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与系统实验报告 实验4非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实验.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8129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86.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号与系统实验报告 实验4非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实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信号与系统实验报告 实验4非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实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信号与系统实验报告 实验4非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实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信号与系统实验报告 实验4非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实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信号与系统实验报告 实验4非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实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信号与系统实验报告 实验4非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实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信号与系统实验报告 实验4非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实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信号与系统实验报告 实验4非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实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信号与系统实验报告 实验4非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实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信号与系统实验报告 实验4非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实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信号与系统实验报告 实验4非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实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信号与系统实验报告 实验4非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实验.docx

《信号与系统实验报告 实验4非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实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号与系统实验报告 实验4非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实验.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信号与系统实验报告 实验4非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实验.docx

信号与系统实验报告实验4非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实验

 

信号与系统

实验报告

实验四非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

 

实验四 非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

一、实验目的

傅里叶变换是通信系统、图像处理、数字信号处理以及物理学等领域内的一种重要的数学分析工具。

通过傅里叶变换技术可以将时域上的波形分布变换为频域上的分布,从而获得信号的频谱特性。

MATLAB提供了专门的函数fft、ifft、fft2(即2维快速傅里叶变换)、ifft2以及fftshift用于实现对信号的傅里叶变换。

本次实验的目的就是练习使用fft、ifft以及fftshift函数,对一些简单的信号处理问题能够获取其频谱特性(包括幅频和相频特性)。

二、实验预备知识

1.离散傅里叶变换(DFT)以及快速傅里叶变换(FFT)简介

设x(t)是给定的时域上的一个波形,则其傅里叶变换为

显然X(f)代表频域上的一种分布(波形),一般来说X(f)是复数。

而傅里叶逆变换定义为:

因此傅里叶变换将时域上的波形变换为频域上的波形,反之,傅里叶逆变换则将频域上的波形变换为时域上的波形。

由于傅里叶变换的广泛应用,人们自然希望能够使用计算机实现傅里叶变换,这就需要对傅里叶变换(即

(1)式)做离散化处理,使之符合电脑计算的特征。

另外,当把傅里叶变换应用于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时,由于处理的对象具有离散性,因此也需要对傅里叶变换进行离散化处理。

而要想将傅里叶变换离散化,首先要对时域上的波形x(t)进行离散化处理。

采用一个时域上的采样脉冲序列:

(t-nT),n=0,1,2,…,N-1;

可以实现上述目的,如图所示。

其中N为采样点数,T为采样周期;fs=1/T是采样频率。

注意采样时,采样频率fs必须大于两倍的信号频率(实际是截止频率),才能避免混迭效应。

接下来对离散后的时域波形

的傅里叶变换

进行离散处理。

与上述做法类似,采用频域上的脉冲序列:

(f-n/T0),n=0,1,2,…,N-1;T0=NT为总采样时间

可以实现傅里叶变换

的离散化,如下图示。

不难看出,离散后的傅里叶变换其频率间隔(频率轴上离散点的间隔,即频域分辨率)

因此要增加分辨率须增加采样点数目N。

频域上每个离散点对应的频率为:

显然n=0的点对应于直流成分。

经过以上离散化处理之后,连续积分的傅里叶变换

(1)式转变为如下离散形式:

其中tk=kT(k=0,1,2,…,N-1)代表采样点时刻。

X(fn)一般是复数,因此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后变成一个N点(采样点数)的复数序列。

X(fn)绝对值代表振幅,其幅角代表相位,因此由(5)式可以给出DFT的振幅频谱和相位频谱。

(5)式通常又简写成如下形式:

其中

,x是采样点数据,它是一个N个点的向量,DFT的结果X是N个点的复数向量。

(5)式或(6)式就是对傅里叶变换进行数值计算的基础。

一般采样点数N越大,DFT的结果越接近真实的情况,但是当N较大时,(6)式的计算量很大,因为使用计算机求解(6)式时,总共要执行N2次复数乘法和N×(N-1)次复数加法。

所以直接用DFT算法(即(5)式)进行谱分析和信号的实时处理是不切实际的。

为了减轻计算的压力,人们提出了一种所谓快速傅里叶变换(FFT)的思想:

取N=2m,首先将N个点的采样数据

分成两个N/2点的序列:

(偶数序列)

(奇数序列)

这样处理的好处是可以把(6)式分解为两个N/2点的DFT,使计算量降下来。

接下来再将N/2点的序列x1仿照上述做法进一步分裂成2个N/4点的序列x3和x4,另一序列x2亦做如此处理,分裂成2个N/4点的序列x5和x6。

这样两个N/2点的序列分成了更短的4个N/4点的序列,依次类推,最后的结果是将一个N点的序列x裂成了N个点的单点序列:

x0,x1,x2,…,xN-1。

这样做可以将DFT的运算效率提高1-2个数量级,为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应用于各种信号的实时处理创造了条件,从而推动数字处理技术的发展。

由此可见FFT的思想实质是不断地把长序列的DFT计算分解成若干短序列的DFT,并利用旋转因子(即WN)的周期性和对称性来减少DFT的运算次数。

所以FFT就是DFT的快速算法。

有关FFT算法的详细介绍和理论推导参见有关的书籍,这里不做进一步介绍。

2.FFT的MATLAB实现

为了实现快速傅里叶变换,MATLAB提供了fft、ifft、fft2、ifft2以及fftshift函数,分别用于一维和二维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及其逆变换。

借助这些函数可以完成很多信号处理任务。

考虑到信号处理包含的领域很广泛,这里只介绍一维傅里叶变换及其逆变换函数。

(1)fft函数

该函数使用了快速算法来实现时域信号的离散傅里叶变换。

常用的格式:

Y=fft(x)

Y=fft(x,m)

Y 返回值(复数),返回m点的DFT序列,即(6)式左边的X;

m 计算时使用的数据点数(样本数);

x 时域信号x(t)在采样点tk处的值,即(6)式右边的x;若实际采样点数目为N(m和N都须是2的幂次),则x为N个元素(即长度N)的向量;若向量x的长度小于m,那么计算时将自动在x序列的后面补0;若x的长度大于m,则x自动截断,使之长度为m。

对信号进行频谱分析时,数据样本应有足够的长度,一般FFT程序中所用数据点数(m)最好与原信号含有的数据点数(即输入的样本数N)相同,这样的频谱图具有较高的质量,可减小因补零或截断而产生的影响。

两点说明:

①关于FFT振幅频谱和相位频谱的计算

由于傅里叶变换的结果一般是复数,所以

●对fft的结果取绝对值abs()可以得到振幅,即

Amplitude=abs(Y)

需要注意的是这样得到的幅值实际并非真正的信号振幅,因其值与FFT使用的数据点数N有关,但不影响分析结果,在IFFT(逆变换)时已经做了处理。

要得到真实的振幅值的大小,只要将上述结果除以N/2即可。

●对fft的结果使用函数angle()可以得到相位的结果。

但是使用angle函数计算复数

的相角时,系统规定一、二象限的角为0;三、四象限的角为-0。

因此若一个角度本来应该从0变到2,但计算得到的结果却是0~,再由-~0,在处发生跳变,跳变幅度为2,这就叫相位的卷绕。

这种相位的卷绕会使得相频图不连续,呈现锯齿状,为了平滑相频图,通常要再使用unwrap()函数进行相位的解卷绕。

因此FFT的相位频谱图应该如下实现

Phase=unwrap(angle(Y))

② FFT的振幅频谱具有对称性

如下图所示。

 

因此用FFT对信号做谱分析,只需考察0~Nyquist频率范围内(共N/2+1个频率点)的幅频特性。

(2)fftshift函数

其作用是将零频点移到频谱的中间(即Nyquist频率处),使用格式:

Y=fftshift(X)

X是向量,该命令将零频点移动到频谱X的中间,并交换频谱X的左右两半。

将零频点放到频谱的中间对于观察傅立叶变换是有用的。

例1:

对时域信号

进行频谱分析。

fs=100;%采样频率>2倍的信号频率

N=256;%采样点数目(=2的幂次)

n=0:

N-1;%构造采样点序列

t=n/fs;%得到采样时间序列,t=nT=n/fs

x=0.5*sin(2*pi*15*t)+2*sin(2*pi*40*t);%产生时域信号的样本值,向量

Y=fft(x,N);%N点的DFT计算

mag=abs(Y);%FFT的振幅

phase=unwrap(angle(Y));%FFT的相位

%1.以下绘制物理频谱图(即正频部分)

fn=(0:

N/2)*fs/N;%频率轴上的离散频率点,起始于0频(对应直流成分),终

%于Nyquist频率fs/2,共N/2+1个频率点

subplot(2,2,1)%将图形窗口分割为2×2的子窗口,并指定第1个子窗口为绘图区

plot(fn,mag(1:

N/2+1))%取出前N/2+1个振幅作图,即正频率分量

xlabel('频率/Hz');ylabel('振幅');

title('图1:

物理(正频)幅频图');gridon%加网格线

%2.以下绘制全频率的幅频图

fn1=(0:

N-1)*fs/N;

subplot(2,2,2)%指定第2个子窗口为绘图区

plot(fn1,mag);

xlabel('频率/Hz');ylabel('振幅');

title('图2:

全频率的幅频图');gridon

%3.以下绘制正频部分的相频图

subplot(2,2,3)%指定第3个子窗口为绘图区

plot(fn,phase(1:

N/2+1));

xlabel('频率/Hz');ylabel('相位');title('图3:

相频图');grid

%4.以下移动零频点

Y1=fftshift(Y);%fftshift移动频率零点,并将Y的左右两部分交换

mag1=abs(Y1);%重新计算振幅

fn2=fn1-fs/2;%零点移动到fs/2处,故需重新标记频率轴

subplot(2,2,4);%指定第4个子窗口为绘图区,最终4幅图绘制在一张图上了

plot(fn2,mag1);

xlabel('频率/Hz');ylabel('振幅');

title('图4:

fftshift后的幅频图');grid

运行结果如下:

 

图说明:

1是物理谱图(正频部分),从中看到,该信号包含两个频率15Hz和40Hz。

由于使用的采样频率fs=100Hz,所以Nyquist频率为50Hz,在图2中明显能看到整个频谱图关于Nyquist频率对称,不过Nyquist频率右边的谱图实际上是负频部分,没有意义。

图4是fftshift之后的幅频图,由于它是图2结果的左右交换,因此图2右边变成了负频。

另外,图中的振幅不是真实的信号振幅,从信号x(t)的表达式我们知道15Hz和40Hz这两种频率成分的振幅分别是0.5和2。

要得到真实的振幅,只需要将程序中的mag除以N/2即可。

(3)ifft函数

执行离散傅里叶变换的逆变换,格式

x=ifft(Y)或者x=ifft(Y,m)

Y是FFT的输出结果,返回值x是时域上的结果,m仍然是计算使用的数据点数。

在上例中若程序末尾使用:

xx=ifft(Y,N),则得到采样时刻点上,信号x(t)的样本值。

三、实验内容及要求

实验项目:

给定采样频率51.2Hz及采样点数N=512,计算矩形函数

的振幅频谱,并与理论计算结果对比。

A.显然该信号x(t)是无限长的非周期信号,因此做FFT计算时必须先将信号x(t)截断为有限长度。

令采样频率为fs,采样点数目N,则截断长度是:

T0=N/fs(即总的采样时间)

因此截断长度和采样点数目N成正比。

对于无限长的非周期信号,截断长度应尽可能的大,以接近实际信号,避免结果失真;如果是周期信号,则要求截断长度为信号周期的整数倍,以免出现频谱的“泄漏”。

若给定采样点数N=512,则时间采样序列可用向量t表示:

t=(0:

N-1)/fs,矩形函数x(t)的样本值可以使用MATLAB提供的符号函数sign(请使用helpsign命令查询sign函数的定义)来表示:

x=0.5-0.5*sign(t-1),然后使用fft命令即可获得DFT计算结果。

B.根据

(1)式不难算出上述信号x(t)的傅里叶变换的理论结果(精确值):

其振幅为:

然后再根据(8)式即可绘出x(t)的振幅频谱,将其与fft计算结果比较:

改变N以改变截断长度观察FFT结果与(8)式结果的差异。

要求:

⑴认真阅读例1提供的程序;

⑵参考例1中的程序,编写出本实验项目的fft计算程序,绘制出零点移动到Nyquist频率处的振幅频谱1;对图形进行标注(如参考图所示)2;使用(8)式绘制矩形函数x(t)精确的振幅频谱图3;使用subplot命令将2幅图在一张图上显示4;频率区间[-5,5]观察比较得到的两个振幅频谱5;改变采样数N,再比较两幅图的差异,分析采样点数对fft计算结果精确度的影响6。

 

附实验结果参考图:

边瓣

主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