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793814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63.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网友Obanews发在微博的观点很具代表性。

  湘潭大学2008级新闻系胡飞云同学是08级新闻一班的心理辅导员,常被同学称为“知心姐姐”。

她表示,恋爱是人生的必经过程,大学对于大学生的恋爱一直都持着不提倡也不禁止的立场和态度,她建议在大学里开恋爱课程,让同学了解什么是真正的爱情,怎样成熟地处理恋爱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

  肖水源表示,像大学生最焦虑的人际交往问题,事实上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从小学到大学,我们的教育系统基本上没有对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和技巧进行教育和培训,基本上没有关注人际关系问题及其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家长也将主要注意力集中在品行和学业成绩上,很少过问孩子的人际关系及其存在的问题。

  另外,现在网络上虚拟的社会交往进一步占领了学生的实际社会交往时间,虽然网上表现得侃侃而谈,但一回到现实生活,在处理复杂人际关系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就不知道应该坚持什么样的原则和价值观,缺乏基本的人际关系技巧,缺乏基本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网络社交无法替代现实的社交生活。

  谁来改变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前移到小学

  怎么样在大学避开心理悲剧?

专家建议,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前移。

世界卫生组织精神卫生专家顾问、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精神病学杨德森教授建议,分小学、中学、大学和社会四阶段设置不同教育目标:

应该在小学与中学阶段开展生活技能训练课程,设置人际交往技能训练;

在中学与大学的德育课、心理卫生课中要有公民道德、家庭道德与社会道德教育的内容;

强调道德底线的普及教育,而不是强调道德顶峰的“人人为圣贤”超现实的理想要求。

进入社会后,应该基于对人生中遭遇失败与挫折的理性认识,对强势与弱势群体存在事实的理性接受及其在自己生命周期中相互转化的理性认识,开展关于公益事业、扶贫济困、社会救助的感恩意识教育。

  调查的另一项数据,对大学校园的心理辅导工作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六成大学生认为心理健康工作者最应该加强的工作是深入学生中多沟通”。

据记者了解,目前全省绝大多数高校都设有学生心理辅导机构,如何将工作做到细处,落到实处,将是这些心理工作者要挑战的命题。

  中南大学学工部副部长、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唐海波告诉记者,“5·

25”谐音“吾爱吾”,该校将开展“5·

25心理健康月”心理健康讲座、心理趣味知识竞赛、心理电影展等十余项活动,通过活动促进更多的同学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及维护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活动应该是贴近大学生需求的,才更有效果。

焦虑压力成心理困扰主因

摘要: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与希望,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中坚力量,但是近年来,以马家爵事件、清华学

生硫酸泼熊事件、复旦研究生虐猫事件为代表的一系列由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而引发恶性事件,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

大量的调查和统计报告表明,大学生中相当一部分人心理上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良反应和障碍,有的甚至比较严重。

本文对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成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与分析,总结了各种预防措施。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展开论述:

一、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二、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成因

三、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健康、成因

中图分类号:

G4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608(2010)12-062-05

 

引言:

早在半个世纪之前,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瑞士精神病学家荣格就曾提醒人们:

要防止远比自然灾害更危险的人类疾病的蔓延。

他认为,随着人们对外部空间的拓展,人对心灵的提升却停滞了,人们在智力方面收获过剩,心灵方面却沦丧殆尽。

几十年过去了,荣格这种担心成为了现实。

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加大、生存竞争和压力的增大、文化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心理健康成为社会普遍存在的一个重大问题。

面对社会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对自己期望值很高却对挫折承受力又不强的大学生来说,他们的心理和思想都在发生深刻而剧烈的变化,承受的心理压力和面对的心理问题远大于以前,心理健康与否是他们能否健康成熟的重要因素。

2001年3月,国家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

意见指出:

“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如何指导学生在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尽快适应新的要求,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需要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

心理健康教育在解决学生成长课题、潜能开发、心理困扰、优化学生心理素质、增进心理健康、预防心理疾患、促进全面发展有着其它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

实践证明,大学生的许多心理健康问题是在成长中遇到的,完全可以通过相关的心理学知识来解决。

通过心理测试、咨询等手段了解大学生在不同时期会出现的心理问题,以便有的放矢地对他们进行帮助,解决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烦恼和困惑。

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心理困惑产生的原因,总结了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2)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现状、心理问题及成因

2.1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WHO)早在1948年成立之初,便在宪章中明确将健康定义为:

“健康乃是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臻完满(well-being)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

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1946年)所明确的心理健康标准是:

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

适应环境,在人际关系中彼此谦让;

有幸福感;

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

1977年美国学者恩格尔(G.L.Engel)提出了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biopsychosocialmedicalmodel)的健康新模式,强调健康就是人与生物、心理、社会环境之间的平衡,这种新的健康观使医学模式从单一生物学模式转变为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学模式。

贾霍达综合了弗洛姆、马斯洛和罗杰斯的观点,归纳了六项心理健康标准:

(1)对自我的态度;

(2)成长、发展与自我实现;

(3)整合的人格;

(4)自律性;

(5)对外界环境知觉的精确程度;

(6)支配环境。

舒尔兹(Sehulth)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

(1)能够控制自己的生活;

(2)能认识自己是怎样的一个人;

(3)能正视现实;

(4)能向新目标和新经验挑战;

(5)独特性的人格特制。

综合国内外各学者关于心理健康标准的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点:

(1)能保持对学习较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2)能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接纳自我

(3)能协调与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

(4)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

(5)能保持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

(6)能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包括正确认识环境及处理个人和环境的关

(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2.2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大学生作为具有较高文化和较高自尊心的群体,有着不同于一般青年的抱负和追求,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因而也就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与冲突。

从这意义上说,大学生是心理问题的高发人群。

调查发现,1995年上海高校的大学生中,30%以上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

在200多种令学生烦恼的原因中,人际关系、学习、异性交往与对未来的担忧各占约20%(上海青年报,1996,3,21)。

心理问题如得不到及时疏导、治疗就会引发白杀、犯罪等恶性事件。

因此,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刻不容缓。

1999年国家教委调查报告显示,在调查的12.6万名大学生中20.23%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海淀区16所大学中,因精神方面有问题而休学的占休学人数的37.9%,因此而退学的占退学人数的64.4%均居第一位。

北京、江苏、江西、山东、上海等省市的一些高校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状况跟踪调查表明:

大学生中有抑郁、焦虑、社会恐惧、自卑、过分依赖、神经衰弱等心理疾病的人数要高于一般的社会青年!

江西省1999年1月至10月因心理问题导致的恶性事件是1996年的3倍。

2004年9月发生在云南大学的马家爵事件更让人触目惊心。

原国家教委曾对12.6万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和测试,发现存在明显心理障碍者达20.23%,每年全国高校学生因失恋、考试失败、人际冲突、生活受挫等自杀者达数十人之多。

据上海高校的调查,在200多种令大学生烦恼的原因中,人际关系、学生、异性、对未来的担忧各占20%。

随着大学生独生子女及贫困生的大量增加,这些心理问题将更加突出,如果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加以认真研究解决,不仅将严重影响未来高级人才的质量,还将诱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心理问题已对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学习成才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威胁,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已成为当今社会和各高校关注的重点。

2.3大学生心理问题

2.3.1情绪问题

进入大学后,社会角色的换位引起了大学生许多的心理冲突,从而产生内心的痛苦和不安。

大学生易出现的情绪困扰主要有:

(1)抑郁。

抑郁是大学生最为常见的情绪困扰。

如得不到及时的心理咨询及治疗,就会形成严重的心理疾病,造成严重后果。

(2)焦虑。

通常包括自信心、自尊心的丧失、失败感、罪恶感的增加等,是由几种情绪混合而成的情绪体验,影响大学生的正常生活和学习。

(3)自卑。

自卑的人大多性格内向,常常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总感到别人瞧不起自己;

做事瞻前顾后、畏首畏尾;

不敢与人交往,不敢实践,因而抑制了自己的才华和进取的时机。

(4)冷漠。

一般表现为对外界的任何刺激都无动于衷,漠不关心,既不与人交流思想感情,也不多管闲事,一副冷若冰霜的样子。

从表面上看,冷漠的学生是无动于衷,实际上一些学生内心十分痛苦,有很重的压抑感,如果长期得不到缓解,就会产生不良的后果。

2.3.2人际关系问题

有的大学生在与同学交往过程中往往表现出自负的心态,待人处事以自我为中心,总想表现自己,经常抱怨别人不理解、不体贴、不关心。

有的大学生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也不愿和同学交流、合作,一心只读圣贤书,导致大学生产生自闭偏执等心理问题。

此外,大学生之间由于个性、利益等方面的原因也容易产生冲突,导致有些大学生相互冷漠,甚至仇视打击对方,长此以往,他们就会在内心积聚心理问题,极易产生心理疾病。

2.3.3学业问题

大学生在学业上的主要问题是:

(1)学习压力大;

(2)学习动力不足;

(3)学习目的不明确及学习成绩不理想;

(4)学习注意力不集中。

2.3.4恋爱与性的问题

大学生大都处18~25岁的年龄阶段,生理和心理发展过程已进入了性生理成熟和性心理趋向成熟的阶段,不少大学生开始谈恋爱,但在如何处理恋爱与性问题上常常感到困惑。

2.3.4.1恋爱

当前大学生恋爱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一是低龄化。

有些大学新生一进校门就开始寻觅恋人。

二是公开化。

三是从众心理。

四是轻率心理。

五是逃避心理。

2.3.4.2性心理

由于大学生已进入青年中期,随着性心理的发展,会出现一系列的性心理行为,如针对性知识的兴趣和追求、对异性的爱慕、性欲望、性幻想、性冲动以及自慰行为等。

恋爱中性心理问题上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已严重影响到大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改革开放20多年来,西方的“性文化”不断冲击和影响大学生的性观念,使一些学生对性的认知产生了偏差,导致一系列性心理障碍和性适应不良现象。

2.4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

造成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既有家庭环境、教育环境、社会环境等因素,也有发展过程中自身主观的因素。

2.4.1社会因素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所说:

“我国当前正处在一个大变革时期,这个变革包括几千年沿袭下来的文化、观念的变革,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因适应不良而产生的各种心理障碍。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期,生理和心理处于不稳定阶段,心理素质还十分脆弱,容易造成价值观的混乱和情绪的起伏不定,致使他们心理复杂而动荡不安,加之缺乏社会经验,心理承受能力和调节能力较低,在发展变化迅速、高效率、快节奏和激烈竞争的社会中出现各种心理困惑也就在所难免。

2.4.2家庭因素

2.4.2.1家庭环境和教育

家庭教育福禄贝尔说过:

“国民的生命,与其说掌握在当权者的手中,还不如说是在母亲的手中”。

家庭环境和教育对个体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

家庭是每个人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直接影响着孩子的人格特点和心理素质。

东北师范大学张金明曾作过一次调查:

8684名学生中,父亲大专文化程度占6.23%,高中占27.29%,初中文化程度以下占66.47%;

而母亲文化程度大专文化以上只占4.47%,高中占23.05%,初中以下占72.47%。

父母文化程度越高,思想、观念越开明,教养方式越民主,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就越少;

反之,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就越多。

2.4.2.1经济因素

大学生中贫困生问题也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

不少贫困生由于经济上的贫困导致心理上的畸形发展,造成经济上和心理上的双重贫困,成为大学生中出现心理问题的高危人群。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也有不少贫困学生由此而感到自己受到了周围同学的歧视,致使他们往往对某些同学乃至社会感到厌恶、疑虑,甚至产生反叛心态,这种心理阴影极易引发心理问题。

据有关调查显示,只有20%的贫困生敢于坦然面对贫穷,并通过各种途径去改变这种状况;

60%的学生认为自己与人交往有困难;

而剩余的20%则把自己封闭起来。

2.4.3学校因素

在高校里,实用主义思想一直都很盛行,大学生普遍存在着对将来就业有用的东西就学,没有用的东西就不愿意学,高校对学生的思想和心理方面的教育和引导一直都是弱项中的弱项。

直到现在为止,有许多高校都没有心理咨询机构,或成立心理咨询机构也是流于形式,根本不开展工作,使大学生的许多心理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地解决,从而使学生中的一些不健康的思想或心理问题出现蔓延。

2.4.4自身因素

大学生个体因素是影响和制约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内因,其着重表现为:

1、个体的人格缺陷

大学生的人格结构较复杂,影响因素也很多,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良因素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其人格的健康发展,导致其人格发展有缺陷。

研究表明,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存在不同程度的人格发展缺陷,表现为孤僻、冷漠、多疑、悲伤、急躁、冲动、固执、好钻牛角尖、易偏激、骄傲、虚荣、以自我为中心等。

2、自我意识缺乏客观性和正确性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是大学生心理发展中具有突出特色的方面,是个性发展的最集中的表现之一。

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等。

大学生对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有浓厚的兴趣,但却常常缺乏客观性、正确性。

有时自我感觉太好而自负骄傲,自我期望值过高,偏离实际水平,而一旦遇到挫折和不幸时,又因偏离而出现逆转,走向对立面,产生自卑情绪,自我评价过低,不能客观、正确地认识自己。

3、缺乏科学的社会认知

我国正处在社会的转型时期,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化,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

在社会的急剧变革中,传统文化体系开始衰落,人们所推崇的价值体系和行为规范受到冲击,而新的道德行为规范又尚未完全建立起来,人们普遍感到困惑焦虑、无所适从,出现价值失落、道德滑坡和人格扭曲现象。

这使处于敏感期的大学生出现种种心理不适应,对社会的复杂性缺乏科学、全面、正确的认知,受社会消极面影响较多,产生悲观、失望、消沉、偏激等心理问题,甚至导致攻击型和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4、缺乏正确的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问题是大学生最为关注也最感困惑的问题之一。

人际关系的好坏往往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也影响到大学生对自我的正确认知,进而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可以说人际交往能力的欠缺,是大学生产生心理困惑最多、最直接的原因。

5、生活环境变迁

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所处环境的巨大变迁会使个体产生心理应激。

生活环境的变迁对新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由于环境的改变、角色的变化、生活方式的变更,再加上大部分学生要远离父母长期住校,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适应能力、交往能力欠缺,以及缺乏必要的思想上、心理上的准备,便产生了程度不同的适应困难,从而产生心理困惑。

6、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在来大学之前,每一名大学生都在内心勾画着大学的轮廓:

校园是那么温馨美丽,专业学习是那么得心应手,大学教授的风采是那么超凡不俗……然而,到大学一看与自己理想中的大学相差太远。

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越大,大学生的心理就越难以平衡。

从调查中了解到,70%以上的大学生出现了不满、失落、抱怨、自卑等心理困惑。

7、情感、情绪上的困扰

这是大学生心理困惑最主要的表现形式。

从调查中了解到:

32.26%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情绪起伏过大;

28.43%的学生认为缺乏热情和积极性;

29.96%的学生认为情绪易被破坏。

这说明大学生情绪倾向性较高,而情绪控制能力较低,易受外界暗示和干扰,极易产生紧张、焦虑、抑郁、嫉妒、愤怒等消极情绪。

8、学习、考试的压力

调查表明,有49.20%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思想不集中;

有34.27%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记忆力减退;

还有一部分大学生由于学习基础差,跟不上进度;

也有些大学生为了取得好成绩,整天埋头于书本,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从而产生了焦虑、自卑等不良情绪,导致心理疲劳,出现各种心理障碍。

9、恋爱问题

处在青春期中后期的大学生,由于身心发展逐渐成熟,非常渴望同异性接触,而大学自由、宽松的环境,也为男女生交往提供良好的机会。

此外,大量文学作品、电影、电视剧中男女恋爱的渲染或在越来越多谈恋爱师兄师姐的影响下,致使很多大学生入学后,在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不加冷静思索的情况下便盲目地坠入爱河。

但是,由于许多大学生缺乏对爱情的认识和情感的把握能力,当在恋爱中出现了矛盾、纠纷或者失恋时,轻者,情绪低落,痛苦不堪;

重者,心理变态,导致杀人或自杀。

10、择业困难

大学毕业生经过四年的拼搏,开始进入择业阶段,这是决定自己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时刻。

近几年来,由于近几年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很不乐观,择业竞争日益激烈、就业压力日益增大,而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择业的经验上、心理上、技能、承受心理压力等方面欠缺,因此,在择业过程中感到焦虑、无助、迷茫、自卑等等。

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当,轻者影响就业选择,重者引发心理疾病,极大地影响了个人的发展和身心健康。

(3)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的主要方法

3.1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机构

学校必须正式建立一个心理健康教育专门机构,即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或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负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整体规划、组织协调和运行工作。

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保证必要的设备和运行经费。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的工作是多方面的,其中开设心理健康咨询门诊,为大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是其最主要的工作内容。

其他重要工作还有组织大规模的心理普查、组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普及宣传教育活动、设立心理辅导热线电话和信箱、开展网络心理咨询、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研究等等。

3.2完善心理课教育体系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同样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性教育,因此,必须有针对性地、多层次适时开设心理课程地开设系列课程、专题讲座和专题报告。

通过课堂教学向广大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调适方法,帮助学生提高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和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如在一年级开设《如何向他人敞开心扉》、二年级开设《恋爱心理》、四年级开设《毕业生择业心理》等课程。

3.3加强特殊群体的研究

调查表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分阶段各不相同,分群体也各不相同。

如一年级大学生表现出来的新生活适应问题,二、三年级大学生表现出来的人际交往与恋爱问题,四年级大学生表现出来的择业问题,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等等。

3.4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预警机制

首先,要进行摸底调研工作,在大学新生入校,就要及时进行心理普查,为大学新生建立心理档案,并定期做好数据更新和维护工作。

其次,要确定重点对象,重点跟踪和观察,重点教育和辅导。

此外,还要开展经常性的心理健康调研工作。

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经常进行抽样调查与重点调查,及时调查研究大学生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并采取积极、主动的办法和措施,克服可能出现的心理障碍,尽量做到防患于未然,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早在半个世纪之前,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瑞士精神病学家荣格就曾提醒人们:

要防止远比自然灾害更危险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