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中考历史考试内容与目标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787005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180.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湛江中考历史考试内容与目标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湛江中考历史考试内容与目标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湛江中考历史考试内容与目标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湛江中考历史考试内容与目标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湛江中考历史考试内容与目标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湛江中考历史考试内容与目标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2页
湛江中考历史考试内容与目标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2页
湛江中考历史考试内容与目标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2页
湛江中考历史考试内容与目标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2页
湛江中考历史考试内容与目标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2页
湛江中考历史考试内容与目标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2页
湛江中考历史考试内容与目标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2页
湛江中考历史考试内容与目标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2页
湛江中考历史考试内容与目标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2页
湛江中考历史考试内容与目标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2页
湛江中考历史考试内容与目标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2页
湛江中考历史考试内容与目标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2页
湛江中考历史考试内容与目标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2页
湛江中考历史考试内容与目标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2页
湛江中考历史考试内容与目标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湛江中考历史考试内容与目标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

《湛江中考历史考试内容与目标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湛江中考历史考试内容与目标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湛江中考历史考试内容与目标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

①改革会遇到种种旧势力,旧习俗的阻挠和反对,会付出沉重的代价,必须坚持不懈,克服重重阻力,才能成功;

②改革应该重视选拔有才干的人,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

③需要制订法律来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强化以法治国。

三、统一国家的建立

【1】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

1、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都咸阳。

意义: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建立了我国里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从此,统一成为了我国历史的主流。

2、秦始皇:

(1)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政治上,建立皇帝制度。

(自称始皇帝,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拥有绝对的权力。

在中央设置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别管理行政、军事和监察。

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中央和地方的官员任免都由皇帝任免,绝对服从皇帝的命令。

建立我国第一封建中央集权制的国家)。

(2)巩固统一的措施:

经济上,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和度量衡;

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后来为隶书)。

(3)思想上,焚书坑儒。

(4)军事上,修筑万里长城。

【2】汉武帝

1、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政治上:

①颁布“推恩令”和取消一些王侯的资格,彻底解决了王国威胁中央的问题;

②为了加强对地方官员和富豪的控制,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派刺史去监督和考核他们。

③削弱相权,加强了皇权。

●思想文化上:

采用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长安兴办太学。

儒家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

●军事上:

组织军队多次反击匈奴取得成功,维护了国家安全。

●外交上:

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与西域各国的联系,开通了丝绸之路。

【3】张骞通西域

●西汉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

其目的分别是夹击匈奴和友好往来。

张骞通西域的意义:

加强了西域和内地的联系,促进了西域的发展。

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了西域都护府,管理西域事务,标志着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

●张骞出使西域后,内地与西域的联系日益密切,丝绸和铁器,铁器制作和打井技术传入西域。

西域的葡萄、核桃和良马、地毯等传入内地,

●丝绸之路路线----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往西,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从西亚转运到欧洲。

【1】北魏孝文帝改革

背景:

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民族融合逐渐成为时代的主流。

目的:

学习先进的中原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措施:

迁都洛阳,汉化政策:

学汉语;

穿汉服;

用汉姓;

与汉族联姻;

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

学习汉族的礼法。

北魏孝文帝的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融合。

【1】隋唐科举制

1、创立:

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始于隋文帝时。

(明经、进士)

2、完善:

①唐太宗:

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

他在位期间扩充了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②武则天:

大力提倡科举,开创殿试制度。

还开设了武举。

③唐玄宗:

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3、作用:

提高官员素质,推动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广纳人才,加强思想控制。

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对欧亚各国考试制度产生积极影响。

科举制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1905年)才被废除。

【2】“开元盛世”

人物:

唐玄宗

①任用贤才(姚崇);

②重视地方吏治;

③注意节俭,发展农业生产。

表现:

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元年间)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或“开元之治”。

唐朝经济

1、农业方面:

①生产工具得到改进,出现曲辕犁。

②水稻育秧技术广泛采用。

③蔬菜新品种从西域传入。

④茶叶生产在江南农业生产中占重要地位。

手工业方面:

①丝织业:

花色品种多,技术高超。

②陶瓷业:

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世界工艺的珍品)。

商业繁荣:

①著名的大都市:

长安、洛阳、扬州、成都。

②长安城:

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宅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

唐都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3】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玄奘西行:

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

贞观初年,他从长安出发,前往天竺。

回国后,专心翻译佛经,还写成著名的《大唐西域记》。

这部书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鉴真东渡:

1、隋唐时,中日两国交往密切。

贞观年间,日本有很多遣唐使、留学生和留学僧来唐学习。

2、遣唐使回国后很受重用,他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还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在社会生活上至今都保留唐朝人的某些风尚。

3、唐朝赴日本的使节和僧人中,最有影响的是鉴真,曾六次东渡日本,在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开放则兴,闭关则衰。

[中考预测]唐朝的“开放与繁荣”在中国古代史中有相当地位,要能结合明清的闭关锁国政策和当今的改革开放掌握相关史实,并能透过现象看清历史的本质。

【1】宋朝南方生产的发展

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魏晋南北朝时表现出南移的趋势。

北宋时期,南方经济已显出超过北方的强劲势头,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已成为定局。

本考点内容丰富,要求掌握以下内容:

1.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1)北方人民为避战乱等南迁,带来劳动力和技术;

(2)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3)南方政府重视扶植农业等。

2.宋代南方生产发展的史实:

(1)圩田大量开垦,引进和推广占城稻;

“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南宋时期太湖流域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2)棉花的种植,扩展到长江以南。

棉纺织业的兴起,在我国手工业发展史上具有时代的意义。

南宋后期,海南岛已有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

(3)宋代南方丝织业发达,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产品居全国首位,在江浙地区,出现了独立的私人作坊“机户”。

(4)宋代制瓷业发达,江西景德镇逐渐成为瓷业中心。

【2】宋代商业繁荣

1、商业都市:

杭州、成都、鄂州(武汉)、建康(南京)、

2、宋时,打破了坊市的界限

3、农村的草市和墟市发展迅速。

4、宋代商业繁荣,内外贸易空前活跃。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南宋称“会子”)。

5、泉州、广州、明州是宋代著名的外贸港口。

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6、《清明上河图》-----北宋大画家张择端所作,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

反映了当时社会商品经济的繁荣。

【3】衣食住行等习俗的变化

衣:

宋代服装体现了等级性和不同的行业特点。

普通老百姓一般只能穿黑白二色,麻布是最普通衣料,妇女缠足的陋习逐渐传开。

受北方少数民族影响,妇女流行一种小袖紧身的衣装。

食:

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

北宋肉食以羊肉为多,南宋吃鱼多;

住:

茅屋、瓦房、宅第。

高脚桌椅板凳已广泛使用

行:

牛车,驴车;

乘轿,骑驴骡。

【4】热闹的瓦舍和欢乐的节日

1、瓦舍:

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2、节日:

今天的传统节日,像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在宋代都有。

宋代称春节为元旦。

七、明清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1】明清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明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明太祖时

①在地方:

明朝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②在中央:

废丞相,撤消中书省,设六部分理朝政,③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④思想文化上:

八股取士

施行″廷杖″制度

明成祖时:

又在锦衣卫之外,增设特务机构东厂,

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

●清朝强化君权的措施

军机处:

雍正时设军机处,标志着我国的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文字狱:

清朝统治者在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一再兴起文字狱。

目的---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2】郑和下西洋:

(西洋指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

1、条件:

明朝前期,国家富强。

2.目的:

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宣扬国威。

明成祖派郑和出使西洋。

3.时间:

1405--1433年,七次下西洋。

4.概况:

经历了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越过赤道

5.意义:

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6.特点:

主动外交,和平外交,朝贡、政治动机大于经济动机。

(和欧洲的航海家不同。

7.消极影响:

奉行“厚往薄来”的贸易原则,给明朝经济带来沉重负担。

8.注意与哥伦布远航比较:

(1)比哥伦布航行早半个世纪;

(2)规模大,船队有2万多人;

(3)郑和下西洋的作用,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4)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推动了海外扩张和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

打破了世界各地区间的封闭和孤立状态,把旧大陆和新大陆联系在一起,世界历史迈出了从分散走向整体的关键性一步。

【3】清朝设置驻藏大臣

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

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同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并监督班禅和达赖继承人的产生过程。

清朝的这些措施,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

这一史实充分说明藏族是中华民族的一员,西藏地区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水经注》、《齐民要术》《本草纲目》《天工开物》

1、《水经注》郦道元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

2、《齐民要术》:

贾思勰成书于北魏,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百科全书式农学名著。

3、明《本草纲目》:

李时珍,《本草纲目》涉及很多领域。

李时珍还建立了当时世界先进的药物分类法。

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

4、明《天工开物》:

宋应星,“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总结明代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

【2】四大发明

1、造纸术的发明:

①西汉早期,已经使用了麻纤维造的纸。

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

②传播:

东——朝鲜、日本西——阿拉伯、欧洲

2、印刷术:

①我国在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

唐朝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②北宋时期,毕昇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

中国的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四百多年。

3、指南针:

⑴最早的指南仪器:

战国,司南

⑵北宋,制成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

南宋,广泛用于航海。

⑶传播:

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⑷意义:

为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

4、火药的应用:

⑴发明时间:

唐代炼丹家

⑵唐末,开始用于战争。

宋元,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

13、14世纪,由阿拉伯传入欧洲

改变了作战方式,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摧毁封建堡垒,加速欧洲历史进程。

【3】大运河、都江堰

●大运河的开通及作用

1.开通的目的:

为了加强对东方和江南地区的统治,沟通南北交通。

2.河道:

605年隋炀帝下令开通,以洛阳为中心的大运河。

大运河北通涿郡(今北京),南到余杭(今浙江杭州),共分为四段:

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它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3作用:

加强了南北的联系,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对加强我国的统一,促进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都江堰(战国时修建)李冰在岷江中游为秦国修筑的都江堰是举世闻明的防洪灌溉工程。

获得“天府之国”美称的是成都平原。

【1】孔子:

春秋晚期的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政治上,提出“仁”学,主张“爱人”,强调“礼”,“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教育上,他创办私学,招收不同家庭出身的学生,扩大了教育对象,打破了官府对教育的垄断;

“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等。

孔子的言行,由学生整理《论语》,这部书成为儒家的经典,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西汉儒家学说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

 

【2】百家争鸣

①儒家:

孔子:

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孟子:

仁政主张:

民贵君轻;

警句: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

荀子:

②道家:

老子思想:

朴素辩证法主张:

无为而治等,《道德经》

庄子思想:

治理国家要顺其自然。

③法家:

韩非主张:

强调法治、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④墨家:

墨子主张:

代表平民利益,“非攻”、“兼爱”、反对一切不义战争。

节俭

⑤兵家:

孙武主张: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

【3】《史记》、《资治通鉴》

1、司马迁和《史记》:

司马迁----生活在西汉汉武帝时代。

写的《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由本纪(帝王)、列传(历史人物传记)、书(典章制度)等部分组成。

2、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1300多年的历史。

【4】唐诗、宋词P117、明清小说

1、唐朝是诗歌的黄金时代,代表人物有:

李白、杜甫、白居易。

诗人

生活的时代

代表作

作品主要特点

李白“诗仙”

盛唐

《早发白帝城》《蜀道难》等

豪迈奔放,想象丰富,

杜甫“诗圣”

盛唐转衰

《春望》“三吏”“三别”等

雄浑,语言精练凝重

白居易

中唐

《秦中吟》《新乐府》等

讽喻社会,同情人民,通俗易懂

2、宋词:

是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兴起于唐朝,到了两宋时期,成为最具特色的文学形式。

人物

朝代

作品及特点

苏轼

北宋

《念奴娇·

赤壁怀古》

气势豪迈,雄健奔放

豪放派创始人

”李清照

两宋之交

《如梦令》

风格委婉,感情真挚,善用口语。

婉约派词人

辛弃疾

南宋

《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

把词的豪放风格发扬光大

豪放派词人

3、明清小说

(1)罗贯中(元末明初)《三国演义》是我国优秀的长篇历史小说。

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2)施耐庵(元末明初)《水浒传》是一部描写民众反抗斗争的长篇小说。

描写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梁山泊农民起义。

(3)吴承恩(明朝中期)《西游记》是一部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

根据民间流传唐僧取经故事创作

(4)清曹雪芹《红楼梦》(思想性和文学性最高)。

描写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和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

1、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南京条约》、左宗棠收复新疆、邓世昌、《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

和《辛丑条约》。

2、近代化的起步:

洋务运动、戊戍变法、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新文化运动。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五·

四”爱国运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南昌起义、黄埔军校的建立和北伐胜利进军。

4、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西安事变、九一八事变、“七·

七”事变、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中共七大、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5、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6、经济和社会生活:

张謇实业救国;

火车、照相、电影在中国的出现;

民国以来社会习俗的变化。

7、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魏源的主要思想;

京师大学堂的开办;

冼星海的音乐成就。

一、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1】中英《南京条约》

1840年6月,英国挑起鸦片战争。

1842年8月,英舰开抵南京江面,清政府被迫求和签订《南京条约》。

中英《南京条约》内容:

(1)割香港岛给英国(领土主权丧失)

(2)赔款2100万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4)中国征收英商货物进出口关税应由两国协商(关税和贸易主权丧失)

影响:

a.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左宗棠收复新疆

(1)为了粉碎英、俄利用阿古柏分裂新疆的阴谋,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进军新疆,左宗棠收复了除沙俄强占的伊犁地区以外的新疆全部领土。

(2)中俄双方签订《伊犁条约》,中国收回伊犁.

(3)1884年,根据左宗棠的建议,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加强了对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

【3】邓世昌

1894年甲午中战争爆发,在黄海大战中,致远舰舰管带邓世昌,为保护旗舰,开足马力,朝日舰--吉野舰撞去,不幸被鱼雷击中,邓与200余名战士壮烈牺牲。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文中的“公”指的是---邓世昌。

【4】<

<

马关条约>

>

1895年,日军进攻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3月慈禧太后派李鸿章赴日求和,4月与伊藤博文签订<

内容:

A、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严重损害了中国领土主权】

B、赔偿日军费白银2亿两【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C、增开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

D、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允许帝国主义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便利了外国侵略】

●危害:

《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使中国丧失大片领土和更多的主权,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5】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

1900年,为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保护列强的在华利益,八国联军有英、美、俄、日、法、德、意、奥由西摩尔率领,进犯北京;

义和团在廊坊战役中打败八国联军,迫使其退回天津;

八国联军夺取大沽口炮台,攻占天津;

1900年8月中旬,攻占北京。

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

(1)签订时间:

1901年。

(2)内容:

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保;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3)影响(危害):

《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二、近代化的起步

【1】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1)时间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2)目的:

维护清朝统治

(3)学习对象:

西方先进生产技术

(4)代表人物:

中央—奕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5)口号:

前期“自强”,后期“求富”为口号

(6)主要内容:

①创办军事工业:

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最早)、江南制造总局(曾国藩、李鸿章、最大)、福州船政局(当时:

远东第一大船厂))

②创办新式学堂③派遣留学生④筹建新式陆海军(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⑤创办民用工业:

轮船招商局(李鸿章)、汉阳铁厂(张之洞)、湖北织布局(张之洞)。

(7)结果:

甲午战争(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标志着洋务运动彻底破产。

(8)性质:

封建统治者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

(9)评价:

消极:

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积极:

通过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使中国出现了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对西方列强侵略也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2】戊戍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1、背景:

《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社会危机空前严重。

2、目的:

救亡图存,挽救国家危亡。

3、领导阶级及派别:

资产阶级改良派(维新派);

代表:

光绪帝、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

3、经过:

(1)1895年春,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

(2)创建团体强学会,创办报刊《中外纪闻》(后改名《万国公报》),传播思想

(3)1898年6月到9月,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达到高潮。

变法内容有:

A:

政治上:

改革政治机构,裁撤冗员;

【有利于资产阶级参与政权】B:

在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

在文化上:

开办新事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为资产阶级思想传播奠定了基础】D:

训练新式军队。

4、变法失败:

9月慈禧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帝,谭嗣同遭杀害,变法失败,这次变法又叫“百日维新”。

5、性质: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6、戊戌变法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促进近代化的进程。

【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性质:

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历史功绩(成功):

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失败:

但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结论:

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当时中国是行不通的。

【4】新文化运动(激进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①背景:

北洋军阀政府推行尊孔复古的反动政策

②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③主张:

提出了“民主”(德先生)和“科学”(赛先生)的口号

④开始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新青年》)

⑤主要阵地: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⑥内容:

前期:

四提倡四反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把斗争锋芒指向维护封建制度的孔教。

后期:

宣传马克思主义。

1918年李大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颂扬十月革命;

李大钊在北京创办《每周评论》,从此中国先进分子用马克思主义为精神武器,将革命推进到一个新时期。

⑦意义:

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