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00231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79.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9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9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9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9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9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9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9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9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9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9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9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9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9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9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测试题

(时间:

120分钟  满分:

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2分)

A.萦带(yínɡ)   殷红(yīn)   元勋(xūn)   奠基(diàn)

B.校对(jiào)调羹(ɡēnɡ)薪金(xīn)抹杀(mǒ)

C.绞肉(jiǎo)硕果(shuò)迭起(dié)梳头(shū)

D.卓越(zhuó)昼夜(zhòu)挚友(zhì)澎湃(pénɡ)

【解析】“殷红”中的“殷”应读yān。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B)(2分)

A.选聘 谣言 鲜为人知 家谕户晓

B.抱歉 小楷 沥尽心血 心不在焉

C.咳嗽 草率 不以为然 深恶痛决

D.悠然 疙瘩 锲而不舍 妇儒皆知

【解析】A.家喻户晓;C.深恶痛绝;D.妇孺皆知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D)(2分)

A.纵然马革裹尸,魂归狼烟,也要仰天长笑,这是豪壮的选择。

B.四川九寨沟地震救灾现场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

C.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石块,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D.相同的鉴赏能力与博学多识使他们两个常常是一见如故。

【解析】“一见如故”指初次见面就很相投,像老朋友一样。

根据语境,两人“常常”见面,并非“初次见面”。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2分)

A.糖就像烟草和酒精一样,是一种有潜在危害且容易让人上瘾。

B.没有谁不能不被消防英雄们的事迹感动。

C.李爷爷种的辣椒基本上全卖完了。

D.阅读名著是启迪心智、陶冶情操的有效途径。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2分)

A.《邓稼先》一文的作者是杨振宁,邓稼先被称为“两弹”元勋。

B.《说和做》一文采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记述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方面和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做事迹,赞扬了他为国家、为民族、为民主献身的精神。

C.《回忆鲁迅先生》是一篇回忆文章,作者通过叙写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来刻画一个真实的、富有人情味的鲁迅形象。

D.《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迁主持编写的一部国别体通史。

【解析】《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写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6.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意思连贯、句意完整的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B)(2分)

①人格是什么?

 ②只有恪守纯洁、崇高的人格,才能拥有亮丽、伟岸的人生。

 ③一个人人格猥琐、低劣,其一生也必将渺小、肮脏。

 ④人格是心灵的护佑、人生的基座。

A.①④②③B.①④③②C.②①④③D.③②①④

7.古诗文默写。

(6分)

(1)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王维《竹里馆》)

(2)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逢入京使》中表达诗人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的诗句是: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4)《孙权劝学》中孙权给吕蒙指出的读书方法是: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8.(曲靖中考)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学校文学社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请你参加。

(8分)

【听音台】

(1)阅读材料,拟写新闻标题。

(2分)

5月6日晚,《朗读者》节目第一季在“青春”的致敬中收官。

节目历经3个月,12期,12个各具特色的主题词,与观众共同分享了68名嘉宾的人生感悟,60余个故事,60余段朗读。

它用优美文字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以文学之名叩问生命,呈现出生命之美、文学之美和情感之美。

继《中国诗词大会》播出后,《朗读者》节目再次掀起了弘扬传统文化的热潮。

标题:

《朗读者》第一季完美收官

【说话吧】

(2)在诵读经典过程中,王波同学表现不佳,请你与他分享至少两种朗读技巧。

(2分)

示例:

①要读准字音,字正腔圆;②要注重停顿,读出节奏;③要抑扬顿挫,读出语气语调;④要读出感情等。

(指出两种朗读技巧即可)

【读书角】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分)

材料一 “母亲啊!

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诗句出自《繁星·春水(或繁星)》。

(1分)

材料二 “一跑,便喘不过气来,而且嘴唇发焦,明知心里不渴,也见水就想喝,不跑吧,那毒花花的太阳把手和脊背都要晒裂。

好歹的拉到了地方,他的裤褂全裹在了身上。

拿起芭蕉扇扇扇,没用,风是热的。

选段中他是祥子(或骆驼祥子)。

(1分)

【写作间】

(4)依据语境,仿写画线句子。

(2分)

告别是一种心情,告别也是一种决定。

南飞的大雁是对北方寒冷的告别;秋天的落叶是对夏天炎热的告别;飘飞的雪花是对秋天萧瑟的告别;亭亭的荷叶是对春天落花的告别(或:

欢畅的河流是对礁石阻挡的告别;肥沃的土地是对沼泽荒芜的告别)。

告别不是遗忘,而是转身。

告别不是放弃,而是开始。

二、阅读理解(44分)

(一)(11分)

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3分)

A.治经为博士邪 (为:

成,当)

B.但当涉猎 (但:

然而,却)

C.蒙乃始就学 (乃:

于是,就)

D.鲁肃过寻阳 (过:

经过)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

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忙为借口(理由)来推托。

(或:

吕蒙借口军中事务繁忙来推托)

11.作者是运用什么写作手法来表现吕蒙学习的成效的?

请予以说明。

(3分)

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以鲁肃见到吕蒙时的惊异和钦佩之情,表现了学习使吕蒙有了巨大变化。

(或答“对比”,以吕蒙学习前后的变化对比,表现其学习成效显著。

)(意思接近即可)

12.现在人们常用“吴下阿蒙”喻指什么?

用“刮目相待”形容什么?

(3分)

“吴下阿蒙”比喻缺少学识才干的人。

“刮目相待”指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

(二)诺奖之路(14分)

[加拿大]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爱丽丝·门罗荣获了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也成为了有史以来第13位获此奖项的女性作家。

能获得此奖对于一位作家来说是至高荣誉,门罗长期以来都是在北美和英国较有名气,而此次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将会引起全世界的关注,不仅因为她是位女性作家,更是因为她最擅长写的是经常受到忽视的短篇小说。

每当有一位人士获得了诺奖,接下来的场面都是一样的,媒体的报道会铺天盖地而来,就如同是另一个爱丽丝——漫游奇境的爱丽丝见到一大堆卡片从天而降一样。

人们关注的不仅是耀眼光环之下的获奖作家,还有认识这位获奖者的所有作家。

一句箴言、一段旧事、一句评价,都会成为美谈。

“她的作品到底怎么样?

”“为什么是她?

”各种声音此起彼伏。

门罗自己不大可能会顺着这些问题说下去,在加拿大,作家只要一张扬,就会挨批评,看门罗的小说《你以为你是谁》,你就知道了,所以我觉得她以后也会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写作中,在文字中抒发情怀。

我们人人都或多或少地有胆小怕事的时候,我说的是作家,特别是加拿大作家,更尤其是我们加拿大上一代女作家。

加拿大传媒学家马歇尔·麦克卢汉说:

“艺术是我们的避风港。

”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看看门罗作品中有多少谋杀犯最后被绳之以法。

(答案:

一个也没有。

)门罗知道,写作和偷东西有类似之处,乐趣与恐惧同在:

偷东西得手当然令人欢喜,可万一让人捉到了怎么办?

门罗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写作时,不仅是女性作家,所有加拿大人都让人觉得有一些叛逆思想。

那时候门罗发现自己被人叫做“那个家庭妇女”,并且听到人们说她的作品主题太家庭化,让人望而生厌。

我们看看门罗作品中的人物,他们一般都是狂妄、互相轻视,或者是受到亲戚们的责问:

你们怎么出不了名?

如果作品人物是个女作家,听到的问题更可怕:

你就不能长得漂亮些?

门罗的获奖之路并不平坦,她出生于1931年,幼年时经历了大萧条,少年时经历了二战,在那样一个时代、那样一个环境,能出一个文学之星的可能性似乎为零。

然而同样是那个年代、同样是安大略省,除了门罗,还出了罗伯逊·戴维斯、格姆·吉伯森等好些位作家。

门罗故事里的人物很多带有一些市井气:

多事、势力、古怪,喜欢嘲笑别人,特别是艺术家的热情。

也许正是让人透不过气的环境给了人争取自由、在某种领域有所建树的决心,但是如果你要进行尝试,最好能做得出色。

否则,那些本来就笑话你的人就会笑得更厉害,一个冰上舞蹈家在冰上摔了跟头,比别人摔跟头更滑稽。

懊恼和不安是门罗作品人物的主要特征,正如完美主义对于她来说是写作的宗旨一样:

要写,就写得透彻。

在门罗所写的故事中,失败大大多于成功,这也许是作家以此告诉我们,生活没有尽善尽美。

从这一点上来说她是个浪漫主义者:

美好前景近在眼前,却又无法得到,如果你公然去追求它,杂货店里的小市民就会认为你是个大傻瓜。

从另一方面来说,门罗具有加拿大人的典型性格。

面对诺贝尔文学奖,她会保持谦虚,不会头脑发胀。

在她人生中这一辉煌时刻,我们其他人也只有顺应她的淡定,才是对一位获奖者的最好捧场。

(选自《青年文摘》,有改动)

13.本文的叙事线索是诺奖之路,门罗凭借短篇小说获得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

(4分)

14.门罗获得诺奖之后为何不张扬,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2分)

因为门罗十分谦逊,具有加拿大人的典型性格,其用意是以门罗为代表,高度赞美加拿大人从容淡定、低调谦逊的美德。

15.门罗写作初期,其作品有何特点?

门罗故事里的人物具有哪些典型性格?

(4分)

初期作品思想叛逆;门罗故事里的人物具有以下典型性格:

多事、势利、古怪,喜欢嘲笑别人,热情、懊恼、不安。

16.文章主要写了门罗哪些方面的事情?

其主旨是什么?

(4分)

主要介绍了门罗写作初期的叛逆思想、个人身世与时代背景,还有其作品中人物形象的主要特征。

主旨:

本文通过叙写门罗并不平坦的获奖之路,对其写作风格与艺术特色给予高度的评价,颂扬其谦逊的品格,抒发强烈的赞美之情。

(三)忘(衡阳中考)(19分)

季羡林

①人一老,就容易忘事糊涂。

②我认识一位著名的画家,年过八旬以后,慢慢地忘事糊涂起来。

我们将近半个世纪以前就认识了,颇能谈得来,而且平常也还是有些接触的。

然而,最近几年来,每次见面,他把我的尊姓大名完全忘了。

从眼镜后面流出来的淳朴宽厚的目光,落到我的脸上,其中饱含着疑惑的神气。

我连忙说:

“我是季羡林,是北京大学的。

”他点头称是。

但是,过了没有五分钟,他又问我:

“你是谁呀!

”我敬谨回答如上。

在每一次会面中,尽管时间不长,这样尴尬的局面总会出现几次。

我心里想:

老友确是老了!

③前几年,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在富丽堂皇的北京图书馆的大报告厅里举行年会。

我这位画家老友是敦煌学界的元老之一,获得了普遍的尊敬。

按照中国现行的礼节,必须请他上主席台并且讲话。

但是,这却带来了困难。

像许多老年人一样,他脑袋里煞车的部件似乎老化失灵。

一说话,往往像开汽车一样,煞不住车,说个不停,没完没了。

会议是有时间限制的,听众的忍耐也决非无限。

在这危难之际,我同他的夫人商议,由她写一个简短的发言稿,往他口袋里一塞,叮嘱他念完就算完事,不悖礼仪常规。

然而他一开口讲话,稿子之事早已忘入九霄云外,看样子是打算从盘古开天辟地讲。

照这样下去,讲上几千年,也讲不到今天的会。

到了听众都变成了化石的时候,他也许才讲到春秋战国!

我心里急如热锅上的蚂蚁,忽然想到:

按既定方针办。

我请他的夫人上台,从他的口袋掏出了讲稿,耳语了几句。

他恍然大悟,点头称是,把讲稿念完,回到原来的座位。

于是一场惊险才化险为夷,皆大欢喜。

④我比这位老友小六七岁。

有人赞我耳聪目明,实际上是耳欠聪,目欠明。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其中滋味,实不足为外人道也。

但是,我脑袋里的煞车部件,虽然老化,尚可使用。

再加上我有点自知之明,我的新座右铭是:

老年之人,煞车失灵,戒之在说。

一向奉行不违,还没有碰到下不了台的窘境。

在潜意识中颇有点沾沾自喜了。

⑤然而忘事糊涂就一点好处都没有吗?

⑥我认为,有的,而且很大。

自己年纪越来越老,对于“忘”的评价却越来越高,高到了宗教信仰和哲学思辨的水平。

苏东坡的词说: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他是把悲和欢、离和合并提。

然而古人说:

不如意事常八九。

这是深有体会之言。

悲总是多于欢,离总是多于合,几乎每个人都是这样。

如果造物主不赋予人类以“忘”的本领,那么,我们人类在这么多的悲和离的重压下,能够活下去吗?

人生下来,既能得到一点乐趣,又必须忍受大量的痛苦,后者所占的比重要多得多。

如果不能“忘”,或者没有“忘”这个本能,那么痛苦就会时时刻刻都新鲜生动,时时刻刻像初产生时那样剧烈残酷地折磨着你。

这是任何人都无法忍受下去的。

然而,人能“忘”,渐渐地从剧烈到淡漠,再淡漠,再淡漠,终于只剩下一点残痕;有人,特别是诗人,甚至爱抚这一点残痕,写出了动人心魄的诗篇,这样的例子,文学史上还少吗?

⑦因此,我必须给赋予我们人类“忘”的本能的造化小儿大唱赞歌。

试问,世界上哪一个圣人、贤人、哲人、诗人、阔人、猛人、这人、那人,能有这样的本领呢?

⑧我还必须给“忘”大唱赞歌。

试问:

如果人人一点都不“忘”,我们的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选自《怀旧集》,有删改)

17.概括“老友确是老了”的两件事。

(4分)

①每次见面,都反复询问“我”的姓名;②年会讲话,忘了讲稿之事说个不停。

18.找出表明文章写作思路发生明显变化的句子,并抄写在横线上。

(3分)

然而忘事糊涂就一点好处都没有吗?

19.品析语言。

(4分)

到了听众都变成了化石的时候,他也许才讲到春秋战国!

(从修辞角度)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将老友讲话没完没了无限夸大,生动形象地将老友忘事糊涂的形象呈现出来。

20.作者为什么要给“忘”大唱赞歌?

(4分)

“忘”可以使人在悲和离的重压下活下去,使痛苦的感受减轻。

“忘”剩下的一点残痕能让诗人写出动人心魄的诗篇。

21.结合全文探究“忘”的两层含义。

(4分)

①日常生活中琐碎小事的遗忘、糊涂。

②面对生活的苦痛,人在精神上主动忘却、主动舍弃的一种生活智慧和处事境界。

三、写作(50分)

22.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文题一:

请以《那个让我尊敬的人》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文题二:

生命中什么是可贵的?

真挚的情感是可贵的:

亲情、友情、师生情……

美好的品德是可贵的:

善良、执着、勤劳……

幸福的点滴是可贵的:

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叮咛……

请以《________是可贵的》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如选文题二请将题目补写完整;②表达要有真情实感;③请勿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测试题

(时间:

120分钟  满分:

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B)(2分)

A.震悚(sǒnɡ)  憎恶(è)   诘问(jié)   霹雳(pī)

B.塌败(tā)滞笨(zhì)愧怍(zuò)荒僻(pì)

C.晌午(shǎnɡ)门槛(jiàn)头颅(lú)家圃(pǔ)

D.酌油(zhuó)忿然(fèn)自矜(jīnɡ)取缔(dì)

【解析】A.“憎恶”的中“恶”应读wù;C.“门槛”中的“槛”应读kǎn;D.“自矜”中的“矜”应读jīn。

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C)(2分)

A.菩萨 竹竿 烦锁 辫子B.疮疤 哀悼 粗绌 惶恐

C.肿胀 镶嵌 侮辱 糟糕D.醒悟 烦燥 厚道 门框

【解析】A.烦琐;B.粗拙;D.烦躁。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B)(2分)

A.父亲又像是对我,又像是自言自语地感叹。

B.他是公司的总经理,在公司里有微不足道的地位。

C.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

D.(农妇)把他当作了死神冤鬼,大声呵斥,他也只能低眉顺眼、连声诺诺。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B)(2分)

A.听了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后,大家的心长时间久久不能平静。

B.通过学习《台阶》一文,我认识到了父爱的深沉与伟大。

C.为了防止日本核泄漏放射性物质不再扩散,日本政府采取了各种应对措施。

D.我永远不会忘记老师耐心细致地纠正并指出我考试中的问题的情景。

【解析】A项“长时间”和“久久”重复,应去掉一个;C项前后矛盾,应去掉“不再”;D项语序混乱,应先“指出”再“纠正”。

5.(广安中考)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B)(2分)

①我们读小说,实际上也就是随着小说家的笔触,神游于小说所虚构的世界之中。

②小说离不开虚构和想象。

③当然,想象不要太离谱,要尽可能遵循原作的思路。

④其实,这种想象的快乐不是小说家的专利,也可以通过你自己的尝试来获得。

⑤与小说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

A.①②⑤④③  B.②①⑤④③  C.⑤②④③①  D.②⑤④①③

6.古诗文默写。

(4分)

(1)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逢入京使》)

(2)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韩愈《晚春》)

(3)《逢入京使》中表达诗人对家乡亲人无限眷念的句子是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4)请写出两句写“月”的诗句:

①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②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7.请指出下列文字出自哪部名著,并说说这段文字突出了主人公怎样的特点。

(2分)

两三个星期的工夫,他把腿溜出来了。

他晓得自己的跑法很好看。

跑法是车夫的能力与资格的证据。

……他的腿长步大,腰里非常的稳,跑起来没有多少响声,步步都有些伸缩,车把不动,使座儿觉到安全,舒服。

(1)名著:

《骆驼祥子》

(2)突出主人公健壮、朴实、充满生气的特点。

8.(郴州中考)综合性学习。

(10分)

中国是礼仪之邦,礼仪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

为弘扬中国的礼仪文化,学校准备举行“礼文化”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参加。

【礼仪板报我设计】

(1)为营造浓厚的礼仪文化氛围,你班准备出一期以“礼仪”为主题的黑板报,请身为宣传委员的你设计三个版块名称。

(3分)

示例:

①礼貌用语大串联__②礼节规矩我传承__③礼仪知识我知晓__④生活处处有礼仪__⑤知书达理赢天下

【礼貌用语我知晓】

(2)从括号中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入横线。

(3分)

你被评为校“礼仪之星”,学校委托你邀请市礼仪专家梁教授来校讲座。

见面时,你会说:

“梁教授,久仰(久违、久仰)大名!

呈邀请函时,你会说:

“梁教授,敬请莅临(莅临、光临)指导!

临别时,梁教授赠书一本,你会说:

“您的大作一定认真拜读(阅读、拜读)!

【礼节习俗我评说】

(3)聪聪家来客人时,妈妈总喜欢给客人夹菜以表示热情。

这种待客礼节你赞成吗?

说说你的看法。

(4分)

示例一:

我赞成。

中国是礼仪之邦,热情待客是中国人的传统礼仪,客人来了帮其夹菜,正显示出主人的热情好客,能让客人感觉亲切、温暖。

示例二:

我不赞成。

主人不知道客人的喜好,如果客人不喜欢吃,又不好拒绝,会觉得尴尬。

二、阅读理解(44分)

(一)卖油翁(15分)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

“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翁曰:

“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

“尔安敢轻吾射!

”翁曰:

“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

(1)陈康肃公善射(擅长)

(2)久而不去(离开)

(3)乃取一葫芦置于地(放)

(4)以钱覆其口(盖)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尔安敢轻吾射!

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

(2)因曰: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卖油翁)于是说:

“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熟练罢了。

11.“公亦以此自矜”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分)

点明了陈尧咨的性格特点,为后文埋下伏笔。

12.谈谈你对“康肃笑而遣之”一句中的“笑”字的理解。

(2分)

一方面表现了陈尧咨对卖油翁的高超技艺以及其所说的道理的肯定,另一方面是为了掩饰自己的尴尬。

13.本文通过讲故事阐明道理,说说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3分)

示例:

我明白了“熟能生巧”的道理;知道人各有所长,即使自己有什么长处也不能骄傲自大。

(二)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15分)

①李忠义是一个工人。

②他没有值得炫耀的地方,活得也很艰难。

他从小患有腿疾,走起路来一跛一跛的。

个子不高,头发有些发白,近乎丑陋的脸上还有一块疤。

因为腿疾,单位安排他当收发员,无非是分发报纸信件。

李忠义是个闲不住的人,他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后,就常到工地去转转。

技术活他插不上手,可他总能找到自己能干的活儿:

道路坑洼他去填平,排水沟堵了他去疏通,散落的砂石他细心地堆积成方,散放的管材他整理成行。

他眼里总有活儿。

夏日,酷暑难当,他主动去食堂帮厨,吃力地把解暑的绿豆汤担到工地,自己渴了却忍着不喝。

冬日,他常常夜半巡夜,生怕工棚生火酿成事故。

每天清晨大家走出工棚,总会看到皑皑雪地上,有一串串高低不平的足印。

③他文化水平不高,却在工地醒目的地方立起一块黑板,用他笨拙的字迹,将每日新闻、安全警示和天气预报写在上面,虽然版面不很美观,却很受工友们的欢迎。

④别人有困难他跟着着急,别人高兴他跟着快乐,别人痛苦他也跟着痛苦。

一次,一个工友半夜发烧,他背着工友顶着风雪去医院,跛着腿跑来跑去,整整陪护了三天。

工友病愈出院了,他却病倒了,一病就是一星期。

⑤大凡地位卑微的人头就扬不起来,位尊显贵的人头就低不下去。

李忠义却在命运面前不低头,也从不抱怨生活对他的不公。

他充实地、忙忙碌碌地打发每一天,用他炽热的胸膛温暖冬天,用他辛勤的汗水融化冰雪。

一次,工会到工地放露天电影,放到一半时,风把银幕掀落,正在大家焦急之时,只见一个笨拙的身影,蹬着梯子攀上柱顶,吃力地把银幕重新拉好。

电影又重新放映,场内响起掌声。

⑥可就在那个冬季的一天,李忠义值了一宿夜班,不知是过于劳累,还是那天风雪太大,经过一个无人值守的铁路道口时,竟被呼啸而来的火车刮倒,被人发现送往医院,已经无救了。

一个普通而平凡的生命,在一个朦胧的冬晨消失了。

⑦送别的那天,工友们都来了,他们穿着汗渍的工装,甚至有的还背着工具,戴着安全帽,他们要送他最后一程。

悼词说的是什么他们没有听到,哀乐从哪里飘来他们没有听到,只听任奔涌的泪水顺颊而下,淋湿了衣衫,打湿了脚下的土地。

李忠义需要休息了,他安详地合着双眼,那花白的头发在人们无尽的哀痛中,似乎还在微微抖动,像一朵成熟了的蒲公英,随风飘洒。

⑧他的生命太短暂了,没有壮怀激烈;他的身份太普通了,没有光华闪烁;他的业绩太平凡了,没有风云叱咤。

李忠义是一个工人,但更是一个好人,在工友的心中,他就是一座山、一条河。

⑨天空就像一个和谐的大家庭,那么多的星星亲密地依偎在一起,不管大的小的、远的近的,谁也离不开谁,就是云彩遮住了它们,它们也会躲在后面熠熠发光。

⑩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

(选文有改动)

14.文章开篇写道“李忠义是一个工人”,意在告诉读者,他是一个普通而平凡的人。

(2分)

15.文章③④⑤段写了李忠义做的哪几件小事?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3分)

每天出黑板报;背着生病工友去医院并陪护;风中拉好银幕。

16.如何理解第⑦段画线句子的深层含义?

(3分)

暗示李忠义的美德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四处飘洒,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

17.为什么作者说李忠义在工友心中“就是一座山、一条河”?

(3分)

李忠义的善举和美德,使他的形象像山一样高大,使他的深远影响,像河水一般长流。

18.你是如何理解文章标题“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的?

(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