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膜电解工序培训教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799391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51 大小:403.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离子膜电解工序培训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1页
离子膜电解工序培训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1页
离子膜电解工序培训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1页
离子膜电解工序培训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1页
离子膜电解工序培训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1页
离子膜电解工序培训教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1页
离子膜电解工序培训教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1页
离子膜电解工序培训教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1页
离子膜电解工序培训教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1页
离子膜电解工序培训教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1页
离子膜电解工序培训教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1页
离子膜电解工序培训教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1页
离子膜电解工序培训教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1页
离子膜电解工序培训教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1页
离子膜电解工序培训教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1页
离子膜电解工序培训教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51页
离子膜电解工序培训教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51页
离子膜电解工序培训教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51页
离子膜电解工序培训教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51页
离子膜电解工序培训教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51页
亲,该文档总共1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离子膜电解工序培训教材.docx

《离子膜电解工序培训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离子膜电解工序培训教材.docx(15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离子膜电解工序培训教材.docx

离子膜电解工序培训教材

天原化工

离子膜电解工序

 

编写:

审核:

 

天原化工

二○○六年十月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电解槽介绍

一、电槽规格

1类型:

BiTAC®-888

2离子膜类型:

Flemion“8020”(F8020)

3单元槽数量:

88

4阳极有效面积:

3.276m2×88

5阳极:

DSA®

6阴极:

活性阴极

7额定电流:

14.795kA(Max最大.17.8kA)

8额定电流密度:

4.516kA/m2(Max.5.4kA/m2)

9重量(净重):

大约22.5吨/槽

10重量(运行重量):

大约39.7吨/槽

11电解槽数量:

4台

二、结构

BiTAC®-888由一个阳极端框、87个中框和一个阴极端框通过一套拉杆组合而成。

在阳极使和阴极室间装备88离子膜,以及特殊的垫片。

见如下插图

BiTAC®槽容易并且能快速装配和解体,这是因为电解槽部件少,重量较轻。

三、电解槽电回路

4台套BiTAC®-888型离子膜电解槽和4个独立的回路。

4台电解槽设计成一个电解槽回路,按4行布置,通过母排连接到一台整流变压器上,该整流变压器可提供用于电化学反应的直流电。

来自整流器正极的电流通过电解槽阳极端框、中框和阴极端框回到整流器的负极。

电解槽回路和地面作电气隔离,避免电流漂移。

每台电解槽安装在侧梁上,单元槽支架和侧梁间用特氟隆制垫片隔离。

此外,在侧梁上还安装有4个绝缘垫,确保和的绝缘。

在电解槽回路上有88个单元槽,整流器正负极接线端子的直流电额定电位差为280V,来自整流器正极侧的DC(直流)接线端子的电流和间的电位差为140V,电流到达下一个单元槽,与的电位差降低,在回路的中性点,电压为0,然后电位开始递减,在整流器DC(直流)接线端子的负极为负140V。

回路的中性点可能会漂移,因为每台单元槽有一个单元电位差。

四、电解槽的特性

在装置中,离子膜电解槽是关键设备,采用CEC(氯工程公司)新型的BiTAC®电解槽。

1、能耗低

2、高电流密度运行

3、原料盐水添加HC1

4、方便的维护

5、电解槽的耐用材料

6、溢流形式

对于BiTAC®电解槽,在每个中框的上方设置了分离空间,气体和电解液在其中被分离,以较低压力波动的溢流方式从单元室流出。

因此,需维持每个单元槽上部空间阳极液和阴极液的液位,并且离子膜不得暴露在气相中。

7、流体可视

8、上部电解液的分布均匀

9、防止漏电的措施

BiTAC®采用特殊设计的树脂制成的分歧管,防止漏电,特氟隆制的原料管较长。

单元槽厂房电解液总管采用了电腐蚀防护,并作最佳设计。

第二节生产原理

一、概述

本装置采用了日本CEC公司的BiTAC®888高电密自然循环复极式电解槽,界区包括过滤盐水二次精制、电解和脱氯等工序。

盐水的二次精制采用三塔运行工艺,切换和再生由现场PLC控制盘实行自动控制。

电解槽采用的离子膜为日本旭硝子8020磺酸羧酸复合膜,具有槽电压低、适应高电流密度运行(达到6.0KA/m2)的特点,电解槽采用了独特的结构,波纹状的阴阳极室,将常见的隔板和导电筋板结合在一起,改善了电解槽部的循环,保证了电解液浓度的均匀。

脱氯工序采用了真空脱氯+化学脱氯的工艺,脱氯及氯酸盐分解所产生的氯气进入氯气总管。

二、基本原理

(一)盐水二次精制原理

由于过滤盐水中还含有少量的金属阳离子如Ca2+、Mg2+等,会沉积于膜表面或部,堵塞离子膜的交换通道,造成槽电压上升,电流效率下降,因此,必须对过滤盐水进行二次精制,除去金属离子,满足离子膜电解槽的要求。

盐水的二次精制采用了螯合树脂吸附的方法,螯合树脂结构为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共聚物作为母体的氨基磷酸基官能团、亚胺基乙酸、亚胺二乙酸基、胺基磷酸型等,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共聚物作为母体的氨基磷酸基官能团它的堆比重0.1—0.3g/ml,总容量1.3N/l,其化学式为:

RCH2NHCH2PO3Na2,树脂中的钠易被金属离子特别是二价阳离子所取代,难易程度顺序为Cu2+>Pb2+>Zn2+>Ca2+>Mg2+>Ni2+>Ba2+>Na+。

例如2RCH2NHCH2PO3Na2+Ca2+→(RCH2NHCH2PO3)2CaNa2+2Na+

螯合树脂吸附阳离子后可以用盐酸及烧碱再生,再生方法是将盐酸用脱盐水稀释至4%后送入树脂塔再生,达到再生时间后,用脱盐水冲冼,分析再生合格后,再用5%NaOH再生,目的是使树脂转型,方法与酸相同。

其反应方程式如下:

(RCH2NHCH2PO3)2CaNa2+4HCl→2RCH2NHCH2PO3H2+CaCl2+2NaCl

RCH2NHCH2PO3H2+2NaOH→RCH2NHCH2PO3Na2+2H2O

三塔运行的模式,即二塔串联运行,在运行一定时间后,主塔离线进行再生。

三塔运行顺序如下:

 

(二)电解基本原理

在一台离子交换膜电解槽中,超纯盐水发生下列主要的电化学反应来生成烧碱(NaOH)。

1、在阳极室,氯化钠在盐水中离解以离子状态存在,反应方程式如下:

NaC1→Na++C1-

阳极主要的反应是阴离子Cl-氧化成气态的Cl2。

2C1-→C12+2e

阳极室的阳离子Na+携带部分水通过离子交换膜到达阴极室。

2、阴极室中的水被电解,阴极的主要反应是阳离子H+还原生成了产品H2,同时生成氢氧根离子,钠离子Na+和OH-结合生成NaOH。

反应方程式如下:

2H2O+2e→H2+2OH-

Na++OH-→NaOH

3、总的电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NaCl+2H2O→2NaOH+Cl2↑+H2↑

离子膜电解采用了磺酸羧酸复合膜,离子交换膜的膜体中有活性基团,由带负电荷的固定离子如SO3-、COO-,与一个带正电荷的对Na+形成静电健。

由于磺酸基团具有亲水性,能使离子膜在溶液中溶胀,膜体结构变松,形成许多细微弯曲的通道,使其活性基团中的对Na+可以与水溶液中的同电荷的Na+进行交换。

同时膜中的活性基团中固定离子具有排斥Cl-和OH-的特性,从而制成高纯度的氢氧化钠溶液。

在运行期间,阳极液中会有部分Cl-离子通过离子交换膜渗透到阴极室,生成少量的盐。

通常情况下,离子膜的电流效率较低,阴极室生成的盐就会较高。

在电解期间,由于电场的作用,OH-从阴极室反迁移到阳极室,电解槽电流效率降低,阳极和阴极的效率都会降低,直接损失OH-。

在循环NaOH管道中加入脱盐水,以调节阴极室的烧碱液浓度。

从阳极中放出含有Cl2的淡盐水。

从阴极室中放出含有H2的成品烧碱液。

用脱盐水稀释循环烧碱液,然后返回进入阴极室。

由于阴极液OH-浓度升高,电流效率会降低,因此,成品NaOH的浓度是有限度的,根据采用的离子膜类型,一般为32~35wt%。

新安装的离子膜允许携带少量OH-和Cl-的Na+通过,但是,随着离子膜运行时间的增长,离子膜会出现老化,阴离子通过离子膜泄漏量将增加,引起电流效率下降和阳极液PH升高,见下列电极反应方程式。

(1)H2O被氧化生成氧气。

H2O→1/2O2(g)+2H++2e-

4、电解过程主要付反应

(1)氯气不分解

C12(g)↔C12(aq)Eq.

(1)

(2)游离氯在水中离解

C12(aq)+H2O↔HClO(aq)+H++Cl-Eq.

(2)

(3)次氯酸的离解

HClO(aq)↔ClO-+H+Eq.(3)

(4)反应式

(2)和(3)相加

C12(aq)+H2O↔2H++C1O-+C1-Eq.(4)

(5)C1O3-的产生

2HClO(aq)+OCl-↔ClO3-+2H++2Cl-Eq.(5)

(6)反应式(4)和(5)相加

3C12(aq)+3H2O↔C1O3-+6H++5C1-Eq.(6)

(7)H+和阴极室反迁移过来的OH-发生中和反应

H++OH-→H2O

(8)超纯盐水中的碳酸钠和阳极液中的H+作用,生成盐和二氧化碳,可能会影响氯气的纯度。

Na2CO3+2HC1→2NaC1+H2O+CO2

NaHCO3+HC1→NaC1+H2O+CO2

在阳极室生成氯气的电流效率为92.5-97%时,正常的烧碱阴极电流效率为94~97%。

在阴极室生成氢气的电流效率一般接近100%。

当氯气和氢气分别在阳极室和阴极室产生时,Gibbs(吉布斯)自由能转变为电极反应,作用于电极,离子交换膜的分解电压降如下:

名称

电压(V)

分解

2.25

液体接触

0.06

阳极过电压

0.04

阴极过电压

0.13

离子膜

0.33

溶液

0.02

气泡效应+结构

0.23

电阻降

总电压

3.06

在4.0kA/m2,90℃,32wt%NaOH

当电解槽新装配后,上述总电压显示的是阳极和阴极接线端子间的电压。

引起电压降损失的电压消耗如下:

(1)阳极活性衰减

(2)阴极活性衰减

(3)阳极表面被超纯盐水中的杂质覆盖

(4)因为超纯盐水杂质的污染,离子膜电阻增大

(5)产生的氧使电流效率下降

(三)脱氯及氯酸盐分解基本原理

1、淡盐水脱氯

本装置采用真空脱氯加化学处理的工艺。

从离子膜电解槽出来的淡盐水含有游离氯,以二种形式存在。

一部分是溶解氯,其溶解量与淡盐水的温度、浓度、溶液上部的气相分压有关。

另一部分是阴极室OH-返迁移到阳极室进行副反应消耗的氯,其反应量与返迁移OH-浓度有关,电流效率越低,返迁移的OH-越多,生成的ClO-也越多。

在进脱氯塔前加入一定量的盐酸,利用同离子效应的原理,使平衡向有利于氯气解析出来的方向移动,解析出来的氯气用脱氯真空泵抽出并入氯气总管,反应方程式为:

经过真空脱氯后的淡盐水仍含有少量的氯气,这些残余的氯气用亚硫酸钠和少量的碱进行中和,反应方程式为:

2、氯酸盐分解

盐水在电解过程中会产生氯酸盐(NaClO3),它是电解生产中不允许的副产物。

氯酸盐产生的速率受电解槽运行的电流效率影响。

原料盐水含NaClO3过高对离子膜性能会产生危害。

因此,原料盐水NaClO3的含量一般控制在20g/l以下。

装置中氯酸盐分解过程按照下列二个反应方程式进行

上述反应式中,哪一个优先发生要视运行条件而定,不管怎样,反应式

(1)应优先选择,因为反应式

(2)会产生有危害性的ClO2气体。

有必要依照下列条件减少反应式

(2)的产生。

(1)提高反应温度

(2)提高过量酸浓度

但是,反应式

(2)不可能完全避免,也不可能完全分解。

第二章原辅材料规格

一、原材料规格

1、主要原材料

(1)名称:

过滤精盐水

(2)相态:

液体

(3)主要成分

NaCl:

300~315g/lSO42-:

5~8g/l

NaClO3:

≤2g/lNaOH:

0.2~0.3g/l

Na2CO3:

0.4~0.6g/lCa+Mg(折Ca):

≤1.0mg/l

Sr:

≤0.3PPmSiO2:

≤5PPm

Ba:

≤0.1PPmI:

≤0.2PPm

Al:

≤0.1PPmFe:

≤0.1PPm

Ni:

≤0.01PPmMn:

≤0.01PPm

游离氯:

检不出有机物(asTOC):

≤10PPm

SS:

≤1.0PPm

(4)PH:

约,11

(5)供给压力最大:

200kPaG最小:

150kPaG

(6)供给温度:

约50℃

二、主要化学品规格

1、亚硫酸钠

(1)名称:

亚硫酸钠

(2)成份(wt%)

Na2SO3:

≥96Fe:

≤0.005

游离碱(以Na2CO3计):

≤0.4透明度(mm):

≥50

(3)状态:

粉状

(4)供给方式:

袋装

2、烧碱(NaOH)

(1)成份

NaOH:

≥32%

杂质:

离子膜碱级含Fe<0.3PPm

(2)供给压力(kPaG):

200

(3)供给温度(℃):

环境温度

3、高纯盐酸(HCl)

(1)成份

HCl:

31wt%Fe3+:

≤10wtPPm

Ca2++Mg2+:

≤0.5wtPPm游离氯:

≤5wtPPm

有机物TOC:

检不出

(2)供给压力(kPaG):

200

(3)供给温度(℃):

环境温度

三、界区公用工程

1、蒸气

(1)压力(kPaG)最大:

350最小:

300

(2)温度(℃):

饱和

2、一次水供给压力:

300KPaG温度:

常温

3、电源

AC380V+5/-10%3相50Hz±1%

AC220V+5/-10%1相50Hz±1%

AC35KV+5/-10%3相50Hz±1%

4、空气

(1)名称仪表空气装置(工艺)空气

(2)供给压力(kPaG)

最低:

500400

(3)供给温度(℃):

环境温度

(4)设计温度(℃):

5050

(5)露点(℃):

≤-26≤-40

(6)污染物油和尘:

无无

5、氮气

(1)供给压力(kPaG)

正常:

300最低:

200

(2)供给温度(℃):

环境温度

(3)成分(vol%)N2:

≥99.5

(4)污染物油和尘含量:

第三章产品规格

一、烧碱NaOH

1、产品名称:

烧碱;俗名:

火碱、苛性钠;学名:

氢氧化钠;分子式:

NaOH分子量:

39.997。

2、氢氧化钠的物理性质:

固体烧碱呈白色,有光泽,可以做成桶碱、片碱和粒碱。

隔膜碱因含有杂质,有时呈兰紫色。

纯氢氧化钠是白色易潮解的固体,能溶于水,溶化时放出高热,NaOH水溶液有滑腻感,呈碱性,具有极强的腐蚀性,对皮肤侵蚀力很大。

烧碱能溶于酒精、甘油,不溶于丙酮。

固体NaOH熔点318.4℃,比重2.13(20/4℃),沸点1390℃,比热1.582kJ/kg.℃(19-100℃)、2.07kJ/kg.℃(熔融态),溶解热42.218kJ/mol,生成热426.32kJ/mol,熔融热0.69kJ/mol,汽化热132.09kJ/mol,

电导率2.12Ω-1m-1(320℃)、2.82Ω-1m-1(400℃),粘度Cp4.0(350℃)、2.2(450℃),导热系数3.64kJ/mol.h.℃(400℃),饱和蒸汽压0.13kPa(739℃),相对密度(水=1)2.12。

3、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氢氧化钠是强碱,化学性质十分活泼。

3.1氢氧化钠水溶液呈碱性,能使紫色石蕊变兰,使无色的酚酞变红。

3.2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

NaOH+HCl=NaCl+H2O

NaOH+CH3COOH=CH3COONa+H2O

3.3能与酸性氧化物反应:

2NaOH+CO2=Na2CO3+H2O

NaOH+CO=NaCOOH(加热时反应)

3.4能与盐类发生反应:

2NaOH+MgCl2=Mg(OH)2↓+2NaCl

3.5能与非金属元素发生反应,如和氯气反应生成次氯酸钠和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气体可进一步为氢氧化钠吸收生成盐和水:

NaOH+Cl2=NaClO+HCl

NaOH+HCl=NaCl+H2O

3.6与金属作用:

氢氧化钠水溶液在常温下能溶解两性金属,如和锡、锌、铝反应生成锌酸钠、锡酸钠、铝酸钠,同时放出氢气:

  2Al+6NaOH=2Na3AlO3+3H2↑

Zn+2NaOH=Na2ZnO2+H2↑

Sn+2NaOH+2H2O=Na2Sn(OH)4↓(白色)+H2↑

在常温下,氢氧化钠对铜、铁的腐蚀性较少,对生铁则更小,紫铜能被浓碱腐蚀。

对镍、银、金、铂等无腐蚀性,在高浓度高温时,对钢铁有严重的腐蚀作用,浓度越高,腐蚀越强。

3.7氢氧化钠及其水溶液对纤维和人体皮肤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会溶解皮肤中的脂肪,使皮肤糜烂、脱皮,对人眼及皮肤伤害尤为厉害。

3.8与硅化物的作用:

氢氧化钠对含有二氧化硅的玻璃、器、瓷器等均有腐蚀作用生成硅酸钠:

2NaOH+SiO2=Na2SiO3+H2O

由此可知氢氧化钠溶液可浸蚀瓷、玻璃、石英玻璃等材料制成的容器,因此应用铁、不锈钢、镍等材料制作容器。

3.9与硫作用:

氢氧化钠与硫作用,生成一复杂的混合物(含硫化钠、过硫化钠、硫代硫酸钠和亚硫酸钠)。

4、主要成分

NaOH:

32~33wt%NaCl:

≤40wtPPm

NaClO3:

≤10wtPPmFe2O3:

≤3wtPPm

Na2CO3:

≤400wtPPm

二、氯气(在界区)

(1)主要成分(干基无空气)

Cl2:

≥98.5vol%

O2:

≤1.0vol%

H2:

≤0.03vol%

(2)出界区

(a)温度:

82~90℃

(b)压力:

约0mmAq(在电解槽处)

三、氢气(在界区)

(1)主要成分(干基无空气)

H2:

≥99.9vol%

湿度:

饱和

(2)出界区

(a)温度:

82~90℃

(b)压力:

在电解槽处约为350mmH2O

四、回收盐水

1、脱氯后淡盐水

(1)主要成分

NaCl:

200±10g/l游离氯:

检不出

NaClO3:

约5g/l

(2)PH:

7~9

(3)出界区温度(℃):

70~80

第四章工艺叙述

第一节生产能力

本系统离子膜烧碱生产能力为:

正常:

6万吨/年(折100%NaOH)

最大:

7.2万吨/年(折100%NaOH)

第二节年操作时间

本装置按年工作时间8000小时计

第三节工艺流程叙述

一、工艺流程方块示意图(见附图)

 

二、工艺流程叙述

1、140工序--盐酸添加工序

为了满足螯合树脂吸附工序的需要,来自界区的过滤精盐水加入HCl调节PH,将1#盐酸泵输送来的盐酸按比例加入纯水稀释至15~20%后,直接加入到过滤精盐水管道中,31%HCl通过FT-1401控制,流量大约为0.12m3/h,并和PH计实行串极调节。

经管道混合器充分混合均匀,经在线PH分析检测为9后进入过滤精盐水槽(V-1402),液位控制在~40%以上,然后通过过滤精盐水泵(P-1402A/B)输送至过滤盐水换热器(E-1401)将过滤盐水加热到大约60℃,根据盐水中游离氯的含量,适量加入Na2SO3溶液,控制游离氯的含量为0,然后输送至螯合树脂吸附工序。

换热器低压蒸汽的调节阀TV-1413和出口温度检测TE-1413实行串极调节,在树脂塔盐水进口流量FICA-1508低低报和TE-1413高高报时,该阀自动关闭。

过滤精盐水泵(P-1402A/B)在过滤精盐水槽(V-1402)液位出现低低报(~13%)时自动停止运转。

加酸系统:

来自界区的31%HCl进入高纯酸贮槽(V-1407)中,液位控制在~64%,酸雾至酸雾吸收器(V-1505),盐酸溶液用1#酸泵(P-1408A/B)输送至各用酸点,如氯酸盐分解槽(V-1603)、过滤精盐水槽进口管、电解槽(R-2001A/C)、超纯盐水槽(V-1501)、淡盐水槽(V-2001)等。

2#酸泵(P-1409)将盐酸输送至再生酸贮槽(V-1504)中,用于树脂再生。

当淡盐水槽(V-2001)液位出现低低报(20%)时,2#酸泵(P-1409)自动停止运转。

2、150工序--螯合树脂吸附

在螯合树脂吸附工序中,过滤盐水经过树脂层,盐水中的微量杂质如钙、镁被吸附在树脂上,盐水得到精制,盐水流量通过FICA-1508控制,调节阀FV-1508和超纯盐水槽(V-1501)液位实行串极调节,来自螯合树脂塔的超纯盐水经树脂捕集器(F-1501)除去破碎树脂颗粒,来自1#酸泵(P-1408A/B)的31%HCl(约0.02m3/h)按比例加入脱水稀释至15~20%后,加入到过滤精盐水管道中调节PH至5后进入超纯盐水槽(V-1501),PH为在线检测。

液位控制在~85%,并且液位和盐水流量调节阀FV-1508实行串极调节,。

用超纯盐水泵(P-1501A/B)将超纯盐水送至电解槽,流量根据电解槽的反馈信号,通过FICA-2002-1~4控制。

在树脂塔切换到流程前,用超纯盐水进行置换,流量通过流量计FG-1505控制,置换的盐水和超纯盐水作为回收盐水送至过滤盐水槽(V-1402)。

螯合树脂再生废水的处理:

来自树脂再生的废水含有很强的酸性或碱性,通常流入再生废水地坑(V-1502)中,与来自酸雾吸收器(V-1505)的废水混合后用再生废水泵(P-1502)输送至废水处理工序,通过液位开关LS-1504控制废水泵的运行(手动或自动),从而控制地坑的液位在8~84%。

脱盐水输送系统:

来自脱盐水站的纯水进入脱盐水槽V-1506中,控制液位在60%,用1#脱盐水泵(P-1504)输送至树脂塔(再生)和电解槽(清洗),用2#脱盐水泵(P-1505A/B)输送至脱盐水总管,供各使用单元。

3、淡盐水脱氯和氯酸盐分解

3.1淡盐水脱氯

为了去除游离氯,在进入脱氯和除氯酸盐系统前,加入稀盐酸酸化来自电解槽(R-2001A/C)的淡盐水,调节淡盐水PH值在2以下后,进入淡盐水槽(V-2001)中,控制液位在60%。

液位和淡盐水泵(P-2001A/B)出口液位调节阀LV-2003、电解槽超纯盐水进口流量调节阀FV-2002~01/04实行串极调节,用淡盐水泵(P-2001A/B)将淡盐水送出,机泵和液位开关LS-2003实行串极调节,当淡盐水槽(V-2001)液位低低报时(约17%),机泵自动停止运转。

淡盐水一部分去氯酸盐分解槽(V-1603)除去淡盐水中的ClO3-后进入氯水槽(V-1605),一部分去脱氯塔(T-1601)去除淡盐水中的游离氯。

还有一部分淡盐水经流量调节阀FV-2015调节流量后,返回到电解槽进口管中,调节进槽盐水浓度,提高盐水中的游离氯,使部分钛材表面形成氧化膜。

脱氯工序的反应原理见如下化学反应方程式。

在酸性盐水中,通过脱氯塔(T-1601)处理,可以除去大部分的游离氯,在T-1601的出口,盐水中的游离氯含量约为10~30mg/l。

在脱氯塔(T-1601)中,通过真空泵(P-1601A/B)控制真空度为270torr,并与真空调节阀PV-1601实行串极调节,从淡盐水中分解游离氯与氯气的分压相平衡。

从脱氯塔(T-1601)出来的氯气经氯气冷凝器(E-1601)除去部分水分后,用真空泵输送至氯气总管,冷凝产生的氯水回流到氯水槽(V-1605)中。

经过真空脱氯后的淡盐水需进行化学脱氯,在送出界区的脱氯淡盐水泵(P-1602A/B)进口管道中加入32%NaOH和10%亚硫酸钠(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