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探究题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781876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214.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探究题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实验探究题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实验探究题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实验探究题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实验探究题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实验探究题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实验探究题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实验探究题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实验探究题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实验探究题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实验探究题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实验探究题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实验探究题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实验探究题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实验探究题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实验探究题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实验探究题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实验探究题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实验探究题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实验探究题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验探究题Word格式.docx

《实验探究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探究题Word格式.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实验探究题Word格式.docx

产生气泡

很少

比1中多

较多

复燃情况

不复燃

复燃

很快复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2】探究浓度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

取10mL30%的过氧化氢溶液三份,将其中两份分别稀释为不同浓度的溶液,同时测定收集到100mL氧气所用的时间,(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记录如下:

实验编号

过氧化氢溶液浓度

5%

15%

30%

所用时间(秒)

205

25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3】用上述收集的氧气与不同物质进行反应,其中有一固体能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另一固体能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薄膜,保护内部的金属不被腐蚀,则该固体为________,它与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学习小组在完成教材“实验探究9-2比较不同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时发现,铝片与稀盐酸反应比与稀硫酸反应明显剧烈得多。

(1)铝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提出问题】是否因为酸组成不同或反应条件不同,从而导致反应剧烈程度明显不同呢?

【查阅资料】

①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性质越活泼,反应越剧烈。

②温度越高、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物间接触面积越大,反应越剧烈。

③稀盐酸由H+、Cl-和H2O组成,稀硫酸由H+、SO

和H2O组成。

【实验探究】在常温下,取两片质量、形状相同的铝片(均去掉氧化膜),分别加入到盛有体积相同、pH相同的稀硫酸和稀盐酸的两支大小相同的试管中,铝片在稀盐酸中反应比在稀硫酸中反应明显剧烈。

【猜想与假设】出现上述现象的可能原因是:

假设①SO

对铝与酸的反应有抑制作用。

假设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验证】设计实验对上述假设进行验证:

①向上述稀盐酸中加入少量____________等可溶性硫酸盐,如果反应变缓,则假设①成立。

②向上述稀硫酸中加入少量氯化钠等可溶性氯化物,如果反应更剧烈,则假设②成立。

【分析与应用】

(1)稀盐酸、稀硫酸能与铝反应的原因是它们的溶液中都含有________;

反应剧烈程度明显不同,是因为含有的阴离子不同。

(2)如果上述假设都成立,要使上述稀硫酸与铝反应的剧烈程度加大,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①加入可溶性氯化物,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④将铝片改换成铝丝。

4.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铁生锈的实验探究活动。

【探究一】铁生锈的条件

(1)该兴趣小组将洁净无锈的铁钉分别置于如图所示装置中,经过一段时间观察,________(填装置序号)装置中出现了明显的锈迹。

他们的结论:

铁生锈是因为铁与空气中的______________等发生了化学反应。

(2)甲同学提出了疑问:

空气中的氮气、二氧化碳没有参与铁的生锈过程吗?

请设计实验为甲同学释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并记录现象即可证明。

【探究二】影响铁生锈速率快慢的因素

乙同学说:

妈妈常说菜刀沾有盐水生锈更快。

这种说法对吗?

同学们广泛查阅资料。

资料一:

导电性强的溶液都可加速铁的生锈。

资料二:

海上航行的轮船在与海水接触的部分镶嵌一锌块,能有效降低钢材被腐蚀的速率。

(3)将上述A装置中的蒸馏水改为下列液体中的________,可使铁生锈的速率加快。

a.硫酸钠溶液b.无水乙醇c.蔗糖溶液

(4)一些铁制品表面覆盖了某些涂层。

不同的涂层被破坏后,铁生锈的速率不同。

你认为下列________涂层破坏后,铁生锈的速率较快。

a.镀锌铁    b.镀锡铁

(5)一些建筑的大门刷上了一层银白色的金属,你认为该金属可能是________

a.银粉b.铜粉    c.镁粉

【交流与思考】

(6)写出一种防止铁生锈的方法______________

5.实验室常用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芳发现氯酸钾与氧化铜混合加热也能较快产生氧气,于是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除MnO2、CuO外,Fe2O3也可以作KClO3分解的催化剂。

【完成实验】按下表进行实验,并测定分解温度(分解温度越低,催化效果越好)。

实验

编号

实验药品

分解温度(℃)

KClO3

580

KClO3、MnO2(质量比1∶1)

350

KClO3、CuO(质量比1∶1)

370

KClO3、Fe2O3(质量比1∶1)

390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由实验______与实验④对比,证明猜想合理。

(2)实验所用的三种金属氧化物,催化效果最好的是__________。

【反思】

(1)若要证明Fe2O3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要验证它在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和____________不变。

(2)同种催化剂,颗粒大小可能影响催化效果,请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验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种催化剂,还有哪些因素可能影响催化效果,请你再探究(探究一种因素即可)。

6.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影响金属与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的因素”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金属与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做出猜想】a.可能与金属本身的性质有关。

b.可能与盐酸的浓度有关。

【设计探究】实验所用的金属均已用砂纸打磨。

实验

(1)为探究猜想a,小明同学分别在两支试管中放入相同质量的镁片和铁片,然后分别加入相同浓度和质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放镁片的试管中立即产生大量气泡,放铁片的试管中只产生少量气泡,写出镁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实验现象可以判断:

金属活动性Mg____Fe(选填“>

”、“<

”或“=”)。

得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

(2)为探究猜想b,小组同学设计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其中注射器的作用是

所用药品、实验数据如下表:

选用金属(均取2g)

盐酸浓度(均取50mL)

每30秒产生气体的体积/mL

0~30秒

30~60秒

60~90秒

90~120秒

120~150秒

前150秒共收集气体

镁片

10%

2.9

16.9

11.9

9.2

7.6

48.5

1.6

8.4

5.9

4.8

3.7

24.4

金属与盐酸发生反应的剧烈程度与盐酸的浓度有关,其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表中实验Ⅱ数据分析,请描述镁与盐酸发生反应快慢的变化情况并解释原因

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金属与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还可能受哪些因素影响,设计实验验证。

(写出一种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甲、乙两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通过测定产生相同体积氧气所用时间的长短来探究影响H2O2分解速率的因素。

(1)甲组:

按如下设计的方案实验,请完成下表。

实验目的

温度

催化剂

浓度

探究______________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25℃

0.2gMnO2

10mL4%H2O2

10mL8%H2O2

(2)乙组:

实验时溶

液酸碱度

探究______

__________

对H2O2分解

速率的影响

0.2g

MnO2

10mL

8%H2O2

pH=10.0

0.2g

10mL

pH=4.0

(3)甲、乙两小组通过数次实验得出如图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从甲组实验得出的数据可知:

H2O2浓度越大,分解的速率

②由乙组探究的影响H2O2分解因素的数据分析:

相同条件下,

H2O2在________(选填“酸”或“碱”)性环境下放出气体的速率

较快,写出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4)

【发现问题】实验开始时,H2O2溶液的温度为25℃:

实验结束时,溶液的温度明显升高,说明H2O2分解是________(选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5)

【反思运用】同学们经过讨论、交流和网上搜寻资料,提出下面两种制取H2O2溶液的方法:

①用Na2O2(过氧化钠)与H2SO4溶液作反应物,反应时将温度控制在-5℃~+5℃范围,生成的Na2SO4会以Na2SO4·

10H2O晶体的形式析出。

反应原理为:

Na2O2+H2SO4+10H2O===Na2SO4·

10H2O↓+H2O2。

制取时Na2O2的量不能过量,因为Na2O2与水反应会生成NaOH。

若Na2O2过量会造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BaO2(过氧化钡)与H2SO4溶液作反应物,在常温下就可反应生成H2O2,试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②”比方法“①”更易操作,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二物质成分的探究

1.某学校实验室的废液缸中收集了学生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后残留的废液。

小红同学想探究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请你一同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提出问题】废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

【作出猜想】

(1)小红认为废液中的溶质只有CaCl2。

你认为还可能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

【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

【实验与结论】

(1)小红取少量残留溶液和少量氯化钙溶液分别加入到两支试管中,并分别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做对比实验,结果两支试管中溶液均无色,于是小红认为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

(2)你认为小红的实验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证明她的猜想是正确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要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你选择的试剂是________(与小红所用试剂类别不同),当加入该试剂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应用】若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想要处理废液只得到CaCl2溶液,应向废液中加入过量的__________,反应完全后过滤。

(4)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实验室的废液未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条)。

2.生石灰常用作食品干燥剂,其包装袋上除了标明主要成分为生石灰外,还提醒人们注意:

不可食用,不可浸水,不可开袋,儿童勿碰。

Ⅰ.华雪同学通过探究发现,某食品包装袋中的生石灰干燥剂已经变质失效。

他采用的探究方法是: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少量水,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没有明显的放热现象。

此实验中加入的水必须是少量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甲、乙同学想知道刚从食品袋中取出的生石灰干燥剂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生石灰干燥剂中含有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工业上用高温煅烧石灰石的方法来制取生石灰。

【猜想与假设】猜想1:

含有氧化钙、氢氧化钙

猜想2:

含有氧化钙、碳酸钙

猜想3:

含有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

【活动与探究】甲、乙同学为了验证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甲同学实验: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充分反应后,再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可观察到溶液呈红色。

乙同学实验: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与反思】

(1)猜想________错误(填“1”或“2”或“3”)。

(2)甲同学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呈红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同学实验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是多余的,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与提升】

(1)甲、乙同学最终无法确定该生石灰干燥剂的成分,实验失败。

华雪同学认为,可以通过定量实验来确定。

在定量实验时一定要用到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

(2)请写出工业上制生石灰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研究小组发现维C泡腾片(保健药品,主要成分见图1)溶于水中,有许多气泡产生(如图2)。

该小组同学进行如下探究。

探究一:

该气体的成分。

【猜想与假设】小华说:

该气体可能含CO2、O2、CO、H2、N2。

小明说:

不可能含N2,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芳说:

不可能含CO和H2,因为从药品安全角度考虑,H2易燃易爆,CO________。

该小组同学认为:

该气体可能含有CO2、O2中的一种或两种。

【进行实验】  

将该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该气体中

带火星的木条没有复燃

【得出结论】

(1)由实验①可知,该气体中肯定含有_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实验②__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该气体中不含氧气。

理由是

探究二:

维C泡腾片溶液的酸碱性。

向维C泡腾片溶液中滴加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说明溶液显________性。

4.薯片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品,化学实验兴趣小组的老师带领学生一起探究薯条食品包装袋内气体的成分。

【提出问题】充入食品包装袋中的气体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经过同学们的激烈讨论,最后同学们提出了气体可能的三种情况:

①N2 ②CO2 ③稀有气体

【查阅资料】探究检验氮气的方法:

将燃着的镁条(Mg)伸入盛有氮气的集气瓶,镁条会继续燃烧,提取出燃烧剩下的灰烬(黄色粉末Mg3N2),加入少量热水,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氨气),如果燃烧后的灰烬与少量热水反应产生的气体不能使石蕊试纸变色,那么就不能说明是氮气。

【设计并完成实验】

(1)镁与氮气反应生成Mg3N2,它在常温下能与水反应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和一种难溶性碱,请写出Mg3N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小明同学认为气体不可能是稀有气体,因为稀有气体价格较贵。

(3)为了继续探究气体的成分,同学们提出了其他方案并完成实验。

①小芳方案:

用注射器抽取袋内的气体,注入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石灰水不变浑浊。

说明气体不是________________。

②小东设计方案:

A.用注射器抽取袋内的气体,排水法收集气体于集气瓶中,在底部留下一点水,其目的是

B.将燃烧的镁条伸入集气瓶中。

C.用镊子夹取湿润的石蕊试纸伸入到瓶中,现象是湿润的石蕊试纸变蓝了,结论是

【拓展延伸】你认为作为食品的保护气要具备哪些性质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两点即可)。

5.春节期间小颖陪妈妈去医院打点滴,发现护士往输液管上放了一个纸包,经询问得知它是输液恒温贴,可以温暖输入人体中的液体。

小颖对包里的东西能产生热量感到很神奇,于是他向护士要了一只输液恒温贴,带回来进行了如下探究。

撕开真空包装封口,剪开内包装袋,倒出其中的粉末,发现呈黑色。

【提出问题】黑色粉末可能含有哪些物质呢?

【猜想与假设】该黑色粉末可能含有炭粉、铁粉、二氧化锰、氧化铜、四氧化三铁中的一种或几种。

【初步验证】将磁铁靠近黑色粉末,部分被吸引。

【查阅资料】四氧化三铁能被磁铁吸引。

四氧化三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氯化铁和水。

【初步结论】黑色粉末可能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行实验】

取少量黑色粉末于试管中,加足量稀硫酸

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溶液变为浅绿色

将实验①试管中的物质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足量铁粉

有气泡产生,无红色物质析出

取实验②的滤渣灼烧,将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在上方

由上述实验可知,该黑色粉末肯定含有____________,肯定不含____________;

写出实验①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讨论】①输液恒温贴真空包装的原因:

铁粉在空气中会与____________发生缓慢氧化转化成铁锈,并放出热量。

②输液恒温贴中炭粉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6.在化学课上,甲同学将燃烧的钠迅速伸入到盛有CO2的集气瓶中,钠在其中继续燃烧,反应后冷却,瓶底附着黑色颗粒,瓶壁上粘附着白色物质。

【提出问题】黑色颗粒和白色物质是什么?

【进行猜想】甲认为黑色颗粒是________,白色物质可能是Na2O或________________;

乙同学还认为白色物质是氢氧化钠。

甲同学立刻认为乙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氧化钠为白色粉末,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

Na2O+H2O===2NaOH

【实验探究】甲同学对白色物质进行实验探究

方案

结论

方案1

取样品少量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振荡,样品全部溶于水,向其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

成红色

白色物质

为Na2O

方案2

①取样品少量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振荡,样品全部溶于水,向其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

出现白

色沉淀

白色物质是

________

②静置片刻,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无明显

现象

丙同学认为方案1得到的结论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出结论】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通过以上探究,你还能获得哪些结论,请写出两条。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某混合气体可能有CO、H2、CO2中的两种或三种。

某兴趣小组通过实验探究其成分。

【查阅资料】无水硫酸铜为白色粉末,遇水变蓝色。

【提出问题】混合气体由哪些气体组成?

【提出猜想】猜想一:

混合气体是CO、CO2;

猜想二:

混合气体是CO、H2;

猜想三:

混合气体是H2、CO2;

猜想四:

混合气体是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下列装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