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常见疾病诊疗规范.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798427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82.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呼吸系统常见疾病诊疗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呼吸系统常见疾病诊疗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呼吸系统常见疾病诊疗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呼吸系统常见疾病诊疗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呼吸系统常见疾病诊疗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呼吸系统常见疾病诊疗规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呼吸系统常见疾病诊疗规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呼吸系统常见疾病诊疗规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呼吸系统常见疾病诊疗规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呼吸系统常见疾病诊疗规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呼吸系统常见疾病诊疗规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呼吸系统常见疾病诊疗规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呼吸系统常见疾病诊疗规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呼吸系统常见疾病诊疗规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呼吸系统常见疾病诊疗规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呼吸系统常见疾病诊疗规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呼吸系统常见疾病诊疗规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呼吸系统常见疾病诊疗规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呼吸系统常见疾病诊疗规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呼吸系统常见疾病诊疗规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呼吸系统常见疾病诊疗规范.docx

《呼吸系统常见疾病诊疗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呼吸系统常见疾病诊疗规范.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呼吸系统常见疾病诊疗规范.docx

呼吸系统常见疾病诊疗规范

呼吸系统疾病诊疗规范

1.自发性气胸诊断与治疗张力性气胸救治

2.大咯血的诊断与治疗

3.呼吸道传染病诊断与鉴别诊断

4.肺炎的病原学检查及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5.支气管肺癌呼吸衰竭

6.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分级与规范化治疗

 

自发性气胸 

 

一、【概述】

自发性气胸是指无外伤或人为因素情况下,脏层胸膜破裂,气体进入胸膜腔导致胸腔积气而引起的病理生理状况。

肺无明显病变由胸膜下气肿泡破裂形成者称特发性气胸;继发于慢阻肺肺结核等胸膜及肺疾病者称继发性气胸。

按病理生理变化又分为闭合性(单纯性)、开放性(交通性)和张力性(高压性)三类。

二、【诊断】

(一)病史及症状:

可有或无用力增加胸腔、腹腔压力等诱因,多突然发病,主要症状为呼吸困难、胸痛、刺激性干咳,张力性气胸者症状严重烦躁不安,呼吸衰竭,意识丧失甚至心脏骤停等严重表现。

(二)体征:

少量或局限性气胸多无阳性体征,但一般均有体征表现:

1.呼吸增快,发绀,多见于张力性气胸。

若有大汗、四肢厥冷、血压降低等表现,应警惕血气胸。

2.典型者气管向健侧移位,患侧胸廓饱满、呼吸动度减弱,叩诊呈过清音,呼

吸音减弱或消失。

左侧气胸并发纵隔气肿者,有时心前区可听到与跳一致的吡啪音(Hamman征)。

(三)辅助检查:

1.X线胸部检查:

为最可靠诊断方法,可判断气胸程度、肺被压缩情况、有无纵气肿、胸腔积液等并发症。

2.胸部CT:

胸部CT片上能清楚显示胸腔积气的位置。

3.其他检查:

(1)血气分析,对肺压缩>20%者可出现低氧血症。

(2)胸腔穿刺测压,有助判断气胸的类型。

(3)胸腔镜检查:

对慢性、反复发作的气胸,有助于弄清肺表面及胸膜病变情况。

(4)血液学检查:

无并发症时无阳性发现。

三、【鉴别诊断】

应与急性心肌梗塞、急性肺栓塞、胸膜下肺大泡、支气管囊肿、隔疝等鉴别。

四、【治疗措施】

(一)对症治疗:

应卧床休息,给予吸氧,镇痛、止咳,有感染时给予抗生素治疗。

(二)胸腔减压:

 1.闭合性气胸,

(1)肺压缩15%-20%者且症状轻微,可不抽气,卧床休息2-4周气体可自行吸收,需定期复查X线胸片,但对于存在COPD等肺部疾病的患者,即使肺压缩小于20%,若呼吸困难,应抽气或进行胸腔闭视引流。

(2)肺压缩大于30%,建议行胸腔闭视引流。

2.开放性气胸,应用胸腔闭式引流排气,肺仍不能复张者,可加用负压持续吸引。

3.张力性气胸,病情危急须尽快排气减压,同时准备立即行胸腔闭式引流或负压持续吸引。

(三)手术治疗:

1.对内科积极治疗肺仍不能复张,则需考虑手术治疗。

2.手术治疗分为三种:

(1)第一种,传统的开胸手术,创伤大,效果肯定,恢复慢。

(2)第二种,电视胸腔镜手术,创伤小,亦能达到结扎肺部瘘口的目的,恢复快。

第三种,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此种术式为新近引进,操作准确,创伤小,但是费用较高。

根治难治性气胸的一个很好的思路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完全封闭胸膜腔;不然,就算手术也会有可能复发。

源于上述思路:

医生们都一直在寻找让脏层胸膜跟壁层胸膜完全(至少大部分)粘连的方法。

目前普遍的做法:

在肺脏即将全部复张时,在胸腔内注入自身血液40ml,或四环素20mg/kg;或者在术中摩擦壁层胸膜,导致术后壁层胸膜产生炎症反应,促使脏层与壁层胸膜粘连。

现在应用较多的还有红霉素,高渗糖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还可以考虑应用滑石粉,一般通过胸腔镜吹入。

 

张力性气胸

张力性气胸的急救在于迅速行胸腔排气解压。

可用大号针头在锁骨中线第2或第3肋间刺入胸膜腔,即刻排气减压。

将针头用止血钳固定后,在其尾端接上乳胶管,连于水封瓶,若未备有水封瓶,可将乳胶管末端置入留有约100~200毫升盐水的输液瓶内底部,并用胶布固定于瓶口以防滑出,做成临时胸腔闭式引流。

病人如需转送,可在穿刺针尾端缚一橡皮指套,其顶端剪一裂口,制成活瓣排气针。

目前已研制出特制胸腔引流套管针和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封袋消毒,随时可用,且适于后送。

若张力性气胸系胸壁上较小的穿透性伤口引起,应立即予以封闭、包扎及固定。

病人经急救处理后,一般需送入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

若气胸仍未能消除,应在局麻下经锁骨中线第2或第3肋间隙插入口径0.5~1.0厘米的胶管作闭式引流,然后行X线检查。

若肺已充分复张,可于漏气停止后24~48小时拔除胸引管。

若肺不能充分复张,应追查原因。

疑有严重的肺裂伤或支气管断裂,或诊断出食管破裂(口服美兰观察胸引或口服碘油造影),应进行开胸探查手术。

纵隔气肿和皮下气肿一般不需处理,在胸腔排气解压后多可停止发展,以后自行吸收。

极少数严重的纵隔气肿,尤其偶因胸膜腔粘连而不伴明显气胸者,可在胸骨上窝做2~3厘米长的横切口,逐层切开皮肤、颈浅筋膜和颈阔肌,钝性分离颈部肌肉,直至气管前筋膜,切口内以纱布条作引流,气体即可从切口排出。

大咯血的诊断与治疗

一、【概述】

咯血是指喉及喉以下的呼吸道及肺部组织病变出血经口咳出,每24小时的咯血量大于500ml或一次咯血量达100~300ml称为大咯血。

二、【评估】

(一)临床表现

1.先兆表现:

咽喉发痒或刺激感,胸闷加剧、胸内发热、心窝部灼热、口感甜或咸等,其中以胸部不适或咽喉发痒多见。

2.伴随症状:

(1)发热,见于肺结核,肺炎,肺脓肿,流行性出血热等。

(2)胸痛,见于大叶性肺炎,肺结核,肺梗塞,支气管肺癌等。

(3)呛咳,见于支气管肺癌,支原体肺炎。

(4)浓痰,见于支气管扩张症,肺脓肿,肺结核空洞,肺囊肿并发感染,化脓性肺炎等。

(5)皮肤黏膜出血,应考虑血液病,流行性出血热,肺出血型钩端螺旋体病,风湿性疾病等;

(6)黄疸:

许注意钩端螺旋体病,大叶性肺炎,肺梗塞等。

(二)辅助检查

1.X线或胸部CT检查:

胸部影像可见肺门影增大,或肺内团块影,病变呈分叶状,周围有细小毛刺,病变亦可形成厚壁、偏心空洞,内壁凹凸不平。

部分病例表现为阻塞性肺炎、阻塞性肺不张。

断层摄影可显示支气管壁不规则增厚、受压或狭窄征象。

2.纤维支气管镜:

可以直接观察到出血部位,可在大咯血暂停期间进行。

3.实验室检查:

痰常规或痰培养、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及血小板计数、免疫学检查等。

(三)并发症

1.窒息

(1)临床表现

①.大咯血突然停止。

②.表情恐怖、张口瞪目、双手乱抓、抽搐、大汗淋漓。

③.牙关紧闭或意识突然丧失。

(2)处理原则

①.取头低脚高位或患侧卧位。

②.迅速清除口、鼻腔内血块,牙关紧闭者,应撬开牙关清除口腔内血块。

③.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

④.建立静脉双通道,输入呼吸兴奋剂、止血药物等。

2.休克

(1)临床表现

①精神紧张、兴奋或烦躁不安,逐渐发展为表情淡漠、反应迟钝,严重时出现意识模糊、昏迷。

②.皮肤苍白、出冷汗、四肢冰凉。

③.心跳呼吸加快,早期血压正常,后期血压逐渐下降,甚至测不到。

④.尿量逐渐减少,严重者无尿。

(2)处理原则

①.积极治疗大咯血,消除病因。

②.补充血容量。

③.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④.纠正酸中毒。

⑤.保暖。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胸部X线,胸部CT检查以及支气管镜检查有利于咯血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咯血主要与假性咯血(痰中有血但血液不来自肺脏或支气管)和呕血鉴别。

咯血与呕血鉴别

咯血

呕血

病因

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症,肺炎,肺脓肿,肺癌,心脏病等

消化性溃疡,肝硬化,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胆道出血等

出血前症状

喉部痒感,胸闷,咳嗽等

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等

出血方式

咯出

呕出,可为喷射状

血色

鲜红

棕黑,暗红,有时鲜红

血中混有物

痰,泡沫

食物残渣,胃液

反应

碱性

酸性

黑便

除非咽下,否则没有

有,柏油样便

出血后痰性状

常有血痰数日

无痰

四、【大咯血的治疗原则】

(一)一般处理

对大咯血病人要求绝对卧床休息。

医护人员应指导病人取患侧卧位,并做好解释工作,消除病人的紧张和恐惧心理。

咯血期间,应尽可能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搬动,以免途中因颠簸加重出血,窒息致死。

同时,还应鼓励病人咳出滞留在呼吸道的陈血,以免造成呼吸道阻塞和肺不张。

如病人精神过度紧张,可用小剂量镇静剂,如地西泮2.5mg,口服,2次/d,或地西泮针剂10mg肌注。

对频发或剧烈咳嗽者,可给予镇咳药,如喷托维林25mg,口服,3次/d;或依普拉酮40mg,口服,3次/d。

必要时可给予可待因15~30mg,口服,3次/d。

但对年老体弱患者,不宜服用镇咳药。

对肺功能不全者,禁用吗啡、哌替啶,以免抑制咳嗽反射,造成窒息。

(二)止血治疗

1.药物止血:

 

(1)垂体后叶素:

可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具有强烈的血管收缩作用。

用药后由于肺小动脉的收缩,肺内血流量锐减,肺循环压力降低,从而有利于肺血管破裂处血凝块的形成,达到止血目的。

具体用法:

垂体后叶素5~10U+25%葡萄糖液20~40ml,缓慢静注(10~15min注毕);或垂体后叶素10~20U+5%葡萄糖液250~500m1,静滴。

必要时6~8h重复1次。

用药过程中,若病人出现头痛、面色苍白、出汗、心悸、胸闷、腹痛、便意及血压升高等副反应时,应注意减慢静注或静滴速度。

对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以及妊娠患者,均应慎用或不用。

(2)血管扩张剂:

通过扩张肺血管,降低肺动脉压及肺楔压及肺楔嵌压;同时体循环血管阻力下降,回心血量减少,肺内血液分流到四肢及内脏循环当中,起到“内放血”的作用。

造成肺动脉和支气管动脉压力降低,达到止血目的。

对于使用垂体后叶素禁忌的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及妊娠等患者尤为适用。

常用的有:

①.酚妥拉明:

为α受体阻滞剂,一般用量为10~20mg+5%葡萄糖液250~500ml,静滴,1次/d,连用5~7天。

国内外均有报道,采用此方法治疗大咯血,有效率在80%左右。

治疗中副作用少,但为了防止体位性低血压及血压下降的发生,用药期间应卧床休息。

对血容量不足患者,应在补足血容量的基础上再用此药。

②.普鲁卡因:

常用剂量为50mg+25%葡萄糖液20~40m1,静脉注射,4~6h;或300~500mg+5%葡萄糖液500ml,静滴,1次/d。

首次用此药者,应作皮试。

③阿托品、山莨菪碱:

阿托品1mg或山莨菪碱10mg,肌注或皮下注射,对大咯血病人亦有较好的止血效果。

此外亦有采用异山梨酯及氯丙嗪等治疗大咯血,并取得一定疗效。

(3)一般止血药:

主要通过改善凝血机制,加强毛细血管及血小板功能而起作用。

如:

①.氨基己酸(6-氨基己酸,EACA)及氨甲苯酸(止血芳酸,PAMBA):

通过抑制纤维蛋白的溶解,起到止血作用。

具体用法:

氨基己酸(EACA)6.0g+5%葡萄糖液250ml,静滴,2次/d;或氨甲苯酸(PAMBA)0.1~0.2g+25%葡萄糖液20~40ml中,缓慢静注,2次/d,或氨甲苯酸(PAMBA)0.2g+5%葡萄糖液250ml中,静滴,1~2次/d。

②.酚磺乙胺:

具有增强血小板功能和粘合力,减少血管渗透性的作用,从而达到止血效果:

具体用法:

酚磺乙胺0.25g+25%葡萄糖液40m1,静注,1~2次/d;或酚磺乙胺0.75g+5%葡萄糖液500ml,静滴,1次/d。

③.巴曲酶:

由巴西蛇(巴西蝮蛇属)的毒液经过分离和提纯而制备的一种凝血酶。

每安瓿含1个克氏单位(KU)的巴曲酶。

注射1KU的巴曲酶20min后,健康成人的出血时间会缩短至1/2或1/3,其效果可保持2~3天。

本品仅具有止血功效,血液的凝血酶原数量并不因此而增高,因此一般无血栓形成之危险。

本品可供静脉或肌内注射,也可供局部使用。

成人每天用量1.0~2.0KU,儿童0.3~1.0KU,注意用药过量会使其功效下降

(4)此外尚有减少毛细血管渗漏的卡巴克络(安络血);参与凝血酶原合成的维生素K;对抗肝素的鱼精蛋白以及中药云南白药、各种止血粉等。

鉴于临床大咯血多是由于支气管或肺血管破裂所致,故上述药物一般只作为大咯血的辅助治疗药物。

 

呼吸道传染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概述】

呼吸道传染病,顾名思义,指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的疾病按诊断和鉴别诊断需要,我们可将其分为发疹性和非发疹性2类。

前者包括麻疹、风疹、水痘、猩红热等;后者包括5ARS、军团菌肺炎、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白喉、百日咳、肺结核等。

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传染范围广,易引起暴发流行,早期诊断更为重要。

除肺结核、军团菌肺炎外,呼吸道传染病均在冬春季高发,多数为儿童易感,但近年来成人发病呈明显上升趋势。

【分类】

发疹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主要依据发疹的时间、皮疹的形态、分布、性质以及褪疹时的特点,再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分析,得出正确结论。

一、发疹性传染病

按发疹时间依次为水痘、猩红热、天花、麻疹、斑疹伤寒(可记忆为:

水猩天麻斑伤)。

(一)麻疹:

1.预防接种史。

麻疹病人多无麻疹疫苗接种史及麻疹病史。

2.症状。

发热起病,伴咳嗽、少痰、喷嚏、咽痛等。

因病毒可以侵犯眼结膜上皮细胞,故麻疹的症状中,眼结膜充血、水肿、畏光、流泪等是其特点,

3.皮疹分布。

发病第2天,口腔颊粘膜上可见0.5一lmm大小白色的麻疹粘膜斑(也称科普利克斑),逐渐增多,甚至互相融合,2~3天内消失,为麻疹相对特异性体征,具有一早期诊断价值发病第3~4天出现皮疹,顺序为自上而下,自中心而末梢,2~5天出齐,皮疹特点为红色斑丘疹,大小不等,形态不一,部分融合成片,疹间皮肤正常。

退疹皮肤自上而下,先出先退,后出后退,褪疹时常伴有糠麸样脱屑,并留有浅褐色色素沉着,麻疹的特点可概括为“发热3天,发疹3天,褪疹3天”,在结合呼吸道症状,眼睛症状及麻疹粘膜斑,麻疹的诊断并不困难。

4.检查。

遇有不典型麻疹,化验血中麻疹抗体IGM,可帮助诊断,一般病程第三天次抗体即可阳性。

(二)猩红热

1.特点。

猩红热为细菌性疾病,化脓性炎症为其特点。

2.症状。

发热,咽痛等表现。

咽部覆盖有脓性渗出物。

3.皮疹。

病程第二日发疹,顺序与麻疹一致,但速度快得多,1日内出齐。

皮肤表面弥漫性充血潮红,其上为分布均匀,针尖大小丘疹,疹间皮肤不正常是猩红热与麻疹的重要鉴别点。

此外,“巴氏线”,“口周苍白圈”,“草莓舌”也是其特征性表现,外周血白细胞增高有助于鉴别猩红热与其他病毒性疾病,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鉴别有赖于血培养,咽拭子培养等病原学检查。

(三)风疹:

1.症状。

与麻疹比较,风疹的症状轻得多。

低热、咽痛,轻咳,流涕。

2.皮疹。

发热首日即可出现充血性斑丘疹,色淡而量少,似麻疹初期;次日可出现皮肤弥漫性充血潮红,似猩红热,2-3日内消退,疹后不脱屑故有“一日麻疹,二日猩红热,三日褪疹”。

风疹的一大特点为耳后,枕部,颈部,滑车等浅表淋巴结肿大,典型风疹不难诊断,症状轻微风疹可以通过检测风疹抗体IGM确诊。

(四)水痘:

1.症状。

水痘也有发热,咳嗽,咽痛等表现。

2.皮疹的特点。

与麻疹、风疹比较,最大的不同点在于皮疹的特点,发病1天或2天即可出现皮疹。

初期为红色斑疹,数小时后变为深红色皮疹,再经数小时发展为疱疹,位置表浅,形似露珠,3-5mm大小,周围有红晕,数小时后,疱疹液由透明变为浑浊,继发化脓感染者成为脓疱疹,1-2天后疱疹自中央开始干枯结痂,数日后脱落,不留疤痕,水痘皮疹先后分批出现,每批历时1-6天,数目为数个至数百个不等,四种皮疹可同时出现于同一部位。

水痘皮疹分布的特点为向心性分布,躯干最多,头面次之,四肢较少,部分患者鼻咽口腔结膜外阴也可发疹

二、非发疹性呼吸道传染病。

(一)SARS:

为新发现的呼吸道传染病。

由其传染性极强,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对控制其传播极其重要。

1.诊断标准:

(1)、流行病学史:

与病人密切接触,群体发病,传染他人证据,2周内到过疫区;

(2)、发热伴呼吸道症状、体征。

(3)、外周血白细胞不高;(4)、肺内阴影。

(5)、抗菌治疗无明显效果。

2.对SARS的诊断应重视两点:

(1)确诊病例尽量找到传染源。

(2)确诊SARS需要结合血清学IgG,IgM检测。

抗体阴性的病人诊断SARS应重视。

3.鉴别诊断。

(1)首先是支原体,衣原体及其他病毒引起的非典型肺炎。

肺炎支原体是一种很常见的肺炎,占所有原因肺炎的10%左右,传染性很低,与SARS比较,起病缓慢,低热,咽痛,咳嗽,血象正常或稍高。

中性粒细胞为主,衣原体肺炎与支原体肺炎相似,临床表现更轻,红霉素治疗有效。

(2)军团菌肺炎是嗜肺军团菌杆菌引起的以肺炎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早期有发热,畏寒,乏力,肌痛等症状。

随病情进展,症状加重,高热、寒战、头痛、胸痛,咳粘痰或血痰,重者可发生呼吸衰竭,可合并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焦虑,谵妄等神经系统症状,多数病人外周血白细胞增高,X线呈斑片状浸润影,进展迅速,不形成空洞,红霉素治疗有效,与SARS比较,军团菌肺炎常累及多个系统,可通过血清抗体或PCR方法诊断。

(3)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以发热,头痛,腮腺肿痛为主要表现,可伴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脑膜炎,肠炎等并发症。

腮腺中大的不难诊断。

少数病人以脑膜炎或脑炎为首发症状,诊断有赖于抗体检测,流行性腮腺炎一般不并发肺炎。

(4)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由流感病毒引起,分甲乙丙三型,因其经常发生抗体变异而反复引起流行和大流行。

典型流感病变主要发生于上中呼吸道。

但是老年人幼儿或免疫功能低下者,病变沿肺部蔓延。

引起高热,剧咳、血痰,呼吸窘迫,甚至呼吸衰竭死亡。

单从临床表现流感病毒肺炎很难与SARS鉴别。

最重要鉴别点在于流行病学,两者均易造成爆发流行,但同时流行的可能性不大。

 

呼吸衰竭

一、概述

呼吸衰竭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症。

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绀等。

PaO2<60mmHg或伴有PaCO2>50mmHg。

根据病理生理和血气分析可分为换气功能障碍缺氧性I型呼吸衰竭、肺泡通气不足性缺氧伴二氧化碳潴留的II型呼吸衰竭。

根据病理理可分为急性呼吸衰竭、慢性呼吸衰竭、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发作。

二、病史

呼吸系统疾病病史如:

1.支气管痉挛、上呼吸道肿瘤、异物

2.重度肺结核、肺炎、肺气肿、广泛肺纤维化、肺水肿、矽肺

3.肺血管病变:

肺血管栓塞、肺梗死、肺毛细血管瘤

4.胸廓病变:

外伤、畸形、手术创伤、大量气胸和胸腔积液

5.NS及其传导系统和呼吸肌疾患:

脑血管病变、脑炎、脑外伤、药物中毒;脊髓灰质炎、多发性神经炎;重症肌无力

三、体征

1、呼吸困难

2、紫绀

3、精神神经症状:

①急性缺O2:

精神错乱、昏迷、全身抽搐

②慢性缺O2:

注意力不集中、智力或定向障碍

③CO2潴留:

先兴奋后抑制

4、缺O2、CO2潴留肺动脉高压右心衰竭(体循环淤血体征)。

严重缺O2、酸中毒(晚期)心肌损害、周围循环衰竭、血压下降、心律失常、心跳停搏。

5、消化和泌尿系统症状

①谷丙转氨酶

②胃肠道粘膜充血水肿、糜烂渗血,或应激性溃疡引起上消化道出血BUN、蛋白尿、尿中出现红细胞和管型。

四、入院常规检查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检查

2、肝炎病毒检测

3、血生化检查(肝功能、肾功能、血清离子)

4、血气动脉分析

5、胸部影像学检查(胸部DR、胸部CT)

6、痰细菌培养+药敏

7、痰结核杆菌

8、血清支原体衣原体抗体检查

9、肺功能

10、心脏彩超

五、诊断

慢性呼吸衰竭失代偿期,根据患者

1.病史(呼吸系统慢性疾病或其他导致呼吸功能障碍的病史),

2.临床表现(缺O2和(或)CO2潴留),

3.相关体征。

4.血气分析。

慢性呼衰时典型的动脉血气改变:

①I型呼吸衰竭PaO2<60mmHg不伴二氧化碳升高,

②II型呼吸衰竭PaO2<60mmHg伴PaCO2>50mmHg。

临床上II型呼吸衰竭还可见于另一种情况,即吸氧后PaO2>60mmHg,但PaCO2仍升高。

六、治疗

呼吸衰竭治疗原则是在保持呼吸道通畅条件下,改善通气和氧合功能,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和代谢功能紊乱。

(一)建立通畅的气道

1.吸出分泌物

2.药物使粘稠痰稀释

3.支气管扩张剂

4.气管插管、气管切开

(二)氧疗

1.吸气浓度。

通过增加吸入氧浓度,提高肺泡内氧分压(PAO2),增加O2弥散能力,提高PaO2、SaO2,增加可利用的氧。

(1)缺氧不伴二氧化碳潴留的氧疗:

应给予高浓度氧(>35%),使PaO2提高到60mmHg或SaO2在90以上。

(2)缺氧伴明显二氧化碳潴留的氧疗:

其氧疗则应给予低于浓度(<35%)持续给氧

2.氧疗的方法

鼻导管或鼻塞吸氧,吸入浓度(FiO2)与吸入氧流量大致呈如下关系:

FiO2=21+4×吸入氧流量(L/min)

三、增加通气量、减少CO2潴留

CO2潴留主要是肺泡通气不足引起,只有增加肺泡通气量才能有效排出CO2基础的治疗:

原发病的治疗;保持气道通畅和减低呼吸阻力。

(一)呼吸兴奋剂

适应症:

中枢抑制为主的低通气量疗效佳;慢性阻塞性肺病呼衰(中枢反应性低下、呼吸肌疲劳)不宜使用;神经传导系统、呼吸肌病变和换气功能障碍者配合其它方法:

引流、支气管解痉等药物:

尼可刹米(可拉明)

(二)机械通气

对于严重的呼衰患者,机械通气是抢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

1.目的:

①.维持合适的通气量;

②.改善肺的氧合功能;

③.减轻呼吸作功;

④.维护心血管功能稳定.

2.机械通气应用的指征:

①.意识障碍,呼吸不规则;

②.气道分泌物多且有排痰障碍;

③.有较大可能呕吐误吸;

④.全身状态较差,疲乏明显者;

⑤.严重低氧血征或(和)CO2潴留;

⑥.合并多器官功能损害者;

四、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和电解质紊乱

(一)呼吸性酸中毒治疗:

增加肺泡通气量

(二)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治疗:

增加肺泡通气量和治疗代酸的病因

(三)呼酸合并代碱机制:

1.机械通气、CO2排出过快

2.补充碱性药物过量

3.药物的应用(糖皮质激素、利尿剂)

4.纠酸致低钾血症

5.呕吐致低血氯

治疗:

1.防止医源性因素

2.补氯化钾

五、抗感染治疗

呼吸道感染常诱发呼衰,又因分泌物的积滞使感染加重,尤人工气道机械通气和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可反复发生感染,且不易控制感染。

六、合并症的防治

合并症:

肺心病、右心功能不全,消化道出血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七、营养支持

(一)产生原因:

1.能量摄入不足;

2.能量消耗增加(呼吸功增加、发热)

(二)影响:

1.降低机体免疫功能,感染不易控制;

2.呼吸肌无力和疲劳,呼吸功能衰竭

八、住院期间检测指标

1、血常规

2、血气分析

3、复查胸部影像学(DR或CT)

4、痰培养鉴定+药敏

 

支气管肺癌

一、概述:

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多发生40-70岁之间。

肺癌按发生的部分分为中心型(发源于段以上支气管)和周边型(发生在段支气管开口以下)。

组织学类型可分为:

a、鳞癌;b、腺癌;c、大细胞癌;d、小细胞癌;e、细支气管肺泡癌。

二、临床表现:

(一)症状及体征:

1.常见症状及体征

(1)咳嗽:

早期多为阵发性,刺激性干咳。

(2)咯血:

痰中带血或血痰,少有大咯血。

(3)气短:

活动后气短。

(4)胸痛:

肺癌侵犯胸膜、肋骨、脊柱常引起持续性胸痛。

(5)胸闷气短:

病变广泛或大气管受压,大量胸腔积液可引起气短、呼吸困难。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