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十堰市房县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能力检测九年级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02380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18.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十堰市房县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能力检测九年级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湖北省十堰市房县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能力检测九年级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湖北省十堰市房县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能力检测九年级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湖北省十堰市房县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能力检测九年级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湖北省十堰市房县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能力检测九年级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湖北省十堰市房县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能力检测九年级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湖北省十堰市房县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能力检测九年级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湖北省十堰市房县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能力检测九年级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湖北省十堰市房县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能力检测九年级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湖北省十堰市房县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能力检测九年级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湖北省十堰市房县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能力检测九年级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湖北省十堰市房县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能力检测九年级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湖北省十堰市房县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能力检测九年级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湖北省十堰市房县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能力检测九年级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湖北省十堰市房县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能力检测九年级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湖北省十堰市房县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能力检测九年级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湖北省十堰市房县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能力检测九年级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湖北省十堰市房县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能力检测九年级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十堰市房县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能力检测九年级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湖北省十堰市房县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能力检测九年级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十堰市房县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能力检测九年级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北省十堰市房县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能力检测九年级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湖北省十堰市房县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能力检测九年级化学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湖北省十堰市房县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

1.下列典故中,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

A.火烧赤壁B.刻舟求剑C.司马光砸缸D.铁杵磨成针

2.下列化学实验操作不符合规范的是(  )

A.

横B.

C.

竖D.

3.下列关于空气及其组成说法错误的是(  )

A.空气中体积占比最大的是氮气

B.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一定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4.某地温泉中富含硫、铜、锌等,可以治疗皮肤病。

这里的“硫、铜、锌”指的是(  )

A.分子B.原子C.元素D.单质

5.图a是两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图b是9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a“钠”方框右上角横线上应填写NA

B.氯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图b方框横线上的数字是9

D.11号元素与9号元素可以形成化学式为NaF的化合物

6.下列对有关事实的解释中,错误的是(  )

A.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运动

B.

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C.气体可压缩储于钢瓶中--分子数目变少

D.水蒸发属于物理变化--分子种类没有改变

7.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

B.OC.

D.Cu

8.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有如下操作:

①加热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加入药品,按装置图接好装置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⑤从水槽中取出导管 ⑥熄灭酒精灯.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

B.

C.

D.

9.美国劳伦斯•利费莫尔国家实验室于2006年10月16日宣布,该实验室科学家与俄罗斯科学家成功合成了原子序数为118号超重元素,该元素某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97.则该原子中的电子数和中子数分别是(  )

A.118297B.118179C.297118D.179118

10.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〇表示X原子,●表示Y原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物由原子直接构成B.生成物是混合物

C.

用符号表示为2XD.反应中不发生变化的原子有两种

11.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但推理必须科学、严谨。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同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所以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B.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都是氧化物

C.分子可以构成物质,但不是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D.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因此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12.

对资料或实验证据的分析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科学探究是否符合客观事实。

如图为实验室用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另加少量的二氧化锰),分别制取氧气的数据分析示意图。

下列依据图示信息所得出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同时开始加热,先收集到氧气的是氯酸钾

B.用相同容积的试管制取较多量的氧气时,宜选择氯酸钾为原料

C.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使氯酸钾产生的氧气质量增加

D.反应时间较长的是高锰酸钾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

13.用化学符号表示:

(1)两个氢原子______;

(2)三个硝酸根离子______;

(3)氯化镁中镁元素显正二价______;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_。

14.

(1)在今年5月31日世界无烟日宣传活动中,某学生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该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可以检验香烟燃烧是否有______气体生成。

为了使香烟燃烧产生的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活塞应向______移动。

(2)为减轻大气污染,在汽车尾气排放口加装“催化净化器”,可将尾气中的NO、CO转化为参与大气循环的无毒的混合气体,该混合气体是______ 和______。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

15.柠檬酸铁铵(化学式为C6H8FeNO7)添加到食盐中可作营养增长剂,且能使食盐保持干燥。

某品牌食盐配料表上注有:

柠檬酸铁铵≤25mg/kg。

(1)柠檬酸铁铵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

(2)1kg这种食盐中含铁元素的质量最多为______mg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

16.十九大报告对于“精准扶贫”做出了总体安排。

脱贫先治水,让贫困地区喝上干净安全的自来水是脱贫的基本要求。

(1)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中,常用活性炭去除水中异味,这是利用活性炭的______性。

(2)有些村民用地下水作生活用水,人们常用______检验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生活中可用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净化水的方法有:

①过滤、②加明矾吸附沉降、③蒸馏、④消毒杀菌。

要将混有泥沙的天然水净化成生活用的自来水,应选用的方法和顺序为______

A.①②③④B.②④①③C.①③④D.②①④

(4)自来水消毒过程中通常会发生如下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用如图表示:

 分别表示氯原子、氧原子、氢原子)

①乙图所示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反应(填“化合”或“分解”);

②上述物质中,D属于______(填“单质”或“化合物”);

③以甲图为例分析,你能总结出的一条结论是:

______。

17.A~H都是初三化学前三个单元中的常见物质,A、B均为黑色粉末,C、D在常温时均呈液态,B和C混合立即产生大量的无色气体H,H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加热E和B的混合物也有H气体生成,它们之间有如下的转化关系,且B在反应①和③中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变,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

A、______    D、______    G、______   F、______

(2)写出H和A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______。

18.“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有多种方法.甲生设计了如图1如示的实验方案:

在燃烧匙内盛过量红磷,点燃后立即插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待红磷火焰熄灭,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铁夹,水进入集气瓶.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盛放过量红磷的原因是______.反应结束后,打开铁夹,水自动进入集气瓶的直接原因是______.

(2)查阅资料得知,二氧化硫气体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乙生设计了一个图2所示的方案,装置和操作同甲类似,硫粉燃烧熄灭后,将滴管中的氢氧化钠浓溶液滴入集气瓶中,也可得出正确地结果.如不增加滴管,实验就不能成功,说明实验不能成功的原因是______.

(3)查阅资料得知,镁条不仅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还能与氮气反应,能否用镁条代替红磷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填“能”或“不能”)______,这会使测量的结果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7.0分)

19.请结合下列实验常用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装置B和C中相同玻璃仪器的名称______(只写一种)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发生装置______(填字母序号),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为______。

实验室常用块状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已知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则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应该从图中选择的装置是______。

(3)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则气体从______端进入(填“a”或“b”)。

写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______。

(4)实验室如用块状固体和液体无需加热制取气体,可将B装置改进为C装置(多孔隔板用来放块状固体),其优点是______。

答案和解析

1.A

【解析】

解:

火烧赤壁包含着物质的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

B、刻舟求剑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司马光砸缸只是将水缸砸破,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铁杵磨成针只是将其磨细,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

A。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

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

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

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2.C

【解析】

解:

A、取用块状固体药品时,试管横放,用镊子把药品送到试管口,然后试管慢慢竖起使药品缓缓滑入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给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试管与桌面成45度角,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尖端要悬空在容器口的正上方,不能伸入试管内部更不能接触试管内壁,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

C。

A、根据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滴加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3.B

【解析】

解:

A、空气中体积占比最大的是氮气,约占78%,故正确;

B、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不是雾,故错误;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正确;

D、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一定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故正确。

故选:

B。

A、根据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解答;

B、根据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解答;

C、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解答;

D、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解答。

本题依据空气中各成分及其性质来回答本题,并能灵活运用它们的性质进行分析。

4.C

【解析】

解:

温泉中富含硫、铜、锌等,这里的“硫、铜、锌”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选:

C。

温泉中富含硫、铜、锌等,这里的“硫、铜、锌”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物质中的硫、铜、锌是对所有硫、铜、锌原子的总称,意即硫、铜、锌元素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5.D

【解析】

解:

A、钠元素的元素符号为Na,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氯元素带“气”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C、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图b方框横线上的数字是9-2=7,故选项说法错误。

D、11号元素与9号元素分别是钠元素和氟元素,钠元素显+1价,氟元素显-1价,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F,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D。

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

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辨别元素种类的方法、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6.C

【解析】

解:

A、花香四溢,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B、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C、气体可压缩储于钢瓶中,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故选项解释错误。

D、水蒸发属于物理变化,分子种类没有改,只是分子间隔改变,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

C。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

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7.D

【解析】

解:

A、可表示一个分子或一种物质,不符合,故A错误。

B、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但不能表示一种物质,故B错误。

C、不能表示一个原子,也不能表示一种元素,可表示一个分子或一种物质,故C错误。

D、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故D正确。

故选:

D。

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说明该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则判断选项中的物质是否为原子直接构成。

应明确元素符号及化学式的意义,能根据物质的构成来认识元素符号及化学式的意义。

8.B

【解析】

解:

根据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操作步骤:

查→装→定→点→收→移→熄,可知操作顺序正确的是②③①④⑤⑥;

故选:

B。

根据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操作步骤: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向试管里装入固体药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定(用铁架台固定仪器装置)→点(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注意要用外焰,先预热,再固定在有药品的部位加热)→收→移(把导管移出水面)→熄(熄灭酒精灯)进行解答本题.

本题考查学生对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的理解与在解题中应用的能力.

9.B

【解析】

解;在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由于该元素是118号元素,所以质子数是118,电子数也是118;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所以中子数=297-118=179。

故选:

B。

利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以及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解决此题.

此题是对原子结构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以及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10.D

【解析】

解: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

A、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

参加反应的反应物是由分子直接构成,故错误;

B、生成物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一种分子,属于纯净物,故错误;

C、

是由两个原子构成的一个分子,用符号表示为X2,故错误;

D、从图示可以看出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变化,故正确。

故选:

D。

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分子的种类的变化;同时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图中的信息,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11.C

【解析】

解:

A、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微粒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例如1个水分子和1个甲烷分子的核电荷数都是10,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氧化物,例如氯酸钾中含有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

C、分子可以构成物质,但不是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例如铁是由原子构成的,该选项说法正确;

D、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不一定是催化剂,例如盐酸和硝酸银反应过程中,溶剂水的质量反应前后不变,但是水不是催化剂,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

C。

A、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微粒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B、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氧化物;

C、分子、原子和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D、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不一定是催化剂。

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判断是否是氧化物时,既要判断元素组成,又要判断物质组成。

12.B

【解析】

解:

A、观察图示可知,同时开始加热,先收集到氧气的是高锰酸钾,故错误;

B、因相同质量的氯酸钾和高锰酸钾制得氧气较多的是氯酸钾,所以用相同容积的试管制取较多量的氧气时,宜选择氯酸钾为原料好,故正确;

C、二氧化锰是催化剂,与生成氧气的多少无关,故错误;

D、通过观察图示可知,氯酸钾用时较长,故错误。

故选:

B。

观察图示可知,纵坐标表示收集到的氧气的质量,横坐标表示反应的时间;同时加热先收集到氧气的是高锰酸钾;相同质量的氯酸钾和高锰酸钾制得氧气较多的是氯酸钾,反应时间稍长的是氯酸钾。

我们据此判断各项的正确与否。

本题考查同学们观察图示的能力,并从图示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13.2H 3NO3- 

Cl2 Al

【解析】

解:

(1)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氢原子表示为:

2H。

(2)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三个硝酸根离子可表示为:

3NO3-。

(3)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氯化镁中镁元素显正二价可表示为:

Cl2。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其元素符号为Al。

故答案为:

(1)2H;

(2)3NO3-;

(3)

Cl2;

(4)Al。

(1)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3)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原子符号、化合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4.二氧化碳 左 氮气 二氧化碳

【解析】

解:

(1)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该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可以检验香烟燃烧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为了使香烟燃烧产生的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应该减小试管内的气压,活塞应向左运动。

(2)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将尾气中的NO、CO转化为参与大气循环的无毒的混合气体,该混合气体是氮气和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

(1)二氧化碳;左;

(2)氮气;二氧化碳。

(1)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5.9:

14 5.3

【解析】

解:

(1)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可得柠檬酸中碳、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12×6):

(16×7)=9:

14;

(2)某品牌食盐配料表上注有:

柠檬酸铁铵≤25mg/kg。

1kg这种食盐中含铁元素的质量最多为:

25mg×

×100%≈5.3mg。

答案:

(1)9:

14;

(2)5.3

(1)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解答;

(2)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可得柠檬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12×6):

8:

(16×7)=9:

1:

14;

16.吸附 肥皂水 煮沸 D 分解 化合物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

【解析】

解:

(1)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中,常用活性炭去除水中异味,这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

(2)有些村民用地下水作生活用水,人们常用肥皂水检验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遇肥皂水产生泡沫少的是硬水,遇肥皂水产生泡沫多的是软水,水生活中可用的煮沸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①过滤能除去水中不溶性的固体;②加明矾吸附是把水中小颗粒泥尘聚集成大的,以利于沉降;③蒸馏可得蒸馏水,比生活用水成本高;④消毒杀菌,这是必须的,饮用水必须达到生化标准。

净化水的顺序一般是由低到高顺序排列,故其正确的顺序为②加明矾吸附沉降→①过滤→④消毒杀菌。

故选D。

(4)①图乙中反应物是一种物质,生成物是两种物质,故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②由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D物质的分子是由不同种的原子构成的,属于化合物;

③从甲图中微粒的变化可以看出,原子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量没有改变。

故答案为:

(1)吸附;

(2)肥皂水,煮沸;

(3)D;

(4)①分解;②D;③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

(1)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分析回答。

(2)根据检验硬水、软水的方法和硬水软化的方法分析回答。

(3)本题考查学生对净水方法的理解,解答时需要搞清楚每一步骤的作用。

加明矾吸附只是把小颗粒泥尘聚集成大的,有利沉降,不同于活性炭吸附,蒸馏是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得到蒸馏水比生活用水纯净得多,因此成本高

(4)①由乙图模型图及物质的微观构成模型图可以看出:

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两种,符合分解反应的特点;

②根据D物质的微观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

③在甲图中,比较原子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量的特点。

本题主要考查了的水的净化和保护的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加强水的知识的归纳和学习,有利于解答本题。

17.铁 水 氢气 氯化钾 3Fe+2O2

Fe3O4

【解析】

解:

(1)H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是一个突破点;B在反应①和③中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变,也是一个突破点。

题意推出:

A是铁;B是二氧化锰;C是过氧化氢;D是水;E是氯酸钾;F是氯化钾;G是氢气:

H是氧气。

故答案为:

A、铁      D、水       G、氢气       F、氯化钾

(2)H和A反应是指铁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

故答案为:

3Fe+2O2

Fe3O4

由题目给出的信息可知:

A、B均为黑色粉末,C、D在常温时均呈液态,B和C混合立即产生大量的无色气体H,H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那么H一定是氧气;加热E和B的混合物也有H气体生成,它们之间有如下的转化关系,且B在反应①和③中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变,因此B是二氧化锰;由此可以推出:

A是铁;B是二氧化锰;C是过氧化氢;D是水;E是氯酸钾;F是氯化钾;G是氢气:

H是氧气。

注意写:

物质的名称和符号表达式。

本考点属于物质的推断题,是通过对过程的探究,在比较鉴别的基础上,得出了正确的实验结论。

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内容之一,一般有两种类型:

一是图框式推断题;二是文字描述型推断题;本题属于第二种类型。

不论哪一种类型,都是通过实验现象,从而得出物质的组成。

此考点主要出现在填空题和实验题中。

18.把空气中的氧气尽可能的消耗掉,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氧气的消耗导致装置内的压强减小 硫燃烧的生成的二氧化硫为气体,瓶中压强几乎没发生改变,所以水不能倒吸入瓶中 不能 偏大

【解析】

解:

(1)实验中加入过量的红磷以把空气中的氧气尽可能的消耗掉,使实验结果更准确;而氧气的消耗会导致装置内的压强减小,从而使等体积液体倒流进入装置内;

(2)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放出淡蓝色火焰,乙同学实验中生成二氧化硫气体,借助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二氧化硫,这样水就能够更迅速进入装置内去溶解二氧化硫,而若不用滴管,则实验难以成功.

(3)镁条既可以和氧气反应,也可以和氮气反应,所以不能用镁条来代替红磷来完成实验,否则会使测量结果偏大.

故答案为:

(1)把空气中的氧气尽可能的消耗掉,使实验结果更准确;氧气的消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