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施工技术交底记录.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05104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05.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板施工技术交底记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模板施工技术交底记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模板施工技术交底记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模板施工技术交底记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模板施工技术交底记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模板施工技术交底记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模板施工技术交底记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模板施工技术交底记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模板施工技术交底记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模板施工技术交底记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模板施工技术交底记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模板施工技术交底记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模板施工技术交底记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模板施工技术交底记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模板施工技术交底记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模板施工技术交底记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模板施工技术交底记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模板施工技术交底记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模板施工技术交底记录.docx

《模板施工技术交底记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板施工技术交底记录.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模板施工技术交底记录.docx

模板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技术交底

工程名称

金盛·国际(金银湖广场二期)

施工单位

南京第一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交底部位

地上裙楼结构

工序名称

模板工程

交底内容:

1、作业条件

1.1机具准备:

活动扳手、靠尺、小白线、线坠、卷尺、电刨、电锯、打眼电钻、撬棍等。

1.2材料准备:

竹编胶合板(厚15mm)、50×100mm方木、钢管、扣件、油托、对拉螺栓。

1.3技术准备

胶合板厚度不得小于15mm,要求边角整齐,表面光滑、防水、耐磨,不得有脱胶空鼓现象。

木方应无腐朽,其含水率低于25%,其他如钢支撑、螺栓等物资进场均有材料保管员、质检员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1.4作业准备

1.4.1按工程结构设计图进行模板设计、确保模板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1.4.2支模前,木工与钢筋等其它工种进行交接检,并办理交接手续。

1.4.3认真检查梁模、及套管、钢管、扣件等是否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的严禁使用。

1.4.4安装模板前,模板面清理干净,并刷好脱模剂,清理墙内、墙根部位的垃圾杂物。

1.4.5细部结构定位线的施放,要求木工工长和各专业工长计算各结构构件与轴线控制网的定位关系,并作出相应的放线深化图,各施工队伍根据深化图定位、放线完毕后,各专业工长和质检人员须详细复查放线尺寸。

2、施工工艺:

后浇带模板及支撑排架单独搭设构成独立支撑体系,利于周边的脚手支撑拆除,具体支撑排架同周边板和梁支撑。

2.1满堂架体选择

本工程裙楼及电梯井竖向结构采用散拼模板施工,满堂架采用φ48×3.0的普通钢管脚手架,架体按照二层脚手架量进行配置。

满堂架的立杆上设置可调顶撑用于竖向结构模板垂直度调整,并在立杆端头设置支撑作为水平结构的支撑及调整板的水平度和垂直度。

满堂架中间立杆间距为1.2m,两端为1.2m;当板厚≥160时,立杆间距0.9米,底部200mm左右设置扫地杆。

搭设时拉线定位,做到横平竖直。

立杆、横杆均要求采用标准杆件。

为保护混凝土底板不受损伤,每根满堂架的立杆下设置200x200x50木垫板。

2.2涉及重要部位梁板

设备层(标高19.47m);层高2.15m

J/1-3轴KZL5

(1)900x1500最大跨度6.1m;G/1-3轴KZL3

(1)900x1500最大跨度6.1m;G-J轴/1线KZL13

(1)800x1400最大跨度3.1m;E/1-3轴KZL2

(1)600x1500最大跨度6.1m;C/3-6轴KZL1(3)800x1500最大跨度5.4m;G/3-5轴KZL6

(1)(KZL9a

(1))900x1000最大跨度3.6m;C/3-6轴KZL6

(1)900x1000最大跨度5.4m;J/9-11轴KZL12a

(1)1000x1100最大跨度3m;D/11-14轴KZL7(3)800x1500最大跨度6.05m;G/11-14轴KZL9

(2)900x1500最大跨度6.05m;J/11-13(15-17)轴KZL12

(2)1300x1500最大跨度5m(6.4m);E/15-17轴KZL8

(1)600x1200最大跨度5.7m等,其余轴线与之对应。

板厚(mm)

150mm;160mm;250mm

框架柱尺寸(mm)

800×800mm、1000×1000mm、1100×1100mm、1300×1300mm、1400×1400mm、1000×1400mm、1000×2200mm等

注:

1、以上地下室二层、一层涉及高支模的梁以梁边1800mm为界,属高支模区域,该区域以外为非高支模区域;其余部位超过荷载要求部位也以梁边过1800mm为高支模区域;

2、设备层以沉降后浇带为界,A-J为高支模区,J-K为非高支模区域。

(1)裙楼设备层900×1500mm的梁:

:

J/1-3轴KZL5

(1)、G/1-3轴KZL3

(1),G/11-14轴KZL9

(2)等按照此施工,其余梁800x1400㎜、800x1500㎜、900x1000㎜、1000x1100㎜等也参照该条梁施工。

本结构中与之相近梁按此施工。

梁截面的侧模水平向压枋50X100mm,木方水平设置6道,梁侧竖向外龙骨间距与对拉螺栓间距相同,外龙骨采用双钢管48×3.0。

梁侧设3道穿梁螺栓,采用M12及26型3形扣件,竖直间距按梁高按照间距200+450+450㎜布置,对拉螺栓水平间距按照500mm布置。

其余梁第一道对拉螺栓按照200mm,以后均按照450㎜设置,水平对拉螺栓间距按照500mm布置。

梁支撑采用钢管搭设满堂钢管排架,钢管采用48×3.0mm。

梁底中间增加2道承重立杆,梁两侧立杆间距为1.3m。

立杆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撑点长度:

0.20米。

梁底沿梁跨方向的木枋50X100mm,设置4根木方。

立杆沿梁跨方向间距h=0.450m(计算为间距为0.5m),按照板区立杆为梁纵向立杆间距倍数要求,该梁两侧板立杆间距按照900×900mm布置。

水平杆步距h=1.2m(计算步距为1.5m),顶层水平杆间距为0.6m。

底部200mm高处设双向扫地杆,立柱置于200X50mm厚通长设置的硬杂木垫板上。

为有效增加梁底支架的抗滑力,梁底下两道水平杆与立杆连接处采用双扣件。

支撑架的竖向剪刀撑、水平管能通长贯通,确保支撑架整体稳定性。

在梁边立杆均需设置与梁跨同向的剪刀撑,按照45°~60°斜角通长全高设置。

与梁跨方向垂直的剪刀撑与板同向的剪刀撑合并设置(即4m×4m),上下设置水平剪刀撑。

加强支架的整体性。

每步架均与框架柱等已施工完毕的结构拉结牢固。

搭设架体时拉线定位,做到横平竖直。

(2)设备层1300×1500mm的梁:

J/11-13(15-17)轴KZL12

(2)高2.15m,最大跨度为6.4m,该区域板厚250mm。

本结构中与之相近梁按此施工。

梁截面的侧模水平向压枋50X100mm,梁侧竖向外龙骨间距与对拉螺栓间距相同,外龙骨采用双钢管48×3.0。

梁侧设3道穿梁螺栓,采用M12及26型3形扣件,竖直间距按梁高在断面内按照间距200+450+450mm布置,断面跨度方向间距按照500mm布置。

梁支撑采用钢管搭设满堂钢管排架,钢管采用48×3.0mm。

梁底中间增加2道承重立杆,梁两侧立杆间距为1.7m,梁底承重立杆则为4根。

立杆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撑点长度:

0.20米。

梁底沿梁跨方向的木枋50X100mm,设置6根木方。

立杆沿梁跨方向间距h=0.450m,水平杆步距h=0.4m,(该层层高仅2.15m,梁底到楼面高度为0.65m)。

按照板区立杆为梁纵向立杆间距倍数要求,该梁两侧板立杆间距按照900×900mm布置。

底部200mm高处设双向扫地杆,立柱置于200X50mm厚通长设置的硬杂木垫板上。

为有效增加梁底支架的抗滑力,梁底下两道水平杆与立杆连接处采用双扣件。

支撑架的竖向剪刀撑、水平管能通长贯通,确保支撑架整体稳定性。

在梁边立杆均需设置与梁跨同向的剪刀撑,按照45°~60°斜角通长全高设置。

与梁跨方向垂直的剪刀撑与板同向的剪刀撑合并设置(即4m×4m),上下设置水平剪刀撑。

加强支架的整体性。

每步架均与框架柱等已施工完毕的结构拉结牢固。

搭设架体时拉线定位,做到横平竖直。

(3)当梁截面尺寸≤0.6㎡梁搭设:

当梁截面尺寸≤0.6㎡时,梁下立杆设置2根,跨度方向立杆间距为900mm,立杆步距为1.2m,顶层水平杆间距为0.6m,在梁外侧每边加设一道同间距立杆。

2.2.1梁模板的支撑体系

1)模板支架搭设要求:

(1)结构梁下模板支架的立杆纵距应沿梁轴线方向布置;立杆横距应以梁底中心线为中心向两侧对称布置,且最外侧立杆距梁侧边距离不得大于150㎜。

(2)设在模板支架立杆底部或顶部的可调底座或底托,其丝杆外径不得小于3㎜伸出长度不得超过150㎜。

(3)结构梁下模板支架的立杆纵距应沿梁轴线方向布置;立杆横距应以梁底中心线为中心向两侧对称布置,最外侧立杆距梁侧边距离不得大于150㎜。

(4)模板支架搭设时梁下横向水平杆应伸入梁两侧板的模板支架内不少于两根立杆,并与立杆扣接。

(5)当模板支架高度≥8m或高宽比≥4时,应采用刚性连墙件在水平加强层位置与建筑物结构可靠连接。

(6)扣件式模板支架顶部支撑点与支架顶层横杆的距离不应大于200㎜

2.2.2楼板厚度≥150mm楼板架体搭设:

当楼板厚度≥150mm,按照满堂脚手架搭设,立杆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撑点长度:

0.20米。

板底设垂直板跨方向的木枋50X100mm,间距250mm。

板支撑立杆纵向l=0.90m,与木方相交布置;立杆的步距h=1.2m,顶层水平杆间距为0.6m。

2.3剪力墙模板安装

1)作业准备

(1)弹好墙轴线、边线、门窗洞口位置线、模板控制线及标高线。

(2)墙体钢筋绑扎完成及预埋件隐检和验收,办完隐检手续。

(3)楼面及墙内清理干净,脱模剂涂刷完毕。

(4)墙、柱根部粘贴憎水性海绵条,海绵条粘贴顺直、严密且离开墙边线2~3mm(保证座模时不吃进墙内)

2)施工工艺

(1)工艺流程:

放线→焊定位钢筋→清理→安装洞口模板→一侧墙模安装就位并临时固定→插入穿墙螺栓及塑料套管→清扫墙内杂物→安装就位另一侧墙模板并临时固定→穿墙螺栓穿过另一侧墙模→调整模板位置→紧固穿墙螺栓→与相邻模板连接

(2)施工操作要点及要求

依据边线焊Φ14定位钢筋,定位钢筋焊在墙内的短钢筋棍上(短钢筋棍在浇注楼层混凝土时埋入,间距2000mm),定位钢筋比墙厚小2mm,端部平滑(用无齿锯加工)并刷防锈漆,定位钢筋两端距墙边线距离均为1mm。

门窗洞口及大于500mm洞口模板采用角部双角钢螺栓固定木模板:

采用50mm厚板材,外覆15mm厚双层覆膜多层板用自攻螺丝固定,阴角处用∠140×140×10的角钢与木模固定,内侧用∠100×100×10角钢,通过φ16螺杆与外角钢固定,并在超过1500mm宽窗洞口模板底面开洞作排气孔,在洞口模板的侧面粘贴憎水性海绵条,要求严密顺直,洞口模板按墨线就位并通过暗柱定距框固定。

洞口模板形式见附图:

墙体模板采用15mm厚胶合板,板竖向内背楞为50×100mm木方,间距为180mm,模板四周边框为100×100mm木方,模板水平外背楞为Φ48双钢管,间距为450mm,Φ14对拉螺栓(抗渗混凝土部位采用止水螺栓,其它部位墙对拉螺栓配塑料套管,套管采用DN16)距楼板面200mm开始设置,距转角墙边300mm,每一道螺栓间距300mm,其它部位螺栓纵横间距均为450mm。

斜撑采用Φ48钢管,在墙高度内设置三道,斜撑与楼板内地锚固定牢固(地锚间距1500mm),见图。

将一侧墙模板按位置线拼装就位并临时固定,固定好后穿φ14墙螺栓及穿墙塑料套管,螺栓应斜向上防止套管掉落。

就位另一侧拼装墙模板并临时固定,将对拉螺栓穿过另一侧模板螺栓孔。

在模板上方拉通线支模,安装墙体两侧模板外背楞(双钢管),用撬棍调整模板位置并用线坠吊校正垂直度,当墙体截面及垂直度校正达到要求后紧固螺栓并固定斜撑,外墙外侧斜撑支撑在土壁上,必须垫好脚手板,严禁斜撑直接支撑在土壁上。

见附图一

剪力墙模板安装节点见附图二,在梁下剪力墙150㎜处必须设一道对拉螺杆,地下室底板上150㎜设对拉螺杆一道,以便于下次支模固定之用。

在剪力墙二次支模时,在新老混凝土结合部位必须设一道膨胀橡胶海绵条,以防止结合部位漏浆产生烂根等现象。

安装完后再次检查模板的截面尺寸、垂直度是否符合要求,对拉螺栓、相邻模板的连接螺栓是否拎紧,斜撑是否撑紧。

2.4柱模板

方柱模板采用15mm厚胶合板为面板,50×100mm木枋为龙骨,间距190mm,四周四块模板制作成边搭缝。

梁柱接头处采用小模板补拼,施工时必须精工细作,保证梁柱接头的截面尺寸和方正。

利用满堂架的钢管与扣件支撑定位,采用对拉杆加固,间距均为450~500mm,从根部200mm开始,且底部三排对拉螺杆设双螺帽及“3”型卡。

1)工艺要求

放线→焊定位钢筋→清理→模板制作→模板安装→穿墙螺栓→调整模板位置→紧固穿墙螺栓→调整、校正

2)操作要点

(1)依据模板设计制作图进行模板制作,先将木方厚度方向上上下两个面刨平,刨直,挑选厚度一致木方和胶合板,依据单块模板制作大样,将胶合板按制作尺寸要求裁板,并对裁边胶合板采用封口漆封边。

(2)胶合板与木方采用圆钉固定牢固,制作时应预留清扫口和振捣口。

柱模制作时采用企口做法。

(3)柱模安装时,四角相邻两块模板采用企口连接,并沿柱模边线外2㎜粘结海绵条进行密封。

第一片模板就位后,设临时支撑或用铁丝与柱主筋临时固定,然后依次就位其余三片模板。

按照计算要求,采用Ф14对拉螺杆进行固定,内采用PVC套管(DN16,比对拉螺杆直径大一号),第一道从楼板面上200㎜设一道,以后三道按照400㎜设置;第五道以后按照500㎜设置,在梁下150-200㎜设置一道。

相应柱箍也按照此要求进行施工。

柱箍自下而上安装。

柱模立面均设两道斜撑或拉锚,与楼面角度45°~60°,为固定柱模板,在楼板上离柱边300㎜;2000㎜地方预留钢筋φ25,每边不少于三根,3根钢筋间距不大于500㎜,均衡预埋,长度伸出砼面100㎜,柱子校正好后,在预埋钢筋上横向绑扎φ48×3.5的钢管(类似扫地杆),利用钢管将柱模板上下与先绑好的钢管相接,以保证柱模板位置的稳固。

(4)根据柱模板定位线,采用吊线定位,在柱模下口焊限位钢筋φ8,用木楔将柱下口固定。

柱垂直度通过线坠和拉锚或斜撑校正,调整偏差后固定。

模板接缝的严密性将直接影响混凝土工程的外观质量,所以组装时模板接缝均贴密封胶条,以防止因板缝漏浆而导致混凝土表面蜂窝、麻面。

柱模安装完毕后,及早在下口采用砂浆封堵,使砂浆在混凝土浇筑之前具有一定的强度,以防柱烂根。

(5)对于群柱应先调整两端柱模板,校正固定后依次调整中间各柱,并拉线检查校核。

模板安装前应涂刷隔离剂,模板拆除后应对模板面进行清理,除去模板面上的砼浮渣、浮浆,涂抹隔离剂。

(6)柱对拉螺栓采用Ф14钢筋,第一道200㎜;第二道400㎜;第三道400㎜,以后按照500㎜,最后一道并根据梁高做调整,以梁下150㎜为宜。

柱宽在600㎜以下不设;柱宽在700~900㎜,设两道;柱宽在1000~1400㎜,设三道;柱宽在1400以上,按照每400mm一道设置。

3)墙体模板的拆除

(1)墙体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后方可拆模。

(2)先松动拆除穿墙螺栓,再调节三角斜支腿丝杠使底脚离开地面,然后使模板完全脱离混凝土墙面,当局部有吸附和粘接时,可在模板下口用撬棍轻轻撬动模板,将模板拆下。

2.5梁、板模板

梁板模板采用胶合板,主龙骨为采用钢管,间距450㎜,次龙骨为50×100mm木枋间距200㎜,并配置可调支撑头。

楼板支撑系统采用Φ48普通钢管脚手架满堂支撑。

梁下支撑需经计算确定。

1)梁模施工流程

梁模板制作→搭设梁支架→安装梁底模→安装梁侧模、固定→校核梁截面尺寸并加固→调整、校正

板施工流程

搭设板模支撑→安装主次龙骨→铺顶模→调整模板标高→模板清理

2)操作要点

(1)依据模板设计制作图进行模板制作,先将木方厚度方向上上下两个面刨平,刨直,挑选厚度一致木方和胶合板,依据单块模板制作大样,将胶合板按制作尺寸要求裁板,并对裁边胶合板采用封口漆封边。

胶合板与木方采用圆钉固定牢固。

(2)搭设梁模支架,根据梁支模体系平面布置图,安装梁支撑立杆,立杆下采用垫木。

顶撑搭设完毕后,应将梁、板支撑体系连成一体,立杆要求横竖成排,设置水平杆和剪刀撑,扫地杆间距位于楼层200㎜左右。

顶托丝扣外露不得超过200㎜。

具体见支撑搭设。

(3)在立杆上依次安放可调顶托、龙骨,铺设梁底模时拉十字线,通过可调顶托调整梁底标高,梁跨大于等于4m时,梁底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起拱,如无要求,起拱高度按照跨度1‰~3‰。

(4)梁模板按照侧包底模原则,侧模安装应在底模侧贴海绵条,梁对拉螺杆采用Ф14钢筋(套大一号PVC套管),水平间距450㎜;第一道200㎜;第二道400㎜;最后一道400㎜,并根据板厚做调整,以板下150㎜为宜。

水平方向螺杆从柱边150~200㎜开始第一道。

梁高800~1000㎜,设一道对拉杆;梁高在1100~1500㎜,设二道对拉杆;梁高在>1500㎜,设三道对拉杆;

(5)校核梁截面尺寸及垂直度后,用木方和斜撑对梁进行加固。

(6)板应按照模板排版图,采用硬拼法进行顶板模板安装,相邻两块模板安装长边拼缝应在次龙骨上,并用铁钉固定,板面也应按照梁相关要求进行起拱。

起拱位置在板中,边缘部位应保持水平。

(7)模板安装完毕后,用水准仪或拉线检查板面标高,并将板面清理干净。

3)梁、板模板安装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施工环节:

(1)搁置木枋时应立放并拉通线调平上表面;

(2)板模用水平仪测量调平,整个板面上水平高差控制不大于8mm;

(3)模板必须完整不得有漏洞、破损、起皮,接触面平整同时要均匀涂刷隔离剂;

(4)模板接面用手刨刨平,确保支模时接缝要严密,防止漏浆造成混凝土表面蜂窝麻面。

梁板模板支模示意图

梁柱接头支模示意图

4)考虑到周转材料转出及地下室顶板预留出料孔对防水影响。

同时汽车坡道及其他孔洞也能周转材料,地下室预留2个出料孔。

材料孔预留在K-J轴/11;46线中间板上。

材料出料口从梁边预留,楼板钢筋按照规范要求进行预留。

2.6楼梯模板

为了保证楼梯混凝土浇筑的外观几何尺寸和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根据我们的施工经验,认为采取封闭式楼梯模是一个防止出现质量通病的较好方法。

其具体安装及混凝土浇筑方法如下示意图:

模板支设完毕后,由施工员、质检人员会同班组长联合检查所有模板的清洁、加固、接缝等是否符合要求,并对支模位置、平整度、垂直度进行复核,确认合格后填写自检记录,并报送技术部进行复检,质检员应填写分项工程评定表。

经交检合格后由项目技术负责人通知甲方监理、质监三方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浇筑砼。

2.7支架拆除

(1)拆除的顺序:

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的原则。

(2)底模模板支撑架拆除的要求:

一般情况下,混凝土强度符合下表的规定后,方可拆除。

现浇结构拆模时所需混凝土强度

结构类型

结构跨度(m)

按设计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计(%)

≤2

≥50

>2,≤8

≥75

>8

≥100

≤8

≥75

>8

≥100

悬臂构件

 

第五章

 

≥100

3)模板的拆除

(1)一般情况下,包括柱模、墙模、梁侧模等侧模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以上方可拆除(常温约12~24小时,清水混凝土48小时)。

承重模板拆除时间以同条件养护混凝土试块强度为准。

(2)拆模前必须要有拆模申请,经现场试验员、木工工长、质量负责人签字同意后,方可进行拆模。

2.8后浇带施工

1)梁、板后浇带底板封模

楼层或地下室结构梁板支撑时应考虑后浇带的部位,后浇带部位的支模架应独立开来,在通过后浇带的梁头两侧各250处根据设计设置独立定型支撑,平台及梁模板拆除后,独立支撑即作为后浇带的临时支撑,直至结构砼伸缩及建筑物沉降稳定后,二次支后浇带模板并浇筑后浇带砼,上下层独立支撑立杆必须在同一条中心线上,以免荷载破坏楼板结构。

凡与后浇带相交的梁底均在后浇带两侧各设一根,独立支撑在各层平面位置相同,以使上下层立杆上下中心线对齐。

方便拆模时可将后浇带部位支撑架留置,而不扰动其支撑。

模板采用整块模板水平放置,其支撑应与梁板模板支撑一样,具体如下图所示:

2)后浇带模板体系

(1)梁、板后浇带断口封模

梁后浇带断口封模宜采用钢板网拦断:

先采用Φ12钢筋焊接成梁大小的骨架,间距不大于150,作为拦断的受力骨架,在内侧设置钢丝网,周边翻边后用扎丝绑牢,具体做法如下图:

板后浇带断口封模采用钢板网拦断,其基本方法与梁板相似;当有防水要求的地下室顶板断口封模时,其拦断方法与筏板做法相同,但钢板网的骨架高度需根据现浇板厚度设置。

当无防水要求时,将中部的止水钢板取消,钢板网骨架改为一块成型,其设置方法如下图:

无防水要求楼板后浇带

(2)墙体后浇带断口封模

同样采用钢板网拦断方法:

其做法有同筏板后浇带,只是为竖向设置,其横切面示意如下:

3.质量要求

3.1模板质量要求基本规定

1)一般项目

(1)模板及其支架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荷载大小、地基土类别、施工设备和材料的供应等条件进行设计,模板及其支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

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应对模板工程进行验收。

(2)模板及其支架的拆除顺序及安全措施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

(3)模板的接缝不应漏浆;在浇筑混凝土之前,木模板应浇水湿润,但模板内不应有积水。

(4)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但不得采用影响结构性能或妨碍装饰工程施工的隔离剂。

(5)浇筑混凝土之前,模板内的杂物应清理干净。

2)模板安装应满足下列要求:

(1)对跨度不小于4米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1/1000~3/1000。

(2)底支撑体系在施工过程中应与侧支撑分开。

竖向背楞设在横向模板对接处;横向背楞设在竖向模板对接处。

(3)当高于4m柱、墙等竖向混凝土结构应先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一定承载强度后,再浇筑梁板等水平构件。

(4)当支模架搭设高度>8m;搭设跨度≥18m;施工总荷载≥15KN/㎡;集中线荷载≥20KN/㎡;高宽比大于2.5的梁、悬挑梁及爬模等需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经过专家论证。

3)现浇混凝土模板安装的偏差应符合下表要求。

3.2模板质量注意事项

1)模板安装必须确保模板的位置线、轴线、标高、垂直度、结构构件尺寸等符合设计要求。

2)模板安装应拼缝严密平整、不漏浆、不错台、不跑模、不涨模、不变形,堵缝隙的海棉条不得突出模板表面,严防浇入砼内。

3)模板及其支撑必须保证足够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阴阳角模连接必须牢固,以防止角模入墙,全部螺栓应穿齐、拧紧,确保模板稳固。

4)后浇带、施工缝模板安装的位置、留设形式应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并应安装牢固,确保留茬截面齐整。

接茬处模板安装前应预先凿去砼表面层的软弱层和松散砼,并清理干净,外露钢筋上的砼浆油污等应清刷干净。

5)为保证砼面平整光滑要严格控制拆模时间,防止粘模现象出现,应指派专人负责清理模板板面,涂刷脱模剂,清理模板应配备专用平铲、拖布、滚刷等,涂刷脱模剂必须均匀及时,不得合模后再涂刷,以避免污染钢筋。

6)梁超厚:

梁放线时误差过大,模板就位调整不认真,穿墙螺栓没有全部穿齐。

7)梁上口过大:

支模时上口卡具没有按设计要求尺寸卡紧。

8)混凝土墙体表面粘连:

由于模板清理不好,涂刷脱模剂不均匀,拆模过早造成,应派专人清理模板,刷脱模剂根据天气掌握拆模时间。

9)梁模板缝隙过大跑浆:

模板拼装时缝隙过大,连接固定措施不牢靠,应加强检查,及时处理。

10)严格控制模板上口标高。

3.3防治质量通病的措施

模板通病及预防措施

序号

通病现状

治理控制措施

1

模板接缝宽度超允许公差

选用合格的模板进行配板设计,局部接缝宽度超差处,配以堵缝措施,如夹入泡沫塑料条等等。

2

模板表面粘灰浆

模板使用前必须进行检查修理和清理

3

模板表面漏刷隔离剂

模板安装前必须先进行检查,刷隔离剂

4

对拉螺栓不加木块

现场准备木垫块按要求垫放

5

相邻两板高低超差

选用合格模板,调整对拉螺栓松紧

6

预埋铁件火焊切割处未打磨

运至现场的预埋铁件需经检查,合格后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