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倪世雄.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79195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51.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倪世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倪世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倪世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倪世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倪世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倪世雄.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倪世雄.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倪世雄.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倪世雄.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倪世雄.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倪世雄.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倪世雄.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倪世雄.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倪世雄.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倪世雄.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倪世雄.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倪世雄.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倪世雄.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倪世雄.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倪世雄.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倪世雄.docx

《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倪世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倪世雄.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倪世雄.docx

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倪世雄

《第一次论战——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

第1节一场严肃但吵闹的论战

1、论战背景

一战前夕:

古典的均势现实主义;一战后:

理想主义;经济危机和二战后:

现实主义形成。

2、争论焦点

1、理想主义

(1)人性可以改造。

人类在教育和正确思想的驱使下,在好的客观环境的限制和作用下有能力克服自身的缺点和不足,最终走向文明。

(2)战争可以避免。

战争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不完善的国内或国际政治体制的缺陷,由于对人类进行教育和开化的困难和人类文明进步的不足引起的。

一旦人类的教育程度提高了,再不是感情思维而是理性思维,再不是用武力去解决问题而是用协商的办法解决问题,人类的战争则最终可以消除。

(3)利益可以调和。

国际之间不存在重大的利益冲突。

实际上是否定国家利益在国际政治中的重要性。

(4)建立国际机构,保卫世界和平。

由于世界处于无政府状态,应当用集体安全代替均势。

(5)国际法和国际条约可以保证世界和平。

国际法和国际条约可以规范国家的行为。

(6)重视国际道德和公众舆论。

国家只有在国际道德的约束下才能在对外关系中不损害其他国家的利益。

而要维护国际道德一方面要依靠国际组织的力量,另一方面要靠公众的觉悟和文化素质,发挥学者和政治活动家的积极性。

2、现实主义对理想主义的批判

(1)批判理想主义不是研究国际关系的现状怎样,而是看国际关系应当怎样,对国际问题的研究完全凭主观意志。

(2)批判理想主义对国际问题的看法过于理想化。

现实主义认为,国家利益决定了国家之间关系难于协调,集体安全无法维护世界和平,世界和平的保证不是利益和谐的结果,而是利益牵制的结果。

(3)批判理想主义在研究国际问题时忽视权力。

理想主义认为,权力是国家之间矛盾的根源。

但现实主义认为,没有实力的国际关系是空想的国际关系,靠国际法和国际道德来实现国际和平是一种空想的乌托邦。

3、现实主义

(1)人性本恶。

由于人总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和人是自私的,因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冲突的关系。

国家是个人的集合,这就决定了冲突和斗争是国际关系的基本特征。

(2)国家是国际体系的主要行为体,批判理想主义建立国际机构的乌托邦想法。

(3)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

在无政府状态中国家为了饱和自己的生存,总是要追求权力。

因此国家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权力关系。

(4)国家利益在国际政治中是分析国家行为的路标。

现实主义认为,国家利益是决定国家外交政策的主要依据。

(5)道德和有关的价值观念是相对的。

反对把道德、公众舆论、国际法等至于外交上的重要地位。

(6)维持国际和平最好的办法是依靠均势。

第2节从威尔逊到约翰·默里——理想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

1、威尔逊

十四点原则在国际上影响很大,主要原因有:

一、美国在一战后实力提升;二、战火后的欧洲人民将威尔逊的主张当做一种解决战争与和平的良药;三、将民族自治、裁军和公开外交等政治原则道德化,打出了民主、自由、自决的旗号。

2、阿尔弗雷德·齐默恩

一方面,人性是可以改造的,人类通过教育可以避免战争。

另一方面,批判均势作为避免战争的手段,认为国际联盟是人类要走出无政府状态的表现,可以避免战争。

3、约翰·默里(神学家)

一、权力:

道德必须要监督权力的运用,权力要在道德的指导下使用。

他没有在权力和道德间划绝对的分界线,没有像其他理想主义者那样绝对反对权力。

二、正义:

判断战争正义与否的标准:

1、战争是不是给人类带来了更多更大的灾难;2、看权力的使用是不是有限的,是不是为了法律的目的。

三、自然法:

道德的标准来自于自然法的标准,判断事物时,不要极端,要遵循自然法。

第3节从韦伯、卡尔到摩根索、基辛格——现实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

1、马克思·韦伯

一、关于什么是政治,韦伯定义为分享或影响权力的分配的斗争,这种斗争或是在国家之间或是在一个国家内的集体之间产生的。

所有的政治都离不开权力问题,反对理想主义把政治看成是道德的政治;

二、关于国家关系,韦伯认为国家总是为其生存而斗争,国家之间的关系是竞争关系,和平不过是冲突性质的改变。

三、关于道德,道德区分为绝对的道德和责任的道德。

按照绝对的道德行事的人不问结果,只看目的。

具有责任道德的人能够看到他的行为的结果,并且也能够承担他应当负的责任。

但韦伯同时也指出,为了正义的目的,并非不能使用不好的、不正当的手段,目的本身的正义性并不可以证明手段的正义性。

2、爱德华·卡尔(运用唯物主义辩证法)

一、提出现实主义的两个基本原则:

第一,权力始终是政治的核心成分,政治在一定意义上即是权力政治;第二,道义只能是相对的,不是普遍的,道义是权力的产物;

二、关于国家利益,批判理想主义的国家利益和谐论,他认为国家利益和谐论的出现是因为存在占有优势的势力,其目的是为了保护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

例如,一战后理想主义提出“没有人反对和平”的观点,卡尔认为这个观点是因为美英两国在一战中获得较多利益,企图维持现状,而德国则要改变现状。

三、重视权力。

政治就是权力政治;权力可以是手段,也可以是目的;经济权力是国家实力的一部分,但反对经济权力可以和政治权力分开,都是权力的组成部分。

四、重权力而轻道德。

卡尔认为,政治行为必须建立在道德和权力相互协调的基础之上,但其实卡尔把道德放在了次要的地位。

卡尔认为,国家的道德标准是低于个人的道德标准的——

(1)国家的行为不是道德约束的结果,而是国家情况的结果。

例如,国家的利他行为与国家的富裕程度有关。

(2)国家的行为会比个人的行为更加无道德。

比如,人的自私行为无道德的,一旦人的自私行为表现为爱国主义的行为就变成了道德的行为。

3、莱因霍尔德·尼布尔(神学家)

一、人的原罪说。

人具有两面性:

一是他具有超越自我的精神能力;二是他本身具有不可避免的罪恶。

人自我超越的精神能力决定了他既是一个有理智的人,同时也是一个无理智的人。

人对自己在宇宙中应有的位置从来不清楚,事实上,人是自由的,但也是受约束的,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也是无限的;他把人的罪恶分为骄傲和纵欲两种形式,他指出骄傲之罪是万恶之源。

其中,权力的骄傲使人为了自身的安全总是超过自己的自然禀赋极限去扩大自己的权力,而这种寻求安全的权力欲求永远不可能满足。

二、人的原罪的观点决定了社会是冲突的,科学和道德教育不能解决社会冲突。

尼布尔认为,权力是一回事,而爱是另外一回事(爱是宗教的事)。

三、道德和权力政治之间的关系。

尼布尔认为,权力政治无所不在。

而权力应当受到限制,而限制权力的办法就是均势,这种均势并不排斥道德,事实上,没有仁爱,精神的摩擦和紧张状态会令人无法忍受。

4、阿诺德·沃尔弗斯

一、关于国际政治角色。

采取一种新的研究视角:

个人作为国际政治的角色。

这种研究视角有两层含义,一是将个人置于国际舞台的中心地位;二是强调个人的组合角色,特别是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

关于国家角色和个人角色的两种研究方法应该互补。

二、关于国家目标与国家利益。

国家一般拥有三类目标:

(1)持有目标(包括国家独立和领土完整等)和环境目标(超越国境的外部条件);

(2)直接目标和间接目标(与国家利益是否直接相关);(3)意识形态目标(向海外扩展民主)

三、关于对外政策的基本目标。

(1)自延(获取更多的权利和利益);

(2)自保(维护现有的价值利益);(3)自制(在一定条件下接受国际法、国际和平和集体安全利益的制约)。

5、尼古拉斯·斯皮克曼

一、国家的首要目标是赢得和维持权力地位。

斯皮克曼认为,孤立主义和国际主义并不是完全对立的,事实上,两种观点以及它们引出的外交政策从来就是不断交织在一起的。

孤立主义既是一种情感也是一种国家战略,盲目的坚持或反对孤立主义的人没有看到问题的关键。

二、边缘地带理论。

6、汉斯·摩根索

一、现实主义六原则:

(1)政治受到根植于人性的客观法则所支配。

现实主义相信政治法则的客观性,为了使社会不断完善,首先需要了解和掌握社会赖以生存的法则。

(2)以权力界定利益的概念是政治现实主义研究国际政治的主要标志性特征,它使国际政治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

(3)以权力界定利益的核心概念是普遍适用的,但不是永远一成不变的。

权力是政治的目的,利益是政治的实质。

利益则是判断和主导政治行动的永恒标准。

任何政治均受到以权力界定利益的概念的支配,这是现实注意区别于其他流派的根本点。

(4)政治现实主义意识到政治行动的道德意义,个人和国家都必须依据普遍的道德原则来判断任何政治行动。

但是也需要考虑道德行动可能带来的政治后果。

实际上,采取成功的政治行动本身就是基于国家生存的道德原则。

(5)政治现实主义强调,普遍的道德法则与某一特定国家的道德要求不可混为一谈,后者与各国国家利益的差异有关。

(6)政治现实主义强调权力政治范畴的独立性,坚持以权力界定利益。

二、人的政治哲学。

人性是恶的,而且不能通过教育或人为的机制得到消除。

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为了自身的安全必须去追求权力,因此政治关系就是权力斗争关系。

人类冲突产生的根源,一是人类自私自利的本性;二是人对权力追求的本能欲望。

三、国家行为哲学。

摩根索认为,个人权力意志的放大就是国家的权力,因此国家的行为是由对权力的追求驱使的,国际政治的动因就是对权力的追求,一方面表现为战争,另一方面表现为外交活动。

四、国家道德哲学。

摩根索承认道德存在于国际关系中,也承认道德在国家的行为中和在国家间的关系中起一定的作用,也意识到在道德要求和政治成功需要之间不可避免的矛盾。

7、乔治·凯南

1、遏制政策

2、道义与外交的关系。

道义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在道义与对外政策的关系上,必须遵循三个基本原则:

(1)外交的行动是政府的责任;

(2)政府的道义责任不同于个人的道义责任;(3)并不存在国际社会所接受的道义标准。

“没有原则的道义不是真正的道义。

8、雷蒙·阿隆(法)

1、“自然状态”,即“战争状态”是国际关系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特征,国家应当学会在霍布斯所描绘的世界中求生存。

国际关系的本质是国家之间的冲突和对抗,主张道德的相对观,反对抽象的道德标准,赞成具体的实际道德。

9、约翰·赫兹

赫兹的现实主义是一种和理想主义融合的现实主义,一方面重视权力,另一方面又提出了最低生存伦理学的理论。

10、亨利·基辛格

1、否认历史决定着人的行为和事件的结果,他强调,个人作用下的权力政治具有浓厚的个人和英雄创造国际关系的特点。

他提出,人的行为和国家的行为的有限性决定了对道德标准的理解。

人性的受限性决定了人的直觉行动上的自由性。

正因为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基辛格提出人在道德上的行为也是有限的。

因此,基辛格对于人性从来就没抱有过高的希望。

2、均势是基辛格外交思想的核心。

美国应该以实力和均势作为外交决策的依据,在均势的基础上建立和平结构,以均势来维持国际体系的稳定。

3、国际格局从两极到多极;外交思想不能脱离体系分析;重视大国外交;

第4节对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评价

1、对理想主义的评价(肯定)

1、理想主义强调维护世界和平要靠人民和公众力量的观点是正确的。

现实主义中的很多人认为,外交要靠少数的政治家和外交家来决定,民众是愚昧无知的。

而理想主义相信,通过对民众的教育可以提高民众的素质,以造就正确的舆论环境,在国际舆论的压力下,政府可以避免选择战争的道路。

2、理想主义强调普通民众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主张国家的外交决策不只能是少数人的事情,国家与国家之间不能再搞秘密外交。

3、理想主义认为,人是客观环境造就的产物,这一观点带有唯物主义的色彩,更有科学性。

2、对现实主义的评价

肯定:

1、现实主义在研究国际关系时把国家利益置于核心地位,在理论上区分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根本标准是看在执行外交政策的过程中是否以国家利益为决策的核心标准。

因为现实主义政策在执行中并不表现为反对道德,理想主义在推行政策中也不是不考虑国家实力。

2、现实主义在研究国际问题时,提倡客观细致分析在前,理论结论在后,对事物的把握客观而准确。

否定:

1、对人性的看法使人们对人类的命运变得极为悲观。

实际上,人与人、国家与国家之间既有合作的一面,也有友好的一面。

2、现实主义把道德的标准分为不同的层面,是欠妥的。

现实主义认为,个人可以为了道德和信仰而不惜牺牲生命,但国家为了国家利益则可以不顾道德。

他们道德问题上的处理是自相矛盾的。

3、把和平的希望寄托在领袖人物身上,而不是民众的身上,民主的身上。

第3章第二次论战——科学行为主义与传统主义

第1节一场激烈但“虚假的战争”

1、科学行为主义学派:

(1)认为人类行为中存在可以认知的统一性;

(2)这些可以认知的统一性能够通过实证试验加以证实;(3)主张强化方法论,以获取和分析数据;(4)主张理论的细化和量化、更为证实取向,所推崇的理论包括权力多元化、博弈理论、公共选择理论、结构—功能理论和体系分析;(5)主张把价值标准排除在研究过程之外,在研究中注重伦理评估的实证解释,认为非价值或价值中立的研究是可能的:

(6)主张建立不同于应用性研究的基本理。

2、传统主义学派:

(1)政治学的要旨与物理学的要旨不同;

(2)科学知识可运用于事实,而理解、智慧和本能只是运用于人类关系的研究;(3)主张科学方法的人往往把方法误认为现实;(4)科学方法要求高度的可测性和精确性,难以对付国际政治中的最有变动的成分。

第2节从多伊奇到阿尔克——科学行为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

1、卡尔·多伊奇

1、一体化理论

一体化的基本特征是在一个整体的构成部分中间形成相当程度的相互依存,是相互依存的单位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

通常地,作为整体,一个系统具有任何一个构成部分单独所不能具有的系统特征。

一体化有四个方面要素:

区域(所涉及的地域的人口);范围(所涉及的行为的各个方面);幅度(赖以维系的奖励和惩罚幅度);力度(行为者拥有的实力)。

一体化的形式主要有政治一体化和经济一体化。

2、沟通理论

多伊奇认为现实主义关于国家是国际社会唯一的行动者的观点已经过时,当前国家集团和国际组织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

因此,在国际关系研究中不能再以国家为中心,而应重视国家之间的相互沟通关系。

3、博弈理论

2、莫顿·卡普兰

卡普兰六模式:

模式1:

均势体系(balanceofpowersystem)。

指18世纪至20世纪的均势格局。

反对任何企图在体系内取得优势地位的结盟国或霸权国,对体系内形成威胁的国家进行限制。

模式2:

松散的两级体系(loosebipolarsystem)。

指二战后初期的两极格局。

特点:

运作机制是调节性质的,不是对抗型的;跨国家行为体参与国际体系的运作;核武器的出现带来“核恐怖平衡”。

模式3:

紧张的两极体系(tightbipolarsystem)。

指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的冷战格局。

趋势是不稳定,出现高度紧张的态势。

模式4:

全球体系(universalsystem)。

指60年代末以后世界格局的多极趋势,相对稳定是其根本特点。

模式5:

等级体系(hierarchicalsystem)。

一种民主型或极霸型的体系,特点是稳定性强。

模式6:

单位否决体系(unitvetosystem)。

特点:

联合国的作用得到加强;战争可能发生,但不会使用核武器,战争的手段受到限制;大国外交出现孤立主义的倾向,结盟弱化。

3、戴维·辛格

辛格提出了层次分析法。

他认为,现实主义只讲权力政治,把国际政治与对外政策混为一谈,而层次分析把国际政治与对外政策加以区分——国际政治是以国际系统作为分析层次,对外政策是以民族国家作为分析层次。

两个层次既有关联又有差异,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4、海沃德·阿尔克(数学政治学,多伊奇的学生)

第3节从怀特到霍夫曼——传统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

1、马丁·怀特

1、国际政治是关于生存的理论,大国的地位的得失要靠战争的暴力:

中等国家的地位则是大国的善意;小国的地位依靠的是中立政策,仅追求有限的利益,在夹缝中生存。

2、三R之争:

(1)现实主义(realism):

意指马基雅维利主义,强调无政府状态、权力政治、国际冲突,崇尚的是一些推行铁血政策、不讲道德的人;

(2)理性主义(rationalism):

意指格劳秀斯主义,强调理性原则、国际对话、重视均势和国际法的作用,认为国际关系不仅有冲突还有合作,要造就能坚持法律和秩序、言行一致的人。

(3)革新主义(revolutionism):

意指康德主义。

反对现实主义关于国际冲突与合作的看法,注重人的关系,国际社会和国家大家庭的作用,希望有一代从事变革、解放和说教的人。

怀特认为,最理想的情况是成为一个格劳秀斯主义者,同时吸收马基雅维利主义和康德主义。

2、英尼斯·克劳德(三概念)

1、均势:

(1)均势是一种形势,意指处于均衡的格局,国家或国家集团之间的权力关系基本上是一种对等和均衡状态;

(2)均势是一种政策,意指建立和维护均衡状态的政策,均势应是一种谨慎的政策;(3)均势是一种制度,意指能抑制任何国家占据统治地位的一种稳定的制度;(4)均势是一种标志,它是战争可以防止的标志,是人们现实愿望的一种体现。

2、集体安全:

意指通过各国的一致行为为国际社会提供安全可靠的安全环境。

特点:

(1)通过建立压倒优势的力量提供对付可能的侵略者的安全体系;

(2)能够帮助小国和弱国摆脱处于均势体系中的不利地位;(3)均势体系从本质上讲是无政府的机制,而集体安全是一种有组织的机制;(4)均势体系视冲突为常见,合作为少见,集体安全则视冲突为少见,合作为常见。

3、世界政府:

由于世界处于无政府状态,要避免战争只有建立世界政府。

3、肯尼思·沃尔兹

战争根源的三个概念《人、国家与战争——一种理论分析》

1、人的本性和行为:

战争源于人的自私、愚蠢和误导的冲动,应当改变人的私念、恶性。

2、国家内部结构:

国家的弊病导致了国家之间的战争,要防止战争必须从改造国家着手。

3、国际无政府状态:

沃尔兹主张建立世界政府,在这一目标实现之前,应尽力维持均势,因为权势不均对强国和弱国都是危险的。

4、斯坦利·霍夫曼(沃尔弗斯和阿隆的学生)

1、均势:

美苏中日西欧组成五角均势。

均势不仅在全球范围展开,而且表现为恐怖的核恐怖均势。

2、世界秩序:

世界秩序是国家间关系处于和睦状态的一种理想化的模式,它还不是现实,是通向世界政府的过渡状态。

3、伦理:

国际关系伦理学是用道德伦理的手段克服无政府状态,反对强权政治的一种政治艺术。

比如,对武力实行道义的限制和制止,突出维护人权的原则,建立平等公正的世界秩序等等。

第4章第三次论战——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

第1节新现实主义的出现

1、国际政治与国经济关系。

现实主义学派极端强调权力斗争,忽视经济关系,而新现实主义学派提出了国际政治经济理论,强调只有将政治和经济关系两者结合起来,才能较全面地反映国际关系的现实。

2、国际冲突与国际合作关系。

现实主义强调世界的无政府状态和权力冲突,忽视合作,视前者为高级政治,后者为低级政治。

而新现实主义认为,世界虽然处于无政府状态,但是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各国之间相互依赖程度的加强大大促进了全球范围内的合作关系。

3、国际关系中的东西南北关系。

新现实主义学派认为,传统现实主义理论以研究战争、和平、权力、均势等为主,忽视了南北关系,新现实主义学派力图从国际政治和国际经济关系入手,搞出个囊括东西南北关系的理论。

第2节新现实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区别

1、根本区别:

新现实主义提出体系结构的新概念,将国际政治视为一个定义精确的结构体系。

2、现实主义强调世界由互动国家组成,“原因”是趋于一个方向,即从互动的国家到由它们的行为和相互关系产生的“结果”。

新现实主义强调,“原因”发生在两个方向上,即国际政治的单位层次和结构层次上,结构影响单位,只有通过区分结构层次和单位层次的因果要素才能充分地研究和了解互动国家。

3、关于对权力的解释,传统现实主义认为对权力的追求根植于人性,权力是国家追求的目的,而新现实主义强调权力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实现国家目标的有用手段,国家追求的最终目标是安全而不是权力。

4、现实主义强调互动单位的作用,而新现实主义强调结构对互动单位的影响;现实主义强调无政府状态,但否认无政府状态是一种特征性的结构,而新现实主义认为自助是在结构层次上无政府状态的对应物。

第3节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比较分析

1、关于无政府状态的性质和结果。

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都承认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新现实主义在表面混乱的无政府状态中发现世界政治的有序特征,但过分强调无政府状态而忽视相互依存;新自由主义并没有把无政府状态的程度和结果看得太重。

2、关于国际合作。

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都承认国际合作的可能性。

新现实主义对国际合作的态度是消极的,认为国际合作很难成功,即使成功也很难维持,因为合作大都依赖于国家权力。

新自由主义认为,在无政府的国际体系中,合作是正常的,国际制度能促使国家间成功合作。

3、相对收益和绝对收益。

新现实主义强调国家在国际关系中获取相对收益,新自由主义认为国家的目的是获取绝对收益。

(事实上,将二者清楚地区分开是十分困难的)

4、关于国家的优先目标。

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者都认为国家安全与经济福利是国家的主要目的。

但新现实主义强调安全目标,而新自由主义则强调经济福利。

实际上,新现实主义是权力利益和安全为主体的思想体系,新自由主义则是以国际合作、相互依存为主体的思想体系,所以他们多国家利益关注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国家目标。

5、关于意图和实力。

新现实主义注重国家的实力而不是意图,认为实力是国家安全和独立的基础,更注重国际体系中力量的分配。

新自由主义强调国家的意图,一国更为担心的是敌对国而不是盟国的相对收益。

6、关于制度与机制。

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都承认国际制度与机制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

但新现实主义坚持国际无政府状态是国际社会的主要特征,在缺少超国家的权威机构的协调或者强制的手段维持国际秩序情况下,国际制度及机制无法有效起作用。

新自由主义认为,在无政府的混乱秩序中,国际规则和机制能实现国家间合作这一目标。

第4节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

1、肯尼思·沃尔兹

1、基本理论思路:

国家体系→结构的无政府状态→安全的优先地位→自助体系→均势格局

2、体系结构理论。

体系是指诸多功能或相似的单位(民族国家)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内部联系而组合起的一个整体,作为自助单位的民族国家的互动构成了国际体系。

国际体系的结构指诸多国家行为体以自身实力的大小决定在体系中的排列,也就是说,国际体系中实力分配决定了国际体系的结构,体系随着结构的变化而变化。

体系建构有三个要素:

(1)国际体系是无政府的而非等级的;

(2)国际体系是由功能相同的国家行为体互动而构成的;(3)国际体系的变化是由体系内实力分布不同而引起的。

前两个要素是不变的,第三个要素一直变化。

3、因果关系:

一些国际结果的原因处在单位层次上,另一些则处在体系层次上,在单位和体系层次上的原因与结果具有明显的双向关系,部分的互动影响了整体,而整体的变化也影响着部分。

比如,苏联解体。

4、权力、手段与目的。

权力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国家最终的目的是通过权力获取安全。

对一国来说,权力太小,容易遭受别国攻击;权力太大,会刺激一国冒险扩张。

权力在体系中大小排列形成结构,权力的变化引起结构的变化。

5、均势理论。

国家不是谋求权力最大化,而是寻求权力的平衡分配,均势理论的实质是主要大国之间实力平衡的分配。

沃尔兹认为,参与者数量越少的体系越稳定,而参与者数量多则不利于稳定,简单的两极关系所产生的很大的压力会使两个国家变得保守起来,双方都力图维持现状,目的在制止另一个国家建立霸权。

对小国而言,霸权并不是他们的利益所在。

2、罗伯特·吉尔平

1、体系变化论。

吉尔平认为,三个因素影响着体系的变化:

(1)基本的变化动力,在行为者层面是追去权力和财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