动与学生的思想政治、所学专业、就业创业、社会服务、科研创新、创业项目多元结合的实践训练。

让学生在各种实践中不断成长,提高大学生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加深地方项目、学生与学校的衔接,实现企业、学校的协同创新和学生受益的共赢局面,这对地方、学校以及学生都有着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何侃,王金元,孙立新,宋曼.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路径[J].煤炭高等教育,2010(11):

105-108.

  [2]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EB/OL].[2005-02-01].http:

//

  [3]“乐乎公益在线”志愿合作项.[2014-03-13]http:

  基金项目:

  2013年度沙洲工学院教育科学研究一般性课题“地方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激励机制运行体系的改革研究”(20132401)。

  作者简介:

  吕晶(1977-),女,沙洲职业工学院机电工程系讲师,硕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