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硕士联考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1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814816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0.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学硕士联考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1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农学硕士联考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1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农学硕士联考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1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农学硕士联考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1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农学硕士联考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1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农学硕士联考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1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农学硕士联考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1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农学硕士联考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1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农学硕士联考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1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农学硕士联考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1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农学硕士联考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1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农学硕士联考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1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农学硕士联考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1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农学硕士联考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1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农学硕士联考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1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农学硕士联考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1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农学硕士联考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1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农学硕士联考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1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农学硕士联考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1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农学硕士联考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1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学硕士联考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1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农学硕士联考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1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学硕士联考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1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农学硕士联考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1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相对不疲劳性是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特征,这也是该题所需的答案。

明确神经-骨骼肌接头处传递兴奋的特点。

3.不属于胃肠激素生理作用的是______。

A.调节消化腺的分泌

B.调节消化管的运动

C.调节其他激素的释放

D.调节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考点]胃肠激素的生理作用。

[解析]胃肠激素没有调节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的作用,这正是该题的答案,所以应选择D。

明确胃肠激素的生理作用。

4.不能刺激胃酸分泌的因素是______。

A.促胃液素

B.胃液中的盐酸 

C.乙酰胆碱

D.肾上腺皮质激素

[考点]明确调节胃酸分泌的因素。

A、C、D均为促进胃酸分泌的激素。

B胃液中的盐酸增多对胃液的分泌起负反馈的抑制作用,这正是该题所需的正确答案。

注意审题。

5.下列各项中属于条件反射特点的是______。

A.种族进化先天具有

B.反射弧固定

C.后天获得 

D.不必由大脑皮质参与

[考点]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特点。

[解析]非条件反射是动物种族进化先天具有的,其反射弧是固定的,不必由脑皮层参与的反射类型。

而条件反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是脑的高级机能之一,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的,是在个体生活过程中形成的。

选项A、B和D均为非条件反射的特点。

而只有C是条件反射的特点之一,因此,正确答案为C。

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两者又密不可分。

6.影响突触前神经元释放递质的主要离子是______。

∙A.Na+

∙B.Mg2+

∙C.Ca2+

∙D.Cl-

A.

B.

C. 

D.

[考点]突触传递过程的基本知识。

[解析]Na+是产生动作电位及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的主要离子;

Cl-是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的主要离子;

Mg抖也未参与突触前神经元释放递质的过程。

当突触前神经元的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突触前膜去极化,使前膜上的电压门控Ca2+通道开放,细胞Ca2+进入突触前末梢的轴浆内,从而触发突触小泡的出胞,引起末梢递质的释放。

因此,正确答案为C。

各章内容融会贯通。

7.下列各项有关下丘脑的主要功能描述正确的是______。

A.较高级的交感神经中枢

B.较高级的副交感神经中枢

C.较高级的内脏活动中枢 

D.重要的躯体运动中枢

[考点]下丘脑的功能。

机体内各内脏器官和系统的基本生命活动以及与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有关的本能行为和情绪反应等,均在内脏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之下。

脊髓是内脏反射活动的初级中枢,低位脑干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中枢,而下丘脑则是调节内脏活动的较高级中枢。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调节各内脏器官、平滑肌和腺体的活动,是内脏反射活动的传出部分。

躯体运动中枢不在下丘脑。

因而本题的四个选项中,有关下丘脑功能描述正确的是选项C,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下丘脑的神经内分泌功能非常重要。

8.下列不具有舒张血管作用的是______。

A.激肽

B.前列环素

C.抗利尿素 

D.心钠素

[考点]明确上述列举物质对血管的作用。

[解析]A、B、D均具有舒张的血管作用。

而抗利尿素是已知最强的缩血管物质之一,所以正确答案是C。

明确上述列举物质对血管的作用,可分辨出不的答案。

9.心室肌细胞不具有______。

A.兴奋性

B.传导性

C.自律性 

D.收缩性

[考点]心室肌细胞的生理特性。

[解析]心室肌细胞属于工作细胞,主要执行收缩功能,具有兴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

自律性不属于它的特性,所以正确答案是C。

明确心室肌细胞的生理特性,可分辨出“不”的答案。

10.下列情况可出现蛋白尿的是______。

A.滤过膜通透性增大 

B.滤过膜面积增大

C.大分子蛋白质含量增加

D.有效滤过压增大

[考点]肾小球有效滤过压、滤过膜的结构与功能。

[解析]有效滤过压增大和肾小球滤过面积增大可使滤过液增多,但不会出现蛋白尿;

血液中大分子蛋白质含量增加会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有效滤过压下降,滤过率减少,也不会出现蛋白尿;

而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大则可使某些大分子蛋白质通过滤过膜,引起蛋白尿。

所以B、C和D均不会引起蛋白尿的出现,正确答案是A。

充分理解肾小球有效滤过压的概念及形成。

11.决定肺部气体交换方向的主要因素是______。

A.气体的分压差 

B.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

C.气体的溶解度

D.呼吸膜的通透性

[考点]气体交换的动力。

[解析]呼吸气体的交换包括肺换气和组织换气,气体分压差是气体交换的动力。

因而,肺部的气体交换的方向也是由气体分压差决定的,本题的四个选项只有A是正确的。

了解气体交换的过程和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

12.参与生理性止血的血细胞是______。

A.红细胞

B.血小板 

C.淋巴细胞

D.嗜碱性粒细胞

[考点]血小板的生理功能。

[解析]生理性止血是指小血管损伤出血后,在很短时间内自行停止出血的过程。

在生理性止血过程中,血小板释放缩血管物质,促进受伤血管收缩,减少出血;

血小板在损伤的血管内皮处黏附、聚集,填塞损伤处以减少出血;

血小板释放参与血液凝固的物质,并通过血小板收缩蛋白使血凝块紧缩,形成坚实的血栓,堵塞在血管损伤处起到持久止血的作用。

红细胞、淋巴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不参与生理性止血过程。

因而本题的选项B是正确的。

掌握生理性止血的过程。

13.激素作用一般特性的共同点是______。

A.有高效能的生物放大作用 

B.以cAMP为第二信使

C.受体位于靶细胞膜上

D.经由血液运至靶细胞发挥作用

[考点]激素作用一般特性的共同点。

[解析]本题四个选项中,A选项是激素的共同特征;

B、C选项不是,因为类固醇激素的作用机制是基因表达学说,受体在细胞膜内;

选项D太绝对,激素的转运途径不止经由血液一种形式。

因而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A。

激素作用还有其他的一般特性。

14.下列激素中不由腺垂体合成分泌的是______。

A.促甲状腺激素

B.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C.生长激素

D.催产素 

[考点]腺垂体合成分泌的激素。

[解析]选项A、B、C的几种激素均由腺垂体合成分泌,而催产素是由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合成后运送到神经垂体贮存的,不由腺垂体合成分泌。

因而选项D符合问题的要求,是正确答案。

注意问题中的“是”或“不”。

15.分泌雄激素的细胞不包括______。

A.睾丸间质细胞

B.卵巢内膜细胞

C.肾上腺皮质细胞

D.前列腺细胞 

[考点]分泌雄激素的细胞。

[解析]雄激素在体内主要由睾丸间质细胞分泌,但卵巢内膜细胞和肾上腺皮质细胞也有分泌功能。

本题的四个选项中,唯独前列腺细胞不分泌雄激素。

因而,选项D是正确答案。

注意本题问的是“不包括”。

三、简答题(总题数:

3,分数:

24.00)

16.简述突触后抑制及其生理意义。

8.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

一神经元兴奋导致另一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抑制性递质,并作用于其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从而使突触后神经元出现抑制。

突触后抑制包括传入侧枝性抑制和回返性抑制。

①传入侧枝性抑制又称为交互抑制。

一个感觉传入纤维进入脊髓后,一方面直接兴奋某一中枢的神经元,另一方面发出其侧枝兴奋另一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然后通过抑制性神经元的活动转而抑制另一中枢的神经元。

其生理意义是使不同中枢之间的活动协调起来。

②回返性抑制。

多见信息下传路径。

传出信息兴奋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后转而抑制原先发放信息的中枢。

其生理意义是可使神经元的活动及时终止,使同一中枢内许多神经元的活动协调一致。

突触后抑制的发生必须存在一个抑制性的中间神经元。

[考点]突触后抑制的产生、形式及生理意义。

17.什么是通气/血流比值?

其对肺通气效率有何影响?

通气/血流比值是指每分钟肺泡通气量与每分钟肺血流量之比,是肺气体交换效率的指数。

肺泡通气量=(潮气量-解剖无效腔)×

呼吸频率。

其中,潮气量和呼吸频率对每分通气量和每分肺泡通气量的影响是不同的。

由于解剖无效腔的存在,浅而快的呼吸造成每分肺泡通气量明显减少,导致通气/血流比值下降,使部分肺血液得不到充分的气体交换。

因而,深而慢的呼吸其通气效率要比浅而快的呼吸高。

由于潮气量的增加有一定的极限,因而太慢的呼吸也会导致肺通气效率的降低。

[考点]通气/血流比值的概念;

通气/血流比值对肺通气的意义。

18.试述影响肾素分泌的因素。

①入球小动脉处的牵张感受器感知动脉血压下降和肾血流量下降,可刺激肾素释放。

②致密斑处感受器:

肾小管液中Na+含量的变化可刺激致密斑并进一步影响肾素的释放。

③交感神经兴奋可通过。

肾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球旁组胞的相应受体,刺激肾素释放。

④此外,肾素的释放还受到众多体液因素的调节。

如前列腺素可促进其释放;

而血管紧张素Ⅱ、心房钠尿肽等可抑制其释放。

联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功能分析影响肾素分泌的因素。

[考点]影响肾脏分泌肾素的因素。

四、实验题(总题数:

1,分数:

10.00)

19.设计实验证明可兴奋组织的阈下刺激强度、阈刺激强度和最大刺激强度。

(1)实验方法

①制备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②将标本的股骨固定于肌槽的固定孔内。

跟腱上的结扎线与张力换能器相连。

将神经搭在肌槽的电极上。

刺激电极的接头与刺激器输出端相连。

③张力换能器与生理信号记录系统相连,打开生理信号记录系统。

④打开刺激器,单脉冲刺激由弱到强,记录刺激强度与收缩曲线。

a.在记录纸上标明刺激强度刚可引起肌纤维发生收缩反应时刺激强度,该强度为阈刺激;

b.刺激强度逐渐增强时,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大,收缩幅度逐渐增大,此时的刺激强度为阈上刺激。

这个变化的刺激强度在记录纸上标明;

c.在记录纸上同样标明,当再增加刺激强度,肌肉收缩的幅度不再增加,此时的刺激为最大刺激强度;

d.若再给标本更大的刺激强度反而使肌肉收缩的幅度减小。

(2)结果分析

①比阈强度小的刺激强度,不引起肌肉发生收缩反应,此时的刺激为阈下刺激;

②阈强度时只能引起少数兴奋性强的肌纤维发生收缩反应;

③阈上刺激时,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大,被兴奋的肌纤维数目增多,收缩幅度逐渐增大;

④最大刺激时,全部肌纤维同时收缩,肌肉收缩幅度达到最大,此后再增加刺激强度,肌肉收缩的幅度不再增加;

⑤但是,再给标本更大的刺激强度反而使肌肉收缩的幅度减小,说明更强的刺激可使某些肌纤维损伤,由此反证③所记录的最大刺激是真实的。

[提示]①设计实验前就应明确阈下刺激强度、阈刺激强度和最大刺激强度的概念。

②实验过程中标本需随时用任氏液润湿。

[考点]明确阈下刺激强度、阈刺激强度和最大刺激强度的概念;

实验证明的方法、完成实验过程、绘图标明阈下刺激强度、阈刺激强度和最大刺激强度对可兴奋组织的反应。

五、分析论述题(总题数:

2,分数:

26.00)

20.猪胃、肠消化的特点。

13.00)

1.猪胃消化的特点

(1)单胃的机械性消化主要依靠胃壁的纵行肌、斜行肌和环行肌来完成,有以下4种形式。

①容受性舒张:

当咽、食道等部位的感受器接受咀嚼和吞咽食物的刺激后,反射性地引起胃壁平滑肌的舒张,使胃容量增加,而胃内压力却变化不大的过程。

可将大量的食糜暂时储存在被扩张的胃中。

②紧张性收缩:

可使胃壁平滑肌经常保持一定程度的缓慢而持续的收缩状态,使胃维持一定的形状,并内有一定压力,促使胃液渗入食糜,有利于化学性消化。

③蠕动:

当胃壁感受器接受食糜刺激,反射性促使纵行肌、斜行肌和环行肌相互配合,起自胃大弯以波浪式向胃幽门方向进行舒缩运动,达到胃窦逐渐消失。

蠕动波的出现有利于搅拌和粉碎食物,使之与胃液充分混合形成食糜,有利于胃液进行化学性消化。

④胃的排空:

当胃蠕动和紧张性收缩加强、胃内压力大于十二指肠压力,同时胃幽门括约肌舒张时,促进胃的排空;

反之,胃舒张、胃幽门括约肌呈紧张性收缩、幽门处的压力高于胃的压力时,为排空的间歇。

(2)单胃的化学性消化主要依靠胃液的分泌。

胃液是一种无色、透明的强酸性(pH0.9~1.5)液体。

胃液的主要成分包括胃蛋白酶原、盐酸、黏液、内因子、电解质和水。

①强酸性的胃液可将暂时贮存在胃内食糜浸泡、并使蛋白质膨胀变性,胃蛋白酶(胃蛋白酶原在酸性环境中变成胃蛋白酶)可以一定程度的水解蛋白质使之生成

和胨以及很少量的肽和氨基酸。

②在酸性环境下,幼畜的凝乳酶对乳中的酪蛋白有凝固作用,可使乳块在胃中停留时间延长,有利于充分消化。

③胃内酸性环境有一定的杀菌作用。

④胃黏膜表面形成的“黏液一碳酸氢盐屏障”可有效地保护胃黏膜免受损伤。

⑤内因子促进维生素B12的吸收,也促进Fe2+的吸收。

⑥胃酸进入小肠后可促进胰液、小肠液和胆汁的分泌,也可刺激小肠运动。

2.猪肠消化的特点

·

猪小肠消化的特点

(1)小肠的运动主要依靠肠纵行肌和环行肌及相邻部位两种肌肉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组合形成了小肠的运动,使肠内容物充分混合并被推向肠的远端。

①分节运动是以环行肌为主的节律性舒缩活动。

可把食糜分成许多节段。

当动物在进食后,通过该运动形式可使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便于化学性消化的进行。

②蠕动是环行肌和纵行肌相互协调的连续性收缩,并向肠的远端传播。

有时可见一种进行速度很快、传播较远的蠕动冲,在十二指肠和回肠末端还会出现与蠕动方向相反的逆蠕动。

蠕动和逆蠕动可使食糜在两段肠管来回移动,有利于食糜的充分消化和吸收。

③有时在非消化期,胃肠平滑肌的电活动和收缩活动呈周期性变化,出现移行复合波。

此波从胃和十二指肠开始,经空肠到回肠末端,移行过程中传播的速度会逐渐减慢。

它的主要作用是防止结肠内的细菌在消化间期逆向进入回肠,将小肠内的残留物清除到结肠,使小肠保持良好的机能状态。

(2)小肠内的化学性消化主要依靠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物来完成的,最终可使小肠食糜转变成能被小肠黏膜吸收的营养物质。

①胰液为无色、透明、pH7.8~8.4的弱碱性液体,渗透压与血浆相等,分泌量大。

由大量的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如,α-胰淀粉酶、胰蛋白酶原、糜蛋白酶原、胰肽酶原等蛋白水解酶、胰脂肪酶、核糖核酸酶、脱氧核糖核酸酶等。

)组成,为连续分泌。

胰液的生理作用:

a.可以中和胃酸、保护肠黏膜,并为小肠内各种消化酶提供适宜的弱碱性环境。

b.胰液中含有α-淀粉酶,可将淀粉高效水解成糊精、麦芽糖和麦芽寡糖。

c.被活化的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可将蛋白质水解成

和胨、肽及氨基酸,一些肽在羧基肽酶及氨基肽酶的作用下也能生成氨基酸。

d.胰脂肪酶和辅脂酶将已经被胆盐乳化的甘油三酯水解成甘油、脂肪酸和甘油一酯。

e.胰胆固醇酯酶可水解胰胆固醇酯,使之生成胆固醇和脂肪酸。

f.核糖核酸酶和脱氧核糖核酸酶可分别水解相应的核酸为单核苷酸。

②猪的胆汁由肝脏连续分泌。

肝胆汁经胆囊贮存,再通过胆总管开口于十二指肠。

胆汁为味苦、有色的、pH5.9~7.8的黏性液体,由水、胆汁酸、胆酸盐(甘氨酸胆酸盐或牛磺酸胆酸盐)、胆固醇、胆色素、脂肪酸和卵磷脂等组成。

胆囊胆汁中的水、Na+、Cl-和大部分电解质被胆囊吸收,其内的胆盐、胆固醇、胆色素被浓缩。

胆汁的生理功能:

a.胆汁内没有消化酶,起消化作用的主要是胆盐。

b.胆盐能增强脂肪酶的活性。

c.胆盐能促进脂肪的水解。

它能降低脂肪的表面张力,乳化脂肪,大大地增加了与脂肪酶的接触面积。

d.胆盐可刺激小肠的运动。

e.胆盐能促进脂肪分解产物的吸收。

f.胆盐能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的吸收。

③小肠液是由分布在小肠黏膜上的十二指肠腺、小肠腺细胞、散在的杯状细胞以及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分泌的混合液体。

小肠液是弱碱性、微混浊的液体,pH7.6~8.7。

其内含有大量水分,无机盐中NaHCO3含量高;

有机物中主要是黏液和各种酶。

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分泌的酶包括:

可进一步水解多肽的肠肽酶,可分解二糖为单糖的蔗糖酶、麦芽糖酶、乳糖酶,水解脂肪的脂肪酶等。

这些消化酶均在小肠黏膜上皮表面将营养物质水解成简单物质,可直接被肠绒毛吸收,不再返回肠腔。

猪大肠消化的特点

(1)大肠的运动形式。

大肠较粗,肌层较厚,猪的盲肠、结肠外纵肌形成肌带。

大肠对刺激的反应较迟缓,运动较慢。

大肠的运动形式有以下几种:

①袋状往返运动:

一般空腹时,由环行肌无规则的收缩所引起,出现非推进性的袋状往返运动,利于肠腔内水分的吸收。

②推进性分节运动:

当有进食刺激,使一个结肠袋或一段结肠收缩,可将肠内容物向前推进。

③蠕动和逆蠕动:

与小肠的蠕动和逆蠕动相似,只是速度慢、强度弱,有利于剩余营养物质和水的吸收。

④集团蠕动:

是大肠中一种移行速度快、传播远的强烈蠕动。

这种运动方式常见于进食后,食糜刺激了胃壁或食糜由胃进入十二指肠所引起的十二指肠结肠的反射活动。

(2)大肠液的分泌。

大肠液是一种富含黏蛋白和碳酸氢盐的黏稠碱性液体,pH约为8.3。

主要作用是保护肠黏膜和润滑粪便。

(3)大肠内的微生物消化对猪尤为重要。

猪盲肠、结肠内含有品种多、数量大的微生物,与反刍动物的瘤胃类似,其内同样为微生物提供了生存的内环境,保证了最佳的发酵作用。

大肠内微生物可以利用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等,将其分解为挥发性脂肪酸(VFA);

也可以利用大肠内容物中的非蛋白氮合成微生物蛋白,并继续水解成氨基酸,部分可被机体所利用;

微生物也能合成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K。

猪是杂食动物,其大肠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消化除有发酵作用外,还有腐败作用。

和瘤胃发酵不同的是由于部分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在小肠已被消化和吸收,因此,虽然在大肠中也存在类似瘤胃的尿素再循环,可补足对氮的需要量,利于微生物蛋白质的合成,但合成的效率较低;

而由于大肠黏液腺的存在,盲肠、结肠内碳酸氢盐和其他电解质的含量比瘤胃液多。

该题既要回答单胃动物在胃、小肠和大肠中机械性和化学性消化的具体内容又要突出杂食动物猪大肠内微生物消化与反刍动物的异同。

[考点]明确猪属单胃杂食动物;

食糜在胃中如何进行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

食糜在小肠中如何进行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

食糜在大肠中如何进行机械性消化、化学性消化和微生物的消化。

21.什么是初乳?

它对新生幼畜有什么生理意义?

初乳是指母畜分娩前或分娩后最初3~5d乳腺分泌的乳。

初乳色淡黄而浓稠,稍有咸味,煮沸时发生凝固。

与常乳比较,初乳含有较多的脂肪、蛋白质,而乳糖含量较低;

初乳中丰富的球蛋白和白蛋白能透过仔畜的肠壁而被吸收入血,利于子代血浆蛋白的迅速增加;

初乳中矿物质含量较多,如磷、钙、钠、镁、铁含量大约为常乳的1至数倍,尤其是乳中的镁盐有轻泻作用,利于通胎便;

初乳富含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A和维生素C比常乳高10倍,维生素D高3倍。

对幼畜具有特别意义的,也是初乳与常乳最显著的差异,是初乳中含有丰富的免疫球蛋白。

特别是对于不能从胎盘传递抗体的动物,仔畜必须在出生后24~36h内及时从初乳中获取免疫球蛋白,建立起被动免疫体系,因为以后消化道内的酶会使抗体降解,肠对抗体的通透性也会减弱。

因而,初乳对于新生幼仔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意义。

注意初乳和常乳的区别。

[考点]初乳的概念;

初乳对初生幼畜的重要性。

六、生物化学(总题数:

七、单项选择题(总题数:

22.TCA循环回补反应______。

A.产生丙酮酸羧化酶需要的生物素

B.产生草酰乙酸和苹果酸以维持TCA循环中间产物浓度的稳定 

C.重新利用泛酸合成辅酶A

D.产生柠檬酸和丙酮酸以维持TCA循环中间产物浓度的稳定

[考点]TCA循环回补反应及催化反应的相关的酶等内容。

该反应的功能是通过生成苹果酸或者草酰乙酸维持TCA循环正常进行。

除选项B外,其他选项都是不正确的描述。

23.通过丙酮酸脱氢和TCA循环,转化1mol丙酮酸为3molCO2能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