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承德市各县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02213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19.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承德市各县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河北省承德市各县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河北省承德市各县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河北省承德市各县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河北省承德市各县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河北省承德市各县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河北省承德市各县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河北省承德市各县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河北省承德市各县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河北省承德市各县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河北省承德市各县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承德市各县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

《河北省承德市各县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承德市各县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北省承德市各县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

河北省承德市各县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史记》载:

“(西周)昭王之时,王道微缺。

昭王南巡狩(伐楚战败)不返,卒(死)于江上。

其卒不赴告(通知诸侯),讳之也。

”据此可知,司马迁认为()

A.天子权力有衰落趋势B.宗法与分封互为表里

C.社会已发生重大变革D.诸侯应该服从周天子

2.史载:

秦人在招诱别国民众时,曾以给他们房屋土地、十年内免税、三世不负担兵役等优惠政策,凡“从事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其徭役。

这反映出秦国()

A.手工业产量增长B.进行改革以增强国力

C.实行抑制商业的政策D.商品经济有所发展

3.三国魏正始年间出现“正始之音”。

当时以何晏为首,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谈玄析理,放达不羁。

该学派遭到政治打击后理想落潮,普遍出现危机感和幻灭感。

这体现了()

A.儒学发展进入新阶段B.道家的观念深入人心C.政治对文化的影响D.佛道融合趋势加强

4.公元8世纪,日本派遣大量留学生来到唐朝,并创建了日本文字,以下为日文与汉字的对比表。

据此可推知,唐代()

A.中日两国互相学习B.海外贸易十分发达C.古代经济自给自足D.中国传统文化外传

5.宋代已有人开始传授诉讼学,史书曾记载,当时在部分地区流行《邓思贤》《四言杂字)等诉讼书籍。

其原因是()

A.统治者重视农业B.格物致知理论提出C.市民阶层的需要D.文人进行政治启蒙

6.下面为元代《太和正音簿》中元杂剧的分类。

这说明元杂剧()

一为神仙道化,二为隐居乐道,三为君臣杂剧,四为忠臣烈士,五为孝义廉洁,六为叱奸骂谗,七为逐臣孤子,八为拔刀赶棒,九为风花雪月,十为悲欢离合,十一为烟花粉黛,十二为神头鬼面

A.题材十分广泛B.情节曲折离奇C.内容较为生动D.反映底层生活

7.明末安徽歙县知县傅岩评价徽商说:

“富家虽拥赀,都从分厘积起。

在外者苦挣,在家者勤俭,叫他吃着,尚且惜费焉。

”这体现出徽商()

A.经营活动都在城市进行B.开源节流的商业意识

C.保持着浓厚的乡土观念D.大多数经营长途贩运

8.1740年,闽浙总督因荷兰屠杀南洋华侨而上奏“请仍照康熙五十六年之例,禁止南洋贸易”,乾隆初批“依议”。

后军机处有奏称:

“若一概禁绝,东西之地每岁顿少千万之人,不独民生日蹙,而国计亦绌。

”朝议很久后,乾隆重新颁旨“仍准照旧通商”。

材料说明()

A.军机处为清廷决策之地B.贸易刺激资本主义发展

C.清初君主专制继续发展D.海禁与否关乎国计民生

9.下图为晚清在国外设立的驻外使馆分布,此分布反映晚清政府()

A.对外交往有所侧重B.外交出现制度性变化C.力图摆脱各类条约D.国际地位有明显下降

10.右图为1910年同盟会上海《神州画报》上发表的时政漫画。

这体现出()

A.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B.上海成为民主革命摇篮

C.辛亥革命具有阶级基础D.革命党宣传反封建思想

11.1927年3月,毛泽东说:

“从前乡里人怕城里人,现在城里人怕乡里人。

尤其是县政府豢养的警察、警备队、差役这班恶狗,他们怕下乡,下乡也不敢再敲诈。

”这说明毛泽东认为()

A.分清敌友是首要问题B.反对国民党是革命目标

C.必须发动农民参与革命D.革命就是打倒资本家

12.以下为日本天皇某一公告内容节选:

“朕深鉴于世界之势及帝国之现状,欲采取非常之措施,收拾时局,兹告尔等臣民,朕已饬令帝国政府通告美、英、中苏四国,愿接受其联合公告。

”该公告()

A.继续垂涎中国领土B.体现了中国的胜利C.抹杀日军在华暴行D.建议中日和平谈判

13.下表反映了1949年各解放区人民政府发行纸币总数量情况。

由此推测当时的主要经济问题是()

时间

7月底

9月底

10月底

11月底

各解放区纸币发行总量

2800亿元

8100亿元

1000亿元

16000亿元

A.封建地主搜刮农民B.通货膨胀较为严重C.经济恢复工作缓慢D.急需提高工业水平

14.有历史学家说:

“尼克松、基辛格的两人组合与北京的秘密联系,不但台北一无所知,包括罗杰斯在内的美国国务院系统也无人知悉。

”其原因是()

A.尼克松反共立场变化B.中国的地位不断提高

C.中美建交符合双方利益D.美国曾长期敌视中国

15.右图反映了2014年中国和世界及其他部分国家顶峰时人均钢产量(单位:

千克)。

由此可推知,此时中国()

A.已经初步完成了工业化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

C.市场经济政策开始确立D.计划经济凸显其优越性

16.1868年,上海首次由欧洲运来自行车;20世纪后半期,中国成为自行车王国;截至2016年数据显示,中国共享单车市场整体用户数量已达到1886万并仍在迅猛增长。

材料表明()

A.新中国科学水平的提高B.信息传递改变了大众思想

C.社会交通和观念的变迁D.技术革命深刻改变了世界

17.有人认为,希腊神话中的神灵实际上是美化了的人,他们之间的仇恨、爱恋、互惠互利及背信弃义等都是人们现实生活的夸张写照。

这说明古代希腊()

A.神话反映民主弊端B.盛行人文主义思想C.人人平等成为现实D.奴隶主特权受保护

18.罗马法中的继承分为遗嘱继承和法定继承,遗嘱继承优于法定继承。

这表明罗马法()

A.可消除罗马社会矛盾B.是统治决策的唯一依据

C.充分尊重公民个人权益D.对近代欧洲影响深远

19.右图为番茄从美洲部分外传到中国的示意图。

与传播路线相关的是()

A.欧洲渴求黄金B.工业原料需求C.国际分工深化D.殖民贸易活动

20.近代科学家菜布尼茨评价牛顿的理论时说:

“上帝要是像钟表匠一样创造宇宙的话,那是不是还得定期给字宙上弦啊?

”这体现出()

A.牛顿力学观点受到质疑B.外力是字宙运动的原因

C.牛顿无法解释微观运动D.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思想

21.1917年11月3日,俄国临时政府暗地里下令,从分散在各地的师团里把那些最忠顺于它的团抽调到彼得格勒来。

士官生的炮兵部队被调来冬宫驻防。

此时的俄国()

A.十月革命进入最后阶段B.广大人民争取和平夺权

C.苏维埃中央政府已建立D.处于资产阶级革命前夜

22.1934年,美国根据《证券交易法)成立联邦政府五人专门委员会,其成员不得有三人以上来自同一政党,该法案旨在加强信息的充分披露,保护市场上公众投资利益不被玩忽职守和虚假信息所损害。

该委员会其初衷在于()

A.缓和美国劳资双方矛盾B.整顿金融维护大众利益

C.拉动外贸出口大幅增长D.加强工农社会保障措施

23.下面为1964年6月使非洲国家尼日利亚瘫痪的总罢工事件中的一件事情的记载,该记载体现出()

“你们有默西迪丝牌汽车开吗?

”一位工会领袖大声问道。

“没有!

”人群怒吼道。

“你们有

大房子住吗?

”“没有!

”“谁去跳舞?

谁喝威士忌和杜松子酒?

谁悄悄地接受钱财,又造房

子,又买汽车?

”一片沉默。

“那么,我们怎么办?

”这位领导人大声叫道。

“罢工!

”“大声点!

“罢工!

”人群又怒吼道

A.国家干预经济方式的广泛传播B.不结盟政策成世界共识

C.市场经济体制成为全球的潮流D.新兴国家社会意识发展

24.2002年诞生的欧元是自罗马帝国以来欧洲货币改革最为重大的成果,截至2012年德国等24个国家仍允许本土货币与欧元共同流通,包括法国在内共有9个国家取消本土货币而统一流通欧元。

这体现出()

A.西欧各国有相似文化传统B.联合的欧洲实力大大加强

C.欧洲一体化取得突出成就D.西欧联合从经济走向政治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5题~26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27题~29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 分)

材料一古时将天下看成是主,将君主看作是客,凡是君主一世所经营的,都是为了天下人。

天下人爱戴自己的君主,把他们比作父亲,把他们比作天,实在不算过分。

现在天下人怨恨、憎恶自己的君主,把他们看作仇敌,称他们为独夫,这原是他们应当得到的。

可是那些眼光短浅的读书人,却拘谨地认为,君臣之间的伦理关系无法逃脱于天地之间,甚至对于桀、纣那样的暴君,也认为汤、武不应当去讨代他们,因而虚妄地传说伯夷、叔齐那些无可查考的故事,看待千千万万百姓的血肉崩溃的躯体,竟然和腐臭的老鼠一样。

难道天地这么大,在千千万万天下人中,唯独应偏爱君主一人一家吗?

——整理自黄宗義1663年《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当一群人确实达成协议,并且每一个人都与每一个其他人订立信约, 不论大多数人把代表全体的人格的权利授予任何人或一群人组成的集体(即使之成为其代表者)时,赞成和反对的人每一个人都将以同一方式对这人或这一集体为了在自己之间过和平生活并防御外人的目的所作为的一切行为和裁断授权,就像是自己的行为和裁断一样,这时国家就称按约建立了。

建立国家的目的是在这个国家内部和平的生活,并防御外人。

——[英]托马斯·霍布斯1651年《利维坦》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宗羲与霍布斯思想的异同。

(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黄宗羲与霍布斯思想不同之处的经济背景和各自的影响。

(17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

1908年《大清饮定宪法大纲》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君上(皇帝)调遣全国军队,凡一切军事,皆非议院所得干预。

国交之事,由君上亲裁,不付议院议决。

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命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施行。

君上有发命令及使发命令之权。

唯已定之法律,非交议院协赞妄经钦定时,不以命令更改废止。

内阁总理大臣由国会公选,其他国务大臣。

由总理推举,皇帝任命。

皇族不得为总理及其他国务大臣

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

皇帝以帝国名义宣战,必须取得联邦议会的同意,除非联邦的领土或其海岸已遭受攻击。

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行使之。

帝国法律应取得两个议会必要的和充分的多数的同意。

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常国,并在必要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

1910年,清政府在舆论压力下公布第一届内阁成员名单,其中满洲贵族九人,汉族官僚仅四人,而满洲贵族中皇族又占七人

1871年,德意志皇帝任命俾斯麦为首相,并根据俾斯麦的提议,由议会通过,皇帝颁布了内阁成员名单,无一名皇族

上表是晚清宪法大纲和近代德国宪法内容与实施对比简表。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

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请考生从第27~29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27.[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民国时期有三类高校:

公立大学、教会大学、私立大学。

1937年之前,所有大学都实行的是比较灵活的学校自行招考。

每个大学的考试时间是错开的,也是为了方便学生多几次报考的机会。

1938年的《教与学》杂志总结,高校招生太费钱了。

每到暑假,各地报纸挤满了大中学校的招生广告,每个大学的广告费至少要花数百元,也有千元以上的,全国各国立大学合计便要数万元!

……“这种无谓的浪费就是国家的损失。

”1938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实施第一次公立大学全国统考,高考科目为国文、数学、西语、生理化、化学、物理、中外地理、中外历史、公民9门课,全国分为12个招生区,每个招生区有各自的高考试卷和各公立大学录取分数线,分别设在武昌、长沙、吉安、广州、桂林、贵阳、昆明、重庆、成都等地区。

1941年后,抗日战争进入新阶段,公立大学全国性统考因无法组织便停止了,与其他类大学一样仍然实行自主招生。

——整理自《民国时期的全国高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38年民国高考改革的内容。

(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38年民国高考改革的目的及结果。

(7分)

28.[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整个战役中,法国损失了约10万人,其他同盟国损失了2万人,德国损失了45,000人。

这些损失还不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次进攻所蒙受的损失的一半。

法国被认为是西方最强大的国家,它的迅速崩溃自然是一个最令人痛苦的打击。

有人指责说,叛国和怯懦是造成这一巨大灾难的原因。

虽然这些指责并不是完全没有根据的,但另一些因素似乎更具决定性。

一个因素是苏一德条约的影响,这一条约使希特勒能将军队集中在一条战线上。

1914年,法国曾得到在东线作战的沙俄军队相当大的援助;现在,法国必须单独与德国对抗,仅得到英国比较微薄的支持。

——《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对法国的进攻特点有何不同。

(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中法国失败的原因。

(7分)

29.[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王温舒是阳陵人。

年轻时做过盗墓、抢劫、杀人等坏事。

后来当了县里的亭长,屡次被免职。

他经常阿谀逢迎有权势的人,后来当了小官,因善于处理案件升为延史。

在他服侍张汤时,升为御史。

他督捕盗贼,杀伤的人很多,逐渐升为广平都尉。

他选择郡中有前科的豪勇的十余人当属官,让他们做帮手,掌握他们每个人的隐秘的重大罪行,放手让他们去督捕盗贼。

如果谁捕获盗贼使王温舒很满意,此人虽然有百种罪恶也不加惩治;若是被命令去捕贼的人不努力工作,王温舒就依据他过去所犯的罪行杀死他,甚至灭其家族。

因为这个原因,齐地和赵地乡间的盗贼不敢接近广平郡,广平郡有了道不拾遗的好名声。

汉武啼听说后,升任王温舒为河内郡太守。

——整理自《史记·酷吏列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王温舒屡获升迁的政治背景和个人原因。

(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地简评王温舒在封建统治秩序中的作用。

(6分)

 

1-5ABCDC 6-10ABDAD11-15CBBDA16-20CBCDA21-24ABDC

25.

(1)异:

黄宗巍认为,开明圣贤君主因其个人品德和能力可把国家治理好,能够得到百姓的爱戴。

霍布斯认为,必须通过契约建立约束统治者的国家制度,才能实现社会稳定。

同:

黄宗義和霍布斯都具有以人为本的思想,都反对独裁专制的暴君。

(8分)

(2)经济背景:

黄宗羲局限于古代中国的经济形态,与其所处的社会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社会分不开;霍布斯处于新航路开辟之后、英国进行海外殖民扩张掠夺的大环境之中,受资本主义工商业经齐的影响。

(8分)

影响:

黄宗羲的思想没有突破封建社会的范畴,但其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对以后的反封建斗争起了积极作用。

霍布斯的观点则有利于解放英国人民的思想,传播民主、自由和平等观念,冲击封建统治,推动英国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王权的斗争。

(9分)

26.示例:

论题:

晚清宪法大纲与近代德国宪法从内容到实施都有很大不同。

(3分)

阐述:

从内容上说,晚清宪法大纲规定,皇帝拥有一切军事大权,议院不能干预,皇帝掌握立法权和同法权。

近代德国宪法规定皇帝以帝国名义宣战必须取得联邦议会的同意,帝国法律必须得到议会的批准才能生效。

从实施上说,晚清第一届内阁背离了清政府自己制定的宪法大纲,是一个骗局,而近代德意志内阁成员构成则初步体现了对君主权力的制衡。

综上所述,晚清宪法大纲从内容到实施都体现了欺骗性,而近代德国宪法从内容到实施都初步体现了对君主权利的制约。

(9分)

(“示例”仅作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7.

(1)内容:

教育部门统一管理全国考试;全国十二个招生区域考试试卷和分数线各不相同;仅限于在全国公立大学录取;考试科目较多。

(8分)

(2)目的:

节约教育经费,避免浪费。

(3分)结果:

受到战争形势的影响,大片国土被日本占领,全国性统考无法有效进行而被迫取消。

(4分)

28.

(1)不同:

一战中德国、法国双方进行了旷日持久的堑壕战,双方伤亡和战争物资消耗很大。

二战中德国以突袭战术、高机动性包围消灭法军主力,实现了短期内迫使法国投降的目的。

(8分)

(2)原因:

长期对法西斯实行缓靖政策助涨了其侵略气焰;失去了东线的牵制,仅有英国微薄的支持;意大利趁火打劫进攻法国,法国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7分)

29.

(1)政治背景:

汉武帝实行封建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

(3分)个人原因:

经常结交权贵;善于处理案件;有很强的地方管理能力。

(6 分)

(2)作用:

一方面,他能够铲除地方豪强贼寇,有效地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秩序。

另一方面,他残暴管理,危害人民利益和社会发展。

(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