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太空的航程》课文点评.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793217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飞向太空的航程》课文点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飞向太空的航程》课文点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飞向太空的航程》课文点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飞向太空的航程》课文点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飞向太空的航程》课文点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飞向太空的航程》课文点评.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飞向太空的航程》课文点评.docx

《《飞向太空的航程》课文点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飞向太空的航程》课文点评.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飞向太空的航程》课文点评.docx

《飞向太空的航程》课文点评

《飞向太空的航程》课文点评

新华社酒泉10月16日电

 

2003年10月15日清晨,朝阳晖映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耸入云天的发射架。

乳白色的“神舟”五号飞船内,杨利伟──中国第一个航天员正静候着一个举国关注的时刻。

[点拨: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简洁明了,饱含感情。

 

上午9时整,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巨型运载火箭喷射出一团桔红色的烈焰,托举着载人飞船拔地而起,直刺九霄……

 

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不同凡响:

不同于一般的影响。

]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点拨:

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

也只有到了今天,随着中国国力的富强,科技水平的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

当举国欢庆“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的时刻,我们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却很少知道为了这一刻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

下面作者开始回顾了这段历史,这也是所有报道这一事件的新闻中最为独特的一篇,当然地以其构思的新巧成为优秀。

 

为了这个飞天梦想,一个古老的民族已经等待了几百年,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

 

1957年10月4日,哈萨克大荒原一个小小的角落里,发出一声沉闷的巨响,一枚顶端载着一个直径58厘米铝制圆球的火箭,梦幻般地升上了星空。

 

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消息,震动了最早具有飞天梦想的中国人。

中国是嫦娥的故乡,火箭的发源地,是诞生了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万户:

明朝科学家。

研制火箭载人上天,不幸被火箭炸死。

]的国度。

在航天时代到来之际,中国,不能再一次落伍。

 

面对天疆的呼唤,翌年[翌年:

第二年。

翌,yì。

]5月17日,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挥动了他那扭转乾坤[扭转乾坤:

改变天地间重大事件的力量。

乾坤,qián

 

kūn。

]的大手:

“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

 

北京、上海、南京、天津等全国各个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纷纷行动起来。

由钱学森等专家学者负责制定的人造卫星发展规划草案,提出了分三步走的设想:

第一步,发射探空火箭;第二步,发射一二百公斤重的卫星;第三步,再发射几千公斤重的卫星。

 

1960年2月19日,中国自己设计研制的第一枚液体火箭竖立在了上海南汇海滩20米高的发射架上。

今天,已经可以透露的一个秘密是,这枚火箭的飞行高度,只有8公里!

但正是这8000米的距离,为中国后来的卫星上天开辟了通路,使中国在走出地球、奔向太空的漫漫远征路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历史的脚步终于跨进了一个神圣的日子:

1970年4月24日。

这一天,在西北大漠深处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天空。

响彻全球的“东方红”乐曲,宣告中国进入了航天时代。

[点拨:

注意我国的航天史,人造地球卫星的上天是划时代的。

 

在举国欢庆“东方红”的时候,中国科学家们把目光投向了更远的地方,提出一鼓作气载人飞天。

科学家们研究了许多防热材料,做了许多大型试验,甚至连飞船运输车和航天员吃的食品都做了出来。

 

而对航天员的挑选则早在1969年就开始酝酿了。

1970年,19位优秀的飞行员被列入了预备航天员的名单。

他们都经过了近乎苛刻的各种身体测试。

 

然而,由于经济实力有限等各种原因,中国的飞天梦想只能尘封[尘封:

搁置太久,被尘土盖住。

]在一张张构思草图中。

[置疑:

仅仅是“经济实力”吗?

联系一下那个时代的中国人主要在干什么,或许能更好地理解当时航天事业的建设状况。

 

对于中国科技界来说,1986年的春天,[点拨:

这里的“春天”不只是自然界的“春天”,更是中国政治思想上的“春天”。

]可能来得比哪年都早。

这年3月,由4位著名科学家联名上报党中央的“国家高新技术发展建议”被邓小平批准。

这就是著名的“963计划”。

 

“863计划”的出台,对中国开始载人航天探索起到了催化剂作用。

从这一年开始,科学家们经过多次讨论,反复论证,对中国载人航天发展的途径逐渐形成了共识:

从载人飞船起步。

 

1992年9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召开会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江泽民明确指出,要下决心搞载人航天,这对我国的政治、经济、科技等都有重要意义。

[点拨:

具体地说到底有些什么“意义”?

请注意查阅资料,增加一些感性的认识。

 

改革开放为中国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中国,终于又开始了向太空进军新征程。

 

然而,要真正依靠自己的力量把航天员送入太空,还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

首先是要有可靠性高、大推力的运载火箭;第二是安全返回技术;第三是要研究出具有良好的生命保障系统,为太空中的航天员提供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

 

第一个和第二个问题中国已经有了解决的基础:

1970年,“长征”一号火箭首发成功至今,“长征”系列火箭已经形成五大型谱,成功发射了60多次,其中“长征”二号丙火箭的发射成功率达百分之百,“长征”三号乙火箭可以把5吨以上的卫星送上36000公里的地球同步轨道。

早在70年代,中国就掌握了卫星返回技术,19980年发射的返回式卫星已经和原苏联的飞船重量相当。

 

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一关横亘[横亘:

某种物体、事物横跨、横躺、阻挡。

亘,gèn]在中国科学家面前:

载人飞船上所必须具备的良好的生命保障系统和工作环境。

尽管有国外可供借鉴的经验,但对于中国航天人来说,这一切,几乎是从零开始。

 

飞天路上的重重困难,难不住富于智慧与创造的中国人。

从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开始,中国航天人在短短7年时间就攻克了载人航天的一道道难题:

在北京建立了航天员培训中心;研制出了高安全性、高可靠性的“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建立了体现尖端和前沿科技集成的飞船应用系统;新建成了载人飞船发射场、陆海基载人航天测控通信网和飞船着陆场。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神舟”一号实验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新建成的载人航天发射场飞向太空并于第二天准确着陆。

它意味着中国人“摘星揽月”已为期不远了。

 

仅仅三个月后,中国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载人飞船“神舟”二号的发射也进入了倒计时阶段。

[点拨:

“仅仅三个月”,时间短,成效大。

 

“神舟”二号飞船为全系统配置的正样飞船,可以说是载人飞船的“最完整版本”,各种技术状态与真正载人时基本一样。

 

200年1月9日,在新的一年刚刚到来的时候,“神舟”二号发射成功,这是“飞天”故乡对人类又一个新纪元的最高致意。

美国一家报纸说,“这一成就,使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中国古老的飞天梦想将不仅仅是传说,中国航天员上天的日子又进了一大步。

”[点拨:

取得了世界性的关注。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飞船发射升空。

9个月后的12月30日,“神舟”四号飞船在低温严寒条件下发射成功。

“神舟”飞船四战四捷,创造了我国航天史上的奇迹,实现了中国载人航天的重大突破。

特别是“神舟”三号、四号在全载人状态下连续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已具备了把自己的航天员送上太空的能力。

[点拨:

谨慎、稳妥地走向成功。

 

进入新的一年,整个中国都在期盼着这一时刻的早日来临。

 

在这个金色的秋日,这一刻终于到来了。

在万户的飞天尝试过了600多年后,又一个勇敢的中国人──杨利伟,向太空飞去……[点拨:

首尾圆合型结构。

本文首尾两部分记录的是“神舟”五号的发射场景,中间则穿插了中国航天史的简要回顾,二者很自然地衔接在一起。

 

9时10分许,“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飞天勇士杨利伟顺利进入太空。

 

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