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世十书02守弱学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79293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37.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处世十书02守弱学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处世十书02守弱学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处世十书02守弱学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处世十书02守弱学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处世十书02守弱学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处世十书02守弱学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处世十书02守弱学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处世十书02守弱学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处世十书02守弱学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处世十书02守弱学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处世十书02守弱学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处世十书02守弱学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处世十书02守弱学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处世十书02守弱学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处世十书02守弱学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处世十书02守弱学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处世十书02守弱学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处世十书02守弱学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处世十书02守弱学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处世十书02守弱学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处世十书02守弱学Word格式.docx

《处世十书02守弱学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处世十书02守弱学Word格式.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处世十书02守弱学Word格式.docx

弱者并不是耻辱的代名词,只要敢于正视,勇于奋发,便不会永远是弱者。

相反,极力掩饰的弱者身份、爱慕虚荣,不自量力的人,到并没有来只能害了自己。

君子不惧死,而畏无礼。

君子不恐惧死亡,却害怕失去礼节。

君子是最不怕强权的人物,他们总是在正义面前敢于坚持,勇于牺牲。

但君子的作为也不是一味蛮干的,不到最后关头,他们也不会轻易涉险。

强权的人物出于各种目的,对人们多有礼遇,尽管有时未必发自真心,在人看来还是难抵挡的。

人们以礼还礼,一方面不使矛盾激化,有助于事情得到妥善解决;

另一方面不失去必要的礼节,这也是人们所追求的行为规范。

小人可欺天,而避实祸。

小人可以欺瞒上天,却躲避实际的灾祸。

看似凶残、无所顾忌的小人,其实是很狡诈的。

他们欺弱怕硬,见风使舵,不为别的,只为保全自己,捞取实惠。

人们可以鄙视小人的劣行,但不能不承认:

小人能猖獗一时,令人头疼,靠的正是这种“看家本领”。

鸡蛋碰石头的事,还是尽量不做的好;

无望的抗争,有时不如默默等待。

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把迫在眉睫的灾祸消除,将来才能担起更大的责任。

非敬,爱已矣。

并不是真正地敬重强者,而是爱护自己。

强者不一定是人们尊重的对象,用非法手段和非正义方式而致强的,人们只能鄙视他。

严峻的现实总是逼迫强者不得不向强者低头,这不是弱者的本意,强者没有理由为此沾沾自喜。

弱者是最需要自我爱护的,这是不刻不容缓的大事,容不得半点意气用事。

只要把敬强提高到爱护自己的高度,就没有什么忍受不了了,所以一个真正有智慧的弱者,总是宠辱不惊,少有雷霆之怒。

智不代力,贤者不显其智。

智慧不能代替实力,贤明的人不会显露他的智慧。

一个富有智慧的人,人们可以尊敬他,但不一定会畏惧他。

特别在势利之人的眼里,他们只认权势,对学问之类的东西从来是不屑一顾的。

社会是复杂世俗的,只有智慧而没有实力同样会一事无成。

许多读书人不承认实力的重要而盲目自大,甚至目中无人,这是浅薄无知的表现。

和那些大德大贤相比,他们的锋芒毕露是导致他们挫折失败的一大成因。

弱须待时,明者毋掩其弱。

弱者需要等待时机,明智的人不可遮蔽他的弱小。

千方百计掩饰自己的弱者身份是百害而无一益的。

冒充强者便要做许多力不从心的事,这也是弱者所难以承受的。

虚荣心人皆有之,但必须理性对待,不能让它将自己淹没。

否则,人就会变成一个狂人蠢汉,注定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由弱致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等待刘必须的;

以弱者的身份诚心对人,更容易打动他人。

抛弃弱者的自卑和不玩弄小聪明,是弱者成功的第一步。

奉强损之,以其自乱也。

尊奉强者可以损害他,用这个方法能促其自我变乱。

弱者敬强,不仅是现实的需要,更是弱者制胜图强的需要。

对胜者的尊重奉迎,能极大满足强者的虚荣心,令其骄纵智昏渐渐走向荒唐。

无休止的恭维和赞颂,是弱者最好的护身符,能解除随时可能到来的凶险。

这种谋略看似无形,实有大效,只要贯彻到底,任何强者都难以相抗。

示弱愚之,以其自谬焉。

显现弱小可以愚弄强者,用这个方法能使其自生错误。

弱者要战胜强敌,仅凭自身正确是远远不够的。

由于二者实力悬殊,这就要求弱者要用更多的智慧来削弱强敌,促其自我衰败。

无数的事实证明,弱者表示并不是自暴家丑,它可以让强敌减少戒心,进而在决策上产生错误,埋下隐患。

而强敌总有过于自信的心理,他们对此常常是疏于防范。

卷二·

保愚篇

聪不外露,愚宜外显

愚以愚胜,是愚人成功的途径

智计难以做到的事,愚笨却可以解决它

虚心的人,才能领悟世事的真谛

说自己聪明的人不要怕他,要怕说自己愚笨的人

上位者不忌惮愚人,却忌惮聪明人

人不知者多矣。

人们不懂的事情太多了。

人和自然社会相比,始终是渺小的。

在无穷奥妙的宇宙面前,人应该保持一种谦卑态度。

实际上,一个知识广博的人,他所知的也很有限,这就决定了人不能自持聪明傲视一切。

总有人处处显露精明,玩弄手段,他们自以为这才是聪明人的表现,也能得到更多我的实惠。

这是一个致命的错误,真正的聪明人是勇于承认自己无知的。

知之幸也,不知未咎。

懂得的事情多是好事,不懂也不是坏事,

聪明人以聪明自诩,愚人以愚钝自卑,其实是大可不必如此的。

事情有它的两面性,愚钝固然是一种缺憾,但也有它的好处,那就是愚钝不会使人想入非非,也不会被人视为强敌。

以愚人面目出现在世人面前,能减少人们的戒心和敌意,特别在自负多疑的当权者眼中,愚人往往最能得到他们的重用。

历史上许多人遭遇横祸,不是因为他们不够聪明,而是因为他们愚钝不足。

智以智取,智不及则乖。

智者用其智计作为取胜之道,智计有失就会事与愿违。

智计没有万全的,再高明智者也有失算的时候。

智者是痛苦的,他们整天盘算,用尽心机,孰不知有些事是人无法测度的。

更可怕的是,智者的自负往往使他们背上沉重的包袱,一旦遭受挫折,他们脆弱的心理便难以承受,直接导致了他们的毁灭。

在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世界里,一个智者如果心态不正,那他的命运注定是不妙的。

愚以愚胜,愚有余则逮。

愚人用其愚笨作为胜利之法,愚笨十足就能达到目的。

愚笨的正面作用是人们最易忽视的,有时人们只想巧之又巧,结果画虎不成反类犬。

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只要能达到目的,愚笨的东西也就不属于愚笨了。

历史上的许多成功者,他们并不聪明,相反却愚笨十足。

正因为其愚笨,他们不也投机取巧,韧劲不懈,十分执著,在许多聪明人看视的畏途上,硬生杀出一条血路。

其实,成功更偏爱愚人,成功最需要一种心无杂念的傻劲。

智或难为,愚则克已,得无人者皆愚乎?

智计有的难以做到的事,愚笨却可以解决它,这恐怕是人们都是愚人的缘故吧。

在大千世界面前,人们所知不多,实不能用聪明来自喻。

把人看得愚笨一些,并没有坏处,这可以使人少些狂妄,多些敬畏顺应自然的大道。

过分推崇智计的人,不相信自然的力量,他们崇尚“人治”,膜拜“有为”,干下许多荒唐可笑的事,把局面搞得更糟。

老实说,在自然面前,没有一个聪明的人是真正聪明的,只有放下“自尊”、虚心好学的人,才能领悟世事的真谛。

上不忌愚,忌异志也。

当权者不忌惮愚人,而忌惮不忠的人。

人的行为举止,受社会环境的制约,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

不从这方面考虑问题,就会失之片面,流于形式。

从这个角度看人们保愚的初衷,不难发现,历史上的封建当权者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力和私利,他们并不会像他们说的那样选贤任能、大公无私,只要对他们效忠,任何人都会位列朝班。

相反,那些有独立见解的贤人反被猜疑,往往成为当权者打压的对象。

下不容诈,容有诚也。

地位低的人不容纳奸诈之人,而容纳有诚信的人。

与普通的人交往,老实诚信是最重要的,在他们眼里,显示聪明、讲究谋划的人是值得提防的,不能轻易相信。

当然,聪明并不等于奸诈,但外表愚厚的人还是更容易让人亲近,便能使所有人信服。

反之,用种种手段和高压措施都无法征服人心,终会徒劳无功的。

上明而下愚,危亦安。

上司精明下属愚笨,虽然危险但可以平安脱困。

封建专制社会推崇愚民政策,当权者惟恐百姓聪明起来,不利于他们统治。

在对官员的任用上,当权者也不能人尽其才,把愚忠作为第一标准。

在当权者看来,只要自己精明就足够了,下面的人越是愚笨,就越容易控制和摆布,纵是有办事不利之弊,也可根绝犯上作乱的大祸。

由此,为臣者喜欢装聋作哑,只在愚忠上下功夫了。

下聪而上昏,运必尽。

下属聪明上司昏庸,好运一定会完结。

昏庸无道的人并不是天生的弱智,他们有的甚至聪明绝顶,远过常人。

这样的人一旦身处高位,自高自大,又豪无约束,他们极易走向反面。

昏庸不是愚笨,它常常是聪明过头的表现,是失去理智的行为,尽管昏庸者从来不肯承认这一点。

服侍这样的“领导者”是凶险的,也是没有前途的,除非人们比他更昏庸。

言智者莫畏,畏言愚也。

说自己聪明的人不要怕他,要怕说自己愚笨的人。

了解社会和懂得人生的人不会以聪明自居,这也是识人的一个重要标准。

把聪明挂在嘴边不是智者的行径,这样的人只是纸老虎,不值得人们用心对付他。

而言必称愚笨的人必须引起人们的注意,他们不以愚笨为耻,其见识就在常人之上了。

他们或是大智若愚,城府极深,或是甘为愚笨,不慕浮华,无论怎样,他们都是强有力的竞争者。

卷三·

安贫篇

困境催生邪念,遏止它才没有祸患

穷不叫苦,富不贪恋,便离意识破天道不远了

贵生败儿,贱出公卿

上天不会亏待有仁心的人,要对此坚信不疑

一肚子苦水的人,赢得不了别人的敬重

懒惰是贫困的第一成因

贫无所依,不争惟大。

贫穷没有依靠,不争强好胜是最重要的。

贫穷不是过错,但贫穷终是软弱无力的。

身陷贫穷的人要安守本分,争强好胜的事不可为之。

但凡争强好胜,终要以实力为后盾,这对贫穷者只会雪上加霜。

贫穷是弱者的特征之一,它决不是争胜的资本;

以贫穷为由而到处伸手的人,只能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凶险。

社会是不利于穷人的,穷人需要百倍的清醒和十足的忍耐。

困有心贼,抑之无恙。

困境催生邪念,遏止它才没有祸患。

身陷困境中的弱者孤立无援,很容易产生极端的想法。

他们处处受制,央告无门,一旦情绪失控,违法乱纪的事便在他们身上发生了。

在困境中不生邪念,不是圣贤难以做到,但压制自己的欲望,不让它泛滥成灾,有理智的人都能为之。

人不能随心所欲,宝贵之人不可,穷楞之人更为不许。

不恶窘者,知天也。

不憎恨窘境,就是通晓自然社会了。

处在窘迫的逆境中,能否保持平和的心态,是衡量一个人见识高低的重要标准。

对窘境的本质认识,如果脱离了对自然社会的内在考究,终是模糊不清的。

天有阴晴雨雪,人有穷富高低,这是很自然的事,也是最真实的状况。

困窘的人们不该为此怨天尤人,满怀激愤。

其实,窘境最能磨练人的意志,它的积极作用应该是逼人奋进,进而走向坦途。

惰以致贫,羞也。

因为懒惰而导致贫穷,是羞愧的。

贫穷有多种原因铸成,其中,最让人无法谅解的是懒惰造成的贫穷。

懒惰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注定要无所收获的。

人生在世,人与人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天道酬勤,只有奋斗不息者才能位居人上。

不明白这个简单而朴实的道理,便会崇尚空谈异想天开,不务实事,其命运也就不得而知了。

这样的人如不及时反省,当是最可悲的。

廉以不富,荣也。

因为清廉而不富足,是荣耀的。

贫穷是酸楚的,不安于贫穷的痛苦会更大、更深,特别对有职有权的官吏而言,他们如果不安于清贫,贪财羡富,那么势必会走上贪赃枉法的邪路,一旦身陷法网,等待他们的将是严惩。

从任何一个角度看,为官不贪都是荣耀的,它的长远效益是敌视者无法预见的。

当官决不是个捞钱的职业,明智的人不会被铜臭熏倒。

蹇以无货,嗟也。

因为命运坎坷而穷困潦倒,是令人叹息的。

才能不等于金钱,自古有大才而命运不济、衣食不周的人比比皆是,他们是令人叹息和同情的。

应该看到,富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都不免贫困,如果不面对这个现实,人们难以静下心来做事。

对有人才能的人来说,命运的不分虽然残酷,但接受也是无可奈何的;

逃避和抗拒也许更无出路,生存都要难以维系了。

贵生败儿,贱出公卿。

富贵之家多有不肖之子孙,贫寒之家常出高官显贵。

穷富是不生根的,宝贵如浮云,贫寒如浮云,贫寒亦可待,人们对此要胀远的眼光。

一个人的成长发展和其生存环境息息相关,值得注意的是,出身贫寒的人往往更有作为。

艰苦的环境培养了他们吃苦耐劳的品格,磨练了他们的意志,催生了他们积极向上的雄心,而这是成功者不可或缺的。

相反,安逸舒适的生活常常使人失去危机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娇惯,只会加剧人的惰性和弱弱,这样的人经受不住风雨,更难当大任了。

达无直友,难存管鲍。

得志时没有正直的朋友,落难时却有管鲍之交。

管鲍之交是比喻好友相互信任,不计得失,情谊深厚。

俗话说,患难见真情,管鲍之交得志之人是得不到的,更是无法体会的。

一方面因为他们高高在上,人们只能仰视,无法真正做到平等交流;

另一方面他们或多或少有自大的毛病,人们的真言他们很难听得入耳。

普通人之间的交往没有那么多顾忌,不掺杂任何功利的朋友才能结成生死之交。

勿失仁者终富,天酬焉。

不失去仁爱终究会富有,这来自于上天的酬报。

贫穷之人无论如何艰难,仁爱之心是不可失去的。

有些人以贫穷为由,大肆作恶,这是人神共愤的事,是不会有善终的。

仁爱是富有的根茎特别在贫困状况下,仁爱更显得弥足珍贵,贫穷之人如果失去它,那么便失去了全部希望。

上天不会亏待有爱心的人,只要人们对此坚信不疑,做到持之以恒,开花结果的日子就不会远了。

莫道苦者终盛,人敬矣。

不诉说苦楚终究会兴盛,这源自于人们的敬爱。

贫苦中的人切忌不耐苦楚,叫苦连天。

整日有一肚子苦水倒的人,赢得不了别人的敬重。

不以苦为苦。

任劳任怨,是人们应该有的正确态度,只在将之始终,别人才会因敬生爱,助其成事。

把痛苦压在心底,没有自信的人是做不到的;

挺直腰杆面对挑战,最需要一种乐观精神。

自强先要自立,在任何时候都要做一条硬汉。

卷四·

抑尊篇

显现弱小可以愚弄强者

尊奉强者可以损害他,用这个方法能促其自我变乱

抓住强者弱点的弱者同样能取得胜利

弱者自称尊贵,伤害便不远了

君子尊而泽人,小人贵而害众

无休止的恭维和赞颂,是腐蚀强者的利器

尊者未必强,名实弗契也。

地位高的人不一定是强者,名声和实际不是契合的。

高高在上的人不要盲目以强者自居,一味以强者姿态出现,不肯放下身架,祸患就会潜伏了。

世上有很多名不符实的假象,尊贵的地位便是其一。

如果不顾实际状况、妄自托大,有名无实的他们是不堪一击的。

尊荣不可让人飘飘然,也不可使人无谦卑之心,只有一切从实际出发,行事才能得体而无害。

霸者存其弱,胜败无常焉。

称霸的人也有他的弱点,胜败没有固定的规律。

世上没有绝对的强者,再强的人也不是无懈可击的。

站在商端的人倘若以为自己无敌于天下了,这本身就说明他对人与世界缺乏完整的认识。

人都是有弱点的,称王称霸的弱点只是不明显罢了。

胜败也不全是由强者操纵的,抓住强者弱点的弱者同样能取得胜利。

正因如此,有远见的强者永远不会高枕无忧,他们的危机感是很强烈的。

弱不称尊,称必害。

弱者不能自称尊贵,自称尊贵阳市一定会受到伤害。

尊贵不是自封的,它虽然荣耀,但也暗藏杀机,没有实力的人不能随意染指它。

人的虚荣心使人目光向上,总有自不量力的人称尊道贵,极力抬高自己,这是很危险的。

尊贵人人欲得,树起了尊贵的大旗,就意味着要接受各方面的挑战,而弱者是经受不住冲刷的,只能沦为他人的祭品。

聪明的人会审时度势,利欲熏心的人才要自取其辱了。

强勿逾礼,逾则寇。

强者不能超越礼法,超越礼法就是贼寇了。

在社会的框架内,任何人都不能无拘无束,强者也不能例外。

凭借实力和地位虽可以一时取胜,但难敌众谴责。

礼法是无形的,却是强大的,它是规范社会秩序的利器,蔑视它的人便会为人们所鄙弃,在为人人喊打的盗贼。

在这方面,向礼法低头决不是可有可无的事,挑战礼法的人也不是强悍便能做到,所有人都不可轻易犯险。

不罪于下,祸寡也。

对身份低微的人不轻易谴责,祸患就会减少了。

强者有一种油然生的优越感,这表现在他们往往看不起身份低微的人,一有时机他们毫不客气地对他们大加声讨,滥施淫威。

强者常常把这视为威严的象征,其实这是他们自挖坟墓。

俗话说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强者的盛气凌人常是弱者奋起的拼命的一个直接原因。

弱者也需要尊严和尊重,谁也不能漠视他们的存在。

目无贵贱,君子也。

眼里没有贵贱之别,是君子的行为。

把人分为三六九等、高低贵贱是很庸俗的,也是有偏见的。

人本无贵贱之分,持有这种观念才是对人的本质了解和真正尊重,君子的一切善行正是源于此节,他们拔开世俗的浮云,是人类的大智大勇者,眼里没有贵贱,才能做到位高而不骄,位卑而不耻,这是待人接物进入真诚的必由之路。

没有这种深刻认识和真情体验,人们但无法摆脱庸俗和势利,进入不了君子的行列。

心系名列,小人也。

心中只有名利二字,是小人的行径。

作威作福的人是不会淡泊名利的,他们把名利视为养优处尊的资本,为此他们并不在意别人的痛苦和想法。

为名利而活的人是不会放弃任何机遇的,名利成了他们人生的最高追求,道德自然抛之于后,这是世上小人的共同特点。

如果一个人凡事只讲实惠、只讲利益,那么这个人的发展趋向就危险了,人们应该时刻提防他。

君子尊而泽人,小人贵而害众。

君子身处高位会造福世人,小人有权有势会危害百姓。

官位是不能轻易授人的,这不是个荣辱的事,它关系着千百万民众的切身利益。

为官便会成为他们巧取豪夺的阶梯,老百姓就要遭殃了。

为官不能计较个人的毁誉,在乎自己得失的人是不能为百姓造福的,这也是检验君子与小人的标准之一。

至善无迹,然惠存也。

最大的善行是没有痕迹的,但它的恩惠却是实实在在的。

地位高的人偏爱为自己树碑立传,如果抱着这一目的做些善事,他们是很难如愿的。

善是发乎内心的,夹杂功利的行善不会打动人心,也不可能持久。

人们是不可愚弄的,崇高的名望金钱换取不来。

倘若一个人因行善而抱怨没有回报,他就注定是个急功好利的人了,并不值得人们对他感恩戴德。

至尊无威,然心慑耳。

最高贵的人没有威仪,但他能让人心悦诚服。

俗话说“阎王好见,小鬼难搪”,试图凭借威仪吓人的都是小鬼之类,他们的实质是空虚的。

装腔作势、派头十足往往是小人得志时的模样,正人君子是不屑为之的。

摆出一副高不可攀的架式,不但抬高不了自己,而且只会暴露出小人面孔令人生厌。

人们永远喜欢接近平易随和的领导者,领导者的朴实无华最能征服人心,赢得声望。

卷五·

守卑篇

人卑莫僭,赢马勿驰

草木同时衰败,他们都有茂盛的时候

如果想做一个可笑的浅陋都,那就夸夸其谈吧

达官贵人不是可以亲近的人,离开他们可远离羞辱

气节是弱者的青山

地位低的人不要冒用地位高的人的名号行事,瘦弱的马不要拼命奔跑。

总有人喜欢牛大旗做虎皮,作为向上爬的台阶,他们都是不甘寂寞的卑微者。

上进心不能用作贱自己来体现,也不能靠虚张声势来支撑,如果自不量力地拔高自己,那么正如瘦马狂奔一样,终会倒毙的。

一个人不能自己讨厌自己,即使地位再低,也不能失去自信和自我欣赏,正所谓大有大的难处,小有小的美处,换个角度看问题,答案就大不相同了。

草木同衰,咸存其荣。

草木同时衰败,它们都有茂盛的时候。

常言道“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无论尊卑贵贱,人生都是极短暂的。

所有的生命都是美丽的,只要珍惜所有,每个生命的价值都不可替代。

和生命的意义相比,人们实在不该为自己的卑微而类恼,小人物同样可以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抛弃自卑则是成功者的首要前提。

君不正臣谲,君之过也。

君子不公正致使臣子欺诈他,这是君主的过错。

封建喜专制的时代君主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不容许有任何的侵犯和不敬,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做臣子的只能对君主绝对服从,否则便是一条死路。

面对残忍不正的君主,做臣子的为了迎合他,不搞些欺诈恐怕是难以做到的,这不仅是现实的需要,也是保身立命的手段。

道德的力量在君臣之间是脆弱的,过度相信它的臣子都难逃厄运。

上无私下谠,上之功也。

上司没有私心才能使下属对他直言,这是上司的功德。

存有私心的领导者是无法让下属信服的,他们任人惟亲,赏罚不明,一旦沦为孤家寡人,他们没有任何理由怪罪下属。

相反,正直无私的领导者和下属患难与共,下属便会把他视为知已,全心为领导者着想,直言也就不在话下了。

能使下属忠诚敢言的领导者才是最成功的,他们让下属发挥出他们的全部聪明与才智,事业兴旺便有了根本保障。

功过由人,尊卑守序。

功过是由人来决定的,尊卑是靠秩序来维护的。

专制集权的封建社会不可能有真正的公平,个人的命运掌握在统治者手中,他们可以信口雌黄,随意加人功过;

封建等级制度格外森严,卑微者纵是忠心为国,也不能对尊者有所侵犯,否则便会受到口诛笔伐,严惩不贷。

如此情势,身居下位的人有太多的无奈,他们的选择是有限的。

和仁人志士相比,大多数的人沧为平庸,他们的心境应该得到人们的谅解,而过多地指责他们也是失之公允的。

卑不弄权,轻焉。

卑微的人不要玩弄权力,因为人们轻视他。

历史上有很多窃取权力的人,他们不在其位而握其权,这些人尽管光一时,但结局多是惨淡的。

权力需要正当的名义来执掌,超越了正常途径,即使抓住了权力,也会为人轻视,终会失去。

在这一点上,卑微的人要经得住诱惑,纵然权力就在眼前,也不能轻易捞取,否则,等待他的只是一场富贵梦而已,早晚要破灭的。

宠不树敌,绝焉。

受宠信的人不要树立强敌,因为这是一条绝路。

强敌的出现不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