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手机文化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789447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90.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园手机文化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校园手机文化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校园手机文化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校园手机文化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校园手机文化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校园手机文化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校园手机文化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校园手机文化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校园手机文化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校园手机文化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校园手机文化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校园手机文化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校园手机文化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校园手机文化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校园手机文化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校园手机文化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校园手机文化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校园手机文化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校园手机文化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校园手机文化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校园手机文化Word下载.docx

《校园手机文化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园手机文化Word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校园手机文化Word下载.docx

随着手机使用的普及,手机已经远远超出了通讯工具这一基本用途,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不容小视的作用,它也不仅仅局限于娱乐平台,同时成为当代学生的精神寄托。

手机文化不仅综合包容了影视文化、网络文化、游戏文化,而且还以上述文化为基础,形成具有手机自身特色的文化内涵[1]。

所以,研究手机文化,进一步研究手机文化与学生的密切联系,就显得十分必要。

目前看来,这一问题还没有引起学校管理层的普遍关注。

但手机的负面作用是每个上课的教师都能感受到的。

课堂上经常可见学生不看书,不认真听讲,而是在摆弄手机,发短信,甚至接电话,等等。

学生满足于浅层次的短信文学,满足于轻松自在的娱乐方式,而排斥紧张的学习,不愿意阅读深奥的书籍,不愿意进行深入的思考,对于教材与教学持排斥态度。

研究手机文化首要的是重视手机文化,引导手机文化,对沉溺于手机文化的学生积极疏导,帮助他们把主要精力转移到学习中来[2]。

因此,研究手机文化对于大学生的影响,包括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各方面的影响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对于有效地从事教育管理工作有着针对性的指导作用。

笔者采用问卷与问询相结合的方式抽样调查了阜阳师范学院和阜阳三中部分学生对手机文化的认知和看法。

然后根据回收的问卷和问询的意见加以统计和分析,做成图表。

对比图表的各项内容总结调查结果分析其原因,最后提出笔者自己的见解和相关问题的对策。

1.手机文化的理解与认知

手机文化不仅包括表面的短信、彩信、彩铃、手机文学、手机电视、手机电台、手机广告、手机报纸等多种形式还包括它的文化内涵,怎么使用手机对手机的认识等等都是手机文化的种种[3]。

手机的多媒体化和多媒体的手机化,使得手机主导了现代以个人为中心的传播方式。

手机已经成为人们交流信息的平台,沟通情感的载体、传播舆论的媒介,对社会和谐产生着重要影响。

但是,在展现有别于传统媒体独特魅力时,手机文化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负面影响,给人们生活带来了负面信息、垃圾广告等烦恼,其中尤以非法短信息泛滥为甚[4]。

因此,规范手机文化的发展让其发挥积极的作用显得迫在眉睫。

那么手机文化究竟该如何发展,它又有哪些地方该规范呢?

走怎么样的一条道路才是对我们当代学生最佳的?

对此笔者展开了调查。

2.关于手机文化的调查

2.1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

2.1.1调查问卷的对象、编制与修订

本次调查以阜阳师范学院西湖校区学生和阜阳三中的高中生为调查对象。

在2012年3月20日我和同学分别对上述对象进行了调查,地点均选在教室,我负责调查阜阳师范学院西湖校区学生,同学负责调查阜阳三中的学生。

调查采用问卷的方式进行,共发放问卷200份(其中阜阳师范学院发放120份、阜阳三中发放80份),问卷发放后约20分钟回收,回收200份,问卷的回收率为100%。

为了保证调查问卷能最大程度上反映,学生对手机文化的认知与态度,我做了如下的工作:

第一,广泛阅读文献,对手机文化的概念进行分析,根据论文写作的需要确定了问卷的内容,初步形成了问卷。

第二,听取本人指导老师和同学意见对问卷进行修改,随后做了初步的抽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和老师的意见后最终确定了调查问卷。

2.1.2调查问卷的结构

本次调查问卷的结构由:

声明、被访者信息、手机的拥有情况、手机的使用情况、手机的认知度及文化参与度、手机文化对生活工作的影响、以及被访者对手机文化的看法和意见七个部分组成。

其中每一部分又由各自的小的具体部分组成。

问卷涵盖了手机文化与学生相关的方方面面。

2.1.3调查问卷的处理

对选择题每项进行编号即A项为1,B项为2,C项为3,D项为4,E项为5,F项为6,G项为7,H项为8。

对每一个小题的每一个选项进行统计,先统计出每一个选项所选的次数,再求出每一个选项所占的百分数。

然后将统计结果进行分类并绘制成条形图或扇形图,通过图形对统计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调查结果。

2.2校园手机文化的调查结果

2.2.1手机的拥有情况

(1)被访者的男女性别比例

图1

此图为被访者信息中的性别和单位的统计结果。

由图可知本次调查男女皆有且比例合适,符合当今在校生男女比例现状。

不至于使调查结果受男女观念不同而影响较大。

(2)被访者是否拥有手机

图2

该图为被访者拥有手机情况调查,其中左图为阜师院学生拥有手机情况调查统计图,1代表拥有手机的占99%,2代表没有手机的占1%。

右图为阜阳三中学生拥有手机情况调查统计图,1代表拥有手机的为75%,2代表没有手机的为25%。

两幅图相比较可以看出大学生比高中生拥有手机的多,总体可以看出目前大部分学生拥有手机也可以想象到手机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3)被访者认为是否有必要拥有手机

图3

上图为被访者认为是否有必要拥有手机的情况调查图,其中左图为阜师院学生的观点调查统计图,1代表90%的人认为有必要,2代表8%的人认为没必要,3代表2%的人认为无所谓。

右图为阜阳三中学生的观点调查统计图,1代表85%的人认为有必要,2代表10%的人认为没必要,3代表5%的人认为无所谓。

两幅图可以看出大学生和中学生观点相近,大多认为有必要拥有手机,也突出了手机在与今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当然也有少数人认为没必要或无所谓,这取决与个人态度或认为手机没什么用或认为手机的弊端太多,怕影响个人健康和学习。

(4)被访者对手机品牌的看法

图4

上图为被访者对手机品牌是否重要的看法,其中左区域代表大学生的看法,1表示39%的人认为重要,2表示50%的人认为不重要,3表示21%的人认为无所谓。

右区域代表中学生的看法,1表示51%的人认为重要,2表示20%的人认为不重要,3表示29%的人认为无所谓。

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大多认为品牌不重要,而中学生大多认为品牌很重要,这是不同年龄段学生思想思维的不同所致。

认为重要的大多认为牌子是质量的保证也有认为用高档手机是身份的象征;

认为不重要的大多认为手机可以用就行,其作用就是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便捷[5];

认为无所谓的在此可视作认为不重要。

(5)被访者购买的手机在什么价位

图5

上图为被访者购买的手机价位统计图,由于有部分人没有购买手机故不答该题。

其中左图为大学生购买手机价位统计图,1表示19%的人购买的手机在100到500之间,2表示57%的人购买的手机在500到1000之间,3表示19%的人购买的手机在1000以上。

右图为中学生购买手机价位统计图,1表示35%的人购买的手机在100到500之间,2表示27%的人购买的手机在500到1000之间,3表示13%的人购买的手机在1000以上。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大多使用价钱适中的手机,中学生大多使用价钱偏低的手机,这可能与个人经济状况有关也和学生的个人消费观有关[6]。

这里我们倡导培养学生节约的消费观,手机不在贵贱适用就行。

2.2.2手机的使用情况

(1)被访者使用手机的主要原因

图6

上图为被访者使用手机的主要原因统计图,其中左图为大学生使用手机的主要原因统计图,1表示80%的人认为可以方便与他人联系,2表示50%的人认为可以了解资讯,3表示90%的人认为可以娱乐,4表示20%的人认为有益学习。

右图为中学生使用手机的主要原因统计图,1表示90%的人认为可以方便与他人联系,2表示48%的人认为可以了解资讯,3表示80%的人认为可以娱乐,4表示7%的人认为有益学习。

由此可以看出手机的主要用途为方便与他人联系和娱乐,而利用手机学习和了解资讯等状况则有待改善。

(2)被访者是否感觉使用手机占用较多时间

图7

上图为被访者对手机占用个人时间的认识,其中1表示80%的大学生、79%的中学生认为使用手机占用较多时间,2表示9%的大学生、12%的中学生认为使用手机有一点占用时间,3表示2%的大学生、7%的中学生认为没有占用时间,4表示9%的大学生、2%的中学生选择不确定。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使用手机时间较多,这会导致时间的不合理分配[7]。

从而影响生活和学习。

(3)在课堂上,被访者身边人使用手机的现象是否普遍

图8

上图为被访者身边人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的情况调查统计图,其中1表示73%的大学生、12%的中学生选择很普遍,2表示21%的大学生、27%的中学生选择比较多,3表示5%的大学生、41%的中学生选择比较少,4表示1%的大学生、20%的中学生选择没有。

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课堂上使用手机的非常多几乎没有不用的,而中学生情况稍好,可能是学习环境和管理制度的不同所致。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规范学生手机的使用迫在眉睫!

(4)被访者平时手机上网时间多长

图9

该图为被访者使用平均每天使用手机上网时长,1表示59%的大学生、71%的中学生在1小时以下,2表示32%的大学生、23%的中学生在1到3小时之间,3表示9%的大学生、6%的中学生在3小时以上。

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人手机上网时间安排比较合理,但仍有少数人迫切需要改变观点,合理利用手机。

(5)被访者使用较多的手机文化有哪些

图10

上图为被访者使用较多的手机文化的统计图,图中1表示大学生和中学生100%的使用短信和彩铃,2表示85%的大学生、87%的中学生使用手机上QQ登飞信,3表示23%的大学生、17%的中学生用手机下载音乐游戏等,4表示70%的大学生、50%的中学生用手机看小说报纸等,5表示65%的大学生、24%的中学生用手机看视频和电视,6表示83%的大学生、19%的中学生用手机浏览新闻及搜索引擎等,7表示20%的大学生、7%的中学生利用手机学习,8表示另有3%的大学生、1%的中学生有其他选择。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利用手机学习和汲取知识的非常之少,手机的利用不当再次体现。

2.2.3手机认知度及文化参与

(1)被访者选择上问那些功能的原因

图11

此图为被访者选择前问功能的原因统计图,其中1表示31%的大学生、37%的中学生因为追求时尚而选,2表示63%的大学生、59%的中学生因为方便使用而选,3表示6%的大学生、3%的中学生因为跟风而选,4表示1%的中学生因为其他原因而选。

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人使用手机追求方便使用的出发点是良好的,但也有不少人仅为追求时尚和跟风而使用某些功能[8],这种出发点是盲目的,学生应该有自己的出发点和喜好去选择一些功能。

(2)被访者未使用部分手机文化功能的原因

图12

上图为被访者未使用部分手机文化功能的原因统计图,其中1表示32%的大学生、53%的中学生因为流量,费用高未选择,2表示2%的大学生、7%的中学生因为像素低未选择,3表示39%的大学生、23%的中学生因为受手机自身条件限制未选择,4表示43%的大学生、19%的中学生因为不感兴趣未选择,5表示23%的大学生,42%的中学生因为没有时间未选择,6表示没有人因为其他原因而未选择这些功能。

从中可以看出大学生未选择部分功能的原因大多是因为费用高、手机自身条件有限、或不感兴趣;

而中学生未选择部分功能的原因大多是因为费用高、手机自身条件有限或没时间用。

中学生学习时间比较紧而大学生时间相对宽松,然而大学生不感兴趣的中学生却兴趣不小,年龄的不同对新奇事物的认识也不同。

这些不同之处值得我们去商榷。

(3)被访者对于“3G”和“第五媒体产业”的了解程度

图13

上图为被访者对“3G”和“第五媒体产业”的了解程度统计图,其中1表示42%的大学生、3%的中学生十分了解,2表示43%的大学生、25%的中学生了解,3表示11%的大学生、63%的中学生听说过,4表示4%的大学生、9%的中学生没听过。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比中学生了解的要多,这是不同的文化程度所致,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学习的必要性。

(4)被访者发短信的频率

图14

上图为被访者发短信的频率统计图,其中1表示31%的大学生、23%的中学生发短信十分频繁,2表示49%的大学生、37%的中学生经常发短信,3表示15%的大学生、36%的中学生偶尔发短信,4表示5%的大学生、4%的中学生难得发短信。

由此看出大学生常发短信的明显比中学生多,中学生也不少,从中可以看出手机的重要性和便捷性。

(5)被访者使用短信的主要用途

图15

上图为被访者使用短信的主要用途的统计图,其中1表示100%的大学生、90%的中学生用于事务通信,2表示大学生、中学生全有用于聊天和娱乐,3表示大学生、中学生全有用于日常问候,4表示从不,无人选择,5表示30%的大学生、10%的中学生用于信息咨询,6表示5%的大学生、2%的中学生用于其他。

由此可以看出手机丰富了学生的个人生活,在方便学生的同时也联络了人们之间的情感[9]。

(6)被访者对手机的使用掌握是如何做到的

图16

上图为被访者对手机的使用掌握是如何做到的结果统计图,其中1表示31%的大学生、37%的中学生是由别人传授的,2表示36%的大学生、28%的中学生是自己看说明书摸索的,3表示33%的大学生、35%的中学生是别人传授外加自己摸索的。

由图可以看出不管是大学生还是中学生对手机的使用掌握达成方式百分比几乎均衡。

2.2.4手机文化对生活和学习的影响

(1)使用手机上网对被访者的影响主要有哪些

图17

上图为用手机上网对被访者的影响,其中1表示99%的大学生、96%的中学生认为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2表示32%的大学生、53%的中学生认为帮助他们认识了很多网友,通过与网友交流,缓解了压力,3表示83%的大学生、62%的中学生认为帮助他们获取了有用的学习资源,4表示2%的大学生、1%的中学生认为迷恋上网而无心学习,5表示23%的大学生、16%的中学生认为还有其他影响。

我们可以看出利用手机有利有弊,虽然利明显大于弊,但反映的弊端是可怕的,我们必须合理利用手机,切不可上瘾。

(2)被访者是否曾收到过垃圾短信

图18

上图是被访者是否收到垃圾短信的统计图,其中左图代表中学生,1表示18%的人经常收到,2表示81%的人偶尔收到,3表示1%的人从没收到。

右图代表大学生,1表示21%的人经常收到,2表示76%的人偶尔收到,3表示3%的人从没收到。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人深受垃圾短信的骚扰,手机文化中垃圾短信的整治迫在眉睫。

有关方面应加强打击力度并提供过滤措施。

(3)被访者对前问的态度

图19

上图是被访者对垃圾短信的态度的统计图,其中1表示28%的大学生、23%中学生对此非常厌烦,2表示1%的大学生、3%的中学生对此喜欢,3表示71%的大学生、74%的中学生对此无所谓。

我们可以看出正因为大部分人态度不明确从而导致垃圾短信依旧猖獗,有关单位亦不作为。

(4)在学习生活中手机文化对被访者的弊处

图20

上图为在学习生活中手机文化对被访者的弊处统计图,其中1表示97%的大学生、93%的中学生认为手机辐射伤害大,2表示43%的大学生、59%的中学生认为花费过多加重了生活负担,3表示17%的大学生、12%的中学生认为会使人性格内向化,4表示82%的大学生、71%的中学生认为会扰乱课堂教学,5表示98%的大学生、95%的中学生认为会有虚假信息的骚扰。

由此可以看出手机文化对生活学习的公认弊处是巨大的,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

(5)总体来说,被访者认为手机对我们的影响

图21

上图为手机对被访者的总体影响概括统计图,其中1表示36%的大学生、39%的中学生认为利大于弊,2表示17%的大学生、12%的中学生认为弊大于利,47%的大学生、49%的中学生认为因人而异。

手机文化与我们有利有弊,其利弊均有度,我们切记合理利用即可。

2.2.5被访者对校园手机文化的看法和意见

(1)被访者认为课堂上是否可以使用手机

图22

上图为被访者对课堂上是否可以使用手机的调查统计图,其中1表示13%的大学生、7%的中学生认为可以,2表示84%的大学生、92%的中学生认为不可以,3表示3%的大学生和1%的中学生认为不置可否。

由此可以看出课堂上还是不应该使用手机的。

(2)被访者认为课堂上使用手机对他人是否有影响

图23

上图为被访者对课堂上使用手机对他人是否有影响的看法统计图,其中1表示99%的大学生、100%的中学生认为没有,2表示1%的大学生、0%的中学生认为没有,3表示0%的大学生和中学生认为不确定。

由此可以看出课堂上使用手机对他人必然有影响,我们应予以规范。

(3)被访者认为是否应该规范手机的利用

图24

上图为被访者对是否应该规范手机的利用的看法,其中1表示33%的大学生、46%的中学生认为有必要,2表示47%的大学生、31%的中学生认为没必要,3表示20%的大学生、23%的中学生认为无所谓。

由此可知对手机文化进行规范有一定的必要性,特殊场合特殊规定。

3.结论

手机的普及是现代生活的一件大事,手机文化作为现代文化的最新潮流与发展趋势,还具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还明显发育不够,但也具有无限的开拓空间。

学生理应成为时代骄子,而不是随波逐流于其后。

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者应该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介入其中,促进手机文化的多样化,充实手机文化内涵,提升手机文化境界层次。

学生本人也应该科学合理地对待手机使用手机。

总之,手机作为一种先进的通讯工具与媒介手段,本身并无对错利弊,关键在于它怎么用,做什么用[10]。

校园理应发挥手机的积极效用,让手机文化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组成部分。

4.对校园手机文化的建议和对策

学生越来越广泛地使用手机对提高对于学生手机文化的重视已经显得十分必要。

具体来说,笔者以为应该采取以下策略。

4.1积极跟进,领先潮流

作为学校的管理方,无论行政人员还是教师,都应该经常关注手机文化的最新动向,并且能够深入了解那些影响较大的手机文化活动,诸如手机文化网、手机文化节、手机博览会、手机文学大赛等管理方案。

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走进手机文化的核心地带。

4.2加强引导,掌握主动

对于学生的手机使用,必须积极发挥管理一方的引导教育职能,从而变被动为主动。

现在很多学校都重视校园文化氛围的酿造,但却忽视了手机文化的重要性。

需要转变观念,把手机文化纳入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乃至把手机文化当作校园文化建设的突破口[11]。

4.2.1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手机认知观

学校作为知识生产的摇篮,在手机认知方面完全有优势,应该利用既有的资源优势,开办专门的手机知识讲座,帮助学生加深对手机文化的认识,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克服虚荣攀比心理,增强对于垃圾信息与欺骗信息、不良信息的辨别能力,增强对于黄色信息的免疫力,养成健康的性观念。

4.2.2帮助学生树立高雅的手机文化观

德育工作者要主动地把手机文化作为一种有效的德育平台,帮助学生抵制低俗的手机文化观,树立高雅的手机文化观[12]。

从思想道德教育的角度,让学生增强手机使用的社会责任感与道德自觉意识,自觉地约束自己,不主动传播垃圾信息,更不主动制造垃圾信息。

发动学生,积极举报社会上不良商家的垃圾信息滥造行为,抵制不良商家的广告信息过度的行为,及时发现利用手机进行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

4.3适度规范,除弊兴利

对于学生使用手机,必须采取有效适度的管理,要有良好的制度保障,形成必要的约束机制。

应该把手机使用纳入到教学管理、生活管理中来。

4.3.1重要场所要有明确的制度规范

调查表明,很多学生认为在重要场合应该约束手机的使用。

比如教室、图书馆等学习场所,应该制定专门的制度条款,要求手机关机或静音等。

在课堂上,应该规劝学生不携带手机,摆脱对于手机的过分依赖心理。

在宿舍,要求学生在休息时间主动关机或静音,不得在别人休息、学习时大声接打电话。

4.3.2教职员工要有自觉的管理意识

对于教职员工,要提出手机使用管理上的具体要求,增强教职员工这方面的责任意识。

发动教职员工,让他们有义务、有责任地参与到管理中来,及时制止学生滥用手机的不良行为,尽早地发现问题,解决矛盾。

必须改变对于学生在课堂上滥用手机过于宽容乃至放纵的做法,绝不容许在课堂上接打电话,在考试时用手机作弊等行为。

这方面事实上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4.3.3重要源头要有科学的监控机制

校方应与社会各界联合起来,在手机文化的传播源头,特别是短信、图片、视频等制作、散发的源头,加大监控力度。

事实上,黄色信息已经对广大青少年的道德意识与性健康产生了不良影响[13]。

因此,必须认识到建立有效监控机制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有关各方应当加大投入,力争杜绝不良源头,掐断传播途径,削减有害效应。

5.研究总结

本次通过对校园手机文化的调查,基本上能够反映,中学校园与大学校园的手机文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自己的一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