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78583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A.置疑兴味反之B.质疑趣味反之

C.质疑趣味否则D.置疑兴味否则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今天,江西、湖南一带烈日炎炎,紫外线辐射强烈,大家最好不要外出,在家休养生息。

B.极端个人主义者总以为人都是为自己的,在他们心目中,那些舍己为人、公而忘私的行为是不堪设想的。

C.我默念了一下射击要领,下定决心,“砰”地打响第一枪,眼睛情不自禁地眨了二下,身体也随之一震。

D.几十年来,我们兄弟姐妹的事总是按下葫芦又起瓢,让母亲直到晚年还有操不完的心。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市政府关于声禁在市区养犬和捕杀野犬、狂犬的决定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拥妒和支持。

B.参加这项比赛的选手平均年龄19岁,平均身高1.68米,平均文化程度大专以上。

C.南昌至上海、杭州的火车动车组票价分别为228元、179元,而对应的普通列车硬座票价为106元、81元,相比之下,普通列车硬座票价要低一倍多。

D.承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难道谁能否认这是当代中国青年肩负的崇高使命吗?

二、(9分。

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书斋

凝石

书斋,顾名思义,是读书的房间,同时也是藏书的地方,还是书写的地方。

读书、藏书、书写是书斋的基本功能。

后来,文物古玩的收藏和鉴赏常在这里进行,诗词歌赋和书法绘画乃至篆刻的切磋和研讨也常常在这里进行。

书斋是以个人名义建立,以主人和密友为主体,进行文化艺术活动的中心。

书斋姓“文”,所以别名称作“文房”。

早在春秋时期,与朝廷兴建的学校——“官学”不同,诸子百家大兴私人讲学之风,诸子家中的讲学之处往往白天是课堂,晚上就成了读书的地方。

这应该就是书斋的雏形。

汉代儒家学者和诗赋作家,均有自己的书斋从事文化艺术活动。

因此,可以说汉代是书斋兴起的时期。

唐代是一个相对自由、开放、多元化的时期,文化艺术繁荣而发达,学术氛围也比较宽松。

可以说盛唐是书斋成熟的时期,如杜甫在成都的“草堂”,就是典型的文人书斋。

在中国传统宅院中,书斋往往是民居中唯有的精神场所。

它一般位于宅院的僻静之处,如有后花园,必与之相邻,以形成高雅恬淡的良好环境。

书斋有三大特点。

一是文化传承的汇集点。

书斋的主体——读书人或做学问的人,在这里藏书,在这里读书,在这里思索;

以往优秀的文化,在这里以研读、考证、校注、阐发的方式得以传承;

中华民族的文明之光在这里化整为零,熊熊燃烧,然后又影响社会的发展进程,使文化得到最好的传承和发展。

二是个性创造的发酵池。

书斋是个人的领地,是书斋主人个性得以施展的空间。

在这里,他们的创造力得以进发,从而产生出新的思想,创造出新的艺术,使得文化发展的链条上,不断有闪动的灵光。

三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典范。

书斋宜明朗、清净,不可太宽敞。

明净可以使人心情舒畅、神气清爽,太宽敞便会损伤目力。

窗外四壁,藤萝满墙,中间摆上松柏盆景,或剑兰一二盆。

石阶周围种上青翠的芸香草。

书斋中宜设长桌一张,放古砚一方,置笔筒一个,墙壁上挂古琴一把;

书斋右边设一书架,书架上陈列《周易古占》等书及字帖画卷。

人独坐于书斋之中,或对日吟诵,或秉烛夜读,于书斋里享受一份清福,从学问中得到一份快乐。

进入21世纪,人们对传统的兴趣在逐步衰减。

有些人认为,作为传统文化标志的书斋也将被“读图时代”的电脑和网络所替代。

然而,从文化发展的宏观趋势上看,在新的时代,书斋仍将成为现代社会持续存在的文化现象。

随着社会发展带来的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必然促进精神文化生活品位的提高,这为书斋的普及提供了基础。

今天,历史传统和科技时尚在现代书斋已和谐地统一在一起。

书斋永远是中国文人的精神家园。

(转引自《新华文摘》2007/2,有删改)

6.根据文意,下列对中国传统“书斋”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斋是文人读书、藏书、写书、作画以及从事其他文化艺术活动的地方。

B.书斋姓“文”,其中所设书桌、文具、字帖画卷等都体现了主人的兴趣爱好和精神追求。

C.书斋空间一般较小,大多位于宅院的僻静之处,环境优雅,明朗清净。

D.书斋是私人讲学的地方,白天是课堂,晚上便是书房。

7.下列对“书斋永远是中国文人的精神家园”这句话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书斋是私人空间,置身其中,可以充分展示个性,施展才华,并且从学问中得到快乐。

B.书斋的格局、布置和装饰大多体现了中国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这也正是中国文人一直追求的精神境界。

C.书斋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已深人到中国文人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他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并将永远存在。

D.书斋往往是传统民宅中唯有的精神场所,历代文人在这里辛勤耕耘,研究学问,优秀的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书斋发源于春秋,兴起于汉代,成熟于盛唐,杜甫草堂就是成熟时期文人书斋的典型。

B.汉代是书斋的形成期,儒家学者和诗赋作家的文化艺术活动都在自己的书斋中进行。

C.21世纪是信息时代,作者担心作为传统文化标志的书斋也将被“读图时代”的电脑和网络所替代。

D.现代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使人们精神文化生活品位的提高和书斋的普及成为必然趋势。

三、(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催科①

[明]江盈科

为令之难,难于催科。

催科与抚字②,往往相妨,不能相济。

阳城③以拙蒙赏,盖由古昔为然,今非其时矣!

国家之需赋也,如枵腹④待食;

穷民之输将也,如挖脑出髓。

为有司者,前迫于督促,后慑于黜罚,心计曰:

“与其得罪于能陟我、能黜我之君王,不如忍怨于无若我何之百姓。

”是故号令不完,追呼继之矣;

追呼不完,槌楚继之矣;

槌楚不完,而囹固、而桎梏。

民于是有称贷耳;

称贷不得,有卖新丝、粜新谷耳;

丝尽谷竭,有鬻产耳;

又其甚,有鬻妻、鬻子女耳。

如是而后赋可完,赋完而民之死者十七八矣!

呜呼,竭泽而渔,明年无鱼,可不痛哉!

或有尤之者,则应日:

“吾但使国家无逋赋,吾职尽矣:

丕能复念尓民也。

”余求其比拟,类驼医然。

昔有医人,自媒能治背驼,曰:

“如弓者,如虾者,如曲环者,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

”一人信焉,而使治驼。

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而脚⻊丽⑤焉。

驼者随直,亦复随死。

其子欲呜诸官,医人曰:

“我业治驼,但管人直,哪管人死!

呜呼!

世之为令,但管钱粮完,不管百姓死,何以异于此医也哉!

夫医而至于死人,不如听其驼焉之为愈也;

令而至于死百姓,不如使赋不尽完之为愈也。

虽然,非仗明君躬节损之政,下宽恤之诏,即欲有司不为驼医,不杀人,可得哉?

噫!

居今之世,无论前代,即求如二祖时,比岁蠲⑥,比岁免,亦杳然有今古之隔矣。

(选自《雪涛阁集》卷十四)

【注】①催科:

催办缴纳赋税。

②抚字:

安抚体恤。

③阳城:

人名,唐代清官。

④枵(xiāo)腹:

空腹。

⑤⻊丽(xǐ):

踩,踏。

⑥蠲(juān):

减少。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催科与抚字,往往相妨,不能相济济:

补益。

B.如是而后赋可完完:

结束。

C.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延:

请。

D.比岁蠲,比岁免比岁:

连年。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槌楚不完,而囹圄、而桎梏阳城以拙蒙赏

A.B.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计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国家之需赋也,如枵腹待食为有司者,前迫于督促,后慑于黜罚

C.D.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怀王)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说明“催科”危害的一组是

①为令之难,难于催科

②竭泽而渔,明年无鱼

③穷民之输将也,如挖脑出髓

④令而至于死百姓,不如使赋不尽完之为愈也

⑤盖由古昔为然,今非其时矣

⑥又其甚,有鬻妻、鬻子女耳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⑥D.②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用“驼医”治死驼者的故事作比,指出了官吏不择手段催缴赋税的危害,表达了作者对饱受催科之苦的百姓的深切同情。

B.驼者之子把治死其父的“驼医”告到了官府,“驼医”辩白说,自己的职业是治疗驼背,只负责使驼背变直,哪管病人的死活。

C.负责催科的官吏,不顾百姓的死活,采用刑杖相加、牢狱关押等手段催缴赋税,是出于私心,欲求自保。

D.作者把当时的催科与前代、二祖时相比照,认为催科过于严厉而致百姓于死地,其主要责任在于朝廷,表达了对最高统治者的讽谏之意。

 

绝密★启用前

第Ⅱ卷(共114分)

注意事项:

第Ⅱ卷共4页,须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与其得罪于能陟我、能黜我之君王,不如忍怨于无若我何之百姓。

(3分)

译文:

(2)吾但使国家无逋赋,吾职尽矣,不能复念尔民也。

(3)非仗明君躬节损之政,下宽恤之诏,即欲有司不为驼医,不杀人,可得哉?

(4分)

14.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金陵晚望金陵图

高蟾韦庄

曾伴浮云归晚翠,谁谓伤心画不成?

犹陪落日泛秋声。

画人心逐世人情。

世间无限丹青手,君看六幅南朝事,

一片伤心画不成。

老木寒云满古城。

【注】高蟾、韦庄,均为晚唐诗人。

(1)这两首诗都写到了“伤心”,诗人为什么伤心?

答:

(2)两位诗人一位说“一片伤心画不成”,一位说“谁谓伤心画不成”。

请结合诗歌对此作简要分析。

15.文学常识与名篇填空。

(第1题必做,2—5题任选3题((8分)

(1)宋词的主要流派有和豪放派。

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代表作品《变形记》的作者是。

(2)《离骚》中提到屈原名字的两句是,。

(3)李白《将进酒》中写曹植饮酒豪情的两句是,。

(4)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韩愈《师说》)

(5)想当年,,。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泰山很大

汪曾祺

描写泰山是很困难的。

它太大了,写起来没有抓挠。

三千年来,写泰山的诗里最好的,我以为是《诗经》的《鲁颂·

閟宫》:

“泰山岩岩,鲁邦所詹。

”“岩岩”究竟是一种什么感觉,很难捉摸,但是登上泰山,似乎可以体会到泰山是有那么一股劲儿。

詹即瞻。

说是在鲁国,不论在哪里,抬起头来就能看到泰山。

这是写实,然而写出了一个大境界。

汉武帝登泰山封禅,对泰山简直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好发出一连串的感叹:

“高矣!

极矣!

大矣!

特矣!

壮矣!

赫矣!

惑矣!

”完全没说出个所以然。

这倒也是一种办法。

人到了超经验的景色之前,往往找不到合适的语言,就只好狗一样地乱叫。

杜甫诗《望岳》,自是绝唱,“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一句话就把泰山概括了。

杜甫真是一个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伟大的现实主义者,这一句诗表现了他对祖国山河的无比的忠悃。

相比之下,李白的“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就有点洒狗血[注]。

李白写了很多好诗,很有气势,但有时底气不足,便只好洒狗血,装疯。

他写泰山的几首诗都让人有底气不足之感。

杜甫的诗当然受了《鲁颂·

閟宫》的影响,“齐鲁青未了”,当自“鲁邦所詹”出。

张岱说“泰山元气浑厚,绝不以玲珑小巧示人”,这话是说得对的。

大概写泰山,只能从宏观处着笔。

郦道元写三峡可以取法。

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刻琢精深,以其法写泰山那不大适用。

写风景,是和个人气质有关的。

徐志摩写泰山日出,用了那么多华丽鲜明的颜色,真是“浓得化不开”。

但我有点怀疑,这是写泰山日出,还是写徐志摩?

我想周作人就不会这样写。

周作人大概根本不会去写日出。

我是写不了泰山的,因为泰山太大。

我对泰山不能认同。

我对一切伟大的东西总有点格格不入。

我十年间两登泰山,可谓了不相干。

泰山既不能进入我的内部,我也不能外化为泰山。

山自山,我自我,不能达到物我同一:

山即是我,我即是山。

泰山是强者之山——我自以为这个提法很合适,我不是强者,不论是登山还是处世。

我是生长在水边的人,一个平常的、平和的人。

我已经过了七十岁,对于高山,只好仰止。

我是个安于竹篱茅舍、小桥流水的人。

以惯写小桥流水之笔而写高大雄奇之山,殆矣。

人贵有自知之明,不要“小鸡吃绿豆——强努”。

同样,我对一切伟大的人物也只能以常人视之。

泰山的出名,一半由于封禅。

封禅史上最突出的两个人物是秦皇、汉武。

唐玄宗作《纪泰山铭》,文词华缛而空洞无物。

宋真宗更是个沐猴而冠的小丑。

对于秦始皇,我对他统一中国的丰功,不大感兴趣。

他是不是“千古一帝”,与我无关。

我只从人的角度来看他,对他的“蜂目豺声”印象很深。

我认为汉武帝是个极不正常的人,是个妄想型精神病患者,一个变态心理的难得的标本。

这两位大人物的封禅,可以说是他们的人格的夸大。

看起来这两位伟大人物的封禅实际上都不怎么样。

秦始皇上山,上了一半,遇到暴风雨,吓得退下来了。

按照秦始皇的性格,暴风雨算什么呢?

他横下心来,是可以不顾一切地上到山顶的。

然而他害怕了,退下来了。

于此可以看出,伟大人物也有虚弱的一面。

汉武帝要封禅,召集群臣讨论封禅的制度。

因无旧典可循,大家七嘴八舌瞎说一气。

汉武帝恼了,自己规定了照祭东皇太乙的仪式,上山了。

却谁也不让同去,只带了霍去病的儿子一个人。

霍去病的儿子不久即得暴病而死。

他的死因很可疑,汉武帝究竟在山顶上鼓捣了什么名堂,谁也不知道。

封禅是大典,为什么要这样保密?

看来汉武帝心里也有鬼,很怕他的那一套名堂并不灵验,为人所讥。

但是,叉一次登了泰山,看了秦刻石和无字碑(无字碑是一个了不起的杰作),在乱云密雾中坐下来,冷静地想想,我的心态比较透亮了。

我承认泰山很雄伟,尽管我和它整个不能水乳交融,打成一片。

承认伟大的人物确实是伟大的,尽管他们所做的许多事不近人情。

他们是人里头的强者,这是毫无办法的事。

在山上呆了七天,我对名山大川、伟大人物的偏激情绪有所平息。

同时我也更清楚地认识到我们微小,我们平常,更进一步安于微小,安于平常。

这是我在泰山受到的一次教育。

从某个意义上说,泰山是一面镜子,照出每个人的价值。

(节选自《汪曾祺散文·

泰山片石》,有改动)

【注】洒狗血:

(戏曲演员)脱离情节而卖弄滑稽、武艺或做过火的表演。

16.从全文看,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泰山很大”的?

请加以归纳。

17.“写风景,是和个人气质有关的”,这句话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5分)

18.结合原文,分析作者为什么说“泰山是一面镜子”。

19.下列对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作者的气质本不适合写泰山,但本文却写出了泰山之大,其巧妙之处在于作者独辟蹊径,回避了对泰山风光的描写而从文化角度去揭示其博大的内涵。

B.文章中作者情绪由开篇的偏激转为愤懑,最后归于平和,这种情绪变化的过程实质是作者坎坷人生经历的艺术象征。

C.作者以惯写小桥流水之笔,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选取了泰山上的秦刻石和无字碑两处小景进行描写,成功地表现了泰山的雄伟恢弘。

D.本文多处引用古诗、典故,提及不少名人轶事,不仅丰富了文章内涵,而且提升了文章品位,是一篇优秀的文化散文。

E.文章感情真挚自然,有分析,有感悟,语言幽默活泼,笔力遒劲老到,与他的《胡同文化》一样,于嬉笑怒骂之中展示出作者对传统文化和现实人生的深刻反思。

六、(9分)

20.按表达要求在规定空格内将下列词语组成句子。

(不能增减词语)(4分)

5月3日校长是在会上向灾区提议捐款全校师生

(1)以“5月3日”为表达重心

(2)以“校长”为表达重心

21.以“走进考场”为开头写一段话。

要求:

表意相对完整,语言连贯得体,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其中一种必须是排比,不少于50个字。

七、(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60分)

每天,我们都和语文打交道,无论课内还是课外。

在你记忆的深处,或许留有语文学习的难忘印象,或许有过关于语文的诸多感慨。

请在下列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

(1)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

(2)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

(1)不得另拟题目。

(2)不得透露个人的相关信息。

(3)立意自定。

(4)文体自选。

(5)不少于800字。

(6)不得抄袭或套作。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15分。

1.B2.C3.A4.D5.D

二、(9分,每小题3分)

6.D7.C8.A

三、(12分.每小题3分)

9.B10.D11.C12.B

13.(10分)译文

(1)与其从能够提升我、能够罢免我的君王(那里)获罪,不如在不能把我怎么样的百姓(那里)忍受怨恨。

(2)我只要使国家没有(人)拖欠赋税,我的职责就尽到了,不能再考虑你们百姓了。

(3)不倚仗贤明君主亲身(实行)节省减少(开支)的政治举措,颁布宽大体恤(百姓)的诏令,即使想要官吏不做“驼医”,不杀人,可能做到吗?

14.(6分)

(1)诗人为唐朝的衰败而伤心。

(2)这两首诗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相同的思想感情。

高诗作者通过晚望金陵,从“落日”“秋声”等意象中,生出一片伤心之情。

诗人认为这种深重的伤心,世上的画家是画不出来的。

韦诗作者通过观看金陵图,认为画家用“老木”“寒云”等意象,足以表现出对国势衰败的伤痛之情,所以说,伤心是画得成的。

15.(8分)

(1)婉约派弗兰茨·

卡夫卡(或卡夫卡)

(2)名余日正则兮字余日灵均

(3)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4)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5)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16.(6分)

从不同文人对泰山的描述,写泰山境界宏大;

从不同帝王的泰山封禅,写泰山政治文化内涵博大;

从作者的认识变化,写泰山对人的心灵震撼力巨大。

17.(5分)

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承上启下:

一方面,它承接上文,是对上文不同文人所写泰山的归结;

另一方面它开启下文,交待了作者自认为写不了泰山的主要原因,进而转入对泰山封禅的叙写。

18.(6分)

无论是文人、帝王还是游客,泰山都照出了他们各自的不同。

从杜甫、李白等人描写泰山的诗文中,照出了他们不同的思想、才情、风格和气质;

从秦皇、汉武的封禅行为,照出了他们人格夸大的一面和虚弱的一面;

从作者再次登临泰山,照出了他的偏激和最终安于微小与平常。

19.(4分)A、D

20.(4分)

(1)校长是5月3日在会上提议全校师生向灾区捐款。

(或:

校长在会上提议全校师生向灾区捐款是5月3日。

(2)是校长5月3日在会上提议全校师生向灾区捐款。

22.(60分)

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